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為什麼有佛教

越南為什麼有佛教

發布時間:2022-11-02 11:46:28

A. 佛教為什麼能在東南亞盛行

佛教為何能在東南亞盛行;自秋蓉;201251406213;2012級對外漢語;摘要:佛教在東南亞的盛行以及在東南亞盛行的原因;關鍵詞:大小乘佛教、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一、東南亞的佛教佛教傳入東南亞,最早的地區應在今;公元10世紀以後,由於南傳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東;二、東南亞佛教盛行的原因;東南亞佛教盛行局面的形成有長期的歷史積淀;1、東南亞的地理

佛教為何能在東南亞盛行

自秋蓉

201251406213

2012級對外漢語

摘要:佛教在東南亞的盛行以及在東南亞盛行的原因。

關鍵詞:大小乘佛教、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一、 東南亞的佛教
佛教傳入東南亞,最早的地區應在今日下緬甸之卑寮或泰國中部之佛統。古代東南亞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興廢交替,以南傳上座部勢力較大。西元七世紀末,下緬甸、泰國中部信仰上座部;爪哇、蘇門答臘則在婆羅門教支配下。十二世紀,錫蘭大力改革佛教,統歸為大寺之上座部佛教。此後二百年,緬甸、泰國、高棉、寮國均弘揚以錫蘭為傳承之上座部佛教。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受傳大乘佛教。至於馬來西亞、爪哇、蘇門答臘則始終婆羅門教、大乘、小乘佛教並行。
東南亞佛教是以南傳上座部為主的佛教。信教群眾主要分布於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區。據記載,公元紀年前後,南傳上座部佛教已經在東南亞地區流行。公元2世紀到6世紀,南傳上座部佛教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宗教。但不可否認的是,比佛教傳入更早的婆羅門教,在經過與佛教文字並存和融和的階段之後,雖為佛教所取代,但對佛教的影響仍然存在。在東南亞佛教中,很多的佛教名勝和佛教儀式都帶有一定的婆羅門教的影子,譬如婆羅浮屠、吳哥寺、薄甘王朝的塔寺等。

公元10世紀以後,由於南傳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封建領主的推崇和提倡,佛教也被尊為國教,上座部佛教流傳的地區幾乎都是全民信教的地區。同時,南傳上座部佛教也為東南亞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各地信教群眾根據巴利語音序創立本民族文字,用以寫定音譯巴利三藏典籍。從公元18世紀到現代,以泰語、緬甸語、高棉語和寮國語為主的的巴利三藏音譯編纂工作逐漸完備,使的東南亞佛教得以更加廣泛地流傳。

二、東南亞佛教盛行的原因

東南亞佛教盛行局面的形成有長期的歷史積淀。

1、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優勢為佛教的傳入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東南亞地區處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的交接地帶與印度半島隔海相望,交通便利,經濟文化交流來往密切。因而佛教得以從印度傳入斯里蘭卡,再從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國。東南亞的佛教以南傳上座部佛教為主。越南的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佛教約於公元2世紀由中國傳入越南,公元10世紀至14世紀是越南佛教發展史上的鼎盛期。公元初期,大乘佛教和婆羅門叫一度流行與寮國南部。14世紀中葉,柬埔寨的兩名高僧將上座部佛教傳入寮國,當時的寮國國王法昂王尊奉佛教為國教,寮國的佛教得到了廣泛的流傳。柬埔寨在公元前1世紀稱為扶南國,而在公元初印度教和上不座佛教就已傳入扶南。公元3世紀左右,從中印兩國傳入大乘佛教,到6世紀時,扶南已成為東南亞佛教中心。公元前3世紀前後,佛教傳入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地區。公元4至11世紀,大乘佛教在泰國北部、中部盛行。公元前7世紀至13世紀,大乘密教曾在泰國流傳。公元11世紀,緬甸和斯里蘭卡的上座部佛教先後傳入泰國。11世紀中期,蒲甘王朝統的阿奴律陀統一緬甸後,從斯里蘭卡引入了上座部佛教,並尊崇佛教為國教,緬甸開始成為清一色的上座部佛教的國家。

2、歷史上東南亞各國家統治階級對佛教的推崇是其在東南亞興盛的重要原因。例如,越南在公元16至17世紀,越南出現了南北封建割據的局面北方的鄭氏與南方的阮氏試圖重建佛教以贏得民心,佛教開始復興。16世紀中期寮國,在國王昭塞塔羅多的扶持下,寮國成為東南亞佛教中心之一。17世紀中葉,國王蘇里亞旺薩在位期間,寮國佛教進入全盛時期。13世紀泰國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國王蘭摩甘亨確立上部座佛教為國教。14世紀後,阿瑜陀耶王朝和曼谷王朝的歷代統治者都篤信佛教,以不同的方式扶持佛教的發展。朱拉隆功國王執政後,繼續推進宗教改革制度。1902年《佛教制度法》出台,新的佛教制度在泰國被正式的確定下來。緬甸,在11世紀至13世紀的蒲甘王朝是緬甸佛教發展的黃金時期。經過幾代王朝的悉心護法,傳教長老的竭力弘法上座部佛教在全面發揚光大。13世紀後期至19世紀中葉時期是緬甸佛教大發展的時期。上部座佛教經過蒲甘王朝的輝煌後繼續蓬勃發展。13世紀後,佛教上部座在東南亞大陸確立為佔主導地位的宗教表現形式,穿橘色袈裟的僧侶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普遍存在。

3、近代東南亞地區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推動了小乘佛教的發展。例如,20世紀初,尤其在1930年後,隨著寮國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的到來,寮國佛教開始復興。20世紀初期,柬埔寨人民在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的解放運動中,雖然許多佛寺收到破壞,但佛教仍有一定的發展。成立於1933年的泰國佛家協議,現在全國已有70多個分會,該會以弘揚佛法為宗旨,專門成立自願的弘法團,到全國各地宣揚佛法。

綜上所述,東南亞地區佛教的盛行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受到內外各因素的影響,但佛教最終還是在這一地區得以繼續存在並發展。佛教在東南亞盛行也是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佛教文化也是東南亞人民傳承下來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同時也促進了佛教文化的傳播。

參考資料:《東南亞概論》中國出版集團 祁廣謀、鍾智翔主編

三億文庫3y.uu456.com包含各類專業文獻、外語學習資料、生活休閑娛樂、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各類資格考試、文學作品欣賞、高等教育、專業論文、39佛教為什麼能在東南亞盛行等內容。

B. 越南當地人的宗教信仰是什麼

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主要宗教既包含傳入宗教,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儒教、道教、伊斯蘭教等,還包括本土宗教,即和好教和高台教。其中,佛教和天主教的影響最大,分別於公元 2世紀末和14世紀傳入越南;和好教和高台教是在越南本土誕生的宗教,分別創立於 1920年代和1930年代。有關數據顯示,至2011年越南人口約為9000萬。公開表明自己宗教信仰身份的人口約 2000萬,其中,佛教徒約 1000萬,天主教徒約 700萬,其他教派信徒約300萬。但這不是一個准確的統計數字,有研究認為,越南 80%以上的人口都參加各種形式的宗教活動,持有某種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信仰。由於越南佛教徒信仰的是大乘(Mahayana)佛教,不要求教徒參加特定的宗教儀式,也沒有像天主教那樣具有嚴格等級的教會體系,因此,很難認定一個越南人是否為佛教徒。在宗教政策寬松的環境下,更多人願意承認自己的宗教信仰,在環境嚴厲時期,願意公開承認自己宗教屬性的人較少,而在實際上並不影響他們保持佛教信仰。這就導致有關宗教信徒的統計在不同年份有較大的波動。大多數研究人員相信,越南的廣義教徒占越南人口的3/4以上。
求採納

C. 越南的佛教體系和中國的佛教體系有什麼不一樣嗎

越南與中國的關系源遠流長。公元前207年,趙佗消滅了統治今越南北部的甌雒國,在那裡設立了交趾、九真二郡。西漢時,在今越南北部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朝又設安南都護府管治此地。直到公元968年年底丁部領統一安南,建立「大瞿越國」為止,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國的屬地。之後越南雖然經歷了多個封建朝代,但在名義上卻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可以說在「漢文化圈」內,越南是受中國影響最深的國家。這些影響遺留的痕跡體現在許多層面,從民間習俗到語言文字,處處都顯現出中國與越南的密切關系。

密不可分的中越歷史關系,對越南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佛教是越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越南佛教的形成發展與中越文化交流密不可分。同時,越南佛教文化受到其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越南的佛教團體具備一定的社會救助功能。佛教一直把扶貧濟困作為吸引信教群眾的重要教義和手段。並且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沸教救濟體制。越南人民群眾的收人和生活處於較低水平,特別是偏遠地區以及經常發生自然災害的地區生話水平更低,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比較突出,但是越南佛教主動回報社會,國內的佛教團體與個人積極參加社會救助活動,佛教機構、寺廟普遍開設了各種義務性的學堂和醫療機構,同時還設立了人道主義基金和貧困基金。

越南佛教還具備教育民眾、文化傳承和交流的功能。沸教在傳入和發展的過程中,採取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形式進行傳播,促進了社會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直到今天,越南的佛教寺院仍然是人們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出家為僧的過程就是一個系統的接受教育的過程,寺廟和學校的有機結合,使越南沸教已經具備了相當完備的教育體系。越南佛教文化不但促進自身得到的道徳發展,也增進了民族間的了解,促進了越南社會的和揩與發展。

D. 39佛教為什麼能在東南亞盛行

佛教為何能在東南亞盛行

自秋蓉

摘要:佛教在東南亞的盛行以及在東南亞盛行的原因。

關鍵詞:大小乘佛教、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一、 東南亞的佛教
佛教傳入東南亞,最早的地區應在今日下緬甸之卑寮或泰國中部之佛統。古代東南亞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興廢交替,以南傳上座部勢力較大。西元七世紀末,下緬甸、泰國中部信仰上座部;爪哇、蘇門答臘則在婆羅門教支配下。十二世紀,錫蘭大力改革佛教,統歸為大寺之上座部佛教。此後二百年,緬甸、泰國、高棉、寮國均弘揚以錫蘭為傳承之上座部佛教。越南受中國文化影響,受傳大乘佛教。至於馬來西亞、爪哇、蘇門答臘則始終婆羅門教、大乘、小乘佛教並行。
東南亞佛教是以南傳上座部為主的佛教。信教群眾主要分布於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區。據記載,公元紀年前後,南傳上座部佛教已經在東南亞地區流行。公元2世紀到6世紀,南傳上座部佛教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最主要的宗教。但不可否認的是,比佛教傳入更早的婆羅門教,在經過與佛教文字並存和融和的階段之後,雖為佛教所取代,但對佛教的影響仍然存在。在東南亞佛教中,很多的佛教名勝和佛教儀式都帶有一定的婆羅門教的影子,譬如婆羅浮屠、吳哥寺、薄甘王朝的塔寺等。

公元10世紀以後,由於南傳上座部佛教受到大部分東南亞國家封建領主的推崇和提倡,佛教也被尊為國教,上座部佛教流傳的地區幾乎都是全民信教的地區。同時,南傳上座部佛教也為東南亞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各地信教群眾根據巴利語音序創立本民族文字,用以寫定音譯巴利三藏典籍。從公元18世紀到現代,以泰語、緬甸語、高棉語和寮國語為主的的巴利三藏音譯編纂工作逐漸完備,使的東南亞佛教得以更加廣泛地流傳。

二、東南亞佛教盛行的原因

東南亞佛教盛行局面的形成有長期的歷史積淀。

1、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優勢為佛教的傳入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東南亞地區處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的交接地帶與印度半島隔海相望,交通便利,經濟文化交流來往密切。因而佛教得以從印度傳入斯里蘭卡,再從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等國。東南亞的佛教以南傳上座部佛教為主。越南的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佛教約於公元2世紀由中國傳入越南,公元10世紀至14世紀是越南佛教發展史上的鼎盛期。公元初期,大乘佛教和婆羅門叫一度流行與寮國南部。14世紀中葉,柬埔寨的兩名高僧將上座部佛教傳入寮國,當時的寮國國王法昂王尊奉佛教為國教,寮國的佛教得到了廣泛的流傳。柬埔寨在公元前1世紀稱為扶南國,而在公元初印度教和上不座佛教就已傳入扶南。公元3世紀左右,從中印兩國傳入大乘佛教,到6世紀時,扶南已成為東南亞佛教中心。公元前3世紀前後,佛教傳入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地區。公元4至11世紀,大乘佛教在泰國北部、中部盛行。公元前7世紀至13世紀,大乘密教曾在泰國流傳。公元11世紀,緬甸和斯里蘭卡的上座部佛教先後傳入泰國。11世紀中期,蒲甘王朝統的阿奴律陀統一緬甸後,從斯里蘭卡引入了上座部佛教,並尊崇佛教為國教,緬甸開始成為清一色的上座部佛教的國家。

2、歷史上東南亞各國家統治階級對佛教的推崇是其在東南亞興盛的重要原因。例如,越南在公元16至17世紀,越南出現了南北封建割據的局面北方的鄭氏與南方的阮氏試圖重建佛教以贏得民心,佛教開始復興。16世紀中期寮國,在國王昭塞塔羅多的扶持下,寮國成為東南亞佛教中心之一。17世紀中葉,國王蘇里亞旺薩在位期間,寮國佛教進入全盛時期。13世紀泰國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國王蘭摩甘亨確立上部座佛教為國教。14世紀後,阿瑜陀耶王朝和曼谷王朝的歷代統治者都篤信佛教,以不同的方式扶持佛教的發展。朱拉隆功國王執政後,繼續推進宗教改革制度。1902年《佛教制度法》出台,新的佛教制度在泰國被正式的確定下來。緬甸,在11世紀至13世紀的蒲甘王朝是緬甸佛教發展的黃金時期。經過幾代王朝的悉心護法,傳教長老的竭力弘法上座部佛教在全面發揚光大。13世紀後期至19世紀中葉時期是緬甸佛教大發展的時期。上部座佛教經過蒲甘王朝的輝煌後繼續蓬勃發展。13世紀後,佛教上部座在東南亞大陸確立為佔主導地位的宗教表現形式,穿橘色袈裟的僧侶在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普遍存在。

3、近代東南亞地區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推動了小乘佛教的發展。例如,20世紀初,尤其在1930年後,隨著寮國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的到來,寮國佛教開始復興。20世紀初期,柬埔寨人民在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的解放運動中,雖然許多佛寺收到破壞,但佛教仍有一定的發展。成立於1933年的泰國佛家協議,現在全國已有70多個分會,該會以弘揚佛法為宗旨,專門成立自願的弘法團,到全國各地宣揚佛法。

綜上所述,東南亞地區佛教的盛行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受到內外各因素的影響,但佛教最終還是在這一地區得以繼續存在並發展。佛教在東南亞盛行也是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佛教文化也是東南亞人民傳承下來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同時也促進了佛教文化的傳播。

E. 越南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嗎

越南宗教狀況:越南宗教眾多,主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儒教、道教、和好教、高台教、福音教和伊斯蘭教等,其中佛教和天主教影響最大,其次是基督教和儒教。由於特殊的地理和歷史原因,各宗教之間的分野不清、宗教的相互演變、融合現象比較普遍。截止1997年底,越南宗教教徒達15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21%,約每5人中就有一人信教。佛教。公元2世紀未從中國傳入,無論是教徒人數還是受影響的深度,佛教都是當今越南最為重要的一種宗教,教徒達720萬之多,佛教雖然仍未有一個統一的組織系統,但由於得到越南歷代封建王朝的重視,傳播廣泛,影響日益加深。天主教和基督教。天主教也是越南重要的宗教之一,14世紀傳入,但受到越南封建王朝的排斥,17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後,將天主教作為統治越南的工具。經過3個多世紀的發展,天主教在越南發展迅速,目前越南有天主教教徒510多萬,分為55個教派,20多個教區。聖誕節成為越南僅次於春節的民間傳統節日。基督教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越南。目前正在不斷發展,越南政府允許其建立全國性的基督教會組織和宣傳、教育、救濟機構,其出版刊物有《聖經報》、《舉教報》和《傳教雜志》等。儒教和道教,儒教自公元1世紀傳入越南,黎朝時最為鼎盛,被尊為國教,長期以來,儒教對越南的思想、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均產生深遠影響。從首都到鄉村到處都有供奉、祭祀孔子的文廟、文祠等建築。道教自傳入越南時就受到重視,至今對越南仍有相當影響,許多地方還供奉太上老君、張天師、齊天大聖等。並進行道教演變的宗教儀式或迷信活動。高台教。高台教是越南唯一土生土長的宗教,帶著濃厚的越南特色,創立於1926年,全稱為「三期普度大教」。高台教的目的是統一世界上各種宗教信仰,建立一個全人類共同的宗教。其影響力遍及越南全境和柬埔寨,並在巴黎設有分支機構,目前約有信徒200多萬。和好教。20世紀30-40年代,越南人根據佛教和天主教等教義,創立了和好教,教徒達百萬人以上。此外還有福音(40萬教徒)、伊斯蘭教以及各種新教派約30多個,其中有些具有明顯的消極面,受到社會與論的譴責。

F. 越南佛教的概述

越南(Vietnam)地處中南半島諸國之最東,為熱帶國家,面積約為台灣九倍,人口為台灣三倍,於東南亞諸國,僅有越南自古受中國文化薰陶,且傳入大乘佛法,余如緬甸、高棉、泰國、寮國等,均系由錫蘭(今斯里蘭卡)傳入之上座部佛教。越南,北接中國滇、粵,西鄰高棉、寮國,東面與南面瀕臨南海,國土呈S狀之狹長形。在中國秦代時,將越南之河內納入版圖,時稱象郡,漢武帝改為交趾郡,西晉時越南稱交州,唐代則設安南都護府,惟當時之越南,僅指今北越而言。
將佛教傳入越南者,相傳為二世紀末之道教徒牟子,惟考其年代,不無可疑。較可信者,為梁《高僧傳》卷一所載,康僧會(三世紀)曾因父經商而移居交趾,彼時越南已有人出家,且有三藏教典。至第八世紀頃,越南受印度影響甚鉅,《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即載有明遠、僧伽跋摩、曇潤、慧命等經印度抵交趾之事跡;此外,同書亦載有交趾出身之僧人運期、解脫天、窺沖、慧琰等。西元二世紀至十世紀可謂為越南佛教之傳入期,十世紀末至十四世紀末為發展期,其間有丁朝之丁先皇於西元九七一年定文武僧三道品階。其後黎朝繼起,帝黎桓遣使入宋乞請大藏經等。1010年,李朝王統繼起後,越南佛教進入黃金時代,是時頗受宋朝影響,或迎三藏教典,或仿宋制,以考試百姓而度為僧,並設立戒場以傳授戒法,李朝第三主李聖宗(1054~1072 在位)甚且被形容為印度之阿育王。其後第四主李仁宗、第六主李英宗、第七主李高宗皆為崇信佛法且大力護持佛教之君王。計李朝八主凡二百一十五年,先後興建興天御寺、五鳳星樓、勝嚴寺、天王寺、崇度報天寺、永隆聖福寺、真教寺等諸多名剎,然至第八主李惠宗(1211~1224 在位)時國勢衰頹至極,帝乃退位出家,號「惠光大師」。代李朝者為陳朝(1225~1400),凡一百七十五年十二主,亦采保護佛教政策,惟至末期則漸有限制佛教之舉,如規定僧人未滿五十歲者一律參加考試。十五世紀以後,正值明代大興儒學,越南亦大量傳入儒學,宗教方面則道教、喇嘛教日盛,正統佛教遂漸衰頹,代之而起者為儒釋道三教融合之新局面,大抵王室側重儒學,民間則對佛教保有相當信仰。十九世紀末期,法國佔有越南,由於法國殖民政府支持天主教,頒布各種限制佛教發展之法令,越南佛教因之極度衰頹;此一頹勢,直至二十世紀越南佛教展開復興運動之後始漸復甦。
大抵而言,越南佛教之特色,可謂是中國南方禪宗之支系,於義學方面,無何發展。約可歸納為毗尼多流支、無言通、草堂等禪宗三大法統。毗尼多流支為中國禪宗三祖僧璨之弟子,約六世紀末抵越弘法;無言通自謂得法於百丈懷海,約與溈山同時(九世紀前半);草堂禪師為中國人,於李朝第三主聖宗時代,行化至占城之際,被視作囚兵俘至越南。至十七世紀時,越南禪宗一時絕跡,頓由凈土宗取代,新成立竹林蓮宗,以阿彌陀佛為信仰中心,乃至成為以後北越佛教之主流。越南古來盛行之佛典,除漢文經典外,有仿漢字而制之「字喃文字」(陳朝時代),字喃文字之佛典有《金剛經國音》、《法華國語經》、《阿彌陀經演義》等。今羅馬拼音十分普及,字喃幾不再使用。
二十世紀以來,越南佛教振興運動蓬勃發展,一九三一年,「南圻佛學研究會」首先創立於西貢,其後中圻、北圻相繼成立佛學會。共同致力於復興禪宗、培養佛教青年,倡用越語代替以往所用漢文,並陸續出版各種越文譯本之佛教經典及雜志。第二次世界大戰雖使此運動一度停頓,戰後,越南獨立,佛教復趨重振。一九四九年開始,於素蓮、智海大師領導下,重修寺院、整頓制度、創辦佛學院,並確立體制嚴格而全盤統籌之佛學院制度,此外又推動恢復翻譯、著作、出版等佛教文化工作,並設立慈善機構等。1950年,中圻、北圻成立聯合性之新佛學會,致力於統一佛教、普及教理等。一九五四年,《日內瓦協定》將越南分裂為二,北越與南越佛教之統一發展因而被阻。於北越,以胡志明為首之社會主義政權下,宗教活動遭受全面限制。於南越,則為吳廷琰之傀儡政府,鼓吹堅決反共、宗教自由、民主選舉等,惟因吳廷琰及其家族一向專權,政府一向腐敗,政策措施亦走向軍事警察之體制,用以鎮壓民眾日漸激烈之抗議行動。一九六三年,佛教徒挺身而出,抵抗無理之鎮壓,彈劾政府之獨裁腐敗,於軍警鎮壓下,犧牲生命之佛教徒為數眾多,其中甚而有當街自焚之僧侶釋智廣,及其他表示強烈不滿之慘烈行動,形成長達十個月之激烈斗爭,導致當時業已時機成熟之軍事政變爆發,推翻吳廷琰之獨裁政權。未久,即為楊文明、阮高祺等軍閥集團之交互爭權執政,其間,越南十一個佛教會在西貢舍利寺統合為一個「統一佛教教會」,對政府進行長期而嚴厲之批判,同時各宗派之新興教團亦極力發展組織,推動弘法活動。
自二十世紀中葉至統一為止,越南人民約百分之八十為佛教徒,然部分舊信仰者未必為正信之佛弟子;至於新佛教運動者以中圻、北圻為多,而推動此一新興佛教運動者,即為越南佛教總會。總會之下,包括南圻僧伽教會、南圻佛學會、中圻僧伽教會、北圻駐南圻之僧伽教會、中圻駐南圻佛教會、越南佛教會(即北圻駐南圻者)。除繼續以往之佛教事業外,並設立佛學堂,保送僧人出國,利用傳播媒體,積極擴展會務,宣揚佛陀正法,對內教育訓練,對外醫濟貧病。其中,南越佛學會所建之舍利寺,已成為當時越南佛教之領導中心。
一九六七年,軍人出身之阮文紹出任總統,其時越共對南越之攻勢愈形擴大。一九七二年阮文紹宣布終止全國村莊對民意代表之選舉權,民情嘩然,局勢混亂,加上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昂,一九七三年最後一批駐越之美軍奉調回國,越共旋即傾其全力攻入南越。一九七五年西貢解放,整個越南佛教亦隨之瓦解,越南僧侶逃亡世界各地,與數十萬難民同其命運。[《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禪苑傳燈輯錄卷上》、《三祖實錄》、《三教通考》、《古珠法雲佛本行語錄》、《安南志略》、《大越史記全書》、《大南實錄》、《越南佛教史略》(聖嚴)、《越南之佛教》(慧海,現代佛教學術叢刊(83))、《佛教史年表》(望月信亨)、《南方佛教四樣態》(龍山章正)]p5278
FROM:【《佛光大辭典》(第三版)】 據越南《禪苑集英》記載,195年,東漢蒼梧(今梧州)學者牟子奉母流寓交趾(指今越南北部)。他「銳志於佛道」,著有《牟子理惑論》。這是佛教傳入越南北部的開始。約在255~256年間,月氏僧侶支疆梁接(畺良婁至)到達交州。3世紀末,印度僧人摩羅耆域經扶南至交州,同時到達的還有僧人丘陀羅;在交州北寧建有法雲、法雨、法雷、法電四所寺宇。
2~3世紀,佛教已經多種途徑傳入越南。首先,由於中國中原戰亂,大批士民流寓交州,將佛教帶入;其次,南亞、西亞的移民及僧侶入海路進入交州;第三,也可能經由緬甸、雲南進入紅河谷地。史載三國東吳所屬交州太守士燮,「出入鳴鍾磬,備具威儀,笳簫喜歡吹,車騎滿道,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這些夾轂夢香的胡人即來自南亞、西亞或西域的僧人。 6世紀後,越南僧團逐漸形成。574年印度僧人毗尼多流支到達長安,7~9世紀,越南佛教傳播更廣,寺廟遍及各地。9世紀初,無言通在交州,創立新的禪派,對越南佛教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據義凈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記載,唐代中國僧人到達交州弘傳佛教,或與越南僧人同往印度或南海求法取經者的人數頗多。義凈記述了運期、解脫天、窺沖、慧琰、智行、大乘燈六位越南僧侶求法取經的事跡。10~14世紀越南佛教興盛。佛教成為維護封建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從939年吳權稱王,經過丁朝(968~979)和前黎朝(980~1009),封建國家政權主要掌握在僧侶和武將手中。國王重用僧人,賦予特權;僧人參與朝政,制定律令文書。前黎末年,國王黎龍鋌在位,因僧侶權柄過重,試圖壓抑。以僧統萬行和尚為首的僧侶集團便支持殿前指揮李公蘊,乘國王去世之機,篡奪了政權。李公蘊為萬行之侄,建立李朝(1010~1224)後,尊萬行為國師,以佛教為國教。李朝各代國王大力推崇佛教,傳播禪宗佛學,各地廣造寺宇,度民為僧,出現了百姓大半為僧,國內到處皆寺的局面。陳朝(1225~1399)建立後,繼續推崇佛教,弘揚禪宗。
李朝和陳朝前後400年間,有8位國王出家為僧。尤其是陳朝前期陳太宗、陳仁宗先後禪位出家,創立竹林禪派,並派遣使臣到中國求大藏經,在國內印刷佛教經典和佛像。這一時期寺院形成一股社會勢力,擁有寺田、食邑和田奴;僧侶享有多除賦稅、徭役的特權,高級僧人出入宮廷、官府,位比王侯卿相。僧團制度正式形成,組織嚴密。上有國師、僧統和僧錄,各府有教門公事。寺院林立,建築富麗堂皇。

G. 越南佛教的與各方面關系

14世紀以後,由於儒學的發展,儒士階層勢力上升,僧侶集團開始推動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陳朝末年,朝廷多次沙汰僧徒,並限制寺院僧侶勢力的發展。後黎朝(1428~1526)建立後,獨尊儒學,執行抑佛重儒政策,道教日益興起,佛教由此日趨衰落。朝廷禁止新建寺宇,將寺田、寺廟領地收歸國有,勒令不知誦經不持戒律的僧尼還俗,並以改革民俗之名,在民眾中宣傳佛教為迷信異端。至15世紀後半葉,僧侶人數大減,通達佛教教義者寥寥無幾。從1500年起,黎氏朝廷下令只許庶民信奉佛教。從此,越南佛教便由皇室庇護的貴族化宗教轉化為以平民信仰為主的民間宗教。
16~17世紀,天主教開始傳入越南。越南佛教雖不似以前興盛,但仍綿延不絕。當時,封建中央政權衰落,形成南北朝分裂割據局面,佛教有所振興。北方鄭主府和南方阮主府都曾延請中國高僧講解佛經,修建寺院。1665年,鄭主選拔國內有名佛師,為御用寺宇塑造幾百尊佛像,禪宗再度復興。隱居安子山的竹林禪派名僧白梅麟角將竹林三祖的教義和凈土宗融合為一體,在河內的婆寺開創新教派——蓮宗。主張禪教雙運,以教為眼,禪是佛心,以阿彌陀佛為禪的公案,但實修上專念彌陀名號,由此而得悟平生。此外,在越南北方有中力尚拙公創立的拙公派,這一派以臨濟宗為主,並受凈土宗影響,亦稱竹林新派。同時,還有曹洞宗的水月派。南方阮主府於1604年在順化修建了大乘佛教的寺院——天姥寺。中國僧人道明、原紹等在越南傳授禪宗佛學。原紹創建臨濟正宗的原紹禪派,造平定十塔寺,宣揚禪凈並修的教義。迄今,蓮宗在越南北方仍有一定影響,而臨濟正宗教派在南方勢力則較大。
19世紀初,阮朝建立。阮朝初年執行保護臨濟正宗、歧視蓮宗的政策。僧綱的職位皆授給臨濟正宗派僧侶,對蓮宗僧侶限制頗多。但蓮宗派仍在北方民間活動。
1858年後,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越南佛教徒參加了愛國抗法運動。進入近代時期,越南興起佛道儒三教合一運動。19世紀末,隨著天主教之傳播,又出現「四教一源說」。這一時期建立的高台教則是把佛、道、儒和天主教及民間信仰糅合起來的新宗教。 中國和越南壤地相接,交通便利。公元二世紀末,中國的著名學者牟融從蒼梧(今廣西梧州)奉母到交趾(今越南河內地區)居住,並篤志奉佛,著《理惑論》三十七篇,以顯揚佛教。三世紀初,康居高僧康僧會幼隨父母由印度移居交趾,雙親死後出家,於吳赤烏十年(247)來到南京,先後翻譯出《六度集經》等七部二十卷;並創建建初寺,成為江南最初的寺宇。同時又有西域高僧支疆梁接,於吳五鳳二年(255)在交州(州治在龍編,今越南北部)譯出《法華三昧經》六卷,中國沙門竺道馨筆受(《開元釋教錄》卷二)。三世紀末,印度僧人耆域經扶南(今柬埔寨)到達交州,並來到中國洛陽(《高僧傳》卷九)。六世紀末,烏萇(今巴基斯坦)高僧毗尼多流支到中國長安譯經弘法,然後由中國到越南,住龍編古法寺,弘傳佛教。越南佛教徒從古以來通行的是漢文佛典,說明兩國人民和佛教徒的友誼,自古以來就很密切。
公元七世紀中,唐朝僧人明遠到越南,和越南僧人聯翩往西域求法。明遠,益州清城人,振錫南遊,到達交趾,然後由交趾乘舶往訶陵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又到獅子洲(今斯里蘭卡),更往大覺寺(印度摩訶菩提寺)。僧伽跋摩,康國人,顯慶年內(655—660),奉令往交趾采葯。他在交州正值災荒,每天營辦飲食,救濟孤苦,悲心涕泣,時人號為常啼菩薩。曇潤,洛陽人,在交趾居住年余,聲望頗隆。隨後他泛舶南行欲往印度,行到訶陵北渤盆國(今婆羅洲),遇疾而終。慧命,荊州江陵人,至占波(越南中部)後,遭逢大風,不能西行,折而歸唐。智弘,洛陽人,與荊州無行同往印度,至合浦登舶,漂到匕景(越南中部),又回到交州,居住一夏,冬末復隨舶南行,到室利佛逝國(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更到獅子洲,往中印度(均見《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同時和唐僧同往西域求法的越南僧人,有運期、窺沖、大乘燈。運期,交州人,與曇潤同行,後為中國益州會寧的弟子,隨師至訶陵國,從訶陵高僧智賢受戒。窺沖,交州人,是明遠的弟子,與師同舶航行商海,到獅子洲,赴中印度。大乘燈,愛州人(越南北部),幼隨父母往杜和羅缽底國(今泰國境內)出家,後隨唐使郯緒到達長安,在慈恩寺玄奘法師處受具足戒,居長安數載,閱覽經書,後來曾隨義凈往中印度。這些都是中越佛教徒之間的友好史實。
至於越南佛教的禪宗前派、禪宗後派、雪竇明覺派、竹林臨濟禪和蓮宗,都和中國佛教有很深的關系。
越南前期傳弘的禪法,是毗尼多流支所傳入,據《大南禪苑傳燈輯錄》說,他在中國曾師事禪宗三祖僧璨,則其禪法顯然是由中國傳入。他的弟子法賢,據說是以《楞伽》為心要;法賢的弟子清辨,則以《金剛經》為眼目;從此以下各代,更接近中國南宗所傳的頓悟禪法。
唐元和十五年(820)九月中國無言通禪師到越南,開創了越南禪宗後派。他原籍廣東,姓鄭氏,出家於婺州(今浙江省內)雙林寺,曾依百丈禪師為弟子。他這一系統在越南遞相傳持,綿延不斷。中國禪宗的現成公案和體驗方法,在這一禪派中也盛行傳承。直到現代,越南的禪學大多是無言通這一流派。
越南禪宗的另一流派是雪竇明覺派,創始於雪竇重顯的弟子草堂禪師,主要是傳「雪竇百則」,越南李朝君臣多向他參學。
此外還有竹林派臨濟禪,也是越南禪宗後派的一個支流。公元十三世紀間,越南陳太宗曾受教於由中國去越的天封禪師,又曾從宋朝德誠禪師參學。三傳而至陳仁宗,更篤志禪學,出家為僧,稱為竹林調御,即為竹林派開祖。道楊建於安子山花煙寺,以臨濟禪為主。
十七世紀的竹林派禪,漸漸帶有凈土教的色彩。越南新宗派蓮宗,就是由竹林派中分枝興起,由白梅麟角倡導而大盛。其淵源是南宋慈照子元所倡導的白蓮宗,主張禪教雙運,以教為佛眼,禪是佛心,以「阿彌陀佛」為一個禪的公案,但實修上專念彌陀名號。這和中國宋明以來禪教凈相融合的佛教風氣相似。
(高觀如)
FROM:【《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協會 編】

H. 為什麼越南佛教是北傳佛教而不是南傳佛教

所謂的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是相對中國和印度來說的
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同印度毗鄰,這些國家的佛教是由印度本土傳過去的。而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的佛教則是由中國傳過去的。值得一提的是,佛教自公元4,5世紀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同中國本土的一些文化相結合,逐漸形成了新的思想和特點,而正是從那時起,世界佛教的中心就從印度轉移到了中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是中國的藩屬國,日本雖不屬中國藩屬,但是同前兩國一樣,歷史上文化交流是相當深厚的

閱讀全文

與越南為什麼有佛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離伊拉克可達多少公里 瀏覽:649
出國印尼注意什麼 瀏覽:500
伊朗和中東哪個國家有錢 瀏覽:728
泰國人辦理護照多久可以來中國 瀏覽:199
中國有哪些被塵封的大事 瀏覽:277
義大利眼鏡哪個品牌好 瀏覽:73
印尼鱷魚木哪裡買 瀏覽:232
印度如何應對中國的經濟 瀏覽:12
義大利為什麼電動車多 瀏覽:911
中國哪些酒是發酵酒 瀏覽:185
在越南怎麼用手機刷機 瀏覽:713
印度武器如何 瀏覽:832
中國無症狀感染有多少例 瀏覽:400
伊朗貨船停運怎麼回事 瀏覽:471
英國牛欄為什麼便宜 瀏覽:676
通過什麼辦法可以在越南找到老婆 瀏覽:387
去越南要辦什麼證件才能過去 瀏覽:240
表姐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979
伊朗散是治什麼病的葯材 瀏覽:762
中國牌子的鞋子有哪些名字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