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企改革有哪些方式
各類企業的改制方式從總體上分為:整體改制和部分改制。
(一)整體改制,整體改制是指以企業全部資產為基礎,通過資產重組,整體改建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規范的企業。整體改制特別適合中、小型企業改制,原企業經營業績存續,其字型大小、商譽、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得以承繼,企業原有的架構得以完整保存,有利於企業的穩定,新股東的加入和機制的轉變,又增強了企業的活力,有利於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部分改制,部分改制是企業以部分資產進行重組,通過吸收其他股東的投資或轉讓部分股權設立新的企業,原企業繼續保留。部分改制比較適合於大型企業的改制,尤其是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時多採用部分改制的方式。整體改制和部分改制是相對而言的,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和改制目的選擇改制方式,達到最佳的效果。
法律依據:《最高法關於企業改制的規定》第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平等民事主體間在企業產權制度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案件:
(一)企業公司制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
(二)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造中發生的民事糾紛;
(三)企業分立中發生的民事糾紛;
(四)企業債權轉股權糾紛;
(五)企業出售合同糾紛;
(六)企業兼並合同糾紛;
(七)與企業改制相關的其他民事糾紛。
Ⅱ 國企改革要怎麼改
第一步,應該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把企業中的舊動能包括傳統生產模式,和新動能進行轉換。轉型可以放棄原有產品,重新開發新的產品;也可以升級產品質量和功能,重新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第二是要調整薪酬體系,實現合理分配。只有建立完整的薪酬體系,才能吸引年輕人,留住企業人才,重新獲得創新力。第三就是要調整營銷模式,可以進行線上營銷、微信營銷等。最後還是要調整組織結構,調整股份比例,實現員工持股,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完善獎懲制度,鼓勵員工積極探索創新,提高工作熱情。企業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自身條件,區域的發展環境,探索出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路徑,完善治理機制,制定好發展方案保證每一項措施都落實到位。建議你還是向專業咨詢公司了解,國內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應該是中大咨詢,他們的官網有很多這方面的參考案例的。
Ⅲ 2030年前,越南將不再成立國有企業,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
《西貢解放日報》2020年12月26日報道,越南計劃投資部日前提議復審、修訂《電力法》、《油氣法》、《礦產法》、《化工原料法》等若幹部門法規及其實施細則,以符合企業的產銷活動,並解決若干不足之處。同時,該部還提議研究、頒布鼓勵若干國家集團、總公司繼續發展的若干機制、輔助政策,形成價值鏈以便其它經濟成分參與。
此外,繼續按照確保明確和透明性原則開展行政手續改革工作。據此,從現在起至2030年越南不再成立國有集團、總公司,集中於現有國企集團重組和重新安置。目前,越南僅有4家全資國有母公司:油氣集團(PVN)、電力集團(EVN)、國有資本投資與經營總公司(SCIC)、軍隊電信集團(Viettel)。
社會上一直有一種思潮認為要發展私有經濟就一定要私有化國企,這樣才能最好的發揮私企的作用。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私企有擅長的地方,國企也有自己的優勢。兩者都應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為經濟發展做貢獻,為人民群眾謀福祉,兩者不是對立的而。而是可以和諧共處的。
Ⅳ 央企年度工作會議透露國企改革新動向,你認為國企應該怎麼改
央企年度工作會議透露出了國企改革的新動向,個人認為國企應該改變一下自己的鐵飯碗性質,把企業做的更活一點。央企作為我國行業的領頭羔羊,它的一舉一動可以說暗示著企業發展的機遇。最近我們從新一次會議上看出國企即將迎來新的改革,你對這次改革有什麼期望呢?
國企是更應該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拋棄一些繁瑣的無用的工作制度,簡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為人民創造更多利益。把企業做大做活,不再拘泥於陳舊的工作模式,這樣才能及時地把握更多機會,更加進步。國企改革,你還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
Ⅳ 國有企業改革怎麼改
今後的國企改革將主要集中於調整戰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企領導方式等幾個方向。國有企業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著手改革,可以聽下公開課什麼的啊。比如中大咨詢
Ⅵ 國企如何改革
一、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政府體制與產權問題
1.徹底改革政府幹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業的行政級別和企業經營者的幹部待遇,培育企業家市場,完善企業經營者業績考評制度,促進經營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動;其次要在政府部門內部實行公務員的競爭上崗,建立公務員的工作績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質;再次,要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把組織考核推薦、引入競爭機制和公開向社會招聘結合起來。
2.產權制度改革仍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問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以產權明晰為前提,否則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將行之無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產權制度應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產權明晰,即明確財產所有權主體及其與法人主體間的責權利;第二,產權流動,即產權可以交易;第三,企業內部產權結構合理,即企業內部產權主體多元化。當前,產權制度改革應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積極推動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確理解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徹底轉變在股份制企業中國有股應絕對控股的認識,促進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礎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關鍵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能夠明確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對公司的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的機構。
(2)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產權的合理流動。盤活存量資產,促進國有企業資產的優化配置,已經納入了我國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健全法規,規范產權交易機構的運作。鑒於目前在產權交易中政出多門、政府直接干預及場外交易普遍的現狀,首先應盡快完善產權轉讓的法規,促使公有產權的合法、規范和有序地流動;其次要加強產權變動的監管和產權登記檢查力度;再次要完善產權交易機構的職能,強化產權交易機構的中介作用,積極促進產權的自由交易和國家政策性目標的實現。二是,結合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工作,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制定相應的政策調整國有資產的投資方向和結構,從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調整目標。三是要壯大和完善資本市場。第一,要有步驟地逐年推進股市擴容,為有條件的企業創造向市場直接融資的機會,同時促使企業按資本機制的內在要求進行資本運營;第二,要進一步探索國有股流動方式和方法,盡快消除國有股、法人股和市場流通股之間的障礙,增強國有股的流動性,實現同股同利,規范國有股權運作,有效地保障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益。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經濟利益問題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中的一個細胞,必然關注和謀求自己的經濟利益,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國企和國企職工的經濟利益長期被漠視,「大鍋飯」、平均主義盛行,嚴重挫傷了企業與職工的積極性,這個問題應該成為國企改革中一個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國企的經濟利益被漠視的問題只是國企長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那種以解決國企的經濟利益問題作為改革主線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們必須注意到,國企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形式,其經濟利益的訴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概括起來講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國企的所有權屬於整個社會而不是企業自身。這就決定了國企獲取的經濟利益的受體應該是整個社會,而不是國有企業本身。其二,國企承擔著保證社會經濟穩定和引導社會經濟發展的責任。因此,國企經營的目標具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單一對自身經濟效益的訴求。其三,對國企經濟利益的構成要加以界定。在國企所實現的經濟利益中,有些是憑借資源的「壟斷」地位獲取的,這些經濟利益應該完全歸於社會所有。首先,關於國企中工作人員經濟利益的問題。國企中的工作人員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人。我國目前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企中的工作人員還不能直接以生產資料所有者的身份謀求經濟利益,他們的經濟利益主要是通過報酬的形式體現出來。國企中的工作人員報酬的數量是歷史的、社會的企業效益等各種因素的集合,是市場機製作用的結果。在這個問題上,無論從改革舊體制的角度,還是從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角度來講,最終必須依靠市場機制。在舊體制下,我們的勞動、工資制度帶有「終身制」和「供給制」的色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企中工作人員的經濟利益則必須通過勞務市場、人力資源市場和人力資本市場,逐步形成一個合理的框架結構。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要求是荒謬的:從保值的問題來看,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必然造成企業資產的「無形損耗」,同時新興產業的出現和發展會替代原有的產業,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單純以「保值」作為國企的一項經營業績考核標準是行不通的;從增值問題來看,生產的發展必然要求與需求的增長相適應,盲目的發展並不是社會的福音,而是資源的浪費和經濟發展比例的失調。那種不看社會需求的總量和結構,不看社會經濟發展的取向,不看多種經濟形式所蘊涵的能力,僅僅受利益的驅動而發展國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國企的發展取決於所有者的意志而不是國企本身。我們可以用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管理國企,但不能給予國企「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如果我們不適當地強調國企的經濟利益,勢必淡化國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對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甚至出現國企與國家在「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上進行博奕的現象。
三、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
1.許多國有企業經過重組改制後競爭實力明顯提升,但是員工素質和結構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甚至出現新的人才斷層現象。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認識上,一些企業沒有將以人為本落到實處,沒有把企業的發展建立在員工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在體制上,前些年的下崗分流也使得一部分人才流失,即使引進人才也因為待遇政策等問題而存在障礙。在文化上,對企業文化的構建重視程度不夠,既不繼承傳統文化也沒有建立創新機制,更沒有完善的以人為本的先進企業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對員工的教育引導力度不夠。在培訓工作方面,投入較少,培訓的實效性不強,無法滿足發展的需求。
2.一些企業片面追求規模擴張,而忽視了經濟效益,造成新的浪費和污染。還有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國有老企業由於設備老舊技術落後給保護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這種盲目追求短期經濟效益,造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嚴重透支,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直接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國有老企業形成多個不同的利益群體有不同的利益訴求,相互之間的攀比使維護穩定的難度加大。從企業角度來看,有些企業在執行有關政策和制定具體操作程序當中不夠周密嚴謹,從個人角度來看,職工如何自強在市場經濟的激流中獲得一席之地,適應競爭還有一定距離。特別是國有企業的職工年齡老化,他們的思想、技能、文化水平都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和影響,與當今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社會的人才需求有較大距離。另外貧富差距社會失衡引起的社會問題的擴大導致社會的不穩定、不和諧。從社會角度來看,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保障能力不強,就業壓力較大,還不能保障充分就業。一些員工的心態不平衡就演變成了情緒的波動,直到聚集上訪,形成一個不穩定的群體。
Ⅶ 請問國有企業如何進一步改革!國企管理制度如何創新,怎樣創新!
這個問題太大了,而且國企的高層經常換人,所以又有的改革沒辦法貫徹到底,你想做出改革,范圍一定要控制在你能控制的范圍之內,要不然最後只會是紙上談兵
Ⅷ 什麼是國企改制
1、國企改制也就是國有企業改制;
2、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省政府有關規定,將國有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業;
3、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和國有大中型企業輔業改制。
4、國有企業改制是一項系統性強、牽涉面廣的改革,除政府指定的牽頭部門外,計劃、財政、勞動和社會保障、國土資源、稅務、工商管理、總工會、金融債權銀行及債權管理部門、中小企業局等單位參加國有企業改制方案的研究擬訂和會審,並按照各自職能,支持國有企業改制方案的實施。
Ⅸ 國企改革有多少種改革方式
截至2012年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共953家,佔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38.5%,市值合計13.7萬億元,佔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的51%。
國企固有的弊病(惰性、經營者積極性、政府對經營干涉過多、監督不到位)及國進民退問題,是國企改革的出發點。國企改革,80年代主要針對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90年代主要是建立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本世紀以來,改革核心在於競爭性國企的退出和非競爭性國企的整合、效率提升。
2013,新一屆政府的改革態度,讓國企改革再一次回到市場焦點。十一月將要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市場預期將出台新一輪國企改革方案,成為新國企改革的起點。
我們認為未來的國有企業改革將進入社會資源再配置,效率、公平兼顧的階段。國企改革的焦點主要是圍繞效率與公平展開的。我們認為下一階段國企改革將以盤活存量、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公眾化公司為目標,重點是將社會資源再配置,兼顧效率、公平,這一階段國資委的職能將逐步從資產管理向股權管理轉變。
我們認為:
(1)在市場經濟主導、競爭比較充分的競爭領域中,對於競爭力較差的國企,將會逐步退出,讓民間資本充分發揮市場活力,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促進創新。
(2)在競爭性領域中具有持續經營能力、有競爭力的國企,則以公平效率優先,通過引入市場多種資本,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充分發揮國企的競爭力,激發國企的活力。我們預計會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看到向民間資本開放的具體舉措。
(3)而在非競爭性領域中,對於事關國家利益、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戰略性領域(例如國防、軍工、航天航空)國企應會保持絕對掌控,通過國家資本的力量,由政府進行資源配置,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安全,使國家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市場化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並且適當通過公司內部考核,通過市場化的激勵提高運營效率。
方式一:壟斷開放
對於一些特定行業(例如銀行、醫療服務、鐵路等領域)可能通過壟斷逐漸放開的方式引入競爭,使得民資得以在相對公平的情況下進入。鼓勵民資的政策正在各個行業落實,對民資的放開有利於滿足不同產業中國企難以滿足的需求。
我們對比了A股上市公司中,地方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行業分布,發現地方國企在化學製品、零售、房地產開發、電
Ⅹ 國有企業改革怎麼搞
國有企業改革可劃分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創新以及縱深推進三個階段。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但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通過進一步改革來解決。今後的國企改革將主要集中於調整戰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企領導方式等幾個方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根本標准,大膽利用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努力探索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在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上邁出新步伐。
搞好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要同國力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努力開創改革、發展、穩定相互促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