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西漢越南王墓建在哪裡

西漢越南王墓建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20 14:57:32

⑴ 西漢南越王墓 的地址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西漢南越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

⑵ 西漢南越王墓在哪年代修建

南越王墓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國第二代王、秦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趙眛,史書稱趙胡,公元前137——122年(漢武帝建元四年至元狩元年)在位,約16年。趙眛在位期間和稱「南越文帝」,死後謚曰南越文王。這一時期,南越國名為漢朝藩屬,實則保持獨立王國的地位

⑶ 趙眜的南越王墓里的構造是怎樣的,隨葬了哪些東西

趙眜的南越王墓劈山為陵,從象崗頂劈開石山20米,鑿出一個平面「凸」字形的豎穴,再從前端東、西側開橫洞成耳室,南面開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紅砂岩石仿照前堂後寢的形制砌成地宮,墓頂用24塊大石覆蓋,再分層夯實而成。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築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後四共7室。墓主居後部中室,前廳後庫,前部東西為耳室,後部東西為側室。殉葬者共15人,其中姬妾4人,僕役7人。南越王墓的前部前室四壁和頂上均繪有朱、墨兩色雲緞圖案;東耳室是飲宴用器藏所,有青銅編鍾、石編鍾和提筒、鈁、錇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盤等。西耳室是兵器、車、馬、甲胄、弓箭、五色葯石和生活用品、珍寶藏所,尤其珍貴的是來自波斯的銀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爐和深藍色玻璃片。這證明南越國早期或更前年代廣州已與波斯和非洲東岸有海上貿易。後部主室居中,為墓主棺庫主室,墓主身穿絲縷玉衣,隨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為「文帝行璽」龍鈕金印,此外,還有螭虎鈕「帝印」、龜鈕「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趙眜」玉印等。東側室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4人均有夫人印一枚;西側室為廚役之所,殉葬7人,無棺木,室後置豬、牛、羊三牲。後藏室為儲藏食物庫房,有近百件大型銅、鐵、陶制炊具和容器。南越王墓共發現遺物千餘件套,其中金印是國內首次發現的漢代帝王金印。這對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土地開發、生產、文化、貿易、建築等狀況以及南越國歷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

⑷ 西漢南越王墓、六榕寺、鎮海樓、陳家祠的修建年代、地址。

一、西漢南越王墓

1、修建年代:約公元前122年。

2、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山上。

(4)西漢越南王墓建在哪裡擴展閱讀:

一、西漢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是西漢初期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的陵墓。南越王墓為一座"鑿山為藏"的石室墓,採用豎八鑿洞的方法構築而成。平面呈"早"字形,建築面積約100平方米,墓室按照"前朝後寢"規格布局,共分7間。

前部三室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後部四室為主棺室、東西側室及後藏室。墓內隨葬品豐富,品類繁多,出土金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遺物1000餘件。其中以"文帝行璽"金印和"絲縷玉衣"最具價值。

二、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

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凈慧(六榕寺的別稱)以塔顯」之稱。

三、鎮海樓

鎮海樓,又名望海樓,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園)小蟠龍岡上,為廣州市標志性建築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

下面兩層圍牆用紅砂岩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有復檐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釉鰲魚花脊,朱紅牆綠瓦砌成,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

四、陳家祠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⑸ 西漢南越王墓的修建年代

南越王墓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國第二代王、秦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趙眛,史書稱趙胡,公元前137——122年(漢武帝建元四年至元狩元年)在位,約16年。趙眛在位期間和稱「南越文帝」,死後謚曰南越文王。這一時期,南越國名為漢朝藩屬,實則保持獨立王國的地位。
全墓由750塊大石砌建,分前朝後寢兩部分,共7室,前部三室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後部四室為主棺室、東西側室及後藏室。由兩道石門隔開,各室有各自的功能。

⑹ 廣州南越王墓是怎麼發現的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市區北部的象崗山上,是 1983年6月9日在該地動工修建樓宇開挖地基時偶然發現的。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佔地14000平方米。整體布局以古墓為中心,上蓋覆斗形鋼架玻璃防護棚,象徵漢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墓的東邊為三層的綜合陳列樓,北邊為兩層的主體陳列樓,用環繞的迴廊上下溝通將三座建築物連成整體。現在,全館共有10個展廳,4800多平方米。現在,南越王墓博物館已被選進世界80個著名博物館之中。該館是廣州越秀山一象崗文化史跡游覽線的主要景點,建築以軸線對稱布局,按參觀路線依山建館,拾級而上,把展館、墓室及擴建之展室連成有機整體。

南越王墓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國第二代王、秦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趙眛,史書稱趙胡,公元前137——122年(漢武帝建元四年至元狩元年)在位,約16年。趙眛在位期間和稱「南越文帝」,死後謚曰南越文王。這一時期,南越國名為漢朝藩屬,實則保持獨立王國的地位。

全墓由750塊大石砌建,分前朝後寢兩部分,共7室,前部三室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後部四室為主棺室、東西側室及後藏室。由兩道石門隔開,各室有各自的功能。

經過數年挖掘,現已出土珍貴文物1000多件(組),有15位殉葬人。這是迄今為止,嶺南地區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陪葬物最豐富的漢初古墓,也是惟一的一座全用石塊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現壁畫的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銅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銅編鍾樂器3套,銅鼎36個,銅鏡36面,以及金印3枚(廣州市漢代考古至今發現西漢時期金印僅有4枚),出土玉器240多件。墓主身穿的玉衣殮裝已復原,它是我國目前發現完整的西漢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惟一的"絲縷玉衣"。墓中出土藍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銅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義的稀世珍品。

⑺ 西漢南越王墓的相關介紹是什麼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

在秦末楚漢相爭之際,時任南海郡尉的趙佗吞並桂林、象郡,於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南越國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嶺南三郡的范圍,東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嶺,西達廣西西部,南瀕南海。

從趙佗最初稱王以後,南越國共傳5代王,歷時93年。開國之君趙佗僭稱南越武帝,第二代王趙眜為趙佗次孫,在《史記》中被稱為趙胡,僭稱文帝,第三代王趙嬰齊為趙眜之子,死後稱明王,皆築有陵墓。

趙眜的南越王墓劈山為陵,從象崗頂劈開石山20米,鑿出一個平面「凸」字形的豎穴,再從前端東、西側開橫洞成耳室,南面開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紅砂岩石仿照前堂後寢的形制砌成地宮,墓頂用24塊大石覆蓋,再分層夯實而成。

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築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後四共7室。墓主居後部中室,前廳後庫,前部東西為耳室,後部東西為側室。殉葬者共15人,其中姬妾4人,僕役7人。

南越王墓的前部前室四壁和頂上均繪有朱、墨兩色雲緞圖案;東耳室是飲宴用器,有青銅編鍾、石編鍾和提筒、鈁、錇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盤等。

西耳室是兵器、車、馬、甲胄、弓箭、五色葯石和生活用品、珍寶藏所,尤其珍貴的是來自波斯的銀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爐和深藍色玻璃片。這證明南越國早期或更前年代廣州已與波斯和非洲東岸有海上貿易。

後部主室居中,為墓主棺庫主室,墓主身穿絲縷玉衣,隨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為「文帝行璽」龍鈕金印,此外,還有螭虎鈕「帝印」。龜鈕「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趙眜」玉印等。

東側室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4人均有夫人印一枚;西側室為廚役之所,殉葬7人,無棺木,室後置豬、牛、羊三牲。後藏室為儲藏食物庫房,有近百件大型銅、鐵、陶制炊具和容器。

南越王墓共發現遺物千餘件套,其中金印是國內首次發現的漢代帝王金印。這對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土地開發、生產、文化、貿易、建築等狀況以及南越國歷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現就陵墓及部分珍貴文物作較詳細的介紹。

南越王墓有一件物品被稱為「鎮墓之寶」,那就是「文帝行璽」金印,是我國發現的第一枚帝印。在傳世或發現的秦漢印章中,未見一枚皇帝印璽,只有文獻記載。

據文獻所講,帝印都是白玉質印、螭虎鈕印,印文是「皇帝行璽」或「天子行璽」;而南越國趙眜這枚帝印卻是金質印、蟠龍鈕印,印文是「文帝行璽」。這是金印的獨特之處,是南越國自鑄、生前實用之印。

這枚「文帝行璽」金印是正方形,印台重148.5克,含金量非常高。印面呈田字格狀,陰刻「文帝行璽」4個小篆體的字,書體工整,刀法剛健有力。

蟠龍鈕是一條龍蜷曲的樣子,龍的首尾和兩足分置在4個角上,似騰飛疾走,印面槽溝和印台四周壁面都有碰撞和劃傷的痕跡,而且還遺留著一些暗紅色的印泥。

印台背上的龍,有些部位磨得十分光滑,說明這枚金印是墓主人生前日常行使王權的大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璽」金印外,還有「泰子」,即太子金印和「右夫人璽」金印,但不是龍鈕,而是龜鈕。「泰子」金印也是首次發現,在傳世印璽中未曾見過。

按秦漢禮制規定,只有皇帝、皇後的才能稱「璽」,其他臣屬的印是不能稱「璽」的。皇帝用璽並非只有一種,而有多種。

例如用於賜諸侯王的「皇帝之璽」、用於封國的「皇帝行璽」、用於發兵的「皇帝信璽」、用於冊封外國的「天子之璽」等。

「皇帝璽」被視為「傳國璽」,歷代統治者視為保國鎮疆之寶,正所謂「得寶者得天下,失寶者失天下」。而趙眜的「文帝行璽」是個人專用,不往下傳,因此死後用於陪葬。

歷史上發現的印不少,但大多是銅質、玉質或水晶質的,很少發現有金印,大概只有12枚,12枚金印中屬東漢的有8枚,屬西漢的4枚,僅南越國便佔了3枚。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還有金帶鉤、金花泡和杏形金葉,均是飾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認為是海外輸入的「洋貨」。

南越王墓中有一件白色的銀盒特別引人注目,那閃閃發光的花瓣顯得尤為突出。在主棺室,盒內有10盒葯丸。

從造型、紋飾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藝特點看,銀盒與我國傳統的器具風格迥異,但與古波斯帝國時期遺物相似。經化學分析、研究,認為是波斯產品,銀盒裡的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葯。因此,銀盒並非南越國製造,而是海外舶來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南越王墓的銀器除了銀盒外,還有銀洗、銀卮和銀帶鉤,都是越王室的專用器具。7件銀帶鉤工藝十分精美,有5種式樣、鉤首有雁頭形、龜頭形、龍頭形和蛇頭形等。

銅器在南越王墓隨葬物中佔有重要地位,共有青銅器500多件,不但品種數量多,而且工藝技術精湛,極具地方特色。這批銅器中有廚具、飲食用具、酒器、樂器、車馬器、生產工具及各種日用器具等。

銅鼎共有36件,有漢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銘文,都是由南越國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廣州建城歷史的重要物證。

特別是越式大鼎。鼎內有「泰官」封泥一枚。南越國也像西漢一樣設有「泰官」一職,是掌管南越王日常飲食的職官。

銅壺共9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個鎏金銅壺,細長頸,大腹,造型美觀大方,通體鎏金,光亮華麗,是一件藝術精品。

銅提筒共9件,是南越王墓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特別是一個船紋銅提筒,除器身有幾組幾何飾紋帶外,最為突出的是4隻首尾相連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飾羽冠,赤腳。船首倒掛一具人頭;船首尾各豎兩根羽旌。

5個人形態各異,有的劃槳,有的擊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殺俘虜祭海神。船與船之間還有海龜、水鳥、海魚等作裝飾,形態生動,工藝精美,是精美的藝術品。

南越王墓中的39件銅鏡大部分都是精品,例如連弧龍紋鏡、帶托鏡、十字龍鳳紋鏡、繪畫鏡、六山紋鏡等。其中繪畫鏡是彩繪人物大畫鏡,直徑達41厘米,為國內最大的西漢繪畫圓鏡,是漢代銅鏡中的珍品。

繪畫圓鏡仍保留白、青綠兩色的繪人物組畫,中央有兩人做跨步弓腰斗劍表演,兩側各有4人站立圍觀,生動逼真。周圍和中間還配以連弧紋和卷雲紋。

還有一件六山紋鏡,有6個斜形山字,襯以浪花形羽狀紋和蓮葉形花瓣紋飾。

銅鑒位於後藏室,是深鼓腹大盆,可用來盛水或食物,盆內有豬、牛、羊、雞骨和魚、龜等海產,說明這是當時的主要食品。

銅熏爐共有11件,有單件和四連體的,爐腹和頂蓋均鏤孔透氣,是用來焚香料的,香料被認為是舶來品,這是最能反映南越國地方特色的典型銅器,其復雜的工藝反映了當時的鑄造技術水平。

宴樂之器是古代統治者炫耀其奢華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標志。南越王墓內東耳室有一批樂器,旁邊還有一名殉葬的樂師。

樂器可分銅、石、陶、絲四大類,青銅樂器有鈕鍾一套14件,甬鍾一套5件;句鑃一套8件。還有銅鑄等。

句鑃扁方形實柱體柄,弧形口,陰刻篆文「文帝九年樂府工造」,並刻有「第一」至「第八」的編碼,是我國唯一發現具有絕對年代而又有序號的句鑃。

南越王墓中的兵器種類多,數量大,除15把劍為鐵質外,其餘皆為銅造。最為難得的是一把「張儀」銅戈,銘文「王四年相邦張儀」等字,「王四年」應為秦惠王時。由張儀監造,說明是由秦帶入南越的。

銅虎節是一件難得的珍品。姿態生動威猛,蹲虎欲躍,虎頭昂揚。張口,露齒,弓腰.卷尾,飾以錯金虎斑紋,是國內僅存的一件錯金虎節尤為珍貴,有錯金銘文「王命:車徒」,屬於孤品,是一件重寶。節是外交和軍事上的信符,有虎節、龍節、人節之分,可以用來證調戰車和士兵

銅鈁是一個方形壺。腹呈橢圓形突出,飾以繁縟的浮紋,復雜多變。這種盛酒的銅器製作技術精良,具有透雕風格,更能襯托出主人酒的名貴與醇香。

印花銅凸版是用來在絲織物上印染圖案的工具,是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印染工具,對研究古代紡織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墓中的銅構件較多,有鎏金銅鋪首6件。有一個已朽的漆屏風的銅構件多種,例如,轉角鎏金銅托座、鎏金蟠龍托座、正間鎏金銅托座、鎏金朱雀銅頂飾、鎏金雙面獸形銅頂飾等。

鐵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增強了國防力量。南越王墓的鐵器有700多件,有農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其中輕型鐵鎧甲共有709片甲片,均呈四角抹圓的長方形。這種輕型鐵甲適合於氣溫較高的南方地區使用,代表了西漢時期南方鎧甲的基本形制,與北方中原地區的鐵鎧甲形制有較大差別。

鐵劍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間左側,劍鞘為竹胎,劍莖兩面夾以木板,外捆纏絲帶。還有4件是青黃色玉莖,雕刻最為精細,下面有高浮雕群獸,形態十分生動。

其中有一桿鐵矛間銅質、鎏金,錯間金銀的三角圖紋和流雲紋,如此華麗的鐵矛應為南越王自用,或用於儀仗。

玉璧是正中有孔的圓形玉器。南越王墓有各種玉璧56件,僅主棺室就有47件,說明墓主對玉璧的喜愛。這些玉璧中比較突出的有大玉璧、透雕重圈二龍銜環璧、透雕龍紋玉璧、透雕龍鳳渦紋玉璧、雙連玉璧等。

特別是主棺室的一件大玉璧,是墓中所有玉璧中最大的一件,雕刻精緻,紋飾古樸莊重,頗有帝王之氣,是我國已知玉璧中體形最大、龍紋飾最多的一塊,被稱為「璧中之王」。

主棺室的玉盒為青玉,呈青黃色,盒身鼓圓。玉盒刻有兩鳳鳥,飾以美麗浮雕紋,結構嚴謹,雕工精細,光潔奪目,被稱為「玉器絕品」。

玉衣是漢代特有的喪葬殮服,東漢滅亡以後,未發現有玉衣。玉衣是有等級規定的,有金縷、銀縷、銅縷玉衣,諸侯王多用金縷,也有用銀縷的。

而南越王墓的這件絲縷玉衣為首次發現,也是我國唯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長1.73米,共用玉片2291塊,用朱紅色絲帶粘貼,構成多重幾何形紋樣,色彩鮮艷奪目。

另外墓中有玉印共9枚,其中3枚有文字的玉印都是出在主棺室墓主身上,分別是「趙眜」、「泰子」、「帝印」的方形玉印。「趙眜」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證。

由於玉石具有優良的質地和美麗的色澤,又能迎合人們的求美天性和祈求健康、避邪的心理,在古代佩戴玉質裝飾品是達官貴人追求的時尚。

南越王墓的玉飾品有130餘件。例如,犀形玉瑛,整體作透雕形的犀牛,呈蹲曲狀,全身肌肉隆起,充滿生機活力。雙龍紋玉瑛,對稱的雙龍頭,張口鼓目,飾以透雕雲紋,形象生動。透雕龍璃紋玉環,雙面透雕二龍二獸的優美造型,十分別致。

另外還有透雕龍鳳紋重玉佩,透雕體態輕盈的龍鳳,飾以卷雲紋,造型飽滿有力,龍鳳均有呼之欲出之態,確是玉飾精品。連體雙龍玉佩,構思奇特的雙龍擁爪,形象生動。

在人們生活中,陶器比其他器具的存在時間更長、作用更大、關系更密切。南越王墓共有陶器371件,計有儲容器、炊煮器、日用器,還有網墜、響器和模型明器等,眾多的陶器說明其在王宮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嶺南地區絲綢生產的歷史悠久。南越王墓中絲綢的隨葬品不但品種多,而且數量很大。特別是西耳室西部,在約2.8平方米的范圍內,絲織品多層疊放,整匹隨葬的有絹、綉絹、朱羅、朱絹、綉「紗』、超細絹、砑光絹等品種。

在西室中還發現原支大象牙一捆,共5支、並排堆放。。經鑒定,這5支大象牙的產地是非洲,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到廣州的。另外還有刻畫象牙卮、象牙算籌和殘牙雕器等,可見這些原支大象牙是進口作為雕刻原料的。

在墓主玉衣頭套下的絲囊內,裝有470顆珍珠,是未經加工的天然珍珠,這應該是一個絲囊珍珠枕頭。據說珍珠具有鎮靜、美容和辟邪的作用,而用珍珠做成枕頭,尚屬首次發現。

⑻ 西漢南越王墓的地址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

⑼ 西漢南越王墓是誰的陵墓,出土了什麼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我國廣東省廣州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

在秦末楚漢相爭之際,時任南海郡尉的趙佗吞並桂林、象郡,於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南越國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嶺南三郡的范圍,東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嶺,西達廣西西部,南瀕南海。

從趙佗最初稱王以後,南越國共傳5代王,歷時93年。開國之君趙佗僭稱南越武帝,第二代王趙眜為趙佗次孫,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122年在位,在《史記》中被稱為趙胡,僭稱文帝,第三代王趙嬰齊為趙眜之子,死後稱明王,皆築有陵墓。

趙眜的南越王墓劈山為陵,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築成,後部主室居中,為墓主棺庫主室,墓主身穿絲縷玉衣,隨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為「文帝行璽」龍鈕金印,此外,還有螭虎鈕「帝印」。龜鈕「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趙眜」玉印等。

⑽ 西漢南越王墓你了解到什麼內容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昧的陵墓。趙昧是趙佗的孫子,號稱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該墓於1983年6月被發現,挖掘完畢即在原地建立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發掘時,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趙昧」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南越王墓劈山為陵,從象崗頂劈開石山20米,鑿出一個平面「凸」字形的豎穴,再從前端東、西側開橫洞成耳室,南面開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紅砂岩石仿照前堂後寢的形制砌成地宮,墓頂用24塊大石覆蓋,再分層夯實而成。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築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後四共7室,寬 12.5米,長10.85米。墓主居後部中室,前廳後庫,前部東西為耳室,後部東西為側室。殉葬者共15人,其中姬妾4人,僕役7人。前部前室四壁和頂上均繪有朱、墨兩色雲緞圖案;東耳室是飲宴用器,有青銅編鍾、石編鍾和提筒、鈁、錇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盤等;兩耳室是兵器、車、馬、甲胄、弓箭、五色葯石和生活用品、珍寶藏所,尤其珍貴的是來自波斯的銀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爐和深藍色玻璃片。這些文物證明南越國早期或更前年代廣州已與波斯和非洲東岸有海上貿易。後部主室居中,為墓主棺庫主室,墓主身穿絲縷玉衣,隨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為「文帝行璽」龍鈕金印,此外,還有螭虎鈕「帝印」。龜鈕「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趙昧」玉印等。東側室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4人均有夫人印1枚。西側室為廚役之所,殉葬7人,無棺木,室後置豬、牛、羊三牲。後藏室為儲藏食物庫房,有近百件大型銅、鐵、陶制炊具和容器。出土文物共千餘件(套),金印是國內首次出土的漢代帝王金印。這些出土文物對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土地開發、生產、文化、貿易、建築等狀況以及南越國歷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西漢南越王墓已開辟為博物館。現就陵墓及部分珍貴文物作較詳細的介紹。
編輯本段彩畫石室大墓
彩畫石室大墓是一座西漢彩畫石室大墓,墓主是南越國第二代王趙昧(趙佗之孫),距今已有2000多年。
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崗山上一個工地發現的這個大墓。深入地下20米,用750多塊砂岩大石構築。陵墓面積約100平方米,分前後兩部分,共有7個室。前室居中,室的四面及頂部都繪有朱、墨兩色的雲紋圖案,象徵朝堂。斜坡墓道殘長10.46米,寬2.36~2.59米。墓內的前、後兩部分各設有一道雙扇的石門。
南越王墓是嶺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豐富多樣、墓主人身份規格最高的一座漢墓,是中國境內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彩繪壁畫石室大墓。這座墓堪稱地下寶庫,共出土各類文物達1000多件(套),內涵非常豐富,尤以銅、鐵、陶、玉四者所佔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璽」金印是中國考古發掘首次發現的「皇帝」印璽,最為珍貴。
南越王墓的發現,其社會、歷史、文化科學價值不但震撼嶺南大地,而且驚動全國,聞名世界,從考古學界、社會各界到新聞界,無不感到驚奇。有人評價這是「令無數人苦苦探尋了2000多年的隱秘,中國考古史上最輝煌的發現之一」。墓中的寶貝被形容為:「珍寶燦爛」,「金燦燦」,「銀閃閃」,「玉器之最」,「碧玉之寶」,「稀世之寶」,」漢玉中價值連城的絕品」,還有許多「罕見」、「首次」、「惟一」、「獨一無二」、「精美絕倫」、「無法替代」等頂級評價。隨著新華社消息的播發及《人民日報》等媒體文章的發表,全世界都在強烈地感到中國嶺南地區古老文化的震撼,同時,又激發了人們對尋找趙佗墓的希望,迷茫中似乎露出了曙光!

閱讀全文

與西漢越南王墓建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個人窮游中國蘭州在哪裡住 瀏覽:285
去英國澤西島要多少錢 瀏覽:867
伊朗紀念品有什麼特產 瀏覽:722
中國紅花卉怎麼繁殖 瀏覽:52
伊朗和哪個國家是鄰居 瀏覽:398
英國留學准備什麼證明 瀏覽:342
中國能向伊朗提供什麼 瀏覽:361
義大利語溫柔怎麼讀 瀏覽:369
印度人抽多少香煙 瀏覽:756
伊朗和美國哪個國家相鄰 瀏覽:645
為什麼大公司不在中國上市 瀏覽:593
二戰期間英國在哪裡 瀏覽:471
印度防空炮多少錢 瀏覽:344
中國為什麼取得成功 瀏覽:940
越南香煙多少一包 瀏覽:551
為什麼中國與印度 瀏覽:983
中國航空行李有多少 瀏覽:52
廣西和越南人口多少 瀏覽:16
為什麼要避開伊朗路線 瀏覽:834
中國哪個地方的酒最好入口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