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越戰爭,為什麼以清朝的失敗告終呢
清軍入關後,越南仍然向南明永曆皇帝稱臣。康熙五年(1666年),國君黎氏遣使向清廷求封。康熙卻同時封黎氏與莫氏,意在兩家相互牽制。但魔氏滅亡後,黎氏成為越南唯一政權。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阮文慧以清君側為名,將大權抓在自己手中。乾隆得知越南政局不穩,當然不能坐視不管。鑒於在緬甸失敗的教訓,他又不想輕舉妄動。
此戰過後,阮文惠上表乞求清朝封賞。乾隆反復考慮,決定承認既成事實,棄黎。
但他畢竟自居上國皇帝,總要做足姿態。囑托福康安、孫士毅,即使阮文惠真心“悔罪乞降”,也要“施以嚴厲”,待朕相機而行。
1789年7月,乾隆皇帝在熱河行宮,兩廣總督福康安陪同阮文惠侄子阮光平前來面聖。到了熱河之後,他極力贊揚大清的繁華,頌揚乾隆的聖明。乾隆見他還算識相,當然心生歡喜,就冊封阮文惠做了"安南國王"。
原來,乾隆是被阮氏和自己的臣下騙了。孫士毅戰敗後,被乾隆革職查辦,福康安走馬上任,繼續與越軍作戰。但在越南人頑固的抵抗下,清軍士兵死傷慘重。而阮氏雖然屢屢得手,但畢竟國小力弱,一直打下去也撐不住。於是派人與福康安談和。福康安身在前線,知道黎氏王朝受制於鄭、阮兩家,不過是個傀儡王朝,為他們流血拚殺根本犯不上。
㈡ 越南在秦至唐千年間,都歸中原王朝管轄,後來是如何丟掉越南的
首先在唐朝末期,由於藩鎮割據架空皇權,各地又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曾經強大的大唐王朝漸漸走向了衰亡,再次進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公元939年,越南的地方軍閥吳權自立為王,建立了吳朝,越南從此時起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幾十年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盡管擁有著黃河以南的大片疆土,但是宋朝時期四周強敵環伺,既要應對北方的遼金盟國的攻勢,還要面臨西北西夏的不斷侵擾,宋朝自顧不暇,也沒有餘力收復越南地區,直到明朝的建立,中原王朝再次恢復了鼎盛,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他一直渴望能建立功業名垂千古,此時越南國內發生政變,朱棣當即決定發兵50萬南征,一路上明軍勢如破竹,僅用十個月就攻下越南全境。
㈢ 清朝和越南的邊界問題,雙方有過爭議嗎
越南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國的藩屬國,但即使是藩屬國,也要劃分清楚領土,畢竟親父子還要明算賬。
但想把這筆賬算清楚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邊境上的村子稀稀拉拉,沒有幾十個,也有十幾個,統治那裡的土司是些隨風搖的牆頭草,一會投奔越南,一會又投降了我們,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想解決很難。
就拿邊境的雲南段來說,這里的邊界附近有兩條河,靠近越南的叫大賭咒河,靠近我國這一側的叫小賭咒河,這樣的以河水為分界線的方法持續了宋元明3個朝代,都沒怎麼改變。
到了在邊境立碑的時候,越南村民強烈要求,與其跟法國鬼子,不如歸順中國,他們要求把自己的村莊劃到中國去。至此,總共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600平方公里回到了我國手裡。
這是一片很肥沃富庶的土地,越南人心裡一直過不去,哭爹喊娘的,後來他們又悄悄向北推進,製造事端,被許世友一直打到諒山
㈣ 當年乾隆帝在越南扶持的黎朝被阮朝打敗,為什麼乾隆帝不舉傾國之兵一雪恥辱滅了越南
政治層面:扶持也就是口頭上承諾幫助而已,給點錢給點資源,鼓勵你罷了。你成功了,我和你是邦交友好,你失敗了,我就不認識你了。與其真的動兵所耗甚巨,不如直接和當政者再搞搞好關系。
經濟層面:越南並不是富裕之地,擴充版圖主要還是為了賺錢,打下來花的錢遠遠超過後期回報。
軍事層面:古代清朝軍力大多分布在中原地帶,南疆一脈只是留守駐軍,大量調動中原軍力會惹來羅剎國的覬覦,而且清朝戰鬥力最強的鐵騎軍都是擅長東北作戰,南線相對太熱,容易水土不服,多生疾病。
客觀因素:越南溫度高,天氣潮濕,傳染病多,清朝醫葯方面還遠不如現代,扛不住
㈤ 你不知道的歷史,清朝還攻打過越南,到底是怎麼回事
公元1789年,世界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的統治被推翻。同時也在這一年,清朝與南方的越南爆發了戰爭。結果清軍在越南叢林中一敗再敗,搞得乾隆皇帝焦頭爛額。不過由於國力上的差距,越南最終主動求和。乾隆將這次戰爭列入自己的十全武功中,可是清軍的表現十分糟糕。
一、越南南北爆發了戰爭,清朝不得不介入
長期以來,越南一直是南北對立的局面。北方的黎朝是經過清朝冊封的,算是清朝標準的藩屬國。但是在乾隆後期,黎朝面臨著南方西山朝的挑戰。幾輪較量下來,黎朝幾乎要土崩瓦解。此時黎朝開始向自己的宗主國清朝求救,乾隆皇帝接到告急文書以後十分為難。作為宗主國,清廷是必須出兵的,這是天朝上國的顏面問題。一旦黎朝滅亡,那清朝維護的朝貢體系可能會崩潰。可是清朝是什麼家底,乾隆不是不清楚。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忽悠人的口號而已,由於在緬甸戰爭中消耗過大,清廷已經無力對越南西山朝動武。不過清朝的那些封疆大吏不這么看,因為如果他們能夠力挽狂瀾的話,在戰爭結束以後,自己進入軍機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清朝和越南的事情還沒有完,當時還沒有越南這個名字,越南那會叫做安南。西山朝雖然滅掉了黎朝但是並沒有笑到最後,真正笑到最後的是阮朝。在19世紀初期,阮朝統一了越南南北。阮朝國王請求清朝冊封新的國號,阮朝國王選定了南越作為新國號。那時乾隆皇帝已經去世,嘉慶皇帝掌握了實權。對於阮朝特殊的要求,嘉慶皇帝格外謹慎。因為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南越這個政權,疆域包括兩廣和越南。現在阮朝請求冊封這個名字,有點居心不良的感覺。清朝剛剛平定白蓮教起義,國力遭到很大削弱。最後嘉慶皇帝將「南越」改為了「越南,」將越南這個名字賜給了阮朝。越南這個名字就是這么來的,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㈥ 清朝乾隆時期的越南戰爭是怎麼回事呢
清越戰爭,也就是安南之役,是乾隆時期發動的對外戰爭之一。清王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曾經發動過一場進攻越南的戰爭,清軍打出的旗號是扶持黎朝復國,但是由於孤軍深入、將士驕縱,所以南下越南的清軍先勝後敗。
戰後,清朝扶持越南的黎朝復國失敗,而西山朝則完全統治了越南。此後,越南西山朝雖然也想進攻廣西,但是由於兵力不足、准備不充分以及皇帝阮文岳去世等原因,終究沒有能力北上。
乾隆皇帝認為大清兵強馬壯,有義務維持周邊藩屬國的秩序。同時,乾隆覺得黎朝已經統治越南300多年了,對大清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在1788年的年底就派兩廣總督孫士毅等率軍2萬進攻越南,打著扶持黎朝復國的旗號。清軍雖然出兵數萬,但實際上除了挑夫和馬夫,真正的戰兵只有一萬餘人。
㈦ 安南阮惠率領大象兵偷襲了孫士毅部,乾隆知道後是怎麼做的
安南阮惠率領大象兵偷襲了孫士毅部,乾隆知道後立刻免除了孫士毅的一切職務,並派福康安接替他的所有事務,最終清朝與越南達成了和平協議。
乾隆皇帝都認為黎氏王朝是扶不起的阿斗,根本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所以他們決定拋棄黎氏,答應與阮惠議和。福康安作為談判代表開出了四條條件:歸還戰俘,嚴懲戰犯,阮惠到北京請罪,給乾隆皇帝賀壽,在安南為許世亨等戰死的士兵修建廟宇,每年都要舉行祭祀儀式。
阮惠答應了所有的條件,最終,雙方達成了這一協定,阮氏雖然獲勝,但是主動求和,清朝把它列入乾隆的“十全武功”。
㈧ 乾隆征討緬甸、越南失敗的原因
先說實力,不專門招募、訓練適合兩國作戰的軍隊,老用清朝雲南、貴州地方萬把綠營兵,幾乎沒怎麼上過戰場,器械又不精良,戰力薄弱;帶兵將領多能力不強,不體恤士兵,不懂地勢,不知戰術;「幾任方面軍」大帥雲貴總督又多是文人出身,絲毫不懂軍事。人家小國畢竟是在熟悉的地方作戰,且傾全力出擊。
再說一個兵家大忌,就是驕兵必敗,乾隆好大喜功,沒把小國放在眼裡。而多數將領就想著我們天兵一到,把小國的土雞瓦狗一掃而光,好立功陞官發財。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沒有合理的政治目的,沒有嚴謹的軍事計劃,多算多勝,少算少勝,這樣作戰豈有不敗之理?反觀小國作戰,地形熟悉,戰術靈活,堅壁清野,不死磕大軍,尋機破之,而且目的單純(就是消滅你的有生力量,消耗你,挫敗你,拖垮你,趕走你。)還好乾隆是聖君,小國也理智,最後講和。(明代對越作戰可一次性死過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