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越南有哪些風俗習慣
1、飲食習慣
越南北方的京族有嚴格的飲食禮儀,從平時餐桌上家庭成員的座位,到宴席上菜式的擺設都很講禮儀。烹飪方法非常講究,原料和調料搭配備受重視,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南方人性情豪放直爽,餐桌上比較隨意。
2、節日
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越南的傳統節日與中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
3、服飾
越南的國服是奧黛,又稱為越南「長衫」,分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著奧黛更為普遍。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兩側開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當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節日、外交和會客等正式場合穿著奧黛。
4、婚俗
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5、禮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有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高棉族多行合十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南人
② 越南有什麼風土人情
1、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越南的傳統節日與中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
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連日准備年貨,還要清掃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團圓飯,燃放鞭炮。春節主要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
2、越南的國服是奧黛,又稱為越南「長衫」,分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著奧黛更為普遍。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兩側開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當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節日、外交和會客等正式場合穿著奧黛。
3、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2)越南換崗儀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③ 越南的習俗是什麼啊
越南城市的男子多西裝,婦女穿花色窄袖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婀娜多姿,下擺舒展,開衩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鐲、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對群眾稱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只在本國人之間用)。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外人到他們家時,不能用腳指物,席地而坐時不能用腳對著人,不能從坐卧的人身上跨過去,不能睡在婦女的房門口和經常來往的過道上,不準進入主人的內房。在少數民族家中,絕對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間里。有些少數民族住竹木高腳屋,習慣在樓上席樓坐卧。進屋要脫鞋,否則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年青人對老年人特別敬重。在北方京族家裡,由最老一輩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輩的女人當家,凡事一般都得徵求他們的意見,只要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和老年人同行,如要超過去,應先打個招呼,表示先行走一步。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敬老的習慣,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條凳子專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準坐。
有些少數民族很好客。客人來到他們的家中,常用本民族最喜愛喝的酒和愛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盡量地吃,否則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即輪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謝謝不再喝了(吃飯時也是這樣)。
越南人喜歡嚼檳榔,人們通常用葦葉包一些灰或硯灰,同檳榔一起入口,灰和檳榔會起化學反應,嚼檳榔的味道始則苦,繼而甜,對神經有刺激作用。檳榔也是當地贈送情人的信物。
不要隨意摸別人的頭部,包括小孩。當村寨路口懸掛有綠色樹枝時,是禁入的標志,外人不得進入。南部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禮、進食、送物和接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
④ 誰能介紹一些越南的禮儀
越南城市的男子多西裝,婦女穿花色窄袖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婀娜多姿,下擺舒展,開衩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鐲、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對群眾稱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只在本國人之間用)。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外人到他們家時,不能用腳指物,席地而坐時不能用腳對著人,不能從坐卧的人身上跨過去,不能睡在婦女的房門口和經常來往的過道上,不準進入主人的內房。在少數民族家中,絕對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間里。有些少數民族住竹木高腳屋,習慣在樓上席樓坐卧。進屋要脫鞋,否則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年青人對老年人特別敬重。在北方京族家裡,由最老一輩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輩的女人當家,凡事一般都得徵求他們的意見,只要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和老年人同行,如要超過去,應先打個招呼,表示先行走一步。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敬老的習慣,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條凳子專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準坐。
有些少數民族很好客。客人來到他們的家中,常用本民族最喜愛喝的酒和愛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盡量地吃,否則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即輪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謝謝不再喝了(吃飯時也是這樣)。
越南人喜歡嚼檳榔,人們通常用葦葉包一些灰或硯灰,同檳榔一起入口,灰和檳榔會起化學反應,嚼檳榔的味道始則苦,繼而甜,對神經有刺激作用。檳榔也是當地贈送情人的信物。
不要隨意摸別人的頭部,包括小孩。當村寨路口懸掛有綠色樹枝時,是禁入的標志,外人不得進入。南部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禮、進食、送物和接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
⑤ 關於美軍紀念陣亡戰友的儀式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
五月的最後一個周一
1866年這一年,美國正在慢慢從漫長血腥的南北戰爭中恢復過來。倖存的士兵們回到家鄉,帶著傷殘的身體和要訴說的故事。亨利·韋爾斯(Henry Welles),紐約滑鐵盧的一個葯店老闆聽到士兵們的故事並有了一個主意。他建議城裡所有的商店停業一天為埋葬在滑鐵盧的士兵們默哀。5月5日早晨,市民們將花束、花圈和十字架放在公墓里北方士兵的墓碑前。大約在同時,喬納森·洛根(Jonathan Logan) 將軍正在准備另一個紀念儀式,這個儀式是為了在戰爭中倖存的士兵。他帶領退伍軍人穿過市鎮到墓地用旗幟裝飾共同作戰的士兵的墓地。這不是一個令人快樂的慶祝活動而是紀念。人們叫它裝飾日。
喬納森·洛根將軍在宣布紀念日時說:「1868年5月30日,我們要在士兵們的墓上撒上鮮花,或用其他方式裝飾他們的墓地,他們在保衛自己的國家和最近的革命中犧牲,他們的身體被埋葬在這塊土地上的幾乎每座城市、村莊和小村落里。在悼念中沒有既定的儀式,但是退伍軍人協會的地方分會和夥伴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環境允許的合適的活動和參拜儀式。」
這兩個儀式在1868年合二為一,北方諸州在5月30日舉行這個儀式。孩子們朗誦詩歌並唱內戰歌曲,退伍老兵穿著制服戴著勛章來到學校跟孩子們說內戰的故事。然後老兵們就在市民的跟隨下來到墓地。他們裝飾士兵們的墓地,為站在國旗旁邊的士兵拍照。向空中鳴槍,向為保持美國完整統一獻出生命的北方士兵致敬。
1882年,這個節日更名為紀念日,同樣哀悼在之前的戰爭中犧牲的士兵。在美國北方各州,這個日子被定為一個法定假日。南方各州在不同的時間哀悼他們戰死的士兵。1971年尼克松總統宣布紀念日和其他的一些節日為國家假日,紀念日定為5月的最後一個周一。
美國的所有城市都在5月的最後一個周一舉行儀式向為國捐軀的男人和女人們致敬。
紀念日不僅限於向軍隊中的美國人致敬。它也是一個思念的節日。家庭和個人懷念他們已經逝去的親愛的人。他們去教堂禱告,拜訪墓園,獻花,甚至哀悼,使這一天顯得庄嚴肅穆。這是追思的一天。但是現今的很多美國人則把這一天當作夏天的開始,在海灘上,山上或者在家休閑度過他們的三天周末。
在紐約滑鐵盧,這個傳統還沒有丟失,實際上其意義甚至變得更加特殊。林頓·約翰遜總統在1966年,第一個儀式開始的100年後,宣布滑鐵盧是紀念日的發源地。每年的5月30日市民們還是會徒步走到墓地舉行一些紀念的儀式。他們用旗幟和花朵裝飾墓地,然後走到市中心的公園。在公園的中央,一座獻給士兵、海員和水兵的紀念碑旁邊,人們宣讀蓋茨比的演講,接著是洛根將軍宣布裝飾日的第11號命令。鄉村歌唱團唱著愛國歌曲。學校的孩子們會在晚上參加遊行。
位於弗吉尼亞的阿靈頓國家公墓是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墓。這里埋葬的不僅有士兵還有宇航員、探險家和其他傑出的美國人,他們都在此享有特殊的位置。肯尼迪總統葬在一個可以俯瞰華盛頓的位置上。
「紀念日」之前的那個星期五,一大早,在這里,美國第三步兵團的士兵們走過一排排墓碑。士兵們在每一個墓碑前停留,從扛著的一捆旗子中取出一面,鋪在墓地上。這些士兵們屬於一個特殊兵團——「老近衛軍」。大多數士兵認為把旗子放在二十多萬個曾浴血奮戰或戰死沙場的士兵們的墓地上是一種特殊待遇。「他們盡職了,」一位士兵說,「現在該輪到我了。」
常年守衛這些無名士兵的墓也同樣是種榮耀。事實上有四個士兵埋葬在這個地方:兩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無名士兵。每個士兵代表著所有那些在現代戰爭中獻出生命的士兵。第三步兵團的士兵們一天24小時地守衛著這塊墓地。花圈安放儀式全年都在進行,來自全世界的人們都來觀看士兵換崗。在阿靈頓公墓的另一座山上有一個內戰中陣亡的無法辯明身份的士兵墓園。
在紀念日這天,總統或副總統會發表演說並在墳墓上安放花圈。軍隊向空中鳴槍。老兵和他們的家人會來擺放自己的花圈並禱告。有可能埋葬在這里的一個士兵就是一個父親、兒子、兄弟或朋友。
⑥ BUCKINGHAM PALACE的皇家騎兵換崗儀式在什麼時候舉行
在每年的8、9月間,白金漢宮都對外開放,白金漢宮開放參觀的部份為王座室、音樂廳和國家餐廳等,但是開放的白金漢宮經常是一票難求,最好先用電話申請預約。
皇家衛隊在英國的地位是很高的,與英國皇室保持著特殊的關系,它被認為是英國王室的私人部隊,皇室成員也是皇家衛隊各團的團長或榮譽上校,而且皇室成員經常定期探望皇家衛隊,就像一家人一樣參加各種典禮和紀念會。
白金漢宮每天上午有皇家衛隊的交接儀式,但是聽朋友說對過的騎兵交接儀式更好看,於是在十點半左右又返回公園,因為穿過公園返回去就是騎兵交接廣場
從很多畫報和電視上看到的英國皇家衛隊猩紅色的緊身短上衣和金色錚亮的、尖頂的金屬頭盔,已經給我留下了關於英國皇家衛隊的深刻印象。今天終於能親臨現場觀看了,心裡自然是很激動的,交接儀式是在上午11:30分開始,我到廣場的時候才剛剛十一點,就已經有很多遊客在那裡等待了。
現場已經被遊客們圍成了里三層外三層,我轉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合適的適合拍照的位置,又不好意思硬往裡擠,因為在這樣的場合,也不能破壞咱們中國公民的形象啊!沒辦法,只好再四處尋找。我還在外圍尋找機會,大約十一點二十分左右,從對面紀念碑的林蔭道上傳來了節奏感很強的軍樂聲,尋聲望去,一支整齊的、身著藍色蘇格蘭傳統服裝的騎兵方陣,正向廣場這邊走來,進入廣場,由於廣場的是沙石地面,所以隊伍經過之處,揚起一股塵埃。而廣場裡面,一對穿猩紅色緊身上衣的騎兵隊伍整齊地迎接過來。兩個紅藍騎兵隊伍在廣場里相遇,騎兵們按照紅、藍色分列兩隊,每人騎兵手裡都拿著一把寶劍,隨著一聲聲號令,他們動作整齊地進行著交接儀式,訓練有素的馬匹就象聽得懂指揮著的號令,隨著一聲聲令下完成著一個個整齊的動作。交接儀式上,人與馬的配合非常默契,令人贊不絕口。大約十幾分鍾,交接儀式結束,紅隊騎兵離開廣場沿著藍隊來得方向離去,藍隊騎兵各就各位開始了履行職責。整個交接儀式整齊干練,真不愧為皇家騎兵的稱譽。
交接儀式結束後,遊客們紛紛上前跟騎兵們合影留念,我在和他們合影時,特意仔細觀察那些士兵,他們就像一尊雕塑,甚至連眨眼都看不出來,真令人佩服。
⑦ 越南的風俗
和廣東廣西的風俗接近,因為在唐代,它們都屬於【南越國】。僅供參考。
⑧ 請介紹一些越南的商務禮儀或風俗
基本禮儀
越南人的禁忌也很多。隨著赴越南旅遊的漸興,這個長久以來半封閉的國家正在逐步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這里介紹一些越南人最常見的禁忌,是在公眾交往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許多人對傳統的禁忌已並不在意。此外,不同職業、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對禁忌也持不同態度。但是,作為旅遊者,「入鄉隨俗」可是旅途中的一大樂趣呢。
(一)言語禁忌
1.年初、月初說話,不說可能帶來壞運氣的詞,如猴、死等;
2.年初、月初忌發脾氣,怕全年、全月都愁眉苦臉;
3.年初、月初忌說粗話,怕給全年、全月帶來惡運;
4.釣魚忌諱說貓,怕因此釣不到魚;
5.寫文章時忌諱聽到悲慘的聲音;
6.忌諱稱贊小孩胖;
7.孩子忌諱說祖父母、父母的名字。
(二)飲食禁忌
1.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
2.小孩上學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
3.經商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輸;
5.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了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學生考試忌諱吃蝦,因為蝦的形狀同「劣」字第一個字母大寫「L」很相像;
7.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
8.打牌忌諱吃鴨頭,怕輸;
9.打牌忌諱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廟里忌諱吃狗肉。
(三)婚喪禁忌
1.牛月不嫁娶,怕夫婦倆像牛郎織女一樣分離;
2.婆婆懷孕時不娶兒媳婦;
3.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
4.忌諱父母送女兒到婆家;
5.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
6.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不穿絲綢衣服;
7.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
8.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的地界,特別忌諱外村抬死人經過本村祠堂前。
(四)建房禁忌
l.年底、月底不建房,怕不吉利;
2.建房間數不能是雙數,只能是3間、5間。7間等單數;
3.房屋大門不能正對著別人家的大門,怕鬥口吵架;
4.房屋的正間不能正對池塘的角、祠堂的飛檐和別人家的屋頂;
5.建房埋柱子,忌諱木柱倒置;
6.忌諱別人在自家門前蓋房;
7.年初村裡舉行動土儀式之前,不能挖土,不能動碓臼。
(五)經商禁忌
1.商店開門要選吉日,忌諱不吉利的日子開張;
2.經商忌諱碰掉煙斗、碰倒魚露、碰倒石灰桶;
3.經商忌諱賒賬;
4.忌諱債主在年初、月初討債。欠債人怕因此帶來惡運,整年整月有人上門討債。還不起債的人除夕出外躲債,過了午夜才敢回家。債主也總是要在大年三十之前把債收回來;
5.經商忌諱顧客還價一次,怕因此貨賣不出去。顧客既然還價,不想買也要討價還價幾次;
6.經商忌諱說猴、綿羊、虎、豹,怕貨賣不掉。
(六)其他日常生活禁忌
1.年初、月初忌穿白色、藍靛色衣服,白色、藍靛色是喪服的顏色,年初、月初穿白色、藍靛色衣服怕成為凶兆。
2.在喜慶和祭祀活動中,忌諱穿白色服裝,辦喪事除外;
3.夫婦倆忌諱用一條洗臉毛巾;
4.夫婦倆忌諱互遞牙簽;
5.忌諱除自己丈夫或妻子以外的人用自己的梳子;
6.忌諱床上的席子反著鋪;
7.忌諱背對供桌而坐;
8.忌諱在屋內戴斗笠;
9.照相時忌諱三個人合影,據說中間的人將遭遇不吉利;
10.忌諱在年初打掃屋子。這樣做,據說會一年辦事不順利;
11.妻子懷孕時,忌諱丈夫殺生或打樁;
12.懷孕的婦女忌諱宰雞宰鴨;
13.忌諱孕婦從外地回家裡生孩子;
14.家有產婦,忌諱外人進屋;
15.孕婦忌諱靠近死者,忌諱參加葬禮,家裡有大喪事除外;
16.忌諱用拼接起來的布為小孩做衣服;
17.不在夜晚摘水果;
18.不在大樹底下小便,怕遇到鬼。
(七)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八)越南社交禮儀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招呼時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見面時,通行握手禮,一般不採用擁抱、接吻等方式。一些少數民族如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雙手合十齊唇或齊額為宜,過頭則是拜鬼)。見面說話要先稱呼對方,尤其對長輩更應如此,否則會被認為沒有禮貌。做客時用水、用煙或用飯前要先說一句:「您先請」,以示禮貌。越南人說話聲音較小,溫文爾雅,很少大喊大叫。
尊老愛幼,對老年人特別禮貌。在北方的京族家裡由輩分最高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是老太太當家,凡事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
各族群眾都特別好客,越南各族人常用他們最喜歡的酒和肉、菜等食物待客,即使不合口味,也要盡量多吃,否則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時,主人還要把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和加工的食品送給來客,如果拒絕,會產生誤會,一般客人總要多少收下一些,並相應還禮。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致謝不再喝了。
與越南人交往,可以送對方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禮品,但禮品價值不可過大,否則會受到對方拒絕,有行賄之嫌。但請越南朋友進餐,則在情理之中。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美食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小吃
到越南旅遊,不可不品嘗越南的小吃,以一飽口福。通常在旅遊者下榻的賓館,一般都會提供早餐,但這樣的早餐品種單一,如中餐就是炒粉,西餐無非是麵包、黃油、煎雞蛋之類,這些品種國內都有,毫無新鮮感覺。如果您真的想品嘗越南的小吃,不枉此行,還是要到大排檔去,在那裡才能嘗到地道的越南小吃。當然有些時候需要一點膽量,對衛生條件不要那麼過分挑剔。
首先應該品嘗河內的螺獅粉。清晨,在上班和上學的時間里,在河內的街頭,常可遇到賣螺獅粉的攤檔。這種小攤實際上只是小販挑著的兩個竹籃,上面奶水、爐火、佐料、碗筷一應俱全,外加若干張小小的板凳。當您走到攤前,攤主(通常是中年婦女)會熱情地邀請您落座,然後麻利地取出一碟圓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燙。這種圓粉條略細於桂林米粉和雲南米線,使用優質大米,粉質細膩柔韌,白凈透明,吃起來很爽口。螺軟是現挑現吃,用竹針挑出放在粉中,然後加上螺獅場、辣椒和其他調味品。一碗二兩的螺獅粉2400越盾,約合人民幣1.6元,味道鮮美。
河內的雞粉久負盛名,也可在河內街頭攤檔上吃到。雞粉用料講究,除雞絲外,還配有肉絲、蛋絲、木耳絲、蔥絲、香菜絲。蛋絲製作獨特,攤成薄薄的片,切成細細的絲,不粘不連,撒在粉上與紅的肉絲、白的雞絲相輝映,格外撩人食慾。吃雞粉時,桌上還擺有切開的鮮檸檬,輕輕一拐,幾滴檸檬汁落人碗中,原先滾燙鮮美的雞粉,又添了一縷清香,吃起來更加爽口。一碗雞粉比螺獅粉資一倍多,約5000越盾,但值得一嘗。
與雞粉齊名的還有河內的牛肉粉。越南的牛肉粉一定要用黃牛肉,使用的米粉比廣西的切粉略薄略細,用優質大米製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將一大塊精黃牛肉加上各種佐料後下鍋煮熟,然後切成薄薄的小塊,將米粉在開水鍋中燙後,加人牛肉、牛肉湯和各種調料,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蝦餅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蝦餅的做法是將加了調味料的麵糊裹上新鮮的大蝦,放入油鍋中炸,出鍋後香味撲鼻,吃起來,香酥可口。在河內西湖邊上有一家餐廳,其製作的蝦餅有較高的聲譽。
肉粽是越南的傳統美食,過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節日里才能吃上。這種肉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粽粑,是完全用肉來做成的。在農村,每當節日特別是春節來臨前,各家各戶都要做肉粽。將上好的瘦豬肉加入各種香料,放入石田中著成糊狀,然後用芭蕉葉或荷葉包上裹成粽粑狀,放火鍋中煮熟。吃前切成塊或薄片蒸熱,蘸以魚露和胡椒粉,味道鮮美,不油膩,吃後口齒留香。
越式灌腸也是越南人喜歡的美食。其做法是用豬紅調以瘦肉末和各種香菜,灌人豬小腸中,然後煮熟。吃前切成節,蘸上各種調料。
炸春卷是最受越南人歡迎的一道菜,近年來國內不少餐館引進,但做法和吃法均不及越南的地道。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蟬翼,潔白透明。將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絲、魷魚絲、蝦仁、蔥段等做成的餡,放入油鍋中炸至酥黃。吃時,用玻璃生菜裹上春卷,蘸以魚露、酸醋、辣椒等佐料,酥脆不膩,十分可口。
越南傳統糕點——綠豆糕也是值得品嘗的風味食品。上等的越南綠豆糕出產於離海防不遠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龍牌為最佳。越南的綠豆糕選用上等綠豆,磨成十分細膩的粉末,再配以精白糖和油脂,吃起來酥軟香甜。海洋綠豆糕包裝精美,旅遊歸來帶上幾包,用以饋贈親友。
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館就餐,您可能會常常看到越南人將鮮綠欲滴的各種青菜生吃,對國人來說,特別是北方人也許會感到大惑不解,不敢問津。其實這種吃法是越南的傳統吃法,恐怕也可以稱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還挺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青菜生吃當然也有些講究,這些青菜主要有洗凈的空心菜、生菜、綠豆芽,此外還有各種香茶,如完萎、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魚露、酸醋和鮮檸檬汁。越南地處熱帶,氣候炎熱,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未嘗試過青菜生吃,應當說不能算了解越南的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