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越南的習俗是什麼啊
越南城市的男子多西裝,婦女穿花色窄袖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婀娜多姿,下擺舒展,開衩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鐲、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對群眾稱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只在本國人之間用)。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外人到他們家時,不能用腳指物,席地而坐時不能用腳對著人,不能從坐卧的人身上跨過去,不能睡在婦女的房門口和經常來往的過道上,不準進入主人的內房。在少數民族家中,絕對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間里。有些少數民族住竹木高腳屋,習慣在樓上席樓坐卧。進屋要脫鞋,否則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年青人對老年人特別敬重。在北方京族家裡,由最老一輩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輩的女人當家,凡事一般都得徵求他們的意見,只要他們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會表示異議。和老年人同行,如要超過去,應先打個招呼,表示先行走一步。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敬老的習慣,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條凳子專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準坐。
有些少數民族很好客。客人來到他們的家中,常用本民族最喜愛喝的酒和愛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盡量地吃,否則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即輪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謝謝不再喝了(吃飯時也是這樣)。
越南人喜歡嚼檳榔,人們通常用葦葉包一些灰或硯灰,同檳榔一起入口,灰和檳榔會起化學反應,嚼檳榔的味道始則苦,繼而甜,對神經有刺激作用。檳榔也是當地贈送情人的信物。
不要隨意摸別人的頭部,包括小孩。當村寨路口懸掛有綠色樹枝時,是禁入的標志,外人不得進入。南部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禮、進食、送物和接物。越南人忌諱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機連續給三個人點煙,認為不吉利。
②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2)越南男人穿禮服叫什麼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
③ 越南人和朝鮮人為什麼也穿中山裝,他們承認是中國發明的嗎
當然承認!因為有歷史證據考究的 你的越南朋友一定沒問過老人中山裝的由來
④ 各國傳統服飾叫什麼名字!
旗袍只是中國滿族服飾在近代結合西式審美和裁剪的改良,本來就算不得傳統服飾,更不能作為中國的傳統服飾的代表,否則置十幾億漢族人於何地?漢族的傳統服飾是漢服,清朝建立的時候因為民族壓迫而被漢族人放棄了。
當然,漢服、旗裝(改良前的)、馬褂以及各少數民族服飾,都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一部分
日本:和服(學自漢服的曲裾深衣)
韓國:韓服(學自漢服的高腰襦裙、明制襦裙、直裾深衣)
越南:奧黛(學自滿族的旗裝)
印度:莎麗
美國:(個人感覺是牛仔裝~)
西方白人世界:歐式古典禮服
阿拉伯世界:阿拉伯長袍
蒙古:蒙服(剃發易服的時候和漢族一起,變成了滿族服飾,此前是交領右衽,和漢服一樣,此後是立領盤扣,和滿服一樣)
其他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⑤ 大褂是不是起源於明朝女裝,越南奧黛長衫為啥於中國大褂一樣
大褂,北方叫長衫又稱長褂、中式長衫等,是清朝時漢人根據滿族旗裝改的。清朝後期中國人以此為常禮服。長衫於斜部加以割截、縫綴,以表徵福田、百納之意,與滿人旗裝、便服不同的是,長衫是無馬蹄袖,長衫是立領,長衫是左右開裾。
長衫是長袍的一種,長袍有棉、夾之分,單者為長衫,雙層者稱為襖。
長衫領袖無鑲滾,衣身合體呈寬體直身的廓形。大襟右衽,單側或雙側開衩,衣身細瘦,窄袖,袖長與馬褂袖齊平且不用馬蹄袖。長至足跟、下擺窄小,在正式場合使用圓領和里襯製成的圓形立領形狀。長衫於斜部加以割截、縫輟,以表徵福田、百納之意。清末民國以前我國服裝特點強調的是二維空間效果。服裝的主要結構是直線狀、整片式、平面型的、無曲線,在此基礎上進行以肩部為主要支點的平面式裁剪,注重服裝面料本身的外觀效果和平面性的裝飾表現,暗合中國幾千年「天人合一」的觀念,穿在身上平直寬松,即「人為衣服務」。
⑥ 中國日本越南,三國古代男女服裝大比拼,你最中意哪個
中國日本越南,三國古代男女服裝大比拼,你最中意哪個時期的服裝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編小人物說大歷史,今天很高興能給大家帶來新的一期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古代男服裝:中國古代的各種衣裳、冠帽、鞋襪等服裝,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結構與款式隨著生產與生活方式的發展而逐漸變化,古代服裝存世不多,在研究中除依據實物外,古代雕塑、繪畫中的人物形象,也往往是重要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