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79年爆發的中越戰爭中,中越雙方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此時的越南已經從越南戰爭之中走了出來,而且還憑借著自己在常年戰爭之中鍛煉出來的軍事實力走上了一條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因為當時中蘇關系已經破裂,而且中國解放軍常年沒有打過打仗,越南竟然把目標鎖定在了我國身上。
當然了,越南並不是想要入侵我國。對於越南來說,只要可以打敗中國軍隊,就可以組織中國對東南亞的干涉,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擴大自己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何樂而不為呢?於是,越南就真的入侵了我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傷痛還殘留在亞洲的每一個角落,越南就發動了新的戰爭,這種行為是需要我們的介入的!在今天,我們不光要銘記那些為了祖國的團結統一獻出生命的烈士,我們更需要銘記那些戰爭給我們帶來的教訓,讓這樣的事情不要再一次發生!
㈡ 對越反擊戰中,副師長遭黑槍襲擊犧牲,兇手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呢
1979年面對越南咄咄逼人的舉動,中國軍隊全線出擊,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解放軍就攻佔了越南北部大部分城鎮,雖然我軍沉重打擊了越南的囂張氣焰,但是咱們也損失巨大。據統計此戰我軍共有15名高級將領犧牲,大部分都是被越南特工襲擊造成的,身為副師長的趙連玉就是被越南特工打黑槍而犧牲的,而兇手在被抓住後說了一個秘密。
在被抓住審訊的時候,這位貌不驚人的越南農民倒也非常的直爽,他承認自己就是兇手,還說自己曾經是越南戰爭的時候老兵,在那個時候他可是部隊里的神槍手,因為打死過不少美國大兵,曾經被美國懸賞10萬捉拿!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他再次參加了戰斗,並化妝成農民襲擊我軍。
其實在當時越南像他這樣的人非常多,越南全民皆兵,一些婦女和老人甚至都拿起槍作戰,咱們的很多戰士都因為放鬆了警惕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㈢ 馬慶超:對越反擊戰憑一己之力俘虜8名敵人,創單兵俘敵最高紀錄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 「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和平。」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參加的幾次對外戰爭,全部都是基於保護國家和地區穩定才出手的。
好比抗美援朝,是因為一旦朝鮮失守,中國東北將無險可守,裸露在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國人槍炮之下。
還有對越自衛反擊戰,若是不進行反擊,越南就會一直糾纏、不斷襲擾中國邊境。這場戰爭發生在十年浩劫結束以後,盡管那期間軍事訓練有些許鬆弛,英勇的解放軍還是在一月之內就完成了目標, 大勝班師。 而在對越反擊戰中,俘虜越軍最多的解放軍戰士是誰,立了什麼功呢?
當初對越自衛反擊之所以會發生, 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越南與前蘇聯勾結,企圖對中國形成南北合圍之勢;其二,中國要想改革開放,就必須拿出些實質性的舉動。唯有如此才能向西方證明,我們已經與 社會 主義陣營的老大哥徹底決裂,再無關系。
在那場歷時近一月的鏖戰後, 解放軍以死傷27000人的代價,造成越南軍人和民兵總共十一萬五千人死傷。 在解放軍撤退回國的途中,也順手摧毀了早先中國為越南援建的鐵路和公路以及軍事設施,若不是蘇聯軍隊持續向中蘇邊境靠攏,想必不日即可拿下河內。
正是解放軍戰士的頑強拼搏精神,才讓越軍對中國聞之膽寒,破滅了其世界第三強國的妄想。在兩國如火如荼的交戰中, 雙方都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戰斗英雄。
比如第42軍第126師副政委林鳳雲,在戰爭爆發之際他剛完成闌尾炎手術,顧不上傷口便立刻奔赴戰場。他指揮軍隊擊斃了越軍的一個團長和一個政委,每次沖鋒都是身先士卒。
不幸的是,在1979年2月17日,他和坦克團的領導在乘坐裝甲車前往陣地時遭遇了越軍的埋伏。數枚火箭彈齊齊向裝甲車射去, 林鳳雲強忍著劇痛撕毀了一切機密文件,最後中彈身亡, 轟轟烈烈犧牲在了越南戰場上。
他的戰友,該部隊的副師長趙連玉也是一位英雄豪傑。越南戰場上,趙連玉親自帶領一個團的兵力打頭陣,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中穿插戰斗,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接到撤退命令後,他和戰友們說道: 「不能丟下一個傷員、一具烈士遺體,就是一支槍、一件作戰用具都不能丟下。」 不幸的是,在撤退的過程中,趙連玉部遭到了越軍的伏擊,他本人被黑槍打中,當場沒了呼吸。
像他們這樣的戰斗英雄,在當時不勝枚舉,還有很多人犧牲在了對越軍的掃盪之中。當年解放軍兵分三路,氣勢洶洶地殺入越南,盡管其利用地形優勢展開了頑強的抵抗,奈何寡不敵眾,還是在人民解放軍的攻勢下節節敗退。
於是,他們便依託當地的山巒屏障,隱匿於山東之中。解放軍漫山遍野搜尋他們, 可畢竟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不少人民子弟兵因此葬身在了漫無邊際的越南大山之中。
盡管掃盪式的圍剿令我軍造成了一些犧牲, 對越軍所造成的傷害更大。 搜尋部隊對越軍可能藏匿的山澗、岩洞進行拉網合圍,分散清剿,碰見民兵時則將大部隊分散開來進行多路的積極戰術手段將其圍殲。
至於那些藏匿在山洞內的敵軍,直接拉出火炮和火焰噴射器,兼以炸葯、手榴彈等輔助措施,寧可錯炸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此前寧死不肯投降的越軍黃扁山師長,為此在山洞中躲藏了近半個月才躲過一劫。還有一位越軍師長,面對解放軍的突襲,直接讓老婆孩子出來投降,而自己飲彈身亡。當然,越軍之中像這樣有骨氣的人還是少數, 否則,我軍也不可能俘虜如此之多的越南軍人。
那麼,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俘虜越軍最多的解放軍戰士是誰呢?他應當是西線作戰部隊某部37師8連1排2班的副班長馬慶超。
他在對越反擊戰的一場戰役中, 僅憑一己之力就俘虜了8名敵人, 直接創下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單兵俘敵的最高紀錄。為此,他個人被授予一等功榮譽,所在的8連也榮獲了集體一等功,成都軍區還專門給予2班「瓦解敵軍模範班」的光榮稱號。
當時對越自衛反擊戰剛剛打響一個星期, 馬慶超所在的13軍剛剛取得了柑塘戰役的勝利。 越軍駐守此地的345師在解放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之下一觸即潰,群龍無首的他們只能十幾殘兵敗將聚攏一處,而後逐步向南轉移。
馬慶超所在的8連接到的任務是:提前佔領制高點,而後向越軍窮寇發動致命一擊,斷絕其南下去路。
8連為越軍布置下了天羅地網, 只等其往裡鑽去。當越軍進入埋伏圈時,全連吹響沖鋒號,輕重武器火力全開,當即令試圖突圍的越軍,四散奔逃。
不過越軍還有一個班利用土坡當掩護,向解放軍投擲手榴彈和燃燒瓶。解放軍端著槍就是一頓掃射,在強大的火力之下, 越軍頓時失去了作戰能力, 死的死,逃的逃。
連長向1排下達了追捕的命令,而馬慶超一馬當先,直接跳出了前沿陣地,拿著沖鋒槍就向前追去。不料敵人還留有埋伏, 子彈從馬慶超的耳邊呼嘯而過, 他一陣閃轉騰挪又順勢轉身,擊斃了向其伏擊的兩名敵人。
如此,愈發激怒了馬慶超,他沖著涵洞用「越語戰場喊話十句」,向其中厲聲說道: 「都出來,繳槍不殺。我們解放軍優待俘虜。」
喊了幾次以後,洞中有五名越軍士兵將自己的槍支扔了出來,接著雙手抱頭走來出來。這一下,馬慶超就順利俘虜了5名越軍士兵。
在將這五名越軍俘虜交給戰友以後,馬慶超又繼續開始他的搜捕之旅。
由於戰場環境紛繁復雜,而越軍又善於利用地形優勢打黑槍,馬慶超和他的戰友們必須小心翼翼,互相掩護。膽大心細的馬慶超一面搜尋著每一處越軍可能隱匿的地方, 另一方面還不停左顧右盼,以防敵人打黑槍。
他和一眾戰友們躡手躡腳,生怕驚動了藏身的越軍。當時雖然人不少,但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聲音。
突然,馬慶超聽聞旁邊的一口井中有些許響動之聲。身經百戰的他知道, 大概率會有人藏匿其中。 他獨自一人走上前去,發現井水一直在咕嚕咕嚕的冒泡,他斷定肯定有人藏於井中,不用多久他們必定會露出頭來換氣。
果不其然,馬慶超在井邊待了一陣,發現有三個人藏於井中。馬慶超沒有直接開槍, 而是用越語勸諫他們早些放下武器投降。 而那三個人一看就是面黃肌瘦,多日未盡油鹽,馬慶超先是給其投遞下了繩子,讓他們爬上來。
結果,只有一個人上來。而另外兩個仍舊是執迷不悟。 上來的那名越軍大快朵頤著解放軍所提供的壓縮餅干, 在「酒足飯飽」以後,也開始跟剩下的兩名戰友喊話,解放軍也在不停勸說他們趁早投降。
眼看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隊伍的前進不可能因為這兩個人而耽擱。副班長馬慶超縱身一躍,直接跳入井中。只見其中的二人是面黃肌瘦,被凍得瑟瑟發抖。他們可能早就想上來了,只不過已經沒有了力氣。
馬慶超早繳了他們的械以後, 將其一個又一個地托舉著上了岸。 解放軍悉心為其換上了干凈的衣物,接著又為其提供水和糧食。他們吃著解放軍給的食物,紛紛流下了淚水,懺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在接下來的戰斗中,馬慶超依舊是英勇神武,絲毫不懼任何艱難險阻。在班師回朝以後,他也被授予了應得的職位。馬慶超之所以俘獲8人就能榮立一等功, 是因為在整場戰爭中一共才有兩千餘名越軍被俘。 倒不是說他們有多麼頑強,而是他們會利用地形。
其實,中越之間的戰爭遠沒有就此而止,自不量力的越南還想著與中國一較高下,於是在老山和者陰山之間不停向中國發動襲擊。
而中國則完全將其當成了練兵場, 在長達十年的兩山輪戰中, 俘獲敵人更加困難。山嶽叢林,植被茂密,發現個敵人都難,活捉就更難了。所以,只要生擒一名敵人,就可以順利獲得一等功。
如今這一切都已經過去,而先輩們的名字, 我們永遠也不能忘記。 若是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
㈣ 中越自衛反擊戰中我方陣亡的高級指揮員
中越自衛反擊戰中我方陣亡的高級指揮員:
林鳳雲,1928年生,遼寧東溝縣人,42軍126師副政委。1947年參軍,在解放戰爭中立小功一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三等功二次。1979年2月17日,林鳳雲乘裝甲指揮車指揮43軍坦克團和126師奔襲東溪,在靠松山遭到越軍伏擊。當時裝甲指揮車上都豎有兩根天線,因而遭到了經驗豐富的越軍的猛烈攻擊。林鳳雲乘坐的裝甲指揮車被越軍炮火擊中,他棄車徒步前進指揮作戰,不幸胸部中彈。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強忍劇痛將隨身攜帶的機密文件銷毀。林鳳雲是1979對越作戰中中國軍隊犧牲的第一位副師級幹部,時年51歲。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現遺體上僅剩下一架被打穿了的微型半導體收音機。
趙連玉,1930年生,遼寧庄河縣人,42軍126師副師長。1945年參軍,先後參加過解放本溪、桓仁、遼陽、營口及塔山阻擊戰、錦州、天津等戰役戰斗。1979年3月8日,趙連玉指揮376團打通從碩龍回國的道路。當日傍晚,趙連玉率團營幹部在班瑙地區的一個高地上勘察地形,研究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他一面觀察對面的山樑,一面拿著地圖指點,給各戰斗分隊分配任務。突然,遠處傳來一聲槍響,只見趙連玉頭一歪,就重重地倒在地上。警衛員迅速撲上去保護,可是已經遲了,趙連玉的頸部中了一顆狙擊子彈,鮮血直流。周圍的人們措手不及,亂作一團。當時趙連玉副師長說不出來話,一會兒就犧牲了。趙連玉副師長時年49歲,是中國軍隊在1979對越作戰中犧牲的第二位副師級幹部。據說狙擊趙副師長的槍手後來被抓到了,竟是一個越南老頭,使用的還是二戰時期的日制三八式步槍。
王子富,1925年生,山東黃縣人,41軍121師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2月18日夜,王子富帶領師後勤前梯隊隨師預備指揮所經魁剝山谷穿插,遭到兩側山頭越軍及混在隊伍中的越軍特工突襲。部隊大亂,失去了控制,傷亡很大。危急關頭,王子富挺身而出,高聲喊叫著組織部隊突圍。越軍特工發現王子富是個領導,集中火力向他射擊,王子富當即中彈犧牲。警衛員張天富上去搶救王子富,也中彈犧牲。王子富時年54歲。
時光銀,1935年生,河南內鄉縣人,41軍121師361團團長。1979年2月21日,時光銀帶領團直屬隊向安樂前進。上午10時許,進至棟替附近一片開闊地帶,准備通過一座吊橋過河與先頭部隊會合。這時突遭河對岸設伏越軍的火力襲擊,部隊因為沒有防備,當即發生重大傷亡。時光銀立即指揮部隊向兩邊散開,尋找障礙物隱蔽,同時以火力向敵反擊。因為部隊被越軍火力死死壓住,時光銀不顧危險抬高姿態觀察地形和敵情,遭到越軍集中火力射擊,不幸連中數彈當場犧牲,時年44歲。
尹慶家,1930年生,遼寧瓦房店人,41軍121師後勤部副部長。1979年2月18日夜,尹慶家帶領師後勤前梯隊在魁剝山谷遇襲,混亂中中彈犧牲,時年49歲。
朱富鈞,1937年生,江蘇蘇州人,廣州軍區獨立坦克團團長。1979年2月19日,朱富鈞指揮坦克縱隊前往馳援在哥新地區遭到越軍圍攻的125師師前指和375團團指。因坦克縱隊與引導組失去聯絡,無法與步兵協同,以致在沖擊過程中沒有發現路邊隱蔽與敵對峙的師前指和375團部隊,一直深入到了越軍控制地區。越軍發現坦克縱隊孤軍深入,集中了猛烈的炮火向其轟擊。朱富鈞發現情況不對,迅速命令坦克縱隊原路返回。在回撤途中,朱富鈞的裝甲指揮車被越軍火箭彈擊中,身負重傷。他命令坦克團副團長接替自己指揮,率領坦克縱隊突圍。朱富鈞被跟隨他的警衛員、衛生員、報務員抬下車,躲到旁邊一座山上的山洞裡等待救援,在敵縱深陣地堅持了2晝夜。因失血過多,朱富鈞幾次昏迷,最後於2月21日晨7時光榮犧牲,時年42歲。
龔顯發,1943年生,湖南望城縣人,炮兵第1師第26團參謀長。1979年2月22日,龔顯發帶領炮兵群、營指揮(觀察)所部分人員先行向班佔地區轉移,以保證不中斷指揮。因輕敵麻痹,未聯系前沿步兵就直接開進,誤入越軍控制區700多米。龔顯發乘坐的先頭指揮車突遭越軍40火箭筒襲擊,當即起火,車上5人全部犧牲。龔顯發犧牲時年36歲。
歐陽明,1936年生,湖南瀏陽縣人,41軍122師364團副團長。1979年2月20日,歐陽明率2營一部,在坦克支援下沿公路向朔江進攻。在進至朔江以東的郭壽南山一線時,突遭越軍三面居高臨下的火力強襲。因地形不利,部隊陷入被動挨打,歐陽明在激戰中脖子中彈當場犧牲,時年43歲。
王烘,1934年生,廣東普寧縣人,41軍121師362團副團長。1979年2月22日,王烘帶領2營經扣屯去執行炸毀納隆橋的任務。因遇到越軍襲擊,在向友鄰部隊靠攏時,再次突遭越軍火力強襲。營長負重傷,步談機被打壞,2瓦電台報話員犧牲,指揮聯絡中斷,部隊驚慌失措,沒有組織反擊就被打散。前衛部隊迅速撤出了越軍火力范圍,在公路南側翻山向西走。王烘副團長本來可以隨前衛部隊沖出來,但他為了把伏擊圈中的部隊帶出來,幾次返回指揮部隊突圍,不幸在混亂中被俘犧牲。遺體被越軍捆在樹上,身上有一紙條,上寫「共產黨員王烘寧死不降!」犧牲時年45歲。
麥達林,1942年生,廣東台山縣人,42軍124師372團副團長。1979年2月17日,率部隊搭乘坦克向高平穿插,沖過靠松山時身負重傷,於18日凌晨犧牲,時年37歲。
胡慶忠,1944年生,四川資陽縣人,50軍150師448團副團長。1979年3月12日,胡慶忠率448團2營從班英出發沿山路向北撤退回國時,因指揮失誤,在朗庄地區遭到越軍突襲,胡慶忠在戰斗中中彈犧牲,時年35歲。
寧成功,1929年生,遼寧蓋縣人,42軍坦克團副政委。1979年2月18日,寧成功乘坐裝甲車指揮42軍坦克團搭載步兵向高平穿插。進至楠囊南側時,公路遭到越軍嚴重破壞,前進受阻。寧成功不顧越軍仍向公路上射擊,從裝甲車內探身出來指揮運動保障隊搶險。不料,一顆子彈飛來擊中了他的頭部,當場犧牲。寧成功副政委平易近人,作戰勇敢,深受官兵愛戴,犧牲時年50歲。
鄭贊正,1937年生,廣東潮陽縣人,41軍121師361團副政委。1979年2月18日,鄭贊正帶領團後勤第二梯隊進至宗梅吊橋。團後勤第二梯隊由多個建制部分組成,人員龐雜,攜帶軍馬105匹,又收攏了100餘名掉隊民工,全隊所攜槍支卻很少,隊伍拉得很長,行動不便,戰鬥力較弱。當團後勤第二梯隊准備過橋時,突遭越軍1個特工連和部分民軍的襲擊,前進受阻。鄭贊正副政委前往橋頭勘察敵情時,突遭越軍特工近距離射擊,當場犧牲,時年42歲。
廖智文,1942年生,四川內江縣人,42軍126師376團副政委。1979年2月25日,廖智文隨376團3營行動,參加攻打673高地的戰斗。為搶救遭越軍伏擊受傷的團特務連連長,廖智文親自帶領小分隊下山營救,將特務連連長救出,自己卻中彈犧牲,時年37歲。
車仁錄,50軍149師445團副政委。1979年3月1日,率該團2營在大平西北無名高地防禦時遭敵炮擊負傷,後送途中因流血過多犧牲。後安葬在445團原駐地四川省眉山市貓兒山革命烈士陵園。
李天保,1946年生,雲南騰沖縣人,14軍41師121團副政委。1979年2月19日,李天保率部進攻發隆,在前沿指揮戰斗時中彈犧牲,時年33歲。
段學章,1934年生,雲南保山市人,14軍41師123團參謀長。1979年2月25日凌晨4時30分,123團指揮所進至班高村邊時,越軍一名特工隊員利用夜暗混入該團行軍隊列中,用手榴彈炸傷5人,段學章負傷後經搶救無效犧牲,時年45歲。
陳佃合,1945年生,山東萊蕪縣人,43軍坦克團政治處主任。1979年2月17日,陳佃合隨師、團前指指揮43軍坦克團奔襲東溪,在靠松山遭到越軍伏擊。陳佃合乘坐的裝甲指揮車被越軍擊中,他在下車步行前進時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4歲。
李育賢,1939年生,廣東興寧縣人,42軍125師375團政治處主任。1979年2月19日,在哥新團指揮所遭到一名混進來的越軍特工襲擊,傷重犧牲,時年40歲。
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又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南疆戰爭、第三次印度中國戰爭)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越南北部幾個重要城市,一個月之內便宣布勝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到最低點,並使大量越南華人持續逃亡。兩國在整個八十年代持續爆發邊界沖突,即兩山戰役,中國軍隊攻佔老山、者陰山地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