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高手告知乾隆時期清朝的對外戰爭的名稱和結果。
1755年的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部之戰、1755至1757年的平定準噶爾阿穆爾撒納之戰、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亂、1762至1769年的清緬戰爭、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兩次征戰廓爾喀。戰爭結果均已清軍獲勝為終,但征緬甸是慘勝,軍事上是平手,第一次征郭爾咯應該是敗了。通過過這些戰爭,乾隆帝將天山南北路盡數納入版圖(以前中國最多隻有天山南路),開拓疆土共190餘萬平方公里。並將安南(即越南)、緬甸,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汗國、布魯特汗國、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愛烏罕(今阿富汗)、巴達克山、乾竺特與拉達克等國納為附屬國。
Ⅱ 乾隆時期打勝過什麼國家
乾隆時期打勝過緬甸與越南
清緬戰爭
清緬戰爭是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1762年冬緬甸入侵我國雲南普洱地區,中國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歷時7年,國力強盛的清王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且損失慘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對緬戰爭也是其弘歷在較多爭議的一件。
清政府的妄自尊大使其喪失戰爭先機,忽視與其他國家民族聯合的重要性;而閉關鎖國又對世界發展形勢認識不足,特別是對當時東南亞各國國情缺少充分了解。這一切都造成清政府戰爭的失利和最終崩潰.
清越戰爭
清越戰爭指的是1788年底至1789年初清朝與越南西山朝之間發生的戰爭。1788年,西山朝北伐,攻破後黎朝的都城升龍(今越南河內市)。後黎朝的昭統帝逃往保祿山,派大臣阮輝宿向清朝求救。乾隆帝便派孫士毅為主帥攻入安南境內,欲讓黎昭統帝復位。在戰爭弘歷朝軍隊勢如劈竹,佔領了升龍(今越南河內市);但後來西山朝皇帝阮惠自富春(今越南順化)率軍反擊,戰局迅速得到逆轉。阮惠趁清軍慶祝春節之機,對駐守玉洄(今河內市清池縣玉洄市社)、棟多(今河內市棟多郡)等地的清軍發起突襲,清軍大敗,退回邊境以內。最終阮惠主動向清朝請和,弘歷同意講和並承認了阮惠為安南的新君主。
Ⅲ 安南阮惠率領大象兵偷襲了孫士毅部,乾隆知道後是怎麼做的
安南阮惠率領大象兵偷襲了孫士毅部,乾隆知道後立刻免除了孫士毅的一切職務,並派福康安接替他的所有事務,最終清朝與越南達成了和平協議。
乾隆皇帝都認為黎氏王朝是扶不起的阿斗,根本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所以他們決定拋棄黎氏,答應與阮惠議和。福康安作為談判代表開出了四條條件:歸還戰俘,嚴懲戰犯,阮惠到北京請罪,給乾隆皇帝賀壽,在安南為許世亨等戰死的士兵修建廟宇,每年都要舉行祭祀儀式。
阮惠答應了所有的條件,最終,雙方達成了這一協定,阮氏雖然獲勝,但是主動求和,清朝把它列入乾隆的“十全武功”。
Ⅳ 越南在秦至唐千年間,都歸中原王朝管轄,後來是如何丟掉越南的
首先在唐朝末期,由於藩鎮割據架空皇權,各地又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曾經強大的大唐王朝漸漸走向了衰亡,再次進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公元939年,越南的地方軍閥吳權自立為王,建立了吳朝,越南從此時起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幾十年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盡管擁有著黃河以南的大片疆土,但是宋朝時期四周強敵環伺,既要應對北方的遼金盟國的攻勢,還要面臨西北西夏的不斷侵擾,宋朝自顧不暇,也沒有餘力收復越南地區,直到明朝的建立,中原王朝再次恢復了鼎盛,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他一直渴望能建立功業名垂千古,此時越南國內發生政變,朱棣當即決定發兵50萬南征,一路上明軍勢如破竹,僅用十個月就攻下越南全境。
Ⅳ 你不知道的歷史,清朝還攻打過越南,到底是怎麼回事
公元1789年,世界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的統治被推翻。同時也在這一年,清朝與南方的越南爆發了戰爭。結果清軍在越南叢林中一敗再敗,搞得乾隆皇帝焦頭爛額。不過由於國力上的差距,越南最終主動求和。乾隆將這次戰爭列入自己的十全武功中,可是清軍的表現十分糟糕。
一、越南南北爆發了戰爭,清朝不得不介入
長期以來,越南一直是南北對立的局面。北方的黎朝是經過清朝冊封的,算是清朝標準的藩屬國。但是在乾隆後期,黎朝面臨著南方西山朝的挑戰。幾輪較量下來,黎朝幾乎要土崩瓦解。此時黎朝開始向自己的宗主國清朝求救,乾隆皇帝接到告急文書以後十分為難。作為宗主國,清廷是必須出兵的,這是天朝上國的顏面問題。一旦黎朝滅亡,那清朝維護的朝貢體系可能會崩潰。可是清朝是什麼家底,乾隆不是不清楚。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忽悠人的口號而已,由於在緬甸戰爭中消耗過大,清廷已經無力對越南西山朝動武。不過清朝的那些封疆大吏不這么看,因為如果他們能夠力挽狂瀾的話,在戰爭結束以後,自己進入軍機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清朝和越南的事情還沒有完,當時還沒有越南這個名字,越南那會叫做安南。西山朝雖然滅掉了黎朝但是並沒有笑到最後,真正笑到最後的是阮朝。在19世紀初期,阮朝統一了越南南北。阮朝國王請求清朝冊封新的國號,阮朝國王選定了南越作為新國號。那時乾隆皇帝已經去世,嘉慶皇帝掌握了實權。對於阮朝特殊的要求,嘉慶皇帝格外謹慎。因為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南越這個政權,疆域包括兩廣和越南。現在阮朝請求冊封這個名字,有點居心不良的感覺。清朝剛剛平定白蓮教起義,國力遭到很大削弱。最後嘉慶皇帝將「南越」改為了「越南,」將越南這個名字賜給了阮朝。越南這個名字就是這么來的,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Ⅵ 關於清朝和緬甸,越南的戰爭
清朝乾隆年間發生的對緬戰爭,是因為當時緬甸剛又重獲統一,想要與中國爭奪現在邊界一部分地區的勢力和資源的控制權,緬方率先對清政府守軍發動了襲擊,並進入轄區騷擾。清政府為反擊,先後兩次調動軍隊深入緬甸境內。緬甸的中央勢力主要是在緬甸南方,清朝軍隊要長途經過各部族分立布滿山林的緬北地區。由於自然環境惡劣,又沒有得到當地部族的足夠幫助,兩次出兵都因疲病交加而不得不撤退。幸而當時暹羅進攻緬甸,並表示臣服清政府,所以緬甸無暇威脅邊疆,維持了之後的長時期和平。
清嘉慶時期的對越戰爭,是由於越南內戰引起的。越南南部的叛亂政權,想要消滅北部受清政府支持正統朝廷,一路獲勝並迫近河內。越南朝廷向清廷求救,清廷調水陸兩軍增援,順利收復北部地區。不料叛軍在撤退後突然發動反擊,清朝軍隊疏於防範措手不及,遭到很大損失,不得以撤軍。最終叛軍獲勝,並統一越南。經過外交努力,越南新政權表示臣服清政府。於是清廷與新政權建立外交關系,並移原越南皇室於國內保護。
Ⅶ 乾隆時期發生了哪些事
平大小和卓之亂、平大小金川之戰、乾隆帝南巡、林爽文事件、安南之役等。
1、平大小和卓之亂
清平大小和卓之戰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領霍集占兄弟叛亂的斗爭。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後,將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釋放,並派波羅尼都招撫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和卓兄弟乘機控制了喀什噶爾、葉爾羌(今新疆莎車)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殺死清軍副都統阿敏道,舉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發兵征討大小和卓,在庫車、葉爾羌、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敗西逃,經蔥嶺進入巴達克山(在今阿富汗東北部),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叛亂遂平。大小和卓之亂的平定標志著清代中國統一戰爭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後,天山南路重新納入中國版圖,清代中國疆域臻於極盛。回部平定後,清廷設伊犁將軍統轄新疆各部,設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管理回部。此後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沒有發生大的動亂。
2、平大小金川之戰
清平大小金川之戰是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維護西南邊疆穩定的兩次大規模戰役。同時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軍3萬人分兩路進討,久而無功,川陝總督張廣泗被清廷處死,改派岳鍾琪為總兵,刻期進討。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沖突。到18世紀60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關注。
1766年,清廷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9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聯合反清。
1771年清軍敗績,清廷又將阿爾泰革職,派溫福入川督師,向金川進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開始。1773年,溫福戰死,清廷又派阿桂為將軍,增兵金川。
經多次血戰,清軍於1776年初取勝。歷時五年、死傷逾萬人、耗銀7000萬兩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結束。
戰後,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爾古、美諾兩直隸廳。與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僅有彈丸之地、數萬人口的大小金川,卻致清王朝先後共投入了近60萬人力、7000萬帑幣,其代價遠遠超過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3、乾隆帝南巡
乾隆帝南巡指的是清朝乾隆時期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區。
乾隆帝曾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歷相繼下了兩道上諭,講述欲於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點:
一是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
二是大學士、九卿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建議允其所請;
三是江浙地廣人稠,應該前去,考察民情戎政,問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後,游覽名勝,以盡孝心。
4、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又稱林爽文叛亂,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灣遊民頭目林爽文發起的叛亂。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灣總兵柴大紀命知府孫景燧、副將赫生額等率兵300到彰化抓捕林爽文。林爽文遂率眾起亂,攻清軍營壘,殲其官兵。十二月,叛軍頭目林爽文建元順天。
清廷大震,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調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學士福康安為將軍、領侍衛大臣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水師渡海。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軍多路出擊,於侖仔頂和牛稠山連敗叛軍,乘勝佔領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獲林爽文,解至北京伏法。
台灣林爽文叛亂清廷派軍不足4萬,僅用時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便被平定。乾隆帝為嘉獎諸羅百姓義舉,賜諸羅縣名「嘉義」。
5、安南之役
安南之役又稱清平安南之戰、清越戰爭,是指乾隆末年(1788年末-1789年初),中國清朝與安南(今越南)西山朝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農歷十一月,兩廣總督孫士毅奉命帶兵出鎮南關,用兵安南。清軍師出有名,一路勢如破竹,僅用兵20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今越南河內)。黎氏宗族、百姓出迎,阮惠遁還廣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二日,兩廣總督孫士毅宣詔正式冊封黎維祁為安南國王,安南黎朝正式復國。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軍中置酒張樂慶祝春節,夜裡西山朝阮兵大軍偷襲黎城,清軍退走。
西山朝阮惠懼怕清軍再伐,多次向清朝謝罪稱臣,並全盤接受乾隆帝四項乞降請封條件(送清軍散落士兵回國、將殘害清軍大員者軍前正法示眾、阮惠在乾隆八旬生日「親自赴京吁懇」、為清軍許世亨等陣亡將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乾隆帝最終認可阮惠為安南的新君主。
此役,是清朝前期的歷史上,與安南發生過唯一的一次戰爭。此役歷時雖短,但它是清前期中越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平大小和卓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平大小金川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乾隆帝南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爽文事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南之役
Ⅷ 古時候的越南,到底是被中國侵略還是本來就是一部分
古代的越南其實是被中國侵略的一部分,封建王朝的時候秦朝南征的軍隊打到了越南那邊去。
Ⅸ 乾隆征討緬甸、越南失敗的原因
先說實力,不專門招募、訓練適合兩國作戰的軍隊,老用清朝雲南、貴州地方萬把綠營兵,幾乎沒怎麼上過戰場,器械又不精良,戰力薄弱;帶兵將領多能力不強,不體恤士兵,不懂地勢,不知戰術;「幾任方面軍」大帥雲貴總督又多是文人出身,絲毫不懂軍事。人家小國畢竟是在熟悉的地方作戰,且傾全力出擊。
再說一個兵家大忌,就是驕兵必敗,乾隆好大喜功,沒把小國放在眼裡。而多數將領就想著我們天兵一到,把小國的土雞瓦狗一掃而光,好立功陞官發財。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沒有合理的政治目的,沒有嚴謹的軍事計劃,多算多勝,少算少勝,這樣作戰豈有不敗之理?反觀小國作戰,地形熟悉,戰術靈活,堅壁清野,不死磕大軍,尋機破之,而且目的單純(就是消滅你的有生力量,消耗你,挫敗你,拖垮你,趕走你。)還好乾隆是聖君,小國也理智,最後講和。(明代對越作戰可一次性死過7萬人)
Ⅹ 清朝乾隆時期的越南戰爭是怎麼回事呢
清越戰爭,也就是安南之役,是乾隆時期發動的對外戰爭之一。清王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曾經發動過一場進攻越南的戰爭,清軍打出的旗號是扶持黎朝復國,但是由於孤軍深入、將士驕縱,所以南下越南的清軍先勝後敗。
戰後,清朝扶持越南的黎朝復國失敗,而西山朝則完全統治了越南。此後,越南西山朝雖然也想進攻廣西,但是由於兵力不足、准備不充分以及皇帝阮文岳去世等原因,終究沒有能力北上。
乾隆皇帝認為大清兵強馬壯,有義務維持周邊藩屬國的秩序。同時,乾隆覺得黎朝已經統治越南300多年了,對大清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在1788年的年底就派兩廣總督孫士毅等率軍2萬進攻越南,打著扶持黎朝復國的旗號。清軍雖然出兵數萬,但實際上除了挑夫和馬夫,真正的戰兵只有一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