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戰前中越關系
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對蘇關繫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斗爭的越南感到不安。1975年越南統一,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 。
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 。
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
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消滅邊境的入侵越軍,並攻克一連串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進行基礎設施破壞,隨後回國。
為了制止越南侵略柬埔寨,由華國鋒擔任主席的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通過當時在任的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鄧小平建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命令以昆明軍區和廣州軍區部隊以及各大軍區抽調部隊組成雲南邊防部隊和廣西邊防部隊,攻擊大量越南北部城鎮,消滅越軍在北方的有生力量並以減輕赤柬承受越軍入侵的攻擊壓力。
(1)越南為什麼敢打兩面戰役擴展閱讀:
對中國的影響
短短一個月的戰爭,中方傷亡人數達到2-3萬人,並直接造成經濟損失約35億人民幣,導致當年(1979年)經濟計劃未能按時完成。但是透過中越戰爭,中國大陸達到了預期的懲罰性作戰目的,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
藉此戰爭爭取到了改革開放的寶貴時機,發展起來,此外打亂了蘇聯-越南的戰略部署,使得中美關系進入近十年的黃金時期。透過十年邊境輪戰(兩山戰役),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同時,這場戰爭中國軍隊也吸取了諸多教訓:因為長期沒有戰斗,解放軍部分軍官軍事技能不強,在作戰時指揮不力;59、62式坦克在戰斗中被擊中損失數量極多,56式半自動步槍在叢林戰和近戰中火力不如越軍裝備強大。
沒有軍銜制導致部隊打散臨時拼建時不能迅速確定指揮關系;缺少輸送步兵的裝甲運兵車,使得步兵不得不搭載坦克行進,易受攻擊等問題都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為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探明了道路。
對越南的影響
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傷害是持久的。中國軍隊在撤退回中國的過程中轉移了大量越南公私部門物資,並且回收了大批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資,並對越南的村莊、公路、鐵路施行完整且有系統的破壞,迫使越南保持相當大規模的陸軍(共120萬),對越南國內經濟造成了拖累。
越南記錄的損失包括了428家醫院、735所學校、8萬頃農田被毀和40萬頭牛被搶走或殺掉。據《對越戰爭親歷記》中的誇張描述「連越南的牛見了163師的官兵都跑得遠遠的。」有數千平民遇害。
這場戰爭加劇了越南對在越華裔的歧視,許多人被迫移民。他們之中很多人被迫成為難民逃難,部分逃難到香港,而最終移居到澳洲、歐洲或北美的其他華裔社區,其餘大部分華裔回到中國大陸境內定居。大約八萬漢族以及苗族被從越南北部強制驅離到越南南部。
B. 爆發越南戰役的原因(美方的借口)
美國借口是防止共產主義在自由世界擴散,其實質是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爭奪在東南亞的勢力范圍,這一借口也是其在國內進行宣傳的幌子
C. 我國和越南打的「自衛反擊戰」是什麼原因
場戰爭,站在我們自己的立場上,當然就如當時官方宣傳中講的:"越南當局在蘇聯的慫恿和支持下,出於其民族擴張主義野心,背信棄義,認友為敵,把中國當成「頭號敵人」,瘋狂反華排華,不斷對我國進行武裝侵犯和挑釁。越軍侵佔我國領土,毀我村莊、殺害我軍民,嚴重地威脅和破壞我國邊境地區的安全和社會主義建設。"
反正都是越南人的罪過,比如「背信棄義」,那麼我就要問了,誰先「背信棄義」於前?大家都知道,中國和越南肩並肩贏得了美國軍事史上傷亡慘重的「越戰」,中國勒緊褲腰帶在最困難的時候支援越南價值200億元的物資,真的就是為兄弟的事,自己不過日子了嗎?我看不是,是因為老一輩們太知道如果越南頂不住的話,那麼中國西南邊陲就暴露在美國的炮口下面了,費了吃奶力氣整出的大三線工程根本就用不上了,而大三線工程是中國當時的唯一的一個戰略依託,大三線工程的理論依據和國民黨抗日是基本一致的,就是外圍我確定守不住,那麼我放你進縱深,你的兵力和補給都會緊張的,然後我再依靠大三線工程(主要是重工業,又以兵工業為主)和你持久戰。所以試想一下,越南頂不住敗下陣來的話,中國整個戰略格局就沒有任何依託了,當時和前蘇聯關系已經是劍拔弩張,百萬紅軍陳兵中國北方國境線,就指望著退居西南大邊陲後能夠抵擋一陣子,那時候備戰備荒真不是鬧著玩,過家家的。所以中國支援越南除了當時同為共產主義運動的兄弟夥伴外,更多的目的還是自身國家利益的體現,這當然也無可厚非,那個國家都一樣的!那麼越南人真的後來就那麼翻臉不認人了嗎?背後的情景是怎麼樣呢?答案很簡單,根源就在中國單方面和美國關系正常化,隨後又建交.當時的一段插曲是美國和中國關系正常化的內外部壓力也很大,美國要求中國保密,所有基辛格首次訪華那是相當的神秘,越南人是不知道自己景仰的老大哥(當時還排不上前蘇聯,越南是緊跟中國後面的,從胡志明在中國度假的時間就能看出來)馬上就要和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要開始蜜月關系了。當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後,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時,各位可以想像一下越南同志加小老弟的感受,那是沮喪和無奈,還有被出賣的憤怒啊!於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自己依靠的老大哥既然已和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單獨覯和了,自己也要再尋找新的依靠啊,這是冷戰時期小國的生存之道,不靠美就靠蘇,不加入北約就進入華約,不得已而為之啊!講到這里,大家再判斷一下是誰先「背信棄義」於前的?既然你中國老大哥去抱自己仇人那條粗腿去了,那麼我越南弟弟也不客氣了,北極熊對我也早揮舞盧布和軍援了,跟著北極熊,一樣不受氣。接下來的事就更簡單了,各為其主嘛!當時中蘇交惡,越南為了生存,當然要和中國逐漸撇清關系,進而對立,那麼我們再看看我們做了些什麼,對越反擊戰是2月份開打的,這前面一個月世界發生那件大事呢?是我們即將正式走上前台的那位總設計師正式訪美,這兩者有什麼關系呢?我不敢說,我只知道當時的情況是美國對越南也是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打越南時,有中國在後面頂著(據我所知,當時中國軍事顧問配備到越軍的營連級,防空部隊全是整建制的由中國開拔過去換裝的),現在中國不管越南了,後面有北極熊頂著,更是不敢動一根汗毛了,那麼能看著中國人去打越南人,對美國人是最開心,最愜意的一件事,結果呢,一月份總設計師訪美,二月份就下達反擊令!當時本人尚小,社會資訊也非常封閉,只知道拍著巴掌聽廣播電台上說著解放軍的英勇戰果,不知道此時大洋彼岸的老美是不是也拍掌叫好?
反擊戰,是當時景況下國家利益的一種選擇,沒有誰對誰錯,現在不光中越關系正常化,就連美越之間都已經生意至上了,大家都算相逢一笑泯恩仇吧!可是官方聲明的那些原因我們如果現在還拿來當回事,是不是太不用腦子思考了?
所以每年的二月那個日子,我想我們紀念的不應該是那場沒有對錯的戰爭,而是應該記住那些只因為是軍人,宿命就從此把他們安排長眠在那片異國土地上的我們的同胞們吧!
D. 80年代中越戰爭,中國和越南為什麼會發生沖突
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1975年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在東南亞,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打敗美國,並有蘇聯支持,裝備有蘇式美式裝備的越南開始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越南共產黨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51年印支共產黨二大上,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三國分別建立共產黨。但是這時,越南提出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統三國。在寮國革命成功,政府親越的情況下,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4)越南為什麼敢打兩面戰役擴展閱讀:
當時的世界局勢,一是美蘇冷戰爭斗此漲彼消,標志性的事件就是美國退出中南半島及蘇軍入侵阿富汗,蘇修上升的勢頭咄咄逼人;二是中國這個砝碼轉向美國,美國也投中國所好,在台灣問題上明確態度,並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同時中蘇關系越發緊張,兩國基本斷絕往來,蘇聯還在中蘇邊境線陳兵百萬,造成緊張局勢。
具體到印度支那問題上,美蘇中三國的態度非常明確。
蘇聯:支持越南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是從南面制衡中國,二是以中南半島為永久立腳點,拓展全球爭霸事業。
美國:不得已退出中南半島,但絕對不希望蘇聯填補這個力量真空,寧願中國介入以制衡蘇聯擴張勢力。實際上美國一直在為此作準備,1974年1月西沙海戰後,中國能夠控制西沙,沒有美國的默許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絕對不希望自己的身邊出現另外一個強敵,無論如何必須將這個「印度支那聯邦」扼殺在搖籃狀態。
E. 講一下越南戰爭的真相!
關於越南戰爭小時候聽說的是「美帝國主義侵略越南」「越南人民英勇抗美」的宣傳。後來有機會看了一些美國的越戰電影開始對越南戰爭真相有所懷疑,知道越戰並不是我們聽到的宣傳那麼回事。此文簡明扼要地介紹值得一讀。
二戰後世界分成兩大陣營。一是西方民主制國家,包刮美國、英國等;一是紅色蘇聯及其盟友。越南也跟其他許多國家一樣並立著兩個政權,一個是蘇聯和中國支持的北越政權,另一個是南越軍人獨裁政權。
1964年5月2日,越南人潛水從水底炸毀了美國「卡德」號航母。三個月後,在北部灣公海北越海軍向美國海軍開火,據北越說,向美軍開火,是美國海軍故意引誘他們開火的。事件發生後,美國國會舉行了聽證會,1964年8月6日,提出了一個報復北越草案,在眾議院400票對0票,參議院81票對2票壓倒性通過。但美軍尚未立即報復。1964年12月4日,一個讓人們應該記住的日子,越南軍正式發動攻擊,拉開了戰爭的序幕。戰爭從小規模逐步升級,但是美軍始終把戰爭限定在「報復性突擊」的范圍內。因此,打的始終是停停打打、不成規模的戰爭。
到1967年初,熱愛和平的美國人民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戰運動。他們質疑政府:已經報復了越南,為什麼還要繼續戰爭?戰爭使「我們得到了什麼?我們期望得到什麼?」事實上,美軍已報復了越南,對於一個講人權與民主的國家來說,沒有繼續作戰的理由。在人民的強烈反戰的壓力下,美國政府從此實行「以打迫和」、縮小規模的政策,頻頻向北越發出和平的要求。1968年總統大選,尼克松向人民許下和平的諾言,贏得了選舉勝利。
尼克松總統1969年上台,立即作出讓步,向越南求和,在談判桌上,始終處於下風。但他死守一條,美軍撤出越南,中國和蘇聯的軍隊也必須撤出。越南政府希望打下去,經常借故中斷談判。忍無可忍的尼克松,為了迫使越南讓步,於1972年12月18日下令實行「聖誕節大轟炸」。十天時間內對北越的河內、海防等地,實行24小時不間斷轟炸,河內、海防幾乎炸成一片廢墟。北越政府在不可抗拒的打擊下,被迫回到談判桌,於1973年1月簽訂了和平協定。至此,越南戰爭結束。
有一位美國將軍說:「我們的軍隊在越南戰場上沒有打輸過一場戰役,但是我們的國家卻輸掉了這場戰爭。」可是,打敗美軍的是誰呢,是熱愛和平的美國人民。美國人民怕死嗎?不怕,為正義的反希特勒法西斯戰爭,美國人民獻出了三十萬青年兒女的生命。但是,他們絕不允許自己的兒女為無意義的戰爭作戰,這就是他們反戰的原因。
F. 越南自衛反擊戰
中國跟越南是兩敗俱傷吧,越南戰略後退。中國不在追擊了而已。沒有傷筋動骨。
重點提一下,美國的海空軍很強悍。可陸軍,就是現在也不如中國陸軍強悍。就像朝鮮戰爭,美國占盡了優勢,最後還是輸給了中國,我們今天看到的美國軍事力量,最大部分還是美國的海空一體戰的戰法。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被恐怖分子炸的稀里嘩啦的陸軍我們知道的不多。
美國跟越南打。每一場戰役都贏了。可最後戰爭輸了。他不是輸給了越南,是輸給了自己。國內的反戰壓力太大了。在加上當時的越南有中國和蘇聯做後盾。其實越南也只是個戰場而已,他的有世界上兩個軍師大國做後勤工作。有打不完的資源做後盾,怎麼輸的了啊。
中國跟越南打時候不一樣。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其實就是中國為了跟美國邦交正常化送給美國的一個禮物。首先國際輿論就是向著我們中國的。
我不是說這場戰爭是不正當的啊。我們有正當的理由去打這場仗。因為越南背信棄義,太自我膨脹了。他們積攢了大量的軍備,在消滅了南越以後又來打我們中國的主意。但當時更主要的是,中國跟蘇聯翻臉了。還跟蘇聯在邊境打了一仗。越南只是個槍手罷了。
中國大越南時候,蘇聯自己正忙著處理車臣危機呢。哪有時間搭理越南啊。在說,跟越南打的是地面戰爭。永遠記住,我們中國,陸軍是無敵的。因為我們人多。
G. 越南戰役為什麼爆發
1953年,朝鮮和平暫時結束了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血腥對抗。3年以後,即1956年,這一對抗重新在越南展開。
這場長期鏖戰不止、無盡無休的戰爭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對峙。越南戰爭同朝鮮戰爭一樣,起因於對國家的分割:將越南分為南越和北越。這一決定是在法國結束對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後,1954年7月21日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作出的。
日內瓦會議決定將印度支那作如下分割:寮國和柬埔寨獨立,越南沿北緯17度線分為兩部分。北部是由胡志明領導的共產主義國家,成員大多數為越盟人員。越南獨立聯盟一直為將法國趕出東南亞而戰斗。南部,保大國王領導的國家公民也為反抗法國殖民統治而斗爭,但這些公民同國王一樣不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49年7月1日,在法國的支持下,保大成立了越南王國,首都西貢。195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承認該王國,准備向西貢派出駐兵和軍事顧問。從歷史上講,這是美國首次捲入越南未來的悲劇。
日內瓦條約規定,兩年內進行自由選舉,該國將由獲得多數票的政府所領導,實現國家統一。這一方案,或者說這個夢想,始終沒有實現。
在武元甲將軍最後進攻法國奠邊府防禦工事前,美國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向艾森豪威爾提議,由美國代替法國進行干預,但遭到堅決反對。但無論如何,美國根據日內瓦條約決定幫助新獨立的南越。
首先,華盛頓希望保大任命由他所選擇的總理,至少要安排華盛頓認為的「他們的人」。30年代末,流亡到美國的吳庭艷成為總理。但他對權力追求家長式的風格,正合美國之意。吳庭艷的到來正巧與保大最後的離去(從政治舞台退出)同時進行。大約225名美國軍官和60名士兵於1964年夏到達西貢作為教官,訓練當地部隊。根據日內瓦公約,南越和北越都不應建立自己的防禦工事,更不能與外部結成軍事聯盟。
簡而言之,典型的冷戰機制已經開始形成。美國成立了東南亞公約組織,即東南亞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是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泰國、巴基斯坦、菲律賓與南越簽訂的公約。這一行動受到中國、蘇聯的抗議。統一兩個越南的公民復決計劃沒有實現:兩個政府均對此加以反對。吳庭艷提出充分的理由:北越沒有政治自由,因此,人們應當按他們的願望進行投票。而胡志明認為,只有西貢脫離東南亞公約組織,他才會相信人民有自由選舉的權利。
最後一名法國人於1956年4月28日離開西貢。南越的美國化已經在一段時間前開始了。美元取代了法郎,英語逐漸成為該國第二種語言。吳庭艷沒有遭到美國人的反對,除了任總理外,他還在尋求取代保大(辭職後回到藍色海岸)的國家首腦以及部隊總司令的職位。吳庭艷是一位真正的獨裁者,身邊簇擁著一群像他嫂子那樣的人,使曾經支持過他的美國人感到很尷尬。他嫂子是位十分漂亮但很殘忍的女人,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徒,是共產主義的死敵,對佛教毫不接受。吳庭艷從一開始就使其政府的敵人越共日子不好過。
1959年初,村子裡的首領開始以每天一人的速度失蹤。他們殘缺的屍體在地下、河岸和洞穴里被找到,脖子上纏著一個標有「人民的敵人」的標簽。1959年底,「政治犯罪」的頻率達到每天10起,到1969年末,已上升到平均每天25起。
政府的鎮壓同樣殘酷,只要稍被懷疑,特別警察小組便會加以調查,被捕的越共成員將面臨著同家人和朋友一同死亡的命運。1960年至1961年間,1.8萬名越共被處死,1.4萬人被捕入獄等待審判,通常最終被判處死刑。僅這幾個數字便可以說明美國參與這場內戰的殘酷性。首先是杜魯門,接下來是艾森豪威爾,後來是肯尼迪。1961年12月,肯尼迪正式宣布支持南越繼續進攻越共游擊隊員,爭取獨立。局勢不斷緊張。一年前,北越政府曾公開宣稱要「將南越從美帝國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實際上,北越政府在宣布進入戰爭狀態。肯尼迪迅速將語言變成行動:他是第一位提供武器和派出軍事顧問,而且還派出武裝部隊支援南越的美國總統。1961年12月末,第一批400名士兵到達西貢,一年左右時間,這一數量增加到11.2萬人。
越共在北越的幫助和支持下,逐漸改變了斗爭方式,轉向公開的游擊戰術。美國別無選擇,只有向南部提供類似的援助。1963年,美國「軍事顧問」增長到1.5萬人,(包括27名將軍);他們也帶來了飛機和直升機。第一批美國受傷人員是在反越共行動中受傷的:1962年31人,1963年77人。這只是個開始,在今後的幾年中,死亡人數不斷增加:1964年146人,1965年1365人,1966年4896人。南越的損失更加嚴重:從1960年至1966年的7年中,共有5萬名南越士兵、警察和官員死亡,15.7萬名越共游擊隊員死亡。
越南戰爭
自從一九四五年來越戰可分成下述階段
1.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四年的法越盟軍作戰
2. 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三年美軍介入越戰
3. 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越戰越南化
4. 一九七九年中越共邊境戰爭
大事記要
1.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胡志明宣布獨立
2. 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九法越戰爭爆發
3. 一九五四年五月奠邊府法軍向越盟投降
4. 一九五四年七月廿一日簽署日內瓦協議
5. 一九五五年十月廿六日越南共和國成立
6. 一九六三年十一日一日西貢發生政變
7. 一九六四年八月三日發生東京灣事件
8. 一九六八年一月卅日越共發動第一次春季攻勢
9. 一九六九年七月廿五日尼克森實施越戰
10. 一九七0年五月一日美越軍進入高棉越南化政策
11. 一九七二年三月越共發動第二次春季作戰
12. 一九七三年一月廿七日簽署巴黎和約攻勢
13. 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越共再度發動攻勢
14. 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阮文紹決定放棄中央高地
15. 一九七五年四月卅日越南淪亡
H. 越南是幾幾年爆發內戰的為啥爆發內戰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共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6�5n Tranh Ch�6�3ng M�6�3 C�6�7u N�0�6�6�3c),為越南共和國及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也是該國至今戰敗的戰爭(雖然美國政府自稱是「光榮的撤退」)。越戰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北越軍和南越共軍最終打敗了南越政府軍隊,攻佔了全越南。 背景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挾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北越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印度支那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行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步入戰爭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顛覆。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艷政府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中南半島的沖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沖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陣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威權與腐敗導致吳庭艷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庭艷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志。 逐步升級 南越政府軍面對被俗稱為「越共游擊隊」的民族解放陣線節節敗退。為了阻止北越對越共游擊隊的物資和人員支持,南越海軍對北越沿岸海軍基地進行襲擊。美國海軍也派出艦艇協助,進行電子戰支持,即靠近北越軍事基地,挑起沿岸設施使用雷達從而暴露位置,由南越海軍炮火予與摧毀。1964年7月31日,一艘在靠近北越領海的中立海域進行此種支援任務的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遭到北越魚雷艇襲擊,並在附近的航母支援下擊沉其中一艘。8月4日,馬多克斯號與Turner Joy號往北航行時,後者被雷達訊號追蹤並宣稱受到攻擊,兩艘船隨即採取應對措施。美國以轟炸北越海軍基地作為報復。這就是著名的「東京灣事件」(「北部灣事件」)。 東京灣事件是越戰的重大分水嶺。北越和美國雙方都把它看作對方的蓄意攻擊,並做出了強硬反應。北越越共游擊隊對多處美軍基地進行了報復性攻擊。北越325師進入南越領土集結,標志著北越正規軍(越南人民軍)對南越的公開進攻。美國政府宣稱北越攻擊了位於公海上的美國軍艦,但並未提及他們的任務。美國國會於8月7日通過「東京灣決議案」,授權總統以他的判斷動用包含武力在內的一切行為來應付此事件。這事實上給予了總統約翰遜在不經宣戰的情況下發動戰爭的權力,而他個人雖然一開始並不願意派兵參戰,不久後美國在越戰中的參與程度依舊無可避免的不斷攀升。1965年二月,美軍在Pleiku的基地遭到攻擊,美國空軍隨即發動第一次報復性打擊。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峴港登陸,成為第一批進入戰區的美軍戰斗人員。7月24日,一架F-4C被射下後,約翰遜總統將在越美軍提升至十二萬五千人;翌日第101空降師的四千人員進入越南。11月27日,五角大廈要求提升美軍數目至四十萬人以便執行計劃中的大規模掃盪行動;到了年底,美軍在越數目已高達十八萬四千人。到了1966年八月,已有多達四十二萬九千名美軍士兵駐守在越南。 正當美軍數目不斷增加的同時,在1965年8月18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五千五百名士兵發動了戰爭中的第一場大規模陸戰;在空中支援並一場大規模炮擊下,美軍成功摧毀越共在Van Tuong的基地。同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時48分,美國第一騎兵師第七騎兵團的三個營和北越第66團在德浪河谷相遇,北越正規軍有2000人駐守,是奠邊府戰役的精銳之師,於是爆發美軍及北越間的第一場大規模戰斗。3天激戰後,北越陣亡1037人,美軍陣亡234人,以平手收場,但北越將南越分為兩段的計劃也因此失敗。這兩場戰役使北越從此決定避免與美軍進行正面沖突,改而採取游擊戰的戰術。 空中作戰也同樣的大規模提升;約翰遜批准了轟雷行動(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然而美國對北越的所有轟炸行動與目標都由華盛頓進行嚴密的控制,每日的轟炸目標的選擇由國防部和白宮來規劃,前線指揮官無法根據實際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國防部與白宮非常擔心傷及中國或是蘇聯派駐在當地的顧問而引發的正面沖突,對於轟炸目標的選擇與交戰規則有非常多的限制,而這些限制往往與美國追求的戰術或是戰略目標完全背道而馳。例如,美軍在未經批准下無法攻擊北越的軍用機場,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軍的戰斗機在准備起飛也不行。 因此,旨在阻止北越對南方的滲透的「轟雷行動」在這種綁手綁腳的指揮下,幾乎無法發揮功效。農業社會的北越的工業大多已地下化,剩下來的目標因有中蘇兩國的人員在附近而安全無恙;同時,因為不能攻擊蘇聯與中國的船隻或運輸部隊,使北越能順利的接收他們提供的軍資而武裝起軍隊。就這樣,北越武裝司令武元甲依然將他手下的部隊以驚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團的北越正規軍分散進入胡志明小道,頂著空襲,進入南方集結。 在地面上,成功獲得大規模增兵的美軍駐越最高司令官威斯特摩蘭(Westmoreland)將軍發動了一系列「搜尋並摧毀(search and destroy)」的行動。他相信如以「德浪河谷戰役」時那樣,以大規模火力消耗敵軍人力,北越最終將被迫認輸。同時,北越軍隊則執行武元甲的消耗戰略,在精心准備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軍進攻,激戰至傷亡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撤離戰場。北越已做好准備承受巨大的傷亡,並且堅信無限制的消耗戰最終會迫使美國人撤出越南。 此時不論是威斯特摩蘭將軍或華盛頓的政治人物都不斷表示美軍正在取得勝利。但戰術上的勝利無助於改變美國的困境。因此,美國開始透過南越軍隊和一些美軍來進行和平化政策,希望加強對已控制住的鄉下地帶的統治及治安,避免再度被越共滲透。然而,南越軍隊的腐敗及對平民的殘暴使該政策基本上毫無進展。
I. 朝戰只打3年,越戰為何敢打20年美國人的算盤到底是咋打的
朝鮮戰爭以及越南戰爭上對大家都非常熟悉,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朝鮮戰爭只打了三年的時間,越南戰爭卻打了20年之久。為何兩次戰爭的時間差別如此之大呢?其實這一次的源頭要從美國說起了,在1955年的時候,美國就干涉越南內部的事務,並且還難提供軍事援助,這樣的扶持之下,越南的實力也迅速增大,給其越南北部帶來了極大的傷害。而戰爭也給越南內部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但是美軍卻希望看到這樣事件的發生,因為越南與中國緊挨著,越南戰事不斷對中國或多或少也會產生很多的不良影響,想必美軍希望通過這樣的軍事戰略對中國造成很嚴重的困擾。
總之,北越如果沒有採取破罐子破摔的心態,繼續戰斗的話,那麼美國可能會放棄越南的戰況,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結束戰斗。但是美國之所以與越南打了如此久的仗,不僅與北越的真槍實戰有著很大的關系,而且美國的霸道無禮也是引起此次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
J. 面對強大的我國,當年一貧如洗的越南,為何還敢開戰呢
當時的中國一貧如洗沒有人也沒有錢,更別說有物資和轉鬥力了,而越南當時要稍微比中國好一點,他們有資本主義國家的支持,所以他們敢向中國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