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戰爭是怎樣打起來的啊打了多久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6�5n Tranh Ch�6�3ng M�6�3 C�6�7u N�0�6�6�3c),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㈡ 越南反擊戰是怎麼打起來的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一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一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不再重用,黨章里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一再發出警告,越方卻置若罔聞,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而越南的河 內之聲廣播電台,則指責「北京擴張主義集團」,表示:「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國)妄圖侵佔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族侵略。」
中蘇交惡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戰爭,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持續處於敵對狀態,蘇聯在中國北方陳兵近百萬達44個師,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揭開中美關系新的篇章。中美兩國從此開始醞釀關系正常化。這對當時仍與中國友好而與美軍交戰的越南來說,卻無疑是個壞消息,因為這將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減少甚至終止對越南的支持與援助。越南心中不滿,轉而全面投向蘇聯。
中美關系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一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中蘇自六十年代交惡,從此成為死敵。中國也從此成為孤家寡人,環顧四周,並無一個朋友。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老一代中國領導人當然看到這一點,尤其是同越南關系逐漸惡化,越南投靠蘇聯傾向逐漸明顯的情況下,如何突破戰略上的不利形勢以達到對抗蘇聯的目的,就日益成為中國的迫切需要了。
另一方面,美國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心雖不快,也屬無奈。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了解到了新中國的力量和在地區事務的分量,美國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同中國全面發展關系,以謀求在亞洲地區實現和平,同時對蘇聯在亞洲勢力擴展進行遏制。而這一點,竟然同中國的利益驚人的一致,因為中國就是需要尋求這樣的戰略「盟友」。共同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和,接下來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開始關系正常化及建交談判,不一而足。
中美接近對越、蘇無疑構成重大威脅。蘇聯加速拉攏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蘇聯,並在南北統一後,立即開始了反華的舉動。對內大加迫害華僑華人,對外頻頻騷擾我邊境,打死打傷我邊民及邊防軍,入侵我國土拆毀我界碑。中國政府一向以和為貴的主觀願望對其所行盡力忍讓,更進一步強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然而,中國並非無能之輩,暫時忍讓僅僅是由於時機尚未成熟,不便大動干戈。當時機來到,便給與越南狠狠教訓,這是後話。總之這印證了這樣的話:在國際關繫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1979年中美建交,鄧小平隨後立即訪美,被問及對越政策時,胸有成竹地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其實大軍早就嚴陣以待,只等一聲令下了。在1978年12月底,已有22.5萬解放軍集結在中越邊境。
㈢ 越戰怎樣打起的(美越)起因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是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越南共產黨)在越南北方城市河內市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法國則支持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在越南南方城市西貢市建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國的主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法國進行了長達10年的戰爭(1945年~1955年國際社會稱為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稱為抗法救國戰爭、中國稱為援越抗法戰爭)。1954年在中國的軍事援助下,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國國防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民主共和國。根據瑞士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越南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裂,越南民主共和國由越南共產黨執政,越南南方在越南末代皇帝保大皇帝的統治之下。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市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南越)。[3]
瑞士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國際聯盟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政府害怕資本主義民主選舉將使社會主義的影響進入越南共和國政府,因此越南共和國得到美國的支持,吳廷琰在越南共和國實行美式民主、法治的資產階級執政,這也使越南民主共和國走上推翻越南共和國之路。越南民主共和國實現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越南共和國人民的恐慌。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越南全國舉行選舉,社會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越南民主共和國不可能允許美式民主選舉在越南民主共和國舉行。)最後,美國和兩個越南都沒有簽署協定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半島一樣[4]。
1959年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推翻越南共和國,越南戰爭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越南共和國,組織武裝顛覆。1960年南越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支持推翻越南共和國政府的各組織組成,實際上由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關系破裂,中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國對越南共和國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國家主席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會面。蘇聯國家主席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德國首都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蘇聯國家主席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德國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美國總統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局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中南半島的戰爭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實戰。美國總統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決心。
同時認為,戰爭最好遵循朝鮮半島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國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美國和蘇聯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此時,南越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共和國的大部分農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腐敗導致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琰的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南越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琰的政府,美國總統肯尼迪派遣一支美國國防軍特種部隊進駐越南共和國,開啟了美國國防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南戰爭開始的標志。
(望採納 ,謝謝)
㈣ 越南戰爭的起因是什麼美國為什麼打越南最後的結果什麼
越南戰爭起因:二戰前,越南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中,越南被日本人佔領;二戰後,日本投降,法國人卷土重來,妄想恢復殖民統治,結果被越南人民軍打的落花流水。美軍以「自由世界」領袖自居,因為中國變成紅色的原因,總統等在國內飽受詬病,現在看到越南也有赤化的危險,而且受到中蘇的支援,於是基於冷戰的思維,決定支援法國打擊越共,後來法國人退出,美國人全盤接手,就成了美國參與越南戰爭了。
後果:中國發出警告,美國人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就要像朝鮮戰爭一樣參戰。美國人始終沒有能越過17度線,只能南打北炸,更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經演化為政治戰,無論南北,始終無法消滅越南人民軍,陷入了泥潭之中。國內反戰呼聲很大,壓力很大,尼克松憑借終止戰爭的諾言當選後下決心撤軍,結束了戰爭。
㈤ 越南反擊戰是怎麼打起來的
本質原因在於:
越南戰爭結束後,蘇聯對越南的拉攏,越南選擇蘇聯作為自己的盟友和靠山,中蘇關系的惡化必然導致越南疏遠和敵視中國
越南戰爭的勝利使得越南政治軍事野心膨脹,意圖獨霸東南亞,吞並「印度支那」地區,因而入侵和控制了寮國和柬埔寨,與中國地區戰略形成嚴重沖突;並且越南在蘇聯支持下,意圖染指我國領土,狂妄的YY「吞並兩廣」
因此,越南在國內進行排華、反華活動,製造邊界糾紛和軍事摩擦
是以,中越關系迅速惡化,而國際上我國在政治上開始與美國接近,尋求政治合作以便抑制蘇聯,從而使得我國對越南展開適當的「懲罰」內外條件成熟,繼而演變為對越自衛反擊戰
㈥ 越南戰爭始末
越南戰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前後歷時20年,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二、三、四階段(1961—1973年)為美國助越戰爭時期。
第一階段
1955—1960年
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南越扶植吳廷艷擔任總理,建立親美民主政權。在美國的支持下,吳廷艷集團發動「控共」、「滅共」戰役,屠殺北越共產黨。
1959年,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推翻越南共和國,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越南共和國,組織武裝顛覆越南偽政府。
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支持推翻越南共和國政府的各組織組成,實際上由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控制。
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中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國對越南共和國進攻。此時,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共和國的大部分農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腐敗導致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艷的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擴大勢力。
㈦ 越南戰爭 起因是什麼
越南戰爭的起因: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供」)在河內建立北越正權.法國則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
㈧ 越南戰爭美國 越南戰爭是怎麼爆發起來的
1955年就開始了,但是到1964年美國正式介入。1964年7月底,美國軍艦協同西貢海軍執行「34A」行動計劃,對越南北方進行海上襲擊。8月1日,美第七艦隊驅逐艦「馬多克斯」號為收集情報,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國領海,次日與越南海軍交火,擊沉越南魚雷艇。美國政府迅即發表聲明,宣稱美海軍遭到挑釁。3日,美總統 L.B.約翰遜宣布美國艦只將繼續在北部灣「巡邏」。4日,美國宣稱美軍艦只再次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國魚雷艇襲擊,即所謂「北部灣事件」,並以此為借口於5日出動空軍轟炸越南北方義安、鴻基、清化等地區。7日,美國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案》,授權總統在東南亞使用武裝力量。這一事件是美國在侵越戰爭中推行逐步升級戰略,把戰火擴大到越南北方的重要標志。「北部灣事件」成為越南戰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美國並未直接介入戰爭,只是派遣軍事顧問和提供軍事裝備,幫助南越和寮國抵抗北越;但「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面軍事介入越戰,並對北越實施「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使雙方陷入長達10年的全面戰爭中。
越南戰爭(英文:Vietnam War;1955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 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其發生在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終打敗了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統一了全越南。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戰爭是冷戰下的一次實戰,希望統一越南的越南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的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越南共和國。最後美國因為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漸將美國國防軍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統一了越南全國。
㈨ 越南戰爭是怎樣打起來的啊打了多久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6�5n Tranh Ch�6�3ng M�6�3 C�6�7u N�0�6�6�3c),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㈩ 中國越南戰爭因何而起
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