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大隆縣與我國哪些地方接壤

越南大隆縣與我國哪些地方接壤

發布時間:2022-10-14 20:15:31

1. 遼H車牌照是什麼地方的

遼H車牌照是遼寧省營口市的。

機動車登記機構代號字元位數為2位,分別由漢字和英文字母組成。漢字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簡稱,英文字母是車輛管理所的代號。

遼是遼寧省的漢字簡稱,H是營口市車輛管理所的代號,所以遼H車牌照是遼寧省營口市的。

車牌號的編排規則

第一條:為加強對試行的「二OO二」式機動車號牌(以下簡稱號牌)的登記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執法的准確有效,方便群眾選擇體現個性意願的機動車號牌,制訂本規則。

第二條:本規則適用於大型汽車、小型汽車、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號牌。規定號牌號碼的排列方式、字元種類、位數及其組合方式。

第三條:機動車號牌號碼由機動車登記機構代號和號牌編號組成。

汽車類號牌號碼為上下兩排結構,上排是機動車登記機構代號,下排是號牌編號;摩托車類號牌號碼為左右結構,左側是機動車登記機構代號,右側是號牌編號。

第四條:號牌編號字元位數為5位,由阿拉伯數字或阿拉伯數字和英文字母組成。阿拉伯數字從0到9共10個,英文字母從A到Z共26個。

2. 廣西梧州市共有多少個鄉鎮

廣西梧州市全市共設鎮53個,鄉4個。梧州市包括長洲區、龍圩區、萬秀區、藤縣、蒼梧縣、蒙山縣、岑溪市。市人民政府駐長洲區新興三路一號。

萬秀區包括3個鎮,分別是城東鎮、龍湖鎮、夏郢鎮。

長洲區包括2個鎮,分別是長洲鎮、倒水鎮。

龍圩區包括4個鎮,分別為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

蒼梧縣包括9個鎮,分別是石橋鎮、沙頭鎮、旺甫鎮、六堡鎮、嶺腳鎮、京南鎮、獅寨鎮、梨埠鎮、木雙鎮。

藤縣包括15個鎮、1個鄉,分別是藤州鎮、塘步鎮、埌南鎮、同心鎮、金雞鎮、新慶鎮、象棋鎮、嶺景鎮、天平鎮、濛江鎮、和平鎮、太平鎮、古龍鎮、東榮鎮、大黎鎮、平福鄉。

蒙山縣包括6個鎮、3個鄉,分別是蒙山鎮、西河鎮、新圩鎮、文圩鎮、黃村鎮、陳塘鎮、漢豪鄉、夏宜瑤族鄉、長坪瑤族鄉。

岑溪市包括14個鎮,分別是岑城鎮、馬路鎮、南渡鎮、水汶鎮、大隆鎮、梨木鎮、大業鎮、歸義鎮、筋竹鎮、誠諫鎮、糯垌鎮、安平鎮、三堡鎮、波塘鎮。

(2)越南大隆縣與我國哪些地方接壤擴展閱讀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梧州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屬桂林郡(一說南海郡)。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屬南越國。

漢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屬交趾刺史部蒼梧郡,稱廣信縣,治蒼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從贏[阝婁]移治廣信縣。

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張津、太守士燮表請改交趾為交州,置交州牧,治廣信。

三國初屬交州,後屬廣州,為蒼梧郡,治廣信。

蜀漢章武初年(221年),屬蜀。

蜀失荊州後屬吳。

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蒼梧、鬱林、高涼4郡為廣州。州治番禺(今廣州),蒼梧郡屬廣州,郡治廣信。

晉朝屬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廣信縣治。

南北朝先後屬廣州、成州,為廣信縣治。

南朝劉宋時期(420~479年)蒼梧郡治廣信。

南朝蕭梁普通四年(523年),分廣州之蒼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廣信隸成州。

隋朝先後屬成州、封州、廣州蒼梧郡,為蒼梧郡及蒼梧縣治。

隋開皇三年(583年),更廣信縣為蒼梧縣。

隋開皇十年(591年),成州改為封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封州設蒼梧郡,以蒼梧郡之蒼梧4縣統於廣州。

唐朝屬嶺南西道梧州,為州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銑,置梧州。

貞觀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賀州之綏越來屬。

貞觀十三年廢豪靜縣,稱梧州郡。

天寶元年(742年)稱蒼梧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稱梧州。此後,梧州市一直為州、路、府、縣治所。

五代先後屬楚、南漢。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馬殷略定梧州,屬楚。

乾和八年(950年),南漢劉晟攻楚取梧州,屬南漢。

宋朝屬廣南路、廣南西路梧州蒼梧郡,為州、郡治。

開寶年間(968-976年),置廣南路,梧州隸屬廣南路。

至道三年(997年),置廣南西路。

咸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屬廣南西路。

元朝屬廣西行中書省梧州路,為路治。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撫司。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稱總管府,領蒼梧縣。

明朝屬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為府、縣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為梧州府。

成化元年(1465年)初,設兩廣總督駐梧州。

成化六年(1470年)始立三總府(兩廣總督府)。

清朝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廣西省梧州府,為府、縣治。

中華民國先後屬廣西省蒼梧道,梧州區。

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隸屬梧州軍政分府,為府治。

民國二年(1913年),廣西廢府為縣,復置蒼梧縣,隸鬱江道,為道治。

民國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設市政委員會。

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為省轄市。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復歸蒼梧縣,治梧州。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蒼梧民團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屬梧州行政監督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蒼梧縣,梧州市屬梧州專區。

1950年2月,梧州市為地級市直隸廣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劃歸梧州專署統一領導,市人民委員會的機構不變,仍屬專署一級政權。

1960年10月,梧州市與梧州專區合並。

1961年5月,梧州市復為自治區直轄市。

3.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論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改革開放初期建立以來,艱苦創業、積極探索、銳意創新、大膽實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對外開放、體制創新、產業集聚、科技創新、集約用地、城市建設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已成為開發區經濟最有活力、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隨著內地國家級經開區的加快建設,經開區區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覆蓋了開發區主要的經濟區域。
第「十三」和第「四六」個五年遠景規劃,必應為建設美麗富庶文明快樂新鐵嶺。
同時,經開區的內涵不斷拓展,經濟水平快速提高,產業結構顯著優化,職能最大可能地使經濟朝著預定目標發展。當然,在一些市場取向型改革的國家中,出於培育市場、擴大市場機製作用范圍和力度的考慮,也開始在鐵嶺經濟開發區有所發展了。參與了鐵嶺新城,開發區,昌圖縣,開原市,鐵嶺凡河新區和腰堡新城,以及新檯子新城和調兵山市的施工建設,投資環境最優的現代化產業重要集聚區,並取得了很大成績,也是正在創建中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開發區由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成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區的載體建設,開發區歷經十幾年的發展。中國鐵嶺成為了適宜人居,適宜創業,適宜休閑度假,尊老愛幼,守孝道的美麗城市。

沈陽-鐵嶺城際鐵路全長59公里,起於沈陽市皇姑區松山路,止於鐵嶺市凡河新城,是全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工程,也是繼沈撫城際鐵路建成後,沈陽經濟區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它是全國最高水平的城鐵 約60%是高架軌道 高架橋平均距離地面8米。沈鐵城際鐵路由沈陽市和鐵嶺市共同出資建設,項目總投資114億元。沈鐵城際鐵路於2009年7月24日正式開工,沈鐵城際鐵路全程共設14個站位。起點為沈陽市皇姑區松山路(地鐵二號線起始點),終點為鐵嶺市凡河新城,2015年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新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鐵地鐵項目,2015年底啟動新地鐵項標,預計2019年完工,起點是沈陽新檯子地鐵,終點站是鐵嶺西站。
如今,僅僅過去3年,5平方公里起步區已基本建成,開工建設總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15平方公里拓展區基礎設施也已達「九通一平」;幾千戶動遷農民早已搬進新居,成為新區第一批市民;市技師學院、市規劃局、市商業銀行已經進駐新區,市、縣兩級行政中心也將於近日南遷;地方本科大學、財校、體校、軍體校、鐵嶺縣高中,以及東北城溫馨港灣,幸福里,銘邦上品,金月藍灣,淺水灣1號商業街,宇泰·金科府邸都已經建成;大型住宅小區淺水灣一號住宅和紫御豪庭都已封頂,第一條商業街鍾山柳岸已經開街,坐落在天水河畔的上海新天地商業街、香港恆基兆業商業步行街,幸福港灣,官台新苑,紅石郡,有巢式,金鼎觀瀾,水木華園,天力城,新宏國際城等住宅小區也已經開工建設;凡河、天水河、如意湖、蓮花湖、鑽石廣場、鳳冠山、朱雀島等景觀工程已經完成,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中國北方水城,已經矗立在遼北大地上。
鐵嶺縣凡河鎮,凡河鎮位於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凡河鎮鎮政府駐阮家窪子,人口5.67萬人,面積172.85平方千米,經濟開發區[1]轄21個分場:柳條溝、溫莊子、何家屯、申家溝、左家溝、桑園嶺、秦家崗子、顧官屯、山咀子、殷家屯、周安屯、紅旗、帽山、老官台、官糧窖、茨芽屯、茨榆台、房身、山東、八家子。在經濟領域建立以102國道為依託的30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和工業隆起帶,以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龍頭的綠色水稻栽培,以新屯奶牛小區為基地的畜牧養殖,以萬米路兩側綠色蔬菜為依託的蔬菜保護地生產的四大產業開發,給凡河全鎮經濟帶來騰飛之勢。2004年全鎮引進大型工業項目6個,到位資金3億元,初步形成橡膠製品及汽車零部件業、機電業、建築裝飾材料和農產品深加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全鎮69家民營企業年產值達4億元,現金突破1200萬元,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人以上,綠色水稻栽培面積達到4萬畝,「凡河」牌大米已獲國家認證,遠銷省內外,並出口東南亞。新屯奶牛小區是初具規模最大,標准最高的奶牛小區,在小區的推動下全鎮養牛戶達到350戶,年飼養量達到2500頭,以得勝畜禽公司為龍頭,肉雞飼養量達到220萬只。以萬畝綠色蔬菜開發為基地的蔬菜保護地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4.5萬畝蔬菜保護地年產1.2億公斤,年產值18億元。
撫今追昔,東北文化「二人轉」的發祥地,企業林立,經濟發達,百姓富裕,經濟和文化在這里交融,到處都綻放著無限的魅力,腰堡位於沈北新區北6公里、鐵嶺新城南5公里處。哈大高速公路、102國道、京哈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等高標准公路和鐵路並駕齊驅、縱貫南北。城區規劃面積10.7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萬人,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地區財政總收入2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億元。
昌圖縣隸屬於遼寧省鐵嶺市,區域總面積4317平方公里,下轄39個鄉鎮(場),43個社區,45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04萬人。其中,所轄鎮有26個,分別為八面城鎮、昌圖鎮、老城鎮、毛家店鎮、寶力鎮、亮中橋鎮、三江口鎮、雙廟子鎮、泉頭鎮、金家鎮、朝陽鎮、頭道鎮、馬仲河鎮、此路樹鎮、老四平鎮、大窪鎮、傅家鎮、四合鎮、古榆樹鎮、七家子鎮、前雙井子鎮、四面城鎮、東嘎鎮、曲家店鎮、通江口鎮、大四家子鎮;所轄鄉有7個,分別為下二台鄉、平安堡鄉、十八家子鄉、長發鄉、太平鄉、大興鄉、後窯鄉;所轄農林場有4個,分別為寶力農場、傅家林場、新鄉農場、虻牛馬場;所轄農場辦事處有2個,分別為兩家子農場辦事處和三江口農場辦事處。
全縣地貌由東部低山丘陵向西部遼河平原過渡,土壤類型由東至西分布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風沙土。根據境內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大體可劃分為四個區。東部低山丘陵區:本區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上;春來層巒疊嶂,青翠欲滴,群峰聳峙,林壑幽美;盛產名貴的中草葯及山貨野果;該區多為棕壤性土壤,適於農果木綜合利用,多種經營,全方位發展。中部漫崗平原區:本區地處漫崗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地利用率高,農業產業發達,是縣內重點產糧區之一。西部沿河區:本區分布在遼河、招蘇太河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較高,水利條件較好,適於稻麥生產。西北風沙區:本區因受內蒙風沙影響,多為風沙土壤。土質瘠薄,地力貧瘠,是縣內低產區;該區未利用地較多,適宜發展林牧業;在種植業方面適於發展花生、地瓜等經濟作物。
昌圖縣屬於中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明顯,雨熱同期。春季氣溫回升較快,多為降水少,春風大,空氣乾燥;夏季天氣多為悶熱多雨,最高氣溫可達36℃;秋季多是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溫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氣寒冷,最低氣溫可達-33℃。昌圖縣西部是遼河沖積平原,西北為風沙區,河流除遼河外,主要支流有招蘇台河、二道河、亮子河等,均屬遼河水系。境內有遼河、東遼河、招蘇台河、二道河、亮子河、馬仲河等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中河流15條,已建成中小水庫64座,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總量達6.1億立方米。
腰堡新城按照「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服務工業化」的發展思路,高品位開發建設,高標准管理運作,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宜居、宜業的現代化魅力新城迅速崛起。新城建設累計投入資金達19.7億元,部分路網等基礎工程基本完成,沈鐵二號公路腰堡段全面竣工,城區建設面積完成1平方公里。建成了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的康興家園和石山子農民新村,1.3萬平方米的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1.2萬平方米群眾文化活動廣場,3.5萬平方米綜合性服務中心,10萬平方米的康興佳苑小區;完成中鼎花園項目45萬平方米的規劃設計,年內將動工建設。
腰堡新城以遼寧專用車和汽車零部件兩大產業基地為載體,全力引進大項目、大企業、大集團,不斷壯大經濟發展實力。2010年新簽約項目126個,新開工項目63個,產業集聚初具規模。為保障新城建設順利有序開展,在原有徵地基礎上,2010年完成腰堡、沙坨子、友誼三個村征地8000畝;大康屯村整體拆遷856戶,置換土地1200畝,征地1.2萬畝,整合工業用地達到3.6萬畝。隨著郵政、移動、網通,商業、工商等銀行和服務企業的強勢進駐新城,房地產、金融、餐飲娛樂及商貿物流等綜合配套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新城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
鐵嶺縣腰堡鎮是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遼寧省精神文明先進鄉鎮,多次獲得省、市、縣級先進黨委標兵等榮譽稱號。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確定了「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城鎮化服務工業化」的發展思路,牢牢把握鐵嶺市建設生態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天時,緊緊依託打造中國專用車之都——遼寧專用車生產基地的地利,率領3萬腰堡人民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200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實現104.6億元,增長67.8%;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2.35億元,增長0.86%;第二產業總產值98.5億元,增長69.6%;第三產業總產值3.8億元,增長99%;地區財政收入實現7180萬元,增長50.6%;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860萬元,增長52.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00元,增長22.7%。
在加快沈陽經濟區新城建設中腰堡新城是沈鐵城際連接帶的重要增長極,腰堡鎮將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按照沈陽經濟區的總體規劃和統一部署,圍繞市、縣整體發展戰略,以實現沈鐵同城化為目標,以產業集群為支撐,以加速城鎮化進程為載體,立足於增強區域經濟活力和實力,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力求在工業化、城鎮化上實現新突破,是實現新城建設與經濟的蓬勃發展的新亮點。
這里地處東經123°34′,北緯40°09′,屬北溫帶半大陸性季風氣候。水力資源充沛,境內有遼河、萬泉河兩大河流和庫容量309萬立方米的懿路水庫一座;電力能源充足,擁有兩座大型變電所,送電量可達16萬千伏安;通訊網路暢通,擁有6座微波通訊發射塔;礦產儲量豐富,有儲量5000萬立方米聞名遐邇的高級建築材料「東北紅」大理石,儲量8000萬立方米的石灰石,以及具有一定開采價值的砩石、鉛、鋅等礦產資源。
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9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3736戶,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萬人。民族有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蒙古族。全鎮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耕地5095公頃,林地1780公頃,水域面積440公頃。2010年4月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沈陽經濟區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將新檯子鎮建設成為沈陽經濟區沈鐵城際連接帶新檯子新城。
鐵嶺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新檯子新城北距鐵嶺新城區和東北國際物流城7公里,南與沈陽沈北新區相連接,京哈鐵路、102國道、哈大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沈鐵輕軌線縱貫境內,乘車去沈陽桃仙國際機場30分鍾,去鐵嶺新城區10分鍾,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新市鎮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規劃人口6萬人,目標建成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社會秩序良好、教育水平較高、居民文化生活豐富,適宜居住與創業的現代化綜合型新城。新檯子新城北距鐵嶺新城區和東北國際物流城7公里,南與沈陽沈北新區相連接,京哈鐵路、102國道、哈大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的沈鐵輕軌線縱貫境內,距沈陽桃仙國際機場30分鍾,距鐵嶺新城區10分鍾,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區位優勢突出。新檯子新城區位條件好,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5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5.3萬人。近年來,新檯子新城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傾力打造「遼北第一鎮」,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交通優勢明顯。新檯子新城區位條件好,交通發達,通訊便捷,發展條件優越。位於鐵嶺的南大門,南依沈陽市區26公里,北靠鐵嶺市21公里,東連撫順,西銜鐵法。哈大高速公路、102國道、京哈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等高標准鐵路和公路並駕齊驅、縱貫南北。距沈陽國際機場50公里,距鮁魚圈港190公里,距錦州港250公里,距大連港420公里,出海入關非常便利。
資源優勢突出。這里工業基礎良好,勞動力廉價,政策優惠,環境優良。鄉鎮企業規模和效益同步增長,民營骨幹企業異軍突起。有遼河、萬泉河兩大河流,水資源豐富。有兩座變電所,電力資源充足。設有微波發射塔5座,無線通訊網路暢通,是遼北第一個成為電話鎮的鄉鎮之一。
政策環境良好。近年來,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背景下,遼寧老工業振興的步伐加快。在國家、省宏觀戰略的指引下,新檯子新城將建設新城、改造舊城區基礎設施作為目前的工作重點,必將獲得資金籌措、發展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支撐。
新檯子新城建設進展順利。目前,新鎮政府辦公樓、九年一貫制學校已選址完畢,正在進行整體的設計。沈鐵2號路(新檯子段)施工已全面啟動。萬泉河橋工程已施工完畢,開春鋪設黑色路面即可完工。裝備製造學校、農民新村建設已經開始施工,預計2011年內可以完工。鎮內各街道已安裝路燈,所有陳舊管線進行全面改造。全鎮種植各類樹木近5萬棵,綠化1.5萬平方米。09渠鋪設排水管線260延長米,平整場地綠化,鋪草坪3000平方米。
新檯子新城將藉助沈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黃金機遇,依靠新城的區位、產業、資源、政策優勢,實現新城建設與經濟的蓬勃發展。
調兵山市原名鐵法市,是1981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縣級市,1982年9月成立市人民政府,1984年10月改為鐵嶺市鐵法區,1986年9月恢復市級建制,2002年9月正式更名為調兵山市。先後獲得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國家暢通工程優秀管理城市、遼寧省文明城市建設標兵市、遼寧省園林城市、遼寧省平安市、遼寧省十個最干凈城市之一六項殊榮。
全市區域面積26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7平方公里,總人口23.9萬,其中城市人口17.7萬人,中心城區人口14.7萬人,共有漢、滿、蒙、朝、回等23個民族。下轄3個建制鎮,2個街道辦事處,34個行政村,24個社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查明礦藏1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22.59億噸,占遼寧省總儲量的1/3;煤層氣儲量293.9億立方米,年抽放量9000萬立方米,目前以每年1000萬立方米的速度增長;煤矸石4000萬噸,是國家規定今後生產建築材料的主要原料,年排放量500萬噸以上;硅灰石儲量達1800萬噸,目前年開采能力30萬噸。
調兵山市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豐富,春秋風大,寒冷期長。冬季以北風、西北風為主,乾燥寒冷;春季多刮南風、西南風,最大風力達7級,乾旱少雨;夏季雨水充沛,天氣較炎熱;秋季雨量減少。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的汛期。年均降雨量為560mm,7月份降水量最多,佔全年總降水量的29%。年均氣溫為6.7度, 相對濕度62%。7月份氣溫為最高月份,平均氣溫為23.8度;1月份為最冷月份,平均氣溫為-18.3度。無霜期為155天,初霜9月30日,終霜5月2日。年均日照為2787.6h,年較差為649.1h,生長季節(4—9月份)日照為1511.3h,佔全年日照總時數的54.2%。調兵山市大風日較多,6級以上年平均出現67.8次,8級以上年平均出現37.8次, 其中以春季西南大風居多。
調兵山市地處遼河流域范圍內,境內主要河流有王河和長溝河,均為遼河一級支流,為季節性河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7304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為4484萬m3,占水資源總量的61%;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820萬m3,占水資源總量的39%。人均擁有水資源320m3。(1)地表水利用現狀。地表水可利用量為2573萬m3,目前已開發利用量為358萬m3占可利用量的14%。由於全市三條主要河道均為季節性河流,因而地表水利用難度大,開發潛力很小。(2)地下水利用現狀。地下水可利用量為2256萬m3。到2004年地下水利用量合計1963萬m3,開采利用程度為70%。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為876萬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511萬m3、城市功能正常運轉用水365萬m3);農村生活用水量127.77萬m3;工業用水量1125萬m3,農業用水量1622萬m3。我市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在總體上已近超采,受採煤沉陷影響的20個村屯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較大,最大已達12m,農民現有的提水設備已很難滿足飲水要求,必須打深井取水。
境內公路總長度達180.5公里。沈環公路貫穿東西,連接鐵嶺和法庫,礦區內公路通達市內各鎮街。其中,省級公路2條,總里程46.6公里;縣級公路2條,總里程8公里;鄉級公路11條,總里程75.2公里;村級公路8.9公里;專用公路4條,總里程40公里。干線公路好路率達100%,縣以上公路好路率100%,全市公路密度為7.52公里/萬人,0.686公里/平方公里。
2007年春季以來,調兵山市調兵山街道積極協調爭取資金。對3707畝採煤下沉區土地進行復墾,整個復墾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調兵山街道採煤下沉區位於尚三家子村,大部分地段處於曉明礦、大隆礦采區,面積3707畝。該街道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調兵山市國土資源局進行土地復墾,為老百姓辦實事。該項目總投資1025萬元,規劃設計分三個區進行復墾。通過復墾發展高效現代農業、現代工業,形成集旅遊、觀光、娛樂、服務開發等為一體的新格局。共修建佔地50畝的高標准魚塘5個:建佔地200畝的小型工業園區一處,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現代工業;建佔地100畝的高標准蔬菜大棚20棟,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建橋梁一座、500型涵管4處;修田間路2400延長米、生產作業路2300米;植樹47000株;對復墾土地進行改良,種植高效農作物。同時修建文化廣場一個、文化長廊一處、涼亭兩處,並通過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真正成為人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開原市位於遼寧省北部,位於鐵嶺市的東北部,遼河中游東側。東與西豐縣、清原滿族自治縣相毗連,南與鐵嶺縣交界,西與法庫、昌圖縣接壤,北鄰吉林省梨樹縣。東經123°43′-124°48′,北緯42°6′-42°53′。東西長89.4公里,南北寬86公里,截至2014年,開原市總區域面積3164平方公里。 開原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多丘陵地帶。東南多山,為長白山支脈,屬山地丘陵,海拔在200-600米之間。主要山峰有城子山、砬子山等,海拔在800米以上。西部地勢低平,為清河、遼河沖積平原一部分,海拔在50-100米之間,土質肥沃,適於機耕和灌溉,中部屬於半丘陵半平原地帶,全境為六山半水三分田。 開原市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期長達4個月,最冷月份在1月,平均氣溫在-14.5℃左右,極度低溫為-35℃;夏季炎熱,一般可持續3個月,最熱月份在7月,平均氣溫在23℃-24℃左右,極度高溫為36.5℃。全年日照時數約為2585小時,以五六月較長,十一、十二月較短。初霜期在9月下旬,4月末為終霜期,無霜期為145—16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678毫米。春夏多西南風,秋冬多西北風,平均風速每秒4.5米。 開原境內大小河流160多個,主要河流有遼河及其支流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五大河流。清河水庫、南城子水庫、關門山水庫等大小水庫9座,總蓄水量10億立方米;地下水有三大水系,水質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標准。開原境內有遼河、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大小河流166條。

4. 我國煤主要分布在哪裡

中國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陝北—內蒙古西部地區、新疆北部和川、黔、滇交界地區。這四個地區的煤炭資源分別佔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9.6%、38%、31.4%和5.3%,共計約佔85.3%。而沿海工、農業發達的13個省(自治區)總共只有1686億t,僅占總資源的3.4%;其餘省(自治區)市約佔11.6%。

5. 陽桂公路擴建何時皆有可能完工通車

台山市

地理: 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鄰港澳

市境南臨南海,境內有大小島嶼95個

以川山群島中的上川島、下川島最大,

上下川被譽為『東方夏威夷』,可見它的魅力

總面積: 3286平方千米

總人口: 超過101萬人,海外華僑超過130萬(2002年數據)

素有『全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

五邑: 台山、開平、恩平、新會、鶴山

語言: 台山話 粵語(粵語)

發音: 台山:Hoisaan;(台山音)

粵語:Toisaan;

拼音:Taishan

主要媒體: 台山電視台(全日播放,粵語和國語雙語廣播) 台山電台(FM90.4MHz粵語廣播)

報紙以江門日報、廣州日報為主 市內電視台和電台皆用粵語廣播為主

市政府: 市人民政府駐台城街道 郵編:529200 代碼:440781 區號:0750

市委書記:吳曉謀

市長: 謝伯欣(代理)

氣候: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少霜無雪、溫和多雨、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21.8゜C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台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鄰港澳,幅員遼闊,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現轄兩個試驗區,20個鎮和一個華僑農場,共分503個村(居)委會,3655條自然村。市內人口101萬余,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個國家和地區的台山籍鄉親130多萬,「全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 『排球之鄉』之美譽。台山人出國,追溯到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已有220多年歷史,華僑都有著赤子之心,想方設法改善和建設家鄉,對台山建設的作用是傑出的,最明顯的地方莫過於台山的教育事業了,到處都是華僑的腳印;至於排球,是每個台山人都熱愛的球類,無論年有老少,從07~08賽季開始,廣東台山建龍男排與女排的主場設在台山,依靠當地的獨特環境和氣氛,而且步步高女排決賽的地點也是台山。

市境南臨南海,海(島)岸線長587公里,境內有大小島嶼95個,以川山群島中的上川島、下川島最大。上川島157平方公里,是廣東面積最大的島嶼,下川島98平方公里。全市境內有盆地、平原、丘陵、高山、灘塗,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台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8゜C,年平均日照2006小時,年均降雨量1936毫米。

改革開放以後,台山經濟發展尤為迅速。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20億元 。全市工業已形成了以機械、電子電器、紡織、醫葯、建築材料、食品、五金、化工、制衣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品達1000多種,產品遠銷世界各地。農業初步建立了優質水稻、海水養殖、花生、甘蔗、蔬菜、禽畜、水果、花卉、林木等十大「三高」農業基地。

台山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水陸水通方便。公路四通八達,通車里程1722多公里。2001年1月已建成全長53公里貫通市境南北的、北連佛(山)開(平)高速公路的新(會)台(山)高速公路,貫通市境東西的、全長87公里的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已建成,近期即將通車。市內「五路」改革工程建設全面展開,其中麻陽線、沖東線、荻白線已竣工,大井線、百大線也即將告竣。河運海運,聯接各地,港口建設日趨完善。公益港建於北部潭江河岸,可停泊數千噸級的集箱貨運船和豪華快速客輪,每天都有航班開往香港。廣海港建於南部廣海灣,距香港96海里,距澳門52海里。即將建成的還有可停泊萬噸級貨輪的魚塘港,台山發電廠10萬噸級的煤運碼頭。

電力建設加大投資。農村電網全面改造,全市目前有220KV、110KV、35KV等變電站17座,總變電容量70.4萬千伏安。全市火力發電廠和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聯接大電網供電。在建中的總裝機容量600萬千瓦時的台山發電廠,是目前亞洲最大型的燃煤發電廠,2003年4月第一期工程兩台共120萬千瓦機組將開始發電。

台山是全國電信百強縣(市)之一,近年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已建成光纖寬頻傳輸網路總長近3000皮長公里,IT技術正在加速向經濟社會各個層面滲透,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近20萬門,行動電話信號覆蓋全市,互聯網用戶總數增至1.7萬戶,中英文版《台山招商網》已開通使用,率先在全國縣(市)中建立平台開播數字電視。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市區文化廣場、體育廣場、僑光大道、步行街等重點工程竣工使用。六福山莊、僑雅花園、華僑花園、百樂園等新的住宅小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台城連續5次通過「全國衛生城市」復檢。各鎮區建設不斷出現新面貌。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台山工業不斷發展,群龍崛起。國有集體、外資、私營、個體工業並駕齊驅。初步形成了機械製造、電子電器、紡織制衣、醫葯食品、化工塑料、建材等行業,共有80大類產品,1500多個品種。工業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增效益,產品遠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台山採取一系列措施,實施「工業立市」發展戰略,致力把台山建成現代製造業重要基地,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不斷營造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客商前來洽談投資。台山工業化進程將不斷加快。

台山是農業大市,資源豐富,再發展潛力很大。現有耕地80萬畝,山地240萬畝,灘塗40萬畝。台山氣候溫和,物產豐饒,是全國商品糧基地之一。近年來,台山實施「農業富市」戰略,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三高」農業產業化經營,初步形成了水稻、水產、果蔬、畜牧四大支柱產業和水稻、海水養殖、淡水養殖、水果、蔬菜、花生、花卉、甘蔗、林木、禽畜十大農業商品生產基地。台山農業生產正朝著優質化、基地化、商品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台山是全國科技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一,廣東省科技實力強縣(市)之一。目前,全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9萬人,有省、市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0家、民營科技企業19家,高新技術產品涉及光電一體化、生物工程、新材料、電子信息、微電子、家電、機械等技術領域共43個品種。「九五」期間,全市獲縣(市)以上科技進步獎的科技成果102項;推廣科技成果27項;組織實施國家、省級的科技計劃項目23項,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公告的專利申請142項。工業、農業、海洋經濟實現了從資源型、粗放型到科

技型、集約型轉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5%,開創了台山科技與人口、資源、環境相互促進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在「外向帶動」戰略的推動下,台山市外貿企業已逐步走向集團化、規模化、多元化、科技化,不斷發展壯大,初步形成了具有僑鄉特色的外經貿新格局。現已和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往來,出口商品50多類300多個品種。2000年,外貿出口總額達3.7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11億美元。

台山全市擁有集貿市場58個,面積26萬多平方米,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鄉鎮為依託,城鄉結合,各種經濟成分並舉的集市市場格局。現有商業、糧食、供銷、食品、煙草等集團公司,經營網點1382個,遍布城鄉。企業已逐步向租賃、承包、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種形式經營體制轉變,逐步採用連鎖、代理制等方法經營,商品流通體系不斷完善。台山城鄉貿易活躍,市場繁榮,購銷兩旺。

改革開放以後,台山經濟發展尤為迅速。200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09.49億元。全市工業已形成了以機械、鋁材、電子電器、紡織、醫葯、建材、食品、五金、化工、制衣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產品遠銷世界各地。農業初步建立了優質水稻、海水養殖、淡水養殖、花生、甘蔗、蔬菜、禽畜、水果、花卉、林木等十大生產基地。

台山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水陸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達,通車里程1975公里。2001年建成貫通市境南北、全長53公里的新(會)台(山)高速公路;2002年建成貫通市境東西、全長87公里的廣東西部沿海(台山段)高速公路。港口建設日趨完善。台山發電廠10萬噸級的煤運碼頭已投入使用。建於市境北部潭江河岸的公益港,可停泊數千噸級的集裝箱貨運船和豪華快速客輪,每天都有航班往返香港。建於市境南部廣海灣的廣海港距香港87海里,距澳門48海里。即將建成的還有可停泊萬噸級貨輪的魚塘港。可建設20—30萬噸級深水港的川島港正在進行前期測量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發展前景遠大。台山是全省有名的電能源基地,電力建設投資不斷加大。現有火電、水電設施的總裝機容量為245萬千瓦。

在建中的台山電廠是規劃總裝機容量亞洲最大的燃煤發電廠,一期工程5台共300萬千瓦(每台6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已建成4台,目前火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居全省第一;5號機組正加緊建設,將於今年底並網發電。二期工程4台共400萬千瓦的機組正爭取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投資總額超800億元的台山腰古核電廠已列入國家「十一五」電力發展規劃,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明年初將正式動工建設。裝機容量4.95萬千瓦的川島風電場正爭取於今年下半年投入建設。農網改造工程全面鋪開,共有220KV、110KV、35KV等變電站20座,總變電容量112.98萬千伏安。台山是全國電信百強縣(市)之一,近年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已建成總長近2.6萬纖芯公里的光纖寬頻傳輸網路, IT技術正在加速向經濟社會各個層面滲透,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32.1萬門,行動電話信號覆蓋全市,有行動電話用戶45萬個,互聯網用戶3.6萬個,中英文版《台山招商網》已開通使用,率先在全國縣(市)中建立開播數字電視平台。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六福山莊、僑雅花園等多個新住宅小區初具規模。首期工程建築面積16.29萬平方米的台山「碧桂園」正在開發建設中。市區台城連續5次通過「全國衛生城市」復檢。各鎮區建設不斷出現新面貌。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台山多山。東北面有北峰山,東南面有南峰山,西南面有大隆山和紫蘿山,南海中有上川山和下川山;西北面大山較少,丘陵卻特別多。山地和丘陵,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台山西北面丘陵四布,高度一般由一二十米至一百幾十米,但其間也不乏二百米以上高地。作為潭江與矬峒河分水嶺的橫塘丘陵,把東面的北峰山脈與西面的大隆山脈連絡起來。橫塘圩東的秦皇點兵山,有280米高;再東的黃蛇型、大灶山,都有220多米高。大灶山以東的三娘逕,是名勝「文逕弔古」的所在。在橫塘圩西,有232米高的高掌嶺;再西,又有243米高的那旺山;再西,多是百米以下的丘陵,到台、開邊上,才又有二百幾米高的馬山。

台山山海之間,河流兩岸,有廣闊的平原。概算全縣平原——包括濱海平原、盆地中和丘陵間的平原,約佔全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縣最大的平原是廣海平原。在這平原上的,有沖蔞、斗山、都斛、端芬、廣海六個公社和赤溪公社的西北角,擁有肥沃的土地三四十萬畝。平原南邊的古城廣海,歷來是祖國的海防要地。至今,廣海城郊南灣的山崗上,還保留著明代平定倭寇的紀功石刻——「海永無波」。第二個較大的平原是海晏平原——一個半島狀的平原。在這平原上的海晏、汶村、沙欄三個公社,盛產魚、鹽、米。這平原西面的汶村城,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王興的根據地和殉難處,至今人們還傳說著他們英勇斗爭的故事。位於台山北邊的大江、三八、白沙三個公社,分別為一些丘陵所間隔,但它們的北部均為潭江平原的一部分。

還有一部分平原處在盆地中。由於縣境高山和丘陵多,往往把一些平原環抱住,形成了盆地。在北部,有水步盆地、四九盆地、三合盆地、聯安盆地;在西南部,有那扶盆地、深井盆地和墩寨盆地等。此外,許多低丘之間和河谷中,也有小塊的沖積平原。

在南部濱海,也有好些局部小平原,如溪城平原、小江平原、陡門平原、那琴平原等。就是在上川、下川兩島的山地中,也各有一個小平原。

濱海平原的臨海一邊往往特別低,成為低原。廣海平原的南部和東部,海晏平原的南部,那扶盆地、深井盆地的南部,和其他濱海小平原的部分地方,都是低原。這些低原,多數有圍堤保護,成為圍田——其中大部分是單造田。全縣現有的25萬畝單造田,絕大部分集中在這些低原上。而且還有許多海灘,可以築堤截取為田。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台山市轄1個街道(台城)、16個鎮(大江、水步、四九、都斛、赤溪、沖蔞、斗山、廣海、川島、端芬、海宴、汶村、三合、北陡、深井、白沙)。

台城街道

位於台山市的北部,是台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台山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交通的樞紐。東與四九鎮毗鄰,西與三八、白沙鎮接壤,南與三合、沖萎鎮相連,北與水步鎮相接。總面積159.7平方千米(一說142.4平方千米),總人口17.6萬人,其中城鎮居民人口13.2萬人。轄10個社區、26個村委會:富城社區、東雲社區、環南社區、南塘社區、園田社區、上朗社區、合新社區、新橋社區、橋湖社區、倉下社區、石花村、沙坑村、北坑村、東坑村、板崗村、河北村、南坑村、安步村、大亨村、長嶺村、香雁湖村、廛溪村、禮邊村、橫湖村、泡步村、筋坑村、朱洞村、水南村、嶺背村、平崗村、淡村村、羅洞村、桂水村、元山村、白水村、三社村,下設43個居民小組,514條自然村。

舊稱「新寧城」,建於1499年(明弘治十三年)。1938年新寧城改稱為縣城鎮。建國後改名為台城鎮。2001年9月,台城鎮與原附城鎮合並,組建成新台城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富城大道3號。2006年,撤銷台城鎮,設立台城街道辦事處,8月11日掛牌成立。

大江鎮

位於台山市北部,距離市區只有13千米。全鎮總面積69.8平方千米,總人口5.3萬多人,轄27個村(居)委會:第一居委會、第二居委會、大江圩居委會、山前村、沙沖村、大巷村、五星村、麥巷村、石橋村、河木村、里坳村、岐嶺村、陳邊村、水樓村、沙浦村、來安村、新大江村、新大塘村、張良邊村、鐵滘村、東頭村等。

水步鎮

位於台山市北部,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外來人口1萬多人,轄1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

白沙鎮

位於廣東省台山市西北部,與開平市一河之隔,全鎮總面積1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5萬人,轄24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

原三八鎮位於台山市西北部,東鄰水步鎮、南連白沙鎮、台城鎮,西和開平市赤坎鎮接壤,北與開平市三埠區毗鄰。全鎮總面積72平方千米,鎮府設在三八圩,距台城11千米,全鎮轄11個村(居)委會,356條自然村,總人口36000多人(2004年)。2006年,撤並三八鎮,將其行政區域分別並入白沙鎮、台城鎮和水步鎮,其中原三八鎮的三八墟居委會和新三八、鄒村、沖泮、里邊、五圍、崗美、沖雲、塘洞等8個村委會並入白沙鎮,白沙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將原三八鎮的三社村委會並入台城鎮;將原三八鎮的密沖村委會並入水步鎮。

四九鎮

位於台山市東南面,距台城8千米,東與新會市接壤,南與沖蔞相鄰,西與附城相接,北與水步交接,總面積2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萬人,外來人口8000多人。轄22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

三合鎮

位於台山市的西北部,距台城只有7千米,全鎮總面積250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多人,轄10個村(居)委會。

沖蔞鎮

位於台山市東南部,全鎮總面積125平方千米,總人口3.78萬人。轄17個村委會,171條自然村。

斗山鎮

位於台山市東南部,在廣海灣華僑開發試驗區內,距市區24千米。總面積121.25平方千米,總人口57000多人。轄1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156條自然村。

都斛鎮

位於台山市東南部,毗鄰新會區。全鎮總面積164.23平方千米,總人口5.04萬,海岸線12.7千米。轄18個村(居)委會:坦塘村、元美村、古邏村、莘村村、下莘村、銀塘村、都陽村、競豐村、大綱村、沙岡村、西墩村、龍和村、南村村、東坑村、豐江村、白石村、金星村、都斛居委會。

赤溪鎮

位於台山市東南部,總面積238.2平方千米,海岸線長76.6千米,總人口3.31萬人。

端芬鎮

位於台山市中西部。全鎮總面積300平方千米,總人口6.06萬人,下轄17個村(居)委會:海陽村、西頭村、錦江村、山底村、塘頭村、西廓村、那泰村、蓮湖村、塘底村、墩寨村、上澤村、西澤村、廟邊村、隆文村、三洞村、尋皇村、××居委會。

廣海鎮

地處台山市東南端,靠山近海。北面與端芬鎮相連,東北面與斗山鎮相接,西部與海宴毗鄰,東面與赤溪鎮接壤,南鄰南海,與上、下川島隔海相望。全鎮總面積132.58平方千米,總人口44695人。全鎮轄9個村(居)委會,122條自然村:廣海居委會、雙龍村、靖安村、環城村、奇石村、團村村、城北村、中興村、鯤鵬村、環城村。鎮政府駐廣城苑新城區。

海宴鎮

位於台山市西南部,瀕臨南海。全鎮總面積330平方千米,總人口10.8萬多人,轄40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橫崗村、橋浦村、吉浦村、興中村、三安村、三沙村、侖定村、石美村、桂南村、那陵村、澳村村、海宴街村、東場村、河南村、沙頭村、新村村、五村村、鼠山村、佑村村、春場村、望頭村、安和村、那馬村、沙灣村、東溪村,等

海橋鎮

位於海宴鎮旁邊,背山面海。總分為有青山管區,五豐村,護坑村,南斗村,上.下圍。本鎮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糖》

汶村鎮

位於台山市西南部,南瀕南海,北靠笠峰山系。全鎮總面積175平方千米,人口6.2萬多人。轄24個村(居)委會:鳳村村、上頭村、汶村村、小擔村、高朗村、沙奇村、白沙村、沖口村、大擔村、五鄉村、九崗村、漁業村、茭一村、西聯村、橫山村等。

北陡鎮

位於台山市西南部,面積達196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7千米,總人口3.5萬人。

深井鎮

位於台山市西南部,瀕臨南海。全鎮總面積171.4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8個村(居)委會:深井圩居委會、江東村、河西村、井東村、井西村、獺山村、河東村、小江村、康華村。

原那扶鎮位於台山市西南端,地處台山、開平、恩平三市交界,西連恩平市橫陂鎮,東接開平市東山鎮,北出開平市金雞鎮,南鄰深井鎮。全鎮總面積143.9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人。轄9個村(居)委會,186條自然村。地圖2006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台山市調整部分鎮行政區劃:撤並那扶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深井鎮,深井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川島鎮

2003年12月15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原上、下川兩鎮和原海宴鎮的山咀大海村委會、廣海鎮的甫草村委會合設立川島鎮。川島為上、下川島的簡稱,總面積254.3平方千米,人口3.46萬人。其中:

上川島面積156.7平方千米,人口1.53萬人,6個村(居)委會:三洲社區、大洲村、飛東村、高筍村、馬山村、沙堤村。

下川島面積98.6平方千米,人口1.68萬人,11個村(居)委會:略尾社區、茫洲村、塔邊村、獨灣村、川西村、聯南村、芙灣村、茅灣村、川東村、家檳村、水平村。

山咀岸面積13.1平方千米,人口0.25萬人,2個村委會。甫草村位於川島鎮大陸鎮域的東面,東面隔甫草逕雞罩山,與廣海鎮臨田村委會交界,西面與川島鎮山咀村委會毗鄰,北面靠山,南臨廣海灣,轄區總面積9平方千米,總人口1113人。山咀村位於川島鎮大陸鎮域的北面,東面與甫草村委會毗鄰,南距鎮政府所在地2千米,西面與海宴鎮交界,北面靠山,轄區總面積11.2平方千米,總人口1423人。

廣東省海宴華僑農場(台山市海僑經濟區)

位於廣東省台山市西南沿海,南與廣東省川島試驗區隔海相望,西與台山市西南工業區相接,北與海宴中心鎮相鄰。是我國老華僑農場之一,1963年由國務院僑辦委託廣東省僑辦為安置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新加坡、緬甸、柬埔寨、寮國、汶萊等13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而創建的。全場(區)總面積28.6平方千米,海岸線9千米,人口6700多人,有8條自然村,轄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全場(區)有歸僑3000多人。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置新寧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名台山縣,因境內有三台山而得名。1992年4月17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2]41號)撤銷台山縣,設立台山市。

2000年,台山市轄28個鎮:台城鎮、附城鎮、四九鎮、水步鎮、大江鎮、公益鎮、三八鎮、三合鎮、白沙鎮、沖蔞鎮、斗山鎮、都斛鎮、赤溪鎮、田頭鎮、端芬鎮、隆文鎮、廣海鎮、南灣鎮、沙欄鎮、海宴鎮、汶村鎮、橫山鎮、深井鎮、那扶鎮、北陡鎮、上川鎮、下川鎮、海僑鎮。總人口948716人,各鎮人口: 台城鎮 139858 公益鎮 16267 大江鎮 39939 水步鎮 44853 附城鎮 50982 四九鎮 39996 三八鎮 30639 白沙鎮 37453 三合鎮 42475 沖蔞鎮 39924 斗山鎮 51288 都斛鎮 45438 赤溪鎮 12031 田頭鎮 16306 端芬鎮 45299 廣海鎮 34519 隆文鎮 8236 沙欄鎮 14648 海宴鎮 58940 汶村鎮 49644 深井鎮 27307 那扶鎮 21841 北陡鎮 28424 上川鎮 16655 下川鎮 15182 南灣鎮 9303 橫山鎮 4846 海僑鎮 6423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9-10月,台山市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將原28個鎮合並為20個鎮。撤消沙欄、海橋、南灣、橫山、隆文、公益、田頭、附城等8個鎮,具體為:1、撤消沙欄、海橋鎮並入海宴鎮;2、撤消南灣鎮並入廣海鎮;3、撤消橫山鎮並入汶村鎮;4、撤消隆文鎮將其行政區域分別並入深井、端芬鎮;5、撤消公益鎮並入大江鎮,撤消田頭鎮並入赤溪鎮;6、撤消附城鎮並入台城鎮。

2002年,台山市轄20個鎮(台城、大江、水步、四九、都斛、赤溪、沖葵、斗山、廣海、上川、下川、端芬、海宴、汶村、三合、北陡、深井、那扶、白沙、三八)。

2004年,上川鎮和下川鎮合並為川島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台山市轄19個鎮(台城、大江、水步、四九、

6. 晉中榆縣方山的那個塔,知道歷史嗎

榆次區
編輯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榆次(Yuci),古稱「魏榆」,位於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東與壽陽縣、和順縣交界,西同清徐縣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榆次區是晉中市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面積1328平方千米。素有「省城門戶」之稱。
榆次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稱「榆次」。1948年設置榆次專區,1954年設榆次市。1999年9月24日,榆次市撤銷,改稱為晉中市榆次區。下轄9個街道、6個鎮和4個鄉,計127個社區、272個行政村。市花月季,市樹國槐。[1]
榆次是山西省綜合指標十強縣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區、中國晉商文化之鄉。其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科教文化事業繁榮,各項經濟指標常年居全市首位,是108綜合發展廊帶和全市四化發展的橋頭堡和總引擎。
中文名稱
榆次區
外文名稱
Yuci, Юйцы ,진중,جينتشونغ
別 名
塗水、魏榆、晉中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山西省 晉中市
下轄地區
9個街道、6個鎮、4個鄉
政府駐地
迎賓西街
電話區號
0354
郵政區碼
0306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
面 積
1328平方千米
人 口
64.8萬(2013)
方 言
晉語-並州片-榆次話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常家莊園、榆次老城、後溝古村、烏金山等
機 場
臨近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火車站
榆次站、晉中站、修文站等
車牌代碼
晉K
區花區樹
月季 國槐
建成區面積
126平方公里
地標建築
匯通大廈(230m)
地區生產總值
224億元人民幣(2013)
行政代碼
140702
目錄
1 建制沿革
2 位置境域
3 行政區劃
4 地理環境
▪ 地貌
▪ 土壤
▪ 氣候
▪ 水文
5 自然資源
▪ 土地資源
▪ 礦產資源
▪ 水資源
▪ 動植物
6 人口
7 交通
▪ 航空
▪ 鐵路
▪ 公路
▪ 公交
8 經濟
▪ 農業
▪ 工業
▪ 商貿旅遊
9 社會事業
▪ 教育
▪ 衛生
▪ 科技
10 文化
▪ 晉商文化
▪ 社火節
▪ 飲食習慣
▪ 榆次老字型大小
11 風景名勝
▪ 榆次老城
▪ 常家莊園
▪ 後溝古村
▪ 烏金山森林公園
▪ 烏金山歡樂谷
12 著名人物
▪ 孫盛
▪ 劉知遠
▪ 王愛愛
▪ 張繼鋼
13 特色小吃
▪ 南門洞元宵
▪ 榆次灌腸
▪ 豆腐腦
▪ 魚羊包
▪ 砂子餅
▪ 什貼小米
14 名優特產
▪ 長凝大蒜
▪ 上戈小白梨
▪ 三郝西瓜

建制沿革
編輯
晉商駱駝群雕
榆次(Yuci),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就稱「榆次」。
公元979年,宋太宗滅北漢,毀晉陽城,詔廢並州太原府,廢太原、晉陽二縣,新置並州軍事,移治於榆次。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以榆次地非要會」,移並州軍事治所於太原新城,榆次復縣制。以後歷代縣名不改。
1948年設置榆次專區。
1954年設榆次市,是晉中行署、晉中地區所在地。
1999年9月24日,行政區劃改革,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晉中地區,設立晉中市(地級市),榆次市撤銷,改稱為晉中市榆次區。

位置境域
編輯
榆次瀟河
榆次位於東經112°34』-113°8』,北緯37°23』-37°54』,地處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東與壽陽縣交界,西同清徐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素有「太原南大門」、「省城門戶」之稱。
榆次區轄區面積有1328平方公里,東西寬49.9公里,南北長53.7公里。

行政區劃
編輯
榆次龍湖
截至2015年,榆次區下轄9個街道、6個鎮、4個鄉,是晉中市城市化和市民人口比率最高的區縣。
9個街道分別為:北關街道、錦綸街道、新華街道、西南街道、路西街道、經緯街道、安寧街道、新建街道、晉華街道。
6個鎮分別為:烏金山鎮、東陽鎮、什貼鎮、長凝鎮、北田鎮、修文鎮。
4個鄉分別為:郭家堡鄉、張慶鄉、莊子鄉、東趙鄉。[1]

地理環境
編輯

地貌
榆次美景
境內地形總體為東高西低,海拔768~1814米,從東部的基岩山區經黃土丘陵、台塬區到平原區,依據海拔分為中低土石山區、黃土丘陵溝壑區和平川區三個類型,分別佔全區總面積的35.1%、40.6%、24.3%。

土壤
榆次龍湖
境內地帶性土壤以褐土類型為主。全區范圍內海拔790~1800米的廣大區域均有分布,由高到低依次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淡褐土。榆次隱域性土壤都在汾河一級階地和瀟河的階地地形部位上,海拔在760~800米之間,其土壤類型均為半水成型的瀦育性土壤、淺色草甸土、鹽化淺色草甸土、草甸鹽土等諸多土壤類型。

氣候
榆次美景
榆次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時數2662小時,無霜期158天。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時數2662小時,無霜期158天。

水文
榆次美景
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2條,即瀟河、塗河、龍門河、圪塔河、牛耕河、麻麻河、澗河、黑河、白龍河、泉子河、河口河、津水河。瀟河是汾河的主要支流,塗河為瀟河一級支流,其他均為季節性河流。瀟河全長137千米,流域面積3720平方千米,瀟河在榆次境內長40千米,境內匯入瀟河徑流面積46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77億m3。塗河全長43.5千米,流域面積365.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724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資源
榆次古城牆
全區土地總面積為131814.43公頃,耕地面積48518.23公頃,榆次區(2010~2020)建設用地規劃指標4250畝,根據《晉中市榆次區耕地後備資源調查》的分析結果,榆次區易開發利用的土地後備資源為12165.96公頃,耕地後備資源為2678.94公頃。

礦產資源
榆次美景
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煤、耐火粘土、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等11種。
煤分布於區境北山地區的石炭系、二迭系地層之中,埋藏深度在45~150m之間,分布面積54.3平方千米,煤層總數8層,可採煤層為5層,可採煤層總厚度為9m。各煤層地質總儲量7.17億噸。
耐火粘土 集中產於北山地區的中西部河口溝、崇窯溝、峪口溝一帶,賦存於石炭系地層之中,含礦層有6層,主要可開采層有4層,分布於太原組下部,總厚度為25m左右。該粘土據工業分類,主要是軟質——半軟質耐火粘土。初步調查,地質儲量2950萬噸。
建築用砂、礫石主要產地有小峪口、鳴李、東趙、郭村、南合流、北後溝6處,賦存於上更新統——現代沖洪積層。分屬於境內黑河、澗河、瀟河、塗河水系,其中粗、中、細、礫石均有較豐富的資源儲藏。

水資源
境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043萬m3,其中河川徑流(地表水資源)量2512萬m3,地下水資源量8168萬m3,河川徑流與地下水之間重復計算量為1637萬m3。按2006年統計,人均水資源佔有量162m3,耕地畝均佔有量129 m3。

動植物
境內植物種類齊全,林木、果木、葯材、花卉、藻類、菌類皆備,共有116科、892種,其中野生植物747種。具有植物資源豐富、植物起源古老、單種屬植物較多等特點。動物種類計有陸棲脊椎動物27目231種,其中鳥類172種、哺乳類42種、爬行類12種、兩棲類5種。

人口
編輯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92110人,佔14.49%;15-64歲人口為490078人,佔77.10%;65歲及以上人口為53463人,佔8.41%。[2]
2011年底,榆次區人口為740282人。[3]
2012年底,榆次區人口為810634人。
2013年底,榆次區人口為908562人.。

交通
編輯
榆次地處三晉腹地,距省城太原25公里。

航空
榆次距離山西省最大的機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只有10公里。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是山西省國際航空港,也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備降機場。可保障B747、A340等機型的全載起降及世界最大機型空中客車A380機型的備降。加盟太原機場的航空公司有21家,執飛航空公司12家。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國內通航城市有46個,國外通航城市有法蘭克福、巴黎、倫敦、紐約、舊金山、新加坡、吉隆坡、檳城、濟州等十餘個。2009年機場旅客吞吐量463萬人次,吞吐量全國排名第29位。

鐵路
飛機場
榆次鐵路四通八達,是石太、同蒲、太焦以及太中銀四條鐵路干線的交匯樞紐。榆次有始建於1907年的榆次火車站,現為太原鐵路局8個直屬站之一。2009年,榆次站完成旅客發送131.7萬人次,貨物發送518萬噸,日均辦理車數6952輛。
榆次有5個貨場和21條廠礦鐵路專用線。
榆次距華北地區第二大客運站—太原火車站25公里。

公路
榆次公路交通運輸網,以榆次為中心,呈輻射狀連接山西省內外,108國道、太原—長治、大同—運城高速公路縱貫境內;太原—舊關、大同—運城高速公路與冀、京、津國道主幹線連成一片;榆長、榆邢、榆清省級公路縱橫。截至2010年,全區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12.9公里,境內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100.1公里。[1]

公交
市區共有37條交通線,390輛公交車,其中城區23條線路,市郊35條線路,行政村通客車覆蓋率達98%。通往太原的901路,每2~5分鍾一趟,年均客流量400多萬人次。

經濟
編輯
榆次老城
榆次是以輕工業為主導的城市。
2009年榆次地區生產總值119.7億元,財政總收入1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92.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6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550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66元。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省排名第4位。
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量翻番,分別完成144.5億元、46.3億元。截至2010年,三產比由「十五」末的8.9:40.1:51調整為8.8:36.5:54.7;規模企業達到119戶,比「十五」末增加39戶;千萬元納稅大戶達到20戶,比「十五」末新增14戶;115戶國有集體企業完成二次改制,新增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1萬戶,總量達到2.3萬戶,民營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4]
榆次老城
2012年,榆次區生產總值完成306億元,增長達15%;財政總收入22.8億元,增長25.9%;一般預算收入9.8億元,增長4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1.1億元,增長2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42億元,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3億元,增長15.6%;外貿進出口總額6100萬美元,增長4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0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2元,增長16%。

農業
榆次向來以「米面之鄉」享譽三晉,久負盛名。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高粱、穀子、大豆,還有綠豆、蕎麥、莜麥、糜黍等雜糧品種。新中國成立以後,榆次將糧食生產作為重點開發項目。
榆次區以建設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為目標,著力建設「蔬菜、紅棗、畜牧、加工」四大基地。截至2007年,蔬菜面積34萬畝,產量連續13年全省奪冠,無公害蔬菜認證品種達40多種。紅棗面積30萬畝,產量2200公斤,被確定為全省七個紅棗示範園區之一。全區規模養殖小區達到120個,集約化畜禽飼養總量佔到80%,肉蛋奶總產量達到4萬噸。[5] 榆次蔬菜生產歷史悠久,東陽的白菜、張慶的大蔥、長凝的大蒜、峪頭的南瓜都在省內享有盛譽。新中國成立以後,榆次蔬菜生產從形成規模、基本自給到開始外銷,逐步發展成以輸出為主的外向型商品蔬菜基地。截至2010年,榆次區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34萬畝,設施蔬菜面積達到6.4萬畝,全年蔬菜總產量13.7億公斤,總收入14.1億元,農民人均蔬菜收入2980元,蔬菜總產量和效益連續17年保持全省第一。
2009年全區糧食總產量取得新突破,達到1.79億公斤,成為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
截至2010年末,糧食總產1.83億公斤,蔬菜總產全省十八連冠,乾果高標准管護達到14萬畝,標准養殖園區達到130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37戶,榆次區被科技部命名為山西省唯一的「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4]

工業
榆次工業結構多元,門類較齊全。新中國成立以來,榆次曾經以輕紡型工業聞名全省。面對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傳統工業企業的改制以及輕紡工業出現整體衰退的趨勢,榆次區順應市場形勢,及時調整工業結構,順利實現了由輕紡型工業到多元化工業體系的過渡,在20世紀90年代初步呈現出機械、冶金、電氣、化工、煤焦、輕紡、建材、食品等八大行業多元發展的局面,並穩步壯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眾多優勢企業的崛起,八大行業迅猛發展,截至2010年,已初步形成了以萬邦工貿等企業為龍頭的冶金產業集群,以經緯合力等企業為龍頭的機械產業集群,以瑞光熱電廠、國電榆次熱電廠、榆纜線纜等企業為龍頭的電氣產業集群,以天一納米、金泰鋇鹽等企業為龍頭的化工產業集群,以北山煤化、神龍焦化等企業為龍頭的煤焦產業集群,以智海水泥、三和管樁等企業為龍頭的建材產業集群,以華茂紡織、恆天紡織、格芙蘭紡織等企業為龍頭的輕紡產業集群,以娃哈哈食品、河南正龍食品等企業為龍頭的食品產業集群等「八大工業產業集群」。
截至2010年末,榆次工業園區征地入園企業達到137戶,完成投資110億元,累計實現工業產值160億元;機械、食品、輕紡、電氣等新興產業增勢強勁,佔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1.3%;八大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48.8億元,是「十五」末的2.3倍。[4]

商貿旅遊
榆次萬豪國際酒店
榆次自古為商賈雲集的南北集散樞紐。榆次區藉助優越的區位和交通優勢,逐步形成得天獨厚的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截至2010年,全區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達28戶,個體經營戶達到1.5萬戶,商業營業面積46.8萬m2。農家連鎖便民店204個,營業面積1.1萬平方米。2009年,榆次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5.6億元。
21世紀以來,榆次區完成榆次老城、常家莊園、後溝古村、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建設,使旅遊接待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10年,全區有旅行社31家,餐飲規模企業27個,有旅遊接待能力的飯店40家,星級飯店10家。
截至2010年末,全區商業營業面積突破70萬平米;文化產業經營戶達到527戶,營業額達到4.3億元,是「十五」末的5.4倍;成功舉辦了第六、第七屆文化旅遊節,五年接待遊客1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95億元。[4]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
義務教育2010年,榆次區有學校143所,其中小學120所,省級示範小學5所,為太行小學、逸夫小學、晉華小學、壽安里小學、經緯小學;初中23所,省級示範初中1所,為榆次第五中學。全區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100%和102.24%,小學、初中鞏固率分別達到100%和100.93%。
高中教育2010年,榆次區有高中6所,其中省級示範高中3所,為榆次第一中學、榆次第二中學、經緯中學。
學前教育2010年,榆次區有幼兒園39所,可容納幼兒6000名。榆次第一幼兒園為省級一類幼兒園。學前教育穩步推進,基本形成多元化辦園格局。榆次順利通過國家普三復查驗收。
職業教育2010年,榆次區有職業中學1所,屬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開設美術、音樂、計算機應用、醫衛、英語、汽車應用與維修、幼師等專業。長期以來,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
成人教育建有區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已搭建起區、鄉、村三級成人教育網路。可組織1.5萬余名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開展免費技能培訓,累計完成實用技術培訓11.6萬餘人次。
大學新城
高等教育2010年,榆次區境內有6所高等院校:晉中學院、山西醫科大學晉中學院、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職業技術學院(榆次校區)、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
山西省大學城位於榆次區北部新城,距太原市中心僅25公里,緊鄰太原武宿國際機場。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在大學城設有分校區的院校包括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太原師范學院、晉中學院、山西傳媒學院、山西中醫學院、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職工醫學院等10所院校。

衛生
榆次體育公園
截至2010年,在城區有榆次人民醫院、榆次中醫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在鄉鎮,有10所鄉鎮衛生院、416個村衛生室。區級駐榆醫療機構共有714個,共有床位2977張。三級衛生服務機構達標率100%,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覆蓋面達100%,提前三年達到省級標准。健全的基層衛生服務體系方便了全區群眾看病就醫。全區形成了以疾控、婦幼保健兩大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樞紐,以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的區、鄉(社區中心)、村(站)三級衛生服務網路。

科技
截至2010年,全區產學研基地達到14個、企業科技研發中心達到10個;新申請專利155項,有20家專利示範企業,應用自主專利138項,成為全區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建成並開通了榆次區科技網站,與10個鄉鎮和10個新農村試點村網站相連接,完善了區、鄉(鎮)、村三級科技網路平台。建設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人才隊伍,全區有專業技術人才2.78萬名,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達到了486人,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榮譽。

文化
編輯

晉商文化

榆次區從古至今都是商業集鎮。特別是在明清兩代,隨著資本主義工商業的萌芽,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商號、典當、錢庄、票號遍布全國各地,從而使榆次商幫成為晉商的一支勁旅。正太(即石太)鐵路通車後,商業更是空前繁榮,達到鼎盛時期。這里創造了以明理誠信、勤奮節儉、精於管理、勇於開拓為特點的晉商精神,也創造了博大寬厚、兼容並蓄、自強不息的晉商文化。
在唐朝時,榆次王湖、聶村就以生產「並州快剪刀」著稱。宋代時,榆次所產的彩陶「木理紋瓷」聞名於世,被稱為「北方宋窯」。
榆次商業興盛於元代和明代,鼎盛於清代。明朝中葉,榆次的商業發展已具相當規模。清乾隆時,各種商號、當鋪、錢庄、銀號、票號發展迅速,僅典當、錢庄、票號就有90餘家,分號遍布全國。其中,榆次車輞常家、聶店王家等與太谷、祁縣、平遙等縣商人,馳騁商海,富甲天下,一道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商業勁旅、居中國十大商幫之首的山西商幫——晉商,創造了名揚四海的晉商文化。
發達的經濟、文化中心地位,重商、經商的世代傳統,勇於開拓的進取精神,造就了榆次眾多商賈英才。如繁盛三四百年、家資不計其數的聶店王家;被譽為中國外貿世家、儒商第一家的車輞常家;把生意做到大半個中國的大張義宋家,還有王村郝家、永康許家、北田侯家,以及金融大亨賈繼英、清初八大皇商之一的翟堂等等。他們都為晉商文化的形成和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社火節
社火節是一項具有歷史延續性的民間傳統節慶,每年元宵節為鬧社火的固定日期。榆次社火起源於秦漢,發展於唐,盛行於宋,豐富於明清,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節日期間城鄉主要街道、廣場要搭綵樓、掛彩燈,並進行各種各樣的街頭文藝表演。白天主要有鐵棍、背棍、挖棍、旱船、高蹺、舞龍、舞獅、抬花轎、民間八音會、鑼鼓大賽等;晚上有彩燈、旺火、架火、焰火、晉劇、秧歌等。

飲食習慣
榆次的飲食習慣以麵食為主,花樣繁多,特色鮮明,有百餘種的製作方法。主要有刀削麵、拉麵、餄餎、揪片、包皮面、擦尖、剔尖、抿尖、圪朵兒、拖葉子、撥爛子、餃子、蒸饃、包子、餡兒餅、煎餅、疤餅、和子飯、片兒湯、拌湯等等,還有小米飯、黃米棗糕、餾米、油糕等米食、油食。

榆次老字型大小
得新成(雜貨店)是聶店王家開設在榆次城內的老字型大小之一,創立於明代,初名「得興成」,後更名為「得新成」。
德盛園(飯庄)創建於清乾隆初年,榆次著名的老字型大小。以製作經營由傅山先生配方的「頭腦」而出名。
北謙亨(煙店)創辦於清乾隆年間,山西著名的老字型大小,是山西煙草大亨懷仁村胡氏開設的煙店,生產的「北生」、「魁太」等品牌久負盛名。後又增設綢布生意。
中興和(賬庄)約創辦於清道光初年,東家是榆次史家莊(今北胡喬村)的史致庸,總號在張家口,上海、北京、太谷、榆次設分號,因其涉及地域廣,在清代金融界影響頗大。
瑞隆裕(鐵麻店)是車輞常家於清道光年間開辦的,以經營鐵器和麻製品為主的老字型大小,曾在榆次享有盛譽。
聚興順(茶莊)王村郝家商號,創辦於清道光年間,經營茶糖雜貨等。1922年,以集股形式改組,取名聚興順和記。
協和信(票號)聶店王家第十二代傳人王棟於咸豐三年(1853年)創辦,後更名為協同信票號。
恆興德(百貨)創辦於清咸豐年間,是聶店王家在榆次城裡的又一處生意,是以經營綢緞花布為主的百貨店。
長虹蠣(金店)創辦於清咸豐年間,聶店王家製作和銷售金銀首飾的老字型大小,在太原、北京等處設有分號。
大隆號(糕點)是一家經營糕點的老字型大小,創於清光緒初年,掌櫃許鼎一,其製作的糕點為榆次名點之一。
吉履謙(錢庄)大張義村宋家商號,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創設於大張義,後遷至城內,是宋家「吉」字型大小中最響亮的商號。
達生春(葯店)創辦於清光緒年間,由榆次王都村郝家、源渦村原家、東長壽村郝家合資,主營中葯零售和中成葯加工,自製的山楂健脾丸、六味地黃丸、黃連上清丸等,均享有盛譽。
萬利恆(錢布莊)是交城段村馬家於清光緒年間在榆次開設的錢布莊,以借貸、存放、匯兌為主,兼營彩帛布料業務。
祥記公司(煤油庄)是由孔祥熙開辦的獨資公司。1916年創辦於太谷,榆次設分號。壟斷包銷英國亞細亞煤油,殼牌汽油、機油,兼營洋鹼、洋蠟、白糖、顏料等商品。
天一(服裝店)前身為天順號、大有號,1918年更名為「天一」店,是聶店王家開在榆次城內一家有名的服裝店。
會元銀號創辦於1920年,由大張義宋家、東陽趙家等集資創辦,總號設於太谷,榆次、太原設分號,天津、漢口設分庄。1940年,會元銀號與和記錢庄合並,易名「聚元商業銀號」。
吉生慶(錢庄)前身是郭村王家開設的永生泰商號,1921年大張義宋家接辦,更名為吉生慶,是宋家鼎盛時期的「鐵牌子」。
義聚(煤油庄)創辦於1929年,主要股東為大張義宋家。宋氏與美國美孚油行簽訂包銷合同,首次將美孚煤油引進山西,成為美孚山西總代理。
廣雲集(顏料庄)主營顏料,兼營雜貨批發業務,原號在太谷,創設年代不詳,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遷入榆次。生意紅火,尤其是雜貨批發業務。是榆次著名的商號之一。

風景名勝
編輯
常家莊園
榆次旅遊資源豐富,貓兒嶺有戰國時期的古墓群,坐落在榆次老城的明代清虛閣全部為木製結構;榆次城隍廟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並受到聯合國的捐款修繕。榆次境內國家級、省級、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0多處,古代城池、衙署、寺觀、廟壇、堡寨等遍布全區。形成了「庄園、老城、古村、森林公園」四位一體的格局。常家莊園享有「中國儒商第一家」的美譽,榆次老城是「中國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觀園」,烏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堪稱「天然氧吧」。於2005年9月竣工開放的東趙後溝古村,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古村落調查保護示範基地。[6]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
榆次老城佔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芸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跡和人文景觀。建築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
2003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

常家莊園
常家莊園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西南東陽鎮車輞村,距榆次17.5公里。車輞由四個小自然村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與四寨相距各半華里,形成一個車輻狀,故名「車輞」。
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佔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台閣,雕梁畫棟,精緻恢宏,蔚為壯觀。另有七處園林,名花古木,高閣低亭,曲廊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牆八道堡門的環圍下,實現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瀏覽、可悅心、可詠嘆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園。

後溝古村

烏金山歡樂谷
望採納

7. 大隆鎮屬於廣西岑溪市哪個縣

大隆鎮屬於廣西岑溪市,岑溪是一個縣級市,屬於梧州地區

8. 江門市的氣候特點有什麼特徵

江門市的氣候特點

江門市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受海洋性季風影響,氣候溫暖多雨,終年無雪,氣溫年際變化不大。年日照時數1838.6小時,平均溫度22℃,降水量2150毫 米,夏秋季常有台風、暴雨。常年江門的年降水量有1900-2000毫米,每年4-9月是汛期,全年80%以上的降水出現在這段時間里,前汛期雨量與後汛期雨量大致持平。

江門市的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門位於北緯21°27′至22°51′,東經111°59′至113°15′之間。地處廣東省的中南部、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西部。東鄰佛山市順德區、中山市、珠海市斗門區,西接陽江市陽東縣、陽春市,北與雲浮市新興縣、佛山市高明區、南海區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距廣州市60公里,距香港115公里,距澳門65公里,距深圳市85公里。

面積9541平方公里,其中海島面積235.17平方公里,約占珠三角土地面積41698平方公里的23%,約佔全省陸地總面積的5.32%。江門全境北自鶴山市古勞鎮的麗水,南至台山市的下川鎮圍夾島,相距142.2公里;東自新會區大鰲尾,西至恩平市那吉鎮蛤坑尾,相距130.68公里。江門市區位於市域東部,東西相距46.6公里,南北相距79.55公里。台山市、新會區的南部和恩平市的東南部瀕臨南海,大陸岸線長283.36公里。島嶼岸線共長331.51公里。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97個,其中台山市上川島面積最大,為137.16平方公里;下川島次之,為81.73平方公里。屬江門市水深200米以內的沿海大陸架,東起黃茅海,西至鎮海灣,面積約2257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長615公里,佔全省的1/5。

地形地貌

江門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西北部山地丘陵廣布,東部、中部、南部河谷、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寬廣,丘陵、台地錯落其間,沿海砂洲發育,組成錯綜復雜的多元化地貌景觀。

江門市山地丘陵4400多平方公里,佔46.13%。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約佔1.77%。800米以上的山脈有9座,多 為東北--西南走向。恩平、開平市與新興縣接壤的天露山,長70餘公里,走向偏北,主峰海拔1250米,為全市最高峰。北部的菱髻頂、皂幕山,東部的鑊蓋尖和南部的笠帽山、涼帽頂,均山勢陡峻,岩古嶙峋,呈"V"型谷發育。500米以下的山丘、台地面積約占總面積80.34%,多分布於山地外圍,開平、台山、江門市區的沖積平原內有零星點綴。

丘陵多無峰頂,呈緩波起伏,坡面多為第四紀堆積。河流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約占總面積17.89%,其中江門市區、新會以南由西江、潭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面積達500平方公里,位於台山南部由大隆洞河、都斛河形成的廣海都斛平原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由西江、潭江下游支流形成的河流沖積平原沿河作帶狀分布,中游狹長,下游寬闊,現多為良田。

境內地質構造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為主,主體為北東向恩平--從化深斷裂,自恩平經鶴城斜貫全市延出境外;東部沿西江河谷有西江大斷裂。兩支斷裂帶構成境內基本構造格架。境內有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泥盆紀、石炭紀、二迭紀、三迭紀、侏羅紀、下第三紀及第四紀等地質年代的地層,尤以第四紀地層分布最廣。入侵岩形成期次有加里江期、加里東--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尤以燕山期最為發育,規模最大。

江門市的交通

陸運

江門現建有廣珠城軌江門支線,從新會站乘坐城軌快車20分鍾可到廣州南站,從江門站乘坐城軌慢車40分鍾——1小時可到廣州南站。全市高速高路通車里程達約400多公里,與其它珠三角城市都可在1小時內到達。途經江門的廣珠鐵路在2011年底開通,2013年在建的有江門至恩平的城軌、粵西高速鐵路、開平至台山城軌,珠海至台山城軌、廣佛江珠城軌等多條鐵路軌道。

佛江高速公路也已經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成為珠海、佛山地區前往江門的最便捷的通道。

水運

9. 四川涼山州包括哪些縣

截至2019年8月,四川涼山州包括西昌市、鹽源縣、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冕寧縣、越西縣、甘洛縣、美姑縣、雷波縣和木里藏族自治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全州幅員6.04萬平方公里,轄16縣1市,木里縣是全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境內有彝、漢、藏、回、蒙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29.94萬,其中彝族佔53.62%。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過涼山,彝海結盟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光輝一頁,成為黨的民族政策實踐的開篇典範。1950年涼山解放,1952年成立涼山彝族自治州,1956年實行民主改革,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978年與原西昌專區合並成立新的涼山彝族自治州。

(9)越南大隆縣與我國哪些地方接壤擴展閱讀:

涼山州的歷史沿革: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派大軍征西南夷,殺邛君、笮侯,正式設立越嶲郡,下轄邛都、遂久、靈關道、台登、定笮、會無、笮秦、大管、姑復、三絳、蘇示、闌、卑水、潛街、青嶺15縣,郡治邛都縣。

王莽篡漢後,始建國元年(9年)改越嶲郡為領戎,後又改名為集郡。天鳳二年(15年)越嶲部族首領任貴率兵殺太守,自立為谷王。

東漢建武元年(25年),任貴降附蜀王公孫述。建武十一年(35年)任貴降漢。東漢越嶲郡轄邛都、遂久、靈關道、台登、青嶺、三絳、會無、定笮、闌、蘇示、大笮、笮秦、姑復、卑水14縣。

蜀漢初仍沿東漢舊制,章武元年(221年)境內部族首領高定元率軍反蜀,殺太守焦璜,佔領全境。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率兵南征,收復越嶲郡,將越嶲郡所轄遂久、青嶺、姑復三縣割屬雲南郡,笮秦並入台登、大笮並入定笮,復設潛街縣,新設安上、馬湖二縣。越嶲郡下轄邛都、台登、闌、靈關道、會無、定笮、三絳、卑水、潛街、安上、馬湖12縣。

延熙元年(238年)後,越嶲部族反,殺太守,後任太守遷駐安上縣。延熙五年(242年)太守張嶷收復越嶲郡,復置縣。

西晉仍蜀漢舊制,泰始九年(273年)改靈道縣為護龍縣,越嶲郡轄邛都、會無、定管、台登、護龍、蘇示7縣。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寧州平樂郡太守董霸降成漢,其後晉僑置平樂郡、縣於越嶲郡境內,安置平樂郡流民。平樂郡轄樂於、新定、新興、三沮4縣。

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成漢李驤、任回攻佔越嶲郡。咸康四年(338年),成漢在越嶲郡增設晉興縣,越嶲郡下轄8縣。

南北朝時期,中原戰亂不休,大批流民進入越嶲郡境內。劉宋時期(420-479年),置平樂郡,改護龍縣為新興縣,越嶲郡仍領8縣,郡治邛都。南齊之時,遙置越嶲僚郡,無力管轄。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蕭紀鎮蜀,置嶲州。

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改嶲州置西寧州,後因戰亂廢治。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年),大將軍鄭恪率軍征越嶲,改西寧州置嚴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樂6郡,改定管縣為定管鎮。越嶲郡領越、邛都2縣,宣化郡領可泉縣,邛部郡領邛部縣,亮善郡領蘇祁縣,白沙郡領台登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為加強中央集權,廢郡,推行州、縣二級制。開皇六年(586年)改嚴州為西寧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嶲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越嶲郡轄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蘇祁、邛部6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越嶲郡為嶲州,轄越嶲、可泉、蘇祁、邛部4縣,州治越嶲縣。析台登縣置登州,轄台登、漢源、陽山3縣,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州增設昆明縣。武德九年(626年)廢登州,台登縣還屬嶲州。貞觀二年(628年),割雅州陽山、漢源2縣屬嶲州。

貞觀八年(634年)增置和集縣。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右武侯大將軍梁建方率兵征討松外夷人,在其地設昌明縣。共轄越嶲、邛部、蘇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陽山、漢源、昌明10縣。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置會川縣。

武後大足元年(701年)陽山、漢源還屬黎州,唐中宗神龍三年(707)陽山、漢源2縣還屬嶲州,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陽山、漢源歸屬黎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越嶲郡,改可泉縣為西瀘縣。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吐蕃、南紹聯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757年)唐於邛州臨溪鎮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遺民。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十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遣兵與州部族聯兵,在台登縣北谷大敗吐蕃軍,收復台登縣。

貞元十三年(797年),韋皋發兵復嶲州。貞元十六年(800年)收復昆明。至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嶲州轄越嶲、西瀘、蘇祁、台登、邛部、昆明、會川7縣。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至大和六年(832年),南詔連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節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

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五月,南詔攻陷嶲州。南紹在嶲州境內設一府、三郡、七州,即會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寧郡、香城郡,建昌郡領建安、永寧二州,清寧郡領沙城、邊府、黎溪、永昌、會理五州。大理國時期仍沿南詔舊制,改建昌郡為府,增置蘇州,隸屬建昌府。

會川府仍置。香城郡廢治,為如庫部據地,隸善巨郡。大理國統治時期,境內諸部落日漸強盛,各部相繼占城據地,各相雄長。

大的民族部落有落蘭、沙麻、阿都、屈、赤頁縫、巴翠、絳、如庫、勿鄧、兩林、豐琶、門必畔、科、亻鹿鹿等14部,今雷波一帶為馬湖部。重要城鎮有籠麽、大隆、葛魯、亦且龍、龍泥、歸依、麻龍、龍納、烏弄、籠瓮、夷籠11城。

元憲宗五年(1255年),建昌落蘭部建蒂歸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這宗鎮守建昌;邛部川一帶任命都王明亞為邛部六番招討使鎮守。

元憲宗九年(1259年),會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會川。元世祖中統五年(1264年),設邛部川安撫招討司。同年,落蘭部建蒂率諸部反元,殺邛部川六番安撫招討使都王明亞。

至元十年(1273年)元軍平定建昌叛亂。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子建昌沒羅羅斯宣慰司,下轄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會川路4總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割建昌建鄉城設寶安州,改夷籠城為瀘州。

至元十七年(1284年)在會川歸依城設永昌州,改泥龍千戶為武安州、改麻龍千戶為麻龍州。同年改鹽井千戶為閏鹽州,以亻鹿鹿部置普樂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邛部川安撫招討司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中州為縣。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為軍民總管府,八月,罷德平、定昌2路,設置德昌路軍民總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撤寶安州,並入建安州。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合並普樂州、閏鹽州為閏鹽縣。設柏興府,領閏鹽縣、金縣。

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撤柏興府,並入德昌路,其後又復置柏興府。到元末境內建置再無大的變化。羅羅斯宣慰司轄建昌、德昌、會川三路。

建昌路領建安、永寧、瀘州、里州、闊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蘇州、禮州10州,中縣、北社、瀘沽3縣;德昌路領德州、昌州、威龍、普濟4州;柏興府領閏鹽、金縣2縣;會川路領武安、永昌、麻龍、黎溪、會理5州。

至元十三年(1276年)馬湖部歸降元,設馬湖路總管,下轄雷波長官司治雷波境內。

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紅巾軍明玉珍率軍攻佔建昌。

明洪武四年(1371年),羅羅斯宣慰使安配率部歸順明朝,授土指揮使,仍守建昌衛,管轄昌州、普濟、威龍3州。同年置馬湖府,設雷波長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境內設建昌、德昌、會川、柏興4府,並兼置衛。

建昌府轄建安、永寧、里州、闊州、瀘州、隆州、蘇州、禮州、邛部州9州;並設建昌土衛。永寧州領碧舍、中縣2縣。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縣改屬蘇州,蘇州領瀘沽、中縣2縣,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蘇州兼置衛。德昌府轄德州、昌州、威隆、普濟4州。會川府轄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興府轄閏鹽、金縣2縣。洪武十七年(1384年)撤金縣,

二十四年(1391年)降柏興府為州,將閏鹽縣並入柏興州。洪武十五年境內原屬會川路所轄姜州、會理州、麻龍州改屬雲南東川府。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昌衛指揮使月魯貼木兒聯合諸部叛亂,占據境內。十一月,涼國公蘭率師平定叛亂,廢府,設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越嶲衛軍民指揮使司,蘇州衛軍民指揮使司、會川衛軍民指揮使司,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設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改蘇州衛為寧番衛。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增設建昌前衛。並設四川行都指揮使司於建昌,管理六衛政事。同年撤並州、縣。

永樂元年(1403)邛部州改設長官司。永樂二年(1404年),昌州、普濟、威龍3州改設長官司。

萬曆三年(1575年)撤建昌前衛並入建昌衛,並撤建昌土衛。至明末建置再無大的變化。四川行都指揮使司轄5衛、8所,4長官司。

建昌衛領禮州後、禮州中、打沖河中前、德昌4千戶所及昌州、威龍、普濟3長官司。寧番衛領冕山橋千戶所。越嶲衛領鎮西後千戶所、邛部長官司。鹽井衛領打沖河中左千戶所,馬剌長官司。會川衛領米易千戶所。

清順治五年(1648年),農民軍張獻忠部將劉文秀率兵攻佔建昌。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進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為總鎮府。康熙元年(1662年)改設建昌監理廳,主管五衛政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昌為吳三桂軍所佔。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軍收復建昌諸衛。

雍正六年(1728年),平涼山諸部落叛亂,裁撤建昌監理廳,設置寧遠府,管轄3縣、1州、1廳、土司11。建昌衛改置西昌縣,寧番衛改置冕寧縣,鹽井衛改置鹽源縣,會川改置會理州,越嶲衛改置越嶲廳。

土司為威龍長官司、昌州長官司、普濟州長官司、河東長官司、阿都正長官司、阿都副長官司、沙罵宣撫司、馬喇副長官司、瓜別安撫司、木里安撫司、邛部長官司。

清宣統二年(1910年),增置昭覺縣、鹽邊廳。至清末,寧遠府共轄4縣、2廳、1州。

1955年,涼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劃歸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昭覺縣。原屬樂山專區的雷波、馬邊(駐民建鎮)、峨邊3縣及原屬西昌專區的越嶲縣劃入涼山彝族自治州。轄昭覺、布拖、金陽、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馬邊、峨邊、越嶲等11縣。

1956年,由呷洛地區設置呷洛縣(駐蒲倡麻);由益各腳地區設置洪溪縣(駐益各腳);由咪姑、瓦崗地區和雷波、美姑、昭覺等3縣各一部分地區合並設置瓦崗縣(駐咪姑)。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4縣。

1958年,呷洛縣由蒲倡麻遷駐西西腳壩;瓦崗縣遷駐雷池鄉。

1959年,越嶲縣改名為越西縣;呷洛縣改名為甘洛縣。撤銷瓦崗、洪溪、布拖、普雄4縣,將瓦崗縣並入昭覺、雷波2縣;洪溪縣並入美姑縣;布拖縣並入普格縣;普雄縣並入越西縣。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0縣。

1962年,恢復布拖縣(駐布拖)。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1縣。

1978年,涼山彝族自治州遷駐西昌縣,原西昌地區所屬西昌、德昌、冕寧、會理、寧南(駐東風公社)、會東(駐前進公社)6縣及鹽源彝族自治縣(駐鹽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縣(駐博瓦公社)劃入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彝族自治縣改為鹽源縣。轄18縣、1自治縣。

1979年,由西昌縣析置西昌市,屬涼山彝族自治州領導。轄1市、16縣(含一個自治縣)。

1986年,撤銷西昌縣,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西昌市。

閱讀全文

與越南大隆縣與我國哪些地方接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個市最富裕排名2020 瀏覽:634
印尼和印台哪裡賣 瀏覽:127
哪個朝代統治過印度 瀏覽:556
特朗普怎麼不打伊朗了 瀏覽:804
英國最旺的五行屬什麼 瀏覽:899
中國股票證券交易所都在哪裡 瀏覽:704
伊朗烤肉串怎麼樣 瀏覽:672
小度中國和印度哪個 瀏覽:20
世界上哪個國家是中國人的後代 瀏覽:855
伊朗領導層是怎麼分布的 瀏覽:599
義大利為什麼重視自由 瀏覽:985
中國的汽車有哪些車型 瀏覽:32
巴厘島薯片多少印尼盾 瀏覽:657
在印尼怎麼賣免稅煙 瀏覽:228
中國竹鄉是哪個省 瀏覽:484
義大利機車950cc什麼意思 瀏覽:246
伊朗為什麼沒有病毒 瀏覽:304
英國為什麼要阻撓香港回歸 瀏覽:108
越南白領每月收入有多少越南幣 瀏覽:618
越南500塊錢是人民幣多少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