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國殖民越南原因,法國對越南的殖民統治有什麼影響
你提問的很好,也很對。冷戰期間,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世界東西方之間形成了兩大陣營,並進行相互激烈對抗。法國結束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後,越南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中的一員。美國為了自身在全球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戰略方面的利益需求,向越南發動了侵略戰爭。扶植傀儡政權,企圖改變越南的社會體制。由於中國是一個新崛起的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對中國更是虎視耽耽,妄圖利用越南作為他的前沿陣地,對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遏制和封殺。越南戰爭只不過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兩大陣營進行軍事博弈的產物而已。
2. 誰能說說法國人在越南的歷史特別是越南戰爭的事情
越南抗法戰爭,發生在20世紀40—50年代,是越南人民反對法國恢復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戰爭。�
越南原名安南,10世紀以後形成國家,1802年改為越南。1858年,法帝國主義入侵越南。1874年,越南王室和法國簽訂條約,把越南南部割讓給法國。1882年,法國軍隊進攻北部,越南王室投降,於1884年與法國簽訂投降新約,淪為法國的「保護國」。從此,越南人民不斷進行抗法斗爭。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在香港成立印度支那共產黨(1951年改為越南勞動黨)。1940年,日本軍隊侵入印度支那。印度支那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反對日、法帝國主義的斗爭。�
1943年,法國臨時政府領導人戴高樂與貝當時期駐印度支那總督德古秘密聯系,要他接受已被任命為駐越總代表的莫爾當的領導。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日、法在印度支那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日本為了保住印度支那這一重要戰略基地,於1945年3月9日突然發動了反法政變,拘留了包括總代表莫爾當和總督德古在內的絕大部分法國高級軍官,迫使法軍大部投降,接管了法國全部殖民機構。接著,日本又於3月11日,在順化扶植保大皇帝組織傀儡政府。保大傀儡政府宣布越南為「大東亞」的一個組成部分,並表示決心同日本「合作」。�
法國臨時政府於1945年3月24日發表聲明:印度支那聯邦將和法國組成一個「法蘭西聯邦」,印度支那聯邦將設政府、總督。「聯邦」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都由法國控制。法國決心要重返印度支那。�
日本發動政變後,印度支那共產黨於1945年3月12日發出緊急指示,號召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保大傀儡政府,建立人民政權。�
印度支那共產黨在得知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後,於1945年8月16日成立以胡志明為首的民族解放委員會(實際上是越南臨時政府),並決定在盟軍進入越南解除日軍武裝以前發動總起義,從日本侵略軍和傀儡政府手中奪取政權。8月19日胡志明的軍隊解放河內,23日解放順化,25日解放西貢,奪取了政權。27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組成。30日日本保大傀儡政府退位。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胡志明任臨時政府主席,宣布越南獨立,廢除與法國簽訂的舊約,取消法國在越南的一切特權。�
1945年9月,英國軍隊和中國國民黨軍隊分別進入印度支那北緯16度線南北地區,接受日本軍隊投降。而法軍乘英國軍艦9月21日在西貢登陸,23日佔領西貢,1946年3月18日開入河內,接著進駐越南北部其它地區,進攻寮國和柬埔寨。�
1946年12月19日,法軍對越南進行大規模的進攻。12月20日,胡志明主席號召全國抗戰。抗法戰爭全面爆發。共分三個階段。�
防禦階段(1946年12月至1947年12月):法軍以10萬人,採取速戰速決的方針,從河內、海防等城市向周圍進攻,逐步控制紅河三角洲地區;同時在峴港登陸,向北進攻順化、廣治,切斷越南南北方的聯系。越軍8萬人,以部分兵力進行陣地防禦戰,牽製法軍,主力撤往農村,建立游擊根據地。1947年9月,法軍進攻越南西北地區,占和平、山西、義路後,沿鐵路進攻老街,切斷了越南北部山區與平原的聯系。10月7日,法軍發動冬季攻勢,企圖殲來越軍主力於北部山區。越軍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圍殲的戰術,於12月23日粉碎法軍進攻,取得越北戰役的勝利。�
相持階段(1947年12月至1950年12月)法軍在冬季攻勢失敗後,改取「以越制越,以戰養戰」的方針,對其佔領區施行「綏靖」政策,對越南解放軍加緊「掃盪」和「蠶食」。1949年6月15日,法國再次扶植保大當上傀儡皇帝,建立「越南國」,組織新的偽政府,組建偽軍同越軍作戰。越軍以營、連為單位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發展正規軍、地方軍和民兵游擊隊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並組建機動部隊實施運動戰。1950年下半年,在中國的大力援助下,越軍在中越邊界地區首次發動進攻戰役,殲滅大量法軍,解放高平、諒山等城市,使解放區與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聯成一片,扭轉了戰局。�
反攻階段(1950年12月至1954年7月):越軍在進攻戰役勝利後,為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大力進行運動戰,先後發起中游、和平、西北等進攻戰役,並協同寮國解放軍取得上寮戰役的勝利。1953年秋,法國侵略軍為了扭轉敗局,集中了法國在印度支那各戰場的機動兵力,侵犯越北平原,妄圖在18個月內消滅越軍主力,奪取戰場主動權。11月20日,法軍以6個傘兵營空降越南西北部戰略要地奠邊府,修築堅固陣地,企圖以此作為越南西北部和上寮地區的要地。從12月起,越南人民軍在中國軍事顧問團的直接幫助和中國人民大力支援下,在越西北和西原地區發起戰略反攻,並結合寮國和柬埔寨解放軍解放中、下寮地區和柬埔寨東北地區,打通縱貫印度支那南北戰場的戰略交通線。1954年3月13日,對困守奠邊府的法軍發起進攻,經過55天的戰斗,於5月7日解放奠邊府,殲法軍1.6萬人,俘法軍司令。奠邊府戰役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法國殖民主義,迫使法國在日內瓦協議上簽了字。
越南抗法戰爭歷經7年又8個月,殲滅法國軍隊14萬多人,解放越南北方,結束了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
3. 越南戰爭的起因
起因有幾個:1,解柬埔寨的被越南佔領之圍.2,解蘇聯和其盟友越南,南北夾擊中國之圍。3,越南反華,驅趕殺害華人,華僑,在邊境挑釁,殺害我同胞.綜上3點,所以............ 眾所周知,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20萬大軍橫掃越南北部,直逼越南首都河內,但是我們又馬上撤回了國內。不是我們仁慈,而是我們已經沒有能力再推進了。留在北部駐防的大都是越南的二流部隊,真正的主力還在柬埔寨,我們的目標就是讓他們回援(解柬埔寨之圍)。但是越南就是准備遷都也不回來,無奈,我們只好撤退,其中有很多原因:雖說是二流部隊,但是戰鬥力還是不弱的(他們剛經過和美國戰爭的洗禮),作戰經驗明顯比我軍豐富,而且抵抗也很頑強.我們有十分之一的傷亡就是因為救助他們的傷員反而被襲擊創造的!剛經過戰爭的越南不僅許多美軍裝備,而且還有許多軍事工事,其中很多還是我們幫他們造的啊!我們的部隊大都是新兵,沒戰斗經驗,還有就是後勤准備不足,不少傷員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越南全民皆兵,小孩子身上藏著炸彈,越南女兵在沖鋒過程中脫衣服,我們的兵大多是新兵蛋子,歲數都不大,都不敢看,這可是沖鋒啊,後果可想而知。總而言之,我們挨了不少黑槍,暗槍。可能會有人說我,胡說八道,空穴來風。但你們想想我們是在他國領土上,越南老百姓會歡迎我們嗎,何況我們還是打過去的。小日本來中國的時候,我們是怎麼「歡迎」他們的.可想而知他們怎麼對待我軍。
這一戰,
死 亡:中方26,000人;越方30,000人;
負 傷:中方37,000人;越方32,000人!
坦克被毀:中282輛;越185輛;
軍車被毀:中490輛;越120輛;
火炮被毀:中670門;越200門
戰損率比美軍高多了,我們才打幾天啊!美軍在越南打了十幾年才戰死五萬多,傷十幾萬!在國際上,幾乎沒有國家支持我們,都要求我們撤軍,蘇聯更是在邊境虎視眈眈,他們和越南是盟友,如果我們還要繼續,可能蘇聯就在北方進攻我們!(在打擊越南的同時,我國的裝甲部隊大部分囤積在北方,防止蘇聯入侵)
4. 二戰結束後,法國為何又再次進入越南呢
二戰後的法國作為戰敗國,為了能盡快恢復自己國家的狀態,選擇入侵越南
在二戰爆發以前,法國的殖民地數量僅次於英國。法國維持了龐大的殖民體系,也是遍及亞非拉美地區。在二戰的初期,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的法國被德國一頓暴打,僅僅開戰38天之後便向德國投降。
法國在越南折騰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有些力不從心了,於是去游說美國支持。美國為了防止蘇聯控制東南亞地區,開始為法國輸血,可是在奠邊府戰斗中法國精銳幾乎被全殲,至此法國再也打不下去了,原想佔領越南掠奪資源,如今卻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法國和越南的戰爭長達9年,法國終於被趕出了越南,沒想到此時美國為了阻止蘇聯控制東南亞,美國忍不住親自動手了,從1955年起,一直到1975年,美國陷入越南戰爭長達20年。
說到底,美國跟越南的戰爭實際上是法國跟越南戰爭的後續,也是因為越共越來越難纏的因素導致了美國長久陷入了越戰的漩渦
5. 越南戰爭中,法國,越南,美國,中國究竟是怎麼打的。
法國先與越南革命軍掐架,越南人也分為南越北越。法國人打著打著力不從心,美國插入,資助南越。中國等共產主義國家為了相同的理想資助北越。南北越打著不分勝負,美國軍事介入(此時已經沒法國的事了),在北越存亡之際,中國志願軍又出發了幫助越南革命軍解放越南全境,南越的一些難民都逃難到當時的英制香港或其他地方。美國也簽了投降書,美國國內當時也舉行大規模反越戰示威。
6. 英國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為何當年卻沒隨美國參與越戰
因為美國在之前得罪過英國,美國搶走了英國的軍事基地,英國心裡對美國有著很深的成見,加上此時美國已經落了下風,就算英國介入,也起不到什麼扭轉作用了,英國自然是不會參與這場戰爭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當然是不會參與進去了,萬一打不贏還損傷自己的兵力,並且美國之前對自己做的那些惡劣行徑,英國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搞不好英國還巴不得美國輸呢,而在這個時候,像韓國,日本也作為美軍的盟友,給美國提供了大量後勤補給,但是已經沒法挽回戰局了。
7. 當年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的原因,還有參與戰爭的國家
英國是美國的忠實盟友。但在越戰期間,英國卻一再拒絕美國讓其派兵的請求。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越南戰場沒有英國兵 1964年秋,在越南人民軍的頑強抵抗下,美國在越南戰場顯得力不從心。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便呼籲其盟國向越南戰場派兵支援美軍作戰。首先響應美國號召的是奧地利和紐西蘭兩國。在美國的壓力下,加拿大也不得不派出數千名軍人,並被編入美軍。 出人意料的是,美國的親密盟友英國這次卻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立場。1961年春天,美國國務卿就提出讓盟國組成一支聯軍進入南越「履行國際義務」,但英國卻沒有支持美國的這一想法。原來英國人對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中,美國逼迫英國撤軍的事,還懷恨在心。 到了1965年初,局勢發展不利於美國,於是美國再次向英提出派兵的建議。1966年美國政府曾哀求英國:哪怕向越南派出1個由1500人組成的廓爾喀僱傭旅也行,因為廓爾喀人十分擅長反游擊戰。雙方經長時間談判,沒有結果。最後,美國降低標准,要求英國允許廓爾喀人加入美軍直接參戰,但即使這樣英國也沒有同意。 法國跟美國對著干 當時,美國的歐洲盟國,西德、荷蘭、比利時、希臘、丹麥和土耳其等都派兵或醫療隊參加了越戰。不過,當時最令美國頭疼的就是法國。法國在越戰問題上一直和美國對著干,因此多次受到美國領導人的排擠,並將其從盟國中清除。美國本想以北約的名義與越共開戰,就是因為法國的反對才放棄了這一打算。 除了歐洲盟國外,美國政府開始要求亞洲盟友向越南派兵。美國政府向韓國、菲律賓、泰國和台灣(後來由於美國害怕這一舉動有可能促使中國直接參戰,因此放棄要台灣派兵的要求)等亞洲盟友游說、施壓。韓國積極響應了美國的號召,在整個越戰期間,韓國先後派出了近30萬名軍人。 參戰仆從國結局悲慘 由於越戰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尼克松政府不得不從越南狼狽撤軍。而與美國一起參戰的其他仆從國結局也都挺悲慘:泰國發生了軍事政變,政府被推翻;而菲律賓「向左轉」,最終要求美國從該國撤出軍事基地。奧地利和紐西蘭也發生了社會動盪。 越戰的一大後果就是,美國組建的東南亞條約聯盟組織解體,其對東南亞的影響力遭到沉重打擊。
8. 淺談中法戰爭的「不敗而敗」
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戰爭,在國內除了部分研究歷史的人有所了解外,大部分國人都不知道這場戰爭。歷史研究者們都認為這場戰爭清朝是「不敗而敗」,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要清楚法國的戰略目標是什麼。法國之所以發動中法戰爭,本質上是想奪取越南的控制權。越南在我國古代是中國藩屬體制的一部分,可以說其對中國的模仿程度跟朝鮮不相上下。隨著1840年英國人用火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的藩屬體制全面崩潰。英法等西方勢力開始積極滲透清朝原藩屬國。這里要說到朝鮮和越南的區別。朝鮮之所以對中國一直忠誠,是因為大明王朝對李氏朝鮮有再造之恩,雖然大明換成了大清,但恩情還在,朝鮮還算忠誠的扮演了中國的小弟。可越南就不一樣了,自秦朝開始,我國與越南便紛爭不斷,之後的漢朝,唐朝,乃至最弱雞的宋朝都曾染指越南。這也讓越南對中國有種異樣的仇恨。從地理角度來說,朝鮮位於東北亞地區,英法等國的勢力很難染指,反而是隔海相望的日本與北方的沙俄對其虎視眈眈。說回法國對越南的覬覦,由於此前的拿破崙戰爭和普法戰爭,法國早已元氣大傷,對於海外殖民地無暇他顧。等到巴黎終於將目光轉向東方時,卻發現不列顛早已控制了印度,中東地區也早已進入了「大博弈」。於是巴黎將矛頭對准了東南亞。此時的東南亞小霸主暹羅已經衰落了,法國通過天主教順利的將自己的文化傳播進了越南。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法國正式對越南南部發動侵略戰爭,越南國王阮福時像黑旗軍求援,中法戰爭打響。
嚴格說來,此時兩國政府還沒有相互宣戰,黑旗軍只是中國的義軍而已。黑旗軍將領劉永福將法國將領安鄴擊斃,事後我國和越南都對這件事進行了渲染。這本身就是個笑話,因為安鄴所率領的軍隊只有數百人而已,跟一支探險隊的人數差不多,因此這只隊伍更類似於一支軍事探險隊。接著的過程我在此就不詳細闡述了。總結起來洋務運動的成果南洋艦隊被孤拔的遠東艦隊在馬尾徹底擊敗。最後孤拔死也是因為在台灣得了痢疾,炎熱的天氣使得法軍無法完全佔領台灣。而且就像我前文說的,法國的戰略目標是越南,對於法國來說台灣能獲取更好,不能獲取也沒有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要闡述一下鎮南關大捷,這場中法戰爭中最大的笑話。
這里要再解釋一下,西方國家歷來都有派遣軍事先遣隊的策略。早在16世紀的西班牙,在對土著人作戰時就是排出數百人的小隊,然後聯合當地的其他印第安部落,一起反抗印加帝國的統治。用小股部隊作為勘測地形,同時聯絡敵方反對派是西方首創。這樣就可以將已方人員的傷亡降到最小。尼格里所率領的法軍就是這樣一支部隊。他跟安鄴的部隊一樣,大概只有數百人左右。因此尼格里北上有兩個目的,一是向我前文所說進行軍事勘察,二則是做一次軍事賭博,用數百人的小部隊拿下鎮南關。然而此時機械化戰爭時代還沒有到來,用血肉之軀無法做到「閃電戰」攻勢。不過可能是看到清軍太菜的表現,尼格里決定再賭一回,讓自己的軍事生涯走向巔峰。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先是潘鼎新不戰而退,尼格里趁勝追擊。估計此時尼格里已經認定拿下鎮南關已經沒啥問題了。結果老將馮子材牢牢守住關口,尼格里的部隊本來就只有數百人。大炮都沒多少,法軍火力優勢沒法展現,於是尼格里只能退去。不過這場戰役雖然對整場戰爭沒啥影響,但法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卻被調動了。我大法蘭西的軍隊怎麼可能會被「東亞病夫」擊潰呢?於是茹費里內閣倒台。這件事被我國誇大其詞。首先像我前文所說,這場戰役對於中法戰爭沒有任何決定性因素,尼格里只是進行了一次軍事豪賭。就像孤拔對於台灣一樣,有則也可,無則也罷。而且這些被占的領土最後還是會為成為談判桌上的籌碼。一來是因為法國剛經歷普法戰爭,實力大大削弱,沒有能力再進行一次戰爭。二來是因為這些地方很早以前就屬於中國,民族認同感很強,法國與日俄不一樣,他只是需要市場和原材料。台灣雖然地理資源豐富,但當地原住民兇狠,管理成本很高。對於巴黎的那些金融資本家來說,這樣的買賣太不劃算了。因此法國更需要利用台灣和鎮南關兩地,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最後世紀茹費里內閣倒台的,並不是法國人民少了多少利益。而是法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因為這場戰役被調動起來,就像越南戰爭期間的美國白左一樣。然而我國卻對其大肆渲染,主要是為了表現中國人並非在近代屢戰屢敗,西方殖民者也不是不可戰勝的。這話本身說的沒錯,但是腐敗的清政府真的有能力跟當時實力排名世界第三的法國對抗嗎?這也是我本章主要想闡述的問題,這場戰役不過是中國民族主義的一個謊言罷了。
最後再來講講中法簽訂的條約除了之前照常的開放通商口岸外,條約還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從此越南成為了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脫離法國。而清朝洋務運動的成果南洋水師全軍覆沒,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蓄勢待發。法國茹費里內閣倒台,但卻獲得了中國西南的門戶開放和越南的殖民地,勢力擴張迅速。這場戰爭最後以法國的戰略勝利和清朝的喪失藩屬國越南而結束。
本文主要駁斥了中法戰爭中「不敗而敗」的結果,歷史從來都是復雜而具有不確定性的。法國雖然戰略勝利,但主戰的茹費里內閣倒台。清朝雖然喪失藩屬國,但洋務運動的破產加速了慈禧的中央集權。本人作為新人作家,還望多多點贊評論,下期再見。
9. 為什麼越南戰爭中沒有法國的份
日內瓦會議後,法國就被迫撤出了越南,所以如果將越南戰爭從1965年算起的話,那麼就沒有法國的份。
10. 越南戰時,英國為何堅決不參戰
二戰後,美國每發動一場戰爭,都會要求盟友出兵幫忙。這其中,英國往往是美國最忠實的支持者。但在越戰期間,英國卻一再拒絕美國讓其派兵的請求。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最近,俄羅斯歷史學家謝爾蓋·彼丘洛夫為我們揭開了這一事件的內幕。 越南戰場沒有英國兵 1964年秋,在越南人民軍的頑強抵抗下,美國在越南戰場顯得力不從心。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遜便呼籲其盟國向越南戰場派兵支援美軍作戰。首先響應美國號召的是奧地利和紐西蘭。 1965年,奧地利遠征軍第一支部隊開始在南越部署,這支部隊由奧地利第1加強步兵營和紐西蘭第161榴彈炮連組成,他們到達越南戰場後直接隸屬於美國173空降旅指揮。後來,兩國在美國的要求下又向越南戰場增兵,參戰的奧地利軍人達到7672人,紐西蘭為552人。美國的另一個盟國加拿大,雖然一直對派兵參加越戰保持沉默,但在美國的壓力下,仍有數千加拿大軍人曾被編入美軍,在越南經受了戰爭的洗禮。具體有多少加拿大軍人參戰,由於加國政府一直對外保密,沒人知道詳細數字。但有一點很清楚,越戰期間有56名加拿大士兵戰死。 出人意料的是,美國的親密盟友英國這次卻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立場。1961年春天,美國國務卿就提出讓盟國組成一支聯軍進入南越「履行國際義務」,但英國卻沒有支持美國的這一想法。原來英國人對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中,美國逼迫英國撤軍的事,還懷恨在心。 到了1965年初,局勢發展不利於美國,於是美國再次向英提出派兵的建議。1966年美國政府曾哀求英國:哪怕向越南派出1個由1500人組成的廓爾喀僱傭旅也行,因為廓爾喀人十分擅長反游擊戰。雙方經長時間談判,沒有結果。最後,美國降低標准,要求英國允許廓爾喀人加入美軍直接參戰,但即使這樣英國也沒有同意。當時英國政府的外交政策是,盡量避免在國際上直接參與任何沖突。 韓國向越南派兵近30萬人 美國在歐洲的另一個盟國——西德,由於憲法嚴格限制其向海外派兵參與沖突,這次找到了繞過憲法禁令的機會。因此西德政府迴避在國內對這一問題進行公開討論,他們應美國政府的要求,瞞著老百姓,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秘密地向南越派出了2500名德國軍人,包括120名飛行員,這些飛行員駕駛美國空軍飛機直接參加了對越南的軍事行動。 除了英國和西德,荷蘭、比利時、希臘、丹麥和土耳其都派出醫療隊參加了越戰。西班牙也派出了一個13人的專家小組。 當時,最令美國頭疼的就是法國。法國在越戰問題上一直和美國對著干,因此多次受到美國領導人的排擠,並將其從盟國中清除。美國本想以北約的名義與越共開戰,就是因為法國的反對才放棄了這一打算。 除了歐洲盟國外,為了擴大參戰國家數量,美國政府開始要求亞洲盟友向越南派兵。美國政府表示,越南戰爭的成敗關繫到東南亞國家的安全,因此亞洲盟國必須履行職責。美國政府向韓國、菲律賓、泰國和台灣(後來由於美國害怕這一舉動有可能促使中國直接參戰,因此放棄要台灣派兵的要求)等亞洲盟友游說、施壓。韓國積極響應了美國的號召,從1965年秋,韓國開始向南越派出自己的1個獨立陸戰旅和第100步兵師,到1973年在越南直接參戰的韓國軍人達到了5萬。在整個越戰期間,韓國先後派出了近30萬名軍人。 盡管面臨著美國的巨大壓力,但菲律賓只象徵性地派出了工兵部隊。泰國由於害怕戰火波及到自身,在這場戰爭中十分賣力。1967~1969年共向南越派出了6個步兵營、3個炮兵營、兩個旅級司令部和其他分隊。後來又將一個「黑豹」步兵師投入到越南戰場。 第一位輸掉戰爭的美國總統是尼克松 1969年1月,美國新總統尼克松上台後開始拒絕實施前總統在越南的戰略,表示將逐步從越南撤出美軍和仆從軍。 戰後,據美國政府正式統計,這場戰爭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共有近100萬各國軍人死傷,8612架飛機和直升機被擊落,其中在北越境內被擊落4125架。美軍死亡36萬人,受傷30.4萬人。同時,政治損失也很大,美國的反戰浪潮進一步興起,迫使尼克松政府不得不從越南狼狽撤軍,成為美國歷史第一位輸掉了戰爭的總統。而與美國一起參戰的其他仆從國結局也都挺悲慘:泰國發生了軍事政變,政府被推翻;而菲律賓「向左轉」,最終要求美國從該國撤出軍事基地。奧地利和紐西蘭也發生了社會動盪。 越戰的一大後果就是,美國組建的東南亞條約聯盟組織解體,其對東南亞的影響力遭到沉重打擊。這對美國來說是一次慘痛的教訓。為此,專家指出,如果美國再發動戰爭,一定不要忘記越南戰爭的教訓。目前在伊拉克,美國政府正在重蹈越南戰爭的覆轍。 (原載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 參考資料 蘇伊士運河戰爭美國主張英國撤軍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入侵埃及,蘇伊士運河戰爭(亦稱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蘇伊士運河是溝通歐、亞、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但卻為英、法的運河公司把持,每年攫取巨額利潤。 1956年8月2日,英、法、美三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主張蘇伊士運河「國際化」,並提出召開24國參加的倫敦會議,遭埃及拒絕;9月,英、法、美再次召開倫敦會議,決定將蘇伊士運河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 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入侵西奈半島,向運河逼進。10月31日,英、法軍隊對埃及進行武裝干涉。11月5日,英、法海軍陸戰隊在塞得港附近登陸。11月1日,美國在聯大緊急大會上提出立即停戰的提案。2日,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這個提案。11月5日,蘇聯建議與美國共同出兵「制止」侵略,並向英、法發出最後通牒。11月6日迫於美國等的壓力,英、法宣布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