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朝時期越南的歷史
安南的形勢在明朝初年風雲突變。在靖難之役的同時,越南陳氏王朝的國王被迫禪讓王位給了黎姓權臣。黎氏父子先後稱帝,大肆屠殺陳氏王族後裔。
明成祖朱棣時明朝兵力最強,在越南陳氏王朝出現內亂時南征獲勝,平定了整個交趾並設立郡縣,越南史書將此間稱為「亡國」期。
明成祖死後,仁、宣兩帝都無法鎮壓或安撫,明宣宗便同意封黎利為王,將明軍撤回。隨後越南的後黎朝建立。
1537年前後,安南政權再次發生內亂。越南人再次請求明朝出兵來平定內亂,嘉靖皇帝的大軍屯紮在鎮南關,准備攻入越南境內。
1539年,叛亂的莫氏政權君臣主動派人到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戶籍冊獻給大明皇帝,願意將安南政權納入明朝版圖。
明朝將安南從屬國,降為屬地,將安南國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安南國三年一納供,名義上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實際上仍然由越南國王直接統治,直到明朝滅亡。
(1)長樂人是如何成為越南皇帝的擴展閱讀:
明廷於1419年派遣監生唐義到交趾,向各州府縣學校頒賜《性理大全》、《五經大全》、《四書大全》等書籍,供學生研習。
1427年明軍撤出,安南復國,翌年建立黎朝。黎廷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以振興儒學,倡導以程朱之學為核心的理學思想,使之滲透到越南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明朝學者嚴從簡就曾寫到當時越南的儒學狀況:「其三綱五常及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之術,禮樂文章,一皆稍備」, 在華僑和華裔的倡導下,儒家思想在越南社會深入人心。
『貳』 阮福晪的人物生平
1913年(維新七年)10月22日,在當時越南阮朝都城順化皇宮端祥院,28歲安南王子阮福寶嶹的王妃黃氏菊(徽號:端徽)生下了他們的獨生子阮福永瑞。1916年,法國殖民政府扶持阮福寶嶹繼位成為阮朝皇帝,更名為阮福昶,即啟定帝。
越南阮朝曾經是中國的屬國,對內自稱大南帝國皇帝。1884年成為法國殖民地後,阮朝皇室仍然保留,而其土地則分為三部分:安南保護國(中圻)、東京保護國(北圻)和交趾支那殖民地(南圻),並與法國其它中南半島保護國(寮國、柬埔寨)組成法屬印度支那聯邦。阮朝君主的地位是法屬安南的皇帝,僅在名義上領有中圻,實際上是法國的傀儡,沒有任何實權,而對內仍自稱「大南皇帝」。1922年(啟定七年)5月15日,9歲的阮福永瑞受封為「東宮太子」,隨後被送往法國,在巴黎康多賽中學(lycée Condorcet)和巴黎政治學院接受教育,監史官法國人查利(Charles)負責照料其生活。 1925年(啟定十年)11月6日,阮福永瑞的父親啟定帝去世,他便回到越南繼承皇位,並依列祖列宗的慣例改名為「阮福晪」。1926年1月8日,12歲的阮福晪在順化皇城之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成為阮朝第13代皇帝,年號「保大」。隨後,他又回到法國繼續完成學業,任命一名天主教徒——阮有拜執掌順化的朝廷。當時,阮朝政府受到法國殖民政權的支配,是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因而保大長期被作為法國殖民政權傀儡的象徵。
1931年,保大年滿18歲,順化朝廷催促法國把保大送回越南,但是法國人認為越南國內形勢不夠穩定,最少還要在法國繼續留學2年。當時,許多越南人對保大回國抱有許多期望,預計將會發生自由化的政治改革。法國印度支那總督(全權殖民部長)雷諾(Reynaud)亦進行大力宣傳,聲稱「在保大返越後,你們的國家將會經歷一場歷史上輝煌燦爛的年代 」(1931年)。
1932年(保大十年)9月6日﹐19歲的保大返回越南。9月10日,保大開始親政。年輕的保大懷有改革的遠大抱負,希望越南能夠像日本一樣實現獨立富強。在幾個月之內,他就迅速地進行了一些改革﹐包括放棄如三跪九叩之類的繁瑣舊習。1933年5月2日﹐保大事先得到了法國總督帕斯奇爾(Pasquier)的首肯,發動了「寧靜政變」,將阮有拜及其親信降職,同時提升范瓊、吳廷琰、裴鵬團等一批能乾的年青官員進入內閣。在朝廷內,保大的這次人事變動不僅得到了希望增強他權力的保皇派的支持,同時亦得到了不願維持現狀、希望進行變革的激進派的支持。
不過,保大的改革很快就遇到了挫折。2個月之後,吏部尚書吳廷琰突然辭職,使得政府的運作癱瘓。在保大的回憶錄中,他說到吳廷琰不滿於法國人明目張膽的殖民者的態度(法國人的資料上則稱吳廷琰不滿於只擔任尚書的職位)。1934年,印度支那總督帕斯奇爾因飛機意外身亡,也使得保大失去了一位熱心支持他改革的人物。1939年保大向法國總督加陶(Catroux)和讓德句(Jean Decoux)所提的改革方案均被束之高閣。這時,保大發現自己並無多少實權,離開了總督的首肯,越南的改革趨於停滯,於是他自己對改革也開始感到失望。實際上,保大也知道自己只是法國的一個傀儡。在法國統治越南的殖民體制中,南圻是法國總督直接統治的殖民地,而北圻則名義上由順化朝廷派駐的「經略使」管轄,後來廢除經略使,由法國「統使」管理,中圻雖然保留阮朝皇室和朝廷,但是一切事務均需法國派駐中圻的「欽使」裁決。保大就連給手下人頒發一枚勛章都必須經過法方三個有關部門批准,甚至給自己的卧車換個輪胎這樣的小事,沒有守庫的法軍軍士簽字認可也辦不成。面對令人氣憤的不平等待遇,保大無力反抗。他索性裝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樣樣子,每日狩獵、打牌或者劃水。事實上,保大正靜觀局勢,等待時機的到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0年6月,法國向德國投降。日本乘機向維希法國的貝當政府提出要求,法屬印度支那不得繼續允許中華民國利用滇越鐵路運送進口物資,並且派遣日本軍隊到越南,封鎖中越邊境。不過,日本佔領軍並未驅逐法國的殖民統治,也允諾不去打擾在順化皇宮的保大。但是到1944年,美英盟軍攻佔巴黎之後,新成立的戴高樂政府反對軸心國,於是日本軍隊在1945年3月9日夜,執行美高計劃,推翻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政權,史稱「三九政變」。1945年3月11日(保大二十年農歷正月廿七日)上午,日本大使橫山正幸前往順化,在太和殿覲見保大,以「亞洲歸亞洲人」鼓動保大。於是在當天下午,保大就召集六部尚書和王公親貴,發布《獨立宣言》,宣布廢除1884年簽訂的使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的《第二次順化條約》(甲申和約),脫離法國保護,宣告越南成立獨立自主的國家,國號由「大南」改稱「越南帝國」,並加入以日本為首的「大東亞共榮圈」,決定與日本政府合作。
不過,僅僅過了數日,1945年3月19日, 負責撰寫《獨立宣言》的尚書范瓊由於有親法傾向,在日本人的壓力下,保大被迫將其革除。後來,范瓊被越盟抓捕並殺害。保大這時希望寓居西貢的前尚書吳廷琰重新出山執政,但日本人的答復是無法找到吳廷琰。為填補國家的政治真空,僑居新加坡的陳仲金(Trần Trọng Kim)教授於同年4月返回越南,出任內閣首相,成立了一個親日的政府,也是第一個按照現代模式組織的越南政府(不過沒有軍隊和警察)。同時,日本人又暗中支持覬覦皇位的強柢(Cường Để)親王(嘉隆帝的直系後裔),等候一旦需要排除保大,就讓他取得政權。
1945年6月18日,保大宣布成立統一的越南帝國,加尊號為越南皇帝陛下,實際上仍是日本人扶植的傀儡政權。
1945年初,由於自然災害和日本軍隊強征糧食、法國殖民當局過度推廣經濟作物等多種原因,越南北部人口密集的紅河三角洲地區發生嚴重的飢荒,估計有40萬—200萬人死於飢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軍投降,親日的陳仲金政府岌岌可危。8月19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奪取政權,成立臨時革命政府,史稱「八月革命」。8月23日,胡志明的臨時革命政府電函順化,稱:「臨時人民革命政府已經成立。政府主席是胡志明先生懇請皇帝立即退位,以鞏固和統一獨立的國家」。 這時,日本大使橫山建議保大使用日本的軍力,可以輕而易舉地殲滅越盟,但是保大不願意利用外來力量來屠殺越南人,拒絕了橫山的建議,並電告人民革命委員會,表示同意退位。8月25日,臨時革命政府回電稱將派遣代表團前往順化,並要求保大頒布退位詔書。 8月30日,保大在順化皇城的午門前舉行了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其詔文曰:
為了越南全民族的幸福,為了越南的獨立,為了達到這兩個目標,朕宣布,朕可以犧牲一切,同時希望朕的犧牲可以維護祖國的利益。我們必須認定,現在,吾等全體同胞必須團結起來。八月二十三日,朕已經向全體人民宣佈道:在這決定歷史的時刻,團結則生,分裂則亡。
詔書提倡的民主進步正在北部迅猛發展,朕擔心如果等到征詢民意後再決定退位,北部與南部之間的一場戰爭已是在所難免了。朕深知,如果這場戰爭發生了,將會使整個國家陷入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這樣,只會讓外來侵略者有機可趁。每當想到列位先帝四百多年來打下的從順化到河仙的這寬闊的疆域,朕也不得不嘆惋痛惜,未免不遺恨朕在位二十年來卻沒有給國家帶來可值得一提的利益。盡管如此,但朕心意已決,朕已經決定退位,並且決定讓權給民主共和政府。在正式退位前,朕只想強調三件事:
第一,朕要求新政府必須保護好皇家宗廟陵寢,維護皇室尊嚴。
第二,朕要求新政府需以兄弟之情對待那些曾經為了國家獨立而奮斗的,盡管不是同樣主張走馬列民主道路的各黨派,各團體人士。這樣有助於他們參加到建設國家的事業中來,同時也證明了新制度是在全體人民堅定的團結下建立起來的。
第三,朕要求所有黨派、團體,各社會階層亦如全體皇室一樣團結起來,做民主共和政府的堅強後盾,維護國家獨立。
就個人來說,在位二十年,朕也曾經歷過無數艱辛。朕寧願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裡的一名公民而不願在一個被統治的國家裡做一名君主。從現在開始,朕欣然接受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一名自由公民。朕決不允許任何人利用朕或者皇室的名義在同胞中散播分裂言論。
越南獨立萬歲!
越南民主共和國萬歲!
詔書宣讀完畢後,保大將象徵阮朝權力的國璽和寶劍交給越盟代表陳輝燎(Trần Huy Liệu)、阮良朋(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瞿輝瑾(Cù Huy Cận),陳輝燎接過重達7公斤的國璽,欲舉起來給群眾展示,險些掉落。而在保大唐突地要求「回禮」之後,阮良朋索性將一枚越盟領章別在保大身上,並由另一名代表瞿輝瑾率領群眾歡呼「越南獨立萬歲」、「越南民主共和國萬歲」的口號聲。 至此,延續144年的阮朝宣布終結,越南上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也畫上句號。保大放棄了君主身份和姓名阮福晪,改用原名阮福永瑞。2天以後的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河內成立,保大成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首位公民」,保大便以「公民永瑞」(công dân Vĩnh Thụy)的稱呼而聞名於世。 保大皇帝退位以後,成為越盟重要的統戰對象。1945年9月11日,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發布第23號命令,任命阮福永瑞(保大)擔任越南民主共和國「最高顧問」一職,而後保大又陪同胡志明進行一次全國視察。 但是保大與胡志明為首的越盟之間的關系貌合神離,保大自退位時就非常沮喪,而他又深知自己只是被越盟利用。而且二戰結束後越南局勢發生重大變化,按照波茨坦協定,越南南部的日軍向英國軍隊受降,北部的日軍向中華民國軍隊投降,越南北部越盟(越南獨立同盟)、越南國民黨、越南革命同盟會各派政治勢力明爭暗鬥,加上中國駐軍和試圖重返越南的法國人的勢力摻入,越南的政局非常復雜混亂。於是,保大選擇逃離越南,明哲保身。1946年3月16日,保大作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代表團的一員訪問中國重慶,期間獲蔣介石准予核發簽證而前往香港。保大途經昆明、桂林抵達香港,在香港淺水灣過著寓公生涯。
然而,保大遠離越南政壇沒多久,便再度復出了。當時法國在英國的協助下重返越南南部,最初法國人企圖在越南恢復君主制,但由於保大已加入越盟政府,而其妻南芳皇後以保大尚在世為由堅決反對法國人擁立皇太子阮福保隆,於是法國人不得不轉而採取共和制,在1946年在越南南部扶植了「交趾支那自治共和國」。1946年12月,法越戰爭爆發,法國人更加希望讓保大返回越南以打開僵局,在1947年初派人赴香港與保大接洽,但保大反應冷淡;與此同時,戰爭的另一方——越南民主共和國也積極爭取籠絡保大,於1947年夏與保大聯絡,但是保大認為:「共黨易反覆,胡志明為國際共黨東南亞負責人之一,不可能與之合作」,同時又宣稱「決不為人利用」。 可見此時的保大還表現出不幹預政治的態度。但到1947年秋季,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法國與保大達成初步協議,越南國內反對越盟的各派勢力也積極為保大復出造勢。保大見時機成熟,決心再度出山,於1947年9月4日電邀越南各黨派領袖來香港會商應付時局的辦法,9月9日召開臨時會議,保大及與會代表發表聯合聲明,譴責越盟。9月18日,保大發表《告越南國民書》,表示決定順應「國民之要求」,「擔任國民所委託之任務,並准備與法國當局接洽一切」。 至此引退一年半的保大正式復出越南政壇。
但是保大的復出之路並不順利。首先是他的復出雖然有法國勸誘因素,但是他認為法國對越南獨立沒有誠意;而原本「竭誠擁護」保大的越南國民黨,也在1947年10月29日發表聲明,稱「反對法國侵略政策、反對保大王不履行民主制、反對越奸重組屬地政府、越國民黨繼續革命到底」。 就這樣,保大與法國之間的接觸、談判,很快便因保大不願輕易就範、法方迷信武力,及越南內部各黨派意見紛歧而陷人僵局。但是法國陷入了與越盟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之間的戰爭泥潭中,再加上其扶植的「交趾支那自治共和國」毫無群眾基礎,因此迎回阮朝前君主保大成為法國的唯一選擇。1947年12月7日,保大與法國代表波拉特(Émile Bollaert)達成了「下龍灣協議」,法國承認越南為法蘭西聯邦加盟國的「獨立」地位,而越南則擁有實踐其統一的自由。但此協議遭到吳廷琰等越南民族主義者的反對,為此保大於1947年底遠赴法國繼續周旋,1948年3月返回香港,在與法國談判的同時尋求中國國民黨方面的支援。而法國發現後則十分震驚,剪除了保大身邊的親華分子,被法國挾制的保大不得不向法國屈服,授權越南南部的傀儡政權」交趾支那自治共和國「總統阮文春出面籌組越南臨時政府。 1948年6月5日,阮文春代表越南臨時政府與法國再度簽訂了與前次內容相似之「下龍灣協議」,同意在法蘭西聯邦內建立自治政府、實現越南國家統一。1949年3月8日,保大和法國總統奧里奧爾(Vincent Auriorl)簽署了《三八協定》,確立了越南獨立與統一的方針。但根據這一規定,保大領導的越南將繼續留在法蘭西聯邦內,並且將來法越關系如發生變更,南圻將自動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國還透過該協定獲得了外交監管權、領事裁判權、顧問聘用權、駐軍權及經貿等一系列特權。可見復出後的保大仍是法國的傀儡。
1949年4月27日,保大從香港回到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6月14日,保大宣布建立越南國臨時政府,取代「交趾支那自治共和國」,並就任越南國家元首(國長,Quốc trưởng)。1949年7月1日,保大成為越南國家元首兼首相。法國扶植保大在越南南部建立的的「越南國「政權得到美國、英國的承認,而胡志明在越南北部領導的政權(越南民主共和國)則獲得蘇聯和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承認。但是由於「越南國」的傀儡政權性質,曾在1947年支持保大復出的前尚書吳廷琰、越南國民黨領袖武鴻卿等都拒絕應召做官;保大本人也只與法軍駐越總司令塔西尼將軍關系密切,而與法方絕大多數高級官員相處得並不投機,因此他掌權不到一年,便於1950年1月將首相之位移交給高台教主教阮攀龍,而他本人則僅掛有「越南國家元首」的虛銜,隱居到大叻一個山頭避暑地,終日以捕獵老虎和野水牛自娛。 在阮攀龍任首相時,保大每月支領印度支那幣(piasters)400萬元(時約20萬美元);1950年4月陳文友任首相後,更將保大月支提高到700萬印支幣。此外,掌握西貢、堤岸賭博業特許權的幫派「平川派」,每月也會分別向保大及越南國政府上繳約200萬印支幣的謝金。保大拿著豐厚的收入投資海外房地產,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當時保大「越南國」政權的外部支柱是法國,內部支出則是高台教、和好教及平川派等勢力。但是法越戰爭的局面對法國越來越不利,1954年春,法國在奠邊府戰役中被越南民主共和國擊敗,不得不簽署《日內瓦協議》,規定越南以北緯17度線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法國開始從越南撤軍,保大政權的一個重要支柱垮塌了。1954年7月,保大任命天主教徒、民族主義者吳廷琰擔任總理。而美國開始取代法國插手越南南部,支持吳廷琰挑戰保大。吳廷琰在美國的支持下,開始整飭高台教和和好教,並肅清平川派勢力,還罷黜了越南國民軍總司令阮文馨,使「越南國」內部支柱趨於瓦解,保大的地位岌岌可危,他曾在1955年4月28日試圖下令解除吳廷琰的軍權,但毫無效力。1955年5月10日,吳廷琰宣布開始籌備南越的大選,10月6日決定舉行是否保留保大元首地位的公民投票。保大和吳廷琰的斗爭進入白熱化,他在10月18日下令將吳廷琰免職,但吳廷琰仍行使首相權力組織公投。1955年10月23日,公投正式舉行,結果有98.2%的人支持廢除保大的元首地位(其結果的准確性受到質疑),於是吳廷琰在10月26日改國號為「越南共和國」,就任總統,並頒布臨時憲法。保大被廢黜後流亡瑞士和摩納哥,最後定居法國。 1955年,保大再一次流亡海外,他選擇在法國巴黎度過餘生,此後他懷著對此生的無限遺憾和惆悵之情,一直在潛心撰寫回憶錄 《安南之龍》。保大在痛苦的回憶中反省了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認為主要是沒有利用好別人的矛盾在像蹺蹺板游戲似的政治斗爭中未能保持住不偏不倚的態度。 而對越南的事務只表現出很少的興趣,僅有極少的幾次例外。例如在1972年,保大皇帝在流亡期間發表公開聲明,呼籲越南人民進行民族和解:「是時候結束這場兄弟相殘的戰爭,恢復最終的和平與和諧了」。當時,北越的共產黨政府(越南民主共和國)鑒於保大仍然在廣治省、承天順化省以及越南的古都順化市擁有巨大的影響,於是派遣代表前往法國,希望如果越南重新統一,保大能夠加入聯合政府,以便在這個他仍然擁有影響的地區吸引他的支持者。由於這些會談的結果,保大公開聲明反對美國在南越領土上派駐軍隊,還批評南越總統阮文紹的政權,呼籲所有政治派別成立一個自由、中立、愛好和平的政府,以解除這個國家的緊張局勢。
1982年,保大和妻子永瑞皇妃,以及其它前越南皇族成員訪問美國。他的行程包括視察佛教寺院,以及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的美國越南裔社團。保大皇帝在美國時,也聽取流亡海外的美國越南裔社團的輿論,希望能夠找到一條民族和解的道路。1988年,保大在巴黎皈依天主教,聖名讓·羅伯特(Jean-Robert)。
1997年7月30日,保大在法國巴黎的一個軍用醫院去世,埋葬在Passy公墓。無廟號、謚號、陵號。
在他去世以後,他的長子太子阮福保隆繼承了阮朝首領的位置。
『叄』 阮小七是越南阮姓人的祖先嗎
據歷史考證,確有阮小七其人,但究竟是否是越南人祖先,其僅憑小說還不足為證據。
阮小七,綽號「活閻羅」,是梁山英雄中第三十一條好漢,梁山水軍八員頭領第六位。阮小七在阮氏三雄中年紀最小,跟隨兩個哥哥行走江湖,干下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黃泥岡和晁蓋等用葯酒麻倒青面獸楊志,劫了生辰綱。潯陽江上救宋江,打敗官軍。梁山泊里駕舟踏浪,先打敗何濤,再打敗高俅,水中的功夫,令梁山好漢們刮目相看。他與童猛一起駐守梁山泊西北水寨。受招安後,阮小七被封為蓋天軍都統制,因穿著龍袍戲耍被剝奪官職,貶成平民。阮小七就和老母親回梁山泊石碣村打魚去了。
在越南,有許多姓阮之人,阮姓是越南第一大姓,阮姓人在越南國民中占的比例非常高,如今越南的人口已超過九千萬,但阮姓人竟然佔了40%,這樣的比例在世界其他國家中都很少見。於是有人猜測越南的阮姓人是不是阮小七的後代,這個說法應該是錯誤的。
可以確定的是,阮不是越南人的祖宗。在唐朝時候,很多人被貶到越南、那時候,越南是唐朝的一個行政區,在唐朝時候,越南和現在的廣東廣西是一樣的荒涼之地,但是終究是有人的。土著早就有,何勞阮小七。
『肆』 第一個越南的皇帝是中國人嗎
第一位統治者不是中國人 封建時代第一位皇帝是中國人 南越國 是秦朝滅亡後,由南海郡尉趙佗於前203年起兵兼並桂林郡和象郡後建立(定都如今的廣州番禺)。疆域包括今天中國的廣東、廣西兩省區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貴州、雲南的部分地區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國又稱為南越或南粵,在越南又稱為趙朝或前趙朝
『伍』 越南陳朝姓陳還是姓謝
摘要 您好,其實是姓陳。越南陳朝開國皇帝---陳日照(原名謝升卿)是江田鎮漳流村人,和台灣 謝長廷 是同族。
『陸』 中國與越南歷史
中國與越南山川相連,唇齒相依,自古以來關系密切。兩國經歷過同志加兄弟的美好時光,也經歷過反目成仇的歲月,如今,中越關系雖早已走上正常化,但爭端和摩擦不斷,兄弟之情難再,網上關於越南的信息不少,但缺乏系統性,不才特地搜集資料,編輯成文<中越百年恩仇錄>,向大家再現中越百年的恩怨情仇。
越南古稱交趾、交州、安南,中國宋以前歷代王朝均設郡府管轄。五代後晉時,歸南漢政權管轄的交州發生變亂,愛州(今越南清化)牙將吳權出兵討平,公元 938年,吳權在海門鎮設伏邀擊,打敗南漢靜海軍節度使劉弘操,自立為王,這是安南獨立的濫觴。元末戰亂時,安南趁機從中國版圖脫幅,一度發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銅柱二百餘里,霸佔丘溫、如嶅、慶遠、淵、脫等五縣。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曾曉諭安南陳朝國王陳日焜,令將五縣之地返還思明土司,但陳朝此時由國相黎季犛掌權,他脅迫國王陳日焜,稱兵拒命。朱元璋以戰爭方息,重在安撫,不願再起干戈,於是置之不理,安南從此處於半獨立狀態。1407 年中國明朝出兵滅胡。在越南廣置府縣。越南又歸入中國統治。越南18世紀前,越南官方文字採用漢字及越南根據漢字創造的喃字。越南歷史記載一律採用漢字,越南以奉中國做宗主國為榮,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國明朝皇帝正式冊封黎仁宗安南國王後,歷代新君執政,只有得到中國政府的冊封才能算是正統。作為中國的藩籬,越南統治者對中國稱安南國王,而對內則自稱大越皇帝。
19世紀法國天主教勢侵入越南。英法對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開始武力侵佔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稱為交砃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淪為法國殖民地。接著就由西貢出發探測沿湄公河通往中國的航路,在發現湄公河的上游瀾滄江不適於航行後,即轉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稱為東京),企圖利用紅河作為入侵中國雲南的信道。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國派安鄴率軍百餘人侵襲並攻陷河內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國王阮福時請求當時駐扎在中越邊境保勝地方(今老街)的中國人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協助抵抗法軍侵略。同年12月,黑旗軍在河內城郊大敗法國,擊斃安鄴,法軍被迫退回越南南部。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國侵略者的壓迫和訛詐下,在西貢簽訂了《越法和平同盟條約》,即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向法國開放紅河,並給予法國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種權益。 1875年5月25日,法國照會清政府,通告該約內容,意在爭取清政府的承認,從而排除在歷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國在越南的影響。6月15日清政府復照,對該條約不予承認。
1882年3月,法國政府命交砃支那海軍司令李維業指揮侵略軍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佔河內城砦,進而以兵船溯紅河進行偵察,直到河內西北的山西附近。次年3月,又攻佔產煤基地鴻基和軍事要地南定。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軍應援。清政府鑒於形勢變化,命令滇桂兩省當局督飭邊外防軍扼要進扎,但強調「釁端不可自我而開」。5月19日,劉永福率黑旗軍在懷德府紙橋進行決戰,李維業及副司令盧眉以下三十餘名軍官、兩百餘名士兵被擊斃。法軍被迫退回河內。法國利用李維業之死,竭力煽動全面的侵越戰爭,除增援陸軍外,成立北越艦隊,調兵遣將,積極部署。8月間,法軍一面在北越加緊攻擊黑旗軍,一面以軍艦進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順化。8月25日,迫使越南簽訂《順化條約》,取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侵略者為實現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及早達到據越南而侵入中國西南的目的,開始以全力來對付中國。中法之間正面沖突的危機日益逼近。
越南向法國屈服的《順化條約》簽訂後,中國成為法國佔有越南的惟一障礙。法國決定消除這一障礙,立即禁絕了越南與中國的一切關系,並強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軍在內的抗法軍。於是造成了與中國直接對峙的形勢。
法國首先想用外交方式達到其目的。9月15日,法國政府向中國提出一個解決越南問題的方案,即以劃出一個狹小的中立區的辦法使中國撤出駐越軍隊,承認法國對整個越南的殖民統治,並向法國開放雲南的蠻耗為商埠,為法國打開雲南門戶。方案為清政府拒絕,談判毫無結果。這時,鑒於中越兩國的特殊關系和法國侵越給中國造成的嚴重威脅,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以左宗棠、曾紀澤、張之洞為代表的主戰派,力促朝廷採取抗法方針;但掌握清政府外交、軍事實權的李鴻章卻一意主和。清朝最高決策機構舉棋不定,在軍事上,一面派軍隊出關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訓令清軍不得主動向法軍出擊。在外交上,一面抗議法國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圖通過談判或第三國的調停達成妥協。這種自相矛盾的舉措,大大便利了法國的侵略部署。10月25日,法國東京海域分艦隊司令孤拔受命為北越法軍統帥。12月初,決定向紅河三角洲中國軍隊防地發動攻擊。
中法戰爭是從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戰開始的。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山西的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同時也有七個營正規的桂軍和滇軍。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繼孤拔為法軍統帥,兵力增至一萬六千人,圖謀侵犯北寧,籌劃給中國軍隊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完全屈服。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3月12日,法軍來攻,北寧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軍進駐興化。法國利用軍事勝利的形勢,對越南和中國都展開了進一步的政治脅迫。6月,法國政府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清廷得悉前線軍事挫敗的消息後,以撤換大批疆吏廷臣掩飾敗績。全面改組軍機處,恭親王等被黜退,以禮親王世鐸代之。貝勒(後為慶親王)奕迖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而實際大權操在醇親王(光緒帝生父)的手中。授權李鴻章與法國代表舉行和談。5月11日,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議》)。主要內容是:中國同意法國與越南之間「所有已定與未定各條約」一概不加過問,亦即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約明「應保全助護」中國與越南毗連的邊界,中國約明「將所駐北圻各防營即行調回邊界」;中國同意中越邊界開放通商,並約明將來與法國議定有關的商約稅則時,應使之「於法國商務極為有利」;本約簽訂後三個月內雙方派代表會議詳細條款。17日,福祿諾交給李鴻章一份節略,通告法國已派巴德諾為全權公使來華會議詳細條款,並單方面規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國軍隊原駐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鴻章沒有肯定同意這個規定,又沒有明確反對,亦未上報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軍突然到諒山附近的北黎(中國當時稱為觀音橋)地區「接防」,無理要求清軍立即退回中國境內。中國駐軍沒有接到撤軍命令,要求法軍稍事等待,法軍恃強前進,開槍打死清軍代表,炮擊清軍陣地。清軍被迫還擊,兩日交鋒,法軍死傷近百人,清軍傷亡尤重。這次事件史稱「北黎沖突」或「觀音橋事變」。法國以此為擴大戰爭的借口,照會清政府要求通飭駐越軍隊火速撤退,並賠償軍費兩億五千萬法郎(約合白銀三千八百萬兩),並威脅說,法國將佔領中國一兩個海口當作賠款的抵押。清政府雖然認為這是無理勒索,但仍派兩江總督曾國荃於7月下甸在上海與巴德諾談判,以求解決爭端。談判未有結果,法國重新訴諸武力。
法國派巴德諾與曾國荃進行談判的同時,繼續製造事端,再次挑起戰爭。從1884年5月《簡明條約》簽訂前後法軍攻擊基隆起,到1884年8月馬尾海戰結束為止,為中法戰爭第二階段,主要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越南北部陸上戰爭也在繼續。
法國將它在中國和越南的艦隊合成遠東艦隊,任命孤拔為統帥,乘機分別開進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脅迫中國接受法國條件,一方面准備隨時發動攻擊,佔領這些口岸。8月5日,法艦轟擊基隆,強行登陸,中國軍隊在督辦台灣事務大臣劉銘傳統率下頑強抵抗,使法軍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機再舉。隨後,法國議會授權政府「使用各種必要方法」使中國屈服,法國政府擬定新條件向中國勒索,要求賠款八千萬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沒有接受。中法外交關系正式破裂。23日,法國以先期駛入福州馬江以內的優勢兵艦向中國船艦猛烈攻擊,中國水師倉卒應戰,頃刻間,戰艦十一艘或沉或傷,官兵殉難者近八百人。法艦又炮轟馬尾船廠(福州船政局),將其擊毀,並連日對馬尾至海口間的岸防設施大肆破壞後駛出閩江口,集結於馬祖澳。
福建海軍馬江慘敗,中國朝野震驚。在主戰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被迫於8月26日正式對法宣戰。鑒於海上難以與敵爭鋒,在"牽敵以戰越為上策"的思想指導下,確立了東南沿海防禦、北圻陸路反攻的戰略方針。法軍則企圖東攻台北,西取諒山,據地為質,勒索賠款。10月初,法國遠東艦隊主力撲向台灣北部的基隆、滬尾(今淡水),守將劉銘傳撤出基隆之兵,使法軍輕易佔領基隆;但進犯滬尾的法軍受挫,敗回海上。此後台灣戰事呈膠著狀態,法國的戰略企圖未能全部實現 (見基隆滬尾之戰)。1885年1月,為打破法艦對台灣海峽的封鎖,南洋海軍派出"開濟"等5艦援台,孤拔親率7艦進行攔擊。2月底3月初,法艦為追殲中國援台艦只,侵入鎮海(今屬寧波)海面,浙江提督歐陽利見督率守軍利用預設海防工事頑強抗擊,擊退入侵之敵,取得鎮海之戰的勝利。
越南北圻戰場方面,東線清軍再次出關,一度克郎甲及其以北地區,旋即遭到法軍反攻,連戰失利,於1885年2月下旬全部退入廣西境內。再度入越的西線清軍在雲貴總督岑毓英的指揮下,發起宣光之戰,1884年12月~1885年3月,以主力圍攻宣光,頓兵堅城之下,未能破城,法軍援兵大至,不得已撤圍休整。 3月23日,滇軍和黑旗軍於臨洮附近大敗法軍,西線局勢才有起色。與此同時,東線清軍在幫辦廣西關外軍務老將馮子材的正確指揮下,依託鎮南關(今廣西友誼關)內關前隘附近有利地形和野戰防禦工事,於3月23~24日取得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戰局。之後,東線清軍乘勝克復諒山,並向南挺進,前鋒進逼郎甲、船頭(今陸岸)一帶。
戰爭結局與中法議和中法戰爭中,雙方逐次增加兵力,法軍總兵力最多時約2萬餘人,武器裝備先進,特別在水面艦船方面居明顯優勢;清軍參戰兵力則達十餘萬人,但主要以陸軍為主,武器窳劣,冷兵器仍占相當比重。中國軍隊取得了數次作戰的勝利,特別是鎮南關大捷,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發動此次戰爭的茹費理內閣被迫於3月31日辭職。然清政府未能充分利用當時的有利條件,發展大好形勢,反而採納李鴻章等人"乘勝即收"的主張,於4月4日與法國簽訂《停戰協定》,隨即強令前敵將領限期停戰撤兵。6月9日,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於天津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清政府承認了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
至此,中國永遠失去了這個曾經的屬國。
中越百年恩仇錄之二——共同革命
19世紀末,法國已經把越南變成它的殖民地,除了橫征暴斂之外,又在越南加緊進行以掠奪為目的「開發」活動。廣大農村日益凋敝,廣大農民紛紛破產,淪為廉價勞動力,飽受著極其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
胡志明誕生和成長在越南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胡志明來到巴黎。探索救國的真理。
1920年12月,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法國社會黨在都爾召開代表大會,社會黨發生分化,左翼社會黨人退出社會黨,成立了一個屬於第三國際的法國共產黨,胡志明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是為各殖民地民族的解放而斗爭的黨,成為法國共產黨的首批黨員之一。
當時,在巴黎的中國黨、團組織,機關是合一的,領導機構也是統一的。總部設在巴黎南部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17號一家旅館內,中國旅歐黨、團組織建立後,曾派人同法國共產黨、法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聯系。法國的黨、團組織曾派人給中國同志做報告。法國共產黨組織和領導的、活動,也常常吸收中國同志參加。於是,就在這洋的交往活動中,胡志明與中國黨旅歐支部的負責人周恩來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1956年11月21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內歡迎周恩來總理首次正式訪問越南的宴會上,曾當眾介紹周恩來說:「周恩來是我的兄弟,我們曾在一起共甘苦,一起做革命工作。他是我30多年來的親密戰友。」
1923年年底,胡志明從巴黎來到莫斯科,在東方大學學習,並進行理論研究二作。 在莫斯科期間,胡志明曾主編《中國和中國青年》一書。張太雷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駐少共國際的代表,為胡志明撰寫這本書提供了許多關於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活動情況的文件和材料。
1924年底,胡志明離開莫斯科,來到中國的廣州。當時由於中國共產黨實行反帝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廣東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成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胡志明來到廣州的時候,正是以廣州為中心的中國革命搞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胡志明一面積極參加中國的大革命,一面通過多種渠道,領導著越南人民的斗爭。
在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的組織的支持和幫助下,胡志明在廣州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和舉辦特別政治訓練班,應胡志明的邀請,周恩來、張大雷、陳延年李富春、彭湃以及領導省港大的一些同志,曾到特別政治訓練班講課,當時周恩來是中共廣東區委常委,並兼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利用這個條件,胡志明在舉辦訓練班的同時,還挑選了一些優秀青年到黃埔軍校進修,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學習軍事、政治。其中一名學員回憶說:「那時候,中越兩國的革命者真是志同道合,親如兄弟。當時政治訓練班沒有飯堂,我們每天都來農講所吃飯,常常和中國同志一起唱『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隨後,胡志明帶領學成的學員回國鬧革命。
胡志明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於1929年10月由泰國赴香港,准備以共產國際東方部委員和東南亞司負責人的資格召議,將越南的三個共產主義組織統一成一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在香港的秘密組織的幫助下,「統一會議」於1930年2月3日在香港九龍城舉行。在胡志明的直接領導下,各個共產主義組織的代表經過認真的討論和協商,最後一致同意把三個共產主義組織合並為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取名為越南共產黨。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正式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9月3日,法國向德國宣戰。1940年9月22日,日本派兵攻打諒山,同時以 6000名軍隊在海防附近的塗山登陸。經過在越中邊境地區幾個小時的較量,越南總督戴古慌忙向日軍投降,接受日本對印度支那的控制。從此,越南的控制權易手。
1941年2月,越南人民的領袖胡志明回國,在高平省北坡建立印支共產黨中央的秘密指揮機關。在這里培訓幹部,發展組織,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武元甲(後任越南武裝力量總司令)等人則繼續留在中國的廣西靖西,鞏固和發展越南革命的海外基地。
北坡游擊根據地,屬越南高平省河廣縣,與中國廣西靖西縣和那坡縣毗鄰。從30年代開始,越南革命分子黃國雲、黎廣波、陳山洪等,就在靖西、那坡縣越中邊境進行革命活動,結識了不少中國邊民,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依靠中國邊民的幫助,越南革命分子開辟了從北坡到中國廣西的若干條交通線。每一條交通線,都有中國邊民的家作為越南革命者的秘密聯絡點。
北坡游擊根據地1941年底成立了12個武裝工作隊,1941年2月、9月和1944年2月,相繼成立了越南救國軍3個中隊。1944年12月,成立了由游擊隊骨幹組成的越南解放軍宣傳隊,集中大部分武裝為成立主力部隊打好基礎。
1945年6月4日,越南救國軍與越南武裝宣傳隊合並為越南解放軍。在高平和北山開創了兩塊游擊根據地,高平革命根據地由胡志明、範文同、武元甲、黃文歡、武英等人領導。北山一武崖根據地由馮志堅、梁文芝和朱文晉等人領導。1943年,這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為後來的解放區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1945年8月11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越南人民總起義的客觀條件成熟了。從8月14日至18日,高平、北、諒山、宣光、太原、安沛、富壽、北江、永安、福安、北寧、河東、山西、海陽、興安、建安、寧平、太平、清化、義安、河靜、廣義、慶和、美萩、沙瀝等省的城鄉軍民,紛紛舉行武裝起義,並先後奪取鄉、縣以至省一級的政權。8月16日,由武元甲指揮的一支解放軍從新潮出發,解放太原市。8月19日、23日和25日,河內、順化和西貢三大城市相繼解放,8月13日,阮氏王朝的末代皇帝保大被迫退位,把這個王朝統治的象徵——金印和鑲有五顆寶石的金劍交給越南臨時政府。
1945年9月2日,臨時政府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獨立。在河內巴亭廣場的50萬人慶祝大會上,胡志明主席宣讀了《獨立宣言》。就在同一天,中國政府接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
在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會議上,同盟國美、英、蘇決定把印度支那分為兩個受降區,以便在日本投降後進來解除日本軍隊的武裝。北緯16度線以南由英軍負責;16度線以北則由蔣介石軍隊擔任。
在當時的越南土地上,有6萬多日本軍隊,而且還有新近開進來的20萬蔣介石的軍隊,5000名英印軍隊,與此同時,幾萬法國遠證軍也陸續開了進來,在印度支那吃了敗仗的幾千名法軍又被重新武裝起來,准備恢復對越南的統治權。
1946年2月28日,中法簽訂了協定。中方承認法國在印度支那的保護權,以換取法方把上海、漢口、廣州的租界和廣州灣交還中國。並把滇越鐵路轉賣給中國。
抗戰初期,越南政府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制止法國侵略,採取了以和求進的策略,與法國進行談判。1946年3月6日,越法雙方簽訂了「初步協定」;9月14 日,又簽訂了「臨時協定」,從而出現了近一年的緩和局面。但是,1946年12月19日下午,法軍開始向河內發動總攻擊。至此,法國已完全撕毀了和平協定,對越南發動了全面戰爭。
經過4年的戰爭,法軍始終無法消滅在深山中的越南遊擊隊,1949年9月,在中國的解放戰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的時候,胡志明主席派人來中國同中共中央直接聯系,並請求援助。後來,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南下的勝利進軍,中越邊境的交通線終於建立起來了。
1950年1月14日,胡志明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庄嚴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是越南全體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越南民主共和國准備與任何願意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及領土的基礎上與之合作的政府建立外交關系,以謀共同保衛世界的和平與民主。」1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外交部長黃明鑒致函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宣布「承認毛澤東主席所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並交換大使」。周恩來總理於1月18日復函越南外長黃明鑒,表示歡迎中越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於是,中國成為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國家。
至此,中越兩國共同革命共同建國的階段結束,應該說,越南的獨立建國運動是和中國的大力協助分不開的,沒有中國,就沒有越南獨立。
『柒』 明末清初吳三桂為何不攻入越南自立為帝
明末的時候,吳三桂還沒放清軍入關,所以他不敢去攻越南,生怕滿清軍隊在他身後夾擊他。而在清初的時候,吳三桂也不敢去攻越南,因為他擔心會引起朝廷的懷疑,從而對他下手。所以他才一直不攻入越南自立為帝。
『捌』 曾是雜役的胡志明,他究竟是如何成為越南領導人的
曾是雜役的胡志明,他究竟是如何成為越南領導人的?胡志明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成為越南領導人有很多的傳奇經歷,下面給大傢具體說明一下:
三、胡志明為越南最終統一,做出巨大的貢獻:
胡志明為了全國統一,後來和美國軍隊開始大戰,這場戰爭持續了十幾年時間,可以說美國受到了重大的損失,從此越南走向了真正的統一和真正獨立,這就是胡志明成為越南領導人的原因,他為越南獨立和統一奉獻了一生。
『玖』 歷史上有姓謝的皇帝沒,越南朝鮮有沒.全算上
有 ,,謝升卿,越南皇帝 福建長樂人 ,是越南陳朝開國皇帝 傳了十三代! 中國的陳友諒皇帝 原姓謝 與朱元璋爭天下的 職業:陳漢皇帝
主要成就:中國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
廟號:高祖
謚號:聖文德敬寧昭武皇帝 還有 印度尼西亞前大總統 是華人姓謝的 台灣前主席謝東閔
『拾』 中國與越南的歷史淵源
古越南人屬於中國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軍征服南越,設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創立越南王國的君主最早均為古中華人。越南在秦朝被鬆散地統一,在秦漢的改朝換代中,開國國王當然也是中國人,開國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軍司令,乘秦末內亂而獨立為南越王國(首都廣州,管越南北部)。
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及其後的開疆拓土戰爭中,中國將其並入漢國,故土的越南北部分為數郡(越南河內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東河的日南郡)。
公元4世紀東晉時代,中國開始分裂了長達260年的最長、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時越南北部依然繼續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的大分裂給南方偏遠地區也帶來一些好處,因受中國北方戰亂的影響,大量漢人從北方中原一帶大量南遷到原來沒有太多中華文化的地方,如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等,這些人各種各樣,但最主要的成分卻是著名的客家人(在當時即為漢人)。
在當時幾個地區的漢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盡管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種戰亂而南遷的中華人,他們的南遷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因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當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華人的血統,甚至說在1000年前他們就是中國人亦無不可。
中國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唐朝帶給中國對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復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標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國的威脅。可是接連不斷的軍事勝利,刺激了當權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漢王朝時的版圖。唐朝立國60年後,越南重新並人唐帝國,設安南總督府於河內。
唐末的勢微有如漢末,非中華本土部分全部脫幅而去,需要下一個鼎盛的帝國重新拿回。當下一個強盛帝國久久不來時,那這些地區就獨立成功了。
事實上世界歷史上強大帝國周圍的國家,大都是以這種形式完成獨立過程的。南漢王國(建都廣州),幾乎重復了此前800年前漢朝吞並南越王國前的態勢。
越南的失去與宋王朝的軟弱有關。宋朝初曾擺平了獨立了60年左右的南漢王國,但對南漢王國中的越南部分則不在乎了。
本可收復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爭氣和偏安習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個交趾王國遂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第一任交趾國王死後,宋帝國派了些兵想收回,但不幸敗回。
3年後越南人假裝謝罪,同時要求冊封,人類歷來有承認既成事實的習慣,只好同意,第二任交趾國王於是又產生了。後來1000年左右的沖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謝罪和悔意,古近代中華帝國就會滿意。交趾王國也採用事奉大國政策,對中國的恭順程度,較之高麗王國,有過之無不及。
明朝時因越南的內亂給了明帝國一個機會,派兵攻入越南,此時交趾王國已改名安南。於是,中國宣布撤銷安南王國,改稱交趾省。這個10世紀起脫離中國而獨立的國土,再回歸祖國。但經400餘年的隔絕,統一的條件已非常不成熟,維持了20年的時間後,明朝終於鬆手。
此後近500年的時間里,沖突僵持一陣後,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寬容,古近代中國大都面對現實而又顯大度,只求一個名義上的宗主國。
而另一個唐時的殖民地朝鮮自唐末脫離中國後,中國再沒去打擾過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國這個宗主國的到保護,至今已獨立了1100年之久,這些年中若有沖突發生,妥協的方式有如越南對中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設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此後直到五代十國,越南都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也就是越南的「郡縣時代」。
在此期間,越南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發展,人民起義也未曾斷絕。到了五代十國,由於中國分裂,安南地方勢力便乘機獨立,建立吳氏割據政權。此後越南又屢次變故,南宋時,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為安南王,越南正式擁有國號。
李朝政權鞏固後,開始南侵擊敗占婆,他們也曾在北宋時北侵中國,但被宋軍擊敗。1225年,越南進入陳朝統治,陳朝繁榮強大,還曾成功地擊敗了侵略越南的蒙古軍隊,維護了國家獨立。
明代時,因外戚奪權,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滅胡朝,佔領越南十三年,後不得已撤軍。越南又進入黎朝時期,此時期的越南軍,南滅占婆、北侵大明,還迫使寮國臣服。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隨後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後來淪為法國殖民地。
因為越南與中國戰事不斷,所以北部邊疆存在不少領土糾紛,至今未能妥善解決。
(10)長樂人是如何成為越南皇帝的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北屬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
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