1. 古代稱越南人如何稱呼
齊全的名字是:阮黃維武
越南的稱呼和中國的稱呼是不一樣的
中國的稱呼一般以對方的姓來稱呼,比如:阮先生
越南的稱呼一般以對方的名字來稱呼,比如:維武先生(這里的先生一般是書面語),日常生活中的互相稱呼一般是名字後面加上哥(anh)字,比如說:維武哥或者武哥。這樣的稱呼比較親切。
2. 皇女和王女的區別
皇女是指以前統治國家的最高女性,身份等級和國王、皇上是一樣的。
而王女就是指皇女的女兒。
3. 越南歷史的傳說時期
根據越南神話傳說,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鴻龐氏。鴻龐氏首位君主祿續,是中國神農氏的後代,獲封為「涇陽王」,治理南方,號「赤鬼國」。涇陽王娶洞庭君龍王之女,生下貉龍君(名崇纜。「貉」又作「雒」)。貉龍君有兒子百人,當中五十人隨母歸山,五十人隨父居於南方,越南人稱貉龍君為「百粵之祖」,而其長子則稱為「雄王」(又作駱王、雒王),繼承王位,建立「文郎國」。雄王家族世襲王位,歷十八代,是為傳說里的鴻龐氏王朝,時間從公元前2879年至前258年,共2622年。
在越南古代,史家相信鴻龐氏領土東臨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占婆,分為十五部,首都設在峰州或文郎。傳說中,雄王設置「貉侯」(又作雒侯)、「貉將」(又作雒將)等職官,以作管治。後世認為越南民俗文化跟鴻龐息息相關,例如雄王教人民在身上紋龍、水怪等圖案,讓先民進行漁獵時免受蛟蛇所傷;古代越南人以木皮為衣,織菅草為席,以米汁為酒,以榔桄棕桐為飯,製作魚露、刀耕火種等習俗,都被視為從鴻龐時代開創。越南傳說又提到鴻龐氏與古中國有過接觸。古時越南人相信中國殷朝曾入寇越南,雄王派三歲小童扶董天王擊退敵軍;西周成王時,鴻龐氏自稱「越裳氏」,派使到周朝入貢,周朝攝政者周公命人用指南車送使節回國。鴻龐氏最終於公元前257年,被蜀泮(即安陽王)所滅。
越南近現代學者對鴻龐氏傳說存有不同見解。陳重金(即陳仲金)認為「有關這個時代的事情是難於確鑿可信的」,又說「誰都希望從神話之中尋找自己的根源來光耀自己的民族。無疑也因為這個道理,我國(指越南)的史書記載鴻龐氏為『仙子龍孫』雲雲」。越共學者認為,考古學上的東山文化與傳說中的雄王相關,甚至推斷「東山文化階段,也就是雄王時代的極盛時期」。 在越南和中國的典籍里,均提到有關蜀泮(即安陽王)在越北稱王的傳說。較早提及的是中國典籍《水經注》引《交州外域記》記載:「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雒侯,服諸雒將,蜀王子因稱為安陽王。」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的說法較為詳細,提到鴻龐氏傳至末代時,蜀王向雄王求娶王女,但雄王不許。蜀王之孫蜀泮為了報復,乃於甲辰年(前257年)攻滅鴻龐氏,改國號為「甌雒國」。傳說中安陽王營建螺城為首都,規模宏大,「廣千丈,盤旋如螺形」。
安陽王在位時,適值秦始皇統一中國,平定百越族的時期。關於此時甌雒國與秦朝的關系,越南學者陳重金(即陳仲金)認為,公元前214年秦派軍攻百越時,安陽王也向秦朝臣服,秦朝遂在越北地區設置象郡。但同時,越北仍有土著不願臣服,致力抵抗,秦軍亦因不服水土而爆發疫病,大將屠睢亦在戰事中陣亡。
秦末政局動盪,南海郡郡尉趙佗乘機建立南越國。傳聞趙佗因要擴張勢力而有意征戰安陽王,但安陽王因擁有一具威力強大的神弩,每發可殺三百人,趙佗知難以制勝,便派兒子趙始詐降,娶安陽王之女為妻,以博取信任,暗中毀壞神弩而去。安陽王不知中計,最終被趙陀所攻破而亡。另外,《大越史記全書》提到,南越國攻滅蜀氏的時間在癸巳年(公元前208年)。
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分析蜀氏王朝的傳說,認為它可能是文郎國(鴻龐氏)附近的大氏族,與中國古代的巴蜀無關。此外,安陽王只不過是西甌的一部份部落和雒越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基本上未改變文郎國的部落組織,生產力處於低下水平,該政權可能只是一個初具國家政權組織的部落聯盟,而非階級社會國家。
4. 「公主」一詞什麼意思
公主,在東亞漢字文化圈中,公主是中國、朝鮮及越南君王之女的爵位。公主廣義上是王女、宗女封號,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朝代有不同意思。在中國典籍中常將公主簡稱為主。公主下嫁稱適,迎娶公主則稱尚。公主通常有封號、封地(常稱作湯沐邑)。中國、越南、朝鮮都以公主為皇女(或王女)的封號,因此公主一詞在漢語、越南語、韓語中代稱皇女,日常用語中除非另有註明,否則公主都是指君主之女。
5. 在古代王爺的女兒應稱為
封國之王,女兒稱郡主,稱呼父王,母妃。
郡王之女,為縣主,同稱呼父王,母妃。
清代王公大臣之女統稱為格格,稱呼父親為阿瑪。嫡出女兒稱王爺的夫人即自己的母親為額娘,庶出的女兒稱王爺的夫人為嫡額娘,或福晉。只有生母才能被稱為額娘。
6. 公主有什麼特殊含義
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封號,如湖陽公主,文成公主。公主通常是皇女位號,只有在部分特殊情況下,宗女才能破格晉封為公主。在中國典籍中常將公主簡稱為主。公主下嫁稱適,迎娶公主則稱尚。公主通常有封號、封地(常稱湯沐邑)。
公主,即指皇帝的女兒的封號,也有對天子的姐妹封號。
後來朝鮮君主嫡女和越南君主女兒的稱號也稱公主。
此外,一些鄰近中國的國家,因受中國影響也有公主封號。歐洲君主之女兒、姊妹、姑母和其他直系王室成員之女的稱號——「Princess」翻譯為公主,有時會依照與君主的親疏翻譯成公主和郡主。此外,一些非君主直系親屬而被封為公主(Princess)的女性有時也會翻譯為公主,如茜茜公主、黛安娜公主(黛安娜王妃)。
在現代,漂亮的女孩子也被稱之為」公主「,富人家把自己的女兒也稱呼為」公主「。所以對於女孩子來說,公主這個詞的概念,隨著時代的變遷其意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既有褒義(美麗,聰慧,善良或有修養)也有貶義(嬌生慣養)。
7. 歷朝歷代的公主叫什麼
大多數朝代,對於沒有封號的王女/皇女,就是使用「公主」二字。具體來說:
周代以前不明。
周代的王女稱「王姬」、諸侯女稱「公主」。公主二字自此開始。
秦代一統,皇帝之女稱公主。
漢代以皇女稱公主,諸王女稱「翁主」。公主中尊寵者也有晉號「長公主」。新莽時曾稱為「室主」。東漢以降,公主之中尊寵者始有加爵位封號,為縣、鄉、亭公主。
自晉始,公主始封郡侯爵,並有時省略公字,即「郡主」、「縣主」等。
自唐始,公主封號只固定於特定身份,帝姑母為大長公主、帝姊妹為長公主、帝女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親王女封縣主,郡王女封鄉主,宗室女封亭主。此時郡主、鄉主等號,皆已定名,不得再稱郡公主、縣公主等。
宋朝繼承唐朝封號制度,惟徽宗年間,蔡京上表請奏,改公主為帝姬、郡主為宗姬、縣主為族姬,北宋滅亡後遂廢止。遼金二朝則復用東漢故事,封縣、鄉、亭公主。
元代公主不賜封爵,皇女、諸王之女皆稱公主。
明代:
皇姑母為大長公主。
皇姊妹為長公主。
皇女為公主。
親王女為郡主。
郡王嫡女亦為郡主、庶女則為縣主。
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等,夫婿稱駙馬;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等,夫婿稱儀賓。
親王孫女為郡君。
親王曾孫女為縣君。
親王玄孫女為鄉君。
清代:
皇帝嫡女為固倫公主、庶女為和碩公主。
親王嫡女為郡主、庶女為郡君。
世子、郡王嫡女為縣主、庶女為縣君。
長子、貝勒嫡女封郡君、庶女為鄉君。
貝子之女為縣君。
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之女為鄉君。
不入八分公以下之女不受封,只稱宗女。
順便一提,清代「格格」二字,實際是對所有未婚女性的稱呼,並非正式的「公主」稱號,只有部分公主封號有「格格」的別稱:郡主——和碩格格,縣主——多羅格格,縣君——固山格格。
8. 郡主跟公主有什麼區別
公主:
最早周朝是稱周天子的女兒為王姬。公主這名稱是從春秋戰國時開始的。《史記·呂後本紀》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公羊傳》曰『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當時各諸侯國的諸侯都稱為公,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自己不主持婚禮,而叫同姓的諸侯主婚。當時各諸侯國的諸侯一般稱「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為是諸侯主婚,天子的女兒就被稱為「公主」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成為「公主」,也稱「郡主」。 《史記·吳起列傳》說「公叔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當了國相,娶魏國諸侯的女兒。《史記·六國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這里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給河伯為妻。古書上也常簡稱為主。
從西漢開始,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稱為「公主」,諸侯王的女兒則稱為「翁主」。顏師古在《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這樣,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個等級。也是從漢代開始,皇帝的姊姊稱為「長公主」,先皇帝的姊妹為大長公主,加上「大」「長」的字樣是表示尊崇。那時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賜給甲第,就是上等的華麗住宅。還有山莊、園林、允許設府自置官吏。這種官吏叫家令、私府長、家丞、食官等等。歷代公主待遇很豐厚,特別漢成帝時,公主和侯王一起侵佔了數量極大的田地和奴婢,影響了皇權的安定。所以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哀帝下詔公主占田不得超過三十頃,奴婢不得超過一百人。
東漢時的公主一般是「縣公主」,如漢光武帝的女兒為舞陽公主、涅陽公主等等,舞陽和涅陽都是縣名;漢明帝女兒封隆慮公主、武安公主、獲嘉公主等等。這些名字都是縣名。獲嘉地名來自漢武帝時,劉徹巡視至河東新中,接東越戰場喜報,改地名為獲嘉。象著名的漢武的姑姑封號館陶公主,就在河北,現在還有館陶縣。漢代的王的女兒被稱為「任」(這是什麼怪名字阿!),如《漢書•王莽傳》說:「其女皆為任。」古書的研究者認為「任」其實是當時女子爵位的稱呼。
晉朝的公主則是「郡公主」,因為公主封號之前是郡名,如晉武帝的女兒為平陽公主。這樣的「縣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簡稱為「縣主」和「郡主」,所以兩漢到晉的縣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兒。
到了隋唐時期,太子和諸王的女兒也封郡、縣,但不能稱為公主,太子的女兒為郡主,諸王之女為縣主;明清兩代親王的女兒為郡主,郡王的女兒為縣主。唐高宗是專門下詔書規定,皇帝的女兒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適」,娶公主稱「尚主」,娶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時曾恢復古稱。改公主為帝姬。宋徽宗最寵愛的女兒就叫柔福帝姬。
明時,親王的女兒稱為郡主,郡王的女兒稱為縣主。
清代規定,皇帝的女兒封號有種,固倫公主和和碩公主。固倫公主是皇後生的女兒,妃嬪的女兒為和碩公主。卻也有例外。如慈禧太後收恭親王的女兒為養女,卻封為固倫榮壽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國的最後一位公主。乾隆封敦妃所生之女為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但也有皇後之女未封固倫公主的,如乾隆第九女,為孝儀皇後所生,卻只封和碩和恪公主。
公主的丈夫都稱作是駙馬。駙馬原是官名。叫駙馬都尉,是漢武帝時初設的。《漢書·百官公卿表》說「駙馬都尉,掌駙馬,武帝初置。」顏師古注說「駙,副馬也,非正駕車,皆副馬。」原為近侍官的一種。三國時玄學家何晏尚金鄉公主,魏文帝讓他做駙馬都尉,從此以後,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駙馬都尉的官職,簡稱駙馬。於是,就成了虛銜,變為一種專用稱號了。公主的丈夫還有個別稱「粉侯」,這個名稱起源於三國時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國的金鄉公主,賜爵為列侯,因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們稱他為粉侯,後來成了駙馬的別稱,並由此引申出去稱駙馬的父親為「粉父」,駙馬兄弟為「粉昆」。
公主一般都有封邑,而且由皇帝賜給甲第(非常華麗的住宅)、山莊、園池,允許設自置官吏,這種官吏被稱為家令、私府丞、食官等等。
郡主
清朝皇帝.親王.貝勒的女兒未出嫁前都統稱「格格」但王府里的格格和宮里的格格地位大不相同,宮里的格格地位要比王府里的格格地位高得多.
「郡主」是親王.貝勒的女兒特受皇帝賞識的出嫁前封為「郡主」.如雲格格出嫁時封為「溫憲郡主」.
「和碩格格」是親王.貝勒的女兒未得到「郡主」封號的,稱」和碩格格」.
「和碩公主」是皇帝的女兒出嫁時的封號,一般省略「和碩」兩字.如「建寧和碩公主」稱「建寧公主」.「和孝和碩公主」稱「和孝公主」.
相比清朝復雜的關系,漢室王朝的關系就淺而易懂了:「公主」指皇帝的女兒,「郡主」指王爺的女兒.漢室王朝給公主封號喜歡用」平」字:如漢代的「平陽公主」.唐代的「太平公主」.明代的「長平公主」.
郡主:在唐宋太子諸王之女稱郡主;明清均以親王之女為郡主
9. 王女就是公主嗎,還是這兩個有什麼區別
王女和公主是一個概念的。
古時候只有王的時代,貴族之女尊稱為「姬」,王的女兒稱為「王姬」,也就是王女。。。後來有了皇帝,貴女改稱「公主」,皇帝的女兒就是「皇女」、「帝女」,也有人稱為「帝姬」(一般是架空)。
————在外國文化的交融下,特別是日韓漫畫,一般只取「公主」、「姬」、「王女」、「皇女」。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觀(韓漫)分帝國和王國的設定里,帝國皇帝之女稱為「皇女」,附屬王國國王之女稱為「王女」。。。。一般不會混用「公主」(中歐韓)或者「姬」(日)。
所以小夥伴們不要混著用哦。混著來就像是對西醫稱大夫,對中醫叫醫生一樣有點奇怪,雖然都是一個意思。
另外補充一下,「王姬」「公主」都是我們古代正統尊稱。而「王女」「皇女」「帝女」在我們古代都不是尊稱,而是一種簡稱,「她是王女」==「她是王的女兒」。
但是在現代的日韓歐系列漫畫里,王女和皇女就是類似於公主的尊稱(可能是為了區別翻譯)。由此,出現了「王女/皇女是可以繼承王/皇權」的說法。其實和我們古代並不是一個概念的稱呼了。
外國王室女兒都擁有繼承王權的資格。無論稱委屈工作群、王女、皇女,都是擁有合法繼承權的(包括私生子和遠親)。
主要看背景設定的時代來決定稱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