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華人的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華人總共有50多萬。他們主要住在堤岸,胡志明市經濟發展要素之一。
歷史
胡志明市華人於明末清初陸續遷入越南南部,大多數為反清復明的人士。一開始,他們在鋪洲、同奈江成立了買賣區域。1778年-1782年,阮文惠率領西山軍隊進攻阮福映的軍隊。由於鋪洲華人幫助阮映,所以鋪洲被西山軍搶奪、殘殺。鋪洲華人則遷至離鋪洲30公里的堤岸 (胡志明市),再度成立買賣區。由於貿易蓬逢發展,堤岸成為一個熱鬧買賣城市。法國統治時期,法國政府把離堤岸15公里左右的西貢規劃成西貢市 (即今天的胡志明市的中心) ,當時該城市大約有50萬人口。此時期,華人經濟位置最高。華人商人跟法國人關系友好。
1954年,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結束。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南北越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北部由北越的胡志明統治,南部由南越保大皇帝控制。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首都西貢市。此時,華人與政府維持特別關系。政客常靠華人商人金融協助為奪得政治權力。
1975年4月30日南越戰敗,西貢淪陷,共產軍隊戰勝,越戰結束。1976年,越南(原北越)國會決定改名西貢為胡志明市,實施國有化政策。華人經濟經歷困難階段。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很多華人逃離越南前往東南亞或美國。由於越南施行計劃化經濟政策,禁止私人買賣,華人經濟艱困。1986年,越南共產黨六屆大會,決定改革經濟,廢除閉關鎖港政策,華人商業受到新動力。現在,雖然華人人口僅占胡志明市百分之五,可是他們占該市經濟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同時,華人也使胡志明市出現具特色的傳統文化。2007年,胡志明市文化廳舉辦華人文化日。
2. 越南河內華人多嗎
完全行不通,根本沒有人會說中文,除了中文翻譯以外,日常生活根本沒人說中文,日常普通交流的話說英語還會好一點。南方的華人還稍微多點,北方基本沒有華人,都是來做生意或者打工的中國人。
3. 越南人都是中國人的血統嗎
越南人不全都是中國人的血統,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54個民族,京族(也稱越族)為主體民族,占總人口80%以上。
各民族人口的比例分別是:京族佔86.2%、岱依族佔1.9%、泰族佔1.7%、芒族佔1.5%、高棉族佔1.4%、華人佔1.1%、儂族佔1.1%、赫蒙族佔1%、其他民族佔4.1%。
京族的祖先為百越中的駱越,語言屬越芒語族,其祖居地為越南北部平原和半山區。從11世紀開始,不斷向中部和南部擴散,現已遍布全國各地,尤其是平原地區和城市。在遷居他鄉過程中,各地京族吸收當地少數民族文化,並結合原本的特有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地區文化。
(3)越南哪裡基本上都是華人擴展閱讀:
越南的官方語言、通用語言及主要民族語言均為越南語。關於越南語的譜系分類,過去曾經存在許多爭論。由於越南語與漢語和侗台語都有密切聯系,有學者主張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所說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
但經過近數十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越南語屬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
越南語與漢語系屬不同,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到漢語的極大影響,尤其是在詞彙方面,據統計,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這種借詞還具有多個層次,如唐代前後借入的「漢越語」這一層次,與漢語的切韻音就存在整齊的對應,對於中古漢語語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
二十世紀初以前,越南社會各階層都使用漢文。一些重要的越南史籍,都是用漢文編寫的。現存最早的有喃字的碑刻是1209年刻制的。所謂「喃字」(「字喃」),就是利用現成漢字或漢字的部件組成新的本族漢字,作為借用漢語漢字的補充。
有幾個短暫時期,越南以喃字為正式文字,跟漢語漢字並行,多數時期喃字用於民間,不作為正式文字。
越南語現今使用的書寫系統稱為「國語字」,採用拉丁字母。這種拼音文字是以法國傳教士羅德(Alexandre de Rhodes, 1591-1660)設計的方案為基礎創制的。
1884年,越南成為法國的「保護國」,法國開始在越南南方推行拉丁化拼音文字,後來傳播到越南全國。1945年越南獨立後,這種文字成為法定文字。
4. 越南的胡志明市為何會有50萬的華人
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經濟中心,也是越南的第一大都市。胡志明市的經濟實力十分強大甚至遠遠超過了越南的首都河內。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胡志明市作為一個越南城市,其中華人的人數卻是十分多,其華人人口數量佔了越南全部華人數量的一半以上,甚至佔了胡志明市人口的6%。為什麼胡志明市的華人會這么多呢?我們來看看原因所在。但是因為遷徙越南的國人中,男多女少,因此他們被允許和越南的女性通婚,綿延子嗣。所以在越南的華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擁有著兩種血統。再往後,到了越南的華人開始做生意,並且在鋪州和奈江成立了專門用來買賣的區域。但是有一天,鋪州被西山軍燒殺搶掠,鋪州的華人迫不得已遷到了離鋪州三十公里外的一個堤岸,而這里就是如今的胡志明市的前身。
5. 請問越南哪個地區的華人較多,較集中
首都
6. 越南的海外華僑在哪裡比較多
是生活在越南的嗎華僑華人嗎
越南現有華僑華人100多萬(其中華僑僅數千人),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及湄公河三角洲一帶。胡志明市現有華人50多萬,其餘分布在胡市鄰近各省和九龍江平原一帶,其中,較集中的蓄臻省約有10萬。
越南華僑華人以祖籍廣東、福建者居多,廣東籍中又以廣肇、潮州籍人居多。
7. 越南華族有多少人
越南現在有華人約130萬人,據有關統計,85%以上的越南華人居住在南方。越南華人的祖先都是在歷史上不同時期從中國遷徙到越南來的,有史可稽者最早可上溯至秦代。華人把中華文化的傳統,以及祖居地區的傳統文化帶入越南,一直保留至今。然而,他們南遷之後,由於長期與越族以及周圍其他一些民族相處,受到越族文化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的影響,在保留自身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文化特徵。華族的傳統文化特徵與中國南方的基本相同,這些傳統的文化特徵從居住、服飾、飲食、信仰、宗親、社團活動等方面反映出來。越南華族的舞蹈中也有明顯的中國舞蹈的影子,越南的華族人將中國的舞蹈和越南本土的傳統舞蹈相融合,使其具備越南華族特有的風格特點。
8. 越南統一前的華人
越南是一個位於東南亞地區的東洋半島的國家。也是一個具有四千年文獻的國家。首都河內是其國家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時曾是漢、唐等朝代的附庸國的文化、政治中心。 越南也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據調查,目前在本國領土境內共有54個民族共同生活。其中以京族佔大多數,京族在越南境內佔了83%人口以上。而越南華族的居於本國人口的第四位。人口達140萬以上。越南華人分布於全國各地,人口較為密稠的主要在南方各省以胡志明市(舊稱西貢堤岸)和西南部地區為最。 (一)旅越的廣府民系: 旅越華人據准確考證應該是在明末清初和民國時期就有大量來自兩廣、福建和海南的華人遷居至此。他們多數是以漢族為多,分別是中國南方的漢族的各個民系以廣府(來自廣東、廣西)、客家(來自廣東東部)和福佬(來自福建、海南和廣東東部)三個民系為主。 初時來越的華人主要是以經商方式而來往,與越南本地人交易、交換農業產品。後來又因抗拒滿洲人入主,所以有很多南方的華人到越南避難和在這里定居下來。第三次向越南遷居的華人主要是在民國時期逃避日本佬的侵略和中國當地的貧苦農民受到飢荒大鬧。 越南華人以廣府民系的華族佔大多數,他們的先祖都是來自中國兩廣。與客家、福佬兩個民系相比,廣府民系很早之前就在越南這塊土地生活。由於廣府人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族群認同意識和團結精神高的民系,故此不但在其他國家,乃至在越南各地的華僑聚居地似乎均有廣府人的『同鄉會』。廣府人的同鄉會是一個供於廣府同族人聚集議事的場所,也就是一個維護和幫助同族人的辦事處。越南廣府華人的同鄉會幾乎在各處都可見如:穗城會館、廣肇會館、廣東相濟會、廣西同鄉聯誼會等等。這些同鄉會、聯誼會更明顯地證明著廣府人是中華民族中的一個最團結的族群。 廣府華僑所*的漢語稱為粵語或稱廣府話、廣東話和白話。習慣上越南的廣府人則喜歡把粵語稱為『唐話』,這是標志著廣府人肯定自己是漢族人的強烈認同之精神。廣府人的粵語和客家人的客家方言、福佬人的閩方言相比,其內部的分歧並沒有後兩者那麼復雜,大概只有若干分支方言而已如:粵海片以廣州話為代表、四邑片以台山話為代表、高陽片以陽江話為代表、欽廉片以欽州話為代表、邕潯片以南寧話為代表、勾漏片以玉林話為代表。當初來越的廣府華僑所說的廣府話口音不一致,有的是廣州粵語口音、有的是四邑粵語口音、有的是欽州、南寧粵語口音,但後來因來自珠江三角洲的廣府僑民在越南人口激增廣州粵語自然地普及於越南的廣府社會,也使到粵語其他分支方言向廣州話靠攏。20世紀80年代中葉越南政府實行開放政策,吸引了很多國家紛紛到來投資,其中外國的各樣產品也大量地進入越南市場。但值得一提的是港產的粵語連續劇,這些連續劇就是一個促使、維系越南的廣府話各分支方言靠攏廣州話的動力和紐帶,因港產的粵語連續劇的對白以廣州話為主。再說廣府話素來是中國漢語中的一種向心型的方言,廣州話在廣府方言中一向是最有『權威』的代表方言,故此無論來自廣東或廣西、香港、澳門的廣府人大部份都可以說廣州話。現今在越南大部份的廣府人所*的粵語似乎是以廣州話為主,其他粵語分支方言如:四邑話、欽州話越來越少人說了。至於保留母語這一方面而言,不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廣府人是一個保留自己的母語最成功的族群,大部份廣府人認為說自己的母語更舒暢,容易表達自己的意思。反而說普通話或其他語言廣府人卻認為沒有哪一種語言比廣府話更豐富。調查證明有84,23%廣府人認為自己的粵語比普通話(北京話)更好聽更豐富。這足證廣府人對廣府話具有強烈愛護和認同的心態。在越南雖然有些廣府家庭已經是第四、五代粵裔,但他們都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廣府話。廣府人不但熱愛自己的母語,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他們也是十分珍惜和愛護。對於戲劇這方面來說有63、45%廣府人認為粵劇比京劇、潮劇好聽,有85、23%廣府人認為廣東菜比川菜、潮州菜好吃,有75、57%廣府人認為廣東音樂是中華音樂的代表。所以縱使身不由己的漂泊於海外,在異國他鄉生活廣府人也不會忘記的傳統文化。越南的粵劇團比潮劇、瓊劇團有更多觀眾,廣東音樂的唱盤比潮州音樂、閩南音樂更暢銷。以婚姻方面而言,廣府人向來十分『驕傲』,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最文明的純漢民系,似乎只與同族人互相嫁娶。20世紀20年代那時還有懷著封建思想的廣府人決不準自己的兒女與客家人、福佬人通婚。當時的客家人、福佬人在廣府人的眼裡都被視為不開化的群體。廣府人寧願與北方人通婚也不願意與客家人、福佬人結為親家。廣府人歧視客家人、福佬人,當時在海外只有廣府人與廣府人通婚。至今50、60年代才有廣府人與客家人、福佬人通婚。現今雖然廣府、客家、福佬三個民系經仔細考究證明他們都同是漢族,但至今還有一些廣府家庭不願意與客家和福佬人通婚,尤其是客家人。廣府有俗話:『客家佔地主』,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廣府人對客家人的評價是非常低貶。廣府人認為客家男子偷懶不好顧家庭,認為客家女子善於欺負丈夫、不守婦道。這樣的思想則使到廣府人更加遠離客家人。 (二)旅越的福佬民系: 越南的福佬民系主要集中生活於越南西南部地區。他們的先祖是來自中國的福建省、海南省和廣東省的東部(潮汕地區)。與廣府人、客家人相比較福佬人的族群認同遠遠不如前兩者。越南的福佬民系一般只有地方居住的認同,即來自福建泉州、漳州一帶的福佬人就自認為『福建人』、『閩南人』,來自廣東潮汕地區的福佬人就認自己為『潮州人』、而來自雷州、海南的福佬人同樣也只有地方性的認同即雷州人、海南人。一般而言*閩方言的群體至今早已不存在族群意識與認同了。 越南的福佬民(簡稱閩人)如要和南洋一帶的福佬民系相比,越南的福佬人以來自廣東潮汕(舊稱潮州府)為多,而南洋的福佬人多數是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和福州。故此越南的福佬民系所*的閩方言肯定是屬潮州地方口音的閩語俗稱『潮州話』、『潮汕話』、『潮語』,但習慣上旅越南的潮州福佬人(潮州人)都將自己所說的家鄉語言稱為『潮州話』,說潮州話者則稱『潮州人』。潮州福佬人雖然已不存在族群意識與族群認同,但他們對『潮州』這個地名的認同是十分強烈。潮州人之間的團結精神與廣府民系比起也是勢均力敵,在越南的各個潮人社團也很多『潮州會館』、『義安會館』、『潮州相濟會』等等都是潮州福佬人的一個自己人互相聯系的場所。與潮州福佬人相比,旅越的福建的福佬華僑的同鄉會、會館或聯誼會有更多如:福建二府會館、霞漳會館、金門會館、同安會館、三山會館、福安會館等會館,但由於越南的福建福佬民系的人口少,所以至今的那些同鄉會或會館有部份被越南當地政府管理,也有部份當地的廣府華人管理。因越南當地的華人以廣府人為眾。在音樂、文化這些方面似乎以潮州福佬音樂為主,潮劇團在華樂社中也是一個較有名氣的音樂團體。在越南,潮劇也很受潮州人的歡迎,尤其是越南西南部地區的潮州華人。相對的福建南音、薌劇是閩南人的傳統音樂,在越南這些福佬音樂並不受到歡迎,閩南音樂似乎只在一些神誕或廟會才能聽見的。 海南福佬民系雖然仍存在,但至今似乎很少人能說海南話了。大部份的海南人跟廣府人說廣府話,閩南人中亦有一些被廣府化也改口說廣府話了。瓊府會館是海南福佬人的同鄉聯絡的場所。現在已經改稱為『海南會館』,在該會館里的理事會還有組織一個瓊劇團來服務於每逢神誕和廟會。 (三)、旅越的客家民系: 越南的客家民系主要集中於越南南方的胡志明市和西南部地區。他們的祖先主要是來自廣東的東莞、惠陽、大埔、梅縣、興寧、紫金、五華、豐順、龍川和和平等縣市。越南的客家人以東莞、惠陽的客家口音為多,雖然現今有很多語言專家認為廣東梅縣一帶的客家話是其方言的標准語,但在越南由於來自東莞、惠陽的客家僑民佔大多數,故此其方言自然變成此地的客家方言之代表。在越南的華人社會中客家人被分為兩個支系的客家即:廣府客與福佬客。廣府客的意思即來自東莞、惠陽、河源、紫金、五華、和平、龍川這一帶的客家民系,這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客話口音受到粵語的影響,客話口音聽起來有點象廣府話,故稱廣府客。而福佬客的民系主要是指:梅縣、興寧、豐順、大埔這一帶的客家人,來自這些地方的客家人所以被叫做『福佬客』或『鶴佬客』是因為他們所說的客方言口音受到潮州和閩南福佬方言的口音的影響。這些福佬客所說的客方言接近於福建閩西地區那邊的客家話。 旅越的客家人主要以葯業為生,越南大部份的中葯鋪戶似乎是由客家人開的。他們從事這個行業是由祖或父傳的,有的沒有學問、不懂文字也能當上醫師,但隨著現今的科技發展,人智得到提高,那些客家葯材鋪似乎生意滯銷,有的鋪戶倒閉轉業。這是因為人們早已對客家的一些不董文字、沒有知識的醫師有了很深的了解;一個沒有學問、沒有醫學的知識的庸醫怎能給人看病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引起很多客家人改行轉業到別的領域謀生。 現今據新資料的統計客家華人越來越少約有29萬人左右,再說,他們之中已有很多人不會說客家話了,有的改口說廣府話或潮州話,基本上只有客家的認同而已,而實質客家話早已不會說了。 崇正會館或客幫會館、客屬公會是客家人之間的一個聯系友誼、同鄉之情的場所。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客家人都可以在此請求同鄉人的幫助。關於客家音樂這一方面來說,客家音樂在越南並不發展,具有客家特徵的音樂是客家山歌,可是很多綠越南的客家華人已經沒有人會唱和喜歡聽了,乃至是一些老前輩的客家人。反而有97%客家人認為廣東歌和廣東音樂好聽,所以無論是粵劇或廣東音樂都很受到越南的客家人的青睞。 在中國大陸廣東客家菜被列入廣東菜系的一種,在海外雖然至今仍有一些客家家庭還能烹飪客家菜,但基本上也很強烈地受到廣東菜的影響。由於客家人的祖先向來所居住的地方似乎屬於山嶺地區,故此對飲食這個方面他們並不講究。客家菜既樸素又簡單,和中國其他菜系如:廣東菜、潮州菜、四川菜或北方北京菜、天津菜相比客家菜並沒有什麼顯著的特色。所以無論在越南或是在海外各國的華僑社會中,人家幾乎只能看見廣東菜館、潮州菜館、北京菜館和四川菜館罷了,但客家菜館可說是難以找到,恐怕只能找到的客家菜館是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
9. 越南的華人多嗎
相當的多,尤其在南方。 越南有人口8000多萬,其中90%是京族。中國55個少數民族裡也有一個京族,和越南人同根同祖同文化,居住在中越邊境城市東興的偏遠海邊。目前在越南有華人或者說華裔100多萬,大多數生活在西貢。華人在越南被劃分為一個單獨的民族,身份證上被註明華族。在越南統一之前,越南華人更多,但是70年代末越南實行反華政策,北方的華人大部分被驅趕回了中國。和北方的以邊民為主的華人不同,南方的華人多是清末民國時期從廣東下南洋而來,經過幾十年的打拚,這些華人在西貢漸成氣候,許多人成了當地有影響的資本家。 但是75年越南統一後,越共對南方強行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私人資本被強行沒收,許多人被投入監獄,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華人。於是許多南方華人為了逃避越共的改造,冒著葬身魚腹的危險,搭上漁船,投奔怒海,流落到了印尼,澳洲,香港和台灣,有些人又輾轉去了美國。它對相鄰國家的影響持續了幾十年,直到前幾年,越南船民的遣返仍然是香港政府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根據這段歷史創作了電影《投奔怒海》,榮獲了1982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影片里,劉德華那年輕的臉龐,讓人一陣陣心碎。這段歷史,成為西貢人心中永遠的痛。 西貢有人口600多萬,其中華人就有100萬,大多數居住在第五郡,郡就是我們說的區,少部分住在第六郡。第五郡的居民絕大部分是華人,走在第五郡的街頭,隨處可見中越兩國文字寫成的招牌,耳邊響起的都是漢話,雖然是廣東話,但仍讓我們感覺無比的親切。我們都聽不懂廣東話,只能用普通話和當地華人交流。沒想到他們居然大都會說普通話,尤其是年輕人,於是我們真的感覺回到了祖國。 普通話在港台被叫做國語,在東南亞則被叫做華語。這里的中國人大多是從廣東而來,平時生活中都是說廣東話,但是小孩們從小就被送到華語學校學習華語,因此年輕人都能說一口較流利的華語。老人們雖然大多不能說華語,但是聽也沒有問題。可以這么說,在第五郡,即使你不會說除了中國普通話之外的任何一門語言,你的衣食住行也不會受到影響。
10. 越南的華人為什麼會被分成華族還有艾族和山由族
大家知道,由於歷史和地緣緣故,東南亞地區也有相當多的華人,不過,華人內部間也是有分類的,一般的國家可能不太分這些,只是華人內部會粗略按照民系分為閩南、潮汕、客家、廣府等(基本上東南亞的華人都是閩粵一帶的),說著不同的方言,然後習俗上有些差異等。
但是,有一個國家是除外的,這就是越南,因為政治體制的原因,越南和我國一樣是有民族識別政策的,那越南是怎麼分華人的?
艾族的漢字文學作品
十九世紀,劉永福帶了大批的軍民從兩廣進入越南北部。十九世紀中葉,太平天國以及清國南方的政治動盪,讓一群又一群來自兩廣地區的軍民從廣西穿過當時的邊境,這些人是陸路進入越南的。
同時,也有一個批人是走海路進入越南,走海線的艾族則是在約十九世紀末從中國廣東廣西沿海移民進入到當時還是受到清廷管轄的廣寧省河檜,中法戰爭之後,越南成為法國保護國,清廷與法國勘定兩國邊境,大量居住在廣寧省的客家人成為了越南的居民(當時存在部分領土交換情況),1920年代部分艾族再次從廣寧省遷徙,抵達今天的北江省以及太原省。
後來,因為歷史原因,越南北部發生排華事件,大量艾人開始往南越遷徙,並且登記為華族(南方的華族歷史比較悠久,而艾族基本都能看出是北邊來的)、山由族、岱依族等其他民族以求自身安全。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艾族人非常少,因為大部分都改等級其它族群了,根據2019年的調查,艾族只有16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