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朱棣征討越南,大國的憤怒難平息,結局怎麼樣了
越南,其實從唐朝以來就屬於中國的領土,由於五代十國,中國內地打的不可開交,越南便獨立了,不過仍然是中國的屬國。明初,越南分成了占城和安南,安南國王陳日煃派遣使者來明朝貢,朱元璋頒布詔令,兩國建立了密切的宗藩關系。
多邦城被明軍攻破也徹底消滅安南軍抵抗的鬥志,明軍一路高歌猛進,攻克安南,並把胡氏父子帶回國。因陳氏後代全被殺,又有人民請命願意成為中國一部分,因此朱棣改安南為交阯,設立布政使司,安南重新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朱棣的憤怒已是大國的憤怒,最終帶來的是安南全境被明軍佔領,這樣的結果算是胡氏父子咎由自取,“戲耍”朱棣,那朱棣就會給他們好好上一課
B. 越南在秦至唐千年間,都歸中原王朝管轄,後來是如何丟掉越南的
首先在唐朝末期,由於藩鎮割據架空皇權,各地又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曾經強大的大唐王朝漸漸走向了衰亡,再次進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公元939年,越南的地方軍閥吳權自立為王,建立了吳朝,越南從此時起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幾十年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盡管擁有著黃河以南的大片疆土,但是宋朝時期四周強敵環伺,既要應對北方的遼金盟國的攻勢,還要面臨西北西夏的不斷侵擾,宋朝自顧不暇,也沒有餘力收復越南地區,直到明朝的建立,中原王朝再次恢復了鼎盛,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他一直渴望能建立功業名垂千古,此時越南國內發生政變,朱棣當即決定發兵50萬南征,一路上明軍勢如破竹,僅用十個月就攻下越南全境。
C. 朱棣是一位好皇帝,卻被後人痛罵幾百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統治期間年號叫永樂,所以人們也稱他為永樂帝。他為明朝的建設和發展做了很多事情,是一位好皇帝,卻被後人唾罵幾百年,這主要是因為朱棣的皇位是搶來的,而且他的統治風格比較嚴苛。
真相
建文帝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溫和,他因為擔心藩王會造反,就開始削藩,朱元璋的第12個兒子朱柏的全家,都死於建文帝之手,朱棣不想步其後塵,於是發起兵變。所以朱棣當時奪取帝位,也有一定的被迫因素,他擔心自己像朱柏一樣被建文帝殺死。
D. 為什麼朱棣率領30萬大軍浴血奮戰攻下越南卻被孫子放棄
在歷史上,越南與中國的恩怨糾葛不斷。越南曾多次被納入中國的版圖,又每次都發現中越南太有性格,日子過不到一起。越南文化上向慕中華不假,真要拉到一個屋檐下過日子,兩個人都不舒服。朱元璋懂這個道理。他對於安南(越南古稱安南,1803年改稱越南)沒多少興趣。
1369年,朱元璋頒布了一道《皇明祖訓》,在首章中,他提到了15個不征之國,稱這些國家「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說白了,就是這些國家離中國太遠,又是窮鄉僻壤,沒啥油水,提供不了什麼賦稅,就算征服了,朝廷還得倒貼錢去維持。這筆生意太不劃算,不如乾脆就不要千里迢迢地去攻打他們。
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發起的「靖難之役」時期,越南改朝換代,姓黎的皇帝趕走了姓陳的皇帝。黎皇帝見明朝發生內亂,趁火打劫,不斷騷擾明朝邊境。朱棣登基做皇帝後,越南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這讓永樂大帝很生氣。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朱棣是「馬背上的皇帝」,他信奉什麼問題都可以用武力解決,於是,就於1405年派兵30萬攻打越南。
那時候,明朝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有保障的,雖然是在客場作戰,不過在經過一番血戰後,終於攻克了越南都城。隨後,由於黎皇帝逃跑了,以前的陳皇帝家族被趕盡殺絕,找不到像樣的帶頭大哥,索性就獻出版圖,投靠明朝。
朱棣對於送上門的版圖,還是很樂意「照單全收」。1407年,越南正式列入明朝版圖,明朝在越南設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下設15府、36州、180餘縣,自此,越南與廣西、雲南等地一樣,成為明朝帝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單位。
然而,越南民眾雖然仰慕中華文化,卻不甘成為明朝的一個郡縣。在那以後,越南各地不斷發生義軍,對明朝軍隊進行小規模襲擊。明朝軍隊雖然強大,但一樣被搞得疲於應付、不堪其擾。
在這期間,明朝已經換了兩個皇帝。朱棣已經去世,他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只做了10個月的皇帝,又去世了,皇位傳給朱棣的孫子朱瞻基,是為明宣宗。
朱瞻基繼位後,面臨著一堆的爛事。北方,蒙古勢力在蠢蠢欲動,意欲南下;南方,越南又在不斷地給帝國惹麻煩。怎麼辦呢?朱瞻基經過反復權衡,決定放棄越南,將在越南的駐軍撤回來,增強北方的防禦力量。
1427年,朱瞻基正式將越南駐軍撤回來,在越南的行政機關也跟著撤回來了。我們現在來看,朱瞻基之所以將祖父朱棣辛辛苦苦打回來的越南放棄,並不是「崽賣爺田不心疼」,而是基於現實考慮。
E. 挑釁朱棣的嚴重後果,就是越南二十年血淚亡國史嗎
眾所周知,大明王朝是繼封建漢唐之後的又一黃金時期。在有明朝三百年間,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除了被後世推崇「治隆唐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外,明朝歷史最傑出的帝王當屬開創了「永樂盛世」的明成祖朱棣,《明史》評價其為「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
在歷史上朱棣的皇位雖然得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為了君臨天下硬是發動了靖難之役上位,但這些絲毫不影響他成為一代英明的君主。而縱觀朱棣的一生,他的確具有雄才大略才智和謀略,除了在政績上朱棣有不菲的成就之外,其傑出的軍事才能也是讓人嘆服。對外朱棣五次親征蒙古,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等宣慰司鞏固邊防。面對安南小國的挑釁明成祖朱棣親命大軍征討,這也成為越南二十年血淚亡國史!
強悍的朱棣平定安南後,便以陳氏宗室全部遇難無人可繼承君位為由,對安南進行建省直轄,並設置交址都司、布政司、提刑司等官署。這樣一來安南人卻不幹了,他們雖然在漢唐就是中國行省,但畢竟已經脫離中國四百多年了。後由於派去安南的官員教化不足,獨立觀念早已深入安南民眾之心,屢次發生叛亂。而且在此後的多年裡,明朝一直守之無法,安南的叛亂四起,盡管在戰場上明軍占盡優勢,可贏的再多卻還是止不住亂子。
等到明宣宗即位後,考慮到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耗資甚巨,便退兵放棄安南。同時一直在安南反抗明朝的安南叛亂領袖黎利,也及時向明王朝低頭認慫。最終他扶持的傀儡國王陳皓獲得明王朝冊封,實現了安南的復國。至此明朝將交趾行省被撤銷,安南恢復獨立地位,並作為中國的藩屬國,繼續承擔起稱臣納貢的責任。此時距離當年胡季犛挑釁朱棣找揍亡國,已是整整過去二十年的越南血淚亡國史!
F. 成就千秋功績的朱棣最終去了哪裡
明惠帝朱允?墒敲鞽?詼?位皇帝,年號「建文」,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建文帝生性「仁明孝友」,受儒家思想影響嚴重,與其祖父明太祖朱元璋性格截然相反。朱允?傻腔?螅?桓暮槲涫逼詰慕粽牌?眨?韻瘸?惱?治實行改革,其中就有削藩。經過四年的削藩拉鋸戰,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最後,朱棣謀權奪位。然而,建文帝朱允?剎恢??伲?竇潿源慫搗ú灰弧?/p>
《太宗實錄》中說朱允?稍諮嗤踅?虢鶇?藕螅?淙幌氤隼從?友嗤醯??腫蘊鏡潰骸拔液蚊婺肯嗉??」,隨後不得已下令焚宮。所以,有部分學者認為朱允?晌?隕保??牽?短?謔德肌吩?恢扉η昂笮薷娜?次,因此,這份記載的真實性被很多人懷疑。
而另一種被大多數人所相信的說法便是:建文帝知道金川門失守,燕軍破城後,想一死了之,但是少監王鉞告訴他:你祖父臨死時,給你留下一個鐵箱子,讓我在你大難臨頭時交給你。建文帝看到里邊有三張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證,上面寫好了名字。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其它人從水關御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據此,建文帝三人剃了頭,換上了憎衣,只帶了九個人來到鬼門。後來隨一位僧人而去,入觀為僧。隨著史學家的不斷研究,認為建文帝出亡而非自殺的人越來越多。
而《明史》中說到,朱棣得不到確切消息,故另派鄭和下西洋「欲尋蹤跡」。一直到永樂二十一年的一個晚上,胡?醮頤Ω匣乇本??∏沙勺奼閉髯ぞ???3勺嬤扉μ?說胡?躉乩戳耍?泵Υ┥弦路?,在卧室單獨召見。二人一直談到四更。史學家認為胡?跏譴蛺?到了建文的確切消息,似乎事隔多年建文帝已經沒有重奪帝位的想法了,成祖朱棣由此放心,不在究問建文帝蹤跡。
眾多的史料雖未有統一而直接的表明建文帝的去向,但從各種記載中不難看出,建文帝當時可能真的是逃出宮中,後埋名於市井,未曾復國,而不是自焚與宮內。
1、靖難烽煙
朱元璋在位期間曾兩次封子為王,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洪武晚年,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北方軍事均以諸王主之。秦、晉兩王相繼去世後,燕王朱棣與周王朱??及齊、代諸王均擁兵自重。1399年朱允?杉次緩螅?從肫胩?⒒譜映巍⒚芤橄鞣??謚堋⒋?⑨骸⑾妗⑵脛鍆蹕群笙饗鞣?螅?扉Ω芯醭?⒁?蛩??鄭?鬩宰鸌嫜怠?扒寰?側」為國「靖難」(「靖」即「平定」)為名,在謀士姚廣孝的策劃下,於建文元年七月自北平起兵造反。
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朱棣舊部,降朱棣從戰者甚多,瞬即控制北平附近地區。大敗耿炳文、李景隆,在被平燕將軍——盛庸打敗,退回北平後於建文三年卷土重來,最後在建文四年六月,攻陷南京,城陷後宮中火起,朱允?剎恢??伲?晌??飛弦淮笮?浮?/p>
2、遷都北京、營建長陵
永樂年間發生的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是遷都北京,這對於明朝乃至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北京作為中國首都500餘年的政治地位,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政治格局。明成祖在元大都基礎上營建的北京城較前朝更為壯麗,自己也成為紫荊城的第一個主人。長陵是朱棣與皇後徐氏的合葬陵寢,於永樂七年(1409年)開始修建,永樂十三年(1413年)完工,是明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的陵墓。
3、文治天下
明成祖發動靖難,深知天下來之不易,「守業更比創業難」,他勤勉治國,勵精圖治。他加強皇權,繼續削藩;改革吏治,完善了文官制度(監察機構,科舉制度,大明律的完善);創設內閣,這個內閣制度後來被西方國家所效仿,一直延續;恢復錦衣衛,設立特務機構——東廠,極大地強化了明朝的專制統治。明成祖繼承了朱元璋留下的基業,並且積極開拓,繼續執行明太祖以來的休養生息的政策,鼓勵開荒屯田,重視農業生產發展,使得社會日益安定,經濟快速發展。浚通大運河實現京杭大運河的全線貫通,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明王朝耐以生存的的生命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武定邊關,五征漠北
為了徹底解決殘元余勢,從公元1410年(永樂八年)開始,朱棣先後五次親率大軍深入漠北,橫掃殘元。北征蒙古維護了明朝邊境的安寧,有「五征漠北,三犁虜庭」之稱。南征安南又稱明入越戰爭,安南古稱交趾,自漢唐以來,一直是中國的屬地,五代以後,方獨立成國。元末戰亂,安南趁機從中國版圖脫幅,朱元璋以戰爭方息,重在安撫,不願再起干戈,於是置之不理。明成祖於1406年至1407年期間派兵攻打安南,最終安南獨立,這場戰爭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並入明朝領土,標志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倭寇之患,幾乎與明朝相始終。1419年六月,劉江(遼東總兵官)在望海堝殺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此後三百餘年,倭寇不敢再犯遼東。(戚繼光東南沿海抗擊倭寇是在一百多年以後)
5、設立奴兒干都司
設立奴兒干都司,是為明政府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一級地方軍政機構。派到奴兒干都司的官員和駐防軍都在這里,都司的主要官員初為流官,後為世襲。密切了奴兒干同明廷的政治聯系、經濟往來和各族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6、鄭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永樂三年?明成祖命三寶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到1433年?明宣德8年?,先後七次出海遠航。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多個國家航海時間早幾十年,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然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卻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一說尋找建文帝朱允?桑?睹魘貳ぶ:痛?分屑竊兀骸俺勺嬉苫蕕弁齪M猓??僮偌!保灰凰搗⒄姑騁祝??史稱鄭和下西洋使「國用羨俗」、「寶物填溢」。《永樂大典》——文化昆侖山
明成祖在位期間用時六年(1403-1408年)編修了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網路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網路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網路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也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網路全書。
7、千秋功與過
明成祖是明朝歷史上頗有作為的皇帝,文治天下開太平,武征邊關定乾坤,在位時期,積極開拓,奠定了明朝的基本格局,開創「永樂盛世」;親征漠北,橫掃殘元靖邊疆;七下西洋成就航海偉大壯舉,功績「遠邁漢唐」,然而他還一個弒殺殘暴的君主,靖難之役後一次性枉殺1萬4千多人,僅方孝儒一家,滅「十族」殺掉873人!因為慘烈不幸的後宮生活,晚年活剮三千宮女,可謂滅絕人性,慘無人道!!對於明成祖朱棣的評價,史家褒貶不一,可謂毀譽參半,功過是非自有歷史評說。
G. 明朝在越南駐扎大軍30萬,為何最終還是丟掉了越南呢
公元1427年,明宣宗下令從安南撤並,之後越南正式脫離了明朝的統治,而後安南的起義軍建立了黎朝,越南最終成功的復國。其實越南和我國的歷史淵源很深,在秦漢時期越北就被統治,但這片地方比較偏僻,交通出行上十分不便,卻當地的土人比較多,中原王朝很難進行同化,因此統治根基一直不穩定。
而明朝在這一期間也隨即內亂,朱棣討伐建文帝並登上了皇位,對安南地區並沒有再在意,不過1403年朱棣登基後,胡季犛的兒子胡漢蒼立馬和朱棣聯系,宣稱陳朝的子嗣已經滅絕,他是皇帝外甥,被推舉並受到了擁戴,希望朱棣能冊封安南國王。不過朱棣的性格比較強硬,多年的征戰沙場,讓他知道此事沒那麼簡單,他立馬讓人調查此事,而胡漢蒼早已准備好,自然不會讓明使者查出還說呢么,朱棣無奈將其冊封。
之後卻發現不對勁,當時的陳氏遺民來到大明,控訴胡氏的殘忍,而安南還在中越邊境地帶四處的擾亂,並佔領了鄰國的都城,整個邊境地區隨之亂起。在1406年陳朝的王室控訴罪行,朱棣派出官兵的將其護送到越南,結果卻被胡軍伏擊,此事徹底惹怒了朱棣,他立馬出兵作戰。
H. 歷史對朱棣的評價,如何評價朱棣的歷史功績
歷史對朱棣的評價,如何評價朱棣的歷史功績?
如何評價朱棣的歷史功績?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
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並於二十一歲就番北京,當時蒙元的勢力雖然已經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強的軍事實力,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並不安寧,它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而存在的。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從而使明朝的政權更加穩固。可誰知就是這個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權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這是當初朱元璋無法預料到了。朱棣在北京期間,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下,迅速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軍事指揮家,並在對元朝的作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在洪武末年已經成為北方最強的一鎮諸侯。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文即位,年號建文。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進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齊泰等人的提議下開始削番。在先後削奪了五位番王後,建文帝的矛頭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採取行動,殺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駐守大臣,發動靖難。由於洪武時期的功臣已經被朱元璋殺戮待盡,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輕將領掛帥。但由於朝廷的兵力強大,雙方還是處在一個拉鋸戰的形勢下。而此時建文帝的軟弱就暴露了出來,由於它的一些列決策錯誤,加之朱棣直導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佔領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在群臣的「勸說」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永樂初年,為清除建文余黨,朱棣採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殺十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有個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親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連處死,這就叫殺十族。當時的恐怖氣氛可見一斑。太監的勢力在永樂朝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許多太監都參與到了政治中來,並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永樂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朱棣的另一個壯舉就是建造紫禁城,當時北方還不安定,隨時都有戰爭的可能,南京距離較遠,指揮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禁城,准備遷都。1416年開始修建阿北京宮殿,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朱棣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永樂大典》的編纂就足以證明。《永樂大典》是解縉等人組織編修的,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永樂大典》更具價值,因為他對古代的書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類,並沒有大的改動。而滿清統治者編的《四庫全書》對於反映民族戰斗精神的作品盡量抽毀,對於不得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因此《永樂大典》無愧於古代類書之冠的稱號。永樂十年以後,為打擊北元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朱棣開始了北征,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北征的頻率越來越快。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征時,病逝於榆木川,在位22年,終年65歲,葬於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長陵。如何評價朱棣的歷史功績首先看他的功勞:
第一,靖難之役奪取皇位雖然在傳統思想來說有篡位的說法,但是如果真的把明朝叫給建文帝估計明朝肯定要走向敗亡,因為地方藩亡勢力不是軟弱的建文能控制的。其次,北征蒙古,使明朝的北部邊境得到幾十年的安寧。再次,遠征南安(就是現在的越南),奠定了明朝在東南亞的領導地位。第四,派遣鄭和下西洋,雖然是為了尋找建文帝,但是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文化傳播。第五,組織編撰《永樂大典》,使得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了將各類學科總集的典籍。是為中華文化之盛事。當然他也不是沒有過失,他即位初期為了穩固自己的權位,殺戮太重。此外,朱棣為人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該發動的不該發動的戰爭他都打了,使得在永樂朝經濟恢復緩慢,人民負擔過重。總的評價,朱棣是中國歷史上一代英主。歷史上的朱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雖然明史有很多錯漏和問題,但至少在對朱棣的評價上,在我看來,史料中無出其右者,我之前很少引用古文,最多隻是引用只言片語,用來說明出處,但此段文字實在是神來之筆,在下本欲自己動筆寫評,奈何實在不敢班門弄斧,故引用如下:〖贊:「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得評如此,足當含笑九泉!他不是一個好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朱棣都絕對算不上一個好人,這個人冷酷、殘忍、權欲熏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絕對不想和這樣的一個人做朋友。但他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皇帝。一個皇帝從不需要用個人的良好品格來證明自己的英明,恰恰相反,在歷史上干皇帝這行的人基本都不是什麼好人,因為好人幹不了皇帝,朱允炆就是鐵證。一個人從登上皇位成為皇帝的那一天起,他所得到的就絕不僅僅是權位而已,還有許許多多的敵人,他不但要和天斗、和地斗,還要和自己身邊的幾乎每一個人斗,大臣、太監、老婆(很多)、老婆的親戚(也很多)、兄弟姐妹,甚至還有父母(如果都還活著的話),他成為了所有人的目標。如果不拿出點手段,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人找到空子踢下皇位,而歷史證明,被踢下皇位的皇帝生存率是很低的。為了皇位,為了性命,必須學會權謀詭計,必須六親不認,他要比最強橫的惡霸更強橫,比最無賴的流氓更無賴,他不能相信任何人。所以我認為,孤家寡人實在是對皇帝最好的稱呼。朱棣就是這樣的一個惡霸無賴,也是一個好皇帝。他精力充沛,以勞模朱元璋同志為榜樣,每天干到很晚,不停的處理政務。他愛護百姓,關心民間疾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在他的統治下,明朝變得越來越強大。荒地被開墾,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倉庫堆滿了糧食和錢幣。經濟科技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了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他制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政策,也很好地執行了這些政策,使得明朝更為強大,如果要具體說明,還可以列出一大堆經濟數字,這些都是套話,具體內容可參考歷代歷史教科書。我不願意多寫,相信大家也不願意多看,但值得思考的是,這些舉措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做過,也取得過不錯的效果,為什麼朱棣卻可以超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成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公認的偉大皇帝呢?這是因為他做到了別的皇帝沒有能夠做到的事情。
朱棣終於坐上了他的寶座,他認為這是自己當之無愧的,因為他為之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多少次命懸一線,多少次功敗垂成,才換來了今天的勝利和成功。而在短時間的興奮後,朱棣立刻意識到,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清除那些反對他坐上皇帝寶座的人。於是歷史上一幕罕見的暴行開演了。很多人發出朱棣是變態殺人狂之類的感嘆,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如我們前面所說,朱棣是一個有兩張面孔的人,他的殘暴只是對准那些反對他的人,而這些屠殺反對者的暴行並不能說明他的強大,恰恰相反,卻說明了他的心虛。歷史上最被輕視的皇帝,為何會說朱棣的功績無人能與之比肩?因為他文武全才、寬嚴並濟、知人善任,在很多地方他都做得非常好。
朱棣的歷史政績和唐玄宗的歷史政績比較哪個更偉大?這兩名皇帝在位是都政績斐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分別有哪些成就吧。
朱棣即位後開創了永樂盛世,政治才能不容置疑,但是後人對他的評價卻有著很大的爭議,他生性多疑,而且極其殘暴。他在11歲的時候就被封為燕王,在他21歲的時候去北京上任,當時的北京並不是太平的地方,隨時會受到其他勢力的騷擾,但是那是一個軍事要地,朱元璋想讓他去收回那裡的兵權,讓朝堂更加穩固,但是誰知道,後來他居然用從那裡收回來的兵權坐上了龍椅。
但是也是要憑借真實力的,朱棣年輕時就立下一身軍功,但是礙於當時嫡庶有別的規矩,他沒能成為皇位繼承人選。之後他造反登上皇位,在位期間在位期間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制度,對外親征蒙古五次,收復安南,在東北、西北、西南等建立行省行政區,加強了南北邊防,促進了中國版圖的統一和完整。
相比於朱棣,李隆基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這些人各有所長,同時盡忠職守。他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經驗。期間,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而在選拔人材方面,李隆基亦對科舉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
綜合上述觀點,我認為前者更加具有政治和軍事上的綜合才能。
評朱棣的書哪個最權威?更接近歷史?明成祖朱棣的重要歷史活動和評價:1.發動靖難之役,奪取帝位.2.營建北京,遷都北平,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改元永樂.3.在東北設立了奴兒干都司,在西北設立了哈密衛,在雲貴、兩廣地區推行改土歸流制度,以朝廷任命的流動官員代替世襲的土司。鞏固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4.朱棣對典籍的整理比較重視,組織大批人力編修了中國古代類書之冠的《永樂大典》。5.派鄭和出使西洋.從永樂三年起,朱棣派鄭和率領船隊7次出使西洋,所歷30餘國,成為明初盛事。6.明成祖朱棣在位為鞏固明朝統治,消除邊患,壓制權臣,起到了相當的作用,對於當時的統治來說不失為有為之君。但是由於其是纂位得權,整個統治期間是大大加強了皇帝的獨裁,並成立東廠,重用太監,為後世留下了不穩定因素。
通俗一點的話,可以看《百家講壇》的相關視頻明成祖朱棣對中國歷史有什麼貢獻確立了「天子守國門」制度,編寫了第一部網路全書《永樂大典》,發展恢復了宋朝時的航海技術,建立當時世界第一的海軍部隊。
歷史人物評價明成祖200字左右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寬嚴並濟,知人善任,讒間不行,用兵應變,機智神勇。郡縣有遇到災害的,就免租賑災,榮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國受封之國多達三十餘個,國勢極盛!唯獨對建文帝忠臣處理過狠,不能說是沒有遺憾的。
歷代評價李贄《續藏書》卷九「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明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萬斯同《明史稿》帝剛果善斷,能決大謀。用兵常以少擊眾,開闔如神。身先士卒所向克捷。知人善任,使士有一藝輒錄用,弗遺與臣下語。表裡洞達,無識芥之嫌,不侈禎祥。每謹災變水旱飢饉賑恤如弗及以故六軍數出,工役繁興與而民不至困敝。在位二十二年,勵精勤政,威德遠被。窮荒絕域,受朝命修職數十國,其建司置衛,設官世守者以千百計,有明功烈於斯為盛矣。呂撫《歷代興衰演義》上文武全才,寬嚴並濟,知人善任,讒間不行。用兵應變,機智如神,郡縣災傷,蠲租賑谷。容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國受封者三十餘國,亦盛矣哉。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後,天下初定,國力大充,乃思揚威德於域外,此其與漢孝武、唐太宗之時代正相類。明成祖既北定韃靼,耀兵於烏梁海以西,西辟烏斯藏,以法號羈縻其酋,南戡越南,夷為郡縣。陸運之盛,幾追漢唐,乃更進而樹威於新國。鄭和之業,其主動者,實絕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劍橋中國明代史》下卷明成祖被公認為一個多智多謀和精力充沛的征戰者,通過他的征剿和對外的遠征,他完善了開國皇帝的豐功偉績,並使明朝的力量和影響達到了頂峰。他被譽為一個有干勁和獻身精神的統治者,他恢復了儒家治國之術和重新建立起古代的政制;他又被譽為一個把帝國南北兩部分統一起來從而為王朝奠定新基礎的人。孟森《明史講義》明成祖以馬上得天下,既篡大位,遂移其武力以對外,凡五征漠北,皆親歷行陣,假使建文承襲祖業,必不能有此。此明一代之侈言國威者無不歸功於永樂之世也。[46]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總體來說是功大於過。[24]日本著名漢學家那珂通世《東洋小史》昔漢武、唐宗者,雖屢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將而非親征。漢人天子遠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蔡石山在其著作《永樂大帝:一個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的開篇評價明成祖:「明朝的永樂皇帝,駕崩於1424年8月12日,自從1402年7月17日登極以來——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間——而且所有的證據也顯示,他從未浪費過一天」。[47]在書末,他再次評價明成祖「毋庸置疑,永樂有過多的自我,而且擁有很多的美德:他是自信、直率的,能夠甄別和牢記有很強能力之人的貢獻,而且保護依靠他的那些人,尤其是他的家人。不過,他也有黑暗面,特徵就是不必要又未經思考的侵犯性,而這類侵犯性經常產生了暴虐和消耗」。[48]史書評價《明史·成祖本紀》中評價明成祖: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功績(10)評價(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