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越南高層中,有五位跟中國友好的將軍,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近代以來,中國與越南的關系其實是很深的,不少越南方面的重要人物都曾來中國學習過,就連越南靈魂人物胡志明也曾在中國進行革命活動,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
但是這一切都被黎筍集團破壞了,自他掌權後,就開始慢慢倒向蘇聯,對中國實行不友好政策,以至於最終兩國兵戎相見。那麼在越軍之中與中國關系很深的幾位重要人物的處境如何呢?
越軍的領袖人物是 武元甲 ,他是越南軍隊的主要創建人,他在1924年前後進入雲南講武堂學習深造。越南獨立道路上的重大戰役比如邊界戰役、奠邊府戰役、胡志明戰役,他都是主要指揮員,1945年開始就任越南解放軍總司令。
然而在1969年胡志明逝世後,武元甲在政治上就沒有了倚靠,後來又因為1972年復活節攻勢而被解除了軍權,自此算是開始閑置了。
等到了1978年,中越兩國的邊境摩擦日益增多,一向與這個交好的武元甲提出要 「和中國同志緩和矛盾」 ,結果被憤怒的黎筍解除一切職務,還踢出了政治局。
一個戰功赫赫的將軍就因為內部的齷齪而隱於政壇,直到黎筍去世才重新出山,一直在為中越關系的復原而努力,1990年,武元甲作為越南政府代表出戲了在北京舉辦的亞運會。
他於2013年去世,享年102歲,非常高壽。
越南沒有元帥軍銜,大將就是最高,而武元甲就是第一位大將。
阮志清 是越軍中僅次於武元甲的人物,與武元甲共同指揮了奠邊府戰役。不過後來他與武元甲關系並不是很融洽,因為兩人對局勢的看法完全不同。
武元甲在參觀過蘇聯機械化部隊後,認為越南也應該搞一支這樣的軍隊。但是阮志清更現實,他知道以越南的國力當時是無法支持的,他更推崇中國的游擊戰,非常崇拜毛主席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覺得中國與越南很多地方相通,有些經驗是可以借鑒的。
並且他在軍中還經常組織部隊觀看歌劇《白毛女》,推廣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他的做法也傳到了毛主席耳里。後來毛主席與胡志明交流時,還特別說過阮志清人才難得。
1960年阮志清被任命為南方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帶著四萬人深入南越發展,一到任後他就推廣游擊戰,效果顯著,任美軍如何清剿都沒法組織越共在南方的發展。
當時武元甲想要搞正規戰役,但是阮志清反對,不管是武元甲還是黎筍下令,他都沒聽,南方還是以游擊戰為主。
然而這么一位腳踏實地的將軍卻在1967年去世了,關於他的死因到現在都還沒弄清楚,有說是心臟病,有說是美軍空襲,還有的說是黎筍故意泄露了他的行蹤,被南越的特工暗殺。
總之比較蹊蹺,在他死後毛主席親自為其發去唁電,在越南人中有此待遇的只有兩人,另一個是胡志明。
阮志清是越南的第二位大將。
黃文泰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與武元甲協作,相當於武元甲的政治盟友。1941年9月被越黨派到中國黃埔軍校柳州分校學習,直到1944年10月才奉命回國,回國後就與武元甲一起創建了越南解放軍宣傳隊。
他在越軍中也是重量級人物,曾先後擔任過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長、南部第5軍區司令兼政委、南方解放軍指揮部司令等要職。
越南統一後又出任了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軍委常委。他也是因為主張與中國交好而靠邊站,不過即便這樣還是主動跟黎筍提出去與中國「談談」,因此被黎筍大罵。
黃文泰1980年12月晉升為大將,越南的第四位大將,1986年因病去世。
朱文晉本姓周,祖籍中國廣西龍州,壯族,7歲時才舉家移居越南,是越南軍隊早期領導人之一。在越南只有4個戰略區時,朱文晉就是一個戰略區的司令兼政委。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時,朱文晉是首任國防部長,這些官職都可見其地位之高。
但是因為他的祖籍問題,被黎筍嚴重排斥,1976年越共四大期間,65歲的朱文晉被告知年紀大了必須退休,於是被迫離開軍政界,從此成了一名普通百姓。
1983年,朱文晉帶著不甘離開了人世,最高被授予上將軍銜。
洪水算是世界軍史上都少有的人物,他本名武元博,與胡志明是結拜兄弟,來到中國參加紅軍後才改名為洪水。經歷過完整的長征,被三次開除黨籍,是紅軍大學第一科的學員,與林彪、羅榮桓、羅瑞卿、劉亞樓、張愛萍等人的同學。
抗日戰爭結束後,洪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開始繼續在越南戰斗,先後擔任過越南南方抗戰委員會主席,兼任第五、第六兩個戰區的司令員兼政委等職。
194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當年這個軍銜是越南軍中最高的了,朱文晉、文進勇、黃文泰、阮志清等人都是少將。
但因為他的中國背景,導致其他人的另眼看待,胡志明不得已在1950年將他再次送來中國。
1955年,洪水被新中國授予少將軍銜,他也是中國唯一一個雙料將軍。可惜1956年他就被查出胃癌,此後歸國,1956年10月21日病逝,年僅48歲。
五人之中,三名大將一位上將還有一個是雙料少將,其實按照兩國之間的淵源,關系完全可以更好,當初中國甚至把鎮南關改成了友誼關,就是為了紀念越南獨立道路上,兩國之間的友誼。
偏偏黎筍集團要一意孤行。唯一好在黎筍死後,繼任者就已經開始修復與中國之間的關系了。
『貳』 越南人民軍的歷任將軍
授銜年份:1958年8月31日
武元甲國防部部長兼人民軍總司令 「奠邊府之虎」、「紅色拿破崙」
出生:1911年8月25日 廣平省 破落地主
學歷:河內大學、雲南講武堂
越南人民軍隊長(1944年12月)、少將(1948年)
1938年入黨,候補中委(1945年),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1945~1954年)
八月革命起義委員會主席、內務部長、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45年)、國防部長兼人民軍總司令(1945~1954年)、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55年9月~1980年2月)、部長會議副主席兼教委主席、計生委主席(1981年7月);國家軍隊和民兵自衛隊總指揮(1946年12月19日)、國防部長、部長會議副主席(1981年7月)
授銜年份:1959年8月31日
阮志清 中央軍委副書記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授銜年份:1974年
文進勇中央軍委常務副書記人民軍總參謀長
出生:1917年5月2日-2002年3月17日 內市郊(原河東省)慈廉縣卡紐村 農民
1945年4月任北折革命軍事委員會常委、光中戰區黨委書記;第2戰區政委、中央軍委委員(1945年);1959年授予上將軍銜;胡志明戰役指揮部司令(1975年)
1937年11月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2屆候補中委、2、6屆中央委員,3屆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軍委副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4、5屆政治局委員
河內市委委員、河內勞工聯合常務委員會書記(1938年)、河東省委書記,北寧省委書記(1943年)、人民軍政治局局長,中央軍委副書記(1947年3月)、人民軍總參謀長(1953年底)、國防部長、中央軍委第一副書記(1980年2月8日—1987年2月17日)
授銜年份:1980年1月
黃文泰 中央軍委常委 國防部副部長
授銜年份:1982年2月
朱輝珉 中央軍委副書記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授銜年份:1984年12月22日
黎仲迅中央軍委常委 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
授銜年份:1984年12月22日
黎德英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出生:1920年12月1日 賓士天省軍歷:1945年入伍,1974年由大校破格晉升為中將,1980年晉升上將
1945年入黨,4屆中央委員、5、6、7屆政治局委員
人民軍副總參謀長(1963年);第7、9軍區司令(1974年);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駐柬越軍司令(1980年);人民軍總參謀長(1986年12月-1987年2月);國防部長、越共中央軍委第一副書記(1987年2月);國家主席(1992年9月22日-1997年9月24日)
授銜年份:1989年5月
梅志壽 內務部部長
授銜年份:1990年1月10日
阮決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段奎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
出生:1923.10.29.-1999.1.8 廣治省召峰縣 富農
中國軍事學院(1960年、1961年)
1945年8月入伍,1958年上校,1974年晉升為少將,1986年12月晉升上將
1945年6月入印度支那共產黨,4、5屆中央委員、6、7、8屆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委、中央軍委常務副書記
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軍總參謀長(1987年2月);國防部長(1991年8月-1997年9月);第七、八、九、十屆國會代表
授銜年份:2003年7月2日
範文茶
出生:1935年10月 越南北部河北省
1953年參軍,1990年授中將,1998年1月升上將
越共7屆中央委員、8屆政治局委員
人民軍副總參謀長(1994);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軍總參謀長(1995);國防部長(1997.9-2006.6)
授銜年份:2005年1月
黎鴻英 公安部部長
2007年6月7日馮光青
出生:1949年2月2日 越南永福省靡嶺縣石砣鄉
學歷:越南陸軍軍官學校(1971年6月)、大叻陸軍學院(1974年8月)、前蘇聯伏羅希洛夫軍事學院(1989年)、越南國防學院(1990年)、越南軍事政治學院(1997年8月)
1967年參軍,1994年晉升少將,1999年晉升中將,2003年晉升上將
1968年入黨,越共9屆中央委員、10屆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務副書記;國防部長
總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1993年)、局長(1995年);第1軍區司令(1997年12月);人民軍總參謀長、越南國防部副部長(2001年5月至2006年8月);國防部長(2006年—)
2007年7月
黎文勇 十屆中央委員、書記處書記;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1988年晉升少將,1998年4月晉升中將,2003年7月晉升上將 1958年月日 - 阮志清(1914.1.1-1967.7.6)中央軍委副書記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59年月日 - 文進勇(1917.5.2-2002.3.17) 人民軍總參謀長
1959年月日 - 朱文晉(1908-)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民族委員會主任
1974年月日 - 雙豪(1918-)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4年04月日 - 黃文泰(1915-1986.7.2)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文茶(1918.1.15-)南方共和國臨時革命政府軍事代表團團長
1976年月日 - 朱輝珉(1913-)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80年2月日 - 黎仲迅(1914.10-1986.12.5)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
1980年2月日 - 黎德英(1920-)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4月27日 – 王承武(追授)(1910-1980)前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2年月日 – 黎獻梅(1915-)國會衛生社會委員會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陳文光(1917-)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裴逢(1925-)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陳森(1918-)國防部副部長
1984年12月日 - 馮世才(1920-)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黃明草(1919-)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1984年12月日 – 武凌(1925-)陸軍學院院長
1984年12月日 – 譚光忠(1923-)第一軍區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武立(1924.7.25-1987.7.18)第二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4年12月日 - 阮決(1921-)第三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4年12月日 – 黃琴(1920-)第四軍區司令
1986年月日 - 黎光和(1914-)國防部副部長兼監察委員會主任
1986年月日 - 丁德善(1913-1987.1.20)國防部副部長
1986年12月日 - 阮明洲(1923-)第七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6年12月日 - 段奎(1922-)侵柬越軍(478兵團)司令1986年月日 – 黎玉賢(1928-)侵柬越軍(478兵團)副司令
1986年月日 - 阮友安(1920-)第二軍區河江前線指揮部司令
年月日 – 陶庭練(1928-)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92年7月日 - 黎可漂(1931.12.27-)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98年1月3日 - 範文茶(1935-)國防部部長
年月日 – 黎明香()公安部部長
年月日 – 黎鴻英()公安部部長
年月日 – 黎文勇(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年月日 – 范青銀(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年月日 – 馮光青 ( )總參謀長
中將
1958年8月31日 - 黃文泰(1915-1986.7.2)人民軍軍訓總局主任
1959年8月31日 - 陳文茶(1918.1.15-)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61年月日 - 雙豪(1920-)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0年月日 - 阮文榮(-)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74年月日 - 阮敦(1923-)國防部副部長
1974年月日 - 黎仲迅(1914.10-1986.12.5)人民軍副總參謀長兼第1軍軍長
1974年月日 - 王承武(1910-1980)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森(1918-)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粱(1913-)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貴海(1913-1985.1.11)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范傑(1919-1975.1.23)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
1974年月日 - 黎獻梅(1915-)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范玉茂(1919-)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黎光道(1921.8.8-)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丁德善(1913-1987.1.20)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兼黨委書記
1974年月日 - 黎光和(1914-)籌建第1軍
1974年12月日 - 朱輝珉(1913-)第五軍區司令兼政委
1974年月日 - 黃明草(1919-)第五軍區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黎德英(1920-)第七軍區司令兼政委
1974年月日 - 陶文張(-)第七軍區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憑江(1917-)西北軍區司令兼政委
1974年12月日 - 陳文光(1917-)廣治-承天-順天前線指揮部司令
1974年月日 - 童士元(1922-)559司令部司令
1974年月日 - 陳南忠(1917-)南方臨時革命政府國防部部長
1974年月日 - 阮氏定(女)(1920-)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陳度(1922-)南方解放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4年月日 - 陳文名(-)四方聯合軍事委員會成員
1974年月日 - 陳大義(1916-)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74年月日 - 陳決( )內務部副部長
1974年月日 - 高登占( )後任內務部副部長
1974年月日 - 黎廣波(1915.04.21-1988.03.19)後任國會民族委員會主任
1974年月日 - 陶山西(-)後任炮兵司令
1974年月日 - 潘仲慧(1918-)交通運輸部部長
1978年月日 - 蘇記(1917-)在蘇聯療養
1980年1月日 - 高文慶(1917-)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1月日 - 武立(1924.7.25-1987.7.18)第二軍區司令兼政委 黨委書記
1980年1月日 - 段奎(1922-)第五軍區司令兼政委
1980年2月日 - 馮世才(1920-)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2月日 - 裴逢(1925-)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
1980年2月日 - 甲文綱(1921-)海軍司令
1980年月日 - 武凌(1925-)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80年月日 - 陳伯清(-)內務部副部長1980年02月日 - 武春苫(-)國防部副部長
1980年2月日 - 譚光忠(1923-)第一軍區司令兼政委
1980年月日 - 黎靈(1925-)第二軍區政委
1980年2月日 - 阮決(1921-)第三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0年2月日 - 黃琴(1920-)第七軍區司令兼政委
1980年月日 - 阮明洲(1923-)第七軍區副司令
1980年2月日 - 童文貢(1918-)第七軍區副司令
1980年月日 - 單文公(-)越軍駐柬埔寨戰場副指揮
1980年2月日 - 黎玉賢(1928-)侵柬越軍(478兵團)副司令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月日 - 阮友安(1920-)第2軍軍長
1980年月日 - 黎光武(-)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
1980年月日 - 黎緒同(1930-)後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82年月日 - 黃世善(1921-)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經濟建設局政委
1982年12月日 - 阮南慶(-)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82年12月日 - 黎文知(1925-)人民軍總技術局主任
1982年月日 - 黃文泰(1920-)人民軍總技術局副主任
1982年月日 - 范洪山(1922-)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1983年月日 - 鄧武協(1926-)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83年月日 - 黃方(1925-)軍事技術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
1984年11月日 – 陶庭練(1928.1-)空軍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鄧京(1921-)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月日 – 尹歲(1926-)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阮世奔(-)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黃文慶(1923-)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月日 – 單成(-)人民軍總後勤局副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阮政(1917-)人民軍總後勤局副主任
1984年月日 – 阮伯發(1919-)海軍原司令
1984年12月日 – 丁文綏(1912-)邊防部隊司令
1984年12月日 – 何玉肖(-)邊防部隊副司令兼政治局主任
1984年12月日 – 盧江(1923-)首都軍區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梁俊康(-)第三軍區副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楊巨浸(-)第七軍區副司令
1984年月日 – 陳海奉(-)第七軍區副司令兼胡志明市司令部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陳嚴(-1985)第九軍區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阮真(1926-)第2軍軍長
1984年月日 – 南龍(1920-)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85年月日 – 阮輝章(1930-)第五軍區副司令兼政治局主任
1985年12月日 – 阮春皇(19174.8-1987.5.19-)軍事歷史院專員
1986年月日 – 丁善(1923-)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
1986年12月日 – 陳清慈(-)人民軍總技術局副主任
1986年月日 – 阮 和(1925-)駐寮國第678兵團司令
1986年12月日 – 阮崇覽(-)廣寧特區司令
1986年月日 – 張公道(1921-)政治軍官學校校長
1986年月日 – 譚文魏(-)第一軍區副司令兼紀律檢查委員會主任
1986年月日 – 黎春溜(-)政治學院院長
1984年2月日 – 潘平(19223.15-1987.1.12)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
1989年8月日 - 黎可漂(1931.12.27-)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90年月日 – 範文茶(1935-)第三軍區司令
1992年8月日 – 范青銀()空軍司令
1998年4月日 – 黎文勇()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99年12月日 – 馮光青()第一軍區司令 越南人民軍陸軍的領章
越南人民軍1948年實行軍銜制,設有大校軍銜,但只是作為校官的第三級,沒有設置上校,分為大校、中校、少校。1958年以制度上學習中國為主重新評定軍銜,設置了四級校官,大校為校官最高級別,一直到80年代前期,大校軍銜一直存在於越軍軍銜體制內。圖案為兩杠四星。1982年5月,越南頒布《人民軍軍官法》再次修改軍銜制,當時是學習蘇聯經驗,取消上校軍銜,校官為大校、中校、少校,原被授予上校軍銜者一律改為大校,但是大校的標志改為兩杠三星。1990年12月修改《人民軍軍官法》,又恢復上校軍銜,直到現在越南人民軍的校官軍銜還是四級。目前越南校官為四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軍階
特任 大元帥 / 元帥
將官 大將 - 上將- 中將- 少將 - 准將
校官 大校 - 上校 - 中校 - 少校
尉官大尉- 上尉 - 中尉- 少尉
准軍官 准尉
士官 士官長 - 上士 - 中士 - 下士
士兵 上等兵 - 一等兵 - 二等兵
『叄』 越南軍事的軍銜
軍官軍銜分為3等12級:將官4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軍官晉銜年限:少尉升中尉2年,中尉升上尉3年,上尉升大尉3年,大尉升少校4年,少校升中校4年,中校升上校4年,上校升大校4年,將官晉升不規定時限。士官分3級:上士、中士、下士。士兵分2級:上等兵、列兵。士兵晉升年限:列兵升上等兵9個月,上等兵升下土1年,下土升中士1年半,中士升上士1年半。
『肆』 怎麼無大尉和大將
各國的軍銜設置都是根據本國本軍具體情況而定
朝鮮和越南的軍隊規模雖然不大,但是級別設置較多,尤其是朝鮮,除了大將,還有次帥、元帥、大元帥,已經超越了軍銜明確軍隊指揮的本來意義,而成為政治地位的象徵
而我國88軍銜,是以我軍已經簡化的職務等級為基礎設置的,同時考慮到和平時期不宜設過高軍銜。所以最高軍銜不設元帥,而是一級上將,而且設而未授,後來取消,以上將為最高軍銜。
至於大將,是考慮到但凡設有大將的國家,往往還有元帥,換句話說,大將是次高軍銜,某種意義上說地位還不如作為最高軍銜的上將
我軍的大校是介於將軍與上校之間,是考慮到我軍正師職以上軍官數量龐大,都授將軍不妥,部分壓低為上校也不妥,所以設了一級大校軍銜
『伍』 越南武廟供奉有18名將,其中12位是中國人,這是為何
寺廟這種獨特的地方,大家一定很熟悉。祈禱平安,祈禱納祥,消災解厄,每當有這些需要,人們都會前往相應的寺廟。
#越南順化市的武廟,同樣以姜子牙為主神,從祀的有孫武、管仲、韓信、諸葛亮、李靖、岳飛等中國名人。更甚者,這座武廟是阮朝明命帝阮福,仿效唐玄宗的太公廟建造的,建於開元年間,供奉的全是中國名將,那6位越南將軍,還是後來增加進來的。
按現在的看法,這種情況真的是極不正常。以一國名義建造的廟宇,只有極少數人作為附屬品,主要供奉的是另一國的將軍。說這種情況到現在還不算過分,
是有道理的。越南順化市武廟,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出於歷史因素。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就在嶺南地區建立了象郡,象郡位於今天的越南中部和北部。公元207年,又有一位名叫趙佗的河北人攻佔象郡及其周邊地區,建立南越國,並自封為「南嶽王」。因此,在其1000年的歷史中,越南確實是中國的一部分,並且確實存在。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公元968年,丁朝在越南境內掃除割據勢力,實現統一,脫離中國獨立,建立了越南第一個王朝——大瞿越國。但這一時期的越南也只能說是相對獨立的。據史書記載,瞿越國建立後,1884年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越南作為中國王朝的潘邦存在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每年都有上貢和友好往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越南的歷史與中國有著密切的聯系。不管是中國的一部分,還是中國的潘邦,越南的文化傳統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深受中國的影響。因此,古代越南對中國將軍的尊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陸』 1967年越南大將武元甲赴蘇聯,途經南寧時問:我想見一見韋國清
越南和我國的 愛恨情仇 談論起來就牽扯 頗深 了,之前有我國的偉人和周老援助越南被歐美聯合侵略的 支援 ,後來又有越南 忘恩負義 ,竟然在我國的邊境肆意 挑起是非 ,於是和我國打了一場自衛反擊戰,結果 敗北而歸 。
因為在那個戰爭年代的戰事 牽扯 ,所以我國的將軍與越南的將軍也曾經有過 交集 ,越南的「戰神」——武元甲在1967年趕赴蘇聯的時候,途徑我國南寧,還曾問候我國的上將軍——韋國清,這兩位將軍之間又經歷了什麼樣的 傳奇故事 呢?
日本在1948年向 同盟國 投降,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領導下,趁機推翻了日本在越南境內的侵略和統治, 八月戰爭取得勝利 。同年九月,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宣讀了 《獨立宣言》 ,越南民主共和國宣告成立。
1950年, 我國第一個承認了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獨立 ,並與之正式建交,之後 胡志明訪華請求援助 ,我國的偉人召開會議,討論了援越的具體事宜,並在同年四月組建了 顧問團 ,由韋國清將軍任團長帶隊,偉人還對顧問團發表了 講話 ,叮囑了越南請求援助的歷程。
韋國清將軍這才知道,原來越南先向蘇聯請求 援助 ,只是蘇聯 拒絕 了;之後才向我國請求援助,我國決定 支持援助越南 。偉人叮囑韋國清將軍等人到了越南之後,一定要搞好 團結 , 尊重愛護 越南的人民,並祝福顧問團 健康 順利 。
同年九月, 陳賡將軍親自指揮越軍取得首戰大捷 ,之後一路追擊敵軍至谷社山區,但是卻遭到了敵人的拚死抵抗,戰局一時僵持。但是就在陳賡將軍在思考 解局 方法之時,武元甲卻是害怕了,所以他私下命令軍隊停止攻擊,陳賡將軍在知道之後 大怒 。
但是戰場上的轉機從來都是 轉瞬即逝 的,如果一個將領不能有 當斷則斷 的決斷,那麼後續的麻煩也會隨之而來,後來還是胡志明下決斷,跟陳賡將軍表示: 我把部隊交給你,你要幫我打贏 。最終軍隊按照陳賡將軍的戰略部署一路打下去,徹底贏取了這一次的勝利。
武元甲也因此對陳賡將軍 佩服 非常,經常向陳賡將軍 請教 ,在後來的邊界戰役中,在韋國清將軍帶領顧問團來到越南之後,韋國清將軍 為越法戰爭獻計獻策,戰斗屢獲勝利。
之後,韋國清將軍和陳賡將軍更是 協助 胡志明和武元甲,徹底打通了兩條我國進入越南的通道,此戰共 殲敵 八千多人,越南也 順利拿下邊境戰役勝利的果實 。
1952年10月,韋國清將軍接到上級命令,再次整隊進入越南,韋國清將軍來到 前線 ,和武元甲一起籌劃了 西北戰役 中對法戰爭的第二階段 戰略 計劃。
越軍在這次的西北戰役中一共 殲滅一萬三千多敵軍 , 解放了越南境內三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改變了雙方在戰場上的戰略局勢。1953年,韋國清將軍建議越軍 在西北和法軍進行決戰 。
1954年三月的 奠邊府戰役 打響,五月結束,奠邊府戰役的勝利讓越南 代表團在談判桌上扭轉了自己的談判地位 ,七月份,越法兩方軍隊正式停火,歷時八年的 越南抗法戰爭宣告勝利 。韋國清將軍的援越任務也順利完成。
而武元甲在越南的 立威之戰 就是這場奠邊府戰役,這場戰役共殲滅了一萬多的法軍,而且這場戰爭徹底宣告了法軍的侵略戰爭失敗,因此在戰爭的總體局勢上,具有重大的 戰略意義 ,但是當時的真實戰況,我國和越方都不願意詳談。
舉世矚目 的奠邊府戰役正式 拉下帷幕 ,而因為我方不願意泄露參與在這場戰爭中的信息,所以最後這個功勞便全部都是武元甲的了,也使得武元甲 因為這一戰,成了越南的戰神 。更是被世界戰爭史記錄為與「麥克阿瑟」等名將齊名的將軍。
1955年,韋國清被 授予 上將的 軍銜 ,韋國清上將是我國的少數民族—— 壯族 ,在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同年,韋國清少將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任省長,一直 在廣西執政二十多年 ,兢兢業業的發展著自己的家鄉。
當時的國家正值發展,我國 急需人才搞發展 ,而韋國清出身軍隊非常的有 威望 ,雖然當時韋國清的許多部下和將士都希望韋國清繼續留在軍隊中發展。
但是眾人最後還是在偉人的勸說下,感慨連連,紛紛贊同了偉人的決定。「 廣西的人民已經確定韋國清同志回去工作了,至於軍隊,如果以後有需要,韋國清同志還是可以回來的嘛 」
後來在胡志明和武元甲 訪華 的時候,偉人還特意帶上了韋國清上將一起去給他們接機,並表示這是 中越兩國的友誼 ,韋國清必須去。胡志明還特意問候偉人韋國清上將的生活情況, 從偉人那裡確定了韋國清上將的現狀好之後才放心 。
後來,韋國清上將和周老、葉總等人一起 前往河內弔唁逝世的胡志明, 是韋國清這個 中越兩國的使者, 把我國和越南人民一起結為了親密的 好兄弟 。
韋國清上將在廣西任職期間, 與老百姓同吃同住,日夜勞作 ,和群眾們打成一片,包括他的幾個兄弟,也是一直在農村進行種地,從來不搞特殊化, 兢兢業業的為家鄉謀發展 。
但是韋國清在任時還是說:自己 愧對 廣西的老百姓們,廣西解放了這么多年,老百姓卻還是只能 人畜同居 , 靠救濟才能吃飯,是自己沒有做好工作, 實在是愧對自己的鄉親姐妹。
1989年,韋國清上將逝世,享年七十六歲,他的骨灰盒他的戰友們一起被葬在八寶山公墓中。1990年武元甲在中越停戰之後,應邀前來我國參加亞運會,這個時候,韋國清上將卻已經去世一年有餘了,在會見韋國清上將的妻女時,武元甲表示韋國清將軍是我的好朋友啊。
『柒』 越南軍隊的軍銜
越南軍銜設5等17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越南的軍銜也是走前蘇聯體系的,它軍銜對應的軍職和我國基本相當。越南海陸空三軍的正規軍在50萬左右。
『捌』 世界上有哪些奇怪的軍銜制度
眾所周知在一支部隊當中,軍隊指揮官的軍銜不僅是一種榮譽和權利等級的體現,更是在部隊當中地位和國家政府對於你的信任的體現,不過我們在研究歷史當中發現,抗日戰爭時期的一種軍銜十分奇怪,而且還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一種。
『玖』 打越南為什麼用許世友
首先,許世友得益於廣州軍區司令的位子。越南跟中國的廣西和雲南接境,中國要派兵,除了昆明軍區,臨近的廣州軍區自然也是重點。 第二,經過「文革」的十年浩劫,軍隊成為重災區,軍事訓練近乎停頓,跟國際先進軍事思想也接不上軌。在氣勢方面,開國將帥中,許世友是敢居第一的。第三,對越反擊戰1979年開打的,當時元帥大將們老的老,死的死,慘的慘,只能從上將里挑選還算比較「年輕」的許世友來坐。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窪。1955年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1953年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1955年,許世友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9)越南為什麼有大將擴展閱讀:
人民日報:許世友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馬列主義,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善於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指揮過一系列的重要戰役、戰斗,組織過大兵團作戰,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是我軍從戰士逐級成長起來的難得的優秀軍事指揮員之一。
毛澤東:「許世友是員戰將,打紅了膠東半邊天,了不起,了不起!」
鄧小平:「許世友在60年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
『拾』 武元甲的介紹
武元甲(越南語:Võ Nguyên Giáp,1911年8月25日-2013年10月4日),是越南共產黨、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越南人民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越南人民軍大將,曾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越南政府副總理、越南國防部部長等職。參與指揮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和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及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功臣,號稱「紅色拿破崙」(圖哈切夫斯基也曾擁有相同稱號)。武元甲大將於2013年10月4日去世,享年102歲。2013年10月13日,在越南廣平,武元甲大將遺體在家鄉廣平省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