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人如何評價秦始皇

越南人如何評價秦始皇

發布時間:2022-09-25 01:37:33

1. 如何正確客觀的評價秦始皇呢

秦始皇,既有豐功偉績,也有滔天罪惡。

一、秦始皇的豐功偉績:

戰國時期已經形成“民為貴”的民主思想,但秦始皇逆歷史潮流而動,把民眾視作“黔首”,按今天話說叫黑頭,泥腿子。用嚴刑酷法統治民眾。到一定年齡不結婚處罰,父子兄弟不分家處罰,贅婿處罰,商人處罰,交不起地租輕者刑罰,重者殺頭。路上倒灶灰殺頭,非議官吏殺頭,非議朝政殺頭,服徭役遲到殺頭,反抗官吏官府殺頭,不聽從指揮殺頭,私藏禁書殺頭,窩藏罪人殺頭,五家聯保,一人犯法,五家同罰。重者還要被滅族。在這種嚴刑酷法之下,全國近半都是囚徒。這哪裡是治理、管理國家,這簡直就是把民眾不當人看,當做統治者任意驅使的工具。

3、大興土木,滿足統治者的征服慾望。

大造阿房宮,大治驪山墳墓。燒毀六國宮室後,還要在咸陽重建六國宮室,用以安置六國宮女王妃,其本質就是滿足個人的征服欲,動輒調遣刑徒70萬。可見,他是不管民眾死活的。這種殘民思想被趙高、胡亥所繼承,秦始皇具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5、不知變通,削足適履。

連年征戰,天下已經統一,就應該予民休息,減緩徭役刑罰。但秦始皇以為把治理秦國的經驗推廣開去,用刑罰就可以治理天下,就可以保障贏氏天下萬世相傳。這如旬卿所說,秦國用嚴刑酷法威懾處於交通閉塞、狹隘、憨厚、老實巴交的秦國農民尚可,但他依然用這種方法統治文明程度較高,思想先進、思維敏捷的六國民眾,就行不通了,必然引起強有力的反抗。

2. 越南人為何會把上古神話當做歷史,你如何看待這種行為

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歷史,或者說他們真正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被中國統治的歷史。到了現代,越南已經不臣服於我國了,所以他們的歷史就根本無法拿的出手。可是他們又號稱是一個傳承了上千年的文化,所以必須得有歷史。那麼真正的歷史不能拿出來傳播,就只能選擇一個虛假的歷史了,神話傳說都是人們編得,所以自然適合拿來“假扮”歷史了。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膚淺的表現,顯示出他們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文化沉澱。所以他們把上古神話當做歷史的這一行為不僅僅無法給自己臉上貼金,還相當於昭告了全世界“我們沒有自己的歷史”,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為。

所以綜合而言,越南真正的歷史,其實就是一段不斷的像中國臣服的歷史。如今他們獨立了,這段“屈辱”的歷史自然不能拿出來宣傳。可是上千年的時間不可能沒有任何歷史發生,所以他們就拿神話做歷史了。大概意思就是“我也懶得編了,你們姑且這么一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3. 想知道如何評價秦始皇

秦始皇的評價如下:

秦始皇雖然後期殘暴不仁,但是其作為封建王朝的開創者,對歷史的發展有重大貢獻,所有批判他的言論都是片面的,他是一個應該被歌頌的人。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和國家疆域的奠基者,他所做的事情功在千秋萬代,應該被稱頌,「千古一帝」的稱號當之無愧。

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對於尋仙訪道之事已經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欺騙,於是命令御史審問諸儒生,因此而互相揭發牽連了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把他們都或埋在咸陽。

有人認為秦始皇的坑儒其實是埋的術士,並不是儒生,但是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坑殺的人皆「誦法孔子」。

始皇帝的這一暴虐的行為使得我國古代許許多多的典籍會與一旦,若非如此,我們現在或許很有可能還能聽到諸如廣陵散之類的絕曲。

4. 國外政界名人對秦始皇兵馬俑的評價和看法

奧巴馬說: 太神奇了!就像克隆人的進攻。
普京說: 真的很牛逼!若是當時秦始皇信共產主義,他一定能解放全人類!
薩科齊說: 啊——秦始皇真是太有魅力了,死了還有這么多人陪。
默克爾說: 嗯,這個皇帝治軍很嚴謹,你看那士兵站的多整齊。
布朗說: 這簡直就是世上最偉大的藝術品,可惜我們大英博物館里沒有!
鳩山由紀夫:咦---這兵馬俑里邊怎麼沒有女的?
李明博: 據我韓國歷史學家最新研究得出結論,秦始皇是韓國人。
金正日: 他媽的!這么多人得吃多少糧食,要了我的親命嘍!!
阮明哲:哼!秦始皇的軍隊怎會有我們越南軍隊厲害,我們是世界第一軍事大國
辛格, 秦始皇出門有車坐嗎? 他的宮殿里有黃金和珠寶嗎?
芙蓉姐姐: 呦---——秦始皇的妃子有我漂亮嗎?
陳冠希: 等一下等一下!我再拍幾張。唉!太可惜了沒有不穿衣服的,連劈腿的都沒有
文強: 龜兒子的!當初那小子為什麼不給我送兵馬俑,就送個破佛頭!
瘦瘦: 嗯———出來了,快!給我紙巾。(旁邊有人問,什麼出來了)—————————————這屋裡站這么多兵馬俑,真熱!我的汗都流出來了。
人大代表: 這么多兵馬俑,值好幾百億啊,不如賣了大家分錢。
未就業大學生: 唉——兵馬俑啊兵馬俑!你可知道我的心聲,為你痴,為你累,就算為你洗衣做飯,掃地看門也行啊。他媽的為什麼就沒人雇我呢??為什麼?為什麼有的人不學無術,卻可以憑父母的關系進入國家壟斷企業上班?為什麼我辛苦學習的知識到了社會上卻屁用沒有。為什麼我女朋友想演戲,導演卻先讓她和他睡覺,為什麼我想考公務員,筆試面試都過了,人家卻問我,你們家有親屬和市政有關系嗎?有的話你們家能拿出20萬來嗎? 唉!我現在也不要求太高了,就想給你掃地看門,每月給我千八百就行…………

5. 世人對秦始皇的評價是什麼

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散論在歷史上,也許沒有其他人像秦始皇更具爭論性:千古一帝的稱號,看似堂皇實是貶義,萬世暴君的罵名,卻是信史鑿鑿,鐵案如山!

6. 如何評價秦始皇

作為中國在歷史上第一位稱帝者,在後人卻是史學家都褒貶不一的。由於牽涉過多,早已沒法用單純性的功過來點評。那麼我們先看一下哪位千古一帝對古代歷史的影響吧!

一、政治

長城:秦始皇連接了戰國時期的燕、趙、秦古長城,延萬余里。

三、經濟發展

1.統一貸幣:嚴禁用六國各自的龜、貝、玉等幣。要求全國統一用金、銅二種圓形貸幣,在其中金為上幣,銅為下幣。

2.統一度量衡:以商鞅時的秦國度、量、衡器具,作為全國斗算長度、尺寸、輕和重之規范。

3.定農田私有: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至今,即慢慢容許農田私有和隨意交易。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註重農業,讓占據農田之老百姓呈送占田數並繳稅,宣布認可農田私有制之合理合法。

四、交通出行

1.建造馳道:秦在原先六國馬車路面之基礎上,建造寬敞一律之馳道,以首都西安為中心。

2.溝通水道:秦疏通鴻溝距離作為水道樞紐,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纖長達六十多里之靈渠,溝通了湘、漓二水。

五、文化藝術

1.統一文字:秦始皇令李斯把原先秦國之大篆梳理簡單化而成小篆,在全國通用。後又簡單化小篆成隸書,亦在秦代時興於全國。文字的統一使中國的文明行為完全的結合在一起,確立了整個民族自此二千年統一的基礎。戰國時期文字早已有分裂的徵兆,七國的文字都慢慢轉變的不一樣,假如任憑發展,也許今日的中國有將會是第二個歐洲。文字的統一促使中國幾乎再也沒那麼容易永久的分裂,短暫性的分裂後都要統一。

2.統制觀念:為避免老百姓抵抗,秦始皇在思想方面也推行了嚴格之統制,如頒布禁書令,大張旗鼓收繳燒毀書藉,又坑殺非議朝廷的儒生四百餘人,世稱焚書坑儒。(這也是秦始皇最受異議的一點)

六、對外開放

1.秦始皇於吞並六國、統一天下以後,復北伐匈奴人、南平百越,使中國版圖大定,西自隴蜀,東遼東,北起大漠,南抵南海,產生之後中國領土之基礎。

2.北伐匈奴人:戰國末期至今,匈奴人常常南侵,威協到燕、趙、秦等國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和安全性,公元前二一五年,乃在燕、趙、秦舊長城之基礎上,多方面增築,聯結為一條將近五千餘里長城。

3.大統一,明確中國版圖。在之後的君王全是以大一統為總體目標,針對一切一個君王,假如領過超但是秦始皇統一的國土,那麼就算不上統一,還是分裂。中國之後盡管一次次分裂,南北方僵持、東西僵持,可是最後只能同意這一條路可以走。

這種都算作古代歷史針對秦始皇嬴政的點評,自然這種全是秦始皇對後人的影響。針對他這一人,我們就不做點評了。始皇帝開辟的大秦帝國從五千年歷史中踏過,它掃完了落伍低沉的邦國時期,打開中華雄居東方的帝國時代,它好似漫漫長夜中點亮夜空的第一顆閃耀新星,它從夜空中閃出,盡管僅僅 一瞬,卻點亮了整個夜空,從它以後,是星光點點的燦爛星辰!

7. 評價秦始皇

關於對秦始皇的評價
秦始皇是人們都熟悉的,但關於他的評價卻是大相徑庭,有人贊揚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責罵他是「暴君」。同是一個人,做的事也大體清楚,評價為什麼會是如此的懸殊?這主要是由於評價的標准與方法不同造成的。
我們不妨扼要地看看秦王嬴政(秦始皇)的主要歷史活動:他驅動百萬大軍,在公元前221年實現了「四海一」的偉業;他又派軍隊南開靈渠,攻越族;北築長城,擊匈奴,建立中國歷史上幅員空前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他採取一系列措施,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他實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他以法家理論為治國指導思想,制訂頒布了秦律,並規定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他下令焚書坑儒;在他統治期間,刑罰嚴酷、徭役繁多,賦稅沉重。
這就是秦始皇。毫無疑問,人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肯定或否定的理由:贊嘆者著眼於他的統一偉業,譴責者抓住他的暴政。然而,問題在於,歷史上的帝王們的功與過常常是聯系在一起的,並不那麼容易一截為二。秦始皇就是極為典型的一例。如為了完成統一大業,秦國征戰十年,在這一過程中有數十萬甚至是成百萬的生命在戰爭中同歸於盡,但統一戰爭確實推動了歷史的前進;又如焚書坑儒,後人大多予以嚴厲譴責;但平心而論,秦始皇在主觀上恐怕也有維護中央權威和國家統一的願望。
顯然,要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較好的辦法不是簡單地對他所做的某一件事作出是「功」還是「過」的道德判斷,不是只著眼於他幹了些什麼,而是要把這些事、這個人物放在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看看這個人物的歷史活動是否有利於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再作出具體的判斷。由此觀之,秦始皇就不失為是一個雖有不少可以指責、可以批評之處,但確實對中國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千古一帝」。
當然,中國古代這類帝王是不少的,如漢武帝、唐太宗、忽必烈、康熙帝,大體都可以用上述方法去進行評價。
現代對秦始皇的評價從新中國成立後,秦始皇再度引起人們的重視。毛澤東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說:「秦始皇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秦始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進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統一六國之後,喪失了進取的方面,志得意滿,耽於佚樂,求神仙,修宮室,殘酷地壓迫人民,到處遊走,消磨歲月,無聊得很。」

此後,不少歷史學家對秦始皇進行了研究。呂振羽認為,秦始皇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但他的統治「具有急政暴虐的特色」。田昌五、安作璋、林劍鳴等認為,秦始皇既是一個有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

對秦始皇的評價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評價?自秦亡後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盛贊他為「千古一帝」(李贄《藏書·卷二目錄》);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自《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另一些人則咒罵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以暴虐為天下始」(賈誼《新書·過秦論》);「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貞觀政要》卷八);「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幸之,海內愁困無聊」(引自陳登原《國史舊聞》)。他們都指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於評論者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應當歷史地看問題,即把秦始皇置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他的功過是非,去研究他的貢獻和罪惡。而在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的時候,不僅要注意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尤其要注意秦國自建國以來所形成的歷史特點,以及它們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一點是迄今以來,對秦始皇評價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當我們系統地研究過秦史以後,再評價秦始皇,則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較為合乎歷史實際的結論。

根據這樣的觀察,應當說,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蓋罪惡;他的罪惡是深重的,但也不應因此抹煞其巨大的歷史功績。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當然,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已經為統一造成條件,秦始皇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中的。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非意味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麼統一由秦國來實現?完成統一的時間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比起他的先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親率軍隊作戰的君主,秦始皇幾乎可以說沒有直接指揮過打仗;但是,秦始皇卻取得了比他前輩更輝煌的成就,這除了歷史給他造成的機運以外,主要在於他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里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頓弱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 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這種情況,若與趙國國君不信李牧,齊國國君輕信讒言,致使國亡的情況相對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採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為此面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地 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到秦始皇時期,其國土竟達到空前廣大的程度,而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創建各種制度,他並未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為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為後來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創建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局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http://..com/question/2241932.html

評價秦始皇http://blog.tom.com/tvevett/article/523.html

毛澤東評秦始皇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028377.aspx

評價秦始皇http://www.pkuschool.com/ask/q.asp?qid=77631

評秦始皇(轉) http://tieba..com/f?kz=129705624

重評秦始皇http://218.193.49.11/stud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6

評秦始皇(完全原創)http://nonowill.blog.163.com/blog/static/24934553200771591546296/

8. 如何評價秦始皇

正面評價
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中國其後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使得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先進於西方、從而在經濟文化上也發達於西方。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確立了中央的權威和集權。除了政治體制的改革,秦始皇還廣泛統一了其他各種制度,包括全國的水陸交通建制(車同軌)、全國的文字(書同文)、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度同衡)和全國的幣制(錢同幣)。他還試圖統一全國的思想(焚書坑儒),但由於手段過於暴力而沒有完成(統一思想要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才而得以初步完成)。應該說,正是由於秦始皇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的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的凱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製度建設,才使得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才使得中國在以後幾千年中都沒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樣經歷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滅亡,為現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歷史基礎。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位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有人認為,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並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戰爭時期,秦始皇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統一中國後,秦始皇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並非如後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造成的「官逼民反」。有人認為,後世儒家倡導依靠教化而施行人治,治國不依法而依人情禮制,甚至由君主一言而決,致使至今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在經濟上,秦始皇重視農業,重視土地的政策。他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秦始皇還大力發展了全國的水陸交通,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的直道,並在西南地區修築「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此外,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和統一幣值,也為後世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秦始皇在統治期間還發兵南征北討,擴大了國家的版圖。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史載「北擴千里」,「百越之地,盡皆俯首」。按戰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國七雄控制范圍擴大了一倍。為了大力開發南越地區,秦始皇強令50萬人口遷移進越族地區與越人雜居,促進民族之間長期的融合和統一。 為了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強令修築了長城抵禦匈奴,至今,萬里長城已經是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最主要的象徵性標志之一。
總之,秦始皇對於全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有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堪稱「千古一帝」。所謂「功莫大過秦皇漢武」,其意就是指在文治武功方面,歷代君王無秦始皇之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的[11],這也在一個側面上表現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歷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對秦始皇大加褒揚的不乏其人。例如,西漢名臣桑弘羊的論著中肯定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是「功如丘山,名傳後世」。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唐朝大詩人李白在詩《古風》中寫道:「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 諸侯盡西來。」。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論》指出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符合了歷史發展的客觀必然趨勢,所謂「非聖人意也,勢也。」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贊揚秦始皇,說:「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柳翼謀在《中國文化史》評論道:「始皇時代之法制,實具偉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統制方數千裏之中國,是固國家形式之進化,抑亦其時思想之進化也。」「蓋嬴政稱皇帝之年,實前此二千數百年之結局,亦為後此二千數百年之起點,不可謂非歷史一大關鍵。惟秦雖有經營統一之功,而未能盡行其規劃一統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漢行之。秦人啟其端,漢人竟其緒。」「漢之政治,多沿秦法,間參以儒家之言。」「秦、漢政體,雖為君主專制,而其地方行政,猶有周代人民自治之遺意。」「秦、漢之時,人民言論甚自由,而地方之事,多由人民自主,民治且盛於官治也。」「秦以專制,為後世詬病,而其實人民轉有自治之權。」秦俗「重男女平等」,「秦不專責女子以節義」,對男子也有對等的要求。「第執「焚書坑儒」一語,遽以為秦之對於古代文化摧滅無余,是實不善讀史耳」[12]。
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創始人和前領導人毛澤東對秦始皇的評價也是甚高,他不僅有「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的詩句,還說過:「孔夫子是有些好處……但秦始皇比孔子還要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中國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一些人罵了幾千年。」在某些場合,毛澤東甚至說他自己就是「馬克思加秦始皇」。當然,毛澤東對於秦始皇也不是完全肯定,他也說過:「秦始皇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要一分為二。秦始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進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統一六國後,喪失了進取方面,志得意滿,耽於佚樂,求神仙,修宮室,殘酷地壓迫人民,到處遊走,消磨歲月,無聊得很。……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反對暴秦,就包括反對秦始皇,這也是完全正義的。」

負面評價
秦始皇的專制獨裁、橫征暴斂、嚴刑峻法、生活奢侈,不僅使秦朝在統一中國後只歷15年即告覆亡,而且也開啟了中國兩千餘年的君主極權統治。
秦始皇推行的是「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從漢武帝以後的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而且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極端措施,得罪了天下士人(即知識分子階層)。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在各種散文、史籍中。
秦始皇的建築工程,包括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規模均極為龐大,動輒勞動舉國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13]。但另一方面,這些工程也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發展,有助日後交通、經貿、國家安全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這些工程是功大還是過大,一直是史學家的爭論點。對於長城,有人指出當時所修築的長城,並非今所見之長城(今長城主為明朝時所修建)而是相當不牢固的夯土牆,秦長城主要目的是標名與匈奴的界線,並沒有實質的防禦功用,況且當時匈奴實力並不強[14],始皇仍遣蒙恬發兵十萬攻擊匈奴,後人對此的評價是:「興兵遠攻,貪外虛內,務欲廣地,不慮其害」[15]。蒙恬死後沒多久,匈奴便輕松跨過秦長城,不但收復了原來的失地,並且佔領了燕、代等郡[14][16]。可見,長城本身在後世抗擊游牧民族的戰爭中是否有意義還屬爭議話題,但至少在秦始皇時代的作用除了虛耗國力以外,作用微乎其微。
歷代文人對秦始皇大加批判的同樣不乏其人,例如:
西漢思想家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周王序得其道,千餘載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能長。由是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寫道:「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並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
唐朝文學家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評論:「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看作是一個暴君[10]。但也有很多史學家指出,要區分秦始皇的個人性質的「暴」和時代的、社會的、制度的「暴」。因為秦始皇所推行的「暴政」,有很多是不得不藉助暴力來完成激烈巨大的社會變革,這種「暴」,實質上是在大轉型、大變革背景下產生的時代的、社會的、制度的「暴」,和秦始皇個人並沒有太大關系。

9.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秦始皇

秦始皇,既有豐功偉績,也有滔天罪惡。

一、秦始皇的豐功偉績:

1、消除了戰國時期的戰亂局面,統一了全國。

2、廢除了封建宗法制管理模式,實行封建專制管理模式。

他吸取周朝的歷史教訓,在全國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對宗室子弟1也不再分封諸侯王,只給予稱為君的虛銜。以防止諸侯割據、戰亂不斷的局面。這不親親,難能可貴。

3、同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

為了加強國家統一管理,對尺子、量器、尺度等實行統一的標准;對車輛寬度、車輪的間距、道路的寬窄,都做出統一規定。這有利於發展生產,便利生活。還對書寫文字進行規范,在全國推廣小篆文字,這也有利於國家統一。

4、開疆拓土,鞏固國防。

秦始皇憑借雄厚的實力,開疆拓土,西至青海新疆;南至交趾越南;東至海濱;北至蒙古等,並在北方修築萬里長城,以鞏固國防。

二、罪惡和錯誤:

1、焚書坑儒,妄圖阻斷中華文明。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本質,是徹底清除中華民族流傳數千年的精神文明。徹底清除古聖賢流傳下來的仁政政治思想。為他的殘暴虐民掃清障礙。並實施愚民政治,清除歷史,以免民眾以古非今。其結果給中國文化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至今中國文明探究產生斷層。

2、殘酷統治,視民眾如草芥。

戰國時期已經形成「民為貴」的民主思想,但秦始皇逆歷史潮流而動,把民眾視作「黔首」,按今天話說叫黑頭,泥腿子。用嚴刑酷法統治民眾。到一定年齡不結婚處罰,父子兄弟不分家處罰,贅婿處罰,商人處罰,交不起地租輕者刑罰,重者殺頭。路上倒灶灰殺頭,非議官吏殺頭,非議朝政殺頭,服徭役遲到殺頭,反抗官吏官府殺頭,不聽從指揮殺頭,私藏禁書殺頭,窩藏罪人殺頭,五家聯保,一人犯法,五家同罰。重者還要被滅族。在這種嚴刑酷法之下,全國近半都是囚徒。這哪裡是治理、管理國家,這簡直就是把民眾不當人看,當做統治者任意驅使的工具。

3、大興土木,滿足統治者的征服慾望。

大造阿房宮,大治驪山墳墓。燒毀六國宮室後,還要在咸陽重建六國宮室,用以安置六國宮女王妃,其本質就是滿足個人的征服欲,動輒調遣刑徒70萬。可見,他是不管民眾死活的。這種殘民思想被趙高、胡亥所繼承,秦始皇具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5、不知變通,削足適履。

連年征戰,天下已經統一,就應該予民休息,減緩徭役刑罰。但秦始皇以為把治理秦國的經驗推廣開去,用刑罰就可以治理天下,就可以保障贏氏天下萬世相傳。這如旬卿所說,秦國用嚴刑酷法威懾處於交通閉塞、狹隘、憨厚、老實巴交的秦國農民尚可,但他依然用這種方法統治文明程度較高,思想先進、思維敏捷的六國民眾,就行不通了,必然引起強有力的反抗。

綜上所述,秦始皇有功,也有過。科學的評價方法是功是功,過是過;功不掩過,過不掩功。

閱讀全文

與越南人如何評價秦始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林書豪祖籍中國哪裡 瀏覽:454
一戰英國動員多少兵力 瀏覽:192
阜南縣在中國縣排名多少位 瀏覽:727
8月份印尼溫度是多少 瀏覽:921
為什麼說伊朗是流氓國家 瀏覽:642
義大利面和牛丸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396
中國共有多少支新冠疫苗 瀏覽:374
印尼龜為什麼不怕蛇 瀏覽:588
越南路考有多少個 瀏覽:859
在印度文化中顏色有什麼意義 瀏覽:882
伊朗的國家區號是什麼 瀏覽:434
古印度的發源地跟什麼有關 瀏覽:157
中國網民人口多少 瀏覽:302
法系車如何退出中國市場 瀏覽:127
越南的木薯粉可以做什麼吃 瀏覽:571
如果美國打伊朗會怎麼樣 瀏覽:990
10萬伊朗幣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605
去義大利旅遊買什麼書籍 瀏覽:713
如何評論越南米粉好吃 瀏覽:653
中國生活垃圾怎麼處理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