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騎兵吃什麼

越南騎兵吃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25 10:08:18

❶ 蒙古騎兵為什麼不向當時南方的越南寮國泰國這個方向擴張

這個主要是因為蒙古是游牧民族,蒙古的擴張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取得優質的牧場。由蒙古草原向東西擴張一路上都是草原,可以放牧牛羊。而南方的越南泰國這些地方,叢林密布,地形復雜,不便於蒙古騎兵的發揮,而且蒙古奪取了這些領土之後對蒙古人的意義不是很大。

反倒是古代漢人的王朝,屢次向越南泰國,這些地方擴張,這個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中國跟這些國家一樣是農業國家,奪取了他們的領土可以擴大農業種植的面積,增強國力。

❷ 帝國時代2蠻王崛起越南特殊兵是什麼血、防、攻分別多少,名字叫什麼

不適合集群作戰。
高棉,血在騎兵與戰象之間):(南亞)象兵,血厚,價格也相對便宜,或者拆沒升級的箭塔、緬甸。
高棉、舊版帝國時代2(指的是國王時代原版和征服者資料片、越南,高防但是低攻.0C)只有波斯有戰象。四個文明中,適合攻城。城堡兵種,緬甸象兵最強;1:象射手,射速一般,無特色且科技不全,且鐵匠鋪騎兵科技滿;高棉次之,但移動緩慢,相當於弱化版的波斯戰象(血。城堡兵,特色科技升防和反建築能力,價格昂貴。(需要購買遺朝DLC和蠻王崛起DLC)
印度,特色科技加攻,特色科技弩炮變為雙發,成型後打對方遠程部隊很疼1,適合短程火力掩護,攻防接近於騎兵:弩炮象兵、馬來,為城堡兵種.0a#47。
2,騎兵科技滿,射程短、馬來的較弱,價格昂貴,難以集群,版本為1,等於弩炮加在(南亞)象兵上、防均低削弱,血厚高攻高防;越南、新版帝國時代2(就是steam上的帝國時代2高清版)新增了幾個文明擁有大象兵。馬房兵種,血和箭防較強、攻

❸ 象騎兵在什麼地方

印度、緬甸、越南等國歷史上都有象騎兵這個兵種。

總體來說,不是一種很有力的兵種。

歷史上,擁有大量象騎兵的南亞、東南亞諸國從來未能實現過區域外的擴張。每當他們的象騎兵對上來自歐洲、來自北方中國、來自阿拉伯的侵略軍隊時,他們的象騎兵僅僅能夠在一開始給敵人造成一個措手不及的傷害。

每當敵人從第一次遇到象騎兵的震驚中清醒過來,就是象騎兵的末日了。

原因嘛,應該是大象這種動物訓練難度太大--------任何人都無法將大象訓練的如同戰馬一般,可以服從主人的命令而累死自己。

另一個方面,擁有象騎兵的東南亞、南亞各國對於戰爭的理解也非常膚淺,事實上,東南亞各國之所以沒有被中國吞並的主要原因就是惡劣的自然環境、到處的吸血蟲,導致沒有地中海貧血基因的中國軍隊無法適應。

在實際戰斗中,只要戰馬習慣了大象的形象和氣味,就能夠發揮出比象騎兵優越的多的戰鬥力。

❹ 有了解德浪河谷之戰的朋友嗎 介紹一下此役

越南戰爭的德浪河谷之戰1945年8月,越南北方成立了胡志明領導下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以下簡稱北越)。20世紀50年代後期,美國在越南南方建立了以吳庭艷為總統的親美的越南共和國(以下簡稱南越

)。1961年年底,南越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在北越支持下廣泛開展抗美游擊戰爭。1965年3月,美軍地面部隊開始在南越作戰,使「特種戰爭」升級為局部戰爭。6月28 日,美軍第1騎兵師成立。這支騎兵師不是騎著戰馬而是搭載武裝直升機作戰,是世界第一支直升機空中機動部隊。8月15 日,該師開赴越南。

南越嘉萊省省會波來古西南有個城市叫波來梅。它位於德浪河穀穀底,是南越重要的交通樞紐。南越軍隊在此建立了軍事據點。10月初,北越人民軍(以下簡稱北越軍)在靠近越柬邊境的朱邦山秘密設立了南下指揮部,准備奪取波來梅。

10月19日,北越軍向波來梅發起進攻,並在通往波來梅必經的21號公路兩側設伏,准備圍點打援。23日下午,南越增援部隊在美軍武裝直升機和南越坦克的掩護下,突破了伏擊圈,沖進波來梅。24日拂曉,為了保存實力,北越軍沿德浪河谷撤退。

美軍立即展開搜索行動,第1騎兵師的每個騎兵中隊(相當於連)編成3個戰斗組。偵察組由輕型偵察直升機組成;突擊組由UH-1D型運輸直升機組成,用來運載突擊小隊;火力組則由UH-1B型武裝直升機組成。此外,CH-47型 「支努干」重型運輸直升機隨時隨地空運輕型榴彈炮和彈葯,布設炮兵陣地,並為機降部隊提供炮火支援。

11月14日,北越軍突然再次包圍波來梅。而美軍則搭乘直升機長途奔襲距德浪河谷10公里外的朱邦山北越軍南下指揮部。先頭部隊美軍第7騎兵團第1營從天而降,北越守軍措手不及,北越圍攻波來梅的部隊火速回援。回援的北越軍將襲擊北越軍指揮部的美軍第1騎兵營團團圍住。第1騎兵營全營450人,面對5倍於己、攻勢如潮的北越軍展開了一場異常慘烈的保命之戰。

美軍機降了2個炮兵連,為被圍部隊提供炮火支援。第3騎兵旅出動了所有「易洛魁」武裝直升機支援第1騎兵營。這些號稱「空中火箭炮」的武裝直升機懸停在第1營陣地上空,只要北越軍一靠近陣地,就會遭到直升機上火箭彈齊射和密集的機槍掃射。美軍第1騎兵營營長摩爾少校戰後回憶道:「直升機就是我們的救星。我十分敬佩那些直升機駕駛員,無論何時,只要接到我們的呼喚,他們就會立刻駕著直升機冒著槍林彈雨在我們身邊著陸或為我們提供火力支援。我親眼見到一架直升機盡管接連中彈,仍舊堅持著向敵人開火。要是沒有這些直升機,我們怕是早完了。」

此後數日,美國空軍出動了F-4「鬼怪」戰斗機、B-52轟炸機等掩護第1騎兵營成功突圍。11月28日,德浪河谷之戰結束。北越軍全部撤回柬埔寨邊界,放棄了奪取波來梅的企圖。數日激戰,北越軍陣亡400人以上。

從10月23日至11月28日期間,美軍第1騎兵師出動直升機6000餘架次,空運步兵、炮兵260個連次、物資1.3萬多噸。德浪河谷之戰是越戰也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直升機機降作戰,它成為空中機動作戰的開端。

然而,越南人民武裝在長期戰斗中逐漸掌握了對付美軍直升機的作戰方法,最終在1971年的「蘭山719行動」 中擊落、擊傷美軍直升機550餘架,粉碎了美軍直升機「戰無不勝」的神話。1973年3月,美軍地面部隊撤出南越。1 975年5月2日,包括德浪河谷在內的南越全境被徹底解放。

❺ 蒙古騎兵和匈奴騎兵哪個更厲害

蒙古騎兵

蒙古騎兵之所以無敵天下並不是靠刀槍,而是靠弓箭。蒙古人擁有當時射程最遠,殺傷力最大的組合式弓(這種武器通常由後背上的一條動物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這種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間,而很短小便於騎兵運用自如。這種弓射出的箭殺傷范圍可達300米,如果在箭上裝備上鋒利的金屬箭頭,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配合蒙古騎兵的機動力,使得蒙古人得以縱橫歐亞,無人能阻。
蒙古人極其擅長被古羅馬人稱為」安息人射箭法」的戰法,即騎射者一邊逃走,一邊向後方的敵人射箭。(蒙古人稱這種戰法為「曼古歹」)。這種戰術的精髓在於一從遠距離攻擊敵人,二持續不斷的攻擊敵人,三不給敵人還手的機會。在這種攻擊下不論敵人的精神和裝甲多麼堅強,徹底崩潰只是時間的問題。當時歐洲騎士大多配備重盔重甲,雖然近戰時十分強大,機動力卻根本無法和蒙古騎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騎射手,不僅追不上,連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騎兵不像歐洲騎士那樣完全依賴強攻,他們只有當先用弓箭把敵人殺傷大半時才與敵人短兵相接。1241年4月,蒙古騎兵就靠這種戰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歐洲最精銳的十萬匈牙利大軍(由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率領),殺敵七萬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紅色多瑙河」,幾乎徹底消滅了歐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窩闊台不合時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黃種人就統一整個歐亞大陸了。
蒙古的騎射手足以使他們在野戰中戰無不勝,而在面對堅固的城牆時.蒙古人還有一種攻城利器,那就是從西域「進口」的回回巨炮,在這種超大型投石機投出的巨型彈丸面前,再堅固的城牆也和紙糊的沒什麼兩樣。史書記載,這種巨炮「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強攻數年而不克的襄陽城,當時蒙古人的投石機只有100米的射程,而襄陽城僅護城河就寬150米,後來蒙古人從波斯請來幾個工匠,對投石機進行改進,改進後的投石機射程在180——200米左右,所以蒙古人也稱此炮為「襄陽炮」和「回回炮」.不過在12世紀,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規模應用在戰場上。蒙古人南征北討,幾乎百戰百勝,除了騎兵之外,擁有巨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蒙古軍西征為什麼戰無不勝 歷史上蒙古大軍在十三世紀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西征,憑借較少的軍隊和漫長的後勤供應戰勝了所有的敵人(1260年對埃及的艾因賈魯特戰役除外),改變了整個亞歐的歷史,也促進了歐洲和近東的軍事革命。在幾次西征中蒙古軍隊的數量通常很少,總數不過最多20萬人左右,單次戰役的人數則更少,沒有出現在中原對金國的鈞州一戰中列陣「層層疊疊,厚20里」的情形。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西方各國軍隊採用的戰術不適應蒙古人改進的東方戰術 其實,東西方的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差別很早就在雙方作戰時的戰術體現出來了。在東方(以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為代表的范圍內)的戰爭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西方那種隊形極其嚴密、排成密集方陣,步、騎、弓箭、投槍諸兵種密切協同的軍隊。這是西方人思維嚴謹、講究科學分工、善於組織大的系統工程的表現。而中國戰國時代的車陣、明朝戚繼光組織對付倭寇的鴛鴦陣和對付韃靼的車、騎協同戰陣是遠不能與之相比的。 東方軍隊作戰時,隊形不嚴整,講究部隊作戰的機動性和戰術的靈活性,受《孫子兵法》的影響,講究「詭道」而不講究堂堂正正的正戰。這種戰術意識的支配下,軍隊的單位攻擊力和防護力並不強,如果對付羅馬帝國和馬其頓帝國的密集步兵方陣,採用正面作戰的方式根本沒有勝利的可能。
與東方軍隊不同的是,西方軍隊一開始就採用嚴密的隊形,特別強調突出正戰的攻擊力和防護力,以羅馬和馬其頓的步兵方陣為例。這種步兵方陣通常由貴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隊伍,身著厚厚的重甲,手握長槍,越往後排,長槍越長,架在前排的肩膀上,這樣就在方陣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叢槍如林,方陣的後面則通常由奴隸緊緊跟著,作後勤和護理工作,或者由標槍手不停往對方投擲標槍。這個方陣的兩翼則由騎兵擔任保護兩翼不受沖擊的任務。很明顯,這種戰術的沖擊力是遠非東方軍隊可比的,但它的弱點也非常突出:隊伍轉動不便,必須時刻注意保持隊形的嚴整。
即使在進入鐵器時代,馬的鞍具的發展,使得騎兵越來越重要了,雙方在騎兵的戰術運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別。東方的騎兵很少有重裝甲,騎兵即能用馬刀、長槍也可以使用弓箭。騎兵主要目的是為了軍隊的機動能力和正面的沖擊力,可以在很大范圍內作戰。而西方的騎兵部隊發展出了威力強大的重裝甲騎兵,士兵穿著厚厚的鎖子甲,可以有效抵擋刀槍和弓箭的殺傷,騎兵使用長槍和長劍,殺傷力較大。但是與東方不同的是,騎兵戰術的使用仍和古羅馬時代的步兵方陣相同,講究隊形和正面的殺傷力和防護力,幾乎沒有太多的戰術機動能力,作戰范圍仍然是在很小的區域內進行。
東西方的軍隊由於地理障礙,除了歐洲軍隊和中東地區的軍隊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外,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方軍隊從未與萬里之外的西方軍隊打過照面。唯一可能的機會,在亞歷山大攻克印度准備東進時,因病逝而告終。
蒙古人的戰術 蒙古在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後,立即開始對中國北方的各王朝進行大規模的攻擊。蒙古軍隊在一開始完全依賴騎兵的機動性和攻擊力,和過去的游牧民族軍隊一樣,沒有步兵攻堅力量的協同。在中原各高大堅固的城牆面前,強大的騎兵是無能為力的,盡管他們在野戰中所向無敵。很快,蒙古人從遼、金、西夏的軍隊上學到了步兵攻堅的本領,改變了繼往單純依賴騎兵的戰術,並且學會了運用漢族新的發明的火葯和拋石武器。
在戰術的運用上,蒙古人特別強調的就是部隊的機動性,以遠距離的包抄迂迴、分進合擊為主要戰術特徵。蒙古人的遠距離機動達到了歷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們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規模機動,使敵人很難預料和防範到他們的攻擊。他們在戰斗中亦很少依賴單純的正面沖擊,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騎兵不停地騷擾敵軍,受攻擊後後撤,待追擊的敵軍隊形散亂疲憊時,早已四麵包抄的騎兵則在一陣密集的弓箭射擊後蜂擁而來。這種戰術在過去的匈奴、漢族、契丹、女真人都用過。但象蒙古人一樣利用四處游騎做間諜,大規模的騎兵可以隨時遠距離攻擊的情形則沒有出現過。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編入漢和其他北方少數民族,使用漢族先進的攻堅器材擔任攻城的任務,使他們在東方無論是野戰還是摧城拔寨,幾乎所向必克。
事實上,蒙古軍隊的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裝甲騎兵,歐洲重裝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於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長矛或狼牙棒。歐洲騎兵的馬也遠比蒙古馬高大。但蒙古騎兵的戰略戰術則是歐洲騎兵遠遠不及的。歐洲軍隊的戰斗無論多大規模的軍隊都是在很小戰場內進行的。而且,歐洲軍隊有慣常的騎士之風,崇信正面一對一的堂堂正正的戰斗,當他們遇見可以把百里方圓的地方做戰場,且習慣迂迴的蒙古軍隊時,他們的確是碰上了無法想像的戰爭場面。蒙古人西征時,在發生大部隊與敵正面遭遇的時候,蒙古騎兵也會迅速排成戰術隊伍發起正面的攻擊。其戰術隊形通常是排成五個左右的橫隊,每個橫隊均為單列。各橫隊相距很寬的距離。這樣形成了遠遠大與對手的寬大正面(從現代戰術來講,這種極易為對方沖擊的寬大正面是極為不利的)。前兩個橫隊是重騎兵(相對東方軍隊),其餘為輕騎兵(相對與西方的輕騎兵可算無任何裝甲的騎兵)。在此之外則還有大批的游騎四處做表面上無意義的運動。
雙方軍隊在靠近後,蒙古軍隊的輕騎兵會突然從前排的重騎兵橫隊的巨大空隙間以極高的速度沖出,向西方的敵人投射長矛和從中原學來的毒箭。幾次齊射後,重騎兵隊伍迅速後退,接著輕騎兵也迅速後撤,並回到原來的位置。而遭到攻擊的西方軍隊無論是步兵方陣還是騎兵方陣此時都很難迅速回擊,必須保持隊形的嚴密向前推進,否則無法利用自己的優勢殺傷蒙古兵。通常蒙古軍隊的騎兵只要一兩次這種沖擊就會讓敵軍軍心動搖隊形混亂。而這種反復的攻擊蒙古兵可以不論白天黑夜地進行,因為隊伍相距較遠且不需要太嚴整,蒙古兵的隊形很容易在遠離敵軍後重新排列整齊。一但敵軍隊形混亂軍心動搖開始後撤,則寬大的蒙古騎兵隊形就會迅速變成包抄隊形,對敵軍進行近距離的砍殺。
二、蒙古人特殊的裝備
蒙古馬。蒙古馬若用現代人的眼光看該是最劣等的馬了。蒙古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礙能力也遠遠不及歐洲的高頭大馬。但是蒙古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可以說,蒙古馬具有最強的適應能力,蒙古馬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有人曾說「蒙古馬是最接近駱駝的馬」。同時,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而且,蒙古馬在蒙古軍隊除了作為騎乘工具外,也是食物來源的一種——-蒙古騎兵使用大量的母馬,可以提供馬奶。這也減少了蒙古軍隊對後勤的要求。並且,蒙古騎兵通常備有不止一匹戰馬。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好馬最終全部被蒙古馬取代的原因。 蒙古馬的特殊優勢使得蒙古軍隊具有當時任何軍隊都難以比擬的速度和機動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速不台的主力騎兵從魯斯卡山口越過喀爾巴阡山脈,突然出現在多瑙河流域的格蘭城下時,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而布滿積雪的兩地之間的距離有三百多公里,且多是無路的山地。
中原的新式武器。
蒙古人使用的發石車、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個王朝原來是守備堅固的城防用於抵禦蒙古軍隊的。但蒙古軍隊掌握此類裝備後迅速用於對高大城防的攻擊。火葯和火箭類武器出現在冷兵器時代,其威力自然是驚人的,另外,對從未見過它們的敵人來說,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歐洲戰場,很多時候火葯類武器尚未造成城牆被完全破壞的局面,守軍就會失去戰斗的意志開始棄城逃亡。
蒙古騎兵的各種裝備。
因為蒙古騎兵從未象歐洲一樣對兵種的武器進行嚴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歐洲軍隊使用的武器那樣笨重,所以蒙古騎兵隨身攜帶各種武器,使得其可以隨時完成不同的任務。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短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大,需大約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電視《馬可.波羅》中有他始終無法拉開蒙古人硬弓的場面),射程遠,幾乎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此外,蒙古騎兵常常根據個人愛好裝備其它武器,譬如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這在正規的歐洲軍隊看來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勝防的。另外,蒙古騎兵的裝甲多為皮革製成,輕便堅韌,雖然遠不及歐洲重裝甲騎兵身上的鎖子甲,但負擔輕,容易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此外,不會象鐵制鎧甲那樣在嚴寒酷暑時節成為難以忍受的酷刑。
三、蒙古軍人的訓練、忍耐力和其軍事化的特殊社會組織
蒙古軍隊和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樣從小就是戰士。在馬背上長大,從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時候就早可以算成職業軍人了。由於在嚴寒和艱苦的環境中長大,都具有極為堅韌耐勞的性格,對物質條件的待遇幾乎從不講求,爬冰卧雪在其視為家常便飯。遠距離跋涉更是從小的習慣。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很輕。蒙古軍人擁有東西方農耕民族所沒有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西方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和中國被抓來的百姓永遠難望其項背的。
和所有的敵人相比,蒙古人在文化和物質上處於落後地位,大規模地攻佔掠奪始終是激勵其保持旺盛戰鬥力的原因和動力。對財富的渴望、對殺人帶來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幾乎沒有停止對外發動戰爭時候。蒙古統帥放手讓士兵任意屠殺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讓殺人的血勇刺激軍人的好戰情緒和原始勇氣,使得蒙古軍人成為極其勇敢野蠻的戰士。肆意的掠奪則部分解決了蒙古軍隊後勤供應問題。但屠城毀田是為王者的下作,為世人所不齒。
另外,蒙古各部落統一後,幾乎把對外戰爭作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走向了完全的軍事化道路。為了訓練出最好的軍隊,蒙古人三四歲的孩子就被投入專門的軍事訓練部門進行軍事學習。他們被嚴格地進行騎馬、射箭的訓練。這些被從小訓練出來的孩子組成的騎兵部隊,戰斗的素質和技能是極為驚人的,他們在馬背上無論是沖鋒還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確地射擊敵人,換言之,所有的普通士兵都是李廣那樣的神射手。這一點,他們幾乎所有的異族敵人都無法作到。這也是歐洲軍隊在沒有給予蒙古騎兵殺傷的時候自己就遭到重大傷亡的原因。 蒙古人建立了與戰爭相適應的社會組織。蒙古各部落的領導即是生活生產的管理組織者又是軍事行動的指揮者。對外發動戰爭時,可以全民動員,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作戰行動。如對花剌子模國的長期圍困,就是全民參與,在城下放牧生活,維持軍隊持續不斷的攻擊力,直到城池被攻克
。 綜上分析,蒙古國軍隊在亞歐大陸東征西討所向無敵幾乎是必然的結果。蒙古滅宋總共花了38年,其主要原因是南宋地勢大多不適合騎兵作戰,而且在回回炮發明之前,蒙古人對南宋的堅城深濠幾乎毫無辦法。但後來蒙古人在北方招募大量漢族步兵為他們作戰,又造出了像回回炮這樣的巨型攻城武器,就把上面這兩個困難都克服了。而蒙古軍隊在日本、越南等地的失敗都和天時地利有關系,越南的地勢別說騎兵,連步兵都很難行動,再加上瘴氣、瘟疫,北方戰士水土不服.當時蒙古軍隊與其說是被當地人打敗的,還不如說是被當地的水土打敗的。至於打日本則更糟,兩次都碰上了海上巨風,船隊被吹得七零八落.而且船上極難載馬,哎!老天不開眼啊,便宜小日本了。蒙古在日本和越南戰場上的失敗,恰好是因為這兩個戰場是蒙古軍隊最無法發揮優勢的地方。他們必須下馬乘船,靠老天保佑才能平安到達目的地,抵岸後,在叢林山地面前,他們無法大規模地穿插機動,甚至還不能騎馬作戰。更糟糕的是潮濕悶熱的空氣讓他們適應大陸氣候的鼻子無法呼吸,他們成了病夫或被瘟疫奪去生命,就象歐洲軍隊不能適應他們一樣。
附:紹約河戰役
1241年,速不台和拔都分率蒙古大軍進攻東歐,強行越過喀爾巴阡山脈,准備於匈牙利平原會師,在兩支部隊遙遠的側翼還有兩個小規模的騎兵部隊,沿途橫掃波蘭、西里西亞和東普魯士,掩護主力部隊的戰略意圖。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在蒙古軍隊進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軍的意圖,立即組織了10萬人的軍隊尋求與蒙古軍隊決戰,蒙古軍隊近6萬人(其中3萬人為蒙古軍隊,其餘為蒙古軍隊所滅國的軍隊,有點抗日戰爭中的偽軍)的主力則避開匈軍的攻擊稍稍後撤。四月,雙方最終則在紹約河畔對峙.匈牙利判明對岸是蒙古主力後,迅速地搶佔了一個巨大的橋頭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馬車連成堅固的兵營,等待蒙古軍隊的攻擊。蒙古軍隊在後續的工兵到達後,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拋石車和火箭向守衛橋頭堡的匈牙利軍隊射擊,守備部隊在前所未見的攻擊下瞬間潰敗,蒙古騎兵迅速穿橋而過,向剛剛醒來的匈牙利軍隊主力發起攻擊。當匈牙利人滿懷信心地列隊殺向數量處絕對劣勢的蒙古軍隊時,很快發現這並不是主力!蒙古軍隊的主攻軍隊由三個騎兵縱隊在近百里遠的南方早已乘夜渡過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從背後殺向匈牙利軍隊,隊形混亂的匈牙利軍隊立即撤回堅固的兵營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營里發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記載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產生強烈的毒煙)、燃燒油。這些攻擊武器大多為西方軍隊首次見到,其內心恐慌可以想見。蒙古人採用了「圍城必闕」的戰術,一些絕望中的匈軍士兵發現其西側有一缺口,於是奪路沖了出去,匈牙利人迅速崩潰從缺口逃亡。為了跑得快些,他們丟棄了手中的武器和身上的盔甲。但是,身著輕裝的蒙古軍隊速度和耐力遠遠高於逃跑者,可以不停頓地換馬並用馬刀、短斧、狼牙棒猛砍精疲力竭的匈軍士兵。紹約河戰役,匈牙利軍隊陣亡七萬餘人。蒙古軍迅速攻克佩斯城,十餘萬佩斯城居民被屠殺。紹約河戰役幾乎徹底消滅了歐洲的抵抗力量,這十萬匈牙利大軍是當時歐洲最精銳的軍隊,蒙古軍隊在東歐平原勢如破竹,震動了羅馬教廷和西歐諸國,整個歐洲都為蒙古軍隊下一步進攻的目標而惶惶不可終日。但是正當蒙古軍隊於1242年初逼近維也納的時候,驚慌失措的歐洲人發現,蒙古軍隊卻迅速撤退了,後來才知道蒙古大汗窩闊台(成吉思汗的三兒子)病逝了,按照蒙古人的習俗:大汗病逝,蒙古在外面的所有男人必須回草原參加忽里台(大會的意思),推舉出新的大汗。蒙古軍隊撤離後,他們留給匈牙利、亞里西亞和波蘭的浩劫災難令人觸目驚心,整個地區變成了一片荒無人煙的廢墟。窩闊台不合時宜的去世,救了歐洲人一命,要不然歷史將是另一幅景象。 蒙古軍隊靠著部隊的高度機動性,在歐洲消滅了大量裝甲堅固但行動笨拙的歐洲軍隊。因為歐洲軍隊在速度上的劣勢,使得在戰場上逃回來的人極少,很久以來,歐洲人始終認為蒙古軍隊的數量極為龐大。另外,因為歐洲軍隊主要依賴近距離的格鬥殺傷,使得蒙古軍隊在運用機動作戰時,只有少量的傷亡。現代的歐洲軍事史學專家認為,歐洲軍隊和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傷亡比例,也許是冷兵器時代最懸殊的。

❻ 美國的海豹部隊和游騎兵精英在越南的熱帶叢林里佔到便宜了嗎

不知道佔到便宜是個什麼定義 如果說是勝利完成任務 那麼美國特種部隊在越戰中表現出色 深山密林不適合美國陸軍的大規模行動 有利於越共設伏 但反過來也同樣為美國特種部隊的隱蔽行動帶來了方便 M16雖然有缺點 但並沒有嚴重影響部隊作戰 M16比AK47之類輕巧很多 對於獨立行動的特種部隊 同樣的重量他們可以攜帶兩倍彈葯 這個優勢相比M16的缺點實在大得多

❼ 《伊索寓言》中騎兵在戰時給馬吃什麼

草料。
戰馬是勇敢者,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戰馬本身就是一名戰士,在戰場上與主人生死與共,生死相依,隨時會有犧牲的危險。正因為有此戰馬才會得到主人的悉心照料,細心喂養,這其實是在養精蓄銳。等著奔赴戰場的那一天,戰馬的作用是驢根本不能做到的。

❽ 古代騎兵除了馬可以騎別的動物嗎,古代騎兵的坐騎有哪些

騎兵在古代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古代野戰的主要兵力,戰鬥力也是非常強的,在電視劇中,我們通常看見騎兵的坐騎基本都是馬,沒錯,馬很靈活,而且很擅長長跑,因此馬是騎兵的主要坐騎,但是除了馬以外,古代的騎兵還有其他的坐騎呢。



古時候人們還用大象來搭載火炮,有點類似我們現在的坦克,攻擊力非常強大。


但是大象的成本太高了,一天要吃很多的東西,而且大象的體積龐大,很容易被敵軍攻擊,因此象兵在使用中通常要跟其他騎兵搭配著使用。

❾ 關於古代火槍的使用

火槍是用一個或兩個竹筒裝上火葯,綁縛在長槍槍頭下面,與敵人交戰時,可先發射火焰燒灼敵兵,再用槍頭刺殺。這種火器在南宋時非常盛行。有一種叫「梨花槍」,金人稱「飛火槍」,槍頭下裝有2尺長的葯筒。內含柳炭、鐵滓、磁末、硫磺、砒霜等混合葯劑,具有燃燒、毒煙、噴射等作用。明代火槍改進一步,槍柄6尺長,末端有鐵鑽,槍頭1尺長,槍頭下夾裝兩支噴射葯筒,用引信相連。使用時兩個葯筒相繼點燃噴射火焰;槍頭兩側有鉤鐮狀的鐵叉,兩長刃向上可作鎲用,兩短刃向下可作鐮用,具有燒、刺、叉、鉤等作用。明代梨花槍,只有一個鐵筒,狀如尖筍,小頭口徑3分,可安引信,大頭口徑1寸8分,內裝毒葯,用泥封口。兵士們可隨身攜帶數個葯筒,以備更換發射。噴射出的毒焰可達幾丈遠。清代梨花槍,長7尺3寸,槍頭由兩個5寸的直刃和6寸長的橫刃製成,刃下裝竹葯筒,長2尺6寸,束三道鐵箍,內裝毒性煙霧火葯,殺傷力亦很強。梨花槍經過幾代更迭而不衰,是因為它製作簡單,使用方便,且又有多種殺傷性能。因噴葯筒內裝有形似梨花的鐵蒺藜、碎鐵屑而得名「梨花槍」。這時期火槍是戰斗中主要的輕型武器之一。南宋有位武將,名叫「李全」,據說他曾憑借一桿梨花槍稱雄山東,被公認為「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明朝又有胡宗憲大將,在領兵抗擊倭寇的戰斗中,使用梨花槍擊殺敵兵,取得巨大勝利。

16世紀,紐倫堡出現了第一枝燧發槍———轉輪槍。這對騎兵來說應該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從此騎兵的作戰方法便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隨著燧發槍的誕生,騎兵終於擁有了能夠在飛馳的馬背上射擊的火器。最先大量列裝轉輪槍的騎兵是德國的僱傭軍———黑衫騎士。他們以戰爭為業。職業敏感性使他們很快認識到轉輪槍的價值。他們幾乎都配備有多把轉輪槍,少則四五把,多則七八把,儼然身背一座火葯庫。

在裝備火槍的騎兵中必須一提的是龍騎兵。這個兵種最早出現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義大利戰爭。法國人佔領了皮特蒙德。為了對付隨時可能在背後出現的西班牙人,當時的法軍元帥命令他的火槍手跨上馬背,於是就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龍騎兵。至於龍騎兵這個詞的來歷,則有兩種說法:較流行的一種認為,當時該兵種使用的隊旗上畫了一頭火龍,這是從加洛林時代開始的傳統,龍騎兵由此得名;另一種認為,當時他們使用的短身管燧發槍被稱為火龍,龍騎兵來自這個典故。17世紀上半期時,龍騎兵的裝束與步行火槍手相差無幾,只是把鞋襪換成了靴子馬刺而已。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有一支威震天下的克倫威爾「鐵騎軍」。它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生力軍。騎兵們身著輕便的盔甲,使用單面開刃的長劍,有時用傳統的戰斧,裝備手槍,偶爾有軍官扛著一桿長長的馬槍。在單打獨斗中,這些人也許不是正規騎士的對手,但作為一個整體卻行動得更有效率。

歐洲外還有一支至今仍名聲顯赫的隊伍是美國的王牌騎兵第1師。它是美國陸軍部隊中歷史最為悠久的部隊之一。兇猛剽悍、作戰能力很強的騎兵第1師歷史上曾參加過二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海灣戰爭的重大行動。雖然其裝備不再是火槍和馬刀,但「騎兵師」的名稱卻一直被保留了下來。這也算是對這個古老而偉大兵種的一種紀念吧。

閱讀全文

與越南騎兵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印尼信號不好怎麼回事 瀏覽:188
佛山到印尼國際小包裹多少錢 瀏覽:108
如何發揮中國經濟優勢 瀏覽:994
中國都向哪些國家捐贈了物資 瀏覽:108
中國哪個地方有土葬 瀏覽:301
印度恆水下游出口在哪裡 瀏覽:435
中國市場常見蝦種類是哪些 瀏覽:985
印度人是如何控制蝗蟲 瀏覽:938
中國動漫為什麼 瀏覽:514
共享單車在中國如何興起 瀏覽:353
去越南民工工資多少 瀏覽:759
義大利怎麼轉款到國內 瀏覽:404
伊朗又沒動靜了怎麼回事 瀏覽:72
中國什麼銀行多 瀏覽:1001
中國哪裡的高山美景 瀏覽:365
印度今年正常死亡多少人 瀏覽:909
印度人為什麼咬人 瀏覽:923
中國a股還要多久能恢復 瀏覽:558
中國國產航空發動機為什麼有噪音 瀏覽:662
越南平陽八月溫度多少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