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彝族是怎樣形成的
彝族先民為古代羌人。公元4世紀初羌人南下,至西南與土著部落漸次融合形成彝族。彝民主要過著農耕生活。宗教信仰比較復雜。過去崇信多神,後來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都相繼傳入。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下面還有幾個方言支系。長期以來,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創造出絢麗多姿的傳統民歌文化。
B. 彝族主要分布在哪裡
據199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有彝族650餘萬人。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地區的雲南、四川、貴州和廣西,雲南彝族在省內分布廣泛,除瀾滄江以西地區以外,百分之八十五的縣都有彝族人口,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聚居區,此外還有十四個自治縣。彝族先民在長期形成與發展中,活動范圍曾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腹心地帶及廣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區應是三省毗連的廣大地區。具體查看 http://ke..com/view/2731.htm,謝謝觀看,
C. 彝族主要分布在哪裡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布於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大約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個區域。在這些地區居住著稱為「邛都」、「昆明」、「勞浸」「靡莫」和「滇」等從事農業或游牧的部落。根據彝族的歷史傳說,其祖先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邛之鹵」,後來才南下到「諾以」、「曲以」兩水沿岸。
(3)越南寮國哪些地方有彝族人擴展閱讀:
彝族飲食風俗:
彝族的主食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豆類多為黃豆、胡豆、碗豆等,黃豆的一種食法彝族稱為「都拉巴」,即將黃豆磨成漿,連糟加酸菜煮吃。
調料類主要採集三種野生植物,一為「哈拉古」樹葉,一為喬木「穆庫」的根和花,一為草本植物「切批切克」的根。這三種植物均有奇特的香味。
飲料類主要為酒,彝族待客以酒為主,彝族諺語說「漢人貴在茶,彝人貴在酒」、「有酒便是宴,無酒殺豬宰羊不成席」,說明對酒的重視。彝族的酒主要有壇壇酒(又稱咂酒)、桶酒、水酒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彝族
D. 彝族分布車哪些國家
中國的雲、貴、川、桂,東南亞的老,越、緬、泰。
E. 彝族在那個省市如題 謝謝了
彝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總體上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地理分布格局。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石林彝族自治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等19個自治縣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區,其中雲南彝族占彝族總人口的60%以上。此外,大抵北自大渡河,南到雲南國境線,東自烏江,西抵瀾滄江都有彝族人口以村落為單位的零星分布,這些地區的彝族一般與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交錯雜居。另外,在越南、寮國、泰國、柬埔寨、緬甸等國家也有近3萬多彝族。其中,越南有1萬多彝族。 [[image1]] 彝族分布的西南地區是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東南部邊緣的山嶽所在地。這里群峰疊翠,江河縱橫,氣候類型多樣,山川壩子相間、河谷縱深交錯,海子星羅棋布,資源豐富厚足。有巍峨的大雪山、大涼山、烏蒙山、哀牢山、無量山等山脈;有洶涌奔騰的大渡河、鴨綠江以及安寧河、元江、瀾滄江、南盤江等河流;有風景如畫的邱海、瀘沽湖、滇池、草海、馬湖等高原湖泊;還有昆明、曲靖、宜良、蒙自、玉溪及「涼山十壩」等山間盆地和河谷平原。山區和半山區及部分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是彝族生活的主要地區。
F. 彝族主要分布在什麼省區的南部和什麼省區的北部
彝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重慶三省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此外,陝西、甘肅、西藏等省區也有零星的彝族人世居,人口大約800萬。 在國外,彝族人主要居住在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度、日本和阿富汗,人口大約80萬。 彝族人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在北起大渡河流域,南到寮國國,東自烏江、西抵瀾滄江的廣闊地區。主要聚居區有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楚雄彝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貴州畢節地區和六盤水地區。其中雲南彝族占彝族總人口的60%以上,雲南的絕大部分地區都有彝族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哀牢山區、滇西北小涼山一帶比較集中
G. 土家族,彝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什麼地區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帶的武陵山區。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苗族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7)越南寮國哪些地方有彝族人擴展閱讀:
一、苗族名稱
苗族自稱Hmub(諧音:牡)、Hmongb(諧音:蒙)、Hmaob(諧音:摸)、maob(諧音:毛),有的地區自稱ghab nus(諧音:嘎腦)、ghab Xongb(諧音:仡熊)、deb songb(諧音:帶叟)等。
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英文寫作:MIAO或HMONG。
苗族在上古時代有「荊楚」、「荊蠻」、「南蠻」等的得名,便是如此。禹伐「三苗」的殘酷戰爭以後,中原文獻不再有「三苗」的記載。荊楚、楚荊、荊蠻、南蠻等不同的呼喚,都是泛指苗族人們的共同體。
他的前身,還是三苗,歷商、周至戰國後期,三苗後裔在「荊」、「楚」、「蠻」的抽象掩蓋下,又出現於史冊。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二、土家族族稱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密基卡」或「貝錦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
歷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稱為「蠻」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區的土家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 。
宋代以後,土家族就單獨被稱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蠻」等 。改土歸流後,隨著漢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對舉,以對武陵地區的土家、漢、苗三族進行區分。
「土家」作為族稱,是在較晚時期出現的。民國時期的《咸豐縣志》將土司後裔的「支庶之家」稱為「土家」,而將當地漢族移民稱為「客家」。
三、彝族族稱
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地區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許多不同的他稱和自稱,主要的他稱有「夷」、「黑彝」、「白彝」、「紅彝」、「甘彝」、「花腰」、「密岔」等。
主要的自稱中,雲南昭通、武定、祿勸、彌勒、石屏,四川大、小涼山的彝族自稱「諾蘇」、「納蘇」、「聶蘇」,這部分彝族約占總人口的1/2。雲南哀牢山、無量山及開遠、文山、馬關一帶的彝族自稱「密撒(潑)」、「臘蘇(潑)」、「濮拉潑」、「尼濮」等。貴州的彝族自稱「糯蘇」、「納」、「諾」、「聶」等。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民族識別,按照廣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願,以鼎彝之「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
H. 外國為什麼也有彝族人
彝族本來就是跨國民族,只不過絕對多數的人在中國而已。
越南、緬甸、寮國都有彝族分布的。
就好像傣族在東南亞的這些國家也有,但雲南的傣族在整個民族來說只是人口的少數,大多數都在東南亞。彝族和傣族分布上恰好相反。彝族在中國要更多。
I. 越南寮國緬甸的彝族有多少
只有緬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