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北新干線什麼梗
干線是主要路線,與支線相對。
新干線就是新修建(新增加)的主要路線。包括公路、鐵路、航路(線)等。
Ⅱ 越南會分裂成南越和北越嗎
一些人認為越南會走向分裂,主要是認為越南由於地緣政治的投機因素和經濟上的投資因素,逐漸與美國走近。美國出於戰略利益需要,也開始拉攏越南,以便在東南亞培植棋子。美國通過經濟支持、政治滲透,在越南培植堅定的親美者,他們到處鼓吹全盤西化,給越南內部穩定造成了極大危險,也有人認為可能導致分裂。
從現實來說,越南分裂的可能性較小。
越南政治穩定,綜合國力明顯上升,人民幸福感增強,被世界多個評級機構認為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國家。經濟繁榮往往是決定一個國家未來命運最關鍵的因素,當國家經濟陷入停滯時,分裂才會產生。越南的主體民族優勢明顯,再加上越共的集中統一領導,經濟的穩步發展,都成為越南的穩定力量。
Ⅲ 越南為何定都北方的河內,而不選擇南方經濟更發達的胡志明市呢
一提到越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它的經濟發展始終處於衰敗狀態。在越南實現領土完全統一後,越南政府卻選擇在北方定都。從整個版圖來看,呈南北走向狹長分布,分別有兩個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心,一個是紅河平原,另一個則是湄公河三角洲。相比較而言,南方的經濟要更發達一些,而且地理位置也更優越一些,從多方面考慮,南方的經濟發展水平都要比北方強。那麼,越南獨立後,為什麼還會選擇在河內定都呢?
胡志明市為湄公河組織上,這里土地肥沃,河網密布,面向大海,位於經濟發展的有利地理位置,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和漁業生產得佔了全國的一半以上,這里是越南重要的糧倉,自從越南擴張到這里以來,就一直是越南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在經濟發展上,河內也有胡志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和內距離中國邊境僅有150多公里,越南無論是農業發展還是工業發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都依賴向中國。進口中越兩國的貿易總額達到了2300億美元,因此有著政治中心加持的河內可以更方便地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帶動整個越南的北部發展,未來的前景非常理想。另外,在二戰之後是北越統一的南粵,因此北越的首都河內作為統一後的首都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其實無論從歷史感情還是地理因素以及經濟大局觀來看,河內作為首都顯然要更合適。
Ⅳ 近代中國跟越南的邊界一直是北侖河嗎,越南的芒果市以前是中國的嗎
中國和越南的陸地邊界線約長1350公里,連接中國廣西和雲南兩省與越南萊州、老街、河江、高平、諒山和廣寧6省。
中國人陸路過越南主要有三條主要通道1、雲南河口,2、廣西友誼關,3、廣西東興。
擴展閱讀,中越邊境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締約雙方」),為維護和發展中越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睦鄰友好關系,把兩國間的邊界建設成為一條 永久、和平和穩定的邊界,決定在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本著互諒互讓、友好協商的精 神,締結本條約,並議定下列各條:
第一條
締約雙方以有關目前中越邊界的歷史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准則和中越邊界談判過程中達成的協議,公正合理地解決了邊界問題,並重新確定了兩國間的陸地邊界線。
第二條
締約雙方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線走向自西向東確定如下:
第一界點在十層大山(寬羅珊山)1875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203米高程點以南約2.00公里,越南境內1439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2.30公里,越南境內1691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3.70公里。
從第一界點起,邊界線沿注入中國境內的整康河上游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楠莫非河、楠沙河上游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北偏東北轉東行,經1089米高 程點;1275米高程點、1486米高程點至1615米高程點,然後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大體向北轉東北行,經1221米高程點至1264米高程點,再沿山脊 向東南行至1248米高程點,然後沿山樑向東北行,至第二界點。該界點在塔糯河(南那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256米高程點東偏東南約0.80公里,越南 境內1369米高程點西南約0.70公里,越南境內1367米高程點西北約0.87公里。
從第二界點起,邊界線順塔糯河(南那河)向北轉東北行至該河與捕馬河(打羅匹馬河)匯合處,然後繼續順河向北行至該河與李仙江(黑水江)匯合處,再順 李仙江(黑水江)向東行至該河與小黑江(南辣河)匯合處,然後溯小黑江(南辣河)行,至第三界點。該界點在小黑江(南辣河)與南辣比河匯合處,位於中國境 內620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0.50公里,中國境內1387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4.40公里,越南境內978米高程點西偏西南約1.87公里。
從第三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脊向西北行至1933米高程點,然後沿注入中國境內的折東河、哈羅倮巴、大頭倮巴、莫烏倮巴、納幫河、隔界河、打羅河、 南布河、小翁邦河、蕎菜坪河、南晏河、金水河上游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楠拉弗河、楠拉薪河、楠西露河、楠首河、楠柯莫河、楠哈使河、楠哈尼河、楠西龍 河、楠哈河、楠涅河、楠朗展河、楠莫河上游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轉東南,再向東北行,經1690米高程點、1975米高程點、1902米高程點、 2121米高程點、2254米高程點、2316米高程點、1831米高程點、3074米高程點、2635米高程點、2199米高程點、2133米高程點、 2002米高程點、1800米高程點至1519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大體向東行至一無名高地,再沿山樑向東行,至第四界點。該界點在隔界河(南列河)中, 位於中國境內845米高程點東南約2.90公里,中國境內1318米高程點西南約1.62公里,越南境內1451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2.05公里。
從第四界點起,邊界線順隔界河(南列河)大體向東北轉西北行至該河與南那河匯合處,然後順南那河向東南轉東行至該河與藤條河(南拱河)匯合處,再溯藤 條河(南拱河)大體向東北行至該河(芬胡河)源頭處,然後沿一小溝大體向東偏東北行,至第五界點。該界點在上述小溝與山脊相交處,位於中國境內2392米 高程點南偏東南約0.45公里,中國境內2361米高程點以西約1.50公里,越南境內2283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0.62公里。
從第五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向南行至2413米高程點,然後沿中國境內三岔河、太陽寨河、漫江河、五台河、石洞河、平河、中良河和岔河與越南境內達保 河、探天河、掉意河、楠侖河和楠蘭河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南行,經2468米高程點、3013米高程點、2539米高程點、2790米高程點,至第六界點。 該界點在2836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2510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3.05公里,越南境內2381米高程點以北約1.40公里,越南境內2531米高 程點東偏東北約3.00公里。
從第六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向西南行至靠近越南境內2546米高程點東北鞍部一點,然後沿溝向東南行至紅岩河(龍保河)源頭處,再順紅岩河(龍保河) 及其下游大體向東北行至該河與紅河匯合處;自此,邊界線順紅河向東南行至紅河與南溪河(那施河)匯合處,然後溯南溪河(那施河)大體向東北行至南溪河(那 施河)與壩吉河(壩結河)匯合處,再溯壩吉河(壩結河)、八字河大體向北行至該河與一無名支流匯合處,然後溯該無名支流向北行,至第七界點。該界點在上述 無名支流中,位於中國境內595米高程點東北約1.20公里,中國境內463米高程點以東約0.65公里,越南境內614米高程點西北約2.00公里。
從第七界點起,邊界線離河向東北行至143米高程點,然後向東北跨過一溝後接山脊向北行,經604米高程點、710米高程點、573米高程點、620 米高程點、833米高程點、939米高程點、1201米高程點至918米高程點,再沿中國境內諸支流與越南境內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行,經1158 米高程點、1077米高程點、997米高程點、1407米高程點、1399米高程點、1370米高程點、1344米高程點、1281米高程點、1371米 高程點、1423米高程點、1599米高程點、1528米高程點、1552米高程點、1372米高程點、1523米高程點、1303米高程點至984米高 程點,然後沿山樑大體向南行,至第八界點。該界點在戈索河(青河)與其西側一支流匯合處,位於中國境內1346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3.82公里,中國境內 1596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2.27公里,越南境內1521米高程點以東約3.85公里。
從第八界點起,邊界線順戈索河(青河)大體向南行至該河與齋河匯合處,然後溯齋河大體向東南行,至第九界點。該界點在齋河與小白河匯合處,位於中國境 內1076米高程點以南約1.40公里,越南境內1031米高程點東北約2.00公里,越南境內1424米高程點以東約2.95公里。
從第九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脊大體向東南行,經741米高程點至1326米高程點,然後沿注入中國境內的小白河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齋河諸支流間 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行,經1681米高程點、1541米高程點、1716米高程點、2002米高程點、1964米高程點、大岩洞山頂至1804米高程點; 自此,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1623米高程點,然後沿中國境內小白河與越南境內楠雙河間的分水嶺向東北行,經1638米高程點至1661米高程 點,再沿溝向東北行至河壩小河中,然後順該河行至與另一支流匯合處,再離河接山脊向西偏西北行,經1259米高程點,至第十界點。該界點在一山脊上,位於 中國境內1692米高程點以東約0.90公里,中國境內1393米高程點以南約2.10公里,越南境內1461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1.25公里。
從第十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948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東北轉東行,經1060米高程點,至第十一界點。該界點在南北河(倒河)與 戈街河匯合處,位於中國境內982米高程點東南約1.50公里,中國境內906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1.15公里,越南境內841米高程點東北約0.70公 里。
從第十一界點起,邊界線順南北河(倒河)行至該河與南江河(那居河)匯合處,然後溯南江河(那居河)行,至第十二界點。該界點在南江河(那居河)與其 西北一支流匯合處,位於中國境內986米高程點東南約1.40公里,中國境內858米高程點以西約0.80公里,越南境內1151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2. 80公里。
從第十二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脊大體向東南行,經1071米高程點至1732米高程點,然後沿中國境內諸支流與越南境內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轉 北,再向東北行,經1729米高程點、2071米高程點、1655米高程點、1705米高程點、1423米高程點,至第十三界點。該界點在一無名高地上, 位於中國境內1060米高程點東南約0.70公里,越南境內993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1.55公里,越南境內1044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1.15公里。
從第十三界點起,邊界線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向東行至距1422米高程點西南約70米處,然後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距1422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90米 處分水嶺上一點(紅線與分水嶺之間7700平方米的區域屬於中國);自此,邊界線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大體向東行,經1397米高程點、1219米高程點、 657米高程點、663米高程點至該高程點東南一無名高地,然後沿溝向北行至那拉河,再順該河向東北行,至第十四界點。該界點在那拉河與盤龍江(瀘江)匯 合處,位於中國境內187米高程點以東約0.65公里,越南境內922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3.20公里,越南境內183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0.50公里。
從第十四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經428米高程點至中國境內1175米高程點和越南境內1169米高程點間鞍部,然後沿山脊大體向北轉 西北行,經1095米高程點、1115米高程點、1022米高程點、1019米高程點、1094米高程點、1182米高程點、1192米高程點、1307 米高程點、1305米高程點、1379米高程點至1397米高程點,再繼續沿山脊大體向北行,經1497米高程點、1806米高程點、1825米高程點、 1952米高程點、1967米高程點、2122米高程點、2038米高程點,至第十五界點。該界點在一無名高地上,位於中國境內2209米高程點以東約 1.55公里,中國境內2289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1.70公里,越南境內1558米高程點西北約2.90公里。
從第十五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大體向東行,經2076米高程點,跨一小河後至一無名高地,然後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經1887米高程點、1672米 高程點至1450米高程點,再沿山脊大體向南轉東,再向北轉東北行,經1438米高程點、1334米高程點、716米高程點、1077米高程點,至第十六 界點。該界點在1592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026米高程點東南約3.25公里,中國境內1521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1.05公里,越南境內 1079米高程點以北約2.40公里。
從第十六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大體向東南轉北行,經1578米高程點、1503米高程點、1493米高程點、1359米高程點、1342米高程點、 1296米高程點至606米高程點,然後沿山樑向北偏西北轉東北行,至第十七界點。該界點在八布河(棉河)中,位於中國境內882米高程點南偏東南約1. 70公里,越南境內654米高程點西北約3.30公里,越南境內1383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4.10公里。
從第十七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大體向東偏東北行至799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大體向東北行,經998米高程點、1096米高程點、 1029米高程點、1092米高程點、1251米高程點至1132米高程點,然後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1628米高程點,再沿山脊大體向東南轉東北行, 經1647米高程點、1596米高程點、1687米高程點、1799米高程點、1761米高程點、1796米高程點,至第十八界點。該界點在1568米高 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701米高程點東南約0.70公里,中國境內1666米高程點西南約1.55公里,越南境內1677米高程點以北約0.90公里。
從第十八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大體向東偏東南轉東北行,經1771米高程點、1756米高程點、1707米高程點、1500米高程點、1683米高程 點、1771米高程點、1651米高程點、1545米高程點、1928米高程點、1718米高程點至1576米高程點,然後向西北跨兩溝,經1397米高 程點接山脊向西北轉東北行,經1748米高程點至1743米高程點,再繼續沿山脊向東轉北偏東北行,經1806米高程點、1650米高程點、1468米高 程點、1516米高程點、1344米高程點、1408米高程點至該高程點西北一無名高地,然後沿山脊向東北行,至第十九界點。該界點在普梅河(儒桂河) 中,位於中國境內1464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1.30公里,中國境內1337米高程點以南約1.20公里,越南境內1477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1.60公 里。
從第十九界點起,邊界線順普梅河(儒桂河)大體向東北轉東南行,至第二十界點。該界點在普梅河(儒桂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443米高程點以南約2.85公里,越南境內1080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5.20公里,越南境內1062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1.30公里。
從第二十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樑向東北行至801米高程點,然後以直線向東南行約2400米至1048米高程點,再向東南跨溝後接山脊大體向東南轉 東北行,經1122米高程點、1170米高程點、1175米高程點至1641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西北跨溝接山脊向北偏東北行,經1651米高程點、 1538米高程點,至第二十一界點。該界點在1697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660米高程點東南約1.80公里,中國境內1650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 2.40公里,越南境內1642米高程點以北約1.85公里。
從第二十一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大體向東南行至1591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南偏東南行,經1726米高程點、1681米高程點、 1699米高程點至1694米高程點,再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向東南行,經1514米高程點、1486米高程點至1502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南轉東南 行,經1420米高程點、1373米高程點、1365米高程點至越南境內1383米高程點北偏西北一無名高地;自此,邊界線以直線向東偏東北行至一小山 包,然後以直線繼續以同一方向行,至第二十二界點。該界點在顏洞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336米高程點東南約1.30公里,中國境內956米高程點西偏西南 約1.22公里,越南境內1255米高程點以北約2.45公里。
Ⅳ 有的越南地圖為什麼要把寮國和柬埔寨畫進去
一個國家的領土是有明確邊界的,這點體現在地圖的精確勘測和繪制上。對於國家地圖,是一份國際性的文件,必須符合國際上的標准。是你的領土,那就是你的領土;不是你的領土,你就絕對不能繪制在自己的國家地圖上。可是有人說,越南地圖上,居然把寮國和柬埔寨也劃進去了!
綜上所述,越南將寮國和柬埔寨納入自己的地圖,那是有心無膽。至於網友們所傳的那份地圖,應該是法屬時期的地圖,畢竟首都是越南的河內嘛。到了今天,南中半島的政治局勢已不是當年那副模樣。寮國背後有泰國撐腰,柬埔寨有大腿可抱,越南的美夢,已成往日雲煙。
Ⅵ 我國六大條南北走向的鐵路干線
京滬鐵路北起北京,經天津、德州、濟南、濟寧、徐州、蚌埠、南京、常州、無錫、蘇州,南達上海,縱貫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七省市,跨越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四大水系,全長1462千米,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南北交通大動脈。
京廣線北起北京,南止廣州,橫貫我國中部,經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省,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五大流域,連接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州,全長2324千米。
京九線北起北京,經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南至香港九龍,跨越9省市,全長2364千米。
北同蒲—太焦—焦柳線北起大同,南到柳州,是一條與京廣線平行的南北向的交通大動脈,全長2395千米。
寶成—成昆線起於陝西寶雞,穿秦嶺山地、達「天府之國」成都。是聯系關中與川內西北與西南的重要干線。後北起成都,南至「春城」昆明,是我國西南的又一重要干線。
哈大線起於北京,經天津、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市,終點在東北北部最大城市哈爾濱,全長1388公里。
Ⅶ 馬來西亞的鐵路干線呈南北走向、沿海分布,分析其成因
1、地形:馬來西亞呈狹長狀,其境內山脈也是南北走向;
2、經濟:馬來西亞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對交通要求高;
3、人口:馬來西亞沿海人口稠密,客流量大。
馬來西亞的鐵路系統分布於半島(東海岸線、西海岸線)和沙巴州(沙巴州鐵路)。截至2003年,鐵路總長2267公里。半島的鐵路貫穿馬來半島,和曼谷及新加坡都有鏈接。2010年,馬來西亞公布興建隆新高鐵,將往返吉隆坡和新加坡的時間大幅降至90分鍾。
(7)越南干線為什麼南北走向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如今已成為東南亞的東盟成員國中鐵路方面投資最多,建設最積極的國家。其中,首都吉隆坡籌建的城軌建設工程與吉隆坡——新加坡國際高鐵線路尤為引人注目。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重點投資政策扶持之下,新建鐵路干線,即有線的電氣化更新及鐵路網線升級換代成為優先發展戰略,已獲得全國各階層廣泛共識。
Ⅷ 胡志明小道的走向
1959年5月5日,根據抗美斗爭的需要,越南中央軍委決定正式開辟一條向南方運輸的道路,這就是被美國人稱之為「胡志明小道」的一條秘密補給線。越南南方稱之為「中央走廊」,是支援南方的「戰略路」。幹部南下、北上,北方及外界支援越南南方的軍火、物資都通過這條小道,依靠人背、肩扛、牛車拉、自行車載等方式送到戰火紛飛的南方。它可以說是越南南北方之間的一條「大動脈」,是一條炸不斷的「生命線」。
「中央走廊」,北起廣治省西南山區越老邊界處,向南跨越邊海河17度線進入寮國境內,經過中、下巴特寮解放區,越過9號公路、車邦河,沿長山山脈西麓向南伸展。經沙拿灣地區到阿速坡向東北部進入菠蘿芬高原,翻越長山山脈進入越南昆嵩和廣南交界處。
從此處又分為兩條線路,一條經昆嵩高原至西原的加萊、多勒西部至西寧地區。 一條是從昆嵩、廣南交界處向東翻過長山山脈,跨越14號公路至廣南省西南山區,由此再向南,經過廣義、平定、富安、慶和、林同高原到D戰區(多勒境內)向西到達西寧。各省都有小路連接中央走廊。從越老邊界17度線步行至西寧地區需要3個月時間。從越老邊界17度線至中部中區領導機關(廣南省三岐附近)需走一個半月。從中部中區的廣南省,經廣義、加萊、多勒、邊和、土龍木到西寧南方總部,步行要兩個半月時間。
然而,就連越南人自己也很少有人知道這條小道如何走。它其實並沒有一條固定不變的具體路線。當年越南和我們中國的關系是「同志加兄弟」,越南拿我們當自己人,允許我們走這條秘密通道,並通過這條小道到南方的西寧地區附近密林中的總部——南方局。
越南對這條神秘的「胡志明小道」的管理是十分嚴密而有章法的。1959年5月9日,越南人民軍根據胡志明主席的指示,成立了「559部隊」,又稱「長山部隊」,轄有交通聯絡團及警衛、通訊、工兵、運輸隊,並特別配備了中國援助的「鳳凰」和「永久」牌加重自行車、大象、騾馬、小推車等運輸工具。人員全部著寮國巴特寮部隊的軍裝,部隊駐地和單位番號多以XX生產基地或XX工地來命名。整條「胡志明小道」從北緯17度線到西寧附近延綿數千公里,沿途設置了無數個接待站(以下簡稱站)。這些站都設置在較隱蔽不易被敵人發現的叢林里。
1965年10月,中國支援部隊進入越南北方之後,越軍就騰出手把大批作戰部隊輸送到南方,並且組織數十萬民工擴展「胡志明小道」和執行支援南方的運輸任務。逐步把開始只能人背肩扛的羊腸小道建成可以通過重武器的戰略交通網。
對侵越美軍乃至國際上的許多軍事專家,這條補給線是一個無法用正常觀念解釋的「戰場之謎」。五角大樓曾經用計算機系統研究了整個胡志明小道的網狀構成,包括每個交叉路口和溪谷,他們使用了當時所有可以使用的高科技手段:空投特種部隊,向美軍基地提供交通運輸情況,指示轟炸目標;在交通線上設置地雷,還有人跡嗅探器、聲音感測器;為了毀滅叢林植被,還大量地噴灑化學脫葉劑;又用B-52型轟炸機對這些小道進行了長達一年多共3630次轟炸。B-52的坐標控制轟炸,可以在30秒鍾內投出100多枚750磅的炸彈,在叢林中切出一英里長,1/4英里寬的林間空地,但是「胡志明小道」不但照樣暢通無阻,運輸量還越來越大。
「胡志明小道」建成的16年中有100多萬越南士兵、幹部和大量軍事物資、後勤給養通過這條小道運往南越戰場。
Ⅸ 鐵路干線主要是南北走向、沿海分布的原因
國土南北狹長,故鐵路干線主要呈南北走向。。沿海地區地形平坦,城市密集,人口集中,故鐵路干線主要分布在沿海
Ⅹ 越南國土面積,只有32萬平方公里,為何劃分了58個省份
越南是中國的鄰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它的國土面積只有32萬平方公里,但是卻劃分了58個省份,這與它的歷史原因和地形條件是分不開的。
還有就是得兼顧各方利益,越南政府根據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特色來進行行政劃分,可以使越南不同地方的人利用他們不同地方的特點來發展經濟,這樣是有助於經濟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