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南四季稻分布在哪些省份
2009年,越南水稻種植面積為744.01萬ha,其中九龍江平原水稻面積為387.29萬ha,占越南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2.1%,其次為中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區,占越南水稻總種植面積的16.4%,紅河地區佔15.5%。目前,越南水稻平均產量在東南亞位居第一,2009年水稻平均產量為5.23 t/ha,其中紅河平原水稻種植水平最高,平均產量為5.58 t/ha。水稻平均產量最高的省份為紅河平原的太平省,2009年平均產量為6.64 t/ha;平均產量超過6.00 t/ha省份還有紅河平原的興安省(6.27 t/ha)、海洋省(6.07 t/ha)和九龍江平原的安江省(6.07 t/ha)。九龍江平原是越南糧倉,2008和2009年水稻產量均超過2000.00萬t,分別為2066.95萬和2048.34萬t,占越南總產的53.4%和52.7%。產量最高的省份是九龍江平原的堅江省和安江省,2009年產量分別為339.77萬和338.36萬t。
越南水稻種植分冬春季、夏秋季和晚季。從2009年水稻的種植面積來看,冬春季水稻佔大多數,主要集中在九龍江平原,種植面積為154.88萬ha,佔全部冬春季水稻種植面積的50.6%。冬春季水稻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ha的省份均分布在九龍江平原,分別為堅江省(27.78 萬ha)、隆安省(24.9 萬ha)、安江省(23.41萬ha)、同塔省(20.72萬ha)。
夏秋季水稻主要分布在越南的中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區、西原、東南部和九龍江平原4個地區。2009年,全越南夏秋季水稻種植面積為235.83萬ha(表2),九龍江平原夏秋季水稻種植面積就佔了81.0%,為191.05萬ha。夏秋季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ha的省份有:堅江省(27.78萬ha)、隆安省(24.90萬ha)、安江省(23.41萬ha)和同塔省(20.72萬ha)。夏秋季水稻產量不高,2008和2009年平均產量分別為4.81和4.74 t/ha。
晚季水稻主要分布在紅河平原,2009年紅河平原晚季水稻種植面積為58.42萬ha,北部丘陵山區晚季水稻種植面積為42.99萬ha,九龍江平原為41.36萬ha。晚季水稻平均產量較低,2008和2009年平均產量均為4.46 t/ha,除紅河平原晚季水稻平均產量稍高(2008和2009年分別為5.42和5.43 t/ha)外,其他地區晚季水稻平均產量均未超過5.00 t/ha,九龍江平原最低,晚季水稻平均產量僅3.89 t/ha。
❷ 越南領土還沒有我國一個省面積大,為何還有大量糧食出口呢
越南的領土面積只有我國的約3%,但是人口卻接近我國的8%,達到了9733萬多人,這樣來看,越南的土地負擔接近我們的三倍,越南的領土面積約是33萬平方公里不到。越南是大米的主產區,也是大米出口大國,2019年越南大米出口量為637萬噸,那麼越南是怎麼做到糧食除了自給自足,還能夠出口創匯呢?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❸ 越南為什麼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國
越南屬於典型的熱帶氣候,並且地形主要以平原為主,這就意味著越南的耕地面積相當大。再加上越南的勞動力豐富。一年可以種三次水稻,每年的水稻年產量非常的大。再加上越南政府的大力扶持。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越南的大米資源非常的豐富。這就為越南出口大米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越南的氣候屬於典型的熱帶氣候,他們那裡的天氣主要是以高溫、高濕為主,這樣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水稻種植,以至於在越南地區,水稻可以一年收獲3茬,這就保證了水稻的產量非常高。越南這個國家的地貌特徵主要以平原為主,土地相對而言也比較肥沃,所以對於種植水稻來說提供了非常多的方便,更重要的就是越南人口近億,可以為種植水稻提供非常多的勞動力,從而能夠保證水稻可以及時地播種和及時地收割。
❹ 越南一年可以種幾次水稻
越南一年可以種三次水稻。
越南是傳統農業國,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5%。耕地及林地佔總面積的60%。糧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馬鈴薯、番薯和木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膠、腰果、茶葉、花生、蠶絲等。2006年越農林漁業總產值(按固定價格計算)比2005年增長4.4%,約佔GDP的20.40%。農業產值同比增長3.6%,其中糧食產量3965萬噸,比上年增長0.1%;林業產值同比增長1.2%;漁業產值為同比增長7.7%。
越南全國大約331,688平方千米。地形包括有丘陵和茂密的森林,平地面積不超過20%,山地面積佔40%,丘陵佔40%,森林佔75%。北部地區由高原和紅河三角洲組成。東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長山山脈及高地,以及湄公河三角洲。
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平地面積不超過20%,年降雨量從120厘米到300厘米不等,年氣溫介乎5到37攝氏度之間。
❺ 湄公河流為何會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水稻產地呢
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地處亞熱帶,雨量充沛,水稻豐富。越南國土狹長,耕地有限。越南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國家,無論它如何努力,都難以擺脫其農業國家的地位。他們的生存對東南亞國家來說是一場噩夢。農業技術主要是應用和推廣。農業科研試驗田只是引進國外優質良種的關鍵。這樣,就可以復制和粘貼種植技術。最重要的是推廣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和高產,讓農民學習、交流、推廣,受益匪淺。
有著天然的優勢和國家政策性的幫扶,造就今後的局面,兩種因素缺一不可,但是在這幾年,我國有著袁隆平教授「水稻之父「的綠色超極水稻,雜交水稻種植技術逐步創蒲隆地最高紀錄提高後,減少了從越南進口的大米數量,使越南大米的出口量明顯減少了。熱帶地區雨量充沛,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特別是水稻。此外,來自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已成為越南的主要稻米產區。只要一點甜點,你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因此,新種植技術的發展不如人口眾多的溫帶和寒冷地區的中國。
❻ 世界水稻人均產出排名和世界水稻總產出排名
世界水稻人均產出最高的是越南。2017年,越南水稻產量達4300萬噸,幾乎是中國廣東省和湖南省的產量總和。由於越南獨特的亞熱帶氣候,非常適合水稻生長,大部分都能一年三熟。
世界水稻總產出最高的是中國。中國號稱「只使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中國科學家袁隆平研發的雜交水稻,成功解決了低產量的問題。雖然中國耕地少,但卻是產量最高的。
❼ 越南還沒我國一個省大,人均面積只有1/3,為何還有糧食出口
全球糧食出口市場上有一個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現象,全球最發達的美國是糧食出口大國,而天天餓肚子要救濟的窮國,也是糧食出口大國,其中就有經濟相對欠發達越南!
這種地方都能變成稻田,實在是佩服
但越南也會面臨我國類似的問題,隨著越南的經濟發展,農村也會面臨勞動人口下降的問題,到時候越南的糧食生產將會面臨一個瓶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越南自給自足是綽綽有餘的,但對國際出口將會進一步下降,不過幸好我國糧食自給完全沒有問題,而進口大米也是當年加入世貿的承諾而已!
❽ 越南的大米主要在哪裡生產
水稻在越南是第一大糧食作物,它在全國范圍內都可種植。越南人把大米當作主食,認為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1990年的水稻種植面積有600萬hm2,通過推廣雜交水稻,目前種植面積達到750hm2,
而且平均產量也從原來的3.2噸/
hm2提高到現在的4.13噸/
hm2。越南南部的熱帶氣候和北部的季風氣候都合適水稻的生長,並且這個地區還有兩個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是兩個大糧倉。
目前,越南水稻的生產總量是由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在這10年期間,雜交水稻生產應是排第一位且有完全影響力的因素。在引進了雜交水稻在一些地區進行試種成功後,1991年晚造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決定發展100
hm2
雜交水稻;1992年早造,在不同氣候條件的地區擴大種植到1156
hm2。在2003年,雜交水稻的面積穩定在60萬hm2,單產則達到6~6.45
噸/
hm2。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雜交水稻比常規稻的單產要高出1~1.5
噸/
hm2,有時甚至2
噸/
hm2。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的預計,未來越南北方雜交水稻的面積將會從50萬hm2提高到70萬hm2。雖然雜交水稻對越南的糧食生產做出了很大地貢獻,然而它只是被簡單地認為適合在越南北方和中部沿海及高地的一些省份種植,在東南部和湄公河流域仍是一個空白。如果按目前的前景來看,
越南雜交水稻的生產應能達到更大的面積。
在一些省份雜交水稻的單產能穩定地保持在較高水平:如廣義省是7.3噸/
hm2,
南定省是7.2噸/
hm2,
清化省是6.7噸/
hm2,義安省是6.2噸/
hm2。此外,有的省份平均單產比晚造有所下降:如寧平省是6.0噸/
hm2,安沛省是4.85噸/
hm2。
❾ 國土面積小山地多的越南,大米因何會大量出口
歷史上,由於疆域遼闊,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和消費國,1998年時,大米出口量更是排名世界第四,出口量佔全球的14%。
不過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如今我國不僅沒有大米可供出口,而且還必須從國外進口糧食。這也不難理解,我國有18億畝耕地,全球排名第三,但是攤到每個人後,人均土地僅1.3畝,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指數。
目前,我國每年所需進口的稻米約600萬噸左右,這其中,大部分來自越南,其次是泰國、印度。
(正在插禾的農民)
三、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改良。
越南是水稻種植的傳統國家,對於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的改良尤為重視,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越南積極引進我國培育的高產雜交稻,進行大力推廣,從而使越南的水稻產量提升到每公頃6.3噸,比常規水稻多出1.8噸,一下就把出口的糧食份額賺出來了。
越南雖然工業化水平不高,但非常重視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和管理,實行從國家到省、縣、鄉、村的多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每個鄉、村都有完善的合作社之類的農業資金及技術扶助組織,經常搞農業技術培訓,而且每個縣都有農業學校。
四、工業化落後的糧食剩餘。
我國從糧食出口國轉為進口國,除了人口增長,工業化的高速發展也是主要原因。社會的進步推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不再滿足於解決基本的溫飽,更多工業化生產的食品和快消品需求大量增加,部分糧食作為原材料用來製作其它商品或釀酒,有些還成為集約化家禽家畜養殖的飼料。
越南的工業化水平較低,大量的青壯勞動力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效率和產量。而過於富餘的糧食,又沒有轉化為其它高價值商品的途徑,只能通過出口創匯來實現低附加值的收入。
越南在水稻種植上確實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的方面,他們用少量的耕地,不僅養活了龐大的人口,實現糧食自給自足,而且還能有餘糧出口,每年僅此一項創造收入就達幾十億美元。
❿ 越南人口9300萬,國土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
眾所周知,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大米和咖啡出口國之一,每年都有數百萬噸的大米從越南出口,其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但這樣一個小國家國土只有中國三十分之一,為什麼可以有這么多大米出口呢?
1、越南適合種植並將大米作為重要創匯商品
越南大米多主要是因為越南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屬於熱帶季風季候,常年炎熱多雨,日照充足,這里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而且越南國土以平原為主,河流眾多,越南將近三分之一的地方都很適合種植。特別是紅河平原和九龍江平原地區,土壤肥沃,是種植水稻的絕佳區域,越南水稻的播種面積佔到了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三左右。
越南貨幣也很穩定,通貨膨脹率在3%左右,在去年新興貨幣受困於美元升值而大幅承壓的背景下,越南盾在2018年只貶值了2%。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越保持貿易上密切往來對中越雙方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中國還有眾多投資者前往越南進行投資,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落地越南,並為當地創造大量工作崗位,相信以後中越往來將會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