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蔣介石做過什麼好的事跡
蔣介石有自己的勇氣、精力和領袖品質,他不僅是一個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從希臘 悲劇的意義上講,他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他的悲劇是他個人造成的。 蔣介石屬於那種少見的、非同小可的人物:這種人的勇氣、工作能力、個人意志及其精 力——全部耐力——是一般人所想像不到的。這種人對他們的時代和後世的不同影響取決於 他們從事活動的政治背景、他們所繼承的歷史遺產以及他們國家的大小、國力或重要性。 我們大家今天還受到列寧和斯大林的影響。希特勒曾給他那一代人帶來過巨大的災難。 丘吉爾由於打敗希特勒這一貢獻使他在未來的歲月里留下了烙印。佛朗哥和鐵托改變了他們 國家的面貌,就象穆斯塔法·基馬爾從前改變了一代人一樣。 歷史的偶然使蔣介石不得不和另一個更加獨特的人物—— 毛澤東共同統治中國並在這個國家裡決一雌雄,這是蔣介石的不幸。 這也就是說,蔣介石缺少那些將軍和政治家流芳百世的先決條件——運氣。 他的運氣糟糕透頂,同樣,他的錯誤也的確是不可估量的。 由於蔣介石就是蔣介石,因此他做什麼都要做得徹徹底底。 按男人、軍人、作家和思想導師、政治家和領袖等不同身份對蔣介石進行研究是毫無意 義的(就象不能這樣研究戴高樂一樣)。動機、失敗和成就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令人難分難 解。 蔣介石無疑將以一個「失去中國的人」的面目出現在歷史中,而我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敘述這個重大失敗的背景,以便尋找其原因。 事實上,我在敘述過程中就特別強調了蔣介石所犯的疏忽和失職所造成的錯誤,我也指 出了圍繞著他的種種不幸,不管這些不幸是否影響到他避免錯誤的努力。現在,若把所有這 些因素都加以考慮也許是有用處的。 蔣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錯誤也許是由於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潛在缺點、以及幼年時期受教育 很少的緣故。 由於教育和信仰的原因,他的思想很保守,但他卻認為他自己是個革命者,而革命的含 義包含很重要的幾個方面: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外國在華特權;通過重新樹立對傳統和儒家 思想的尊敬來恢復中國在世界上的應有地位。 盡管他也有社會理想,但與其他目標相比,這些理想被置於次要地位。 他擅於挑動一個人或一派人反對另一個人或另一派人,但他的觀點是狹隘的軍事觀點。 他企圖依靠強力來實現他的權威,他對付反叛者的辦法是懲6 皇歉腦臁T謁 蠢矗 畲? 的罪行莫過於不忠。在他的性格中存在著三處矛盾,其中之一是雖然他能夠對敵手殘忍地進 行報復,並常常採用立即審訊及處決的辦法,但他缺少徹底地成為一個令人難忘的暴君所具 有的那種殘酷的性格。 蔣介石的頭腦過於簡單。從宣傳角度講,這種簡單化是有意義的,但從政治決策角度來 講,過於簡單化就是缺少創見性。 在20年代,蔣介石曾有一段時間把中國共產黨叫做「傀儡」,但在共產黨自我證明他 們獨立於莫斯科之後的很長時間,甚至是在60年代中蘇大決裂以後的時間里,他仍然這樣 稱呼他們。 一個假的標簽會很快破壞貼標簽者的信譽,看來蔣介石對這種問題缺乏認識。 蔣介石用懲罰或將予以懲罰的警告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和培養人們對他的忠誠,出於 這種想法。他不允許任何不願執行其命令的事出現,並且一定要使他的政策得到忠實的貫 徹。 他曾表示,這樣就足夠了。如果發現他的命令沒有得到執行,他就會大發雷霆,下令槍 斃一兩個或者進行討伐。但是並沒有群眾機構來確定政策對人民的影響是否已達到了預期效 果,也許在這一點上和毛澤東明顯地不同。 另一方面,在意識形態上,毛澤東無疑也佔了上風。 深入地研究過這本書的人都不會認為我是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崇拜者;但是馬克思主 義作為反宗教的力量;列寧主義作為革命的策略,卻是不容否認的。 毛澤東看到了接受馬列主義的可能性,並使之適應中國這個農民占絕大多數的國家的實 際情況。他還利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潛在吸引力,而這些知識分子已經喪 失了他們的根基。 相比之下,蔣介石和國民黨卻疏遠知識階層,使他們無路可走,只有靠攏毛澤東和中國 共產黨。 正是孫中山,不是蔣介石,接受蘇聯代表如鮑羅廷的建議,按照共產黨的路線改組國民 黨。 蔣介石很欣賞從他開始的一切權力自上而下的等級結構。 但是,毛澤東贏得了農民,而蔣介石卻聽信地主殘酷地對待農民,而且很久沒有解決土 地改革的問題。
B.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和國民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是什麼
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 這是政治表演。解讀如下:
大前提是<1>國內的統一隻是形式上的,軍閥仍然割據。蔣介石能控制的兵力只有中央軍,即黃埔軍校的子弟兵,他是私家軍。
<2>如果他在開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牌,無疑是打光光了,最後只能是光桿司令。
<3>那時只剩下其他各地割據的軍閥,各自為戰,無疑是取勝之可能機率不大的。
1 什麼以國際聯盟主持公道也是表演。行就拖住日本,不行就賠點本,還能增本錢。如下:蔣介石先弄掉張學良,收編他的軍隊。代價是掉了東三省!和他預期差不多,張學良年少不懂啊。就是委屈了少帥和東北的父老鄉親們。
2 東三省當時在漢人(國人)的觀念里,不是自己的地方,是滿清的。掉了也就掉了。當然這也是輸掉了大量的戰略資源,他心裡清楚的很。這是豪賭!!就是玩德克薩斯撲克,放出了籌碼!雖然蔣介石覺得是在他的掌握中進行,他內心也難受,覺得是血恥。
3 安內的表面意思是剿共,的確也是。其實深層意義是蔣介石想收編各地的軍閥割據的財權兵權。可以說是一石2鳥之計。
4 說回國際聯盟,有了之前的外交,爭取國際上某些強國的支持。這支持很實際,一是武器的供應二是借錢充軍餉。
具體細節請自己找史料。
總結:蔣介石賭的讓我感嘆之。。。
C. 1927年蔣介石發動的兩次革命政變分別是什麼
蔣介石只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是汪精衛發動的,簡潔明了
D. 看完上甘嶺戰報後,蔣介石沉默良久,說出15字評價
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解放戰爭正式拉開序幕。經過三年的曠世大戰,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百萬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解放軍一路直搗,南京國民政府瞬間土崩瓦解。當中華大地已無老將的容身之地,國民黨殘余勢力只好逃到台灣。
老蔣的部隊潰敗得實在是太快了,快到除了他自己,連他背後的金主美國也沒能反應過來。在美國人的眼裡,老蔣的民黨軍隊實在是太廢了,在給他們提供了無數的武器裝備的情況下,不僅沒能消滅我們的部隊,還被人家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趕出了大陸。因此,在老蔣退守台灣之後,美國人一直瞧不起這個被解放軍趕出大陸的蔣介石,老蔣對此也是頗為無奈,事實擺在那裡他也沒什麼好說的。
隨著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囂張跋扈的美國人被虐得體無完膚。戰無不勝的志願軍讓美國人大開眼界,不得不正視這個自己從未見過的敵人。而遠在台灣的蔣介石看完了上甘嶺的戰報後,沉默良久最終說出了十五字評價,這十五字的評價包含了太多的意思,有不甘,有痛苦,甚至還有一絲絲的欣慰。那麼蔣介石到底說了什麼,為什麼讓他在不甘與痛苦之餘,還能產生一絲絲的欣慰呢?就讓我們去探尋這其中的真相吧!
一九五零年朝鮮戰爭爆發,北朝鮮戰爭爆發初期,北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不到半年時間就快消滅了整個南朝鮮。危急關頭,南朝鮮召喚了背後的老大。至此,美利堅聯合國閃亮登場。有了美國佬的加入,由美國牽頭組織的聯合國軍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實力,直接把北朝鮮按在地上一頓摩擦!
在北朝鮮的邀約下,出於唇亡齒寒這個道理,中國方面組織了一支志願軍毅然赴朝執行抗美援朝作戰。自從有了志願軍。朝鮮戰局變得多樣了起來。聯合國軍在經歷的幾次失敗後,被強行平推到了三八線附近。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不僅驚呆了美國,連去台灣的蔣介石都大為震驚。在蔣介石看來,中國大陸一定是瘋掉了,不然怎麼會不計後果地與美國挑戰?要知道,經常與美國打交道的蔣介石,可是深知美國軍隊的具體實力的!他並不認為中國大陸能夠贏得這場戰爭。
然而,當朝鮮的戰報放在蔣介石的眼前,他開始有些詫異,不禁開始自我反思。我以前都是在跟什麼人打仗?然而,讓蔣介石大跌眼鏡的事情還在後面。自1951年7月10日開城談判之後,中美雙方陷入了邊打邊談的局面,雙方軍隊在三八線附近陷入了膠著的持久戰。為了應對美國飛機大炮的轟炸,志願軍採取了坑道戰術,深挖洞,廣積糧,坑道遍布整條防線。這么說吧,坑道的長度基本上快趕上一條長城了。
1952年10月14日,為了配合板門店的談判,美國陣地戰天才范弗里特發動了攤牌作戰。在他的計劃中,這場作戰預計著傷亡最多也就是200餘人。然而,戰局的發展大大地出乎了他的預料,這位戰地天才品嘗到了他人生當中最失敗的一次戰斗。
1952年10月20日,上甘嶺聯合國軍的炮火開始發出怒吼,大量的炮火傾斜在我軍的陣地之上。敵人的炮火過於猛烈,我志願軍戰士無法抵擋,只能群體躲在坑道,美軍不停歇的炮火,將上甘嶺山頭直接消掉了兩三米,堅硬的岩石都被炸成了粉末。當白天敵人藉助炮火擊敗了陣地上的志願軍,佔領了上甘嶺的表面陣地。但一到晚上,志願軍就會從坑道之中洶涌而出,趁著夜色的掩護將表面戰地重新奪回。
經過多日的血戰敵人寸步難行,聯合國軍高層大為惱火。為了對付志願軍的坑道,他們公然動用不人道的毒氣和瓦斯,不過好在我軍的坑道四通八達,這些威脅最後都被我軍一一瓦解
。進攻再次失敗讓指揮官范弗里特怒上心頭,開始投入越來越多的部隊,頻繁的進攻加重了我方後勤人員的運輸,從而導致坑道內我軍戰士缺少飲水與食物。為了保證戰士還有能力去戰斗,後勤人員不畏犧牲,奮勇上前,前後才犧牲了近1500名戰士,才免強送入為數不多的口糧。也正是這一份少得可憐的口糧,讓我們贏得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
據我軍戰史記載,整個戰役期間,坑道中的志願軍戰士主動出擊了158次,加起來一共殲滅了2000餘名敵人。在國力方面的巨大差距下,志願軍靠著英勇與智慧,用低於敵人幾倍的人數成功守住了聖甘嶺的陣地,在世界戰爭史上創造了極為罕見的奇跡。
任你火焰氣浪滔天,我自依然穩如泰山。收到解放軍勝利消息的蔣介石大為震撼,為志願軍的毅力和頑強斗爭而震撼。隨即便做出了15字的精準評價,
「這個世上沒有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而在震撼之餘,蔣介石還有著不甘、痛苦、和欣慰。他不甘是因為自己今生應該是打不回大陸去了,這場戰爭讓他再一次領會到了信仰的可怕之處,也看出來台灣與大陸之間的距離,自己在軍事、思想等方面已經完全敗給了身在北京的那位老對手,回歸大陸已經成為了不可能。
痛苦是因為自己有生之年回不到大陸的家鄉,無緣榮歸故里了!而欣慰則是為美軍的失敗感到高興。你們美國人說我蔣介石不行,被人家三年了。你們又是如何呢?16個先進的國家打一個落後的中國,最後的結果還不是跟我一樣,現在看來,敗在自己老對手的手上也不算一件什麼丟人的事情了!
落後的中國,你美國都打不贏,現在,中國強大了,台灣又能真正地指望誰呢?
E. 五華山事件的事件概況
龍雲在與中共雲南地下黨組織的接觸中,表示了希望與周恩來會晤的意願。1943年10月,周恩來派出華崗等人為中共特別代表前往雲南,與龍雲直接建立了聯系。在華崗的進一步爭取下,龍雲更加積極支持學生運動,並於1944年底秘密加入了民盟,推動昆明形成了抗戰大後方的「民主堡壘」,更使蔣介石如鯁在喉。抗戰勝利之後,蔣介石即開始准備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因此決不能容忍龍雲繼續和他對抗。如何翦除龍雲、統一雲南,一直是蔣介石的一塊心病。但他知道龍雲並非一般人物,不是輕易能解決的,必須從長計議,乃選派對自己絕對忠誠的得力干將暗中進行。最終,蔣介石選中了杜聿明。
1942年8月,當杜聿明率中國遠征軍第五軍殘部回國後,蔣介石將其擢升為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開始為解決龍雲做准備。
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之勢已逐漸明朗,在蔣介石看來,解決龍雲的時機也快成熟了。就在這年春天,中國駐印軍由史迪威、鄭洞國率領,向駐緬甸日軍發起攻擊,越過野人山,打通中印公路,軍運極為繁忙。杜聿明正忙於公務之際,一日接到昆明飛機場轉來的電話,蔣介石要他馬上飛往重慶,飛機已經准備好了。杜聿明當天飛到重慶,蔣介石與他一見面就說:「目前准備對日本侵略軍進行總反攻,必須先安定後方,統一雲南的軍事政治,保障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現在擬調龍雲到中央任軍事參議院院長,恐他不服從中央命令。你要在軍事上作徹底解決龍雲的准備,先將昆明附近的國防工事全部控制,然後在我命令到達的同時,即以武力解除龍的全部武裝,限龍雲於三日內到重慶。」並問杜有何意見。
杜聿明當然馬上表示接受命令。他覺得,龍雲僅有兩個步兵師、一個憲兵團在昆明,另有幾個交通大隊及地方保安團隊在雲南境內,力量不算大,解決他是毫無問題的。這樣一說,蔣介石非常高興,要杜立即回昆明做准備,以免龍雲及其左右知道了發生懷疑。臨行時,蔣介石再三叮囑:「要守秘密,要慎重。」杜聿明當天即飛返昆明,為了不使人生疑,雖然天色已晚,還是趕往參加龍雲的參謀長劉耀揚的宴會。
不久,蔣介石又把要解決龍雲的意圖告訴了駐在昆明的中國戰區總司令何應欽。何應欽找杜聿明商量,認為勸龍雲自動辭職是可能的,龍雲不會頑固戀棧,這樣就可以免於動武,對此杜也表示同意。於是,何應欽與杜聿明在五、六、七三個月內,從多方面勸龍雲自動辭職,還動員龍的親信盧漢從旁婉勸,但是毫無效果。
1945年8月9日,蔣介石電召杜聿明到重慶面授機宜。蔣指示說:「你這次回去做解決龍雲的准備工作,除軍事准備外,還要對雲南的通訊、交通及各機場做周密的布置,防止龍雲逃跑。」8月11日,杜聿明回到昆明,立即遵照蔣的指示積極准備。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後,國民黨嫡系部隊紛紛開往南京、上海、廣州、北平、天津等各大城市與要地接受日軍投降和解除日俘武裝。軍委會同時命令盧漢第一方面軍所屬第五十二軍、第六十軍及第九十三軍,進入越南接受日軍投降,並說日軍陰謀抵抗,兵力不足,讓龍雲再擴充一個軍,加入去越南受降。
龍雲對此是頗為疑惑的:一方面跨國入越受降是為國爭光的好事,不能不派兵去;另一方面,蔣介石的中央軍早已麋集雲南,特務遍布全省,又不能不有所戒備。中共雲南地下黨組織對蔣介石的陰謀有所察覺,特向龍雲提出了10條建議,希望他加強與川康方面的鄧錫候、潘文華、劉文輝等人的合作,並多次向他做工作,讓他加強防範進駐雲南的國民黨中央軍的行動。張沖等人也勸龍雲不要把滇軍全部開進越南,要留有餘地,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突發事件。
正當龍雲舉棋不定之時,蔣介石突然飛抵昆明。他一口一個「志舟兄」地向龍雲表示:要將16度緯線以北交由雲南地方政府管理,並保證受降完畢後,除留下少數部隊維持社會治安外,大部分滇軍即刻回返;雲南地方部隊至多再派一兩個師協助中央軍組成遠征部隊,同盟軍一起作為戰勝國的軍隊長期駐守在越南。
據說,蔣介石還進一步對龍雲承諾:關於組成遠征軍去日本的事,也打算交由他去具體辦理,但目前首要的任務是入越受降。不等龍雲說中央軍已有11個軍共40萬人在雲南,蔣介石以極其信任的口氣笑道:越南情況復雜,中央軍又「一時無法如數從各地趕來」,只有「勞駕」滇軍全部趕去,方能盡快安定越北局面。他說:由於時間緊迫,事關重大,這個任務非「志舟兄」和雲南地方部隊莫屬了。
在蔣介石這番天花亂墜的糾纏、利誘和脅迫下,龍雲表示:去接受曾經侵略過自己祖國8年之久的日軍的投降,而且是一次跨國受降,100多年來,中國軍隊何曾有過如此巨大的榮譽?蒙承中央信任,滇軍應該義無反顧地去執行這個光榮的任務,以不負歷史使命。但是,8年抗戰,雲南犧牲重大,和平來之不易,亦當請中央體察地方苦衷,一旦受降完畢即讓滇軍回鄉與親人團聚。他見蔣介石答應了這些要求,於是不顧中共雲南地下黨組織和張沖等人的「忠告」,即按蔣介石的要求,除將滇軍暫編19師龍繩祖(龍雲的大兒子)部留守昆明及雲南各地外,其餘雲南地方部隊全部入越受降。國民黨從其政府外交、軍事、財政、經濟、交通、糧食6個部各派一名代表組成中央顧問團,隨軍入越。
蔣介石就這樣將雲南地方部隊騙上了入越征途,龍雲後來對此追悔莫及!
9月27日,蔣介石派王叔銘秘密到昆明,給社聿明送來一封親筆信。信中說,日內就要頒布免除龍雲在雲南軍政本兼各職,調任軍事參議院院長的命令,要杜最好一槍不發,並絕對保證龍雲的生命安全。並說,龍雲任軍事參議院院長,仍然是你的長官,必須以長官之禮相待,照命令限期送龍到重慶。但是蔣又指示,應將飛機、大炮、戰車一並准備好,萬一龍雲不接受命令,就立刻集中火力轟擊五華山。蔣介石既要杜聿明「絕對保證龍雲的生命安全」,又要杜「集中火力轟擊五華山」,這前後矛盾的命令,使得杜聿明左右為難。杜聿明考慮,在私人感情上,自己與龍雲相處很好,對龍雲加害的事情絕對不能做;而且,萬一龍雲在事變中身亡,社會輿論必然歸罪於己。因此,杜聿明連夜給蔣介石復了一封信,稱對於解決龍雲的軍事部署,已經准備妥當,龍雲及其左右直到9月27日為止,尚毫無察覺,只要命令一發布,在兩小時內可以全部解決龍雲的武裝,控制五華山以外的市區並恢復市內秩序。龍雲只有五華山彈丸之地和一個營的警衛兵力,不足為患。如果龍雲不聽從命令,負隅頑抗,可用一部分兵力加以解決,活捉龍雲。如果用飛機大炮轟擊,城內居民將遭受損失,甚至波及雲南大學及西南聯大的安全,引起學潮,在政治上造成極端不良影響。蔣介石是最害怕鬧學潮的,過了一天,他復信同意杜聿明的意見,不使用飛機和大炮轟擊。
蔣介石為了避免在政治上受到輿論譴責,以及保密的需要,事前即從重慶溜到了西昌。9月29日,他又派王叔銘由西昌乘專機將調免龍雲的命令送到昆明,命令主要有三條:(一)免去龍雲軍事委員會雲南行營主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兼各職。軍事委員會雲南行營撤銷,行營所屬人員由中央統一安排;雲南地方軍隊交昆明防守總司令杜聿明接收改編;雲南省政府交盧漢接收;在盧漢到任以前,由雲南省民政廳廳長李宗黃代理。(二)任命龍雲為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院長。(三)任命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
這天晚上,杜聿明即在指揮所內召集團長以上軍官開會,下達行動命令。30日晨,各部隊都到達進攻位置,將軍委會的命令送給龍雲各部隊。事出龍雲手下意外,都猝不及防,有被迫繳械的,也有進行抵抗的,但因毫無准備,僅五十多分鍾,戰斗即告結束,只剩下一座五華山。龍雲聽到槍聲時,即從住宅後門奔上五華山,隨即發出「勘亂」的電報,說杜聿明叛變,叛兵圍攻五華山,令各區專員、縣長率領保安團隊星夜向昆明前進,包圍反擊,實行內外夾攻。其實,龍雲不知道他的衛隊早已被解決。據說其保安部隊全省近十萬人,他自恃這支力量可以與中央軍較量一番,決心在五華山固守待援。但由於龍雲的通訊部門都被破壞或監視,他的電報根本就沒有發出去。
事件爆發後,昆明各界士紳及與龍雲有關人士,都希望早日解決問題,以使社會安定。杜聿明與他們見面,擬定了幾條寬大方案,這些人覺得可行,便紛紛回去向龍雲勸駕。龍雲知道大勢已去,不得不表示自己是服從命令的,但又說,自己在雲南十多年,手續需要交代,不能在10月4日前到重慶去。蔣介石雖派了專機在昆明機場等候,但龍雲堅決不走,形成了僵局。
10月2日,蔣介石派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到昆明勸龍雲。何一見杜聿明就說:「叫你們不要胡鬧,現在出了事,騎虎難下,又要我來善後。」可是,龍雲根本沒給他面子,拒絕見面。後經中國銀行昆明分行行長王振芳從中斡旋,龍才通過王表示,必須由行政院院長宋子文親自來昆明,並保證龍雲的安全,才可以去重慶。何應欽見不著龍雲,碰了一鼻子灰,尷尬地對杜聿明說:「幸虧你們用武力解除了他的武裝,不然真要造反。」隨即悻悻地返回南京。
10月3日,宋子文來到昆明,上五華山與龍雲長談,龍才表示願於4日離開昆明去重慶。龍與宋登機前,杜聿明和龍的親友部屬到機場送行,杜聿明向龍道歉說:「對不起院長。」龍雲說:「你是奉命行事,不怪你。」
龍雲到了重慶後,雖然滿懷憤恨,但又不便直接對蔣,便把一肚子怨氣發泄到杜聿明身上。他對蔣說,自己是絕對服從命令的,就是因為杜聿明不先送命令給他,而先動武力,簡直是一種蔑視國法、背叛長官的行為,要求蔣嚴加懲辦。否則,即便他能原諒,雲南老百姓也是不能原諒的,勢必造成更加混亂的局面。在前去訪問他的人面前,龍雲也總是要大罵杜聿明一番。
F. 918事變後,蔣介石對日採取了什麼政策這一政策造成了什麼危害
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開始,此後東北三省被蹂躪、奴役達14年之久。
也是中國各階層人民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規模的抗日救國高潮的開始,對中日兩國歷史均具重大影響。
當然,也導致了西安事變的發生,楊虎城,張學良武裝扣押蔣介石,逼迫蔣聯共抗日,開創全民族的抗戰統一戰線,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
G. 74年中越海戰,將介石說了什麼話
回一樓:其一,74年西沙海戰中方參戰的六艘艦艇全部來自南海艦隊,分別是271號、274、281號、282號獵潛艇、396號、389號掃雷艦,如果這幾艘艦艇中有後期增援的,那也無需通過台灣海峽;即使需要其他艦隊增援也是就近從東海艦隊調兵增援,不知樓主下文中所說的北海艦隊真的是為了上文中所提的兵貴神速嗎;其二,1965年「八六」海戰和崇武以東海戰後,台方海軍因遭痛擊已不再向解放軍海軍主動攻擊,解放軍也不主動打擊對方,大陸的艦船在台灣海峽的活動未受攔截已成多年慣例,何來繞道台灣東南的公海,穿越巴士底海峽一說;其三,學過地理的都知道,台灣海峽最窄處也有130公里,請問有什麼樣的照明燈能夠照得了這么大的一個距離,所謂國民黨軍艦和一些軍事要塞都打開照明燈為北海艦隊的官兵護航這種無知言論也只有樓主這樣的人才會相信;其四,台灣當局自60年代同美國、韓國一起大力援助南越政權,在西貢派駐龐大的軍事顧問團,並派出空運人員協助南越軍隊作戰。蔣介石特別欣賞的將領胡璉便長年以「大使」身份駐在西貢,向南越軍提供「剿共」經驗,結果其住所還受到越共游擊隊的爆炸襲擊。1973年春美國從南越撤軍後,台灣軍事顧問團仍留西貢,在此後兩年間繼續向其提供軍事援助。197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同南越海軍發生西沙海戰後,台灣當局繼續支援南越當局。駐太平島的國民黨軍還接到命令,如果中共海軍艦艇靠岸便開火,而南越艦艇靠近則「勸他們離開」,其立場站哪一邊不是清清楚楚嗎?1975年4月,南越政權遭越南人民軍總攻而崩潰時,台灣軍事顧問團堅持到最後才撤離。西貢政權末代「總統」阮文紹因怨恨被美國拋棄,選擇了台北作為逃亡後的棲身地,以顯示感激之情。這些史實,在當年是關心國際時事的人所共知的。樓主在這說蔣介石在大陸與南越政權發生沖突時「協助」大陸,真不知是道聽途說人雲亦雲還是別有用心顛倒是非。
H. 1929年國民黨大事年表
國民黨新軍閥混戰是以蔣、桂之間的戰爭拉開序幕的。
1929年2月19日,桂系的武漢政治分會發出決議,撤免魯滌平的湖南省主席兼18師師長職務。同時派葉琪的第9師,夏威的第7軍向長沙進兵。魯滌平措手不及,慌忙乘外輪逃往南京,桂軍控制了湖南。至此,桂系占據了兩湖,接通了廣西,勢成能攻能守、可進可退,要與蔣介石較量一番。這就是所謂的「湘案」。
蔣介石消滅白崇禧部的辦法是,利用唐生智與桂系的矛盾,起用唐生智,驅逐白崇禧。白崇禧帶到河北的李品仙、廖磊兩部原是唐生智的主力軍。白崇禧既想長駐河北,又想向西北發展,這引起部下的不滿。唐的部下都想早日回到湖南家鄉,又都覺得當桂系的軍官不光彩。蔣介石抓住這個矛盾,廣泛傳播唐生智將要復職的消息。唐生智在上海也活躍起來,派人向蔣介石表示竭誠擁護中央。蔣介石不但答應唐可重新指揮部隊,還賞以巨款,並促其立即北上平、津,收回舊部。
此時蔣、桂之戰已在弦上,白崇禧計劃率部南下浦口,配合李宗仁部攻蔣。但此時部隊已不聽白的指揮,並到處張貼「打倒桂系!」「打倒白崇禧!」「歡迎唐總司令東山再起」等標語。甚至把反桂迎唐的標語貼到北平、天津的火車車廂上。白崇禧在軍中不能立足,化裝由塘沽搭日輪逃走。
3月20日唐生智在塘沽登岸,受到舊部的歡迎。3月ZI日宣布討伐白崇禧,蔣介石立即任命唐生智為第五路軍總指揮。唐生智在北平順承王府設立總指揮部。蔣介石扶唐倒自計劃完全實現了,這等於砍去了桂系的一隻手臂。
李濟深是廣西梧州人,在廣東做官。在政治勢力的劃分上他屬於粵系。廣東財力充裕,但士兵的戰鬥力較差。廣西較窮,士兵勇敢。李濟深利用鄉士關系,長期以來與桂系結為一體。廣東支援廣西經費,廣西支援粵省兵力。李宗仁、白崇禧帶兵遠離廣西之後,李濟深與黃紹密切配合,使蔣介石無法插手兩廣。蔣介石要消滅桂系,不拆散粵、桂聯盟是難以成功的,因此,蔣介石陰謀暗算李濟深。
李濟深本不想來南京參加三全大會。蔣介石以人格擔保,特派吳稚暉、張人傑、蔡元培、李石曾四大國民黨元老請李到南京來調停湘案。李濟深信以為真。不料在3月21日晨,蔣介石突然下令將李濟深逮捕,關押在湯山俱樂部。3月28日國民黨三大閉幕的當天,蔣介石又派兵去抄了李濟深在南京的住宅。全國編遣會議後,蔣介石到處閱兵、演習,向地方實力派示威,李濟深曾為此電責蔣介石。蔣介石因而對李懷恨在心。
蔣介石無理扣押李濟深,引起各方面強烈不滿。幫助蔣介石勸說李濟深入京的吳稚暉和張人傑,首先怒氣沖沖地跑到蔣介石的面前斥責他的暴行,然後他兩人搬到湯山與李濟深同住,以表示抗議。蔡元培、李石曾也譴責蔣介石毫無信義。廣東將領群情激奮,蔣光鼎、蔡廷鍇等人聯名致電蔣介石,強烈要求立即恢復李濟深的自由。又電邀黃紹宏到廣州商議對策。但這時蔣介石已派粵籍將領陳銘樞、陳濟棠二人到粵活動,說服粵省將領服從中央。二陳以貌似公允的兩面派手法,用避免牽人戰爭為理由,把桂系孤立起來。隨後,蔣介石任命陳濟棠為討逆軍第8路總指揮。陳濟棠從此主宰了廣東。
蔣桂戰起,各實力派多為自己打算,3月29日,閻錫山發表通電,響應蔣介石的討伐令。四川的劉湘為防止蔣介石以追擊桂系為名進入四川,也聲明討桂。
馮玉祥在蔣桂戰爭中,採取兩邊應付的辦法,桂系曾請馮協助反蔣,馮滿口應允。蔣許給馮行政院長職位,馮為利所動,答應出兵14萬助蔣討桂。但馮在兵下徐州時,印刷了大批討逆布告,卻不印所討之逆為何人,只印「貪贓枉法、橫征暴斂、屠殺民眾,迫害青年」之類的罪名。他的用意是蔣、桂誰敗,就在布告上填寫誰的名字,並企圖先於蔣介石佔領武漢。馮玉祥的這種態度,不僅害了桂系,自己也遭到蔣介石的暗算,受到雙方責難。
蔣介石於3月29日親自擔任總司令,到九江指揮作戰,討伐桂系。何應欽任參謀總長。共出動3個軍:劉峙的第1軍,朱紹良的第2軍和朱培德的第3軍,並有14艘艦艇配合作戰。
然而,蔣介石最拿手的辦法是從對手內部收買叛將。蔣介石知道任何地方派系中都是派中有派,不可能沒有矛盾。蔣介石採用以派制派的方針從內部分化瓦解,利用他手握中央大權的條件,許諾投靠者以高官厚祿,往往容易找到叛投者。這種辦法瓦解對手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見效甚快。
蔣桂戰起之時,李宗仁從上海返回廣西,白崇禧正從塘沽逃往廣西途中,黃紹宏坐鎮廣西,致使武漢軍中無主帥。武漢前線總指揮的大權交給了第一師師長李明瑞和楊騰輝。這時李明瑞和楊騰輝已被蔣介石買通。同時蔣介石又通過朱培德爭取張發奎,任命張為第1路軍右翼軍總指揮·,任務是叫張發奎搶在馮玉祥的前面佔領武漢。蔣介石手令:委任何鍵為討逆軍第4軍軍長,撥發該部給養70萬元,並應允事成之後:湘省一切要請芸樵(何鍵字)負責。何鍵立即發電表示「竭誠擁護」中央。就這樣,蔣、桂未經交戰,桂系占據的湖北、湖南兩省,從地方到軍隊,都已被蔣介石分化瓦解了。蔣介石的侍從副官鄭介民在武漢市內指揮蔣系的特務,已經做好了內應的安排。4月6日,蔣介石到達武漢,他宣布:「兵不血刃而定武漢。」因為李明瑞帶部隊脫離了戰斗,桂軍幾乎不戰自退了。馮玉祥先於蔣而人武漢的幻想也破滅了。
蔣介石進入武漢之後,封官犒賞,發給李明瑞部大批現金。又在武漢召開的群眾大會上,大罵叛逆。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蔣介石還在武漢單獨召開了馮玉祥的部將韓復榘,蔣氏夫婦「盛情」款待,當面許韓任河南省主席職,並贈數十萬巨款,開始作瓦解馮部的工作。
從武漢敗下來的桂系第4集團軍的殘部,在胡宗驛、陶鈞、夏威的帶領下,退到鄂西,想聯絡四川軍閥楊森。蔣介石豈能容他們在鄂西立足,他命張發奎、朱紹良、夏斗寅部追擊,同時發出招撫桂系的《告桂系軍隊書》,稱:「官兵如帶械歸來,各賞洋五元;官兵如為待手來歸的一律收容;如能殺了你叛逆長官來歸的,必得重賞官級。殺了你連排長,賞銀百元官升一級;殺了團營長賞銀五百元,升二級;殺了師長總指揮來歸的,賞銀五千元,升三級。於是,胡、陶、夏三人頂不住蔣介石的武力與金錢雙管齊下的手段,三人同時宣布下野,部隊聽候改編。桂系第4集團軍至此全部瓦解。
蔣介石「徹底鏟除」桂系的戰爭是從5月5日開始的。蔣介石限5月25日前佔領柳州,他又從武漢跑到長沙督戰。此前蔣介石也曾誘迫過黃紹宏叛桂投蔣,但黃未能聽命。
李宗仁、白崇禧、黃紹宏在蔣介石的緊逼之下,決定爭取主動,以攻為守。在蔣介石向廣西進攻的同一天,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打起「護黨救國軍」的旗號,由白崇禧、黃紹宏率兵分兩路向廣東進攻,企圖對粵作戰取勝後打開新局面。李宗仁則去香港聯系其他反蔣力量。5月21日,粵、桂軍在廣東白念進行血戰,桂軍失敗,退回廣西。白、黃在廣西雖反復作戰,但無力抵擋蔣介石從四面八方調來攻桂的軍隊,6月,白崇宏、黃紹宏由廣西南端的龍州敗逃越南,待機再起。
蔣介石鏟除桂系的方針及其陰險手段,引起國民黨各派系的極大震動,並感到驚恐。迫使他們各尋出路:或者奮起反抗,或者委身投靠,或者以兩面派的手法左右去逢迎。
蔣介石倒桂得手之後,他極力拉攏閻錫山,加緊攻擊馮玉祥,採用的仍是各個擊破的策略。
馮玉祥本想利用蔣、桂之戰,搶先佔領武漢。但被蔣介石所窺見,早有了防備。馮玉祥的打算落空,還增加了蔣介石對馮玉祥的怨恨,使蔣、馮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了。蔣介石佔領武漢之後,立即調集了主力部隊,准備進兵河南、山東,對馮系作戰。
蔣介石為了鏟除馮系,使出了全身的解數。首先,他開始大肆收買馮的部將。在武漢已把馮玉祥的老部下、最忠實的將領韓復榘收買。接著蔣介石又派人到襄樊,給石友三送去幾十萬元,進行收買。石友三本是反復無常的小人,立即答應聽從蔣介石的指揮。後來,蔣介石又用同樣的辦法,收買了劉鎮華、馬鴻逵等部將叛馮附蔣。西北軍在蔣介石的瓦解下發生了激烈的分化。其次,蔣介石廣泛散布謠言,製造馮玉祥勾結蘇聯、要南攻蔣介石並向山西發展打擊閻錫山的輿論,挑撥馮、閻關系,使閻錫山半信半疑。再次,蔣介石企圖誘騙馮玉祥入京,使西北軍群龍無首。當時,蔣接連電請馮玉祥人京供職。馮玉祥明確表示他不去南京的根本原因是「恐為李濟深第二」。同時馮玉樣在華陰召開軍事會議,決定武裝反蔣,馮自任「護黨救國軍西北路總司令」,要求各部收縮兵力,縮短戰線,馮軍從山東、河南一律撤至潼關集結,迎擊蔣軍。馮軍西撤之時,將歸德至馬牧集段13座橋梁炸毀以阻止蔣軍運兵。
5月8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推蔣介石為主席,23日,國民黨中央常委會決議,革除馮玉祥的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下令查辦。在這之後,國民黨中央發表的各項文告中,稱馮玉祥為「統一之梗」,「破壞革命」,「陰險成性」,「反復無黨」,「勾結蘇俄」,「背叛黨國」,總之是「十惡不赦」。蔣介石對他這位「死生不渝如胞兄」的馮玉祥,大有寢皮食肉而後快之意。文的、武的、正面進攻與內部瓦解一齊向馮玉祥的西北軍打過去,使馮玉祥的處境十分困難。
馮玉祥對蔣介石的強大壓力,不敢貿然迎戰,他突然宣布:「自5月27日起,所有各處電文,一概謝絕,從此人山讀書,遂我初衷。」馮玉祥下野當然不是為了讀書。目的是使蔣介石失去進攻西北軍的借口,以保存實力,然後馮設法拉閻反蔣。馮玉祥這一招果然收到一些效果,蔣介石的武力進攻暫時停止了。但是,戰場上的爭斗立即轉變為一場曲曲折折的蔣、馮、閻之間縱橫的政治斗爭。
閻錫山在蔣、馮沖突中,既媚蔣任馮,又拉馮抗蔣。媚蔣壓馮,是想借蔣之力把西北軍擠出豫、陝、他好稱王北中國;拉馮抗蔣,是為了在蔣介石面前抬高身價,阻止蔣介石進攻晉系。蔣介石為了各個擊破,緊緊拉住閻錫山先把馮玉祥趕下台,然後只剩下晉系就好收拾了。馮玉祥要想抗拒蔣介石,必須聯合晉系方能立足。這就是此時蔣、馮、閻三角關系的微妙之處。
6月7日,蔣介石致電閻錫山,要求閻錫山幫助他進攻西北軍,逼迫馮玉祥出洋,馮玉祥只「入山讀書」是不行的。閻錫山表示不主張內戰,提倡和平解決。並揚言他要與馮玉祥相偕下野出洋。隨後,他派人到天津訂購船票,到日本安排住處,擺出一副決心引退的樣子。閻錫山曾多次邀請馮玉祥到太原共商反蔣大計,但馮玉祥懷疑閻錫山別有他圖,不敢貿然入晉。馮看到閻的上述舉動,消除了馮的懷疑。閻又派馮玉祥敬重的老友李書城向馮說項,馮玉祥即決心人晉。6月ZI日,馮玉祥為了表示誠意,特帶上夫人李德全和女兒,從華陰山動身去山西,於24日到達太原,受到閻錫山的熱情接待。
馮玉祥到山西後,閻錫山並不認真地與馮商討反蔣大計,卻派人四處活動,准備出國的服裝用具,似乎閻、馮即刻就要手拉手起身出洋了。這下可急壞了蔣介石。果真馮、閻並肩出洋,無疑是使西北軍與晉軍聯合起來,蔣介石的各個擊破的目的就難以實現了。於是蔣介石又委任閻錫山為西北宣慰使,全權處理西北善後事宜。閻錫山對蔣的委任不加可否,卻又以更強硬的態度向蔣介石提出,一定要與馮玉祥同時出洋,如果中央不批准,則堅決辭去國府委員的職務。蔣介石又急忙致電挽留閻錫山,並決定自己屈尊赴北平與閻錫山晤談。這無形中使閻身價倍增。
6月25日,蔣介石到達北平,他要盡全力改變閻錫山腳踏兩只船的態度。6月27日,蔣介石派吳稚暉、趙戴文、孔祥熙三人,帶著他的親筆信到太原見閻錫山,請閻錫山赴北平與蔣商討處理西北善後事宜。閻錫山一面電請中央撤銷對馮玉祥的處分,一面隨同吳稚暉等人於6月30日來到北平。蔣、閻在北平經密談,蔣介石委任閻錫山為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閻的地位在軍隊中途提高到蔣介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閻錫山答應蔣介石盡快解決西北軍,蔣、閻達成了共同對付馮玉祥的秘密協議。這時,閻錫山的陰謀才暴露出來。他是先把馮玉祥騙到太原,手握馮這張王牌與蔣介石討價還價,一直要到蔣介石在北平許他任副總司令,價碼才算要足了。
閻錫山於7月2日突然「得病」住進了醫院,閉門謝客。7月4日他又退了去日本的船票。從此,閻錫山對馮玉祥也改變了態度。
他以馮住晉祠不便為名,將馮玉祥誘騙到建安村軟禁起來。村莊四周派軍隊封鎖,使馮與外界隔絕。
閻錫山背信棄義的行為,受到其他派系的譴責。說服馮玉祥人晉的李書城搬進建安村與馮玉祥同住,表示對閻錫山的抗議。
馮玉祥被閻錫山出賣,噬臍莫及,卻又不甘心坐以待斃。他已知蔣、閻有了新的交易,也不露聲色,只想設法拆散蔣、閻的勾結,以尋出路。他在軟禁之中,設法授意留陝主持西北軍的宋哲元,要他繞開閻錫山,直接與南京政府接通關系,向蔣介石靠攏。西北軍將領對閻錫山的背信棄義十分憤恨。馮玉祥被扣在建安村,軍餉無法解決。西北本屬貧脊地區,窮困萬狀,亟待接濟。他們得到馮玉祥的指令之後,感到靠攏南京也是一條出路。於是,西北軍在7月中旬派參謀長陳琢如到南京求見蔣介石,表示西北軍接受中央指揮,要求接濟軍餉。蔣介石認為西北軍向他屈服了,瓦解馮系已經不需要藉助閻錫山了。狡猾的蔣介石不知自己中了馮玉祥韜晦之計,於是,他派於右任、賀耀祖到西安宣慰與點編馮玉祥的部隊,安撫馮的部將,供應軍餉。為了籠絡西北軍將領,蔣介石下令把已經被免職的鹿鍾麟、薛篤粥、熊斌、唐悅良等人又請回南京。親自召見、宴請。8月17日特任命鹿鍾麟為軍政部長。8月22日又任命馮的另一親信李鳴鍾為全國編遣委員會遣置部主任。從此,蔣介石與西北軍的關系由對抗轉為密切了。
1929年8月,全國編遣實施會議之後,閻錫山開始感到他自身也難保了。馮系靠攏蔣介石,更使他狐疑。他猜想蔣、馮可能已有新的交易,下一步將是蔣、馮聯合起來對付晉系。閻錫山感到媚蔣壓馮的方針有些失策,為了擺脫困境,他准備再走拉馮抗蔣的道路。
中秋節之夜,閻錫山親往建安村,當面向馮玉祥賠禮道歉,提出聯合反蔣。馮玉祥指示宋哲元靠攏蔣介石,本為拆散蔣、閻聯盟。馮見目的已經達到,遂欣然向閻錫山表示,願摒棄前嫌,合作反蔣。9月26日,閻、馮同游五台山,以示重歸於好。
這次馮間發動反蔣戰爭,採取的辦法是:馮玉祥仍住在建安村,指示西北軍的宋哲元、孫良誠領銜發動反蔣。馮躲在幕後,以留迴旋之地。西北軍先發動戰爭,並擁戴閻錫山為首領,然後晉軍再起而響應,共同反蔣。
10月9日,宋哲元等先致電閻錫山、馮玉祥,列舉蔣之罪狀,聲言他們被迫起來反蔣。閻、馮即於10月10日復宋哲元等一電,稱:「應從長計議,以求政治趨人正軌,仍望先行切實編遣,冀達諸同志救國之初衷,國事當由國人解決也。」宋哲元與閻、馮電報往來的目的,是要造成閻、馮與此次反蔣無關的假象,以掩護他們在幕後的坐鎮指揮。
1929年10月10日,宋哲元等27名西北軍將領、聯合發表擁戴馮、閻,討伐蔣介石的通電。
宋哲元等人的討蔣通電慷慨激昂,所開列蔣之罪狀均為事實,有一定的號召力。西北軍兵分三路,浩浩盪盪向河南進軍。但卻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就被蔣介石打敗了,原因何在?主要有三方面:
一、蔣介石在財力、物力、兵力上都占優勢。宋子文在寧、滬。浙一帶籌集軍餉,甚至把編遣公債也拿來打內戰,因為中央掌握國庫,財力充足。宋美齡組織的慰勞隊,帶著20萬現金到前線獎勵官兵。而西北軍窮得不能按月關餉。蔣介石還能得到帝國主義的裝備,武器彈葯充足。還有德國的軍事顧問獻計獻策。蔣介石以嫡系軍隊為骨幹,還有許多投靠他的雜牌軍,兵力也超過西北軍。
二、在政治策略上蔣介石也壓倒了西北軍。國民黨派系之間的混戰,本無正義可言。宋哲元的討蔣通電固然產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但是,蔣介石回敬了一篇《告全國將士書》,稱西北軍「本屬利害結合,封建集團。只知有集團,不知有國家,只知有利害,不知有主義」。「此種封建集團,一日不消滅即國家統-一日不能成功」。宋哲元等對蔣介石的責罵也無法回答。
三、西北軍內部不團結。馮玉祥不在軍中,宋哲元與孫良誠爭當首領,互不相讓,互不服氣,指揮不能統一,作戰各行其事,因而削弱了戰鬥力。
然而,這次西北軍反蔣失敗的重要原因是閻錫山的再一次背信棄義。
事先講好的是馮、閻共同反蔣,否則馮玉祥不會單方貿然發動反蔣的。宋哲元等出於對閻錫山賣友求榮的痛恨,沒有按原來的約定推戴閻錫山為首領,只是籠統地提出擁護馮、閻。因此,西北軍發動之後,閻錫山按兵不動,使西北軍孤軍作戰。蔣介石看到馮、閻的裂痕,立即採取拉攏閻錫山、孤立馮系的策略。10月11日,南京以五院院長的名義致電閻錫山,請其就近負責處理西北問題。10月28日,蔣介石把特任閻錫山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命令公布於眾。10月31日,蔣介石特派何應欽、方本仁等到太原,代表蔣介石與閻錫山勾結。11月5日,閻錫山宣布就任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職。同時在北平、太原等地召開「討逆大會」以表示晉系完全擁護中央。閻、馮再次分離,蔣、閻重又勾結。隨後晉系對西北軍處於敵對狀態。戰敗而又徹底孤立了的西北軍退回陝西,固守陝縣、潼關一帶。馮玉祥的西北軍第二次反蔣又失敗了。
1929年,國民黨各派系幾乎都捲入了內戰的漩渦,槍炮聲沒有一天停止過,戰火遍及大半個中國。蔣介石的日子很不好過,他不得不急忙於12月3日召集黨國要員開會,謀劃對策。商討結果,蔣介石認定,爭取閻錫山和張學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只要拉住閻、張,反對改組派,各實力派之亂則不難平復。於是蔣介石派吳鐵城以勞軍的名義去東北拉張學良,派趙戴文回山西勸說閻錫山。張學良在吳鐵城的說服下表示支持蔣介石。閻錫山與張學良早有往來。本已表示支持改組派的閻錫山,害怕奉軍入關,自己受到蔣、奉的夾擊,轉而支持蔣介石。於是,閻、張聯合發表通電,「毅然決然擁護中央」,反對改組派。這時,蔣介石派何應欽入粵與陳濟棠聯合擊退張發奎和桂系的「護黨救國軍」,調嫡系部隊劉峙部北上攻打唐生智。閻錫山親自到鄭州督戰,配合蔣軍攻打唐生智。1930年1月,唐生智潰敗,通電下野。石友三重新投降蔣介石。國民黨改組派的反蔣軍事投機宣告失敗。
蔣介石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了30年代,但由於反蔣派實力猶存,而且並未屈服,所以,一場更大規模的軍閥混戰正在醞釀之中。
1930年元旦給南京政府帶來的不是「福音」,而是嚴重的危機。雖然蔣介石因接連戰勝對手而趾高氣揚,卻並不能使危機有所緩和。
首先是政治危機。蔣介石的獨裁政治和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加深了國內的階級矛盾,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黑暗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燃起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而國民黨反動政權的迅速腐敗與「惡化」,恰恰與紅色革命根據地的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照。人民群眾參加土地革命的熱情越來越高漲,農村革命根據地在擴大,紅軍在發展。中心城市的工人、學生、青年和婦女等革命運動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起來了。1927年以後的那種沉悶、壓抑的狀況,已經有了根本改變,人民革命力量的發展壯大,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這是南京政府產生政治危機的根本原因。
此外,國民黨反動派內部的矛盾遠未解決。反蔣派的實力猶存。閻錫山、馮玉祥的手中握有50萬大軍,蔣介石為此晝夜不安。改組派繼續串連反蔣,頻繁活動,利用南京政府的腐化墮落到處作反蔣宣傳,給蔣的國民黨中央造成了不小的威脅。這也是造成南京政府政治危機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外交危機。蔣介石指使張學良無端挑起中東路事件,引起中俄武裝沖突。不僅給邊境地區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而且與蘇聯的外交談判曠日持久地進行,一直沒有達成和解的協議。蔣介石所搞的裁贓陷害馮玉祥的把戲,到頭來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最後還有財政危機。連年不斷的內戰和長時期的邊界沖突耗資巨大,榨幹了人民的血汁。更為嚴重的是,宋子文等推行的賣國主義金融政策,把中國深深地拖入了世界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之中。1929年,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空前的經濟危機,金價猛漲、銀價狂跌,實行銀本位制的中國貨幣嚴重貶值。因為當時只有美國收購白銀,中國的白銀源源不斷地輸往美國,以維持中國的現行貨幣。美國靠中國廉價的白銀減少了損失,卻使中國陷人了「民生凋敝、國庫空虛」的境地中,民怨沸騰,一時間國內社會秩序混亂。
財政危機是南京政府最急迫的問題,蔣介石拿不出解決危機的有效辦法,他絞盡腦汁,還是要從強化南京反動統治上耍花招,提出所謂「刷新政治」,「增進政治效率」,加速全國統一等項措施,企圖壓縮開支,消極節流。而且他的「節流」辦法也僅只是「緊縮」。即緊縮編制、機構、裁減兵員等。但是,蔣系的軍事編制不縮,蔣系的御用機構不減;蔣介石收養的雞鳴狗盜之徒,不僅一個也不裁,還要派往各地去當官。對其他派系,蔣介石則以「國庫空虛」為理由,以「實行緊縮」為借口,要求他們迅速按編遣方案縮編。在未實現縮編之前,則拖欠或停發非嫡系部隊的軍餉。蔣介石還多次下令,調各實力派的部隊到指定地區點編,抽調各級軍官到中央軍校受訓。他企圖通過這些辦法,使各實力派的武力掌握到他的手裡。蔣介石為了擺出「緊縮」的樣子給人看,再次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殘的士兵,「精減」了部分無用的雇員。各實力派為了應付蔣介石,也照樣辦理,這樣,導致兵變蜂起,化兵為匪到處害人,使老百姓更加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除此之外,蔣介石又借口國庫空虛與國家不統一密切相關,強令地方必須服從中央,並以武力相威脅。這樣一來,國民黨反動集團內部的矛盾迅速加深,那些尚未公開反蔣的實力派也惴惴不安起來。新軍閥們置國家安危與人民死活於不顧,只為維護本集團的利益,又展開了一場新的爭斗。
1930年國民黨內部的爭戰,首先是從蔣、閻之間的爭吵開始的。
多年以來,蔣、閻關系一直飄忽不定,這是由於蔣介石的陰險和閻錫山的投機習性所造成的。閻錫山曾多次與蔣介石合作,但又多次破裂。桂系、馮系、唐系都先後受到蔣介石的致命打擊,唯獨閻錫山一直像游蛇一樣,安然迴旋於各實力派之間,使晉系得到了保存和發展。以往的經驗證明,蔣介石要利用他時,就給他一些利益,但往往過了河就拆橋,使閻空歡喜一場。如蔣介石為了籠絡晉系,曾把平津地區劃歸閻錫山治理,但平、津換旗後僅半年,到1929年1月,蔣介石即派宋子文到北平,以劃分「國稅」和「地方稅」為名,將平、津的稅收歸為「國有」也即「蔣有」。閻錫山忍氣吞聲服從了這個安排,同時向宋子文提出,平津衛戍部隊的軍餉應由中央財政部發給,以此作為讓出平、津「國稅」的交換條件。宋子文表面上答應了,但只發了一個月的軍餉,此後就再也不發了。閻錫山知道上了當,便申請發行省公債3千萬元,以抵補北伐時山西銀行墊付的3千萬元軍費,蔣介石卻沒有批准。閻認為這是蔣介石企圖利用經濟手段來控制晉系,為此,一直氣憤不已。國民黨軍佔領平、津後,在國民黨的內爭中,閻多次幫了蔣介石的忙。但蔣對閻卻只有利用而從不信任。閻親自率兵到河南助蔣滅唐,蔣又自食諾言,沒有把河南給閻,而是任命韓復第為河南省主席,又委任王金鈺為安徽省主席,馬鴻逵為皖南剿匪總指揮。蔣的嫡系部隊也紛紛北調,集中於徐州、蚌埠,並在河南駐扎重兵。這種態勢,無疑是為了防備晉系與西北軍,使晉軍不能在河南立足。閻的如意算盤落空,無可奈何地將晉軍撤回原防地。屢屢遭到蔣介石的算計,使閻錫山看出,蔣介石的下一個打擊目標就要輪到自己頭上了。這樣,在擁蔣還是反蔣的問題上,閻錫山不得不盡快作出抉擇了。
1930年1月16日,閻錫山回到太原,隨後,吳鐵城即銜蔣之命從北平趕來,為貫徹蔣的「刷新政治」方針,請閻補行副總司令就職宣誓儀式。這不僅是個手續問題,而是蔣介石要閻錫山表示服從中央的一種形式,閻錫山明白蔣介石的用心,他不願意再表示沉默。1月22日,閻錫山在太原補行了就職宣誓儀式,借機發表了對抗蔣介石的演說,提出要建立「整個的黨,統一的國」,反對蔣介石把持中央大權,指責蔣介石造成了黨的分裂、國家的分裂。蔣介石一面繼續調兵遣將,對晉閻武裝示威,一面公開向閻發出警告。2月9日,蔣介石向閻發出電報,稱「武力平定兩廣,極為有把握」,並特請趙戴文早日返京。面對蔣介石的威脅與恐嚇,閻錫山也不示弱*日即回蔣一復電。以此為發端,南京、太原之間展開了為時兩個月的電報論戰,間以談話、文告相輔,互相責罵,喋喋不休。蔣、閻的電報爭論展開之後,』雙方的陣線逐漸明朗。反蔣各派紛紛通電,表示擁護閻錫山。擁蔣的軍人政客打著維護中央的旗號為蔣介石搖旗吶喊。蔣介石在他的控制區掀起大規模的聲討閻錫山的運動;閻錫山也在自己的轄區內召開討蔣大會,查封蔣記中央主持的各地方黨部與報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蔣、閻論爭,使閻錫山與改組派的關系親密起來了。閻錫山否認南京國民黨中央的合法性,就必須樹一個「合法」中央才能與蔣記中央相對抗。為此,閻需要得到改組派與西山派的幫助。改組派在南方相繼失敗,他們軍事投機的本錢輸得差不多了,只好向北方的閻、馮找出路。同時,由於蔣介石襲擊了改組派
I.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對日採取了什麼政策這一政策造成了什麼危害
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佔東北的事件。9月18日夜 10時許,日本關東軍為征服中國,按照預謀的計劃,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一段南滿鐵路,然後誣稱系中國軍隊所為,當即派兵突然進攻中國軍隊駐守的北大營和沈陽內城。南京國民政府堅持不抵抗政策。19 日8 時30分,北大營、沈陽內城相繼為日軍佔領;中午,東大營及其附近地區也同時失守,沈陽完全陷落。同日,日軍還攻佔營口、鳳凰城、鞍山、撫順、安東(今丹東)、長春等20餘城。21日 ,日本駐朝鮮軍隊越境增援關東軍,一周後侵佔了遼寧、吉林兩省大部分地區。10月,日軍開始向黑龍江省進犯,11月19日佔領齊齊哈爾。12月下旬,日軍進犯錦州,佔領遼西地區,直逼山海關,東北軍被迫撤退山海關內 ,1932年2月5日日軍佔領哈爾濱。至此,東北三省全部淪陷。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變中國為其殖民地的開始,此後東北三省被蹂躪、奴役達14年之久;也是中國各階層人民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規模的抗日救國高潮的開始,對中日兩國歷史均具重大影響。
J. 1974年西沙海戰,蔣介石直接給解放軍「讓道」真相到底如何
1973年,美軍開始逐步撤離越南戰場,戰爭勝利的天平開始逐漸向北越傾斜。然而,撤軍並不意味著美軍對越南局勢的干涉就此罷手 。 在正式撤離之前,美軍留下了當時一批最為先進的軍艦,將它們移交給了南越 ,這讓南越的海軍一度成為了當時亞洲海域較強的軍事存在。
而南越在獲取這批美軍裝備後,便開始在周邊橫行霸道,並將它的野心投注在了當時和我國交界的西沙群島—— 早在20世紀70年代,西沙群島就已經被勘探出有豐富的石油礦藏 。如果南越在當時控制西沙群島,並成功勘探石油,那麼對於南越的經濟發展,乃至越南戰爭未來的走向都尚未可知。
可我國領導向來高瞻遠矚,在南越做出進先一步的行動前,便做出了對西沙群島的防禦措施。1973年12月,隸屬於廣東水產廳管理的南海水產公司派遣出南漁402、407號漁船,前往西沙群島附近進行捕魚作業。 此番既是為了我國沿海省份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在向世界宣告我國對西沙群島有著不容置疑的主權 。後來,為了方便捕魚作業,我國還在隸屬於西沙群島的琛航島上建設工廠、無線電台等設施,更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對西沙群島的控制力。
而南越在接收了美軍的海軍軍備後,於1974年1月初才宣布 「 我們要計劃在西沙群島開採石油 」,然而當南越政權浩浩盪盪地帶著艦隊,來到西沙群島時,卻只看到了島嶼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容侵犯」 的界碑,以及在茫茫海域中格外耀眼,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然而,南越方面非但無理忽視了中國的合理要求,並且隨後還派遣了2艘驅逐艦,載有27名南越士兵登上甘泉島,將中國工作人員曾插上的紅星紅旗拔下,換上南越國旗。在多次警告無果的情況下, 我國最終做出決定——對南越艦隊進行自衛反擊。
但是,對當時的我國而言,是否真的對南越進行自衛反擊的軍事行動,還是有很多疑慮的: 1972年,中美兩國剛實現了關系的正常化,如果戰爭規模擴大,也會為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增添許多新的未知數。 同時,北越和南越之間的越南統一戰爭也在持續,北越如何看待中國和當前南越之間的爭端,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南越海軍在當時確實具有著一定的優勢, 部署在西沙群島的海軍軍艦總噸位高達5983噸 ,且均為美式艦炮, 而我國後來參戰的海軍噸位數僅有2530噸 —— 更為重要的是,自建國以來,我國當時還未發生過與他國進行的大規模海上自衛反擊戰。
但是,我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和國家尊嚴一直是我們的原則和底線。雖然有諸多不利因素,但我國最終還是決定了: 為了西沙群島的主權,人民解放軍海軍不惜為之一戰。 1974年1月17日,我國南海艦隊派遣出271、274號等六艘軍艦,在西沙群島附近集結待命,由魏鳴森等人在西沙組成海上臨時指揮所,宣布進入戰時狀態,但在臨行之前,周總理特地囑咐: 「我們既要捍衛自己的領土完整,但同時也要避免戰爭擴大。」
而南越海軍也不甘示弱,在意識到我國軍艦在西沙群島附近集結之後,南越方面也派遣出多艘軍艦抵達西沙群島海域。1月18日晚,南越四艘軍艦和我國海軍四艘軍艦相遇發生對峙——但是,我軍當時海軍軍艦的單體噸位,要小於南越,而且當時南越的美式軍艦普遍採用的是火控系統,而我國海軍軍艦多數還在採用人力發射火炮。見我軍裝備有劣勢,南越海軍便一時產生了輕敵的心理,率先對我軍發起進攻。可是,南越海軍配備的火力是遠程艦炮,而我國則是近程的小口徑火炮,為了調整發射距離, 南越海軍浪費了很多時間,而我國海軍則咬緊南越海軍的尾巴不放,最終把南越海軍艦隊逼到了劣勢發射距離 。 在我國小口徑艦炮的齊發之下,南越海軍艦隊遭到重創,同時得到前線已經爆發戰斗的2艘中國潛艇也及時趕到,改變了當時的戰力對比,吃虧的南越艦隊只好率先撤退。
在西沙海戰取得勝利之後,我軍已經取得了在西沙海域的制海權,而當時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負責指揮作戰的許世友則下令趁機進行登陸作戰。最終在1月20日,我國解放軍在海軍艦炮的掩護下成功在甘泉島灘頭登陸,對侵佔我國領土的島上南越軍隊發動進攻, 僅僅用了10分鍾的時間南越島上的48名官兵便全部成為了我軍的俘虜,其中還有一名當時未撤走的美國顧問。
經過一系列戰斗,我國海軍擊沉南越軍艦2艘,擊傷南越軍艦3艘,擊斃、俘虜南越部隊人員近百人。自恃有「美式軍艦」的南越首次海戰,便被我國打得落花流水,於是便惱羞成怒地決定再次派遣6艘軍艦,和我國海軍進行「決戰」。同時, 南越方面還向當時駐扎在亞洲海域的美軍「第七艦隊」發出求助,表示希望和南越艦隊能夠一起加入對中國海軍的戰斗中 。
雖然中國的此番軍事行動的目的是為了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並不想讓戰爭擴大,但在面對著南越方面繼續調集軍艦,並向美國第七艦隊呼救的舉措時,我國還是決定從東海艦隊中調動3艘導彈護衛艦秘密南下,支援當時和南越進行對峙的南海艦隊。但是,考慮到我國大陸同蔣介石的關系,當時從東海到南海調集艦隊一般是走巴士海峽,而不是最近距離的台灣海峽。 可在戰事緊急的情況下,毛主席最終批示「就從台灣海峽過! 」。 最終,這3艘導彈護衛艦於1月23日成功渡過台灣海峽,抵達廣東潮陽企望灣待命,改變了西沙群島中越兩國力量的對比形式,也為後來中國西沙海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當時很多人都難以置信,這3艘導彈護衛艦是如何平安駛過台灣海峽,最終改變西沙海戰走向的?近年,有網上流傳出「 是蔣介石下令,讓台灣方面艦隊給解放軍海軍讓道,並且開出航行燈為我軍指路 」 的說法,認為是蔣介石在關鍵時期的「一臂之力」,促成了西沙海戰的勝利。這種說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其實,當時這3艘導彈護衛艦南下是我軍的「秘密行動」,在此次軍事行動前,我軍從未將這3艘導彈護衛艦的行軍路線透露給任何一方,包括台灣當局。在整個航行中,3艘導彈護衛艦也是「熄燈航行」,「電報只接不發」。因此,蔣介石提前得知我軍行動,並且下令讓海軍「退避三舍」的可能性很小。此外,開航行燈我我軍指路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台灣海峽南口寬約400公里,北口寬約200公里,就算是蔣介石下令要「開航行燈」,對於我國艦隊而言那點微小的燈光在海上也是看不到的。
但是,在這3艘導彈護衛艦南下航行的過程中,確實在台灣海峽的烏丘以東海域遇到了國民黨方面的一支驅逐艦編隊,但是這支驅逐艦編隊並未對我國的導彈護衛艦進行攔截,而是在見到我國軍艦後主動退離,並未進行任何接觸—— 至於這支驅逐艦編隊為何退離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台灣當局對此也未做出過任何錶態。
最終,美國方面也拒絕了南越「請求第七艦隊出兵」的要求,並且對南越和我國爆發軍事摩擦「深表遺憾」。而南越見美國未做出進行軍事援助的表態,之前對我國西沙群島的蠻橫要求也就只好不了了之。最終, 西沙海戰我國以付出18名解放軍戰士生命的代價,獲取了自衛反擊戰的勝利,這場勝利,向世界宣告了我國對西沙群島擁有不可置疑的主權 。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捍衛西沙群島事業的終點。在越南戰爭結束後,北越政權便承接了之前所有南越方面對我國西沙、南沙海域的非法領土訴求,並且多次和我國產生摩擦, 1988年,中越兩國之間的赤瓜礁海戰爆發——但這場戰役最終也是以我國的勝利而告終。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國家捍衛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的決心,從未動搖,而這也是每一位中國人應有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