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王降漢詔書是什麼意思

越南王降漢詔書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1-19 20:33:52

Ⅰ 「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是什麼意思

「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的意思是: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Ⅱ 詔的幾種古文意思

一、動詞

1、告訴,告知。

以詔後世。——《穆天子傳》(用來告訴後人。)

2、教導;告誡。

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莊子•盜跖》(作為父親的人,必須能夠教導自己的孩子。)

3、皇帝下達命令 。

優詔獎瑞。——《明史》(皇上下達命令嘉獎海瑞。)

4、召見。

詔伊尹於 亳( bó)郊兮。——《後漢書•馮衍傳》(商湯在亳( bó)郊召見了伊尹。)

5、報告。

雖詔於天子無北面。——《禮記•學記》(即使報告了天子卻沒有得到回復。)

二、名詞

1、詔書,皇帝頒發的命令文告

非有詔不得上。——《戰國策•燕策》(如果沒有皇帝的詔書不能退兵。)

2、古代西南少數民族首領的稱號

如:南詔蠻等。

(2)越南王降漢詔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詔」的字源演變和基本信息

一、字源演變

召,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號令。詔,篆文為(言,說)+(召,號令),造字本義:動詞,皇帝發布號令。

二、基本信息

拼音:zhào;部首:訁;四角碼:37762;倉頡:IVSHR;86五筆:yvkg;98五筆:yvkg ;鄭碼:SYJ;統一碼:8BCF;總筆畫數:7;筆順:4553251。

Ⅲ 求漢文帝寫給南越王趙佗的那封信,要原文.

漢文帝賜南越王趙佗書

皇帝謹問南越王甚苦心勞意。朕高皇帝側室之子,棄外奉北藩於代,道里遼遠,壅蔽朴愚,未嘗致書。高皇帝棄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後自臨事,不幸有疾,日進不衰,以故諄乎治。諸呂為變故亂法,不能獨制,乃取他姓子為孝惠皇帝嗣。賴宗廟之靈,功臣之力,誅之已畢。朕以王侯吏不釋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乃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求親昆弟,請罷長沙兩將軍。朕以王書,罷將軍博陽侯;親昆在真定者,已遣人存問,修治先人家。

前日聞王發兵於邊,為寇災不止。當其時,長沙苦之,南郡尤甚。雖王之國,庸獨利乎?必多殺士卒,傷良將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問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長沙土地。朕不能擅變焉。吏曰:得王之土,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領以南,王自治之。雖然,王之號為帝。兩帝並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爭也。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願與王分棄前患,終今以來,通使如故。

故使賈,諭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為寇災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遺王,願王聽樂娛憂,存問鄰國。

Ⅳ 詔書和聖旨的區別是什麼

詔書和聖旨沒有區別,詔書一般指聖旨。

詔書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詔字。秦王蠃政統一六國,建立君主專制的封建國家後,自以「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號稱皇帝,自稱曰朕。並改命為制,令為詔,從此詔書便成為皇帝布告臣民的專用文書。

詔書的辦理機構

詔書的撰擬、頒發事宜均由內閣機構辦理。即先由內閣漢票簽處起草,經大學士閱定,最後進呈給皇帝審批。皇帝在草擬的詔書上或批或改完畢,交中書科分別用墨筆繕寫滿、漢文字於黃紙之上,加蓋「皇帝之寶」。頒詔是國家大事,所以要舉行隆重的典禮。

Ⅳ 秦將趙佗奉命南征,為什麼跑到南越當起了皇上

當時趙佗正奉秦始皇的命令出征南越,可是南越還沒有打下來,秦始皇便駕崩了,而且當時秦王朝在短時間內也被起義軍給滅掉了,於是趙佗率領50萬秦軍,攻下南越後,趙佗便自立為王,成為南越的開國帝王。

當時的趙佗帶著他的50萬秦軍在南越與百越族苦戰,而且古代交通不便,趙佗的軍隊人數眾多,當時就算趙佗有心想要回到秦朝救秦二世,但是路途遙遠,他趙佗也是鞭長莫及,再加上秦二世是如何對待大將蒙恬的,他趙佗若是帶著這50萬秦軍回到咸陽城,可能趙佗就會成為第二個蒙恬,趙佗明白秦二世不是個明君,趙高與李斯也容不下自己,這個時候南越的戰事也吃緊,所以他便決定打下南越之後,自立為王。

Ⅵ 惟先生教之。密,君子,能受酈生之揖。各是什麼意思

乃深自藏匿。後聞沛公將兵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酈生里中子也⑦,沛公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⑧。騎士歸,酈生見謂之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⑨,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游,莫為我先⑩。若見沛公�6�9,謂曰『臣里中有酈生,年六十餘,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生自謂我非狂生。』」騎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酈生曰:「弟言之。」(13)騎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14)。

①酈食者:作者也稱他為酈生。生,指有才學之人,也為讀書人的通稱,和我們今天稱先生有些類似。②落魄:窮困潦倒,很不得意。③役:任意驅使。④狂生:放盪不羈的人。⑤徇地:攻佔土地。徇,奪取。⑥握齱:同「齷齪」,指器量狹小,拘泥於小節。苛禮:指苛細繁瑣的禮節。自用:自以為是。⑦麾下:部下。麾,古代用以指揮軍隊的旗幟。里:古時居民聚居的地方,在本文中特指故鄉。⑧邑:舊時縣的別稱。⑨慢而易人:傲慢而看不起人。⑩莫為我先:沒有人替我作介紹。先,先導,引見。�6�9若:你。�溲溺(sou niào,搜尿):解小便。溺,同「尿」。(13)弟:但,只管。(14)誡:原指文告,後引申為囑告。本文中即用引申義。

沛公至高陽傳舍①,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②,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③,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④,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⑤?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⑥!夫天下同苦秦久矣⑦,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⑧,起攝衣⑨,延酈生上坐⑩,謝之。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6�9。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13)。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於是遣酈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酈食其為廣野君。
酈生言其弟酈商,使將數千人從沛公西南略地。酈生常為說客,馳使諸侯。

①傳舍:古時供往來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②謁:請見,進見。一般用於下對上,幼對長。這里指請求接見的名片。③倨:通「踞」,叉開雙腿坐著,以這種姿勢見賓客,是一種不禮貌的態度。④長揖不拜:行一個大的拱手禮而沒有跪拜,表示對劉邦並不十分尊敬。⑤足下:古時稱呼對方的敬辭。⑥豎儒:罵人的話,指無見識的儒生。豎,豎子,小子。⑦苦秦:被秦所殘害、迫害。⑧輟:停止。⑨起攝衣: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⑩延:邀請。�6�9六國:指戰國時除去秦之外的山東六國。從橫:即「縱橫」,合縱連橫,戰國時的兩派,合縱為反秦派,連橫為和秦派。�沖:交通要道。(13)令下足下:讓他向您投降。「令下」之「下」,降服。

漢三年秋①,項羽擊漢,拔滎陽,漢兵遁保鞏、洛②。楚人聞淮陰侯破趙③,彭越數反梁地,則分兵救之。淮陰方東擊齊,漢王數困滎陽、成皋,計欲捐成皋以東④,屯鞏、洛以拒楚。酈生因曰:「臣聞知天之天者⑤,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夫敖倉⑥,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⑦,此乃天所以資漢也。方今楚易取而漢反卻,自奪其便,臣竊以為過矣。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內搖盪,農夫釋耒⑧,工女下機⑨,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願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大行之道⑩,距蜚狐之口�6�9,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效實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強,負海阻河濟(13),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14)。」上曰:「善」。

①漢三年:即漢王三年,這一年是公元前。③淮陰侯:指韓信。④捐:舍棄。⑤天之天:比喻在重要事物中的最重要部分。⑥敖倉:秦代所建的糧倉名。在河南滎陽縣東北敖山之上。⑦適卒:因罪被征發的士兵。適,通「謫」。⑧釋耒:放下農具。耒,耜的木柄。⑨工女:指從事紡織的女子。⑩杜大行之道:堵塞、截斷太行的交通。杜,堵塞。太行,即太行山。�6�9蜚狐之口:指蜚狐嶺的險要關口。�白馬之津:古渡口名,為古代軍事要地。(13)負海阻河濟,指齊國的地形背靠大海,倚仗著黃河、濟水為天然屏障。負,背靠。阻,恃,依。(14)東藩:東面的屬國。

乃從其畫①,復守敖倉,而使酈生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即齊國未可得保也。」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戳力西面擊秦②,約先入咸陽者王之。漢王先入咸陽,項王負約不與而王之漢中。項王遷殺義帝③,漢王聞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而責義帝之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④,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⑤。項王有倍約之名⑥,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⑦;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⑧,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⑨。夫漢王發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後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⑩;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①畫:謀劃,計策。②戮力:並力,齊心協力。③遷殺:在遷徙的途中暗殺。④賂:財物。⑤方船:兩船相並。⑥倍約:違背協議。倍,通「背」。⑦刓(wán,玩):通「玩」。反復撫摸。⑧畔:通「叛」。背叛。⑨坐而策:毫不費力地任意驅使。策,鞭策,驅趕。⑩社稷(jī記):土地神和穀神,以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社稷就成為國家政權的標志。

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餘城①,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亨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②,盛德不辭讓③。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酈生④,引兵東走。

①伏軾:憑軾,手握車軾,意指乘車。軾,車箱前扶手橫木。②細謹:拘於小節,謹小慎微。③不辭讓:不怕別人責難。讓,以辭相責。④亨:同「烹」。此處指一種用大鍋煮殺人的酷刑。

漢十二年①,曲周侯酈商以丞相將兵擊黥布有功。高祖舉列侯功臣②,思酈食其。酈食其子疥數將兵,功未當侯,上以其父故,封疥為高梁侯。後更食武遂,嗣三世③。元狩元年中④,武遂侯平坐詐詔衡山王取百斤金⑤,當棄市⑥,病死,國除也。

①漢十二年:即漢高祖十二年,這一年是公元前195年。②舉:提拔,此處是分封之意。③嗣:繼承,接續。④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元狩是漢武帝的第四個年號。⑤坐詐詔:因為假冒皇帝的詔書而犯罪。⑥棄市:古代的一種死刑,在鬧市執行,將屍體暴露街頭。

陸賈者,楚人也。以客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①,居左右,常使諸侯。
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他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他魋結箕倨見陸生②。陸生因進說他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③,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傑並起,唯漢王先入關,據咸陽。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④,劫略諸侯⑤,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⑥。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⑦,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⑧。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冢,夷滅宗族⑨,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則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

①有口辯士:指口才很好,特別能言善辯的人。口,特指口才。②魋結(zhuījī,追擊):同「椎髻」,言其發髻梳成一撮,形狀如椎。箕倨:伸開兩足而坐,有如簸箕。以此見客,是一種無禮的姿態。③區區之越:小小的越國。④鞭笞:用鞭子抽打,意為可任意驅使。⑤劫略:以威力征服和控制。⑥剖符:古時帝王授與諸侯和功臣的憑證。剖分為二,帝王與諸侯各執其一,故稱剖符。⑦北面:古代君王南面而坐,臣子朝見時則面向北方,所以向人稱臣謂之「北面」。⑧屈強:通「倔強」,剛強不順服。⑨夷滅宗族:把同宗族的人斬盡殺絕。夷滅,削除,消滅。

於是尉他乃蹶然起坐①,謝陸生曰:「君蠻夷中久,殊失禮義。」因問陸生曰:「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陸生曰:「王似賢。」復曰:「我孰與皇帝賢?」陸生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續五帝三王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②,人眾車轝③,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④。今王眾不過數十萬,皆蠻夷,崎嶇山海間,譬若漢一郡,王何乃比於漢!」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國,故王此。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乃大說陸生,留與飲數月。曰:「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賜陸生橐中裝直千金⑤,他送亦千金⑥。陸生卒拜尉他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祖大悅,拜賈為太中大夫。

①蹶(guì,貴)然:急促站起的樣子。②膏腴:言土地肥沃,本文中指天下最富饒的地方。③人眾車轝(yú,於):人口眾多,車馬殷盛。轝,同「輿」,眾多之意。④天地剖泮:開天闢地。剖,中分為二。泮,散開。⑤橐中裝:袋子中的包裹,指珠玉之類質輕價重的寶物。⑥他送:指其它的饋贈物品。

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①。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②,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③。鄉使秦已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懌而有慚色④,乃謂陸生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敗之國。」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⑤。

①《詩》《書》:指《詩經》和《尚書》。《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尚書》,現存最早的關於上古時典章文獻的匯編。②逆取:以武力征服。順守:行仁義之道以治理國家。③趙氏:指秦王朝。秦始皇祖先的一支造父曾被封在趙城,因此姓趙。④不懌:不高興。⑤「新語」:書名。舊題陸賈撰,二卷,十二篇,多闡述儒家經典《春秋》、《論語》之文。

孝惠帝時,呂太後用事,欲王諸呂,畏大臣有口者,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以好畤田地善,可以家焉。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裝賣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為生產。陸生常安車駟馬①,從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寶劍直百金,謂其子曰:「與汝約:過汝,汝給吾人馬酒食,極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寶劍車騎侍從者。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無久慁公為也②。」

①安車駟馬:用四匹馬拉的適合於老年人乘坐的舒適車輛。②慁(hùn,混):打擾,驚動。

呂太後時,王諸呂,諸呂擅權,欲劫少主,危劉氏。右丞相陳平患之,力不能爭,恐禍及己,常燕居深念①。陸生往請,直入坐,而陳丞相方深念,不時見陸生。陸生曰:「何念之深也?」陳平曰:「生揣我何念?」陸生曰:「足下位為上相,食三萬戶侯,可謂極富貴無欲矣。然有憂念,不過患諸呂、少主耳。」陳平曰:「然。為之奈何?」陸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則士務附②;士務附,天下雖有變,即權不分。為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臣常欲謂太尉絳侯③,絳侯與我戲,易吾言④。君何不交歡太尉,深相結?」為陳平畫呂氏數事。陳平用其計,乃以五百金為絳侯壽,厚具樂飲;太尉亦極如之。此兩人深相結,則呂氏謀益衰。陳平乃以奴婢百人,車馬五十乘,錢五百萬,遣陸生為飲食費。陸生以此游漢廷公卿間,名聲藉甚。

①燕居:指退朝以後在家中閑居。深念:深思。這里指很是憂慮。②務附:親近歸附。③太尉降侯:指周勃。④易吾言:看不起我的話。

及誅諸呂,立孝文帝,陸生頗有力焉。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陳丞相等乃言陸生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令尉他去黃屋稱制①,令比諸侯②,皆如意旨。語在《南越》語中③。陸生竟以壽終。

①黃屋稱制、指僭位稱帝的行為。黃屋,指帝王的車蓋。因以黃繒為蓋里,故名。制,專指皇帝的命令。②比:並列,等同。③《南越》:指卷一百一十三《南越列傳》。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嘗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後復事黥布①。布欲反時,問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聽而聽梁父侯,遂反。漢已誅布,聞平原君諫不與謀,得不誅。語在《黥布》語中②。
平原君為人辯有口,刻廉剛直,家於長安。行不苟合③,義不取容④。辟陽侯行不正⑤,得幸呂太後。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⑥,平原君不肯見。及平原君母死。陸生素與平原君善,過之。平原君家貧,未有以發喪,方假貸服具,陸生令平原君發喪。陸生往見辟陽侯,賀曰:「平原君母死。」辟陽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賀我乎?」陸賈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義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誠厚送喪,則彼為君死矣。」辟陽侯乃奉百金往稅⑦。列侯貴人以辟陽侯故,往稅凡五百金⑧。

①事:侍奉。②《黥布》:指卷九十一《黥布列傳》,但此傳中並未載朱建諫黥布之事。③苟合:無原則的隨聲附合。④取容:曲從討好,取悅於人。⑤辟陽侯:指審食其。⑥知:結交。⑦往稅:前去贈送。稅,贈送。特指以財務助人辦喪事。⑧凡:總共。

辟陽侯幸呂太後,人或毀辟陽侯於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呂太後慚,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陽侯行①,欲遂誅之。辟陽侯急,因使人慾見平原君。平原君辭曰:「獄急,不敢見君。」乃求見孝惠幸臣閎籍孺,說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聞。今辟陽侯幸太後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讒②,欲殺之。今日辟陽侯誅,旦日太後含怒,亦誅君。何不肉袒為辟陽侯言於帝③?帝聽君出辟陽侯,太後大歡。兩主共幸君,君貴富益倍矣。」於是閎籍孺大恐,從其計,言帝,果出辟陽侯。辟陽侯之囚,欲見平原君,平原君不見辟陽侯,辟陽侯以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驚。

①害:痛恨。②道路:指道路上的人。③肉袒:解開上衣,露出身體,表示請罪。

呂太後崩①,大臣誅諸呂,辟陽侯於諸呂至深,而卒不誅。計畫所以全者,皆陸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時,淮南厲王殺辟陽侯②,以諸呂故。文帝聞其客平原君為計策,使吏捕欲治③。聞吏至門,平原君欲自殺。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殺為?」平原君曰:「我死禍絕,不及而身矣。」遂自剄④。孝文帝聞之惜之,曰:「吾無意殺之。」乃召其子,拜為中大夫。使匈奴,單於無禮,乃罵單於,遂死匈奴中。

①崩:指帝王之死。②淮南厲王:淮南王劉長。厲,是劉長死後的謚號,《謚法》曰:「殺戮無辜曰厲。」③治:治罪。④自剄:自己以刀割頸而死。

初①,沛公引兵過陳留,酈生踵軍門上謁曰②:「高陽賤民酈食其,竊聞沛公暴露③,將兵助楚討不義,敬勞從者,願得望見,口畫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問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對曰:「狀貌類大儒,衣儒衣,冠側注④。」沛公曰:「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⑤:「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還走,復入報曰:「客,天下壯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謁。曰『走!復入言,而公高陽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⑥:「延客入!」

①初:當初。按:本段及下二段文字並非司馬遷原作,清人梁玉繩雲:「酈生事不應復出於《朱建傳》尾,且《史》無兩存之例,其為羼入無疑,……是後人因其小有異同而附之,又誤置於《建傳》末。」(《史記志疑》)可資參考。②踵(zhǒng,腫)軍門:走到軍門前。③暴露:露天而處,即下文「暴衣露冠」之謂,指南征北戰,身經風霜雨雪,酷暑嚴寒。暴(pù,瀑),日曬。露,露浸。④冠側註:頭戴側注冠。側注冠,又名高山冠。戰國時齊王賜給拜見者的頭冠。⑤瞋目案劍:瞪圓雙眼,手按寶劍,罵人之怒態。案,同「按」。⑥雪足:擦幹了腳。

酈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將兵助楚討不義,足下何不自喜也①?臣願以事見,而曰『吾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夫足下欲興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②,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③,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見,竊為足下失之。」沛公謝曰:「鄉者聞先生之容④,今見先生之意矣。」乃延而坐之,問所以取天下者。酈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陳留。陳留者,天下之據沖也⑤,兵之會地也,積粟數千萬石,城守甚堅。臣素善其令,願為足下說之。不聽臣,臣請為足下殺之,而下陳留。足下將陳留之眾,據陳留之城,而食其積粟,招天下之從兵;從兵已成,足下橫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沛公曰:「敬聞命矣。」

①自喜:自愛,自重。②以目皮相:只從外面來看人取士。③度:推測,估計。④鄉:音、義同「向」,從前,此處指剛才。⑤據沖:可以依靠的交通要地。

於是酈生乃夜見陳留令,說之曰:「夫秦為無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與天下從則可以成大功。今獨為亡秦嬰城而堅守①,臣竊為足下危之。」陳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無類②,吾不可以應。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願勿復道。」酈生留宿卧,夜半時斬陳留令首,逾城而下報沛公。沛公引兵攻城,縣令首於長竿以示城上人③,曰:「趣下④,而令頭已斷矣!今後下者必先斬之!」於是陳留人見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沛公舍陳留南城門上,因其庫兵,食積粟,留出入三月,從兵以萬數,遂入破秦。

①嬰城而堅守:指依靠城牆的保護而固守不降。嬰,以城環繞。②無類:無遺類,指滅族。③縣:同「懸」,懸掛。④趣下:盡快投降。趣(cù,促),盡快,急速。下,投降。

太史公曰:世之傳酈生書,多曰漢王已拔三秦,東擊項籍而引軍於鞏、洛之間,酈生披儒衣往說漢王。乃非也。自沛公未入關,與項羽別而至高陽,得酈生兄弟。余讀陸生《新語》書十二篇,固當世之辯士。至平原君子與余善①,是以得具論之②。

①平原君子:即在前面所說的死在匈奴中的那個人,名字不詳。②具論:完備地敘述

Ⅶ 南越王降漢詔書內容翻譯

趙佗的孫子趙胡當了南越王。
這時閩越王郢發動戰爭,攻打南越邊境城鎮,趙胡派人向漢天子寫信說:「南越和閩越都是漢朝的藩臣,不能擅自發兵相互攻擊。
如今閩越發兵侵犯臣,臣不敢發兵抗擊,希望天子下詔書處理這事。」
於是天子贊揚南越有忠義行為,遵守職責和盟約,為他們出兵,派遣兩位將軍前去討伐閩越。漢軍還沒越過陽山嶺,閩越王的弟弟餘善殺死了郢,投降了漢朝,於是停止了討伐行動。
漢天子派庄助去向南越王講明朝廷的意思,趙胡深深叩頭說:「天子是為臣發兵討伐閩越的,就是臣死了也無法報答天子的恩德!」趙胡就派太子嬰齊到朝廷去充當宿衛。他又對庄助說:「國家剛剛遭受敵人的侵略,請使者先走吧。

Ⅷ 1945年日本天皇親自播講的投降詔書是什麼內容

1945年8月15日11時過後,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2000餘名日軍官兵,按平時遙拜天皇的隊形,在南京市鼓樓廣場東面集合,聆聽天皇親自播講的投降詔書。

12時整,廣播里響起了日本國歌《君之代》。接著,天皇用他那極其尖細的聲音說:

朕深鑒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採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時局,茲告爾等國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這聲音傳遍了日本本土,以及亞洲太平洋地區有日軍駐在的地方……

雖然投降的消息,岡村寧次早已知曉,但親耳聽見天皇裕仁宣布這個「悲慘」的結局時,他仍禁不住悲痛與絕望。廣播結束了,司令部的全體人員在炎炎烈日下站了許久,沒有人說一句話。

Ⅸ 南越國簡介!急急!!!!!!!!

南越國(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是我國西漢初期在嶺南地區建立的諸侯王國(地方割據政權)。始建於公元前203年,於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所滅,傳國五世,歷時93年。國都位於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疆域包括今天中國的廣東、廣西兩省區的大部分,福建、湖南、貴州、雲南的部分地區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國又稱為南越或南粵,在越南又稱為趙朝或前趙朝。

網路http://ke..com/view/204940.htm?fr=ala0_1_1

Ⅹ 詔書是什麼意思

詔書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詔字。秦王政統一六國,建立君主制的國家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號稱皇帝,自稱曰朕。並改命為制,令為詔,從此詔書便成為皇帝布告臣民的專用文書。漢承秦制,唐、宋廢止不用,元代又恢復使用。明代用詔書宣布重大政令或訓誡臣工。
詔書一般指聖旨,出處:
1、漢·蔡邕《陳政事七要疏》:「臣伏讀聖旨,雖周成遇風,訊諸執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
2、漢·荀悅《漢紀·元帝紀下》:「延壽、湯承聖旨,倚神靈,總百蠻之軍,攬城郭之兵,出萬死之計,入絕域之地。」
詔書造句:
1、信使念完詔書,便讓鎮上書令抄錄下來張貼於城鎮詔示百姓。
2、皇帝在這兒處理政務:頒布詔書,接見朝臣。
3、詔書中所稱蜀漢二主,三分鼎立之權,任囂、尉佗之謀,實在讓人感到痛心。

閱讀全文

與越南王降漢詔書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個人窮游中國蘭州在哪裡住 瀏覽:285
去英國澤西島要多少錢 瀏覽:867
伊朗紀念品有什麼特產 瀏覽:722
中國紅花卉怎麼繁殖 瀏覽:52
伊朗和哪個國家是鄰居 瀏覽:398
英國留學准備什麼證明 瀏覽:342
中國能向伊朗提供什麼 瀏覽:361
義大利語溫柔怎麼讀 瀏覽:369
印度人抽多少香煙 瀏覽:756
伊朗和美國哪個國家相鄰 瀏覽:645
為什麼大公司不在中國上市 瀏覽:593
二戰期間英國在哪裡 瀏覽:471
印度防空炮多少錢 瀏覽:344
中國為什麼取得成功 瀏覽:940
越南香煙多少一包 瀏覽:551
為什麼中國與印度 瀏覽:983
中國航空行李有多少 瀏覽:52
廣西和越南人口多少 瀏覽:16
為什麼要避開伊朗路線 瀏覽:834
中國哪個地方的酒最好入口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