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戰役天氣如何

越南戰役天氣如何

發布時間:2023-01-22 18:29:35

㈠ 現在有沒有控制天氣的武器


軍事和氣象歷來有著緊密的聯系,從諸葛亮借東風火燒曹營開始,人類歷史上利用氣象條件在戰爭中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例子層出不窮。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氣象條件對於戰爭又有怎樣的影響?面對越來越多正在研製、在未來可能應用於實戰的氣象武器,我們應該持一種什麼態度?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解放軍理工大學羅堅副教授和王偉民副教授。

記者:您怎樣理解氣象對於戰爭的作用?您覺得氣象對戰爭到底存在多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更多的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羅堅:戰爭與氣象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從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到本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氣象與戰爭如影隨形。可以說,無論作戰樣式如何變化,武器裝備如何發展,戰爭都要受到氣象的影響。氣象條件是把雙刃劍,對作戰雙方來說都是公平的,關鍵看誰能駕御它而不受其影響,如果能合理利用氣象條件,氣象將成為戰鬥力的「倍增器」。

記者:在近期發生的戰爭中,有哪些利用氣象條件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例子?

羅堅:這種例子很多。海灣戰爭中,海灣地區特殊的氣候條件是多國部隊戰略決策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選擇對伊作戰的時機時,美軍氣象部門向國防部提供海灣地區的氣候報告時指出:對伊作戰的時機應選擇在12月至次年3月,盡管這一時期陰雨和霧日多,但比起4~10月份的高溫、風沙天氣,這種影響要小得多。如果把戰爭拖到3月以後,高溫和風沙天氣對美軍的人員和武器裝備都有很大的影響,會大大降低美軍的作戰能力。

在選擇首次發起空襲的時機時,美軍同樣也認真考慮了海灣地區的氣象條件。西方軍事家認為:美軍應在某個無月光、無雲和少霧的深夜向伊軍發起閃電般的進攻。多國部隊氣象保障部門在仔細研究了各種氣象資料後,提出了3個最佳時段:1月17日~20日、2月16日~18日、3月17日~19日。根據氣象預報,海灣地區1月16日~20日為理想的無月夜,天氣晴朗,多國部隊就選定在1月17日凌晨發起空襲。在無月光的晴朗黑夜條件下,多國部隊充分利用其夜戰能力強的優勢,達成了戰役上的突然性。因而多國部隊的第一波攻擊,沒有遇到伊軍防空力量有組織的抵抗,飛機全部安全返航。

記者:我們很多人都看到過把氣象氣球放到空中,以獲取空中氣象條件的畫面。在現代戰爭中,除了這種比較初級的方式,我們更多的是通過哪些手段來獲取氣象信息?

羅堅:氣象雷達、氣象衛星是最重要的現代探測手段,它與常規氣象觀測互為補充。

天氣雷達一般用於探測熱帶氣旋,雷暴、颮線等強對流天氣系統,以及實時監測與之相伴的暴雨、冰雹、龍卷風等災害性天氣的強度、位置和移動情況。

氣象衛星搭載了紅外掃描輻射儀、微波輻射計、電子攝像機等多種遙感儀器,對地球及大氣層實施被動式的遙感探測,能獲得大范圍連續的氣象要素。

除上面所講的探測手段外,人們還在飛機、遠洋船舶上搭載氣象觀測儀器,獲得非常規氣象資料,彌補以上探測手段的不足。

在戰爭條件下,敵方會最大限度地封鎖氣象情報,這時可用氣象偵察飛機、無人駕駛的大氣探測遙感飛機、下投式探空儀和空投式自動氣象站等手段來獲取目標區的氣象信息,甚至向目標區派遣氣象小分隊攜帶野戰氣象儀收集目標區的氣象情報。

記者:對於軍事氣象預報和普通的面向公眾的氣象預報有什麼區別?您能否針對不同的武器裝備,舉幾個例子?

羅堅:大家對氣象預報一定十分熟悉,我們每天都要收聽收看天氣預報以決定我們的日常生活。但軍事氣象保障中的氣象預報與我們熟悉的面向公眾氣象預報相比,從保障對象、預報內容和預報精度都有很大區別。

軍事氣象預報是軍事氣象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軍事行動是海陸空等多軍種參加的聯合作戰,不同的武器裝備,不同的作戰任務、不同的作戰樣式,都有它最適合的氣象條件,預報的內容和要求都有很大不同。因此軍事氣象保障工作十分復雜,既要有保障某個軍兵種獨立作戰的能力,又要有保障戰區各軍兵種合同作戰的能力。

記者:現在,有很多人在使用「氣象武器」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和人工影響天氣相比有什麼區別?

王偉民:把人工影響天氣的手段運用到軍事上,作為一種戰術來使用,造成對敵方不利、對我方有利的戰場態勢,就可以稱之為氣象武器。但是,與人工影響天氣相比,氣象武器的概念更大一些,除了人工影響天氣的手段外,還包括人工影響環境的手段,比如說:人工臭氧洞、人造酸雨甚至人工影響電離層等。這是更加廣義的氣象武器的概念。但是,人工改變颶風路徑和人工臭氧洞還基本上都是概念性的東西,還處於實驗和探索狀態。

記者:媒體上有很多關於人工降雨、人工造雷、人工驅霧之類的報道。您認為,人類是否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設想和希望隨意地影響和改變天氣?

王偉民:不是這樣。影響天氣的前提是必須具備一定的氣象條件。以人工增雨為例,只有當天空中陰雲密布的時候,在天空中播撒一定的催化劑,雨才會下得更大。而在晴空萬里的時候,你在空中播撒催化劑是毫無效果的。所以,人工影響天氣的前提是必須具備一定的氣象條件。

記者:像人工改變颶風路徑這類的設想,以現在人類的技術水平,它變為現實的可能性有多大?

王偉民:美國曾經嘗試過,但是不太成功,主要問題是理論方法上沒有更多新的突破,主要的難點是如何在理論和技術上找到一個突破口。目前用催化劑的方法難度還是很大的。如果解決了理論和技術上的難點,人工影響颶風路徑就並非是不可能的。

記者:作為軍事氣象方面的專家,您覺得我們對待氣象武器應該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王偉民:聯合國在1977年通過相關協議,禁止將人工影響天氣的技術運用與軍事領域。這個協議主要是考慮到這種技術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對於戰爭來說,一旦戰爭爆發,一切的行動都會使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燃燒油井、燃燒輪胎製造煙幕以及飛機轟炸都會對空氣和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由於氣象條件對於戰爭的重要影響,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世界各國關於人工影響氣象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

由於在技術上、原理上很多東西我們還不太清楚,所以在影響天氣和改變天氣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你意想不到的、超出你原先預想的狀況,甚至天氣發展的狀況和你所希望出現的結果完全相反。天氣系統是非常復雜的,你希望通過人工增雨的作業使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但是,實際的降雨量可能會大大超出你的控制,這樣不僅打擊了敵人,也給己方帶來了一場災難。所以,在理論研究還沒有到達一定水平的情況下,做相關的研究和實驗應該慎之又慎。

記者:對於內容不同的氣象武器實驗,我們是否應該採取同一種態度?

王偉民:對於不同的實驗內容,我們應該區別對待。就像對待武器一樣,有的武器是常規的,有的是具有毀滅性的。對於人造酸雨、人工製造臭氧洞等計劃,對環境的破壞是非常大的,你無法去控制它,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不可預測的後果,我覺得是應該非常慎重的。對於這些問題,我個人覺得可以做一些基礎理論的研究,而決不能輕率地進入實施階段。(記者 潘婷)

專家簡介:

羅堅,男,1965年1月生,現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軍事氣象系副教授。主要從事熱帶天氣學、氣象信息處理和軍事氣象業務自動化等方面的研究。

王偉民,男,1963年4月生。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學院海洋與空間環境系空間環境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長期從事大氣物理和大氣環境及空間環境的教學科研工作。

全球最大氣象武器

然而,有美國物理學家認為,HAARP項目是世界上最大的電離層改造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氣象戰武器,可以人為操控當地天氣,破壞其它國家飛船和運載火箭的飛行,擾亂其它國家的通訊往來。俄羅斯《真理報》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雖然在聯合國禁止研製氣象武器條約上簽字,但阿拉斯加美軍電磁攔截工程明顯是利用科學研究的幌子或者是以雙重技術為掩護進行軍事項目開發。

據美國媒體披露,美國空軍曾於冷戰結束後擬訂21世紀氣象戰規劃,它就是"2025年全范圍控制計劃",企圖設法通過氣象戰確保美國在國際事務中處於領先地位的能力。美軍中還曾有人提議使用原子彈進行氣象戰:在暴風雨催生系統或者雲中引爆原子彈,以形成輻射雨,產生比正常核爆炸還要大的輻射污染區,對敵方造成更大范圍的殺傷。

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據悉,開發氣象武器涉及許多技術,具體來說有六大項。一是洪水技術。即通過飛行器向敵方上空的雲層中施放硝酸銀顆粒,使雲層中的水蒸氣形成大雨,從而造成特大洪水。二是嚴寒技術。在敵方距離地面17千米左右的高空爆炸裝有甲烷或二氧化碳氣體,造成"遮雲蔽日",讓敵方陣地的廣大地區一片黑暗,溫度下降到與史前冰川時代類似程度,使敵方人員或死或傷,武器裝備遭到破壞。三是巨熱風暴技術,在沙漠地區使用激光將空氣加熱,形成龍卷風和沙漠風暴,將敵方的人員或設備捲走。四是水柱技術。即在海底30米深處投放威力巨大的炸彈,形成海底地震,造成海嘯,掀翻敵水面艦艇,沖垮海岸上的陣地或人員裝備。五是濃雲技術。利用微波技術,在自己陣地上製造烏雲降霧或消霧,使敵方飛機無法進入或失去攻擊目標的准確位置。六是"毛毛雨"技術。也是利用微波技術使敵方陣地下起毛毛雨,雨滴雖小,但密度極大,形成一個"雨簾",使敵方雷達找不到目標。

天氣成現代戰爭關鍵

在現代化作戰中,氣象環境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軍事行動。事實證明,越是尖端、敏感度極高的武器裝備系統,越容易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制約。如伊拉克戰爭期間,沙塵暴使上百架美軍武裝直升機不得不提前返航,經查,僅有7架可以繼續作戰。

對那些精確制導武器來說,氣象環境也是致命殺手,如強激光通過1公里厚的沙塵大氣,其能量將減弱90%以上,在有雨的情況下,激光傳輸5公里後,能量僅剩1.8%。一台作用距離為800米的主動紅外夜視儀在星光條件下作用距離可達600米,而在烏雲密布、多霧、星光暗淡的條件下,其作用距離就降為10米了,簡直成了一個"睜眼瞎"。
據報道,美國一直在進行氣象武器的研製和試驗工作,美國防部關注中國2010年氣候突變,其真實意圖引人深思。對於美國防部的秘密報告,跟風派只討論秘密報告中的氣象災害,不研究其戰略意圖,綜合研究能力低下不僅是國家安全的最大隱患,而且成為中國科技發展和應用的最大障礙。伊拉克戰爭之後,美軍重點已移師亞洲。氣象武器和氣象條件同時具備令人擔憂。

1. 俄媒體揭露俄美等大國正在研究未來8大超級武器[1]

遠景計劃署是美國國防部的絕密武器研發部門。這個部門最引人瞻目的任務就是研發未來武器。當然,俄羅斯國防部和世界其它國家的國防部也都有類似遠景計劃署這樣的未來超級武器研發機構,只不過,所有的這些研究機構都是國家機密。9月26日,俄羅斯[真理報]披露了美國、俄羅斯等超級大國正在研究的未來超級武器。這些超級武器必然將對整個人類的未來產生重大的影響。地震武器欲將敵城夷為平地,氣象武器隨時製造風暴,太陽能武器把大片土地化為焦土。

人類未來的超級武器還可能有太陽能武器。實際上,早在公元前三世紀人類就已經使用過太陽能武器了。赫赫有名的古希臘數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指揮古希臘軍民架起大鏡子反射太陽光,最終燒毀了羅馬的無敵艦隊。當然了,亞里斯多德的這種"超級太陽能武器"致命的弱點就是太受天氣的影響,一陰天有雲太陽能武器就不靈了。不過,如果這些鏡子被搬上太空的話,那麼就不怕多雲陰天了。這些被送到太空的"鏡子"能聚斂太陽光,使鏡子中心的溫度高達好幾千度。如此高溫強光當然可能透過厚厚的雲層射到地面。如果那個目標被這種"死亡之光"瞄上的話,那麼不化也得燃燒起來。當然了,這樣的超級武器也有要命的缺點,那就是它的威力實在太大了,就象原子彈一樣在摧毀目標的同時,也毀掉了四周所有的物體。因此,對於戰勝者們來說,只剩下一片焦土不能算是真正的勝利。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中子彈就要強得多,因為它會殺死目標區內所有的動物,可沒有生命的物體,比如說建築卻絲毫無損。

通過改變大氣中的電荷來改變某個特定地區的特定天氣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說製造出暴雨,乾旱和其它有害天氣。這種天氣都能給敵人造成致命的破壞。有消息說,俄羅斯的科學家們正在奧布寧斯克研製這種超級天氣武器。

2. 直面軍事變革--技術裝備日新月異[2-4]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量新概念武器會不斷出現和應用於戰爭。這些新概念武器具有完全不同的殺傷和破壞機理,它不以大規模殺傷對方人員的生命為目標,而是通過使對方的作戰人員和武器裝備喪失作戰功能,或通過改變敵國的生態和自然環境來達成戰爭目的[2]。

新概念武器中具有大面積破壞與毀傷效果的主要有次聲波武器、電磁脈沖武器、激光武器和氣象武器等。次聲波武器具有洲際傳送能力,並且可以穿透10多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因此作用范圍極廣。在高空施放的電磁脈沖彈可以在瞬間使大范圍的電子設備喪失功能。激光武器可以切割敵對國上空的一塊臭氧層,引發大面積的溫室效應。氣象武器可造成大面積的洪澇災害、地震和火山爆發等。據俄羅斯的軍事理論專家分析,1999年6月至7月南歐地區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酷熱,最高氣溫達到50度。據認為實際上這是美國借戰爭試驗氣象武器造成的。新概念武器的發展前景廣闊,其大規模運用將使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具有亞核戰爭的效果[2]。

所謂"氣象武器",是指為達到軍事目的,運用現代化氣象科學技術,通過人工控制風雲、雨雪、寒暑等天氣變化來改變戰爭環境,人為製造各種特殊氣象,配合軍事打擊,達到干擾、傷害、破壞或摧毀敵人的目的。隨著氣象科學的不斷發展,氣象武器必將在未來戰爭中大顯身手。目前,氣象武器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人造洪瀑 用人工降水的方法增加敵活動地區的降水量,形成大雨、暴雨影響其戰場使用,甚至造成洪水泛濫,傷人毀物,沖垮道路橋梁,使敵人交通沖斷,補給困難,機動受限。
人造乾旱 通過控制上游的天氣,給下游 的敵對國和敵配置地區製造長時間的乾旱,以削弱敵方的戰爭潛力,破壞敵人的生存環境。
人工引導台風 向台風雲區投入碘化銀發煙彈或其他化學催化劑,使台風改變路徑並將台風根據需要引向敵對國,以毀傷敵對國的軍事設施。
人工消雲、消霧 人工消雲消霧是指採用加熱、加冷或播撒催化劑等方法,消除作戰空域中的雲層和濃霧,以提高和改變能見度,保證己方目視觀察、飛機起飛、著陸和艦艇航行等作戰行動的安全。
人工造霧 人工造霧就是通過施放大量的造霧劑,人為地製造漫天大霧,以隱蔽自己的行動,或給敵人的行動造成困難和障礙。
人造寒冷和人造酷熱 人造寒冷,就是在敵對國或敵控制地區上空播撒吸收太陽光的物質,使氣溫急劇下降,製造使人難以忍受的寒冷天氣,凍傷敵方的戰場人員,損壞敵人的武器裝備,摧毀敵人的戰鬥力;人造酷熱,是指在敵國境內或敵作戰地區上空播撒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的物質,使氣溫驟然升高,產生酷熱,直接削弱敵人的戰鬥力。
人造臭氧空洞 利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消除大氣層中某個范圍內的臭氧分子,在大氣臭氧層中形成"紫外窗口",讓太陽的紫外線直接殺傷敵對國的人員和生物。
人工控制雷電 人工控制雷電,是指通過人工引雷、消雷等方法,使雲中電荷轉移或提前釋放,控制雷電的產生,以確保空中和地面軍事活動的安全。人工控制雷電主要方法有:一是利用帶電雲團播撒凍結核,改變雲體的動力學和微物理學過程,以影響雷電放電;二是採用播撒金屬箔以增強雲中電導率,使雲中電場維持在雷電所需臨界強度以下抑制雷電;三是人為觸發雷電放電,使雲體一小部分區域在限定的時間內放電[3]。

千百年來,大自然的無窮威力令人恐懼,台風、海嘯、地震、火山噴發等對人類生存的威脅一直就沒有停止過。於是各種自然災害成了科學家爭相研究和探索的對象,以求趨其利而避其害。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不僅可以巧妙地利用巨大的自然力為軍事服務,而且可研製和使用氣象武器,改變局部的自然條件,使之有利於己而不利於敵[4]。

越戰期間,由柬埔寨通往越南的"胡志明小道"常常突然出現暴雨、山洪沖斷橋梁和毀壞堤壩的現象,其破壞程度不亞於大規模轟炸。開始,人們只認為是天公不作美,後來才知道這是美軍在小道上空投擲碘化銀彈的結果。在1971年6月美軍進行人工降雨的最盛時期,大批運輸車輛掙扎在泥濘之中,一周之內通過"胡志明小道"的車輛由原來的9000輛減少至900輛,使美國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作戰效果。從那時起,擁有"氣象武器"就成了各國軍事家們競相追逐的目標。美國在50年代就建立了氣候實驗室,專門從事氣象控制技術的研究。俄羅斯也不甘落後,依靠其雄厚的國防工業基礎,在氣象武器的研製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4]。

3. 美國國防部關注中國的氣候突變

美國防部《氣候突變的情景及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意義》的報告(GBN報告)中關於中國的預測內容,大部分措辭比較模糊,只有一條明確指出了時間和地點,那就是在2010年前後,中國南部地區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乾旱;同時還說,中國現在的"南澇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時候可能變成"北澇南旱"的降水分布型[5]。GBN報告的結論與2003年3月31日開幕的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十分類似,其對中國氣象情報的重視異乎尋常。

如果跟風派知道有氣象戰爭這個概念,他們就應該更深刻地領會美國防部的意圖。利用自然的氣象災害,使用氣象武器,擴大敵對國家氣象災害的范圍和強度,使敵對國處於極端的戰略劣勢,這就是氣象戰爭。研究美國國防部的秘密報告,居然沒有涉及美國國防部的戰略意圖,中國的跟風派實在幼稚的可愛。難道國家安全的敵人真的就是氣候突變?天災和人禍是並行的,跟風派誤國,原因在於聽命於人,沒有自己獨立的科學思維[6]。

4. 氣象武器和氣象條件同時具備令人擔憂

美國一直在進行氣象武器的研製和試驗工作,越南戰爭、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都成為氣象武器的試驗場。美國防部關注中國201 0年氣候突變,其真實意圖引人深思。對於美國防部的秘密報告,跟風派只討論秘密報告中的氣象災害,不研究其戰略意圖,綜合研究能力低下不僅是國家安全的最大隱患,而且成為中國科技發展和應用的最大障礙。跟風派把氣候突變定義為國家安全的敵人,實際上,最危險的敵人是利用中國氣候突變的氣象武器使用者。伊拉克戰爭之後,美軍重點已移師亞洲。2008-2012年台海危機關鍵時期,氣象武器和氣象條件同時具備令人擔憂。

㈡ 歷史上有沒有因為天氣原因導致戰爭失敗的例子


國古代的赤壁之戰即是典型的戰例.國外也有這方面的實例:第一次世界大
戰時,德國人在法國香檳地區利用穩定的東北風,向法國進行了毒氣攻擊,
毒氣從施放地點擴散了25千米,使法國人遭受很大損失.緊接著,德國又進
行了一次攻擊,只是由於風向突變,德國人反而自食其果.
1942年,日本也搞了一次"風戰".根據日本軍事氣象學家荒川秀俊的
建議,日本"動員"學生製作"風船",使用定時裝置攜帶燃燒彈順著高空
強西風(日本領土大部分在30—45°N,40—60°N的西風帶),兩三天飄到
美國後降落,使得美國森林大火此伏彼起,防不勝防.美國政府莫明其妙,
為捉拿縱火"怪客",曾派大批婦女去森林裡晝夜監護.據統計,從1944年
11月到1945年4月,日本共放氣球炸彈約9000個,到達美國的至少287個.
隨著現代軍事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已不滿足於單純利用自然天氣,
而是想方設法運用科學手段製造各種各樣的"人工氣候",隨之便產生了氣
象武器和氣象戰.美軍在侵越戰爭中進行的人工降雨活動,是人工影響天氣
作為氣象武器在實戰中的第一次進攻性嘗試,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反響.美
軍在1972年用人工方法造成的一場水災,給越南帶來的損失,比整個越戰期
間飛機轟炸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氣象武器同其它兵器一樣,其發展日新月異.例如,在雲中施放小火
箭,播撒細金屬絲,碘化銀等改變雲的起電條件,降低電場強度,觸發局部
區域雲層放電,能有效地抑制閃電,造成一條無電通道或弱電場通道,以利
於飛行器通過;通過改變熱帶台風的運動方向,可以借用台風的巨大破壞力
給敵方造成破壞.還有人設想,通過控制上游天氣,可以給下游的敵對國制
造連年的酷旱;在敵對國上空撒播吸收太陽光的物質,能製造奇寒;播撒吸
收地面長波輻射的物質,使敵對國境內產生酷熱.目前,世界上科學技術發
達的國家都在加緊氣象軍事研究.一些國家甚至不惜巨資,在一些遠離大陸
的小島上建立氣象武器研究和使用基地.可以預料,氣象戰作為一種"特殊
武器",在未來戰場上將發揮更大作用.

㈢ 對越自衛反擊戰士兵為什麼連衣服都不穿

因為天氣非常的炎熱,還有他們居身的貓耳洞也很潮濕,所以說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沒有穿衣服都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不管是男兵還是女兵,他們都不穿衣服。

聽上去就覺得很心酸,而且貓耳洞裡面毒蛇老鼠蠍子成群,而且還不通風,戰士們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堅持下來,他們值得我們尊敬。

㈣ 戰爭中的氣象武器 人工降雨在戰爭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給你舉個關於人工降雨的例子:越戰期間,美軍出動飛機26000架次,在越南作戰區域上空施放降雨催化彈474萬多枚,其製造的大量暴雨和洪水使越軍補給線「胡志明小道」變得泥濘不堪,嚴重影響了越軍的作戰行動。
氣象武器也是重要的贏得戰爭組成部分,雖然武器精度的提高,但也會被天氣所影響,降低其打擊精度。

㈤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打越南那麼艱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美國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越南的地形和氣候,我們都知道,美國在當時已經是最強大的國家了。越南的作戰能力並不強,但是因為有很多盟友幫助外加越南的地形和氣候原因導致美國最終失敗。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打越南那麼艱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美國之所以打的這么艱難這與越南的地形有關,越南的局部氣候是熱帶雨林氣候,那裡有許多森林和茂密的植被。許多美軍的武器是機械化的,但是在森林裡,坦克和大炮難以進入,只能使用飛機。由於樹木茂密,空中的直升機無法看到森林中的越南軍隊,因此它們只能在低空飛行以搜尋越南軍隊,然後向地面部隊報告,坦克和大炮無法使用,最後只有士兵可以進入。

如果美國將戰爭蔓延到鄰國,對友軍造成傷害將面臨嚴重的抗議,這幾個原因共同導致了美國在越南戰場上的失敗,但我認為這種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畢竟,這也是一場不公正的戰爭,經歷了這場戰爭之後,美軍也很痛苦,從此以後就不輕率地派兵攻打越南了。

㈥ 戰爭故事中的怎樣利用氣象「武器」

《封神演義》里有這樣一段神話故事:姜子牙施展法術,使幾天內天氣發生幾度變化:三伏天里,先是下起鵝毛般的大雪,凍死了商朝軍隊的大批人馬;接著又變為炎炎烈日,那融化了的冰雪,又把商軍營地變成一片汪洋;隨後又是一場暴風雨,商軍全部覆滅,這就是著名的「冰凍岐山」戰役。

「冰凍岐山」雖然是個神話故事,但是歷史上卻記載著一些真實的事:利用氣象條件奪取戰役的勝利。

1794年深秋,法國拿破崙的軍隊向荷蘭發動猛烈進攻。荷蘭軍隊面對千軍萬馬的強敵,沒有力量進行自衛還擊。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為了一時應急,打開了運河水閘,企圖用滾滾的洪水去阻擋拿破崙的攻勢,迫使敵軍後退。

荷蘭人的這一應變之策,果然見效了。拿破崙眼看著那洶涌而來的滔滔洪水,一籌莫展,只得命令軍隊全部撤退。正當撤軍的時候,法軍統帥、拿破崙的老師夏爾·皮格柳突然下令停止撤軍。士兵們紛紛議論:「這究竟是為什麼?」原來,學識淵博的夏爾·皮格柳發現,當地的一些蜘蛛正在大量牽絲張網。這預兆著乾冷天氣即將來臨,因為蜘蛛對外界空氣濕度變化十分敏感。果然如此,歐洲大陸受到寒潮襲擊,強冷空氣橫掃歐洲大陸,那滾滾的洪水一夜之間就結冰封凍了。法軍踏著冰雪,蜂擁沖過了瓦爾河,攻克並占據了荷蘭腹地的交通要塞——烏德勒支城,順利地完成了作戰計劃。事後他說:要不是「活的氣象儀」——蜘蛛給我下了這一正確的「出擊令」,我們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攻克敵方要地。

可是,在決定拿破崙一生命運的兩次戰爭——莫斯科戰役和滑鐵盧戰役中,惡劣的天氣——嚴寒的暴雨,也使這個不可一世的軍事家一敗塗地,遺恨終身。

1812年6月,拿破崙率領聯軍60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渡過涅曼河向俄國發動猛烈進攻。開始時,聯軍攻堡奪塞,勢如破竹,很快佔領了俄國大片土地。可是,拿破崙忽略了俄國夏熱冬冷的氣候特徵,逐漸暴露出軍事上的破綻:在荒涼的大草原上,盛夏酷暑和雷雨的襲擊,士兵們中暑生病,紛紛死去。俄軍採取了「迴避決戰」和「堅壁清野」的戰略,使拿破崙欲戰不成,欲罷不能,進退維谷,左右為難。10月底,嚴冬將臨,拿破崙下令撤退。就在這個時候,北方寒潮頻頻南下,日平均氣溫在-20℃以下。寒風肆虐,大雪紛飛,由於大軍深入腹地已久,糧草供應不上,又無房屋可蔽身,飢寒交迫,士兵厭戰,加上行軍又常迷路,傷員、戰馬凍死,屍橫遍野。俄軍乘機截殺進擊,聯軍潰不成軍,僅剩下「兩萬個餓壞凍傷的幽靈。」

1815年6月17日,拿破崙軍同英國將軍威靈頓率領的同盟國聯軍在比利時滑鐵盧遭遇,揭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拿破崙原計劃第二天早晨發起攻擊,中午結束戰斗。可是,天氣在「搗蛋」,夜間,風狂雷鳴,暴雨傾盆,遍地水窪,泥漿滿地,「輜重車的輪子淹沒了一半,馬肚帶上也滴著泥漿」。早晨雨勢已減,依然是細雨不停。拿破崙不得不把總攻時間延遲到上午11時30分。雙方軍隊在交戰中,人喊馬叫,殺聲震天,由於法軍居下,聯軍佔小山高處,法軍步兵前進困難,炮車陷入爛泥里,威力難以施展。由於進攻時間推遲了5個多小時,原來聯軍正處於十分危急的關頭,威靈頓的普魯士援軍趕到戰場,使戰場形勢急轉直下,法軍潰敗。

1916年5月,德國人在法國香檳地區利用穩定的東北風進行毒氣攻擊,毒氣從施放地點順風擴散了25千米,使法國人遭到了很大的損失。4天以後,德軍又進行了一次毒氣攻擊,由於風向突變,自己反而吃了虧。

1940年,英、法和比利時三國33萬軍隊被德軍圍困,英國巧妙地利用多佛爾海峽兩天的濃霧,動員國內一切船隻,從敦刻爾克全部安然撤到英國。

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突然向當時的蘇聯發動閃電戰,企圖在冬季前攻陷莫斯科。這一年天冷得早,由於德軍沒有準備冬衣和厚靴襪等,士兵嚴重凍傷。連汽油也凍了,使坦克裝甲部隊失去威力。而紅軍利用了冬季有利條件,對德寇發動全線反擊,使德軍損失百萬兵力。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日本氣象人員預報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北太平洋上天氣晴好。於是日本軍艦從日本到夏威夷群島要向東航行12天,選擇了冬季中風大浪急的北航線,以免美軍偵察機發現,估計美機不會到那裡巡邏。日本艦隊從11月26日啟航,途中遇到好天氣,加快了航程。12月8日,突擊艦隊到達珍珠港以北200海里處。突然,日本的350架飛機分兩批出擊,在2小時內投下炸彈、魚雷600多枚,使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到巨大的損失。

1943年,美國在義大利的伏爾特河岸製造了5千米長、1600米高的霧層,掩護部隊順利渡河;德國也曾用人造霧掩護過整個工業地區,以防空襲。

1968年冬天,美國的阿拉斯加的埃爾門多夫空軍基地,採用人工除霧的方法,清掃了空中走廊,使185架飛機安全起落。

20世紀70年代,人工降雨還用於軍事,製造特大暴雨形成山洪爆發,用來沖毀敵方的橋梁、堤壩、公路、鐵路和營房。例如在越南戰爭中,美國就曾用人工降雨的辦法來破壞「胡志明運輸小道」的。在撒播催化劑時增添某種化學葯劑,使降落的雨水呈酸性,以殺傷和腐蝕敵方的士兵和武器。

近年來,把氣象用於軍事目的的設想更多了。例如,在雲中施放小火箭,觸發局部區域閃電放電,能有效地抑制閃電,從而造成一條無電通道,或電場很弱的空中通道;使用單分子薄膜材料,可以減少局部地區大氣的相互作用,抑制台風的發展,甚至改變台風的運動方向,給敵方造成破壞。

㈦ 越南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引發越南戰爭的怪生物
1964年,美軍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的矛盾愈加激化。這一年的8月2日,美國第七艦隊「馬多克斯」號驅逐艦為收集情報,駛入了北部灣,隨後被北越發現,雙方進行了一場「火拚」,「_多克斯」號擊沉了一艘越南魚雷艇後,成功突圍。盡管當時的局勢已經十分緊張,美國總統依舊命令「馬多克斯」號繼續返回北部灣巡邏,與此同時,為確保安全,又讓「特納」號驅逐艦一同前往。
8月4日,一場風暴襲來。天空烏雲密布,海浪洶涌,兩艘驅逐艦的船員異常緊張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觀察著環境里的異常。北越海軍隨時可能會偷襲,船員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即便天氣如此惡劣,他們絲毫也不打算放鬆警惕。
他們的謹慎很快被證明是正確的。「馬多克斯」號的聲吶探測器檢測到了20多枚魚雷,船員們還看到了漆黑的海面上出現了光亮,那是北越海軍魚雷艇駕駛艙的燈和他們的探照燈!「特納」號驅逐艦上的船員們還發現有兩艘魚雷艇正在從北面快速駛來。
情況危急,警報聲響徹夜空,兩艘驅逐艦的艦長一邊指揮船隊躲避敵軍襲擊,一邊下令立刻開火還擊,這場戰役持續了數個小時,美軍一共向敵軍發射了650枚炮彈和5枚深水炸彈。 這一事件就是著名的北部灣事件。
可以說,北部灣事件是越南戰爭全面升級的導火索,在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美國軍艦眼中的偷襲可能只是一場鬧劇。
一個證據是如果一場戰役打響,雙方人員或者設備受損是必然的。但美軍的兩艘驅逐艦向敵軍發射炮火數小時,竟然沒有發現任何一艘受損的敵軍魚雷艇,也沒有任何人員傷亡,兩艘美軍軍艦也「毫發無損」,沒有被任何魚雷擊中。
那麼,兩艘驅逐艦船員觀測到的魚雷和亮光又該如何解釋呢?
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美國杜撰出來的,只是發動越南戰爭的借口,不過,從當時兩艘驅逐艦的通訊記錄上看,當晚軍艦的聲吶確實檢測到了魚雷大小的物體,海洋表面也出現了一些異常的發光物,只不過這些物體表現得有點「怪異」,它們不像被發射的魚雷,會直線前進,而是可以忽東忽西,有的時候還能漂浮在船下方,似乎能自己決定方向。根據這一描述,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找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推手——海洋生物火體蟲。
火體蟲是一種浮游動物,喜愛生活在熱帶或者溫帶溫暖開闊的海域中,北部灣也是這些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它們以小型浮游生物為食,個體不過幾毫米長,但是它們是一種群居動物,上千隻火體蟲會由一種凝膠狀的物質黏在一起,形成一個龐大的浮游動物部落。當這些火體蟲進食時,會吸入包含浮游動物的海水,隨後會將海水以噴射流的形式從身體的另一端噴出,這一推力會推動著火體蟲緩慢前進。
在體型上,一群火體蟲的大小一般和魚雷差不多,能產生相同的聲吶圖像,雖然火體蟲部落的游動速度比魚雷慢得多,但它們感覺到危險時,也會以驚人的速度移動。
另外一點是火體蟲也會發光,在感覺到外界的干擾時,每隻單獨的火體蟲都會發出明亮的淡藍色光,這些光非常明亮,附近的其他火體蟲發現同類發出的光芒時,一般也會做出回應,同樣釋放出光芒。
想像一下,在局勢異常緊張的夜晚,如果你是當時美軍軍艦上的船員,當你看到聲吶圖像上顯示著魚雷狀的物體,周圍海水中又有發光物體,你是不是第一反應也是猜測敵人在偷襲?並立即告訴你的指揮官這一信息?即便最後發現只是虛驚一場,也不敢去告訴指揮官真實情況。
來源:文萃報·周五版

閱讀全文

與越南戰役天氣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移動緊急開通能維持多久 瀏覽:426
英國人一共殺了多少印第安人 瀏覽:836
去印尼行李不能帶什麼意思 瀏覽:568
印尼燕窩去本地買一般什麼價格 瀏覽:849
100港元等於多少越南盾 瀏覽:782
cf怎麼玩越南服端游戲 瀏覽:72
義大利還稱什麼之國 瀏覽:400
印度瞄準哪些城市 瀏覽:722
義大利面沾到衣服上怎麼弄 瀏覽:399
印尼買一座島要多少錢 瀏覽:717
世界上印度人口是多少 瀏覽:331
越南版的微信怎麼弄 瀏覽:335
印尼哪裡有好吃的 瀏覽:86
英國銀行賬戶怎麼往國內匯款 瀏覽:316
什麼是享受世界的印度詩人哲學家 瀏覽:248
沈陽義大利風情小鎮四期什麼價 瀏覽:694
巴厘島和印度哪個地方最好 瀏覽:594
夏朝開始讀中國歷史看什麼書 瀏覽:859
英國放進郵筒怎麼取出來 瀏覽:465
伊朗傭兵有多少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