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洪水將軍的中國兒子
洪水將軍是越南籍,在中越兩國都是將軍。
長女 武清閣(越南籍)
長子 陳寒楓(中國籍)
次子 陳小越(中國籍)
次女 阮梅林(越南籍)
三女 阮清霞(越南籍)
三子 阮剛(越南籍)
四女 阮越紅(越南籍)
五女 阮越恆(越南籍)
陳寒楓,男,漢族,1944年1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其他子女不詳。
㈡ 洪水(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開國少將)詳細資料大全
洪水(1908.10.1-1956.10.21),原名武元博,曾用名鴻秀、阮山、李英嗣等,越南河內人,中國和越南雙料少將。1926年入黃埔軍校,並加入中國 *** 。參加過廣州起義。土地革命時期,任廣東省東江游擊隊連政治委員,紅軍學校工農劇社社長。並參加了長征。抗戰時期,在山西、河北等地開展抗日工作。1945年應越南勞動黨之邀赴越南參加抗法戰爭,任第四、五戰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1年回中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戰斗訓練雜志社社長。
1956年因胃癌回國休養。1956年10月21日,在河內逝世。
㈢ 誰知道中國1955年授銜的外籍少將是誰
洪水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有一位傳奇外籍將軍。他就是1955年授銜的陸軍少將、越南人洪水。洪水不但是迄今為止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惟一一位外籍將軍,而且還是惟一一位「兩國將軍」。他不但是中國將軍,而且也是越南人民軍少將。同時,他還是惟一經歷了中國人民軍隊從建軍到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發展壯大的全過程,並直接致力於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外籍將軍。
㈣ 洪水的詳細資料
洪水少將
開國將帥中,有一位越南人,名叫洪水。
洪水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1908年10月1日 出生於越南河內一個房產主兼地主
家庭。5歲進入法國人開辦的教會學校,15歲就讀於河內北圻師范學校,畢業後,
隻身去法國尋求真理,在那裡結識胡志明,成為胡志明的親密戰友。不久洪水回
越南,從事學生活動。
1924年,胡志明來到廣州,他號召國內以及旅居國外的越南愛國青年到廣州來。
洪水響應號召,放棄了優裕的家庭生活,於1925年初到達廣州。他認識了周恩來
、李富春、蔡暢、陳延年、陳喬年。他和黃文歡、範文同等一起參加了胡志明主
辦的越南革命青年訓練班,成為越南早期的共產黨人之一。在課堂上,他認識了
講課的教員毛澤東、劉少奇、彭湃等。訓練班結束後,經蔡暢介紹,進入黃埔軍
校,成了一名黃埔生,他是第4期步科,和林彪同班。1926年畢業後,留在黃埔軍
校工作。
1927年,他毅然退出國民黨,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11日,洪水參加了廣
州起義。起義失敗後,洪水隨聶榮臻、葉劍英到香港,後由越南黨組織安排隨胡
志明轉移到泰國。1928年6月,在胡志明的指示下,洪水再次來到中國,先在香
港海員工會從事工運,後到廣東東江參加了東江游擊隊,任連政治委員。洪水還
有個名字叫鴻秀,同志們認為這個名字太女性化,洪水看到國民黨一張傳單說紅
軍是洪水猛獸,就改名為洪水。
1930 年4月,他調到閩西的紅12軍,先後任政治部宣傳科長、34師團政委、師
政治部主任等職,歷經百戰,成為紅軍中一位出色的政工領導幹部。
1932年10月,洪水奉命調進中央蘇區首都瑞金,進入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
,後留校擔任教員。當時洪水非常活躍,他是我軍歷史上第一個劇社——工農劇
社的社長。經常教唱歌、跳舞、彈琴,編劇演戲。
1934年,洪水以少數民族京族代表的身份參加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
大會,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洪
水認識到毛澤東的路線才是正確路線,因而堅定地支持和跟隨毛澤東,抵制和反
對「左」傾錯誤路線,結果被「左」傾當權者打成「高級特務」,開除黨籍。但
洪水毫不屈服。在朱德、劉伯承的關心下,他調進紅一方面軍陳賡幹部團,參加
了長征。洪水是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的四個外國人之一,但他長征時已與中國工
農紅軍將領別無二致,就連說話也判斷不出是一位異域人。1935年6月,紅一、
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洪水隨朱德、劉伯承來到四方面軍組成的左路軍工作
。由於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分裂陰謀,支持朱德、劉伯承北上抗日的正確主張,洪
水又惹怒了張國燾,將他在長征途中剛剛恢復的黨籍再次開除,外加上一頂「國
際間諜」的帽子。張國燾要槍斃他,劉伯承堅持不同意,就是這樣,洪水仍然跟
著左路軍第二次爬雪山、過草地,又經歷了一次磨難。在轉戰到西康甘孜一帶時
,部隊被打散,他隻身一人藏在藏民家裡,放羊、放駱駝、討飯,歷盡了千辛萬
苦,於1936年6月走到延安。在延安,洪水進入紅軍大學一科學習。1937年在抗
大二期學習,後到紅軍總政治部民運部工作。抗日戰爭剛開始,洪水被派到山西
五台縣東冶區當民運幹部,閻錫山的岳丈家有錢不出錢,有槍不出槍,洪水摸清
了閻錫山的岳丈家的底細,發動群眾「借」了幾百支長短槍,按田畝和經濟收入
攤派了合理負擔。閻錫山的岳丈家向閻錫山告了洪水的狀,氣得閻錫山大罵:「
洪水洪水,簡直洪水猛獸」。閻錫山為洪水的借槍事件找了正在太原的周恩來,
並以犧盟會這個統戰組織的名義,一級一級朝下壓,逼著我黨處理洪水。結果洪
水被調到晉察冀軍區,並第叄次被開除黨籍,不過這次是為了應付閻錫山,洪水
到了晉察冀軍區,就恢復了黨籍。洪水在晉察冀軍區擔任《抗敵報》第一任社長
。 他多才多藝,不但寫理論文章、通訊,也寫雜文、詩歌,對晉察冀邊區的抗戰
宣傳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1938年,洪水在晉察冀軍區與白求恩相遇。白求恩為洪水做了痔瘡手術,為了節
省麻葯,洪水主動要求手術不用麻葯,白求恩給洪水一塊紗布,讓他疼痛時咬住
,以免舌頭和牙齒受損傷,洪水拒絕了。手術結束後,白求恩說:「洪,好樣的
,你真勇敢!」
1945年8月,胡志明領導了越南「八月革命」 ,迫切需要大批幹部,特別是軍事
幹部回國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洪水毅然決定辭別在中國的妻兒,回去報效祖國
。臨行前,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接見了他,毛澤東說:「小洪,我們和你是
依依惜別,只能同意你走,那裡是你的祖國嘛。條件艱苦,就得艱苦奮斗。我們
了解你,你是個好同志。可你到了越南,一定要和越南同志搞好團結」。毛澤東
半開玩笑地說:「洪水的性格是執著、透明的。這樣的幹部使用得好,是馳騁千
里的駿馬,否則就是愛尥蹶子的馬,使用不好,他還會踢人哩。」洪水到重慶,
參加了國共談判的會務工作後,回到越南後。他改名阮山,任越南南方抗戰委員
會主席,同時擔任四戰區司令員兼政委和五戰區司令員兼政委,具體領導越南南
方抗法戰爭。在洪水的領導下,四戰區、五戰區的敵後游擊戰爭及生產自給工作
都開創了新局面。1948年,被授予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可是,洪水雖然戰功赫
赫,但由於他同越共其他領導人在革命道路、方針策略上不一致,逐漸受到孤立
、排擠,處境困難。
1950年,胡志明秘密訪華,向中共中央提出援越抗法的請求。中共中央派羅貴波
、韋國清、陳賡先後去越南。胡志明通過羅貴波提出,希望派洪水回中國,加強
越中兩黨、兩國、兩軍的聯絡,協調援越抗法的相關事宜。中共中央同意洪水回
中國工作。同年洪水回到中國,住在中南海,在中央統戰部二處越南組任負責人
。年底,洪水參與籌備和組建中聯部的工作。1951年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基本系1期
學習,1954年畢業,先後擔任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總參《戰斗訓練》雜志
社社長。在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前,洪水開始被定為正師級。有人
認為定得太低了,但他毫無怨言,一切聽從組織安排。 後來,還是周總理為他反
映了情況。毛主席立即指示有關領導,指出洪水是黃埔時期參加軍隊的,至少應
該定為正軍級。這樣,洪水被重新定為正軍級。
1955年洪水被授予少將銜,並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
放勛章。有資料說,有關部門為洪水上報的軍銜是中將,因他是越南人,有關部
門特地徵求了胡志明的意見。胡志明認為洪水的中國軍銜還是與越南軍銜一致為
好,所以洪水的軍銜最終定為少將。洪水曾隨葉劍英到遼東半島,參加指揮反登
陸演習。
1956年初,洪水被檢查出患有胃癌,已經到了晚期。他提出了回越南的要求,得
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回國前,毛澤東、周恩來接見了他,毛澤東說:「小洪,
去年國慶節,我在天安門城樓上看見你的時候,你還挺好,身體挺結實的,怎麼
現在出了毛病?我們沒照顧好你,沒照顧好」。洪水說:「哪裡,主席和中央一
直非常關心我,對我照顧得很好了。我和彭總、黃總經常見面。彭總還到我家裡
探望過。葉帥是我的老領導,我們見面的機會就更多了。」毛澤東說:「洪水同
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無私奉獻了幾十年,中國人民永遠感謝你。」 毛澤東說
:「小洪啊,你回去好好治病,病好了,我們希望你還回來」。 周恩來問起洪水
的病情,追憶起戰爭年代相處的日子,說著說著,叄個人都哭了。彭德懷按照國
家元首的規格,為他安排了專列。彭德懷、葉劍英元帥和兩百多名將軍到北京火
車站送行,揮淚而別,場面十分悲壯。9月底,胡志明主席親自到河內火車站迎
接他。河內主席府有兩座一模一樣的法國式小樓,胡志明住了一座,另一座給了
洪水。10月21日,這位戎馬一生、帶有傳奇色彩的將軍與世長辭,年僅48歲。
越南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洪水在越南幹部、群眾中威信很高,尤其受到戰士
們的崇拜。他故去後,老百姓捐資為他修了廟。 (第二稿)
㈤ 開國將軍有姓洪的嗎
開國將軍有姓洪的:洪學智(開國上將)、洪水(開國少將)。
洪學智(1913—2006):安徽金寨人。1929年3月參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班長、排長、連長、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副師長、軍區副司令、軍區司令、縱隊司令、軍長、兵團副司令等職,參加了長征、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1955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洪水:1908年10月1日出生,原名武元博,曾用名鴻秀、阮山、李英嗣等,越南河內人,中國和越南雙料少將。1926年入黃埔軍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廣州起義。土地革命時期,任廣東省東江游擊隊連政治委員,紅軍學校工農劇社社長。並參加了長征。抗戰時期,在山西、河北等地開展抗日工作。1945年應越南勞動黨之邀赴越南參加抗法戰爭,任第四、五戰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1年回中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戰斗訓練雜志社社長。1955年,洪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
1956年因胃癌回國休養。1956年10月21日,在河內逝世。
㈥ 洪姓的來源
一、姓氏源流
洪(Hóng)源出有六:
1、出自上古炎帝神農氏之後,共工的後代。據《元和姓纂》及《尚書》等所載,共工從黃帝時起就擔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職,被人們尊為水神。顓頊帝時,共工起兵爭天下,後失敗,因避仇改洪姓。傳說他失敗後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撐天地的不周山。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代子孫忘記自己是水神,因此在姓的旁邊加上三點水,因此稱洪姓。
2、共國之後所改。據《通志·氏族略》所載,西周有共國(故城在今河南省輝縣),子孫以國為氏,後加水成洪。
3、據《路史》所載,相傳帝鴻(即軒轅氏)之後有洪姓。
4、周時揚侯國,因建都洪洞,又稱洪洞國,子孫以國為氏。
5、為宏(弘)氏因避諱而改:
① 南北朝時,北魏獻文帝名拓跋弘,孝文帝名元宏,當時北方的宏(弘)氏為避諱改為洪氏。
② 據《百家姓考略》所載,豫章宏姓、常州弘姓為避唐高宗太子、唐明皇名李弘之諱而改洪姓。
③ 據《姓源韻譜》所載,五代劉弘昌、劉弘果為避宋太祖之父諱而改洪姓。
6、出自他族改姓。清滿洲八旗姓愛新覺羅氏、洪佳氏、宏義氏等後全部或部分改姓洪;裕固族克孜勒氏,漢姓為洪;清高麗人姓,凡四派,出南大門、得州、易州、開城府等地;今滿、朝鮮、蒙古、壯、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共工。上古炎帝的後裔,黃帝時任水官。史書雲:「共工,人面,蛇身,朱發。」是把共工神化的一種描繪。其活動中心應在黃河中游,近伊、洛流域。據古史記載,他曾與顓頊爭為帝,怒而撞不周之山,使支持天的柱子被撞斷,地的四角也裂開,所有這些神話般的描繪都是在說明炎黃兩系爭權斗爭的激烈。為了懷念這位先人,遂有共姓。後因避仇,又因共工有水德,成洪姓,尊共工為洪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上古時期的共工,於4200年前被虞舜流放到幽州。洪姓形成後,直至漢代,主要是在其發祥地今河北、河南、遼寧一帶發展繁衍。據《元和姓纂》所載,三國東吳廬江(今屬安徽省)太守洪矩是宣城人,唐代有「清河丞洪孝昌,代居舒州(今安徽舒城),狀稱矩後……」。由此可見,三國時期洪姓已有徙居安徽者。唐高宗總章年間,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隨從陳氏父子戍閩的中原將士兩次共約7000人、64姓,其中有洪姓落籍福建,這當是洪姓最早入閩者。唐玄宗時,豫章宏姓為避諱改姓洪,加之唐末世居徽州婺源(今屬安徽省)黃荊墩的洪姓為避戰亂行徙於饒州樂平(今屬江西省)之東,凡七百餘家,世代讀書耕桑,逐漸昌盛為洪姓豫章郡望。《姓氏考略》說洪姓「望出敦煌、豫章、宣城」。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這說明唐代及其以前,洪姓不僅稱盛於安徽、江西,而且甘肅還有一支比較興旺。常州洪姓由洪察而改,子子輿,孫經綸皆顯貴於當朝,並沿襲洪姓未改。隋唐以後,洪姓稱盛於皖贛一帶。北宋初,江西樂平的一支洪姓入遷福建寧化,後又派分出兩支,一遷廣東海陽湯田,旋遷嘉應州;一遷豐順布心,再遷梅縣石坑玉坪(奉洪貴生為開派祖)。明初,山西洪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陝西、湖北、江蘇等地。清代,南方各省含台灣、北方各省含甘肅、新疆皆有洪姓人居住。如今,洪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江蘇、浙江等省為多,上述兩省之洪姓約佔全國漢族洪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洪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六。
三、歷史名人
洪 皓: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宋代大臣、詞人。政和進士。曾以禮部尚書之職出使金國,被扣十五年才被放回,有宋之蘇武之美譽。後因與秦檜不合,被貶。他學識淵博,著有《帝王通要》、《松漠紀聞》、《鄱陽集》、《鄱陽詞》。
洪 適:宋代名醫。洪皓之子,少時聰慧。與弟洪遵、洪邁同中博學宏詞科,時稱"三洪"。以文章著稱於時,好收藏金石拓本,並以據訂正史傳的訛誤。
洪 邁:南宋大臣、史學家。洪適三弟。亦舉博學鴻詞科,累遷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端明殿學士。有《野處類藁》、《容齋隨筆》、《夷堅志》等。二哥洪遵乃錢幣學家,有《泉志》。
洪 炎:南昌人,黃庭堅外甥,南宋詩人。進士出身,累官至秘書少監。詩屬江西派,有《西渡集》。
洪 升:字方思,號稗畦。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劇作家、詩人。雜劇代表作為《長生殿》,現存還有《四嬋娟》。另有詩集《稗畦集》、《稗畦續集》、《嘯月樓集》。
洪 仁: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國後期重要領導人之一。1858年輾轉到天京後,被封為干王,總理朝政。他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並寫出《資政新篇》,主張向西方學習。天京淪陷後,輔佐幼主,以圖恢復。後被俘於江西石城,不屈被殺。
洪 鈞:江蘇省吳縣人,清末外交官。同治年間中狀元,歷任提督江西學政、翰林院侍讀學士等職。後出使俄、德、荷、奧諸國,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元史譯文證補》。著名交際花賽金花即為其妾。
洪咨夔:字舜俞,號平齋。臨安於潛(今浙江省臨安西)人,南宋大臣、詞人。嘉定進士,歷任刑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後加端明殿學士。詞學蘇、辛,以淡雅見長。有《平齋詞》、《平齋文集》、《春秋說》。
洪子輿:江蘇省常州人,唐代大臣。睿宗時官至侍御史。
洪覺范:宋代新昌人,以其書而出奇,同縣人鄒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淵材以其音樂而出奇,人稱新昌三奇。
洪興祖:字慶善(1090-1155),南宋丹陽人。與孔端明、張炳、周林同時被召赴翰林院考試,名列第一,官秘書省正字。
洪亮吉:陽湖(今江蘇省常州)人,清朝史學家、經學家、文學家。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貴州學政。一生著述頗豐,尤精於史學與地理沿革。有《春秋左傳訓詁》、《補三國晉書地理志》、《洪北江全集》等。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創立了農民革命組織「拜上帝會」,自稱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1851年,在廣西桂縣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太平天國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義失敗。
洪亮吉:清代學者兼文學家。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工篆書,著有《洪北江全集》。
洪學智:安徽省金寨人,中共高級將領。有勇有謀,抗美援朝時任志願軍副總司令,1955年被中共中央軍委授予上將軍銜。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敦煌郡:漢武帝元鼎六年置。在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
宣城郡:晉時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省定城)。
豫章郡:漢代將秦代的九江郡改為豫章郡。在今江西省南昌、九江一帶。
2、堂號
雙忠堂:源自宋代洪皓,以禮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扣留了他,他堅決不屈服。被扣15年中,他經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匯報金國的情況,人們把他比作蘇武。他的兒子洪邁,又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強迫他稱「陪臣」(諸侯的大夫朝見天子,自稱陪臣 ),他堅決拒絕,因此被金人拘留。他父子都為了祖國恪盡忠誠,人稱「父子雙忠」。
此外,洪姓的主要堂號還有:「義居堂」、「招隱堂」、「平山堂」、「敦煌堂」、「積德堂」等。
============================================================
【洪姓宗祠通用對聯】
〖洪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三陪鳳閣;
四達鑾坡。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金石學家洪適,字景伯,晚年自稱盤洲老人,鄱陽人,工文詞,與兩個弟弟洪遵、洪邁先後考中詞科,並稱"三洪"。歷官通判、知州、戶部郎中,孝宗時升司農少卿、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使。好收藏金石拓本,並以此為根據證明歷史所傳的訛誤,考核較精,著有《隸釋》、《隸續》及《盤洲集》。下聯典指南宋丹陽人洪興祖,字慶善,紹興年間受召到翰林院參加考試,高宗將他拔為第一,官秘書省正字。著有《老莊本旨》、《周易通義》、《楚辭補注及考異》。鑾坡,指翰林院。
才稱四子;
書列三奇。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洪師民四子俱有才名。下聯典指宋·洪覺范奇於書,為「新昌三奇」之一。
瑞成連理;
圖寫慈恩。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洪皓以寧海主簿攝縣令事,輕賦稅,恤孤寡,衙中荷花、桃實、竹枝皆成連理,人稱「三瑞堂」。下聯典指清·洪亮吉繪《機聲燈影圖》,以示不忘母教。
洪皓我祖;
節著冷山。
——佚名撰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1)
洪氏大宗祠位於泉州東門草埔尾(現溫陵路與湖心街交界處),原佔地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50平方米。祠前三面環牆,設一大邊門,門額匾書「洪氏廟門」。進門為花崗岩鋪砌石埕,面積約165平方米。宗祠朝東南向,沿中軸三進;一進祠門,二進正祠,三進住戶,並配兩翼護厝。雖歷經拆除重建,但主體建築仍保持完整,具有典型的閩南傳統祠堂特色。泉州文物管理委員會於1984年立碑作簡明介紹。
忠貞貫日;
感動天顏。
——佚名撰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2)
正祠懸山式木構架築於石台基上,祠門木構,中間大門作幾何欞窗,隔扇對稱,兩扇雕梅花,另兩扇分別雕有鹿鳳、龜鶴配翠竹,竹葉精心設計雕刻聯句(1-4聯),這些聯句往往沒有被參觀者發現。
纘承絞綾;
薦任赤泉。
——佚名撰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3)
甘棠遺愛;
聚族瓜綿。
——佚名撰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4)
-----------------------------------------------------------------
〖洪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文章高天下;
姓字列榜頭。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代左都御史洪英,永樂中會試第一。
事可對人語;
心常如水平。
——宋·洪咨夔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南宋詩人洪咨夔自撰聯。洪咨夔,字舜俞,於潛人。嘉定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駟馬高車地;
忠臣理學家。
——清·洪翟離撰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5)
祠門硬山式築於石台基上,中門楣上嵌「洪氏大宗」匾,門邊石柱刻有清咸豐己未年(1859年)舉人洪翟離撰書的這副對聯。
-----------------------------------------------------------------
〖洪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三洪名滿天下;
一軍功安社稷。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醫洪適,字景伯,鄱陽人。幼敏悟,與弟遵、邁,先後中詞科,由是「三洪」名滿天下。累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下聯典指宋代衛州知府洪夢炎,字季思,淳安人。寶慶進士。端平間高沙兵變,命夢炎綏之。他開以自新之路,使一軍得以平安。官至衛州知府。
宋代忠臣世系;
劍州少府名宗。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沙縣夏茂鎮洪氏宗祠「敦煌堂」堂聯。夏茂鎮洪氏宗祠始建於明朝初年。祠分前中後三殿,前殿前方有一小坪,小坪前有一宗祠門牌樓,門前還有一對大石獅。門樓往前殿的通道用鵝卵石鋪成一個「日」字,其它用地磚鋪成;門樓前一「月」字形台階,取皇帝題匾「忠貫日月」之意。當時的整座宗祠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儼然象一座宮殿府第。據《劍沙茂溪洪氏族譜》載:「夏茂洪姓遷沙始祖洪茂於南宋嘉太二年(1202年)任沙縣尉(主管全縣治安保衛的職官)。洪茂(1171-1227年),字季松,號青田。原江西省饒州(今上饒市)鄱陽籍。登宋嘉太辛西秋(1201年)鄉榜第3名,授福建南劍少府轉沙縣尉,卒於官。洪茂逝世後第3年,其子洪原攜家眷從沙縣城關遷來夏茂水南開基,後移居夏茂水北七姑台。其後裔分遷四川江油縣、福州洪山橋、沙縣南坑仔(今南霞鄉)松樹坑、夏茂洪厝窠自然村(建國後移居松林村嶺尾自然村)。夏茂洪氏至今傳歷35代。
-----------------------------------------------------------------
〖洪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宗山拱秀隆基業;
星斗長明映畫堂。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台灣省南投縣草屯鎮洪氏家廟「敦煌(洪氏郡望)堂」聯(1)。
天帝次子聲威遠;
共工水神源脈長。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太平天國起義領袖洪秀全自稱天帝次子。下聯典指洪姓始祖共工有水德,被奉為神明。
九重早見長楊賦;
一世先傳短李詩。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學者兼文學家洪亮吉(1746-1809)書贈聯。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又號更生居士,江蘇陽湖(今常州市)人。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工篆書,有《洪北江全集》。下聯典指南宋詩人洪咨夔事典。
-----------------------------------------------------------------
〖洪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桃實竹枝,瑞成連理;
機聲燈影,圖繪慈恩。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鄱陽人洪皓,字光弼,北宋政和年間進士,南宋高宗建炎年間,奉命出使金朝,被扣留十五年,拒絕金人所授的官職,還秘密派人向南宋匯報金朝虛實。紹興年間被釋放回南宋,官徽猷閣直學士,因忤逆權相秦檜,被貶英州、袁州、南雄州等地。工詩詞,著有《鄱陽集》;另著《松漠紀聞》,是貶居時追憶在金的見聞而成的書。他中進士後任海寧主簿時,蠲免賦稅,撫恤貧民,縣中的荷、桃、竹都成連理,便命名自己的住房為「三瑞堂」。下聯典指清代經學家、文學家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江蘇陽湖人。乾隆年間進士,官編修;嘉慶時,因批評朝政遣戍伊犁,赦還後改號更生居士。精通經史、音韻訓詁及地理學;經濟思想方面,提出了人口繁殖與糧食生產不相適應的問題;工詩文,駢文作品受當時稱譽。著有《春秋左傳詁》、《洪北江全集》。他幼年喪父,靠教書奉養母親,母親去世時,他又不在家,曾繪《機聲燈影圖》,來懷念母親。
敦盛宗支,源來一本;
煌明衍派,義屬同家。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台灣省南投縣草屯鎮洪氏家廟「敦煌(洪氏郡望)堂」聯(2)。聯首(鶴頂格)嵌「敦煌」堂號。
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
明紀祖孫太保五尚書。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洪家塘洪氏宗祠聯,祠祀清朝劇作家、詩人洪升。許多人都知道洪升是錢塘人(今浙江省杭州人),但鮮為人知的是,自南宋名相洪皓起,洪升的祖上洪氏家族就開始在西溪定居。據考證,昔日,西溪五常洪家塘有洪氏宗祠。明清時期,西溪洪氏一度成為杭州四大家族之一。盡管洪升生平並沒有留下很多與西溪直接有關的作品,但他的確是從西溪走出來的著名戲曲作家。
派別衍敦煌,宗支百世;
地靈鍾袞綉,廟貌千秋。
——清·龔顯曾書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6)
草埔尾洪氏大宗祠前的這副對聯,相傳是翰林院編修龔顯曾的筆跡。
兄弟俱才,爭比謝家之四;
父子皆宜,竟誇寧海之三。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醫洪適事典。下聯典指宋代政和進士洪皓及其子洪適高中詞科的事典。
由嘉應居石坑,尊祖敬宗,長念馨香俎豆;
遷花峰住官祿,光前裕後,宏開禮樂冠裳。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官祿鎮土布村洪氏宗祠聯。
節著冷山十五年,銜命抱符,忠貞志遠×蘇武;
派分晉水廿余疏,劾奸弭患,鐵石心邁跡瓊崖。
——佚名撰福建省泉州市草埔尾洪氏大宗祠聯(7)
草埔尾洪氏大宗祠正祠四至五排柱心位設七層神龕,神龕雕工精美,閩南許多廟宇都紛紛前來仿造。神龕築在石台上,石台正面篆刻「福祿壽」三字。正祠面積169平方米,建築氣勢高昂而肅穆。神龕前上方是「忠貫日月」匾,承脊大柱上的這副對聯(及1-6聯),都是為紀念洪氏先祖洪皓而書。據史料記載,洪皓字光弼,謚忠宣。江西樂平人,1115年登進士,狀元及第,但一生仕途坎坷。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以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出使金國,羈留十五年,流放冷山(今黑龍江省東北),艱苦備嘗,威武不屈,最後遇赦歸宋。宋高宗趙構贊曰:「卿忠貫日月,志不忘君,雖蘇武不能過。」後與秦檜不和,被放於英山、袁州,最後在南雄州(今海南省海口市)病卒,時年68歲。洪氏大宗祠迄今已130多年了,是泉州城中保存最完整的祠宇。
由嘉應,徒楊梅,祖德宗功,經之營之,力圖官祿之基礎;
藉花峰,貫花邑,光前裕後,耕也學也,恢宏敦煌之遺風。
——佚名撰洪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洪氏宗祠祖公棚聯。原載於《洪氏宗譜》。此聯記述了洪秀全的祖先由嘉應州徒居花縣官祿布村艱苦的歷程。
============================================================
附錄:【洪氏家訓·勤務歌】
在「百家姓」中,有一些姓氏有祖傳的家訓,並以「歌」的形式流傳下來,世代傳誦。明朝中
葉,洪良沖、洪良季兄弟(江西省撫州金溪縣人)奉調駐武所(今廣東省中山市)以功封武威將軍,退職後定居武所,為軍籍。為了教育好子孫,他們制定了《洪氏家訓·勤務歌》,五百多年來,在洪氏家族中相傳不衰。《洪氏家訓歌》雖夾雜了部分迷信色彩,但主題明確而健康。此《洪氏家訓·勤務歌》為:
或農或士或工商,為著生涯時時忙;耳聞雞鳴宜早起,莫到日出未離床。
勤耕下苦諸般好,浪盪閑游莫學它;公侯將相多麼大,也須早起去朝王。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家庭婦少共耕織,地旁桑蔭學種瓜。
手拿書本論古今,你問我答來追尋;讀書需要常勉勵,成功之本在於勤。
每日清晨一枝香,謝天謝地謝山崗;只求處處禾苗熟,但願人人壽命長。
國有賢臣社稷樂,家無逆子鬧爺娘;守國法夢里無驚,吃菜根淡中有味。
忍幾句無憂自在,讓三分何等清閑;大丈夫成家容易,是君子立志不難。
--------------------------------------------------------------------------------
【中國人民解放軍洪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洪學智上將
洪學智(1913-——),河南省商城縣(今安徽省金寨縣)雙河鄉人。1929年3月參加商城縣游擊隊任隊長,5月率游擊隊參加商南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3師八團班長、排長、紅四方面軍第10師29團連長、營政治委員,第274團政治處主任,紅31軍第93師政治部主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反「圍剿」作戰和開辟川陝革命根據地斗爭。1935年參加長征。1936年在甘孜地區迎接紅2、6軍團後,第二次北上,同年10月與紅1、紅2方面軍在會寧會師。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3大隊1支隊支隊長、副大隊長,中國人民軍政大學第四團團長,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長,蘇北鹽阜軍區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副師長。參加了開辟鞏固發展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西軍區副司令員,黑龍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43軍軍長。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遼沈、平津、渡江戰役和進軍中南的湘贛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15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0年3月參與指揮海南島登陸戰役和解放萬山群島的作戰。同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參與組織指揮第一至第五次戰役,以及反絞殺戰、反細菌戰。並主持領導志願軍的後方勤務工作。1954年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國防工辦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1985年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一級自由獨立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同年9月14日根據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的命令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著有《抗美援朝戰爭回憶錄》等。
洪水少將
洪水(1906-1956),原名武元博、武元伯、阮山,又名李英嗣,越南河內市籍人。出生於越南河內市,1925年隨胡志明來到中國,就讀於黃埔軍校四期,此時改名武鴻秀。1927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鑒於國民黨反動派常常攻擊共產黨為「洪水猛獸」,至此正式改名洪水,以表示自己同反動派針鋒相對斗爭到底的決心,同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廣東省東江游擊隊連政治指導員,中國工農紅軍第12軍34師團政治委員,師政治部主任,紅軍學校工農劇社社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晉東北地委宣傳部部長,1937年夏調到五台縣任東冶鎮四區區委書記,1938年3月任晉察冀邊區《抗敵報》(後來改為《晉察冀日報》)報社社長,晉察冀邊區宣傳科科長。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侵佔了越南。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共產黨前身)和胡志明提出,希望在中國黨和軍隊里工作的越南同志能回國參加抗日戰爭,並特別提到洪水,認為他在軍事斗爭、政治斗爭、群眾工作、政權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正是回國發揮作用的時候。為了做好回越南工作的准備,洪水特意將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等著作譯成越南文。臨行前,毛澤東主席在棗園接見了他,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央領導同志也為他送行。毛主席對他說:「我們了解你,你是個好同志。」主席接著戲謔地說:「洪水的性格是執著、透明的。這樣的幹部使用得好,是馳騁千里的駿馬,否則就是愛尥蹶子的馬。使用不好,他還會跑人哩。」這實際上是毛主席代表黨對洪水參加中國革命20年所做的評價,真實反映了洪水率真、耿直的性格。他16歲來到中國,如同在中國母親懷抱中長大的孩子,他的血液已經和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融合在了一起。1945年應越南勞動黨之邀赴越南參加抗法戰爭,此時又改名為阮山,被胡志明任命為南方抗戰委員會主席,第四、五戰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直接領導和參加了抗法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洪水第三次來到中國,5月中旬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洪水,並請他住在中南海,不久被安排到中央統戰部二處擔任越南組負責人,1951被調到南京軍事學院基本系一期一班,進行正規、系統的學習。1954年夏以優異的成績在南京軍事學院畢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戰斗訓練》雜志社總編輯、社長。1956年初,洪水突然咳嗽不止,後確認為肺癌。黨中央對洪水的病情極為關注,周恩來指示衛生部:「要請最好的醫生為洪水做手術。」著名胸外科專家吳英愷教授和張大為醫生在手術台上發現,洪水的惡性腫瘤已大面積擴散,在當時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下,已無法手術,只好將刀口縫合。產了延長洪水的生命,中央決定送他去蘇聯用鈷放射治療。洪水知道,鈷放射對他的晚期癌症作用不大,加上蘇共二十大剛剛開過,中蘇兩黨的分歧已漸顯端兒,從政治上考慮,他表示堅決不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只有一個願望——回越南。周恩來親自安排洪水回國事宜。他請國防部長彭德懷和副總參謀長黃克誠批給洪水3萬元人民幣。在當時是一個不小的數目,有關人士向洪水表示,今後有什麼困難,可以再同中方聯系。1956年9月27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黃克誠等領導在政協禮堂為洪水送行。洪水於9月31日回到越南河內。
1948年1月,39歲的被越南授予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當時越南最高的軍銜),1955年被中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外籍將軍,成為同時擁有中越兩國將軍稱號的第一人,成為世界上也是少見的集兩個國家的將軍軍銜於一身的雙料將軍。1956年10月21日因患肺癌醫治無效在河內越協友誼醫院逝世,終年僅48歲,為表彰洪水的功績,越南政府追授他二級軍功勛章,並為他舉行了國葬。遺著有《戰術》和《越南革命的戰略力量——民兵》等。
㈦ 中國唯一雙國籍人是誰
中國唯一雙國籍人是洪水。
在歷史上是有中國唯一雙國籍人的出現,他就是洪水,是一個擁有中國和越南雙國籍的開國將軍。他是中國和越南的友好關系使者,受到我們兩個國家人民的尊敬。
洪水(1908年10月1日-1956年10月21日),男,原名武元博,曾用名鴻秀、阮山、李英嗣等,越南河內人,中國和越南雙料少將。
因病去世:
1956年,洪水因為健康原因,感覺時日不多,歸國心切,於是申請回國接受治療。中越兩國均非常重視。越南採用最好的醫療資源救助,遺憾的是洪水將軍於當年去世,享年48歲,越南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
㈧ 我國的混血將軍有哪些
之前有中俄混血的中將林虎將軍。
蔣英是中日混血。 蔣英父親蔣百里,是著名的軍事理論學家,更是一位以研究對日本軍閥戰略聞名的傑出將領。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有一位傳奇外籍將軍。他就是1955年授銜的陸軍少將、越南人洪水。等
㈨ 195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大將軍銜的10個人有誰
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的有: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1955年首次授銜時,我軍共有60餘萬名幹部獲得了准尉以上軍銜。其中:
元帥和大將各10人。
上將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一名。
中將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一名。
少將802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晉升少將533
名。
1955年授銜時,10名元帥平均年齡57.歲,朱德最大69歲,最小的林彪49歲;10名
大將平均年齡51.7歲,最大的張雲逸63歲,最小的許光達47歲;上將平均年齡47.7歲,
最大的陶峙岳63歲,最小的肖華39歲;中將平均年齡45歲左右,最大的傅連璋61歲,最
小的劉西元、張池岳38歲;少將平均年齡43歲左右,最大的史可全63歲,最小的吳忠、
徐斌34歲。
我軍將官中:
女將軍一人,即李貞少將,曾任軍事檢察院副院長。
外國人一人,即洪水少將,越南河內人,京族,曾任軍委主辦的《戰斗訓練》雜志社社
長等職,1956年回國。
解放戰爭時期起義將領14人,其中上將3人:陳明仁、陶峙岳、董其武;中將3人,
少將8人。
少數民族34人,上將2人:烏蘭夫、韋國清;中將8人,少將24人。其中壯族11人、蒙古族5人、藏族5人、維吾爾族5人、滿族4人、回族2人、土家族2人。
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的有: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的有: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的有: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韋國清、烏蘭夫、鄧華、葉飛、甘泗淇、呂正操、朱良才、劉震、劉亞樓、許世友、蘇振華、李達、李濤、李天佑、李志民、李克農、李聚奎、楊勇、楊至成、楊成武、肖華、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張愛萍、陳士榘、陳再道、陳伯鈞、陳明仁、陳奇涵、陳錫聯、周桓、周士第、周純全、趙爾陸、洪學智、鍾期光、賀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黃永勝、閻紅彥、傅鍾、傅秋濤、韓先楚、董其武、彭紹輝、謝富治、賴傳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