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人為什麼多人信佛

越南人為什麼多人信佛

發布時間:2023-01-25 00:52:20

❶ 在 商務 中 越南和中國 的禁忌與愛好什麼意思

越南日常商務禮儀與禁忌
(一)衣著打扮
越南商人很注重個人外表。在重要場合,男士穿襯衫,束腰,更隆重的場合要穿西裝打領帶。越南商人認為領帶不僅是個人的外表還代表著整個單位的形象。越南商人參加談判時,如職位最高者系黃色領帶,對方從中可看出談判成功的希望。越南商界女士更注重著裝,最恰當的是A字裙,長度超過膝蓋以方便行動。在辦公室女士不能穿牛仔褲、T恤、短裙等,不能濃妝艷抹。男士要穿皮鞋,女士要穿高跟鞋,女士的鞋跟3到5厘米為宜。男士常穿黑色或棕色皮鞋,女士皮鞋為米白色或黑色。與越南商人談判時,不要穿太鮮艷的服裝,女士不要穿花裙。實例證明,衣著打扮是商務談判成敗的因素之一。以下案例是最好的證明。
廣西某公司總經理麥先生去越南洽談生意。麥先生穿T恤和運動鞋,中方翻譯也穿著隨便。越方公司代表卻穿戴正式。越方認為初次見面麥先生和翻譯的衣著不得體,說明他們不專業、不敬業,沒有誠信談生意。恰在此時,韓國某公司也派代表與越方公司談判,韓方代表穿著得體,言行謹慎,熟悉越南的進出口手續。談判結果顯而易見,原因不言自明,中方代表因不注意形象而失去了合作機會。

見面禮儀
由於中國與越南存在文化差異,為了建立良好的貿易關系,與越南人或越南商人見面時應使用越南人打招呼的習慣用語和方式來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與越南商人初次見面時不能過於親切地用手拍對方的背或肩膀。中國人常用的客套話如「請多關照」、「請多指教」等不必跟越南人說,避免越南人覺得對方過於客氣甚至虛偽。
2008年越南工商部副部長黃忠海先生來南寧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廣西某公司邀請他參觀公司並洽談合作項目。中方主持人致辭:「尊敬的越南工商部副部長黃忠海先生,各位代表團成員,大家下午好!」中方翻譯把這句話翻譯如下:「Kính th?a Phó B? Tr??ng B? C?ng th??ng Vi?t Nam, ?ng Hoàng Trung H?i và các thành viên trong ?oàn! Chào m?i ng??i!」乍一聽越南語譯文沒有嚴重的語法錯誤,但越南人卻感覺別扭,因為譯句不符合越南語開場白的習慣用法。越南語中,打招呼和道別都只用「chào+人稱代詞」的句式,因此翻譯時「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不必按漢語習慣把時間都說出來。在國際會議、商務談判等正式場合,越南語開場白句式應為「尊敬的+姓名+職務+代表團其他成員」。因此上句開場白應翻譯成:「Kính th?a ?ng Hoàng Trung H?i, Th? tr??ng B? C?ng Th??ng Vi?t Nam cùng các thành viên trong ?oàn ??i bi?u!」

致意禮儀
在日常生活中越南人很重視致意禮儀。學生在路上遇到老師須雙手放於大腿兩側、站穩並打招呼「Em chào Th?y/ C? ?! (老師好!)」。商人更講究致意禮儀,見到上級一定要打招呼。越南人不習慣「姓+職位」的稱呼方法,如「張經理」、「李處長」、「王局長」,諸如此類中國式的稱呼習慣,越南人習慣使用「親屬稱謂+姓名最後一個字」的稱呼方法。越南人偏愛親屬稱謂,在工作場合也常使用親屬稱謂。這與越南人民千百年來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有關,越南人注重傳統的家庭觀念,長幼輩分有序。例如,一位越南經理名叫陳玉林,今年50歲,下級稱他為「Chú L?m」(林叔叔)。「Chú」漢語有「叔叔」的意思,但這里並不表示親屬關系,只表示陳經理比下屬的父親的年齡小,所以稱之為叔叔。越南人打招呼不需要稱呼對方的職位,如果下屬和領導的年齡差不多,可以說「Chào anh!」(大哥您好!),「Chào ch?!」(大姐您好!)。近幾年流行的稱謂把領導稱為「S?p」(漢語有「領導」、「老總」之意)。與越南商人交往時,如果中國商人能注意到越南人與中國人在稱謂習慣上的差別,尊重對方的習慣,將有助於兩國商人更好地溝通,更容易獲得越南商人的情感認同。

越南商務饋贈禮儀與禁忌
(一)越南饋贈禮物習俗
越南商人認為禮物能凸顯送禮者的身份,通常以「大方而不失文化內涵」為准則。越南商人初次見面時一般送有單位標識的紀念品,意在給對方留下第一印象。接到越南人的禮物時不能立刻打開或直接評價,否則被視為不禮貌。受西方文化影響,越南商人講究禮物的包裝,禮物大小適中,便於對方攜帶。贈送禮物要考慮到對方的年齡、星座、屬相、愛好等,才能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越南學者阮士勇博士在他的書中提到:「如果接受禮物的人收到禮物時既高興又感動,那就比送任何貴重的禮物更重要,更有效果。」 例如一位領導屬雞,命理屬木,送禮者不能送屬「火」或屬蛇的禮物,否則會引起該領導的誤會,以為送禮者在詛咒他。不能送喜歡穿冷色系衣服的人一件紅色或紫色襯衫;不能送貓給喜歡養狗的人。
(二)越南商務界饋贈禮物的忌諱
饋贈禮物要注意越南商人的忌諱。越南商人喜歡精緻的禮物,紅酒是首選,其他食品一般不作為禮物贈送。越南人喜歡單數,如數字「五」、「七」、「九」特別得到他們的青睞。「三」被認為是不好的數字,因為「三」與「三八」有關。如果送女士禮物的數量是「三」,對方會認為贈送者說她很「三八」。中國商人由於不懂越南數字涵義及饋贈忌諱曾導致商務合作失敗。2008年,山東某公司與越南某集團洽談設備出口問題。中方公司想把中國傳統文化介紹給越南朋友,於是帶去了兩份禮物,一份是一幅「馬到成功」的國畫,畫上有八匹飛奔的駿馬,另一份禮物是一套茶具,有六個小茶杯和一個茶壺(總數是「七」)。中方代表認為八匹駿馬象徵好運,馬到成功,在中國文化中「八」還表示「發財」之意,「七」寓意「幸運之七(星)」,因此在中國人看來,「七」和「八」兩個數字的文化內涵是美好的,代表著幸運,發財。不幸的是,在越南商人眼中,「七八」是「失敗」的意思,「七八「的漢越詞發音為「th?t bát」,與「làm ?n th?t bát」同音(漢語為「打水漂」)。因此越方公司收到中方公司精心挑選的的禮物後很不高興,害怕會觸霉運。兩家公司的談判結果可想而知。
農歷七月被越南人認為是「孤魂月」,不能在那時給越南人送衣服或建築模型之類的禮物,因為越南人尤其是商人擔心孤魂野鬼來搶東西。在越南農歷七月裁縫店或建築行業一般都休業。由此看出越南人對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信仰,即使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越南人也不會輕易地拋棄固有的傳統文化觀念。
不能選擇棺材作為禮物。這與中國的習慣有天壤之差。在中國,送「棺材」模型寓意 「陞官發財」,但在越南送棺材等於詛咒對方去死。不能給越南商界朋友送萬壽菊、雞蛋花,在越南這些花用做花圈或拜佛。

越南商界人士的食物禁忌
為了更好地開展商務合作,越南人的食物禁忌值得中國商人了解。越南人農歷月初忌吃狗肉、鴨肉、魷魚、墨魚、明蝦、螃蟹等,在越南,講究的人家在農歷月初不會購買這些食物,更不會食用這些食物。越南人喜歡吃狗肉,但很多越南人信佛,農歷月初越南人忌吃狗肉是不想殺生,越南人在農歷十五後才吃狗肉。越南商人認為要想生意興隆就要積德,農歷十五前絕不會觸犯禁忌去吃狗肉。有的中國商人到越南洽談業務時恰逢農歷月初卻提出想品嘗越南的狗肉,這樣的要求讓越南主人為難,如不點一份狗肉會被中國客人誤會,認為越南人不熱情,但真的要去吃狗肉也找不到賣狗肉的店鋪。在越南傳統文化中,鴨肉、魷魚、墨魚有「黑色」、「不吉利」之意,商人很忌諱這些食物。明蝦往後游、螃蟹橫著游,被認為是不能前進的生物,所以也是商人忌諱的食物。

❷ 中國和越南算是兄弟國家嗎兩個國家的文化相同點有什麼

中國和越南如果算是兄弟國家的話,大概判斷標準是地理位置,但兩個國家確實有不少文化相同點。越南和我國關系匪淺,主要是歷史方面的因素,這一點我們稍等會提到。至於從情誼方面,兩個國家是達不到“兄弟國家”的標準的,即使在位置上十分靠近且都在亞洲,但近兩年很少有越界的行為產生。國家間關系如何是看利益傾向點的發展變化的,兩者的利益點並不太相同。再加上歷史爭端問題,感情較為平淡。不過我國和越南仍然有很多文化共同點。

在宗教信仰方面,兩個國家也略有相似。在我們國家,信佛、信佛教的人數最多,對於其他宗教很少信仰。在越南也是如此,甚至佛教已經成為了越南的國教,地位十分尊崇,幾乎一大半越南人都信仰佛教。從以上內容可見,中國和越南是有很多文化上的相同點的,但不能因為文化相似、有歷史淵源就斷言是兄弟國家,不過兩者的關系近年來還算融洽。

❸ 現在信佛的是中國人多還是印度人多,為什麼

一、如何理解佛教

對於中國人而言,不論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習俗之中,多多少少,均
有佛教的成分在內。相對地,中國的佛教,也不全同於印度或其他國家的佛教;
因為佛教到了中國之後,經過近兩千年的發揚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所以中國佛教,是外來的文化,也是中國自身的文化。可
是,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
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
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葯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
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死了之後,即由親屬請了出家
的僧尼,為之誦經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約僅僅如此。當然,這些觀念和
現象,站在作為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說,佛教並不反對,只是佛教的內容和佛教的
根本精神,並不僅是如此。

這也難怪,縱然是中國的知識分子,自佛教於兩漢之間,由西域傳到中國以
來,雖有不少的人接受了佛教,且為佛教的弘揚和實踐作了偉大的貢獻。但是眾
所周知,所謂儒釋道三家的優劣論爭,尚在其次,而以儒家或道家的立場,主張
毀佛滅釋的史實,也是歷歷可數。他們所據的理由是「尊王攘夷」,為了維護中
國的國粹,就不得不打倒或消滅來自印度的佛教。這些知識分子,大多不先要求
自己理解佛教,便豎起了滅佛的招牌,例如唐代的韓愈,便是典型人物。有些是
先有了儒勝釋劣的成見,再來閱讀佛書,並進而採用佛理來充實他們的儒學思想,
但仍抱著出主入奴的觀念,排斥佛教,此如宋朝的朱熹,也是典型人物。此後所
謂宋明的理學家,無不走著崇儒闢佛的思想路線,他們所持的理由,總以為佛教
是出世遁世之學,儒家才是入世治世之學。道家則更有趣,排斥佛教,卻又模仿
佛經的形式,抄襲佛典的內容,編造成道教的經典。實則,佛教傳入中國之前,
僅有方士而尚無道教,毋寧說中國的道教,是由佛教哺育而成的中國宗教;中國
的儒學也由於佛教的滋潤而開出了宋明理學的新境界。所以說誰是入世治世?誰
是出世遁世?根本難以分辨。如說儒者治世,中國的政治,歷代多以儒學為主,
可是王朝的興替治亂,始終都在變動之中,更可以說,近世中國之衰弱,便是整
個中國文化所造成的,難道儒教沒有責任嗎?反而是佛教始終以在野的立場,盡
化風易俗的義務,未嘗有政治權力的野心,卻從未逃避現實。假如說,佛教果真
是消極避世的話,一般人信佛之後,便會脫離世俗,那麼還有誰來向世俗的大眾
做宣化的工作呢?假如無人入世宣化佛的教法,佛教不唯不能傳來中國,來了中
國也無能深入民間而成為最普遍化的宗教。

當然,現代的知識分子,不會再以中國的儒家為正統而來排拒佛教;但也不
是絕對沒有,只是這種思想已不合時代潮流,因為儒家本身也正遭受著各種角度
的攻擊,我們倒要反過來同情儒學的處境了。比如今天的世界潮流中,雖有很多
歐美及日本的學者研究儒家思想,但其絕不會以儒家的兒孫自居,儒家所說的「
道統」觀念,在他們是無法承受的。至於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
仰、在實踐,雖然也有不少學者僅將佛教當作學術研究,卻有著更多的人在研究
佛教,也信仰佛教。

很久以來,最大的困難,乃是無法使得沒有宗教需求的人接受佛法。不信宗
教和反宗教,有三種原因,一種是他們覺得宗教的信仰,對於自己無關緊要,不
反對他人信仰,自己則不希望信仰;像這一種人,或可能當其遭遇世事的打擊、
變故之時,在無可告援之際,會想到某一宗教的信仰,對自己可能有用,也可能
終其一生,不會進入宗教之門。另有一種人對宗教抱有所謂「迷信」的成見,所
以反對宗教;但當他們在求知的原則下,接觸宗教的人士或閱讀宗教的書物,經
過一段審察的時間之後,就很可能改變反宗教的態度,如要他選擇那一個宗教,
作為終身的信仰,我可斷定他們將是選擇佛教,因為在所有的各宗教中,佛教在
表面上雖也不無迷信的色彩,佛教的教義,卻是最不迷信的。再說第三種人,乃
是屬於某種主義或思想的忠實信徒,他們對於宗教,打內心起,就存有極深的偏
見,要他們不反宗教,甚至信仰宗教的可能性,縱然是有,也很渺茫。這是世間
相的相反處,也是相成處;沒有惡,顯不出善,沒有惡,也無需要善;宗教是為
需要的人而存在,卻是為了無宗教信仰的大眾而產生宗教。有了反宗教的人,始
能促使宗教精神的歷練與升華;有了反對佛教的人,才能為佛教帶來新生的機運,
所以,在大乘佛教的立場看惡魔,惡魔乃是修持逆行的大菩薩化現。因此,在佛
教的立場,唯有盡其在我地努力弘化,絕不憎惡外來的打擊者與毀謗者。

以上所說的三種人,第一種人假如接受了宗教,那是不論什麼宗教,都有可
能成為他們信仰的對象;第二種人如果接受宗教,必然是選擇佛教;第三種人終
身不信宗教,佛教也不將他們視作惡魔。但是,佛教徒們自己以惡魔的身分來摧
毀佛法者,歷史上不曾有過;因為若非大菩薩的化現,擁護佛教、修行佛法唯恐
不及,豈敢破壞佛法!佛陀也曾再三叮嚀:佛子愛護佛法,應當比愛護他自己的
身命還重要。

不過,已如前述,中國人之信仰佛教者,占的比數很多;真正理解佛教者,
占的數目則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觸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經變為神佛混淆,
甚至被貶為低級的或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數的知識分子,在文字上對佛
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純正的佛教信仰是什麼?雖已有著佛教的三藏教典,
作過極多的解釋工夫,然對現代的一般人而言,讀通佛教的經論,固屬不易,讀
完三藏教典,也沒有必要。因此,有許多人,希望以最經濟的時間,即能理解佛
教,對佛教得到一個基本的認識,這種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著作,以前不是
沒有,唯其多局於中國佛教的宗派介紹,或僅就某一個觀點介紹,或僅以某一階
層的人作為介紹的對象而著筆。那些書,當然都是值得閱讀的文字,所感不足的
是未作通盤性的介紹;因為,我們要理解佛教,最好從佛教之所以發生在印度的
社會及時代背景為始,然後認識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團,以及教
團的發展和演變,歷史的傳流與擴張。佛陀的教義,經過長時間的傳述及注釋,
加上廣闊面的繁衍及發揚,本質雖然未變,形態卻因時、地、人物的不同而有了
各式各樣的表現;在這些形態之中,確有真正的佛教教義,不過也有不少是和真
正的佛教並不相應的東西,我們應向讀者承認這些事實,並指出這些事實。

以下,將根據近世佛教學界,所得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中學生即可看得懂的
通俗筆法,寫出十萬字左右的一冊書來,以提出問題和解答疑問的方式,將自印
度開始的佛教教主、教理、教史、教儀等,作扼要和明確的介紹。

二、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釋迦牟尼□

在古代的印度,一個小小的城市國家,迦毗羅衛城,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
悉達多,後來出家修道,成了無上智慧的徹悟者,也成了無量福德的圓滿者,更
成了最高人格的究竟者,所以稱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因為他是出生於釋
迦族的一位聖人,故被尊稱為釋迦牟尼。

何謂佛教

自從佛陀創始了教團之後,到目前為止,大致上分成兩大系統,在世界各地
傳流下來。南方的小乘系統,有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等;北
方的大乘系統,有中國(包括西藏)、朝鮮、日本等。它與世界性的猶太教、基
督教和回教,並稱為四大宗教之一;但是,佛教與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點,在
於「無神」的教義。不論任何宗教,若非崇拜多神的偶像,便是信奉一神的主宰;
實際上,猶太教、基督教、回教,同出於一個根源,同屬於一神信仰的宗教。唯
獨佛教,別樹一幟,主張因緣與因果,否定神的權威;因此,普通人以為,不信
神的主宰,便會落於唯物的思想,站在佛教的立場,既不偏向唯神論的迷信,也
不走向唯物論的極端,主張以合理的身心,促進個人以及協助他人的人格之完成。
誰能達到這個目的,他便是成了佛陀的人。佛陀將他自己成佛的經驗和方法,告
訴他的弟子們,弟子們一邊照著佛陀的話來修行,同時也輾轉地告訴他人,這便
是以成佛的方法,教化人類大眾的佛教了。

佛教既然不同於唯神論和唯物論的偏激,所以是平易近人的宗教,更是寬容
博大的宗教。為了理解佛教之所以出現在印度,不妨把佛陀出生以前的印度,介
紹一下:

印度的民族

印度這個民族,自古以來,便相當神秘且復雜,在宗教信仰方面,尤其復雜
而繁多,但在西元第八世紀之初的回教徒入侵印度之前,印度尚未發生過宗教的
戰爭,當回教徒以武力征服之後,和平與慈悲的佛教,即首遭滅亡之禍。經過兩
三個世紀回教王朝的統治之下的印度,下層社會的民眾之間,也有不少人成了回
教徒,起而與其原來的印度教對立,此後,印回兩個宗教之間,戰禍連綿,迄今
未了。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之際,印度從英國統治了三百年的殖民政府之下,獲
得了獨立,但卻在印度領土之內,割出了一個新的回教國家巴基斯坦,縱然在印
度境內的回教徒們,有了自己的回教政府,印、巴兩個政府之間,依然時起戰端。

至於印度教,乃是佛陀降生之前,印度民族的固有信仰,先是婆羅門教,經
過歷代的變遷而成為現在的印度教。

印度在西元前二千五百年至二千年間,即已有了屬於青銅器時代的都市文明,
當時的印度人民,在以農業為主而兼營工商的情形下,已在衣食住方面,享受到
了高度的生活水準,此從一九二二年,印度河流域的莫恩求達羅的遺跡發掘之中,
已被證實。然而此一都市文明,於西元前一千五百年之時,由於來自西北方的印
度雅利安民族之侵入,便受到了破壞,此一新來的民族,相信也曾受到原住民族
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以雅利安民族為主流的印度文化。

從語言學上考察印度雅利安民族,和今日歐洲語系的各民族有其關連,所以
統稱之為印度雅利安語系的民族。其中的雅利安民族,是由中央亞細亞的高原,
通過阿富汗尼斯坦,到達印度河流域,再向南侵而至恆河流域,結果,完成了以
印度河流域為中心的婆羅門教,以及以恆河為中心的許多新宗教,佛教便是極具
代表性的一大新興的宗教。

可是,印度除了白種的雅利安人,尚有膚色黑暗的土著,達羅維荼人住於南
方,另有一支接近中國邊界的蒙古族,釋迦牟尼的降生地,現在也從印度本土分
裂出來,成立了一個僅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小王國,叫做尼泊爾,以其現在的住民
而言,與蒙古血統的黃種人無異。因此,近世的學者之中,例如英國的歷史家斯
密斯氏(Vancent A. Smith),以為釋迦牟尼即是蒙古系的黃種人,但是,依據佛
典中的記載,以及傳統的見解,佛陀是雅利安族的白種人。

婆羅門教

所謂婆羅門教,是雅利安人的宗教,這個宗教的形成,是在雅利安人進入印
度之後,居於印度河流域的時代,後來,恆河流域產生了耆那教,特別是佛教等
新宗教,經過長時間的相互影響,婆羅門教本身也發生了革新運動,故到近世以
來,稱之為印度教。但在本質上說,印度教與婆羅門教的意味,並無差別。所謂
婆羅門,是雅利安人之中世襲的祭師階級,他們在宗教上佔有無上的權威,故將
他們的宗教稱為婆羅門教。

若從文化史的背景上考察起來,婆羅門教的根源,並非產於印度,而是印度
歐羅巴諸民族的共同信仰,例如印度與波斯的宗教之神,大致相同,印度的善神
為提婆(Deva),惡神為阿斯羅(Asura)(到佛教之中稱為阿修羅);在波斯的□
教,善神為阿訶羅(Ahura),惡神為阿劣曼(Ahriman)。印度教祭火,火神為阿耆
尼(Agni);□教也拜火,火神是阿脫爾(Atur)。同時,這兩個宗教,均用一種蘇
摩(Soma)的草製成的酒,當作祭神的聖物;也均用動物作為供祭的犧牲。由此可
以明了波斯的□教和印度的婆羅門教之間,有著共同的淵源關系。即使古代的希
臘、羅馬和日耳曼人的諸神之信奉,也是基於同一個起源,後來被基督教征服之
後,歐洲各民族才和他們原有的宗教告別。

階級制度

婆羅門教的主要特色,即是以聖職為中心的階級制度(Caste),以及聖典之
神聖的兩點。這個階級制度是世襲的,永無變更之可能的。這是由於有西北方侵
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在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賴宗教來解決的問題,佔了極大
的比重,凡事均不敢不考慮到和諸神的關系,奉獻供物,祈求諸神息怒,並且給
予恩寵。因此終日以祀神為務的祭師們,在智慧上能夠理解宗教的神秘,尤其熟
悉祭神的儀禮,無形之中,即在人民心中,自然取得了很大的權威和崇高的地位。
他們在印度住定以後,大概未有多久,這個以婆羅門為最高階級的觀念,即已形
成。第二階級為從事治安及保衛人民的武士,稱為剎帝利;第三階級為從事農工
商業的一般庶民,稱為吠舍;第四即是最低階級的奴隸或賤民,這是以被雅利安
人所征服的原住民為主的,稱為首陀羅。

這種階級制度,當然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佛教之能在婆羅門教的國土中,
得到發展的機會,原因當然很多,反對階級制度,主張四姓平等,乃是主要的因
素之一。可惜,當佛教被回教消滅之後,印度教再度抬頭,階級制度依然存在。
而此階級制度的規定,即載於他們的神聖的吠陀的聖典,所以相互為因,根本無
法廢除。

吠 陀

婆羅門教的第二特色,是把他們來自天啟的聖典,視為絕對的真理之所在,
共有四類,總名為吠陀(Veda,意為知識),即是他們的四大根本教典。

(1)梨俱吠陀:這部書不但是印度最古的文獻,也是全體印度歐羅巴民族中最古
的文獻,總集了一千多首宗教贊歌,在其中看到了雅利安人到了印度河流域的五
河地方,率直地吐露了他們對於宗教的感情,對於種種神明的奉祀與祈禱,其中
有關前面所知蘇摩酒的供養之處很多。這些贊歌,由祭師階級的婆羅門,代代相
傳,且為以口傳口,不以文字記載,視為無上的神聖。

(2)沙磨吠陀 及(3)夜柔吠陀:在內容方面,此二吠陀,不出梨俱吠陀的范圍,
乃是為了使用於各種不同的祭典,編集而成。

(4)阿闥婆吠陀:大致也和梨俱吠陀類似,所不同者,其中有著很多用於各種場
合的咒術及魔術,這是它的特殊之處。所以近代學者之中,有人以為阿闥婆吠陀,
或者是反映出了雅利安人受到印度土著民族的民間信仰之影響,才有這樣的聖典
出現的。

除了以上四種被稱為吠陀「本集」(Samhita)或吠陀文獻之外,尚有《梵書》
(Brahmana)、《森林書》(Arangaka)、《奧義書》(Upanisad)等三種,也應包含
於吠陀文獻之內,而被視為《天啟書》(Sruti),以別於後世產生的《聖傳書》
(Smrti)。其中特別是《奧義書》,宣說了非常高深的形而上學,故為研究印度
哲學學者們,極其珍貴的文獻。到了西元紀元之後,婆羅門教的內部,也發展出
了各式各樣的哲學學派,不過,凡是屬於婆羅門教的任何派別,無不將《天啟書》
視為絕對的神聖。

總之,婆羅門教雖可因為時地環境的變遷而有所不同,對於婆羅門階級的特
權和吠陀神聖的信念,乃是永遠不變的。當回教侵入印度之後,用武力壓迫印度
人民改奉回教,自屬事實;然在下層的賤民社會,取得許多人的真心信仰,苦於
宗教的階級制度,亦未嘗不是原因之一,這是可想而知的事。

恆河流域的文明

再說,定居於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漸漸向東方移動擴展,到達了恆河流
域。在西元前五百年頃,恆河流域的文化,已從傳統的雅利安文化中,得到了新
生的機運,大大小小的許多王國,已漸次成立;那些共和政體的國家,人民居住
在一個一個集體的村鎮里,遇有大事,即在樹蔭下或公共的會堂之中集會討論,
會中如果無法求得全場一致的通過,便由調停委員會來處理歧見的糾紛。他們的
政治領袖,雖稱為「王」,卻是由人民推選出來的。他們的生活,是以農耕與畜
牧為主,農村之外,也有從事鍛冶及陶器等職的村落,工商業者已有了各自的同
業公會的組織,城市則為財富的積蓄中心。在恆河與喜馬拉雅山之間的肥沃的森
林地帶,已被這些人們開拓成了景色幽美的殖民地區。

當然,在原則上,他們依舊承認婆羅門教的特權,然在這片新開發的土地上,
不論在經濟或政治方面,均呈現著新的氣象,因此也開始在精神方面有了新的要
求。他們試著發出了疑問:「我們在這新環境中,開辟了土地,組成同業公會,
進行著大規模的經濟開發,建設了新的都市,為什麼在宗教方面,還是停留在古
老的桎梏中呢?對於我們無法接近的吠陀聖典,以及世襲的婆羅門階級的特權所
提供的宗教,真的能滿足自身的希望嗎?」於是,便產生了一種新宗教的要求。

新興的宗教

所謂新宗教,當然是和傳統的婆羅門教不同。那是不依賴傳統信仰和聖典的
權威,而是基於各自的體驗所產生的信念;也就是說,不要仰仗外在的給予,而
要藉著自我的尋求,來滿足宗教的信心。

由於這樣的要求,一些抱有宗教熱忱的人,便放下了一切的世務俗累,走出
家庭,隱向山林,專心於精神的修養,以期從切身的體驗之中,徹悟宇宙的真理,
解除人生的苦惱。像這樣的出家人,當時即被稱為沙門('sramana),他們在婆羅
門之間,也可算得上是為求真理的良師,窮年竟月地長期修行的故事,在婆羅門
教的《奧義書》中,也曾說到過;可惜,在婆羅門教方面,受了既成的教權的限
制,不能活用《奧義書》或自由地加以討論和思索,所以不能做到出家的沙門那
樣,如想達成這個目的,必須放棄他們的特權和家庭,跟著沙門去度出家修行的
生活。

因此,比起婆羅門來,沙門的人格地位,自然高尚得多;人們對於這樣的修
行者,生起恭敬心,不足為奇,所以供給衣食,使得他們沒有生活之憂,得以一
心修行。這一風氣的形成,到了西元前五百年之時,已由沒有組織的雲水狀態的
個別的沙門群中,出現了好多位擁有數百名乃至數千名弟子的大沙門,各自成為
一個教團,以他們自己所體得的道理,教導他們的弟子。

這種思想的傾向,是自由化的結果,但也不是統一宗教的局面,而是宗教思
想極為活潑和繁雜的時代。最不可思議的,在這些新興宗教的沙門團之中,竟有
一種極端的唯物論在內,他們宣揚現實的美好,嘲笑婆羅門的宗教和世間的道德。
這一思想對於當時的印度社會,影響很大。但是,無理地迷信神權和天啟,固然
不是人類的幸福之道,如果一味地崇拜現實世間的名利物慾,更非人類的幸福之
道。為了挽救這兩個走極端的思想危機,所以在許多的沙門團中,出現了兩個新
的宗教,那便是耆那(Jina)教和佛教。

耆那教和佛教,不僅在發生的年代相近,即使在思想上也有好幾個共通之處,
例如,兩者的教主,均系武士階級的王子出身;最大的相似之點,耆那教與佛教,
都是反唯物的無神論者。不過,兩者的命運卻不相同,佛教在印度,先被印度教
所兼並,復遭回教徒的徹底破滅;耆那教卻在印度歷史上,從未中絕過,目前尚
有一百萬左右的教徒。相反地,佛教雖在印度滅亡了,卻在亞洲各地發展成了世
界性的一大宗教,而且在印度的新舊各種宗教之中,唯有佛教發出的光芒,使得
全世界的人類,感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崇高偉大。

❹ 越南廟會的神仙怎麼都是中國人,背後有怎麼樣的故事

這就是要說越南和中國的文化關系了,首先呢,在越南的民間,其實很多人對於中國的歷史名人,都是很尊敬的。雖然說有些人甚至是沒有來過越南,但是他們的一些故事,或者是一些事跡,或者是他們的人格魅力,通過文化的傳播,給了越南這個當時的發展水平不發達的國家的人們帶來了一絲希望

所以他死後,當地的越南人為其建立了寺廟,供奉他,接受香火的朝拜。而中國的文化,對於越南的影響也是相當之大的,在越南,其實隨處可以看到一些中國常見的廟,比如說,供奉媽祖的天後宮,還有關公廟等等。越南人也希望這些中國人供奉的神仙能夠保佑越南人的興旺,所以在越南的廟會中有一半是中國的先賢有一半是越南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❺ 為什麼只有中國人,越南人不信神

按照《龍與地下城》設計,真正的無信者是很少見的。
中國人這種一考試就大叫菩薩保佑,這種人叫泛信徒。
泛信徒:一般大眾都屬於此列。這種人宗教對於他來說只是一種生活中的調劑,他信仰神佛,只是因為這並沒有什麼害處,而且還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寄託與安慰。這種信仰十分薄弱,隨時可能改變。一些人會在生活的地點佩戴懸掛一些神佛的飾品以期得到保佑,也有許多人不這么做,只在需要時祈求神佛。
所以,中國也是信仰神的,只不過大多數人不那麼虔誠而已。但是中國基數大,所以虔信徒也不少。

虔信徒:這種人信仰十分虔誠,相信通過信仰神佛可以得到生活與心靈的提高,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嚴格遵循著教義。舉例來說,一些老年人會在家中懸掛觀音像,佛組的圖軸,香爐等,吃素行善,並每日跪拜祈求神佛保佑家人平安。

❻ 世界上佛教人口最多的國家

世界上佛教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

按比例來說泰國有百分之九十四的人信佛,按信仰人數來說最多的是中國。

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佛教在最近30年來的發展最為迅速,信仰者人數也最多。有18%的人為佛教信仰者,這就意味著中國有約1.85億的佛教信仰者。

但是,在這些佛教信徒中,只有1.7%的人是「三皈依」的信徒,也就是說只有1730萬人是正式皈依的佛教信仰者。因此,從報告所列舉的數據來看,在當代中國五大宗教中,佛教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最為廣泛,正式皈依的信徒也最多。

(6)越南人為什麼多人信佛擴展閱讀:

到2050年,中國將繼續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佛教人口。1910年,研究人員報告說,佛教有大約1.38億人,主要集中在亞洲各地。到2010年,這一數字已達到約4.95億,亞洲以外的人口規模更大。

印度雖是佛教發源地,卻只有百分之二的人信佛,中國寺廟眾多,但是基督教和無神論者瓜分著人口比例,信佛的在中國大陸有百分之十八。

社會學家預測,到2030年,全球佛教人口將增加到5.11億,但在接下來的20年裡將出現下降。研究人員聲稱,到2050年,人口將恢復到目前的水平。

預計這一下降是因為佛教婦女的出生率很低,而且人口老齡化不會被年輕一代所取代。這一變化意味著,考慮到全球人口的增長,目前約為7%的全球佛教徒比例將在2050年下降到只有5%。然而,在一些國家,人口預計將繼續增長。

❼ 「火燒功德林」,佛家為何會對發脾氣有如此解釋

修行人最忌諱發脾氣,所謂「火燒功德林」宣化上人開示越南之苦修行人最忌諱發脾氣,所謂「火燒功德林」。如果一國的人都愛發脾氣,如此共業,結果就會招來一國的災難。

我們把這原因研究一下,越南人也很多信佛,為什麼會受這樣塗炭?我聽說有很多人逃難時,船也沉到海底去,人失蹤了很多,但也有人因為念觀音菩薩名號得以死裡逃生。本來這么多越南人信佛,為什麼會有這大災難呢?

現在我徹底講講其中的關系:越南人殺氣很重,人人殺心很強,所以造成這災劫。還有越南人的脾氣很大,這也是災禍之一。如果人沒有脾氣,什麼災難也沒有。學佛的人首先要沒有脾氣,因為一有脾氣就有斗爭。

❽ 現在的人,為什麼信佛的那麼多,這是什麼原因

近年來,在網上逐漸流行起一種佛系生活,大家似乎都不想不念不說不做以及不管太多事情了。不過雖然這只是網路上的一種流行,但也反映了大家的一種趨向,就是對於佛家思想的一種普遍認同。那麼現在的人在明知道科學文化理論的情況下,還要選擇去相信佛家理論,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生活的壓力,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是不得不考慮的。

三、現代傳播手段發達

在以前車馬很慢,交通非常不便的情況下,佛系的傳播非常受限。韓如心各種傳播手段的發達,為佛學快速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微信QQ或者說大屏幕宣傳欄以及廣播等來宣傳佛學思想,這樣的話,知道佛的人就比之前要多,自然信佛的人也會大大增加。所以在現代傳播如此快速便捷的情況下,佛學宣傳就變得容易多了,這樣佛家信徒增多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最後只要佛學能夠減輕人的壓力,社會都是能接受的。

❾ 越南佛教的祖師介紹

【元紹】
(?~1721)清代僧。越南佛教元紹禪派始祖。廣東潮州人,俗姓謝。十九歲於報恩寺剃度出家。越南黎朝(後)黎玄宗景治三年(1665)於越南平定省歸寧區創辦佛學院,建十塔彌陀寺,又於順化建國恩寺及普同塔。曾返廣東搜集佛像、經卷及禪師傳,率領僧眾抵越,住順化河忠寺,開創元紹禪派,傳中國禪宗臨濟宗,提倡教禪一致。示寂後,其弟子為其修建和門舍利塔,越南皇帝黎顯宗贈謚「行端」。p1228
FROM:【《佛光大辭典》(第三版)】
【了觀】
(?~1743)越南佛教了觀禪派創始人。又稱實妙了觀。越南中部扶安省人,俗名黎實妙。曾於靈姥寺從中國禪僧石廉修習禪觀,住龍山慈曇寺。後於承天省天台山禪宗寺綜合中國臨濟宗與元紹禪派之教義,創建了觀禪派,特重領悟真心及以般若為心印等。此派廣泛流傳於越南南方。示寂後,朝廷追謚「正覺圓悟和尚」。p166
FROM:【《佛光大辭典》(第三版)】
【無言通(?~826)】
Wuyantong
唐代禪宗僧人。越南無言通禪派創始人。以沉默寡言取法號。俗姓鄭,廣州人,從學百丈懷海禪師。出家於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華)雙林寺,後住廣州安和寺。唐元和十五年(820)至越南北寧仙游縣扶董鄉建初寺傳授禪學,創立無言通禪派。他承受中國南宗禪學惠能、懷讓、道一和懷海的法統,宣傳佛性無所不在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等思想,並保持中國禪宗的面壁禪觀、現成公案和體驗方法,在越南又稱其派別為觀壁派。無言通所創禪派為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深受越南丁朝和前黎朝重視。13世紀末期陳朝國王創立的竹林禪派直接承受其法統。(梁志明)
FROM:【《中國大網路全書(摘錄)》】 與世界上數百萬名佛教信徒一樣,越南佛教信徒古往今來一心虔誠於佛。正因如此,來到越南,你將目睹這美麗國度的人民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佛教的印跡和色彩。越南各地鄉村建有威嚴而又簡朴、親切的寺廟。鄉村寺廟隨時敞開大門迎來拜佛信徒。拜佛的供品一般都是人們親手種植或加工的產品,如香蕉、檳榔、糯米飯、沙糕、甜餅和檳榔花甜羹等。
在越南的無數宗教儀式中,常被人們提起的佛教信徒的美俗之一是放生習俗(一般放生鳥和魚)。放生原為佛教的習俗,對越南人而言,在春節、佛誕等重大節日進行放生儀式意味著愛惜生命、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也是越南人自古至今固有的美德。
除了放生儀式,越南佛教信徒還於每年陰歷盂蘭報孝節(七月十五)進行「舍罪亡人」又稱「祭祀眾生」儀式。這天,人們為報孝父母、先祖而祈禱超渡,同時不忘另擺供桌為尚未超脫、無人祭祀、無依無靠的亡魂祈禱,體現博愛之心。
與世界上佛教發達的國家一樣,越南一直以來都是多數人民信佛的國家。人們信佛就如自身本能的需要,緣於崇尚佛教愛惜生命、寬宏大量、慈悲喜舍的教義。在拜佛日,一位老信徒以虔誠的目光望向遠處,手持冒煙的炷香的景象多少說明了今天越南信徒對佛教的崇敬之心。
在越南,佛教信徒的典型宗教活動之一是逢初一、十五上寺念經祈求國泰民安,家庭和睦,眾生安樂。每於其日全國各地寺廟都迎來眾多男女老少信徒以虔誠之心誦經禮佛。館使寺是首都河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越南中央佛教會的辦事處,每逢初一、十五各地信徒聚集在佛台前庄嚴地敬奉。
在世心中有佛,去世後希望陪在佛身邊。按照越南人歷史悠久的祭祀先祖的慣例,子孫後代要照料先祖、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墓,並在忌日進香供飯。然而,有些人因為考慮死後無人祭祀或者出於喜好而吩咐家屬將其遺照和骨灰寄託在寺廟里,以便靈魂靠近佛,又有人看管進香,免得孤寂難熬。由此可見,越南人的佛教生活多麼的豐富多彩。
農村人拜佛的獻禮是簡單而渾厚的鄉村產品,城市人則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佛的虔誠之心。例如在這張照片里,信徒為了趕在正殿落成典禮之前獻上禮品,要親自來到傳統工藝村定做一尊朱漆鍍金的佛像。 桑寺坐落在北寧省順成縣清姜鄉,距河內約30公里。這里是公元二世紀累樓古城中心,桑寺是越南最古寺,也是越南佛教發祥地。經過近兩千年的歷史變遷,今日的桑寺已有了巨大的變化。以前,遊客經過寬宏的三觀門和寬闊的場地,即可看到兩排長形水池中倒影的九節屋橋(像會安至今仍可見到的屋橋式),香客由此進寺燒香拜佛。桑寺建於公元二世紀,是越南最早的佛寺。
與越南許多寺廟一樣,桑寺內部採取亞東傳統建築風格。四排屋連通,呈長方形並包圍著三座正屋:前堂、善香和上殿。如今後堂不在了,但香客仍能看到左右兩邊的40間廂房。在大院中間建有和豐塔。此塔以當時的大號磚建成,顏色像瓦缸的深棕色。隨著時間流逝,上6層已倒塌,只剩下三層,但依舊威嚴堅固。該寺現存的最古老印跡被考古學家確定為十三世紀陳朝,1313年,陳英宗對其進行了大修。
根據民間典故,蠻娘從12歲開始在靈光寺(今屬仙游縣)修行。一天蠻娘正在睡覺,西竺(印度)和尚丘陀羅不經意跨過她的身體後,蠻娘懷了孕,14個月後生下一個女兒。返回西竺之前丘陀羅交給蠻娘一根錫杖並吩咐,乾旱時把它插在地里,可以救活人民,他念咒後把女兒放在天德河畔的桑樹根洞里。
和尚回去後,乾旱延續三年。蠻娘用和尚留下的錫杖插在地里造雨。桑樹倒入河中漂至累樓城,聽到蠻娘的聲音便靠岸。蠻娘叫人把桑樹雕成四尊佛像,稱為「四法」,佛名為法雲、法雨、法雷和法電,象徵著雲雨雷電。雕至中段,工匠看到一塊石頭便扔下河裡。夜間河裡卻明亮起來。原來那就是丘陀羅和尚女兒的化石。這塊石頭跳進蠻娘的船,蠻娘把它供於神台,稱為石光(發光石)聖。後來蠻娘被尊為佛母,修行於祖寺(滿舍),而四法則分別供奉在同一地區的四座寺。該寺廟於2011年重修,越南政府出資300萬越南盾修設。

❿ 越南的佛教是小乘還是大乘

越南的佛教是小乘還是大乘?
越南佛教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不同,是受大陸特別是我們國家的佛教影響較多,屬於大乘佛教為主體,特別是禪凈合一的較多來自宋代流傳過去的法脈。和其他東南亞國家接壤的地方才有部分小乘佛教傳播。
據越南《禪苑集英》記載,195年,東漢蒼梧(今梧州)學者牟子奉母流寓交趾(指今越南北部)。他
「銳志於佛道」,著有《牟子理惑論》。這是佛教傳入越南北部的開始。約在255~256年間,月氏僧侶支疆梁接(畺良婁至)到達交州。3世紀末,印度僧人摩羅耆域經扶南至交州,同時到達的還有僧人丘陀羅;在交州北寧建有法雲、法雨、法雷、法電四所寺宇。
2~3世紀,佛教已經多種途徑傳入越南。首先,由於中國中原戰亂,大批士民流寓交州,將佛教帶入;其次,南亞、西亞的移民及僧侶人海路進入交州;第三,也可能經由緬甸、雲南進入紅河谷地。史載三國東吳所屬交州太守士燮,「出入鳴鍾磬,備具威儀,笳簫喜歡吹,車騎滿道,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這些夾轂夢香的胡人即來自南亞、西亞或西域的僧人。
發展過程
6世紀後,越南僧團逐漸形成。574年印度僧人毗尼多流支到達長安,7~9世紀,越南佛教傳播更廣,寺廟遍及各地。9世紀初,無言通在交州,創立新的禪派,對越南佛教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據義凈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記載,唐代中國僧人到達交州弘傳佛教,或與越南僧人同往印度或南海求法取經者的人數頗多。義凈記述了運期、解脫天、窺沖、慧琰、智行、大乘燈六位越南僧侶求支取經的事跡。
10~14世紀越南佛教興盛。佛教成為維護封建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從939年吳權稱王,經過丁朝(968~979)和前黎朝(980~1009),封建國家政權主要掌握在僧侶和武將手中。國王重用僧人,賦予特權;僧人參與朝政,制定律令文書。前黎末年,國王黎龍鋌在位,因僧侶權柄過重,試圖壓抑。以僧統萬行和尚為首的僧侶集團便支持殿前指揮李公蘊,乘國王去世之機,篡奪了政權。李公蘊為萬行之侄,建立李朝(1010~1224)後,尊萬行為國師,以佛教為國教。李朝各代國王大力推崇佛教,傳播禪宗佛學,各地廣造寺宇,度民為僧,出現了百姓大半為僧,國內到處皆寺的局面。陳朝(1225~1399)建立後,繼續推崇佛教,弘揚禪宗。
李朝和陳朝前後400年間,有8位國王出家為僧。尤其是陳朝前期陳太示、陳仁宗先後禪位出家,創立竹林禪派,並派遣使臣到中國求大藏經,在國內印刷佛教經典和佛像。這一時期寺院形成一股社會勢力,擁有寺田、食邑和田奴;僧侶享有多除賦稅、徭役的特權,高級僧人出入宮廷、官府,位比王侯卿相。僧團制度正式形成,組織嚴密。上有國師、僧統和僧錄,各府有教門公事。寺院林立,建築富麗堂皇。
宗派分類
越南佛教深受中國南宗禪學的影響,屬於大乘佛教。先後創立了下述幾派:
滅喜禪派
毗尼多流支(又譯「滅喜」)所創。又稱「南方派」。毗尼多流支,南天竺人,574年至長安,後隨中國禪宗三祖僧璨,承襲中國禪宗衣缽。580年到達交州,住法雲寺,傳授禪學。他所創立的「滅喜禪宗派」傳播三祖僧璨的「心印」思想。在圓寂前將法統傳弟子法賢。這一派系存在於580~1216年,共傳十九代。各代名僧如法順、萬行、惠生、慶喜和圓通等均受到當朝國王的重視,封為法師、國師,被任命為僧統。
無言通禪派
唐代僧人無言通所創。又稱觀壁派。無言通從學百丈懷海禪師,820年至交州北寧建初寺,傳授禪學,創立該派,實行面壁禪觀。他承受中國南宗禪學惠能、懷讓、道一和懷海的法統,宣傳佛性無所不在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等觀點。這一派歷經十五代,活動於820~1221年間。其中第四代祖吳真流為丁朝、前黎朝僧統,封為「匡越大師」。第七代的圓照禪師曾訪問中國,被稱為「高座法師」。無言通派是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越南陳朝興起的竹林禪派直接承襲其法統。
草堂禪派
北宋雲門宗僧人草堂所創。亦稱雪竇明覺派。草堂為雪竇重顯的弟子,曾至占婆弘傳佛教,後到達越南北方,受李聖宗重視,封為國師,賜居首都升龍(今河內)開國寺。草堂創立該派,主要傳「雪竇百則」,提倡禪凈一致,即實行禪宗的修禪與凈土宗的念佛相結合。該派活動於1009~1205年間,傳五代。其中有三個國王、兩名太傅。
竹林禪派
相傳為陳仁宗所創。實際始於陳朝開國皇帝陳太宗。陳太宗曾受教於由中國赴越的天封禪師,又從宋朝禪師德誠參學。越南史學家陶維英則認為這一派是由禪月禪師傳給陳太宗,後經定香長老、圓照大師,至道惠禪師(皆無言通禪宗派名僧)時分類一個支系,其中主要的一支出逍遙禪師傳給慧忠上士,再傳給調御覺皇,即陳仁宗。陳太宗所著《課虛錄》提出「四山」之說,認為生、老、病、死,乃四座大山,人能求佛學禪,勤行修懺,便可「超若海,渡迷津」,越過四山,解脫輪回。該書為竹林禪派的基本著作。慧忠將禪宗要旨傳給陳仁宗。竹林禪派以陳仁宗為初祖,他篤志禪學,即位後日理朝政,夜至宮內資福寺研習禪學。後禪位出家,在海陽東潮縣安子山花煙寺出家修行,講授禪法,正式創立竹林禪派,跡稱竹林安子禪派。自號香雲大頭陀,竹林上士,人稱調御覺皇。著作甚多。該派承襲無言通禪派法統,以唐代禪宗五家之一臨濟宗為主,認為佛法亦即老子的「道」與孔子的「中庸」。宣揚佛法不離世間法。主張坐禪和採用臨濟宗的「四賓主」師徒問答方式傳道。認為心即是佛,佛在眾人心中。陳仁宗之後,有二祖法螺,三祖玄光,合稱「竹林三祖」。法螺創立瓊林院,編撰佛經,著有《參禪旨要》等。玄光,狀元出身,後出家從學法螺,1317年繼承竹林派衣缽,著有《玉鞭集》等。該派因得皇室大力扶持,成為陳朝時期越南佛教的主要派別,對越南佛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佛教禪宗不講究煩瑣的禮儀,不重戒律,主張坐禪修行,甚至可居家修禪,著書立說,其教理把中國和印度的佛學與儒學思想結合起來,適應越南封建階級的需要,對於知識階層也具有吸引力,因而在越南中古時期各王朝獲得廣泛發展,並對越南的哲學、文學藝術、建築、音樂等等產生深刻的影響。
與儒學關系
14世紀以後,由於儒學的發展,儒士階層勢力上升,僧侶集團開始推動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陳朝末年,朝廷多次沙汰僧徒,並限制寺院僧侶勢力的發展。後黎朝(1428~1526)建立後,獨尊儒學,執行抑佛重儒政策,道教日益興起,佛教由此日趨衰落。朝廷禁止新建寺宇,將寺田、寺廟領地收歸國有,勒令不知誦經不持戒律的僧尼還俗,並以改革民俗之名,在民眾中宣傳佛教為迷信異端。至15世紀後半葉,僧侶人數大減,通達佛教教義者寥寥無幾。從1500年起,黎氏朝廷下令只許庶民信奉佛教。從此,越南佛教便由皇室庇護的貴族化宗教轉化為以平民信仰為主的民間宗教。
16~17世紀,天主教開始傳入越南。越南佛教雖不似以前興盛,但仍綿延不絕。當時,封建中央政權衰落,形成南北朝分裂割據局面,佛教有所振興。北方鄭氏王府和南方阮氏王府都曾延請中國高僧講解佛經,修建寺院。1665年,鄭王選拔國內有名佛師,為御用寺宇塑造幾百尊佛像,禪宗再度復興。隱居安子山的竹林禪派名僧白梅麟角將竹林三祖的教義和凈土宗融合為一體,在河內的婆寺開創新教派——蓮宗。主張禪教雙運,以教為眼,禪是佛心,以阿彌陀佛為禪的公案,但實修上專念彌陀名號,由此而得悟平生。此外,在越南北方有中力尚拙公創立的拙公派,這一派以臨濟宗為主,並受凈土宗影響,亦稱竹林新派。同時,還有曹洞宗的水月派。南方阮王府於1604年在順化修建了大乘佛教的寺院——天姥寺。中國僧人道明、原紹等在越南傳授禪宗佛學。原紹創建臨濟正宗的原紹禪派,造平定十塔寺,宣揚禪凈並修的教義。迄今,蓮宗在越南北方仍有一定影響,而臨濟正宗教派在南方勢力則較大。
19世紀初,阮朝建立。阮朝初年執行保護臨濟正宗、歧視蓮宗的政策。僧綱的職位皆授給臨濟正宗派僧侶,對蓮宗僧侶限制頗多。但蓮宗派仍在北方民間活動。
1858年後,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越南佛教徒參加了愛國抗法運動。進入近代時期,越南興起佛道儒三教合一運動。19世紀末,隨著天主教之傳播,又出現「四教一源說」。這一時期建立的高台教則是把佛、道、儒和天主教及民間信仰糅合起來的新宗教。
編輯本段生活中的佛教
與世界上數百萬名佛教信徒一樣,越南佛教信徒古往今來一心虔誠於佛。正因如此,來到越南,你將目睹這美麗國度的人民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佛教的印跡和色彩。越南各地鄉村建有威嚴而又簡朴、親切的寺廟。鄉村寺廟隨時敞開大門迎來拜佛信徒。拜佛的供品一般都是人們親手種植或加工的產品,如香蕉、檳榔、糯米飯、沙糕、甜餅和檳榔花甜羹等。
在越南的無數宗教儀式中,常被人們提起的佛教信徒的美俗之一是放生習俗(一般放生鳥和魚)。放生原為佛教的習俗,對越南人而言,在春節、佛誕等重大節日進行放生儀式意味著愛惜生命、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也是越南人自古至今固有的美德。
除了放生儀式,越南佛教信徒還於每年陰歷盂蘭報孝節(七月十五)進行「舍罪亡人」又稱「祭祀眾生」儀式。這天,人們為報孝父母、先祖而祈禱超渡,同時不忘另擺供桌為尚未超脫、無人祭祀、無依無靠的亡魂祈禱,體現博愛之心。
與世界上佛教發達的國家一樣,越南一直以來都是多數人民信佛的國家。人們信佛就如自身本能的需要,緣於崇尚佛教愛惜生命、寬宏大量、慈悲喜舍的教義。在拜佛日,一位老信徒以虔誠的目光望向遠處,手持冒煙的炷香的景象多少說明了今天越南信徒對佛教的崇敬之心。
在越南,佛教信徒的典型宗教活動之一是逢初一、十五上寺念經祈求國泰民安,家庭和睦,眾生安樂。每於其日全國各地寺廟都迎來眾多男女老少信徒以虔誠之心誦經禮佛。館使寺是首都河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也是越南中央佛教會的辦事處,每逢初一、十五各地信徒聚集在佛台前庄嚴地敬奉。
在世心中有佛,去世後希望陪在佛身邊。按照越南人歷史悠久的祭祀先祖的慣例,子孫後代要照料先祖、祖父母和父母的墳墓,並在忌日進香供飯。然而,有些人因為考慮死後無人祭祀或者出於喜好而吩咐家屬將其遺照和骨灰寄託在寺廟里,以便靈魂靠近佛,又有人看管進香,免得孤寂難熬。由此可見,越南人的佛教生活多麼的豐富多彩。
農村人拜佛的獻禮是簡單而渾厚的鄉村產品,城市人則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佛的虔誠之心。例如在這張照片里,信徒為了趕在正殿落成典禮之前獻上禮品,要親自來到傳統工藝村定做一尊朱漆鍍金的佛像。
越南佛教發祥地桑寺
桑寺坐落在北寧省順成縣清姜鄉,距河內約30公里。這里是公元二世紀累樓古城中心,桑寺是越南最古寺,也是越南佛教發祥地。經過近兩千年的歷史變遷,今日的桑寺已有了巨大的變化。以前,遊客經過寬宏的三觀門和寬闊的場地,即可看到兩排長形水池中倒影的九節屋橋(像會安至今仍可見到的屋橋式),香客由此進寺燒香拜佛。桑寺建於公元二世紀,是越南最早的佛寺。
與越南許多寺廟一樣,桑寺內部採取亞東傳統建築風格。四排屋連通,呈長方形並包圍著三座正屋:前堂、善香和上殿。如今後堂不在了,但香客仍能看到左右兩邊的40間廂房。在大院中間建有和豐塔。此塔以當時的大號磚建成,顏色像瓦缸的深棕色。隨著時間流逝,上6層已倒塌,只剩下三層,但依舊威嚴堅固。該寺現存的最古老印跡被考古學家確定為十三世紀陳朝,1313年,陳英宗王朝對其進行了大修。
根據民間典故,蠻娘從12歲開始在靈光寺(今屬仙游縣)修行。一天蠻娘正在睡覺,西竺(印度)和尚丘陀羅不經意跨過她的身體後,蠻娘懷了孕,14個月後生下一個女兒。返回西竺之前丘陀羅交給蠻娘一根錫杖並吩咐,乾旱時把它插在地里,可以救活人民,他念咒後把女兒放在天德河畔的桑樹根洞里。
和尚回去後,乾旱延續三年。蠻娘用和尚留下的錫杖插在地里造雨。桑樹倒入河中漂至累樓城,聽到蠻娘的聲音便靠岸。蠻娘叫人把桑樹雕成四尊佛像,稱為「四法」,佛名為法雲、法雨、法雷和法電,象徵著雲雨雷電。雕至中段,工匠看到一塊石頭便扔下河裡。夜間河裡卻明亮起來。原來那就是丘陀羅和尚女兒的化石。這塊石頭跳進蠻娘的船,蠻娘把它供於神台,稱為石光(發光石)聖。後來蠻娘被尊為佛母,修行於祖寺(滿舍),而四法則分別供奉在同一地區的四座寺。

與越南人為什麼多人信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魯哈尼是伊朗什麼人 瀏覽:919
伊朗多少枚導彈瞄準美國 瀏覽:386
肯德基到中國多久 瀏覽:56
英國留學生怎麼滿360天 瀏覽:661
你禮貌嗎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158
香港至印尼泗水坐飛機要多少時間 瀏覽:321
印度花捲怎麼和面 瀏覽:593
印尼虎魚可以跟什麼魚養一起 瀏覽:527
國外拍賣的美金如何進入中國 瀏覽:590
越南旅遊團去澳門多少錢 瀏覽:41
義大利為什麼要宣布投降 瀏覽:685
中國銀行卡轉賬到越南怎麼轉 瀏覽:812
為什麼伊朗男排參加落選賽 瀏覽:759
瑞典vs義大利哪個台轉播 瀏覽:502
英國入籍卡是什麼 瀏覽:869
穿越南北時長是什麼意思 瀏覽:103
伊朗為什麼沒有加入上合組織 瀏覽:356
英國財產證明怎麼辦 瀏覽:551
伊朗什麼物質豐富 瀏覽:121
船運到英國一方多少錢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