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打明朝多少人

越南打明朝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3-02-04 22:55:43

❶ 明朝為何承認越南獨立:只因七萬明朝大軍全軍覆沒

1427年,由於征討越南「黎利作亂」的戰爭失利,明宣宗朱瞻基決定派征虜副將軍柳升再征越南,由兵部尚書李慶參贊軍務。當時的越南還是明朝的一個省。明成祖朱棣平越南後,由於委派的地方官員橫征暴斂激起越南民變,引致黎利起兵造反。黎利起兵後,勢力發展飛快。1426年明宣宗剛即位時,就曾派成山侯王通率領十萬大軍前去征剿,結果大敗後一直龜縮於交州城內(今越南河內附近),越南局勢終成明朝大患。

這一次,明宣宗派遣的柳升算是當時的名將,早年隨朱棣北征時立有赫赫戰功,漸漸居功自傲,常在李慶等人面前自翊「降虜天將」。這次南征的隊伍可謂來頭不小。除以柳升、副總兵梁銘、參贊李慶、參將崔聚為首的七萬主力外,還有以雲南黔國公沐晟為首的五萬大軍作為犄角後備。只要大軍齊心策略得當,勝利本當不在話下的,然而,沒等南征大軍抵達越南,軍中就已經開始出現內部分裂。

原來,柳升在南征之前早已躊躇滿志,打算在剿滅黎利後自立為王當一回地方諸侯。李慶、梁銘反復勸誡不成,只好暗地裡打算聯絡黔國公沐晟奪其兵權,以確保南征順利進行。然而,李慶派人送往雲南的信被柳升的心腹截了下來。柳升於是與參將崔聚商量對策。崔聚說:「南方之地歷來瘟疫頻發,我們不妨想個辦法讓他們生病致死,這樣對朝廷也好交待!」也不知崔聚用了什麼法子,大軍抵達越南後,梁銘、李慶二人竟相繼病重,軍政只能聽憑柳崔二人自作自為。

在初抵越南時,柳升打了一系列勝仗,李慶提醒這可能是黎利的誘敵深入之計,柳升不聽,數天後率大軍繼續冒敵深入,行至支棱(今越南諒山)一片沼澤地時遭敵突襲,明軍最後丟下無數屍體逃回大營,而柳升本人也在泥沼里中鏢而死。殘兵回到大營時,副總兵梁銘正好病亡,李慶聽聞消息後當即吐血數升,不一日後也抱憾而亡。

失去主將的剩餘明軍只好在崔聚的帶領下且戰且退,被黎利的安南兵團團圍困於昌江,七萬大軍全軍覆沒,越南落入了黎利之手。龜縮於交州城內的成山侯王通見自己已孤立無援,只好聯絡黎利求和,當時的明朝也真的派不出多少兵馬了,正是在這樣的內外交困情況下,明宣宗最後決定罷兵,之後正式冊封黎利為安南國王,越南終於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❷ 明朝為何要承認越南獨立:七萬大軍全軍覆沒

不能有效管理,暴動以後軍費開支大。

❸ 明朝時期越南的歷史


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在位22年,一生對外征戰無數,5次北征蒙古,最遠直殺到今天俄羅斯境內,連敗韃靼,瓦剌兩大部落,放眼當時寰宇,可謂所向披靡。但另一場幾乎與之同時進行的戰爭,長久以來史家卻著墨不多——明平安南之戰。
安南,即越南古稱,明代時期,越南北部稱安南,南部稱占城,自唐末建國以來,一直是中國西南的友好藩屬,從宋至元,始終向中國稱臣納貢。明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不久,安南即遣使來朝,是當時中國周邊藩屬中最早承認大明王朝為「宗主國」的國家,從此兩國通好。洪武中後期,趁明朝接連發生「胡藍」大案,且忙於和北元殘余勢力相互攻殺時,安南也趁勢北進,屢屢侵擾廣西寧明等地區。朱元璋一度想南征安南,但終不願勞師遠征,最終只是遣使申斥。到永樂年間,種種矛盾累積,演變成一場一度把大明拖入「越戰」泥潭,也給越南當地人民帶來無盡災難的戰爭——明平安南之戰。


明朝與安南戰爭的導火索,是安南國內的一場政變,在今天越南的史料里,被稱為「陳黎之變」。
朱棣登基以前,安南的國王,一直由當地陳氏家族世襲,世代受中國冊封,史稱「陳氏安南」,到洪武末期,其國家大權漸由宰相黎氏家族操控,國王僅保持虛名。公元1400年,朱棣發動篡奪皇位的「靖難之役」時,安南黎氏家族也發動政變,殺死國王自立,黎氏宰相改名胡一元,自封「太上皇」,掌控大權,由其子任國王。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他遣使臣到南京,謊稱安南國王陳氏病逝無後,自己以外孫身份即位稱王,現請求大明以宗主國名義冊封。朱棣疑惑之下,派大臣楊勃赴安南查問,結果楊勃被胡一元重金買通,歸國後竭力做旁證。疑慮漸消的朱棣遂順水推舟,於是年八月命禮部侍郎夏止善赴安南,冊封胡氏為安南國王。可「紙是包不住火」的,不幾日,原安南舊臣呂伯奢逃到南京,面見朱棣揭發真相,並與安南國使臣當面對質,終於真相大白。上當的朱棣惱怒萬分,但當呂伯奢苦求朱棣興「吊伐之師」,即用武力幫助陳氏復國時,朱棣卻猶豫了。在寮國宣威司送來了外逃的陳氏王族宗親陳天平後,朱棣決定採取相對穩妥的辦法,先派御史李琦去安南,表示「最強烈抗議」,申斥胡氏的篡逆之罪,重壓之下胡氏家族果然服軟,胡一元父子向朱棣上表請罪,並表示願迎回陳氏家族後人為王,朱棣遂冊封陳天平為安南王,命廣西左、右副將軍黃中、呂毅護送陳天平歸國,此舉除了「伸張正義」外,當然也有借機索還安南侵佔大明領土的目的,一場「篡逆鬧劇」,似乎在朱棣的軟硬兼施下,已然「和平解決」。
永樂四年三月,黃中等人護送陳天平進入安南境內,到達雞嶺關(今越南老街)時,安南派人前來犒勞,趁明軍鬆懈,突然出動10萬大軍發動突襲,先劫走了陳天平,接著毀掉了老街通往河內的道路,當著明軍的面公開處決了陳天平,而先前明朝派往安南的使臣呂松,也被胡一元殺掉。4000明軍進攻受挫,只得倉皇歸國。這是「公然踐踏大明尊嚴」,消息傳到京城,朱棣火冒三丈,當廷大罵胡氏父子「蕞爾小丑,罪惡滔天,此賊不誅,兵則何用」?終下定決心——南征安南。
永樂四年七月一日,朱棣發布《討安南檄文》,聲稱「命將士出,弔民伐罪」,做好「宣傳工作」,接著命鎮守雲南的西平侯沐晟任「征夷左副將軍」,從雲南進兵,成國公朱能任征夷將軍,會同任「征夷右將軍」的新城侯張輔,統「十八路將軍」,從廣西進兵,兩路齊下,務求一舉掃平安南。這次動兵,對外號稱兵馬80萬,而實際兵力也不下30萬,除了調動擅長濕熱氣候作戰的四川、雲南、廣西各地精兵外,更從各地藩王處調集「護衛」數萬人,借征安南而收「削藩」之效。對此次出兵,精於兵事的朱棣謀劃周詳,為了防止將帥不和,對朱能和沐晟反復告誡,讓他們「不可故違以傷和氣」。紀律也格外森嚴,規定「妄戮之人,雖建功不得贖罪」。寫給眾位將領的諭告里,更點出了諸如防止敵人埋伏,提防炎熱天氣和當地瘟疫,以及安撫當地百姓等「注意事項」。此外朱棣還出奇制勝,派太監馬彬調集廣東、福建兩省水師,沿海路至占城(越南南部),堵截安南逃兵。太監統軍,由此而始。
孰料出師不利,「征夷將軍」朱能行至廣西龍州時病逝,年僅31歲的張輔臨危受命,代理征夷將軍一職。張輔勉勵眾將「昔開平王(常遇春)遠征途中去世,歧陽王代之大破元軍,我雖不才,願效前輩」。是年十月,張輔部進入安南境內,穩打穩扎,連克隘留、雞鳴兩關(今越南甘塘、老街),與另一路大軍沐晟部會師,合力進攻安南北部重鎮多邦。多邦,即今日越南的諒山,自古有「下諒山而越王降」之說,原因在於諒山險要,而其南面卻一馬平川,大軍可長驅直入。胡氏父子也知此戰重要,在多邦(諒山)以宣江、桃江、富良江、陀江四處天險為依託,在當地廣挖戰壕,修築防禦要塞,密置弓弩火器,其弩箭與火器彈丸皆用毒葯浸泡,沾之即死,各式城柵相連900里,更「全民皆兵」,盡發舉國近百萬兵民參戰,可謂是15世紀越南版的「馬其諾防線」。張輔深知「此城一破,便如破竹」,於是精心策劃,先穩住營盤,繼而派小股部隊陸續發動佯攻,牽制敵注意力,直到十二月五日夜,決戰打響,明軍發動突襲。之前在護送陳天平時遭安南算計的都督黃中主動請纓,率敢死隊(即當初護送陳天平的4000士兵)突圍,強攻多邦東門,士兵各個爭先赴死,在付出了傷亡過半的代價後,終登上城頭。打開了缺口,30萬明軍順勢強攻,胡家父子苦心經營的「多邦防線」,一夜間土崩瓦解。城破之時,安南軍殺出「回馬槍」,派戰象反攻明軍,意圖力挽狂瀾。張輔早有準備,以火槍硬弩瞄準齊射,數千大象盡成「活靶子」,踩踏安南官民無數,明軍乘勝追擊,終攻克多邦城,多邦主帥,安南「國防部長」阮飛明被殺,史載「斬俘無算」。今天不少越南史料考證,越軍在這場戰斗里的死亡人數不下10萬人,南征大局一戰而定,此後明軍長驅直入,至永樂五年五月,明軍在富良江會戰中徹底殲滅胡氏父子的水師,斬首3萬7千人,「溺死無算」。胡氏父子敗逃後被捕獲,押送京城斬首。至此,歷時1年的平安南之戰,徹底結束。
平安南之戰,張輔僅用1年時間,即攻克安南全境,「得府州四十八,戶三百三十萬」,可稱是不世之功。與今人想像不同的是,此時安南並非是普通的「蕞爾小邦」,多年以來其四處征伐寮國、暹羅(泰國)、占城(南越)等國,甚至年年騷擾中國廣西、雲南邊境。其部分火器裝備,比明軍還要先進,之後明朝神機營的部分火器,就是從安南之戰繳獲越軍的火器里改良而來。可見,朱棣平安南之役,實為保障邊境平安的自衛反擊戰爭,勝利也頗為不易。明軍之速勝,一者是張輔統籌有方,上下三軍用命,二者也是策略正確——攻心。自進入安南境內開始,明軍便向當地官民廣發檄文,聲稱此來是助陳氏復國,告誡安南百姓不要「助逆」。此外,明軍大軍過處,皆紀律嚴明,與民秋毫無犯,更沒收胡家父子的「逆產」分發當地貧民,越南士民無不「納款以降」。鼎定戰爭大局的多邦之戰,即是明軍以當地鄉民為向導奇襲成功,最終平滅胡家父子的富良江之戰,更是明軍以反抗胡家父子統治的當地「義軍」陳封為先驅,一舉大破之。逃竄的胡家父子也被當地百姓捕獲了捆送給明軍。安南之勝,人心向背是為關鍵。
永樂五年五月,張輔將捕獲的胡家父子捆送南京,並上報說陳氏宗族已被胡家父子屠盡,至今難覓宗族,當地「儒生」也上「萬民表」,請求允准安南歸附大明。朱棣下詔斬首胡家父子,大學士湖廣等人建議借機在安南設郡,將之並入中華版圖。朱棣的「燕王府舊臣」紛紛響應,盡管文臣解縉、楊士奇以及「第一謀士」姚廣孝等人竭力反對,但志得意滿的朱棣還是欣然採納,永樂五年六月一日,朱棣降《平安南詔》,晉升張輔為「英國公」,改安南為「交趾」,設交趾郡,以工部尚書黃福為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正是這個看似「威服四夷」的決定,令本已南征成功的大明,從此陷入了長達十數年的「越戰」泥潭。


永樂六年六月(公元1408年),為籌謀北征蒙古事宜,朱棣招駐兵安南的張輔歸京,僅留沐晟鎮守當地。然而僅過了半年,是年八月,安南戰事風雲再起,原安南陳氏王朝舊臣簡定聚眾造反,安南上洪、大塘、同登等地鄉民紛紛響應,大舉叛亂。此後,簡定自稱日南王,立其侄兒陳季擴為帝。朱棣聞訊大怒,先怒殺叛軍派到南京的使臣,繼而大舉增兵,調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精兵4萬人,由西平侯沐晟率領征剿,另派兵部尚書劉俊赴安南持詔書招撫,企圖「剿撫並用」。是年十二月,沐晟率軍與陳簡定在安南生厥江(今越南豐盈縣)決戰,因輕敵冒進,被簡定率重兵合圍,激戰之下全軍覆沒,明朝的「交趾指揮使」呂毅,派往安南招募的兵部尚書劉俊,皆在此戰中陣亡。安南「建省」僅一年有餘,局面卻迅速糜爛。
究原因,禍根其實早在朱棣決定設「交趾郡」的時候就種下了,恰如楊士奇當時諫阻時所說:「陳氏雖無能,卻頗得民望,其民多懷之,其驟行廢立,恐至安南士兵皆怨,鑽營之徒勢起,後患無窮也。」此言不虛,陳氏王朝雖然暗弱無能,但越南百姓對其感情深厚,明軍平胡家父子的時候,正是打著助陳氏復國的旗號,方得到越南百姓的群起響應。結果卻是改安南為交趾,強行建省,可謂自食其言,兵連禍結也就不奇怪。而叛亂的簡定,是原安南陳氏國王的宗親,跟三國里的「劉皇叔」差不多,打著陳氏的旗號,自然引得安南諸多百姓紛紛歸附。
大亂之下,朱棣再次啟用張輔,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二月,朱棣令張輔督師,發20萬大軍南下,時朱棣意在北伐蒙古,因此命張輔此戰必須「速勝」。張輔卻不急於進兵,到安南後先是安撫當地因戰亂逃亡的流民,嚴懲當地貪暴害民的明朝官吏,繼續「攻心」,直到局面稍稍穩定,才於三月南下慈廉州,直搗叛軍老巢咸子關,用火攻之計焚燒叛軍戰船600艘。至十一月,已平定大部叛亂地區,十一月中,張輔與叛軍發動了神投海之戰。他令部將朱榮、蔡福率騎兵從陸地包抄,自率水師強攻,水陸並進,斬殺叛軍4萬多人,並成功俘虜叛軍頭領簡定。至次年一月,張輔已盡數削平各路叛軍,唯獨簡定所立的「侄皇帝」陳季擴,帶兵退守安南義安苟延殘喘,眼看朝不保夕。就在這時「轉機」出現了,北方朱棣派邱福北征蒙古,全軍覆沒,盛怒之下的朱棣調50萬大軍北伐,並命令張輔火速北上,安南平叛的任務只得重新留給之前兵敗的沐晟等人。果然張輔前腳剛走,陳季擴後腳就發動反攻,大敗沐晟,安南叛亂平而復反,再成亂局。
永樂八年二月,朱棣北伐蒙古大勝,在成吉思汗的家鄉斡難河大破蒙古韃靼可汗本雅失里,得勝還朝時,趁朱棣「心情好」,陳季擴再派使者請求冊封。這次的使者極盡拍馬能事,引得朱棣「龍顏大悅」,封陳季擴為「交趾布政使」,一心想求封王的陳季擴大為不滿,變本加厲,擴大叛亂,鎮守安南的沐晟無能,無力與之交鋒,只能收縮防線,勉強自保。盛怒之下,朱棣於三月再派張輔下安南。張輔到任後即出重手,先斬了此前作戰不力的都督黃中(多邦之戰率先沖鋒的「敢死隊」隊長),激得軍心大振,繼而於八月再戰神投海,在沒有大型戰艦的情況下,組成小船突擊隊,大破安南叛軍水師,繳獲敵船400艘,攻克陳季擴老巢義安。永樂十一年十二月,張輔與沐晟合軍,同陳季擴在今天越南寮國交界的愛子江決戰。陳季擴動用戰象8000頭沖擊明軍。張輔多謀,命令明軍神箭手瞄準,「一矢射象奴,二矢射象鼻」,結果群象大亂,反而倉皇回逃,沖垮安南軍陣,陳季擴全軍覆沒。經撒網搜捕,終於永樂十二年一月在寮國蒙冊將其全家活捉,至此持續數年的安南簡定之亂徹底平定。成功平亂後,張輔押解陳季擴全家歸京。朱棣命原交趾副指揮使李彬接替張輔,督師安南。
張輔之所以屢次平亂後即被調回,在於此時朱棣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北征蒙古上,安南之事,他只想盡快解決,莫要給北征「拖後腿」。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後,明朝廷把遷都北京提到了日程上,除大力營造北京皇城,疏通京杭大運河外,各精銳部隊也陸續北移,對於最南方的安南,益發鞭長莫及。此時在安南,朱棣又用人不當,派親信太監馬齊鎮守,敲詐地方貪墨成性的馬齊,鬧得安南百姓怨聲載道。張輔北歸後,安南各地小規模的反抗始終未停過。接替張輔的李彬,人品還算好,但懦弱無能,守土還算盡職,但未有張輔之才。永樂十六年一月,安南清華府土官巡檢黎利召集各部在蘭山會盟,再次舉起了反抗明王朝的大旗,這就是越南歷史書上至今大為宣講的「蘭山會盟」。
關於黎利,中越兩國史料評價各有不同,明朝的史料稱他是「逆賊」,越南的史料稱他是「民族英雄」,但兩國史料都承認一個事實:他是安南歷次叛亂的所有領袖裡,最有才能,也最得民心,人品也最好的人。曾多次作為使節出使安南的永樂時代名臣李琦就在後來給明宣宗的奏摺里贊他「禮敬賢才,優恤百姓,行事睿智果敢,行軍謀而後動,德行才能,皆為胡(胡家父子)、陳(簡定,陳季擴)等逆賊所不及也」。如此評語,確為英雄。觀其履歷,他出身平民,卻自幼好學,原是跟從陳季擴叛亂的「金吾將軍」,因為陳季擴的親信暴虐害民而與之反目,在愛子河會戰前投奔張輔,因助明軍剿滅陳季擴有功,被封為清安土官。張輔走後,「鎮守中官」太監馬齊在當地暴虐害民,黎利的小女兒也被馬齊拐走,賣到皇宮為奴婢,從此下落不明。深仇大恨下,黎利於永樂十六年一月會盟各地安南「土官」舉兵。明安南督師李彬無能,加上鎮守太監馬齊大肆采辦珠寶,激得當地民眾反抗四起,所以李彬雖然東征西討「日不暇給」,兵亂卻越剿越大,黎利之勢越剿越強。消息傳到京城,此時張輔正協助朱棣籌謀繼續北伐蒙古的事宜,著實走不開身,加上太監馬齊欺上瞞下,於是朱棣命令李彬「戴罪征剿」。可憐李彬,之後幾年被黎利數次以奇計殺敗,損兵無數,在永樂二十年「憂懼而死」。這幾年明朝之所以未像以往一樣火速調兵平叛,是因為此時明朝國內正發生「山東青州唐賽兒起義」,加上用兵蒙古的「戰略重點」,三線作戰,力不從心。
永樂二十年李彬「犧牲在工作崗位」後,朱棣才遣精兵,以榮昌伯陳智掛帥南征,這支明軍能打,接連在昌東、甘林之戰擊敗黎利,逼得黎利逃往寮國求援。繼而明軍與越南、寮國聯軍在寮國農巴力大戰,明軍調重炮轟擊,「大破之」,斬殺1萬5千餘人,寮國國王嚇破了膽,立刻向明軍請和,並答應交出黎利,誰知黎利搶先一步逃走,躲入越南俄樂山區中,其殘部化整為零,開辟「抗明根據地」,聯合當地山民同明軍打起了游擊。陳智才能終比不得張輔,之後兩年屢次圍剿,卻勞而無功,雙方再次陷入了相持。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逝,即位的明仁宗朱高熾意圖「和平解決」,派人冊封黎利為清化知府,黎利拒不從命,而安南轄區的鄉民也紛紛起事,響應黎利。一年後,繼位的明宣宗朱瞻基再遣精兵,撤換了在此地苦戰多年的陳智,啟用成山侯王通為帥征剿。宣德元年二月,王通進剿俄樂山,遭黎利部將黎善伏擊,損失5000人,交趾按察司陳洽戰死。這場小敗把王通嚇破了膽,竟私自與黎利議和。接連受挫下,明宣宗改派安遠侯柳升為帥,會同曾征剿安南的老將沐晟,從廣西、雲南分兩路進兵,起7萬大軍征剿。可同是「燕王舊將」柳升的才能比張輔差太遠,宣德二年九月,柳升在倒馬坡戰役中遭黎利包圍,損失1萬餘人,其本人陣亡,隨行的都督崔聚和工部尚書黃福整頓殘兵繼續進軍,再次被打敗,幾乎全軍覆沒,二人雙雙被俘。值得一提的是黃福,他之前曾多次在安南各地做知府,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今天越南民間,還有不少有關他為民做主的「清官戲」。這次明宣宗派他重回安南,也是為了「攻心」,誰知事與願違,被俘後的黃福受到黎利的優禮,黎利親自請他「上座」,並叩拜說:「倘大明官員都如閣下,我又怎能會反?」此外,對於被俘的明軍官兵以及明朝百姓家屬,黎利也下令優待,傷者施葯救治,死者斂屍厚葬,有願歸國者更發放路費,禮送出境。曾有其親兵擅掠明朝官民,黎利聞訊大怒,斬親兵8人,並訓道:你等此種作為,與天朝(明朝)閹官何異?大明「公公」,成了越南軍民的「反面典型」,足見馬齊對安南禍害之深。種種「善舉」下,明軍「攻心」不成,反倒「被攻心」,駐安南各地明軍士卒「逃亡者十之四五」。而受命從雲南進兵的沐晟,得知柳升敗訊,竟不戰而逃。先前同黎利私自講和的王通,此時連戰連敗,僅存2萬殘兵,連同數萬明軍家屬百姓,被黎利重兵圍困在東都(今越南河內)。至此,安南之局,已然不可收拾。
百般無奈下,明王朝只好舊話重提,重議楊士奇一直力主的「冊封安南」之策,戶部尚書夏元吉以及英國公張輔拚命反對,張輔更親自請纓,自請10萬兵馬,誓一年內討平黎利。但近20年來安南這場「降而復叛」的拉鋸戰,已讓明宣宗君臣厭倦,大學士楊榮的話更一針見血:「國家之安危所系,在北不在南,」終讓明宣宗下了棄安南的決心。是年十月,明宣宗遣禮部侍郎李琦(即永樂時代多次出使安南的那位)為使臣,到安南宣布赦免黎氏罪過,並冊封黎利擁立的原陳氏王朝宗族陳蒿為安南國王。在此之前,被圍東都的王通已私自和黎利議和,得到不再進犯的允諾後,黎利將被圍安南的2萬明軍盡數放回。之後明宣宗正式棄安南,廢明朝設在安南的三司,明朝駐安南各級文武官員,各鎮軍隊,以及百姓家屬總計8萬3千人盡數撤回。一年後,陳蒿死,明宣宗順水推舟命黎利「權署安南國事」。黎利「權署安南國事」期間,仿中國制度開科取士,推廣儒學,並學習朱元璋的「墾荒令」「軍屯制」,休養生息發展生產。明英宗正統元年,黎利病死,其子黎元龍被明英宗正式冊封為「安南國王」,這就是歷史上的越南黎氏王朝。其後,兩國雖在嘉靖時代又發生摩擦,但和平相處終成主流。

❹ 安南號稱700萬大軍,為何打不過號稱80萬的明朝

吹牛皮誰不會呢?明朝時期的安南也就是現在的越南當時的總人口可能都不一定有700萬人,居然敢號稱擁有700萬大軍!吹牛皮可不能太安南啊!根據《明實錄·太宗實錄》記載,發生在明朝永樂時期的明朝平滅安南內亂事件,明朝出動的兵力不過數萬人,而當時安南幾乎全民皆兵,也只湊到了不足25萬人的兵力。所以說,這次戰爭的雙方都是攢足了勁吹牛,不過安南更勝一籌。

這種來自於封建王朝時期軍事實力的強大威壓,至今猶存!

結語:當初大明和安南的戰爭,雖然雙方出動兵力差距並沒有太大,而大明朝也確實通過實實在在的軍事壓力,讓安南成為大明朝的一個屬地。從這一方面來看,大明朝贏了!但是就吹牛皮的角度而言,大明還得對安南國服個軟!

❺ 明朝打下越南為什麼又放棄了

30多萬明軍血戰之後,最終佔領了越南

1405年,由於越南方面的種種過分的行為,最終激怒了永樂皇帝朱棣。朱棣是馬上皇帝,喜歡用鋼刀解決問題,這也是他的一貫傳統。現在很多人神化他的五征漠北,但是仔細算來,他前三次出征是完全正確的。而後兩次的出征,就有一些沒事找事的味道。一些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的問題,這位皇帝選擇了動武。當然,越南當時的情況已經到了不動武不行的地步。1405年之後,明朝集結了30多萬軍隊,兵分兩路進攻越南。500多年後的那次行動,在出兵規模和路線上與明朝的行動驚奇的相似。30多萬明軍經過一番血戰之後,佔領了越南北部。當時明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可靠的,佔領越南不是什麼問題。

但佔領越南之後,永樂皇帝的一個舉動引起了越南人的反感。明朝宣布正式將越南歸屬自己,在明朝人看來是開疆拓土,在越南人看來則是標準的侵略。越南自五代十國獨立以來,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越南國民已經無法認可明朝的行為。雖然明朝是天朝上國,但是明目張膽的侵略是他們不能忍受的。這個情況類似於20世紀,蘇聯對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明朝軍隊戰鬥力強悍,佔領越南很容易,但是征服越南卻很難。越南境內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義軍,他們到處襲擊明軍。明軍雖然強大,但是被搞得疲於應付。明朝軍隊在非正規戰斗中的傷亡數字直線上升,簡直就是美軍在越南慘狀的提前版。

二、明朝北方壓力增大,經濟上得不償失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登基之時,北方的壓力開始增大。蒙古各部又開始蠢蠢欲動,對於這些傢伙只能一邊打一邊拉。明朝北方各鎮的兵力都應得到加強,但是此時的明朝軍隊的戰鬥力相比洪武、永樂時期已經明顯下降,衛所制度開始糜爛。明朝為了加強北方的防禦力量必須從南方的越南抽身,兩線作戰對哪個國家來說都是大忌。而為了看住越南,明朝在越南境內駐扎了大量的軍隊。鑒於越南危險的形勢,這些軍隊必須能打仗才行。在北方形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著名的三楊建議從越南撤軍。朱瞻基經過慎重的考慮,最終同意從越南撤軍。而且不單單是軍隊,所有的行政機關也撤出越南,也就證明了放棄了越南。

❻ 明越戰爭的戰爭經過

明軍兵分兩路攻打安南。張輔、陳旭領兵四十萬攻打坡壘關(今中越邊境鎮南關),一伏一行,更番相濟;沐晟、李彬領兵四十萬攻打富令關(位於今越南宣光省),鑿山伐木,開道進兵。十一月,兩路大軍在白鶴江會合,列營於大江(今紅河)北岸,直抵住江。太上皇胡季犛令左相國胡元澄節制大江兵馬,簽聞朝政胡杜節制住江兵馬,外面水軍的戰艦連在一起,裡面岸上的陸軍則用象兵對壘。明軍與安南軍皆隔江相望,未曾一戰。張輔、沐晟下令將明軍的告示寫在許多木板上,放入江中。木板順流而下,不少拾到木板的軍士認為胡氏必敗,且厭惡胡季犛的苛政,失去了戰心。安南將領莫迪、莫邃、阮勛等人投降明軍,後來皆受到重用,莫迪為指揮使,莫邃為鹽運使,阮勛為布政使。
十二月二日,明軍擊敗安南左聖翊將軍胡射,攻佔越池木丸江岸(木丸江在今越南河西省,與黃江相接),到達白鶴江木樁。胡射率殘部逃往大江之南。九日晚上,明軍攻打木丸州(今越南河西省富川縣木凡鄉)。該州守將左神翊將軍阮公瑰以女色自娛,全軍覆沒,船隻全被燒毀。周圍的安南水軍無人相救,唯獨紛紛相節制的胡元澄詢問何人能夠代守其職。明軍趁機建造浮橋渡過了大江。
十二日早晨,明軍對要塞多邦城發起了進攻,由張輔率都督黃中、都指揮蔡福攻其西北,沐晟率都督陳濬等部攻打東南。此戰進行地異常慘烈,根據《大越史記全書》的記載,雙方死傷慘重,屍體堆積地將要與城墻等高,但明軍依然奮勇作戰。為了打破戰斗的僵局,安南方面的天長軍將阮宗杜等人挖開了城牆的一角,試圖率象兵突襲明軍。但明軍使用火銃擊退了象兵,隨即明軍跟在象兵之後一擁而入,佔領了多邦城。沿江的安南守軍大潰,退守黃江。明軍趁勢攻下了安南的東都升龍(今越南河內),大肆擄掠女子、玉帛、糧草、金銀等,閹割了一些童男,送入金陵獻捷;另一方面則任命官員管理城池,招安流民,為長久計。
次年春二月二十日,胡元澄率安南軍進攻噌江,遭遇兩岸明軍的夾擊,敗退悶海口(在南定省膠水)。胡季犛、胡漢蒼回到清化。胡杜、胡射拋棄了平灘津(位於海陽省至靈縣陳舍村),退保太平。大全來到悶海口,大力建造壁壘、鑄造火銃、建造大船以防禦明軍;同時胡元澄在當地募集士兵。但在升龍陷落之後,安南的許多官員也認定胡朝必敗無疑,紛紛棄官攜家眷逃竄。侍中陳元祉攜天徽公主率百姓逃到塗山,中書令陳師賢攜天嘉公主渡過大江向明軍投降。百姓也趁機作亂,建興人阮日堅殺死了鎮撫使潘和甫,向明軍統帥張輔投降。
安南軍與明軍隔江對壘,日夜相攻,不分勝負。由於夏天經常下雨,疾病流行,明軍退往咸子關(位於今越南興安省文江縣咸子社)建造營寨。胡元澄、胡杜也率軍退往黃江(位於今越南清化省農貢縣境內),胡季犛、胡漢蒼也從清化親自前來指揮。三月三十日,胡季犛下令對咸子關的明軍進行水陸兩棲的總攻。胡元澄、胡杜為步軍的統帥,胡射、陳挺率領南岸步軍,杜人鑒、陳克庄率領北岸步軍;杜滿、胡問為水軍的統帥,陳公拯率領戰船100艘為先鋒。水陸總計七萬,號稱二十一萬。明軍分水陸兩軍防禦,安南步兵倒戈赴水死,水軍逃竄,但戰船皆沉沒,幾乎全部溺死。胡射事先探知明軍設有埋伏,不欲進兵;但在胡杜屢次催促下不得不進軍,最終戰敗。此戰安南的主力全部被殲滅,安南將領胡射、杜人鑒陣亡,陳日昭、阮飛卿、阮謹、杜滿等投降,吳免、喬表投水自殺,胡季犛、胡元澄等人分頭逃竄。四月,明朝下令尋找陳朝宗室的後裔,隨後以陳朝宗室被殺盡為名,在安南設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對安南進行直接統治。
胡季犛、胡漢蒼逃回清化,明軍繼續向清化進軍,經過(氵磊)江、典更海口等地長驅直入,安南軍不戰自潰。胡季犛、胡漢蒼欲逃往深江,不果。魏栻勸胡季犛自焚以免被俘受辱,胡季犛大怒殺之。五月五日,降將阮大引導明軍攻打日南州的奇羅海口,右相國胡季貔和兒子胡元咎被俘。十一日,明軍攻打永寧衛軍,王柴胡等七人在止止灘擒獲胡季犛,交州右衛軍李保等十人在奇羅海口(在今越南河靜省奇英縣)擒獲胡元澄。十二日,莫邃率其手下頭目阮如卿等人在高望山(位於今河靜省奇英縣)擒獲胡漢蒼和皇太子胡芮,隨行的胡杜、范六材、阮彥光等大臣將軍全部被擒,至此明朝與胡朝的戰爭結束。
張輔、沐晟派遣都督僉事柳升、橫海將軍魯麟、神機將軍張勝、都指揮俞讓、指揮同知梁鼎、指揮僉事申志六人,將胡朝君臣以及其國中的印信一起解送金陵。其被俘重要人物為:太上皇胡季犛、皇帝胡漢蒼、皇兄左相國胡元澄、皇弟胡澈、皇弟胡汪、皇太子胡芮、皇子胡鹵、皇子胡范及其子五郎、皇叔右相國胡季貔及其子胡元咎,以及宗室胡騂、胡驊、胡駿、胡廷燁、胡廷爌;大臣有:東山卿侯胡杜、行遣阮彥光、黎景琦;將軍有:縣伯段?、亭伯陳湯夢、中郎將范六材。
八月,張輔、沐晟班師回朝,留下都司呂毅、尚書黃福鎮守安南。

❼ 明朝時候跟交趾(越南)的多次交戰中,明朝軍隊有沒有南下和暹羅的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交鋒過

明朝打越南是在永樂年間,但是明朝連越南都沒有完全佔領,不可能打到泰國去,越南和泰國之間還隔著寮國和柬埔寨(吳哥王朝),1431年,吳哥王朝才被暹羅滅掉,這已經是宣德年間了。

❽ 明朝在越南駐扎大軍30萬,為何最終還是丟掉了越南呢

公元1427年,明宣宗下令從安南撤並,之後越南正式脫離了明朝的統治,而後安南的起義軍建立了黎朝,越南最終成功的復國。其實越南和我國的歷史淵源很深,在秦漢時期越北就被統治,但這片地方比較偏僻,交通出行上十分不便,卻當地的土人比較多,中原王朝很難進行同化,因此統治根基一直不穩定。



而明朝在這一期間也隨即內亂,朱棣討伐建文帝並登上了皇位,對安南地區並沒有再在意,不過1403年朱棣登基後,胡季犛的兒子胡漢蒼立馬和朱棣聯系,宣稱陳朝的子嗣已經滅絕,他是皇帝外甥,被推舉並受到了擁戴,希望朱棣能冊封安南國王。不過朱棣的性格比較強硬,多年的征戰沙場,讓他知道此事沒那麼簡單,他立馬讓人調查此事,而胡漢蒼早已准備好,自然不會讓明使者查出還說呢么,朱棣無奈將其冊封。

之後卻發現不對勁,當時的陳氏遺民來到大明,控訴胡氏的殘忍,而安南還在中越邊境地帶四處的擾亂,並佔領了鄰國的都城,整個邊境地區隨之亂起。在1406年陳朝的王室控訴罪行,朱棣派出官兵的將其護送到越南,結果卻被胡軍伏擊,此事徹底惹怒了朱棣,他立馬出兵作戰。

❾ 中國明朝時越南的戰鬥力很強嗎,為什麼明朝放棄了越南

明軍沒有技術人員開發南沙群島的石油天然氣!鐵礦,金礦等資源!技術不行!

閱讀全文

與越南打明朝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哪裡治療乙肝病毒 瀏覽:647
50億印尼盾多少錢 瀏覽:986
中國電信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802
越南人嫁來中國後如何辦理結婚證 瀏覽:671
越南5000元長什麼樣子 瀏覽:556
義大利人教會有哪些 瀏覽:725
義大利面怎麼煮才能不變黑 瀏覽:777
印度烙餅哪裡買 瀏覽:958
英國留學看牙有什麼地方 瀏覽:151
中國樓市10年漲了多少 瀏覽:380
越南牛貴嗎多少錢一頭視頻 瀏覽:195
去印尼旅遊購買什麼葯品 瀏覽:489
gold義大利進口是什麼紅酒 瀏覽:582
印尼什麼彩妝好賣 瀏覽:804
香港為什麼很多印尼人 瀏覽:261
英國回長沙人員怎麼隔離 瀏覽:717
中國哪個地方有貓鯊 瀏覽:236
越南姐怎麼說 瀏覽:429
英國研究生轉專業有什麼要求 瀏覽:67
中國河南哪個省最美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