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土面積小山地多的越南,大米因何會大量出口
歷史上,由於疆域遼闊,我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和消費國,1998年時,大米出口量更是排名世界第四,出口量佔全球的14%。
不過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如今我國不僅沒有大米可供出口,而且還必須從國外進口糧食。這也不難理解,我國有18億畝耕地,全球排名第三,但是攤到每個人後,人均土地僅1.3畝,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指數。
目前,我國每年所需進口的稻米約600萬噸左右,這其中,大部分來自越南,其次是泰國、印度。
(正在插禾的農民)
三、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改良。
越南是水稻種植的傳統國家,對於水稻品種和種植技術的改良尤為重視,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越南積極引進我國培育的高產雜交稻,進行大力推廣,從而使越南的水稻產量提升到每公頃6.3噸,比常規水稻多出1.8噸,一下就把出口的糧食份額賺出來了。
越南雖然工業化水平不高,但非常重視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和管理,實行從國家到省、縣、鄉、村的多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每個鄉、村都有完善的合作社之類的農業資金及技術扶助組織,經常搞農業技術培訓,而且每個縣都有農業學校。
四、工業化落後的糧食剩餘。
我國從糧食出口國轉為進口國,除了人口增長,工業化的高速發展也是主要原因。社會的進步推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不再滿足於解決基本的溫飽,更多工業化生產的食品和快消品需求大量增加,部分糧食作為原材料用來製作其它商品或釀酒,有些還成為集約化家禽家畜養殖的飼料。
越南的工業化水平較低,大量的青壯勞動力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效率和產量。而過於富餘的糧食,又沒有轉化為其它高價值商品的途徑,只能通過出口創匯來實現低附加值的收入。
越南在水稻種植上確實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的方面,他們用少量的耕地,不僅養活了龐大的人口,實現糧食自給自足,而且還能有餘糧出口,每年僅此一項創造收入就達幾十億美元。
② 越南出口稻米情況如何
據越南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4月越南出口大米184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約9%,這也是九年同期最低。4月份大米出口量為55萬噸,同比增加21%,接近3月份的水平,當時出口量創下年內最高。今年前兩個月大米出口偏低,造成前四個月的出口低於平均水平。今年1-2月越南出口大米33.7萬噸,低於上年同期的40.9萬噸。
大米,是稻穀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後製成的成品。清理工序就是利用合適的設備,通過適當的工藝流程和妥善的操作方法,將混入稻穀中的各類雜質除去,以提高大米成品的質量,同時利用磁鐵除去稻穀中的鐵釘、鐵屑等,以保證生產安全。 稻穀的胚與糊粉層中含有近64%的稻米營養和90%以上的人體必須的營養元素,較為均衡,這應該是其所以成為人類主食的根本原因。最新發明專利產品米珍就是以稻米的胚與糊粉層為主的潔凈營養食品,是米糠的升級換代產品,其將成為稻米加工行業的主產品。大米是補充營養素的基礎食物,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11種礦物質,能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
③ 越南的大米主要在哪裡生產
水稻在越南是第一大糧食作物,它在全國范圍內都可種植。越南人把大米當作主食,認為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1990年的水稻種植面積有600萬hm2,通過推廣雜交水稻,目前種植面積達到750hm2,
而且平均產量也從原來的3.2噸/
hm2提高到現在的4.13噸/
hm2。越南南部的熱帶氣候和北部的季風氣候都合適水稻的生長,並且這個地區還有兩個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是兩個大糧倉。
目前,越南水稻的生產總量是由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然而在這10年期間,雜交水稻生產應是排第一位且有完全影響力的因素。在引進了雜交水稻在一些地區進行試種成功後,1991年晚造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決定發展100
hm2
雜交水稻;1992年早造,在不同氣候條件的地區擴大種植到1156
hm2。在2003年,雜交水稻的面積穩定在60萬hm2,單產則達到6~6.45
噸/
hm2。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雜交水稻比常規稻的單產要高出1~1.5
噸/
hm2,有時甚至2
噸/
hm2。根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的預計,未來越南北方雜交水稻的面積將會從50萬hm2提高到70萬hm2。雖然雜交水稻對越南的糧食生產做出了很大地貢獻,然而它只是被簡單地認為適合在越南北方和中部沿海及高地的一些省份種植,在東南部和湄公河流域仍是一個空白。如果按目前的前景來看,
越南雜交水稻的生產應能達到更大的面積。
在一些省份雜交水稻的單產能穩定地保持在較高水平:如廣義省是7.3噸/
hm2,
南定省是7.2噸/
hm2,
清化省是6.7噸/
hm2,義安省是6.2噸/
hm2。此外,有的省份平均單產比晚造有所下降:如寧平省是6.0噸/
hm2,安沛省是4.85噸/
hm2。
④ 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在什麼時期推廣的呢
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在什麼時期推廣的呢?湛城位於今天越南的中部和南部,那裡盛產大米。其大米以抗旱和高產而聞名。中國古人稱其為 "占城米"。宋代1石相當於120宋金,約為152現代金;20石相當於現代的1520公斤。從筆者的調查和歷史資料來看,這批1520公斤的城中米,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批進口米。
宋代高僧文穎所寫的《香山野記》中有這樣一段話。"真宗深閱稼穡,聞城中稻穀抗旱,西邊綠豆多而大,各送處女貨為其種。城中有二十石,至今播於此"。請注意,"以貴重物品求其種 "這六個字明確表示,中國用貴重物品進行交換。純種的,古今中外它都是封鎖的,出口糧食是可以的,但不會種糧食容易也出口普遍,失去了國內糧食的優勢,以這種方式生產。鑒於北宋王朝用 "貴重物品 "從古代越南獲得稻種,越南當時也採取了保護措施,改良水稻品種。這批大米不是直接食用的,而是用於稻種。中國此時是否吃 "進口大米 "尚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對占城大米有著特殊的胃口。
從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水稻品種並在全國大面積種植可以看出,今天中國的非雜交水稻原種其實並不是中國的水稻原種。它們早就有了越南水稻的基因,甚至是越南大米。可見,"轉基因水稻 "並不是一種新鮮的糧食育種方式,自然狀態下的 "雜交 "從未停止。再加上古代的人工故意雜交育種,現在中國本土的水稻已經不是 "本土 "了。
⑤ 越南的水稻有幾造就一年種幾次
可以種3造,比兩廣早插秧,春節前都插好秧了的。現在越南是大米出口國所以農民沒必要那麼辛苦去搶種3造了 亞洲水稻種植區主要分布於東亞、南亞、東南亞。
1、東亞,主要分布於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珠江三角洲等地;還分布於日本群島南部、朝鮮半島南部地區。
本地區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雨熱同期。地形主要為丘陵地區,多利用丘陵緩坡開辟為梯田。另有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地區,以及沿海的濱海平原。地形比較平坦,可利用小型農機具發展生產。土壤多為經人工改造的水稻土,比較肥沃,水源充足。
2、南亞,主要位於印度半島的沿海地區以及恆河平原、恆河三角洲等地。
本地區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雨旱兩季,水熱配合好。地形主要為沖積平原、三角洲以及濱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東南亞,主要位於中南半島的沿海地區、湄公河平原、湄公河三角洲以及馬來群島。
其中中南半島的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雨旱兩季,水熱配合好。地形主要為沖積平原、三角洲以及濱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馬來群島的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地形多為山地丘陵,另用緩坡開辟為梯田,坡度較平緩。土壤多利用火山灰土改造為水稻土,比較肥沃,水源充足。
⑥ 越南主要出什麼
越南主要出什麼
豐富的物產資源
「一根扁擔挑著兩筐稻穀」和「金山銀海」是人們對越南物產資源最確切的概括和贊美。「一根扁擔」是指越南中部的狹長地帶,它挑起的「兩筐稻穀」是指紅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這兩個著名的糧倉。在越南西部和北部山區,山上有鬱郁蔥蔥的森林,盛產貴重木材和其他林產,活動著多種珍禽異獸;地下蘊藏著珍貴豐富的礦產,這是名副其實的「金山」;而越南江湖河海里各種各樣的水產資源則表明「銀海」的美譽是當之無愧的。
(一)世界第三稻米出口國
紅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地處亞熱帶,氣候炎熱,雨量充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很適合種植水稻,大部分地區一年可種兩造,有些地方一年可收獲三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越南每年產大米650萬噸,其中1/3用於出口,佔世界大米出口總量的1/4。越南大米,不僅銷往法國,還向香港、日本、印度、菲律賓、新加坡、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當時的西貢,是和仰光、曼谷齊名的世界三大米市之一。40年代以後,由於連年戰爭,農業生產受到很大影響。1954年抗法戰爭勝利後,同工業生產一樣,越南北方的農業經濟也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從1961年到1965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糧食產量比歷史最高水平的1939年增加兩倍多,畜牧業增加近1倍,經濟作物總產值增加6倍。1964年8月5日,美帝國主義把侵略戰火擴大到越南北方,越南北方經濟建設轉向為抗美救國戰爭服務。在農業生產戰線上,廣大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一手拿槍,一手拿鋤,為支援前線和保證國家的正常生活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73年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簽訂後,特別是1975年越南全國解放以後,越南黨和政府為恢復和發展生產、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許多努力。從1975年到1980年,全國開荒70萬公頃,其中投入生產的有56萬公頃。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有了較大提高。比如,1944年水稻平均一造單產為每公頃1.07噸,1975年達到每公頃2.13噸。繼1966年太平省首先成為5噸省(全省全年單位面積產量達到平均每公頃5噸)以後,到1982年有13個省、市達到平均單位面積產量5噸,其中有6個省、市達到6噸以上。平均單產每公頃5噸以上的縣已經很普遍,1982年有50個縣達到平均單產每公頃7噸以上,其中有三個縣達到9噸以上。廣南—峴港省大祿縣大福農業生產合作社1982年平均每公頃產量為21.5噸(三造),這是越南全國最高的單產。
從1981年到1983年,越南糧食連續三年獲得豐收,平均每年增產近100萬噸。越南官方宣布,198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近1700萬噸,平均每人佔有糧食300公斤,達到了低標準的糧食自給。農業連續取得豐收同氣候條件好、連年風調雨順有關,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越南在農業戰線上陸續實施一系列的措施,把農村的改革逐步推向深入所致。1981年1月13日,越共中央書記處發出了第100號指示,推廣農業包產到勞動者個人和勞動小組的做法。1988年4月,越共中央政治局又作出了改革農業經營管理的第10號決議。大部分土地按人口和勞動力分配到戶的新承包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89年越南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米出口國,由原來每年進口大米40萬噸到60萬噸,到當年出口大米150萬噸。1990年繼續保持了出口大米150萬噸的勢頭。1991年越南農業生產遇到嚴重困難,仍然出口大米100多萬噸。1992年是越南糧食生產空前豐收的一年,總產量摺合稻穀達到2400萬噸,出口大米近200萬噸。此後又繼續發展,1993年糧食總產量達到近2500萬噸,超過了1995年的計劃指標。1994年雖然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糧食總產量仍然達到近2600萬噸。1995年又開創了2744.7萬噸的歷史最高紀錄,比1976年的1350萬噸翻了一番。
(二)金山銀海
越南全國山林面積16萬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積的50%左右,其中森林面積10.4萬平方公里,覆蓋1/3的國土面積。森林裡匯聚了東南亞乃至世界上多種動、植物,包括300多種獸類和成千種鳥類,盛產名貴木材和1000多種葯材。在北部的深山密林中,有罕見的高達60米的大樹。中部西原地區,綿延不斷的森林像遼闊無邊的大海,面積達200多萬公頃。西原森林出產的油楠,色澤紅得如胭脂,烏木油黑閃光,檀木芬芳誘人。這些木材質地堅實如鐵,不怕蟲蛀,是建築和製造傢具的上等材料。在大叻一帶深邃的松林中,有二葉松、三葉松和世界上稀有的五葉松。西原還生長有幾十萬公頃的茂密竹林、白藤、紅藤,出產何首烏、砂仁、玉桂、蜂蜜、蜂蠟等名貴葯材。森林裡還有老虎、大象、犀牛、孔雀等珍貴動物。西原地區既有遼闊的森林,也有遼闊的草地,是發展畜牧業的好地方。它那肥沃的紅土泥層及溫和的氣候,充沛的雨水和豐富的水源,又十分有利於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早在法屬時代,西原地區就出現了許多大種植園:橡膠園、金雞納樹園、咖啡園、茶園、胡椒園等等。西原出產的茶葉,聞名於世界市場。特別是波來古的達克朵茶園生產的紅茶、綠茶,那香淳濃郁的氣味是其他茶葉無法比擬的。西原地區湍急的河流,蘊藏著巨大的水力資源,而一個個溫泉又是人們極好的去處。西原地區還有多種礦產,由於礦層接近地表,開采就比較容易。
越南擁有包括燃料、金屬、非金屬等50多種地下礦藏。主要有煤、鐵、銅、錫、鋅、鉛、鉻、銻等。其中煤的儲藏量極為可觀。煤礦長達幾百公里,儲量達到幾十億噸,而且品質優良,容易開采。著名的鴻基煤礦、北太鐵礦、老街磷灰石礦、高平錫礦、清化鉻鐵礦等儲量豐富,礦質良好。
越南盛產黃麻、蒲草、橡膠、椰子、胡椒、咖啡等經濟作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每年生產的橡膠就達一萬噸,居世界第四位。越南的甘蔗生長快,糖分多,全國到處都可以種植。咖啡、胡椒、漆等越南特產,遠銷國外,享有國際聲譽。桂皮也是越南的特產,人說價值可比黃金,作用可比人參。此外,香蕉、菠蘿、檸檬、柑桔、芒果、龍眼、荔枝、木瓜等熱帶水果,味美可口,從南到北,到處都有,四季不斷。布夏的柑、興安的龍眼、清河的荔枝、大黃的香蕉,在越南北方歷來膾炙人口。
越南有32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沿海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流的交匯點,又有眾多的河流出海口,適宜的氣候,豐富的食物,十分有利於各種海產生長。據統計,越南沿海有1200種魚、70種蝦,許多種魚蝦都有著重要的開發價值。僅北部灣就有900種魚,中部沿海、南部東區沿海和暹邏灣等海域,每年的海魚產量都可達到數十萬噸。與此同時,海產養殖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七大農業區
越南全國有近1000萬公頃的平原。紅河平原150萬公頃,九龍江平原600多萬公頃。在這兩個大平原之間,東部沿海的清化—義靜平原(68萬公頃)、賓士天平原(20萬公頃)和中部南區平原(61萬公頃)連在一起,是越南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區。
由於各條河流從上游帶來的沖擊泥沙,沿海平原逐年向海上延伸,面積不斷擴大。紅河三角洲每年向海上延伸約100米,湄公河三角洲每年向海上延伸60到80米。
根據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越南劃分了七大農業區:
1.紅河平原:主要種植水稻、黃麻、蒲草、蔬菜、甘蔗、桑樹、茶葉以及水產捕撈和養殖。
2.北方山區和半山區:發展茶葉、蠶桑、水果、木材以及家畜飼養。
3.原第四聯區:種植水稻、白薯、木薯、玉米、高粱、小米、豆類、花生、茶葉、咖啡、胡椒以及水產捕撈養殖。
4.中部沿海地區:種植水稻、雜糧、棉花、甘蔗、桑樹、桂樹、水果以及水產捕撈和養殖。
5.西原地區:種植水稻、雜糧、橡膠、咖啡、茶葉、可可、水果、桑樹以及養牛。
6.南部東區:種植橡膠、咖啡、甘蔗、水稻、玉米、豆類、木薯、水果和養牛。
7.九龍江平原:種植水稻、玉米、高粱、黃麻、豆類、蒲草以及魚蝦捕撈和養殖。
⑦ 越南四季稻分布在哪些省份
2009年,越南水稻種植面積為744.01萬ha,其中九龍江平原水稻面積為387.29萬ha,占越南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2.1%,其次為中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區,占越南水稻總種植面積的16.4%,紅河地區佔15.5%。目前,越南水稻平均產量在東南亞位居第一,2009年水稻平均產量為5.23 t/ha,其中紅河平原水稻種植水平最高,平均產量為5.58 t/ha。水稻平均產量最高的省份為紅河平原的太平省,2009年平均產量為6.64 t/ha;平均產量超過6.00 t/ha省份還有紅河平原的興安省(6.27 t/ha)、海洋省(6.07 t/ha)和九龍江平原的安江省(6.07 t/ha)。九龍江平原是越南糧倉,2008和2009年水稻產量均超過2000.00萬t,分別為2066.95萬和2048.34萬t,占越南總產的53.4%和52.7%。產量最高的省份是九龍江平原的堅江省和安江省,2009年產量分別為339.77萬和338.36萬t。
越南水稻種植分冬春季、夏秋季和晚季。從2009年水稻的種植面積來看,冬春季水稻佔大多數,主要集中在九龍江平原,種植面積為154.88萬ha,佔全部冬春季水稻種植面積的50.6%。冬春季水稻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ha的省份均分布在九龍江平原,分別為堅江省(27.78 萬ha)、隆安省(24.9 萬ha)、安江省(23.41萬ha)、同塔省(20.72萬ha)。
夏秋季水稻主要分布在越南的中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區、西原、東南部和九龍江平原4個地區。2009年,全越南夏秋季水稻種植面積為235.83萬ha(表2),九龍江平原夏秋季水稻種植面積就佔了81.0%,為191.05萬ha。夏秋季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ha的省份有:堅江省(27.78萬ha)、隆安省(24.90萬ha)、安江省(23.41萬ha)和同塔省(20.72萬ha)。夏秋季水稻產量不高,2008和2009年平均產量分別為4.81和4.74 t/ha。
晚季水稻主要分布在紅河平原,2009年紅河平原晚季水稻種植面積為58.42萬ha,北部丘陵山區晚季水稻種植面積為42.99萬ha,九龍江平原為41.36萬ha。晚季水稻平均產量較低,2008和2009年平均產量均為4.46 t/ha,除紅河平原晚季水稻平均產量稍高(2008和2009年分別為5.42和5.43 t/ha)外,其他地區晚季水稻平均產量均未超過5.00 t/ha,九龍江平原最低,晚季水稻平均產量僅3.89 t/ha。
⑧ 越南 胡志明市 有什麼特產
1、越式春卷
越式春卷食用時可將炸好的春卷包入生菜,沾上魚露、蒜末、辣椒醬後食用,也可不包生菜直接沾醬食用,醬料多寡可依個人喜好。
2、越南河粉
越南百年經典美食,融入了中國和法國的烹飪文化,憑借其獨到而特別的味道越南河粉在越南大名鼎鼎,屬越南的國食。最早是由廣東移民在20世紀初期帶入越南。
3、奧黛
奧黛是越南的國服,越南奧黛的確切起源年代尚不清楚,但按時間追溯,奧黛雛形圖像曾出現在東山文化(公元前3世紀—公元1世紀)時期不同的越南銅鼓等文物上。
4、炸象魚
胡志明市炸象魚是相當值得推薦的一道名菜,一條約比一個手掌略大的魚,徹頭徹尾的炸它一番,炸到那條魚是全身酥麻、香脆可口。
5、越式螃蟹
越南廚師是用一種濃香的本地辣醬把分解的螃蟹燒出來的,絲毫不會破壞螃蟹的鮮味。一碟調料,用椒鹽、薑末和香葉加檸檬汁拌成,初試時不習慣,堅持一下會上癮。
⑨ 越南人口9300萬,國土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
眾所周知,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大米和咖啡出口國之一,每年都有數百萬噸的大米從越南出口,其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但這樣一個小國家國土只有中國三十分之一,為什麼可以有這么多大米出口呢?
1、越南適合種植並將大米作為重要創匯商品
越南大米多主要是因為越南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屬於熱帶季風季候,常年炎熱多雨,日照充足,這里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而且越南國土以平原為主,河流眾多,越南將近三分之一的地方都很適合種植。特別是紅河平原和九龍江平原地區,土壤肥沃,是種植水稻的絕佳區域,越南水稻的播種面積佔到了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三左右。
越南貨幣也很穩定,通貨膨脹率在3%左右,在去年新興貨幣受困於美元升值而大幅承壓的背景下,越南盾在2018年只貶值了2%。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越保持貿易上密切往來對中越雙方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目前中國還有眾多投資者前往越南進行投資,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落地越南,並為當地創造大量工作崗位,相信以後中越往來將會更加密切。
⑩ 蘇湖熟,天下足 這種情況的出現得益於從哪裡引進的什麼水稻優良品種
首先「蘇湖熟,天下足」此諺語自南宋開始流傳,出處見高斯得《恥堂存稿·寧國府勸農文》等書。
然後它引進的的確是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產於印支半島的高產、早熟、耐旱的稻種,宋朝時引入我國,並迅速在江南地區推廣。占城稻以其原產地,位於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為名。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於早秈稻,原產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傳入我國福建地區。根據我國古書記載,占城稻有很多特點。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