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宣光省是哪個民族

越南宣光省是哪個民族

發布時間:2022-10-06 08:06:10

Ⅰ 侗族人的姓氏是什麼

侗族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周成王姬誦,屬於以先祖自稱號為氏。
西周時期,未成器之人稱作「侗」,就是少年兒童,全稱為「倥侗」,就是童蒙,亦稱作「空同」,意思就是「無知」。這在典籍《揚子·法言》中有注釋:「倥侗顓蒙。」
在典籍《書·顧命》中記載:「成王曰:『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侗,愚也,成王自稱。」
周武王病逝時,即位的周成王姬誦只有十二歲,西周王朝由叔父周公姬旦攝政,直到七年後周公旦將政權交還給周成王。期間,周公旦平復了武耿、蔡叔、管叔等的叛亂,鎮壓了東夷族的反抗,分封了諸侯國,完整地構建了西周王朝的龐大政治體制,因此,周成王接手的是一個現成的國家。
對此,周成王一直自嘲地稱自己只是個「在後之侗」,什麼也不懂,全靠叔叔周公旦的輔佐。
在周成王的庶支子孫中,有以其諧稱為姓氏者,稱侗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於侗族,出自中國少數民族名稱,屬於以民族名稱自稱為氏。
侗族,古代亦稱洞、倲、峒、墥、僮、僚、仡僚、仡僂、仡伶、山瑤等,是中國一個少數民族的名稱。
侗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她的族源更是源遠流長,廣泛分布在中國東南方的印紋陶諸文化,是目前所獲得的最早的包括南方民族來源的資料。有人認為:創造這一文化的人們後來發展為楚族群,是「祝融之後」,或者是發展成為夏禹諸部落。到了戰國時期,進一步發展成為分布在中國東南和南方的「百越」民族群團。
侗族源於百越,這已成為史學家們的共識,但具體源於百越的哪一部分或者是說侗族源於百越的哪一支系,則看法不完全一致,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較典型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侗族是由古越人中的駱越支系發展而成的,主要依據是歷史上駱越的分布地就是今天侗族的分布地。而且在文化上有許多共同之處,是駱越文化的直接繼承者之一。以後分布在這一地區的駱越之民又被稱為「僚」。因此侗族的來源大致可表述為越→僚→侗族。
第二種意見認為,侗族是由古越人中的干越支系發展而來的,其後被稱為「東越」或「東甌」。大約在戰國初期,西遷嶺南落居在今天的梧州一帶,繼而逐步發展為東達懷集、高安、羅定,西及柳州、象州、武宣、貴縣,南至玉林、北流、信宜,北抵鹿寨、荔浦、恭城、賀縣,即粵西、桂東相接之地,史稱其民為「西甌」。約在唐朝以前,又在「西甌」的基礎上,隨著自身發展和外來因素的影響,逐漸地發展成為新的人類共同體,即侗族。然後才遷居到今天侗族分布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外來說」。並認為侗族的自稱是從「干」演變而來的。
第三種意見是相對於「外來說」的所謂「土著說」。
土著說的第一種說法認為,今天的黔東南和湘西南的大部分侗族地區,春秋戰國至秦時期,屬黔中地,居民被稱為「武陵蠻」,又因境內有五溪,六朝時被稱為「五溪蠻」。所謂黔中蠻、武陵蠻或五溪蠻,概謂之南蠻,這些顯然都是統治階級對居住在這一地區民族的侮辱性的泛稱,其中就包括有侗族先民的成分在內。
土著說的第二種說法是:侗族先民是由百越中的「區」人發展而成的。持這一說法的學者認為,越人居住的區域較廣泛,如《漢書·地理志》引臣瓚的話說:「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史籍《逸周書·王會解》中記載有「區陽以鱉封」的記載,這里的「區」似是指活動在沅水中游一帶的越人而言。「區」的活動區域在「陽」。「陽」之所在,據王念孫引《荊州記》中記載:「武陵郡西有陽山」,西漢時期的武陵郡西有陽山郡,治義陵,即今之漵浦縣。漵浦之西是今之辰溪、瀘溪、懷化縣一帶。
以上幾種較為典型的關於侗族來源的說法,論證都比較充分,盡力旁徵博引,不僅利用漢文文獻,同時也利用實地調查資料和民間傳說資料,有的還利用了近期從地下挖掘出來的考古材料等來證實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力圖以此來說服對方。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侗族來源仍然是侗族史研究中的主要爭論焦點之一。這一事實的存在從另一方面又說明了侗族來源的「多源性」。
有學者認為,侗族來源於古代越人;當越人在歷史上消失之後,這一地區又出現了僚人;當僚人在這一地區消失之後,又同時出現了包括侗族在內的多個近現代民族共同體。
越人見諸於漢文文獻,始於戰國時期,到秦漢時仍「各有種姓」,分布甚廣。據羅香林在《中夏系統之百越》中記載,越有於越、甌越、閩越、東越、揚越、山越、南越、西越、駱越、騰越、滇越等等。他們的分布地正如呂思勉在其所著的《中國民族史》中記載所概括的:「自淮以北皆稱夷,自江以南則曰越」,而且有較突出的文化特徵,如語言為粘著型,斷發文身,契臂為盟,多食海產,巢居,善於使舟及水戰等。顯然,越人是一個典型的直接從氏族、部落發展而成的古代民族,即第一種類型的民族。那些各有「種姓」部分,就是越族的各個支系。她們中的幾個主要支系大致的分布地是:南越分布在以番禺(今廣州)為中心的地區;閩越分布在今福建省一帶;滇越分布在今滇池周圍地帶;山越分布在今安徽、江西和湖南東北部;西越、甌越和駱越分布在今廣東西部、廣西全境和越南北部。由此看來,侗族來源應是與甌越、駱越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當然也不排除與之毗鄰、雜處的民族。比如武陵蠻、黔中蠻或五溪蠻,乃至「區」人、干越等等。民族這個人們共同體不同於氏族、部落,氏族是以血緣為紐帶聯系起來的人們共同體。而民族則是以地域為紐帶聯系起來的人們共同體。因此這些來自於同一民族的各個部分或不同的民族又在同一地域上結成了新的民族,使舊的民族逐漸消失,新的民族逐步形成,其名稱也就出現在史籍上了。
當古百越族消失以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地區開始出現僚人。史籍《隋書·南蠻》中記載:「南蠻雜類,與華人錯居,曰蜒、曰俚、曰僚、曰伶,俱無君長,隨山洞而居,古先所謂百越是也」。從這以後,記載這一地區民族的活動更為具體,而且從記載中直接可以看出與侗族有關,甚至有直接記載侗族的。如《宋史·蠻夷傳》中記載:「寶元二年(公元1039年),辰州秸僚三千餘人款附」。明嘲學者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記載:「?劑耪吡氡硐粗瘢懦粕皆劍撲我岳矗亟恪!薄睹魘貳分屑竊囟弊迮┟衿鷚迨琢煳餉鬮奧擰薄A硪晃幻鞽д呲髀對諂淥摹凍嘌擰芬皇櫓懈魅返廝擔骸岸幣嗔爬唷薄?lt;BR>由上,人們可以大致看出侗族來源的脈絡。
侗族的名稱比較多,經常見到的有以下一些:gaeml、jaeml、仡伶、洞苗、洞(峒)民、洞家、峒(洞)人、侗族、dagu、gamdan、gamjiao、dong等等。將這些名稱簡單地劃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稱,如gaeml、jaeml、仡伶等就屬這一類;一類是他稱,就是其他民族對侗族的稱呼,如洞苗、洞(峒)民、洞家、峒(洞)人、侗族、dagu、gamdan、gem、dong等就屬這一類。自稱與他稱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中形成的,歷史背景一旦改變,它們也常常發生變化,有時既是他稱,同時又是自稱。
侗族的自稱主要有gaeml和jaeml,「仡伶」乃是侗語的漢文記音,以漢字反切標音而成。而jaeml則是gaeml的方音變化,所以說,侗族的自稱基本是統一的。在侗族語言中,gaeml這個詞除了用作nyenc gaeml(侗家人、侗族)講解之外,還有「蓋子」、「碓窩」(北部方言)等名詞性含義。在多數情況下,這個詞是當作動詞來使用的,其詞義有「遮蓋」、「隔離」、「防犯」、「設圍」、「禁襲」、「阻攔」、「保護」等含義。侗族的自稱,是從該詞用作動詞的含義發展來的。因此,侗族的自稱是指居住在有防護設施中的人。這個防護設施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自然狀態下較封閉的環境;二是指居民點四周所設的人工防護設施。自然狀態下的封閉環境,是一種四面皆有高山或原始森林作為屏障的地帶,其中有大大小小的溪流和田園,形成便於耕作的小盆地。這種地方在先秦時期被稱為「淤中」。「淤」即阻塞不通之意,在秦漢時期被稱為「黔」,到唐宋時期又稱為「峒」。
除古代「淤中」、「黔」、「峒」這種自然的隔離封閉之外,還有一種人工的設防圍籬,稱之為「棘闈」,它是為防備異族、異村、異寨或猛獸入侵而設置的。史籍《國語·吳語》中記載:「(楚靈王)匍匐將入於棘闈,棘闈不納,乃入芋尹申亥氏焉。」杜注為:「棘,里名,門也。」劉文其在《左傳舊註疏證》引《正文》雲:「孔晁曰棘,楚邑,闈,門也」。「棘」是指荊棘,「闈」是指小門,連貫起來解釋就是人工用荊棘圍成的聚落小門。棘闈內是一個封閉的村社。現在的一些侗族村寨,特別是那些比較古老的侗族村寨,四周還能見到這種用灌木圍成的「棘闈」,且設有寨門,還立有寨神或門神守護,夜晚常常將寨門緊閉。不僅村寨如此,連菜園也是這樣。不論是從自然狀態還是從人為因素考慮,侗族的自稱都是用作動詞「遮蓋」、「防護」等意思的。只有這樣理解,才能比較充分地反映本民族的實際情況及內在含義,它可能就是侗族自稱的來源。
居住在廣西三江、龍勝和湖南通道等地的侗族,他們自稱為jaeml,與其它地方侗族的自稱相比,只是聲母有差異,而且這種差異有應規律可尋,屬侗語的同源詞,其含義基本相同,所以說各地侗族的自稱是一致的,統一的。
侗族自稱最早見於宋朝的漢文典籍,是用反切的形式記錄為「仡伶」或「仡僚」。從「仡伶」「仡僚」所反映的語音形式來看,侗族的自稱在宋朝以前是一個單音節的復輔音詞語,後來才演化成現在的單輔音形式。仫佬語是與侗語最接近的語言。仫佬族自稱為lam或jaml,這是復輔音聲母gl演變分化後的語音形式。由此可知,古代侗族的自稱也是一個復輔音的單音節詞。這種情況,在同語族的其他民族語言中的很普遍。
漢文史籍中關於「仡伶」、「仡僚」的記載較多,並且都與今日侗族人民居住的地域有關,很顯然是指侗族。「仡伶」之稱首見於《老學庵筆記》:「辰、沅、靖州蠻,有仡僚,有仡僂(伶),有山瑤。」宋朝朱輔《溪蠻叢笑》中記載:「五溪之蠻……沅其故壤,環四封而居者,今有五:曰苗、曰瑤、曰僚、曰仡伶、曰仡佬。」《宋史·西南溪峒諸蠻》中記載:「沅陵之浦口,地平衍膏腴」,「其田給仡伶楊姓者,俾田作而課其租」,「盧溪諸蠻從靖康多故,縣無守御,仡伶乘隙焚劫」。史籍《炎徼紀聞》中記載:「貓(苗)、仡、伶、僚四種,皆溪洞民」。
由以上文獻記載可知,仡伶、伶僚與今日侗族居住的地域相同,是古代侗族自稱的漢字反切記音的書寫形式。至於其它書寫形式,只是歷代漢人對侗族的稱呼不同或書寫形式不一罷了。
侗族的他稱多以峒、洞或侗字開頭,如侗苗、洞民、侗家、峒(洞)人、侗族等。這類他稱中的「洞(峒)」字來源於社會組織名稱。隋唐時期,生活在南方和西南地區的民族村社組織組織被稱為「洞」或「峒」。唐王朝統治時期,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政策,所以「洞(峒)」又被稱為羈縻州峒」。史籍《桂海虞衡志》中記載:「羈縻州峒……自唐以來內附,分析其種落,大者為州,小者為縣,又小者為峒」。這種記載到宋及其以後更為多見。史籍《宋史·西南溪洞諸蠻》中記載:宋朝在今侗族聚居地區設立了誠、徽二州,地轄今靖州、會同、通道、綏寧、黎平、錦屏、天柱、鎮遠等縣。並將這一區域分為十個峒。楊再思「號十峒首領,以族姓散掌州峒」。元朝侗族地區被稱為「九溪十八洞」,貴州黎平縣地稱為「五開峒」。直到現在,黎平、從江兩縣交界的肇興、龍圖地區仍被稱為「六峒」;黎平縣岩洞、增沖一帶被稱為「九峒」;潭洞、地青一帶統稱為「八洞」。此外,還有許多侗族村寨是以「洞」為名的,如廣西三江的獨洞、冠洞,龍勝的蒙洞、固洞、湖南通道的上洞,新晃的坪洞,貴州天柱的邦洞、革洞、水洞、石洞,錦屏的彥洞,黎平、從江的頓洞、貫洞、瓜洞、構洞、鐮洞,榕江的利洞、朗洞等。總之,以洞命名的侗族村寨不計其數。所以說,以「洞」(峒)開頭命名的侗族他稱,一般說來是與唐宋時期在侗族地區設立的行政單位「洞(峒)」等相關。由此而產生的「洞人」、「洞苗」等等,則是因其地而名其人,同時也因其名而造成對當地民族他稱上的混亂,比如「峒苗」、「洞蠻」等就屬這種情況。「苗」、「蠻」等名稱多為歷代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的侮稱,侗族也不例外。同時期,在侗族居住的地區內也有苗族分布,所以漢文史籍的作者們有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其混同。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漢族對侗族的稱呼出現了比較復雜的情況,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統稱為侗族。
與侗族雜居或毗鄰居住的民族除漢族外,還有苗族、瑤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壯族等。黔東方言的苗族稱侗族為daigu,這是侗族自稱的借音,其含義也與侗族自稱相同。瑤族稱侗族為gamdan,這是從分布於三江、通道侗族自稱轉借過來的,其含同。水族、仫佬族均稱侗族為gem。毛南族、壯族均稱侗族為dong。這些他稱實質上都是侗族的自稱或是漢族對侗族的他稱,僅僅屬於他族借用或音轉而已。由此可見,其他少數民族對侗族的稱呼也是比較統一的。
侗族的名稱雖然分為自稱和他稱兩類,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兩種不同含義的系列,但這兩種系列均遵從了「名從主人」的命名原則,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講,自稱與他稱也是一致的,均產生於侗族人民所居住的特定環境。侗族的自稱,一是源於自己居住的天然環境,即「溪洞」之中,一是源於自己創造的人工環境,即「棘闈」之內。以「洞」或「峒」開頭的侗族名稱,雖然與隋唐時期封建王朝在侗族地區建立的行政單位有關,但「洞」或「峒」的來源均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關,與壯侗語族諸民族的語言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如「山沖」或「深山老林」,壯語稱之為dong、水語亦稱之為dong(只是聲調不同),稱之為long,侗語亦稱之為long。這些語音的原始構擬應當為dlong,與古漢語的「洞」「峒」讀音基本相同。「洞」也是對居住環境而言的,史籍《溪蠻叢笑》中記載說到這種情況,「巢穴外雖峙險,中極寬廣……周數十里皆腴田。」《太平寰宇記》中記載:「耕種皆在峒中」,也就是耕種在「外雖峙險,中極寬廣」的「峒中」,這些地方被稱為dong或者long,其人也被稱之為「洞民」或者「峒民」。
「洞民」或「峒民」,並非是侗族所獨有的他稱,壯侗語族諸民族在歷史上都曾有過這樣的他稱。壯族自稱為zung或jung,漢文獻記載為「侗」或「僮」,這也是壯族自稱的漢文記音。「僮」字於1965年依據周恩來的提議改為「壯」字。「僮」字是從「童」字而得音的,古讀定母東韻,史籍《廣韻》讀為徒紅切,是定母東韻合口一等字,讀ng,與「侗」字的古今讀音完全相同。布依族自稱為bujai,文獻記載為「仲家」。「仲」字古讀定母冬韻,史籍《廣韻》讀為直眾切,澄母送韻合三等字,其讀音也與「侗」同。由此可以肯定,僮、仲、侗這三種族稱都與溪峒有關,音義皆來源於壯侗語族先民對山沖、森林的稱呼。壯族、布依族因支系較多,取名時常以某支系名代替族名,所以有些名稱出現了古音消失的情況。而侗族則將其完整地繼承下來,並成為本民族現在的族稱。同為壯侗語族的毛南、水等民族,在歷史上的名稱似曾與「洞」無關,其原因也很可能是以某一專稱代替了原來的共同名稱,所以才難以體現這一名稱的原始含義。
總的看來,侗族族稱中的自稱和他稱是侗族名稱中的兩大系列,而且它們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淵源關系,兩者之間不僅語音相通,而且詞義也相同,是同一事象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的不同稱呼,但均反映了侗族名稱的本來含義。
在侗族族人中,有以民族稱謂為姓氏者,稱侗氏。
註:
侗族今主要居住在湘、黔、桂比鄰的廣大地帶。其中:
貴州省有一百四十萬余,分布在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從江、天柱、錦屏、劍河、三穗、鎮遠、岑鞏等縣以及銅仁專區的玉屏侗族自治縣和銅仁、江口等縣,還有萬山特區;
湖南省有八十萬余,分布在通道、新晃、芷江三個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城步苗族自治縣以及會同、洪江、黔陽、綏寧、漵浦等縣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三十二萬余,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和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等地。
以上地區在地域上連成一片,是侗族的主要聚居區。習慣上把天柱、劍河、錦屏、三穗、鎮遠、新晃等縣稱為北部地區,把黎平、榕江、從江、三江、龍勝、融水、通道等縣稱南部地區。
此外,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宣恩、咸豐等縣市有五萬余。他們的先世多系清代康熙至嘉慶年間先後從湘黔桂本土遷去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蘭縣也有二十餘戶一百餘人。其祖先是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從貴州天柱去避難的,至今已繁衍了八代人。
在越南的宣光省也有侗族族人分布,該越南人稱其為宋族,是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公元1790~1800年)從中國侗鄉遷去的,他們仍保存著自稱(kam)和民族語言。據初步了解,所操的侗語屬侗族南部方言。
第三個淵源:源於回族,出自宋、元之際西域人賽典赤·贍思丁,屬於以為氏。
宋、元之際,一批西域人隨著成吉思汗的蒙古軍來到中原地區。
據史籍《元史·賽典赤·贍思丁傳》和雲南回族民間保存的《賽典赤家譜》中記載,賽典赤·贍思丁一名「烏馬爾」,是「別庵伯爾」的第三十一世聖裔,南宋嘉定四年(蒙古汗國成吉思汗五年,公元1211年)出生在波斯的中亞屬地布哈拉(Bukhara,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布哈拉市)。「別庵伯爾」就是古波斯語「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
在古波斯語中,「賽典赤」意為「榮耀的聖裔」,「贍思丁」之意是「宗教的太陽」,而「烏馬爾」的意思是「長壽」。
今分布在福建省泉州地區晉江市陳埭鎮的侗氏回族,其始祖就是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據文獻《賽典赤家譜》中記載:「咸陽王(賽典赤)奉旨征平西夏,以得勝之兵戍守寧夏、渭南等處,所有兵將保屬哈蜜征調。明太祖定鼎金陵,賜為十姓:曰閃、曰者、曰白、曰苗、曰冶、曰烏……」後閃氏回族中有位著名的閃仲侗,字士覺,永昌人(今甘肅金昌),明崇禎辛未(公元1631年)及第,後隨父親游於吳、越、閩之間,撰有《鶴和篇》三卷。其後裔子孫有在明朝末期避戰亂遷徙福建、海南之地者。
清朝初期,清軍攻伐福建,閃仲侗的子孫改以祖名為姓氏,稱侗氏,繁衍於東南沿海地區。

Ⅱ 介紹一下越南

越南,全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國土形狀狹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越南國旗為長方形,紅底中間有五角金星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為圓形、紅底。國徽的正上方是一個五角金星,紅底

下面是半個齒。五角金星代表越南共產黨,四周是稻穗和金色齒輪,代表工人階層及農民階層。金色齒輪下方有越南文「共和社會主義越南」。
越南的國歌是《進軍歌
越南民間把蓮花作為國花,以它作為力量、吉祥、平安、光明的象徵,還把蓮花比喻英雄和神佛。總之,一切美好的理想皆以蓮花表示。
節日

農歷新年:同中國農歷新年一致。

越南共產黨成立日:2月3日(1930年)。

越南南方解放日:4月30日(1975年)。

越南國慶日:9月2日(1945年)。

胡志明誕辰日:5月19日(1890年)

全國劃分為58個省(安江、北江、北件、薄遼、北寧、巴地頭頓、檳椥、平定、平陽、平福、平順、金甌、高平、得樂、得農、奠邊、同奈、同塔、嘉萊、河江、海陽、河南、河靜、和平、後江、興安、慶和、堅江、昆嵩、萊州、林同、諒山、老街、隆安、南定、乂安、寧平、寧順、富壽、富安、廣平、廣南、廣義、廣寧、廣治、朔庄、山羅、西寧、太平、太原、清化、承天順化、前江、茶榮、宣光、永隆、永富、安沛)和5個直轄市(芹苴、峴港、海防、河內、胡志明市)。
越南全國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高溫多雨,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兩季分明,大部分地區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
特徵
越南文化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它是隨著以農業為基礎的土著東山文化而發展起來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越南文化是漢字文化圈的一部分,因為它最傳統的政治體系和哲學是依據著如儒家思想而逐漸發展的。越南是延著Làng(即祖先的村落)而建造起來的,因此所有越南人都牢記著一個共同祖先的紀念日,農歷三月的第十天。越南文化兩千年來深受中國文化熏陶,在近兩個世紀里,一些西方文化也頗具影響力,特別是法國文化和美國文化。
越南十分崇拜文化符號,例如源於鱷魚和蛇的象徵的越南龍,被描述為神聖的龍的越南的國父,被描畫為聖神之鳥的越南國母。海龜和狗的影像也在越南備受崇拜。
「仁」與「和」被視為越南文化的首要特徵,越南人非常重視家庭價值和社會價值。雖然現在越南的官方口語和書面語是越南語,一般寫作拉丁字母,但是越南歷史學家們認為,早在中國歷代王朝的統治之前,越南就已經有了有了一套與眾不同的文化,包括獨立的音節系統。
在現代社會中,越南的文化生活儼然已是深受政府控制影響。幾十年來,外國文化無人問津,重心已放在借鑒共產主義社會的文化上,像是蘇聯、中國、古巴。但自1990年以來,越南看到了越來越多媒體曝露下的東南亞文化、歐洲文化、和美國文化。
雖說越南自成一套的文化受到許多外來文化的侵襲,但還是有它獨特的韻味之處。

Ⅲ 壯族是廣西的土著民族,壯族和越南人有什麼關系

中國與越南都是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尤其是廣西與越南接壤,兩國邊境居住的居民大多數廣西的壯族,以及越南的岱族和儂族。根據越南人口普查統計,岱族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位居越南第二,主要分布在靠近中越邊境的越南「廣寧、高平、諒山、北太、黃連山、宣光、河江、老街等省」一帶。儂族大約有96.8萬人口,主要居住在「諒山 、高平 、北太、河北、河江、老街、宣化 、安沛等省」[1]。廣西的的壯族與越南的岱族、儂族都是屬於壯泰族群,是屬於不同國家的同根生民族,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在歷史上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在風俗文化方面,有著彼此的信仰與習俗。本文就介紹廣西壯族與越南岱族、儂族春節風俗文化風俗。

Ⅳ 越南有幾個省

全國劃分為58個省(安江、北江、北件、薄遼、北寧、巴地頭頓、檳椥、平定、平陽、平福、平順、金甌、高平、得樂、得農、奠邊、同奈、同塔、嘉萊、河江、海陽、河南、河靜、和平、後江、興安、慶和、堅江、昆嵩、萊州、林同、諒山、老街、隆安、南定、乂安、寧平、寧順、富壽、富安、廣平、廣南、廣義、廣寧、廣治、朔庄、山羅、西寧、太平、太原、清化、承天順化、前江、茶榮、宣光、永隆、永富、安沛)。

安江省是屬於越南西南部的一個省份。北接同塔省,西接柬埔塞,東接後江省,南接堅江省。安江有兩市、九縣。大多數的居民為京族,其餘少數的是越南華人、高棉人以及占婆族。安江省有兩條大河,前江與後江,每年為這省帶來了大量的土壤,幫助農業的發展,也因此而這省被視為越南最大的米庫之一。

北江是越南北部城市,明朝時期是中國領土一部分。東鄰諒江縣,西鄰越安縣,南和西南鄰安勇縣,北鄰新安縣,面積66.45平方千米。

後江省位於越南西南部,區屬湄公河三角洲,北與芹苴市相鄰,南接朔庄省、薄寮省,西鄰永隆省,東鄰堅江省。

廣寧省位於越南東北部、中越邊境,東臨北部灣,與中國廣西防城港市接壤,海岸線長200公里,面積5938平方公里,人口約117.72萬,轄下龍市、芒街市、汪秘市、錦普市等4個市和東湖、安興、先安等8個市縣,居民有京族、岱依族、漢族、瑤族等民族。

(4)越南宣光省是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河內為越南首都、歷史名城,中央直轄市,面積921平方千米,人口267萬,位於紅河三角洲西北部,越南政治、文化中心,水、陸、空交通便利。城市地處亞熱帶,臨近海洋,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豐富,花木繁茂,百花盛開,素有「百花春城」之稱。河內的名勝古跡較多,如位於市中心的還劍湖,胡志明主席曾在此宣讀《獨立宣言》的巴亭廣場,見證中越兩國文化交流的文廟等。

胡志明市舊稱柴棍、西貢,5個中央直轄市之一、越南的經濟中心、全國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樞紐,面積2095平方千米,人口620萬。位於湄公河三角洲的東北側、南臨南中國海。東南距海口80公里。西貢港,年吞吐量可達450-550萬噸。鐵路可通往河內及其他大、中城市,公路可通往全國各地,經公路或水路可通往柬埔寨和寮國。

海防為越南北部最大港口城市,直轄市,河內的輸出港。位於紅河三角洲東北端,京泰河下游,東臨北部灣。市區面積1519平方千米。人口約200萬。原為小漁村。1874年建為海港,海防由此得名。法佔期間是商港和從中國昆明至河內的鐵路運輸終點站,後成為工業中心。城市沿京泰河右岸向兩頭伸展。形勢險要,為越南軍事要地和海上門戶。

峴港於1997年單列為中央直轄市,面積1256平方千米,人口84萬,位於越南中部,瀕臨南海,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海港。港闊水深,形勢險要。

Ⅳ 越南有幾個省啊有沒有一個叫河南省的啊

以前有河南寧省,1991年12月26日撤消.有太原省等

http://bbs.co.163.com/content/518_787217_1.html
越南59個省,在這里有選擇地介紹部分省的一般概況。

河西省。轄2市、12縣、14鎮。首府河東市。位於越南北方紅河三角洲平原,緊靠河內市、面積2148平方公里,人口236.66萬人。河西省有著名的香寺、師廟、西方寺等,還有越南國家公園三位山風景旅遊區。

南定省。轄1市、9縣、9鎮。首府南定市。位於紅河三角洲以南,面積1669.36平方公里,人口193.41萬人。南定是越南紡織工業基地。

太平省。轄1市、7縣、7鎮。首府太平市。位於紅河三角洲平原,是越南北方稻米主要生產省之一。面積1509平方公里,人口185.26萬人。該省一面臨海,三面為河流包圍。是越南北方民間舞台藝術喬戲唱腔和水木偶表演的故鄉。

寧平省。轄2市、6縣、6鎮。首府寧平市。位於紅河三角洲平原南部,面積1388平方公里,人口90.59萬人。該省旅遊資源豐富,有許多著名的歷史遺址和自然景觀,如菊芳國家森林公園、發艷大教堂和華閭遺址。

河江省。轄1市、9縣、9鎮。首府河江市。位於越南最北端,與中國接壤。面積7831平方公里,人口56.43萬人。河江省位於北部山區,最高峰西昆嶺海拔2419米,保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蘊藏著多種珍稀木材。

高平省。轄1市、11縣、10鎮。首府高平市。位於越南北部邊境地區,與中國廣西接壤,面積6383平方公里,人口56.57萬人。高平的北坡是越南革命聖地。有風光秀麗的三海湖。

老街省。轄1市、9縣、10鎮。首府老街市。面積8050平方公里,人口58.66萬人。老街省可以說是東南亞半島的屋脊,東南亞第一高峰,海拔3142米的番西邦峰就位於老街省境內。有內陸避暑勝地沙壩。

諒山省。轄1市、10縣、14鎮。首府諒山市。是越南北方邊境省份,與中國廣西接壤,邊境線長達253公里。面積8187平方公里,人口72.88萬人。該省邊境城市同登已經成為兩國間開放的邊境貿易、文化交流和旅遊的口岸。中國境內的邊境口岸是憑祥市。

宣光省。轄1市、5縣、5鎮。首府宣光市。是越南北部山區的一個省份,面積5801平方公里,人口67.98萬人。宣光省的礦產、動植物和森林土特產品資源豐富。

太原省。轄2市、7縣、13鎮。首府太原市。位於越南北方的東北部,面積3769平方公里,人口99.64萬人。太原是全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有越南「鋼都」之稱。

富壽省。轄2市、10縣、10鎮。首府越池市。位於河內以西90公里處,面積3465平方公里,人口128.35萬人。富壽省被認為是越南民族發源的搖籃,是越南歷史上稱為始祖的雄王建立的文郎國遺址。越池是全國輕工業和化學工業基地。

永福省。轄1市、6縣、8鎮。首府永安市。位於越南北方內地,距首都河內僅60公里,面積1362平方公里,人口108.46萬人。有越南北方著名的避暑旅遊勝地三島山。

北寧省。轄1市、7縣、7鎮。首府北寧市。位於越南北部平原,面積799平方公里,人口93.96萬人。北寧省是越南北方傳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聞名越南全國的有「官賀」調和東湖年畫。

廣寧省。轄3市、11縣、11鎮。首府下龍市,1994年前稱鴻基市。是越南東北端的一個省份,與中國的廣西接壤,邊界線長170公里,邊境口岸芒街與中國的邊境口岸東興市僅隔著一條幾十米寬的北侖河。廣寧省面積5938平方公里,人口93.84萬人。該省面臨北部灣,是越南的煤炭基地。省內有號稱「海上桂林」的下龍灣、拜齋海灘、雲屯古商港、茶古海灘等著名旅遊景點。1994年下龍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和平省。轄1市、10縣、11鎮。首府和平市。是越南北方西北地區的一個山區省份,面積4612平方公里,人口77萬人。這里發現許多越南著名的考古遺址,考古學界稱之和「和平文化」。

清化省。轄3市、24縣、32鎮。首府清化市。是位於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交界的省份,面積11168平方公里,人口355.3萬人。1924年進行的考古發掘使這里成為越南乃至世界著名的考古遺址,被稱為「東山文化遺址」;該省芩山為越南最著名的避暑勝地之一。

義安省。轄2市、17縣、17鎮。首府榮市。是越南中部大省,面積16371平方公里,人口287.38萬人。義安省南壇縣金蓮村是越南人民的偉大領袖胡志明主席的家鄉。

廣治省。轄2市、7縣、8鎮。首府東河市。位於廣平省以南,面積4588平方公里,人口56.23萬人。境內邊海河上的賢良橋是1954年簽訂的關於越南的日內瓦協議規定的越南南北臨時軍事分割線——北緯17度線。

承天—順化省。轄1市、8縣、8鎮。首府順化市。越南中部中心區省份,面積5010平方公里,人口104.19萬人。順化是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的首都,有皇城、皇陵等古跡。1993年順化古跡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廣南省。轄2市、12縣、12鎮。首府三岐市。面積11043平方公里,人口137.94萬人。廣南省以小城會安和美山古代占城國遺址而聞名。該省會安有越南「唐人街」之稱。美山寺廟、會安古城兩處於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慶和省。轄2市、5縣、5鎮。首府芽庄市。是越南中部靠南的一個沿海省份,面積5257平方公里,人口99.35萬人。慶和省的海岸線長達200公里,海產豐富,盛產燕窩。芽庄是越南首屈一指的海濱觀光旅遊勝地。金蘭灣為世界著名天然良港。

嘉萊省。轄1市、12縣、13鎮。首府波萊古市。越南西原省份,西部與柬埔寨接壤,邊界線90公里。面積15662平方公里,人口84.44萬人。海拔600至800米,山高林密,自然景觀雄偉壯麗。

西寧省。轄1市、8縣、8鎮。首府西寧市。越南南方西部邊界省份,三面與柬埔寨接壤,邊界線長達240公里。面積4029平方公里,人口93.19萬人。西寧省革命遺址1989年被列為越南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里曾經是越南南方抗美救國革命根據地。

平陽省。轄1市、6縣、8鎮。首府土龍木市。越南南部平原省份,與南方最大城市胡志明市相連,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64.96萬人。傳統手工業十分發達,尤以陶瓷業著名,被稱為越南南方的「瓷都」。

安江省。轄2市、9縣、9鎮。首府龍川市。位於南部平原西部,面積3424平方公里,人口205.55萬人。安江省是越南稻米產量最多的省份。地方傳統手工業產品主要有新州的絲綢、朱篤的魚露等。

茶榮省。轄1市、7縣、9鎮。首府茶榮市。位於南部平原的湄公河下游末端,面積2369平方公里,人口100.33萬人。水稻種植、海產捕撈、蔬菜水果和魚蝦養殖是這里的支柱產業。

薄寮省。轄1市、5縣、6鎮。首府薄寮市。位於越南狹長國土接近最南端處,面積2485平方公里,人口78.36萬人。

UID2289039 帖子10462 精華0 積分18723 威望15337 金錢33857 在線時間29 小時 查看詳細資料
TOP

30年來越南行政區劃的嬗變(轉)
越南自1975年南北統一以來,36個省和3個中央直轄市,在短短的30年當中,經過數次行政區劃的重大調整,截至2004年底,越南全國現劃分為59個省和5個中央直轄市。縱覽世界各國和周邊國家,越南是近30年當中行政區劃變動最大和最頻繁的國家之一。

根據越南國家憲法規定:全國一級行政區劃分為省和中央直轄市。省以下劃分為縣和省轄市;中央直轄市以下劃分為郡、縣和縣級市。縣以下劃分為鄉和鎮;省轄市以下劃分為坊和鄉,郡以下也劃分為坊。

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北統一後,越南對原有的北方、南方行政區劃進行了一次重大的調整。據越南民主共和國1975年12月27日國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決議,將原先南北方70個省(直轄市)合並、調整為35個省和3個直轄市。越南南北統一後於1976年4月25日,選出全國統一的國會,即第六屆國會。7月2日,在第六屆國會第一次會議上宣布南北方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定河內為首都,並將西貢——嘉定市改名為胡志明市。1979年初,越南國會將與中國毗鄰的高諒省析置為諒山省和高平省。20世紀80年代初,越南民主共和國劃分為36個省、一個特區和3個直轄市。

根據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八屆國會第五次會議1989年6月30日通過的決議,將原義平省析置為廣義省和平定省;原富慶省析置為富安省和慶和省;原賓士天省析置為廣平省、廣治省和承天—順化省。截至1989年全國劃分為40個省、3個直轄市和1個特區。

1991年8月12日,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八屆國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決議,將原義靜、黃連山、河宣、嘉萊—昆嵩、河山平5省重新劃分為義安、河靜、安沛、老街、河江、宣光、嘉萊、昆嵩、和平、河西10個省,並成立巴地—頭頓省(由原先的頭頓—昆侖島特區和同奈省的3個縣組成)。全國一級行政區增至49個。

1991年12月26日,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八屆國會第10次會議上,宣布將原順海、後江、九龍、河南寧4個省重新劃分為寧順、平順、芹苴、朔庄、永隆、茶榮、南河、寧平8個省。1991年底全國一級行政區增加到53個。

根據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九屆國會第10次會議1996年11月6日通過的決議,又將越南以下8個省一分為二,劃分為15個省和1個中央直轄市。如將原河北省析置為北江省和北寧省,首府分別設置在同名的北江市和北寧市;原南河省析置為南定省和河南省,首府分別設置在南定市和府里市;原永富省劃分為永富省和富壽省,首府分別設置在永安市和越池市;原廣南—峴港省析置為廣南省和峴港市,廣南省首府為三岐市,峴港升格為中央直轄市;原小河省析置為平陽省和平福省,首府分別設置在土龍木市和祿寧市;原明海省析置為薄寮省和金甌省,首府分別設置在同名的薄寮市和金甌市。為此,從1997年1月1日起,越南一級行政區劃分為57個省和4個直轄市。

1997年1月,為推動越南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越南採取一項深化革新開放的重要舉措,即將廣南—峴港省首府峴港市升格為第4個中央直轄市。

2004年5月,越南國會通過決議將南方芹苴省首府芹苴升格為第5個中央直轄市,此時在越南自北向南狹長的國土上形成中央直轄市「2+1+2」的合理布局。餘下的芹苴省改置為後江省。另外將西北部萊州省的南部析置為奠邊省,首府設在中外聞名的奠邊府;將西原地區多樂省南部析置為多儂省,首府為嘉義市。為此,越南全國現有59個省和5個中央直轄市(河內、海防、峴港、胡志明市、芹苴)。

從中國省的規模和建制來對比越南的省,越南省面積在5000平方公里左右為多數,只及浙江省二十分之一。一般省轄縣3至5個,超過10個的極少。因此可以說,越南的省與中國和省在規模和建制上並不在一個檔次上。在省的命名上,越南59個省有28個省的省名和首府是同名的,這一點與中國省名和首府名無一同名,也是不一樣的。

眾所皆知,中越兩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聯系,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交往極為密切,因此,漢語和越語有息息相關的緊密關系。據語言學家王力考證,越南語中目前保留有大量的中國古漢語語音和詞彙。據不精確統計,現代越語中的漢語借詞約60%以上。在越語地名中,漢語借詞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另外必須提到的是,越南是一個包括主體民族京(越)族在內的54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因此有眾多少數民族語言的地名。從地名語源角度看,越南一級行政區及其首府名稱歸為三類:1.漢越語;2.純越語;3.少數民族語。

在研究越南行政區劃和繪制越南地圖時必須告訴讀者的是,越方公然在地圖和行政區劃上將我國南沙群島島礁標為長沙縣,歸屬慶和省;將我國西沙群島標為黃沙縣,歸屬廣南省。這種行為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制圖工作者在利用越南出版地圖繪制越南地圖時要格外小心慎重。

Ⅵ 越南有多少個省

越南共有58個省,名稱如下:

南定、乂安、寧平、寧順、富壽、富安、廣平、廣南、廣義、廣寧、廣治、朔庄、山羅、西寧、太平、太原、清化、承天順化、前江、茶榮、宣光、永隆、永富、安沛)和5個直轄市(芹苴、峴港、海防、河內、胡志明市。

安江、北江、北件、薄遼、北寧、巴地頭頓、檳椥、平定、平陽、平福、平順、金甌、高平、得樂、得農、奠邊、同奈、同塔、嘉萊、河江、海陽、河南、河靜、和平、後江、興安、慶和、堅江、昆嵩、萊州、林同、諒山、老街、隆安。

(6)越南宣光省是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文化

語言

越南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正式認定公布的民族共有54個。依據越南統計總局(Tổng Cục Thống Kê 2010)於2010年所公布,於2009年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全國總人口約8,584萬人。

其中主體民族「京」(Kinh)族佔85.7%,其餘53個少數民族佔14.3%。京族人是狹義上的越南人,其母語就是越南語(越南語稱為Tiếng Việt)。若就語言分類的角度來看,越南的民族數量遠多於54個民族。

越南政府認定的54個民族分屬於下面5個語系:「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壯侗語系」(Daic)、「苗瑤語系」(Hmong-Mien; Miao-Yao)、「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和「漢藏語系」(Sino-Tibetan)。

屬於南亞語系的越南語被採用為全國性官方語言,用於教育體制及大眾媒體。約90%的少數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語。

21世紀以來隨著少數民族語言意識的抬頭,民族母語的教育權與傳播權逐漸受到重視。譬如,在越南之聲廣播電台已經使用一些少數民族語如苗語、泰語、高棉語等放送。

越南語因為過去曾用漢字且有許多漢越詞,於20世紀初曾被誤會為漢藏語系的成員。後來經過深入研究,才發現越語應該分類在南亞語系底下較適當)。

越南語大約可分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數腔調及詞彙的差異外,基本上方言之間可以互相溝通理解。建國後越南是以位於北方的首都河內腔為標准。

文字

越南古代使用漢字達兩千年之久,阮朝嗣德帝曾說「我越文明,自錫光以後,蓋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喪、祭、理數、醫術,無一不用漢字」。

越南古代典籍《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鑒綱目》、《大南實錄》及家喻戶曉的《南國山河》、《平吳大誥》等作品均用漢文寫成。封建時期的越南發展出民族文字「喃字」;越南著名的喃文小說《金雲翹傳》(阮攸著)便大量採用了喃字。

此間的胡朝(1400年~1407年)和西山阮朝(1788年~1802年)的統治者曾經重視喃字並且將其提升到官方文字的地位。

16世紀末經由西歐傳教士傳入羅馬字來書寫越南語。經過不少傳教士的努力之下,法國籍傳教士亞歷山大·德羅在1651年出版第一本越南羅馬字辭典《越葡拉辭典》。亞歷山大·德羅的羅馬字方案經過不同時期微幅修改後,才發展成越南普遍使用的正式文字——國語字。

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上半段,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在法國殖民統治時期,法語取代漢文及越南語而成為越南的官方語言。

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並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後,他並隨即宣布採用越南語和越南羅馬字為官方語言的政策。自此,越南語和越南羅馬字取代法語、漢字而成為當今越南唯一的口語和書寫語標准。

Ⅶ 宣光省的介紹

宣光省(越南語:Tỉnh Tuyên Quang) 是越南東北的一個省,為中越邊界附近。宣光意為「光明山谷」。中國唐朝時,該地屬於交趾布政使司管轄,省會位於宣光市。這里一度曾是越南革命指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曾爆發了著名的宣光之戰。布政使司出現於明朝,唐朝沒有。唐朝地方行政區劃為州縣,之上的監察區稱為「道」。

Ⅷ 越南民族的中國相關

越南有12個民族屬於與中國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即華族、艾族、山由族、岱依族、儂族、泰族、苗(赫蒙)族、 瑤族、倮倮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依族。其中其基本情況如下
(1)華族、艾族、山由族
華族、艾族和山由族均是漢族,屬於同一民族在越南的不同劃分。目前華族人口約80萬人,艾族4811人,山由族126237人。其中華族分布在越南全國各地,從事著越南社會的各項經濟建設。其主要為近代中國南下勞工後人、也有部分先秦至明清時期南遷漢人後代(血統、文化未被同化),越南漢族保留了原汁原味南方漢族的習俗、較為純真的漢族血統。
(2)岱依族和儂族
越南的岱依族和儂族與中國的壯族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雖然現在已逐漸分化並有了不同的族稱,但他們在語言、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仍保持著共同的特徵,總 的來說共同性多於差異性,可以視為一個跨境民族。岱依族和儂族約有200萬人,主要居住 在與中國交界的高平、諒山、廣寧、河江、宣光、老街等省的平壩丘陵地帶,主要種植稻穀 和玉米,家庭手工業和飼養業較發達。岱依族遷入越南的時間較早,受越族的影響較深;儂族遷入越南的時間較晚,有的至今不過八九代人,約二三百年的歷史,與中國壯族的共同性更多一些。
(3)泰族
越南泰族有110萬人,是越南第二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萊州、山羅、河山平等省 ,內部又分為黑泰、白泰、紅泰三大支系。越南泰族系從中國雲南遷來,與中國傣族同源並有著相近的民族特徵。其中白泰人遷入越南的歷史最早,黑泰人則是在10世紀後從雲南 西雙版納遷入紅河三角洲,紅泰人是後來黑泰人和白泰人中的一部分融合而成的。泰族多居住在 肥沃的河谷平壩,以種植水稻為生。
(4)苗族
越南苗族有56萬人,又稱赫蒙族,分布在河江、宣光、高平、老街、萊州、山羅、北 太等省的山區。越南苗族系從中國的雲南、廣西遷來,時間距今僅二三百年。內部分為白苗 、黑苗、紅苗、花苗和漢苗等支系。主要以耕種山地為生,其中刀耕火種的輪荒地佔大部分 。其語言和風俗習慣與中國苗族基本相同,系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
(5)瑤族
越南瑤族有48萬人,分布地域較廣,沿越中、越老邊界一直延伸到北部沿海的一些省份。他們系明代以來從中國兩廣和貴州、雲南遷入,至今還流傳著許多關於這一遷徙過程的 傳說和民間文獻記載。內部根據服飾特點又分為紅瑤、白褲瑤、藍靛瑤等支系,其語言、風俗習慣與中國瑤族大體相同。以山地農業為生,大部分仍處於游耕游居狀態。
(6)倮倮族
越南倮倮族有3100人,居住在河江省的同文縣和高平省的保樂縣。他們系16世紀後從中國雲南遷來,與中國彝族有親緣關系。倮倮族從事山地農業,但已定耕定居,其語言和習俗與中國彝族大體相同。
(7)哈尼族
越南哈尼族有12500人主要聚居於萊州省孟碟縣和老街省的巴沙縣,萊州省的封土縣也有少量分布。他們系300多年前從中國雲南省金平、綠春兩縣遷來,語言和風俗習慣 與中國哈尼族相同。其耕地分為山地和梯田兩種。以善築梯田而著稱。
(8)拉祜族
越南拉祜族有5300人,聚居於萊州省的孟碟縣的巴維蘇、巴烏、哥朗、布得等鄉。 其祖先系從中國雲南省的金平、綠春兩縣遷來,距今不過二三百年。內部分為黃拉祜、黑 拉祜、白拉祜三個支系,主要從事山地農業,並輔以採集和狩獵。
(9)布依族
越南布依族有1400人,分為布依、都依兩個支系,居住在河江省官壩縣和老街省的 孟康縣。其祖先系19世紀從中國貴州經雲南遷來,由於人數較少和居住分散,越南布依族已逐漸融合於其他民族,並成為新的民族。如越南熱依族就是從布依族中分化出來,融合其他民族而形成的。
中越兩國的跨界民族是在歷史上經過長期的遷徙和融合而形成的。雖然他們居住在不同 的國 家,但分布地域基本上連成一片,語言、宗教、風俗習慣大體相似,相互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探親訪友、通婚互市、節日聚會等從未間斷。直至今天,其內部的共同性仍多於差異性。

Ⅸ 越南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是多少�1�3

越南的國土面積是32.9556萬平方公里,根據2019年的統計,越南總人口9270萬人。

越南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9)越南宣光省是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越南全國劃分為58個省(安江省、北江省、北干省、薄遼省、北寧省、巴地頭頓省、檳椥省、平定省、平陽省、平福省、平順省、金甌省、高平省、得樂省、得農省、奠邊省、同奈省、同塔省、嘉萊省、河江省、海陽省、河南省、河靜省、和平省、後江省、興安省;

慶和省、堅江省、昆嵩省、萊州省、林同省、諒山省、老街省、隆安省、南定省、乂安省、寧平省、寧順省、富壽省、富安省、廣平省、廣南省、廣義省、廣寧省、廣治省、蓄臻省、山羅省、西寧省、太平省、太原省、清化省、承天順化省;

前江省、茶榮省、宣光省、永隆省、永福省、安沛省)和5個直轄市(芹苴市、峴港市、海防市、河內市、胡志明市)。

閱讀全文

與越南宣光省是哪個民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球員穿什麼衣服出征 瀏覽:77
隱適美中國公司怎麼樣 瀏覽:74
在義大利釣魚證怎麼辦理 瀏覽:664
中國如何使用魔法 瀏覽:78
英國一年半碩士多少錢 瀏覽:283
為什麼英國人頭發是黑的 瀏覽:15
印度黑客叫什麼 瀏覽:940
義大利面是怎麼變硬的 瀏覽:571
越南女人為什麼要生孩子 瀏覽:552
歷史上有哪些印度公司 瀏覽:857
中國哪個市最富裕排名2020 瀏覽:641
印尼和印台哪裡賣 瀏覽:132
哪個朝代統治過印度 瀏覽:561
特朗普怎麼不打伊朗了 瀏覽:809
英國最旺的五行屬什麼 瀏覽:904
中國股票證券交易所都在哪裡 瀏覽:709
伊朗烤肉串怎麼樣 瀏覽:677
小度中國和印度哪個 瀏覽:25
世界上哪個國家是中國人的後代 瀏覽:860
伊朗領導層是怎麼分布的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