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巨蝦多少錢一斤

越南巨蝦多少錢一斤

發布時間:2023-02-05 10:34:23

㈠ 體長一米的巨蝦入侵湄公河,應該怎樣應對

一直以來,物種泛濫都是世界各國人們所關注的一個話題,外來物種的入侵經常給當地造成各種嚴重的生態危機,打破生態系統平衡,讓人不得不防。

而對於中國人來講,只要這個物種是能吃的、好吃的,完全就不必煩惱,反正不管是清蒸、油炸、紅燒、燜煮或涼拌,都能夠找出最適合它的烹飪方法。

所以,很少有什麼物種能夠在中國“活”下來,至少野生的是不行了,人工養殖倒是可以考慮。具體請參照小龍蝦~


所以,蠢蠢欲動的吃貨們可以冷靜下來了。

㈡ 越南大蝦「泛濫」,一隻蝦巴掌大,為什麼中國吃貨也無能為力

如果一位中國吃貨跟你說,他們對這些美食表示無能為力。

別慌,不是吃貨不想吃,僅僅是因為他窮,他沒錢,覺得出國要花費很多錢。所以面對泛濫的大蝦,他們才會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國的吃貨,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泛濫物種殺手。

小龍蝦在中國拽不了幾年,就被吃到必須養殖才能暫時滿足國人的小口。

而四大家魚,從古至今,都浪不起來。但是一到了美國,沒了天敵,一下子就強佔了四大湖。

至於其他失敗的入侵物種,我就不多說了。



當然了,只要在其他流域那裡,能抓到大蝦,保證人員安全,一般都還是沒問題的。

就目前情況來看,已經有吃貨先鋒隊前去越南幫助當地人解決大蝦了。

據了解,那邊釣蝦是免費的,只要你能抓到就好了,至於烹飪的話,付點錢給餐廳,一般他們都會幫忙處理的。

所以,說到最後,錢還是最關鍵的。

只要有錢,別說越南還是歐洲,就算南極,也阻擋不了中國吃貨的腳步。

㈢ 誰能幫忙弄個相聲貫口大全,貫口啊,越多越好!!!50分!!!!

同仁堂
哎,那同仁堂啊,開的本是老葯鋪,
先生好比這個甩手自在王。
葯王爺就在上邊坐,十大名醫列在兩旁。
先拜葯王後拜你,那麼你是葯王爺的大徒弟。
這個葯王爺,本姓孫,提龍跨虎,手捻著針。
內科先生孫思邈,外科的先生華佗高。
孫思邈,醫術高,三十二歲入的堂朝。
正宮的國母得了病,走線號脈治好了。
一針治好娘娘的病,兩針治好了龍一條。
萬歲一見龍心喜,欽身點他在當朝。
封他文官他也不要,封他武將就把頭搖。
萬般出了無計奈,欽身賜柬大黃袍。
在一旁怒惱哪一個,惹惱了敬德老英豪。
為臣我東擋西殺南征北戰跨馬掄鞭功勞大,
你為何不賜那黃袍?
一副鋼鞭拿在了手,手拿鋼鞭趕黃袍,
一趕趕到八里橋。
葯王爺,妙法高,脫去了黃袍換紅袍。
黃袍供在葯王閣(gao),黎民百姓才把香燒。
王閣裡面有欄櫃,那欄櫃三尺三寸三分三厘高。
一邊撂著軋葯碾,一邊供著鍘葯刀。
鍘葯刀,亮堂堂,幾味草葯您老先嘗。
先鍘這個牛黃與狗寶,後鍘檳榔與麝香。
桃仁陪著杏仁睡,二人躺在了沉香床。
睡到三更茭白葉,膽大的木賊跳進牆。
盜走了水銀五十兩,金毛的狗兒叫汪汪。
有丁香去送信,人參這才坐大堂。
佛手抄起甘草棍,棍棍打在了陳皮上。
打得這個陳皮流鮮血,鮮血甩在了木瓜上。
大風丸,小風丸,胖大海,滴溜圓,
狗皮膏葯貼傷寒。
我有心接著葯名往下唱,
唱到明兒個也唱不完,
我唱的是:
祝各位身體健康福壽雙全!

七尺為槍,齊眉為棍,大槍一丈零八寸。一寸長一寸強,一寸小一寸巧,我哥哥要扎一趟六合槍
刀交左手,懷中抱月。這叫前看刀刃兒,後看刀背兒,上看刀尖兒,下看綢子穗兒。單刀看手,雙刀看肘,大刀看滾手,我來個「夜戰八方藏刀式」。

貫口《誇住宅》

遠瞧霧氣昭昭,近近看瓦窯四潲,門口有四棵門槐,有上馬石、下馬石、拴馬的樁子,對過兒是磨磚對縫兒八字影壁。路北廣梁的大門,上有門燈,下有懶凳,內有回事房、管事處、傳達處,二門四扇綠屏風撒金星,四個斗方兒寫的是齋庄中正,背面是嚴肅整齊。進二門方磚墁地,海墁的院子,夏景天兒高搭天棚三丈**個堵頭兒寫的是吉星高照。

院兒里有對對花盆兒石榴樹,茶葉末色兒的養魚缸,九尺多高的架竹桃,有迎春探春梔子翠柏梧桐樹,各種鮮花兒,各種洋花兒,真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長春之草。

正房五間為上,前出廊,後出廈,東西廂房東西配房東西耳房,東跨院廚房配茅房,西跨院茅房配廚房,,倒座兒書房五間為待客廳。

明支夜合的窗戶,整扇兒的大玻璃,夏景天兒是蝦米須的簾子,冬景天兒是子口的風門兒,再往屋兒里一瞧,那真是畫露天機,別有洞天。

迎面擺丈八條案,上有尊窯瓶、琅窯罐兒、宣窯的蓋碗兒,古月軒的果盤,二尺多高的廣座鍾。案前擺硬木八仙桌,鑲石芯兒,配螺鈿兒,一對花梨太師椅。桌上擺文房四寶紙筆墨硯。有宣紙端硯湖筆徽墨,通鑒天文地理,歐柳嚴趙的名人字帖。

牆上還掛了很多名人的字畫兒,有唐伯虎的美人兒,米元章的山水而,劉石庵的扇面兒,鐵保的對子,板橋的竹子,松中堂一筆虎子,乾隆爺的鬧龍金匾,道光賜你們家的鎮宅寶劍,綠鯊魚皮鞘,金什件金吞口,上掛黃絨絲絛。

有一丈二的穿衣鏡,一丈二的架幾案,五尺多高的八音盒,珊瑚的盆景兒,碧璽的酒陶,風磨銅的金鍾兒,翡翠的玉罄。有座鍾掛鍾代刻鍾,子兒表對兒表寒暑表,要說戴錶,誰也帶不過你爸爸,你爸爸戴錶都上譜,戴戴錶之前先在腰裡系一褡包,從左邊帶起,帶歐米伽,勞力士,艾爾金,埋格納,金殼套,銀殼套,銅殼套,鐵殼套,金三針兒,銀三針兒,烏利文,亨得利,人頭狗,把兒上弦,雙卡子,單卡子,菊花梅花精工表,瑞士浪琴西鐵城,有威利威儀威伯威伯迪,左手拿了個小鬧表兒,右手提了個八音盒,頭頂大座鍾,懷揣掛表,未曾走道兒是叮當亂響。

㈣ 越南土地鹽鹼化的原因

農業在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一直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東南亞國家糧食、工業原料、就業機會、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然而,東南亞國家的農業開發中使用的擴大種植面積、移民墾荒、增施化肥農葯、開發森林以及刀耕火種等生產方式,雖然使農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卻帶來了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環境問題。

一、東南亞農業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

東南亞國家之所以重視農業發展,與其經濟依附性、人口壓力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

經濟的依附性。東南亞國家除泰國外,在二戰以前均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長期成為帝國主義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這不僅造成東南亞資源不斷減少,而且使該地區的經濟畸形發展,工業落後,農業種植單一。東南亞國家取得獨立後,這種單一的、畸形的依附型經濟結構仍然存在。一是原料出口國的地位尚未根本改變,出口的初級產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再生資源,而一些可再生資源如農產品和木材,也是以大量消耗國家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為代價的。二是東南亞國家在金融方面對發達國家的依附地位仍未改變。20世紀80年代初,發達國家實行緊縮政策,連續提高利率,使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猛增。由於債台高築,東南亞國家不得不出賣寶貴的自然資源來還債。三是長期以來,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糧食不能自給,靠出口經濟作物和資源來換取糧食。

人口的壓力。二戰以來,東南亞各國的人口增長很快,從1960年的1.95億增加到目前的5.11億。從1960年至1998年,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都增長了1倍以上。寮國1998年的人口是1960年的2.77倍,菲律賓是2.74倍,馬來西亞是2.7倍,越南是2.54倍,柬埔寨是2.32倍,泰國是2.31倍,印尼是2.17倍,新加坡是1.93倍。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對食物、住房、教育、衛生保健、交通運輸、自然資源佔用等形成持續不斷的高需求。

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對物質的不斷需求,發展民族經濟,增強國力,東南亞國家大力發展農業,大規模開發土地,種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開采森林資源,擴大出口創匯,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由於農業開發措施使用不當,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一)毀林開荒嚴重

為了擴大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東南亞國家均採取了毀林開荒的措施。二戰以來,東南亞各國的耕地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盡管各國人口在不斷增長,但人均可耕地面積並沒有下降多少,有的國家反而增加了。在1980-1996年期間,柬埔寨人口從640萬增加到1027萬,與此同時,人均可耕地面積從0.30公頃增加到0.37公頃;馬來西亞人口從1376萬增加到2117萬,而人均可耕地從0.07公頃增加到0.09公頃。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是,東南亞各國耕地面積的擴大是以森林、濕地面積減少為代價的。

菲律賓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主要用擴大耕地面積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在50年代上半期耕地面積年均增加3.45%,60年代年均增加1.3%。由於當時菲律賓農業生產率極其低下,以擴大耕地來增加農業生產,其效果並不十分顯著,60至70年代糧食作物的年均增長率只有0.7%,出口作物也只有2.5%。因此,在70年代以前,菲律賓的糧食未能達到自給。

長期以來,泰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也是通過大量開發土地來實現的,是以森林面積銳減為代價的。耕地逐年增加,從1950-1952年的4140萬萊增至1982年的9324.5萬萊,1990年更擴大到14732萬萊;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也從1950-1952年的12.3%,增至1982年的29%,1990年達47.4%,其中水稻種植面積約佔全部耕地面積的60%。單季稻佔了全部水稻的90%以上。與此同時,泰國的森林面積則逐年減少,從1975年的21800萬公頃減至1992年的14574萬公頃。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則從1951年的60%減至1971年的40.7%,1986年的30%,1995年更減至22.8%。除了森林商業砍伐以外,森林面積減少無不與耕地面積的擴大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移民安置失當

二戰後,東南亞國家的人口和土地的矛盾突出。一是土地分配不均,大地主和庄園主控制了絕大多數的土地,而大量的小農生產者只擁有少量的土地,佃農普遍存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曾進行了土地改革,但收效甚微。
這種毀林開荒,移民墾殖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東南亞國家人口與土地的矛盾,對安置過剩人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新開拓的耕地多為荒地,如越南新開墾的荒地只有30%可以投入生產,產量相當低。從長遠來看,對荒地和森林的過度墾植,會造成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嚴重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在80年代,越南的許多地區,100%的土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流失,屬於流失嚴重的竟達80%-90%。如越南北部的山地由於植被遭毀,年均損失1至2厘米的沃土層,流失100噸至200噸泥土。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尼等國家的移民開荒也引起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

(三)耕作方式原始

獨立時的東南亞國家都是農業國家,技術水平低下,當時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農業已經進入現代化時代,而東南亞國家仍處於犁耕時代,以畜力耕作為主,人力耕作為輔,甚至一些國家的山區農民仍採用落後的刀耕火種和移耕的耕作方法。移耕,又稱游耕,是一種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是指砍伐並燒毀一片森林,種上糧食或其他經濟作物,收成二三季或在地力減退後便棄地遷居他處。再砍伐森林,種上農作物。如此輪番砍伐和耕種,通常在10年到20年輪種一回。

在印尼爪哇島以外的一些島嶼上,部族農民大都採用移耕從事農業生產,一些山區有90%的土地用於移耕,胡椒、煙草、咖啡、橡膠、椰子等大部分經濟作物都是由移耕小農生產的。在80年代以前,印尼的移耕農業平均每年毀林20萬至30萬公頃。根據1979年的統計數字,由於移耕而毀壞的森林面積達4300萬公頃。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等中南半島國家,山區的農民和少數民族也大都採用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從事農業生產。寮國人口中約有35%至40%是少數民族,他們居住在山區,其傳統的耕作方式就是刀耕火種。在80年代以前,寮國每年因山民盲目毀林開荒而燒毀的森林達10萬公頃之多。寮國政府曾動員山民移居到平原地區,但並沒有得到山民的響應。泰國山民的刀耕火種也造成了大量的森林和水源被破壞,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泰國北部的森林每年被山民毀掉10萬至20萬萊。泰國林業廳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於1956年至1957年通過空中拍攝的調查顯示,喃奔和清邁府海拔10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松林有67%被毀壞,昌萊府的原始森林有65%被毀壞。從衛星拍回的照片中發現,1973年至1977年間,泰國北部的森林面積從95842平方公里減到68588平方公里,減少了27254平方公里,即每年減少5.69%。這主要是山區農民刀耕火種的結果。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多,移耕農民人數也隨之增長,移耕輪回的周期則日益縮短,對森林和土壤的破壞也日益嚴重。1987年印尼外島從事移耕的農民將近200萬戶,移耕的土地面積約為2800萬公頃。目前,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在東南亞的一些地區仍在進行。

(四)森林開發過度

由於經濟的依附性,為了籌集外匯,克服國內經濟危機和資金短缺的困難,還清外債,更快地發展民族工業,東南亞國家不得不出口本國豐富的資源,以換取外匯,進口糧食、工業品和先進的技術與設備。但由於當時東南亞國家的加工技術落後,資源均以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出口,附加值低,這使東南亞的原材料大批大批地出口。世界上有25%的熱帶雨林分布在東南亞。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木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和價格的不斷上升,東南亞國家大規模地開發森林資源,出口原木、珍稀木材及其它木材產品,以換取大量的外匯。印尼從1967年開始大規模地把森林成片租給伐木公司開采,幾十年來,其森林經營許可證發得太濫。在馬來西亞,州政府有土地利用權和木材砍伐特許授予權,地方政府發放木材砍伐許可證和木材加工證以增加財政收入。泰國從1968年開始把全國將近一半的森林分割成500多塊租借地供人採伐。東南亞國家每年砍伐森林的比例較高,年均森林面積減少量逐年增大,印尼從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60萬公頃增加到1990-1995年間的108.4萬公頃。與此同時,泰國從24.4萬公頃增加到32.9萬公頃,馬來西亞從25.5萬公頃增加到40萬公頃,菲律賓從9.1萬公頃增加到26.2萬公頃,緬甸從10.2萬公頃增加到38.7萬公頃。可見,與90年代以前相比,90年代上半期這些國家的年均砍伐量大多都增加了1倍,有些國家甚至增加了2倍。近年來,世界上6個森林減少最多的國家中就有4個是東南亞國家,它們的年均砍伐率是:泰國515300英畝、緬甸400500英畝、馬來西亞396000英畝、菲律賓316100英畝。(參見表2)

森林雖屬可再生資源,但其生長周期卻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長期以來,在東南亞國家,追逐利潤的跨國木材商和造紙公司、急於還清外債的政府以及想盡快脫貧的農民,在大量砍伐著森林,但森林的恢復和植樹造林工作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森林的恢復速度遠遠趕不上砍伐森林的速度。由於各國政府對森林資源管理不善.使森林砍伐過度,從而導致森林面積逐年減少。印尼人口事務與生活環境國務部長埃米爾·薩林在1979年接見記者時說,「坦率地說,我們當時就是為了籌集外匯,顧不上植樹育林問題。印尼開發中的錯誤,是從政府1967年頒布的森林基本法就開始存在了」。

移民墾荒、毀林造地、擴大耕地面積、耕作方式落後和大規模的商業性森林開發使東南亞森林面積逐漸減少,森林覆蓋率日益降低,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印尼、柬埔寨、寮國和汶萊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0%,緬甸、馬來西亞為66%,只有越南、菲律賓、泰國不到50%。到1995年,這些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已大大下降,柬埔寨降至55.7%,緬甸是41.3%,馬來西亞是47.1%,印尼是60.6%,泰國是22.8%,菲律賓是22.7%。由於木材資源的日漸減少,林業在這些國家經濟中的地位也日益下降。泰國到90年代已從一個木材出口國轉變為木材進口國,林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951年的5.1%,下降至1985年的1.3%,1990年更降至0.3%。菲律賓林業產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從70年代開始一直呈下降趨勢,1993年降至0.3%。

森林減少的影響是深遠的,包括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一是森林減少使東南亞水上流失嚴重,河流泥沙沉積量增多,降雨量減少,進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造成經濟損失。以馬來西亞的沙巴為例,該地區曾有60%的森林覆蓋率。但是由於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嚴重,河流下游泥沙沉積量大,沙巴5條主要河流的沉積物每條河每年每平方公里超過200噸。沙巴最大的保水區——Kinabatangan流域,每年有800萬噸沉澱物流到下游,這相當於每年每平方公里700噸的土地侵蝕速度,超過馬來半島吉蘭丹河沉澱物的6倍。沙巴地區淤泥的大量沉積,對沙巴水電、運輸、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在菲律賓,由於高地森林砍伐後引起土壤侵蝕所造成的巨型水庫的泥沙沉積,使用作水力發電的水庫的使用壽命縮短了一半或一半以上,菲律賓供電不足、經常停電無不與這些情況有關。

二是森林減少,使蓄水能力下降,洪水、於旱、森林大火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這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近年來,東南亞的毀林地區的洪水和泥石流已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數以萬計的人無家可歸。由於循公河流域的森林和山地被不斷地開墾和破壞,水土流失使沿河地區洪水和泥石流經常發生。處於湄公河下游三角洲的柬埔寨,一遇中上游氣候反常,雨量增多,極易決堤,引發大面積洪災,有「十年九澇」之稱,洪水每年都給柬埔寨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如2000年底發生了該國40年來最嚴重的洪水,造成400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1億美元。2001年柬埔寨西旱東澇,有14個省、直轄市和84個縣、區受災,造成57.2萬公頃農作物受損,62人喪生.212.19萬人受災,32.5萬人等待救濟。森林的破壞和水土流失也使越南經常發生洪澇乾旱。1996年洪水造成越南大約6億5500萬美元的損失,包括1000人死亡,84萬公頃的田地被淹。2001年八九月間,越南南部的紅河三角洲的洪澇至少造成108人死亡,6萬多人無家可歸,24萬多人因水災而面臨糧食短缺,44.3萬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物資救援。

而處於南部群島的國家,熱帶雨林遭嚴重破壞後,水土流失也相當嚴重,經常發生如中南半島的洪水、乾旱和泥石流。菲律賓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森林被大量砍伐,高地不斷地被開墾,使國家的水文系統遭受嚴重損害,洪澇與河流淤泥沉積影響到低地平原大部分地區。1983年,菲律賓遭受了30年中影響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乾旱,5600平方英里的農田缺水,糧食收成比常年減少1/10。1991年的水災使菲律賓2000人死亡(某些觀察家說實際死亡人數3倍於此),50萬人無家可歸,主要原因就是高地的森林砍伐引起了巨大的泥石流。

開荒種地和刀耕火種如果管理不善,還容易引起森林大火。1997年和1998年發生在印尼東加里曼丹的嚴重森林大火,就毀滅了500多萬公頃的森林。大火還引起了跨邊界煙霧污染,客觀上已影響到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等國的空氣質量,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環境和健康問題。據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統計,1997年印尼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使東南亞國家損失了14億美元,大多是用於短期治療的費用。4萬多人因呼吸系統疾病與煙霧相關的疾病而住院,而對兒童和老人所造成的長期危害尚難確定。這場大火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也造成了巨大損害。

三是森林資源減少也會使土地肥力下降,土壤鹽鹼化或沙漠化。在自然條件下,植物和腐爛植物形成了一個保護層,可固定土壤並減緩土壤的侵蝕和退化。但當森林被砍伐、土地被開墾後,保護層遭到破壞,礦物循環就會減少。尤其是熱帶雨林遭破壞後,由於沒有樹的遮掩和固定,滂論大雨會很快沖走土壤的養分,使得農業生產和森林恢復周期漫長而艱難。紅樹林和白千層林、珊瑚等一樣,具有保護海堤、防洪、減緩土地鹽鹼化、減緩海岸侵蝕和防止風暴破壞的功能。1950年至1983年間,越南全國的紅樹林大約消失了37%。南部的明海省1983年大概摧毀了紅樹林面積的一半。越南的濕地多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以硫酸鹽土或富含黃銅礦的「潛在酸性土」為基礎,由於紅樹林遭到破壞,加大了因黃銅礦氧化引起的土壤酸性化,不僅影響了本地區的農業生產,而且酸性化的土壤隨著雨水流入下游地區和河流,也侵蝕了下游地區的土壤和水源。養蝦場被酸性物質侵蝕了3至4年後,蝦場和深層土壤中的酸性過重,結果造成土地既不能養蝦,也不能種植紅樹林。築堤養蝦固然在短期內給越南的沿海居民帶來了利潤,但是對紅樹林的破壞卻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1984-1993年,越南團紅樹林減少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79億美元。泰國,在90年代初,由於森林的大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已使東北部的1800萬萊士地鹽鹼化,這佔了東北部地區面積的17%;南部地區已有260萬萊土地鹽鹼化或呈現出酸性,50萬萊土地受到侵蝕。其它東南亞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

四是破壞了生物多樣性。東南亞是亞洲乃至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擁有上百萬種物種的國家,印尼的植物和鳥類比整個非洲大陸還多。東南亞的熱帶雨林、紅樹林、濕地面積的銳減,動物棲息地的喪失,導致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的破壞,許多物種面臨滅絕或已經滅絕。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1997年,印尼哺乳類和鳥類有1955種,而瀕危的種類有232種,佔11%。而菲律賓鳥類和哺乳類種類中的瀕危數量佔了該國總數的24%,越南的比例是10%,馬來西亞是9%,泰國約為9%。而在高等植物種類中的瀕危種類占國內總數的比例,菲律賓是4%,泰國是3.3%,馬來西亞是3.16%,越南是3.2%,印尼是0.8%。由此可見,東南亞幾個具有豐富動植物物種的國家,近年來,瀕危種類數量的比例還是相當高的。(參見表3)

(五)化肥農葯濫用

由於技術落後,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的物質需求,除擴大耕地面積外,東南亞國家還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葯,以提高單位產量。原東盟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推行的「綠色革命」,除了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和灌溉設施的投資外,還把增施化學肥料、殺蟲劑和除草劑作為提高產量的重要舉措,這曾使東盟國家的農業產量和農業生產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卻帶來了環境問題。在七八十年代,菲律賓大力鼓勵農業增加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量,1972年,菲律賓政府制訂了全國規劃,由國家按補貼價格將化肥供給農民,其中用於糧食作物的肥料,定價標准比用於出口作物的肥料低45%。80年代中期,印尼政府的農葯補貼占農用化學品費用總額的50%以上,而最大的農業補貼是用在化肥上面,從1978年到1987年,化肥施用面積每年增長12%,TSP施用面積每年增長17.7%。從1985年開始,實際化肥補貼比農業和灌溉開發支出的部分還要多。1980年政府對化肥的補貼預算總額超過1250億盾(6800萬美元),而到1988年實際財政補貼超過1萬億盾(5.5.億美元)。印尼能從一個主要的大米輸入國到1984年成為大米自給國,這主要歸功於政府實行增加化肥和農葯的使用量等措施的農業綠色革命。泰國的農業之所以發展較快,除了擴大耕地面積、提高技術水平和機械化程度外,提高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每公頃耕地施用化肥量由1980年的18公斤增加到1990年的42公斤,整個20世紀80年代化肥施用量年均增長15%,年進口量為220萬噸,1990-1991年化肥使用量達104萬噸。越南也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葯,以增加農業產量,每年需用農葯量從1959年的100噸增加到1978年的2.2萬噸。80年代以來,越南加大了化肥和農葯的使用量,從1986年前每公頃使用尿素27.9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84.4公斤。合作社對農葯的保管和使用很隨便,農葯濃度往往超標兩三倍甚至十倍。
殺蟲劑、除草劑、化肥的大量使用,雖可以在短期內提高農業產量,但從長遠來看,這些化學物質使用於農業生產,造成環境污染。一是使土地肥力下降。在全球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最近45年,全球耕地面積的17%已有某種程度上的退化,其中11%嚴重退化,這些土地面積相當於中國和印度面積之和。土地退化面積有28%是由於有害的農業操作,如過度施肥、欠缺排灌、忽視休耕等。二是病蟲害增多。殺蟲劑在使用一段時期後,由於昆蟲繁殖、變異極快,不久就具有了抗葯性,於是就需要更多的不同的化學殺蟲劑。這些化學葯品還因殺死鳥類而增加了害蟲的數量。印尼在80年代早期,由於殺蟲劑的大量使用,結果褐色蝗蟲因天敵滅絕而數量大增,導致印尼1986年蟲害成災,水稻嚴重減產。印尼前總統蘇哈托在1985年3月下令禁止使用57種殺蟲劑中的56種,以幫助水稻產量恢復到大量使用殺蟲劑之前的水平,1988年取消了每年耗資2000億盾(約1.1億美元)的農葯補貼。三是對人類的健康造成損害。殺蟲劑和除草劑的殘余,化肥使用後殘留的高濃度硝酸鹽和磷酸鹽,以及因灌溉在土壤中積累的鹽,不僅滲透到土壤和水中,而且還會殘留在糧食和蔬菜上,有損人類的身體健康。有毒化學製品的主要健康風險是癌症,而惡性淋巴腫瘤的形成可能要20年。如染色體的主要物質——脫氧核糖核酸受損,將會給下一代帶來先天殘損。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50萬至100萬人因殺蟲劑中毒,其中有5000到2.6萬人死亡,至少有一半中毒者和75%的死亡者是從事農耕者,大多數發生在欠發達國家。1993年,菲律賓國際大米研究所(IRI)——一個幫助東南亞傳播綠色革命的農業研究組織的研究也發現,殺蟲劑和除草劑的使用不再增加大米產量,且在那些操作的農民中產生了健康問題。

二、採取的應對措施

東南亞國家農業發展所引起的環境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和這些國家的政府及社會的普遍關注。東南亞國家已採取有關應對措施,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措施主要有:

一是減少和停止原始的耕作、無周密考證的移民墾荒。泰國、緬甸、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政府重視山民經濟的改造,指導山民掌握農業知識,建立永久性農田發展替代種植,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寮國政府於2001年確定的2001-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20年奮斗目標,已明確了在今後幾年內要消滅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停止沒有經過周密考證的移民墾荒。如越南近年來實施定居定耕的移民政策,移民點均要經過認真考證,將經常發生洪水、泥石流地區及貧困山區的居民移遷到新經濟區。

二是禁止非法砍伐,鼓勵植樹造林護林。面對森林面積的不斷減少以及所帶來的嚴重環境後果,加上國際社會的壓力,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老東盟國家自70年代中期以來,逐步限制砍伐森林和木材出口,實施造林計劃,建立森林保護區。印尼政府自70年代中期即實行限制原木出口、鼓勵發展木材加工業和植樹造林的政策。印尼政府以課稅的方式來限制原木的出口,規定每出口1立方米原木課以25.5美元的出口稅、13美元的出口許可費,加上各地區制定的重新綠化費等,每出口1立方米的原本所支付的費用約為50美元。菲律賓1974年開始實施《森林改革法》,鼓勵發展國內木材加工業,規定進行選擇性伐木和造林,1986年禁止原木出口,1989年又禁止出口鋸木。1978年馬來西亞政府也制定了保護森林政策,限制原木的產量和出口量。此時,泰國政府也開始實行了造林計劃,政府和公司合資有計劃地進行伐木和造林,1990年森林採伐受到禁止。越南1991年禁止原木出口,1992年又宣布禁止所有木材出口,但這一禁令不適用於農業部和林業部,這兩個部門仍可以繼續出口和轉運木材。越南近年來十分重視植樹造林工作從1999年開始實施「500萬公頃造林計劃」,造林護林已取得成效,到2000年底,森林覆蓋率達33.2%。

三是發展生態農業和生物科技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開始了生態農業的理論研究和試驗。1982年成立了一個地區性的協作研究機構——東南亞大學農業生態研究網。新加坡是典型的城郊農業,注重農業科技的研究與開發,用生物科技來發展農業。菲律賓在70年代就開始實行生態農業的實踐,建立生態農場,以馬雅農場較為典型。在生產過程中採用變廢為寶的封閉循環和應用生物之間的生產、消費、分解關系,禁止或減少外來能量(化肥、農葯、生長劑)的投入,通過「清潔生產」來生產「健康產品」。設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30年前就培育出了點燃綠色革命火種的「神奇水稻」品種。該研究所目前正在考慮將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應用於食物的生產,既可提供健康食品,又可節省土地和水資源,減少耕地退化。馬來西亞目前也開始重視生物科技農業的研究與開發,強調高增值產品的發展,如知識密集型食物加工產品和與健康有關的、具有安全性和環保性的生物科技產品。現在,利用生物科技發展農業已經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新興產業,該國已經建立了對胡姬花和香蕉進行組織培養的生物工業、油棕的組織培養業。

四是控制人口的增長。為了緩解快速的人口增長對經濟、就業、社會和環境帶來的壓力,東南亞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實施家庭計劃,有計劃地控制人口的增長,並取得一定的成效。東南亞國家的生育率已有所下降,到1998年,平均每個婦女生育孩子的數量,新加坡是1.5個,馬來西亞是3.1個,印尼是2.7個,菲律賓是3.6個,越南是2.3個,柬埔寨是4.5個,寮國是5.5個,緬甸是3.1個,泰國是1.9個。雖然一些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已下降,但是菲律賓、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等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仍保持較高的生育率。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減少對經濟和環境的壓力仍是東南亞國家面臨的課題。

㈤ 越南之中越峴港行散文

這是我第二次踏上這塊狹長形的國土。

去年七月,我和幾個同伴,經廣西的東興邊關,由芒街進入了越南境內。坐長途汽車,去了風景旎麗的下龍灣和首都河內。但由於當地道路難走,再加上北越地區經濟欠發達,那次旅行的艱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我們一行二十人的團隊,在旅行途中,一大半都在途中生病倒下了,那些沒倒下的,在回國後馬上進了醫院,打了吊針。

提起越南,很多人肯定會認為那裡貧窮落後,看看他們的國人,黑黑瘦瘦的,哪怕是個二三十歲的青壯年,也都一個個長得小雞似的——嚴重的營養不良。

因為有了去年的那次旅行經歷,這一次,我早已做好思想准備,備足了治療拉肚子和感冒的葯物。這次我們的隨行中,還有醫生。

越南綿延的海岸線,造就了它無比獨特的港灣優勢。這一次我們去的是越南中部的峴港,和去年去的北部下龍灣和河內不同的是,這里城市道路整潔,交通井然有序,在市區很少有紅綠燈,但極少看見有搶道堵車現象,更讓人稱奇的人,這里治安狀況非常好,老百姓做生意心平氣和,價格非常公道。

我們入住的皇冠假日酒店,是一家五星級涉外賓館。酒店位於峴港馬蹄型的海灣內。九層樓酒店所有房間都面朝大海。一進房間,還未打開陽台的房門,就隱隱約約聽到轟轟隆隆的海濤聲。

站在十多平米的陽台上,百米外的大海,聲勢浩大,波瀾壯闊。從陽台望去,湛藍的海面上一條條白色的雪浪,由遠至近,奔騰不息。陽台下的地面上,各種花草點綴在椰子樹底下,其間還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淡水游泳管道,猶如一條美麗的藍色長龍,盤亘於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

我來不及打開行李,打算就去海邊。進了電梯,才發現我的同行中,有幾位都和我一樣的迫不及待。大家興奮著,要馬上一睹大海的風采。

那時是上午的九十點鍾的光景,風和日麗,氣溫在二十八九攝氏度。椰子樹紋絲不動,優雅地矗立著。我走上一座座架在游泳管道上的小橋,繞過幾個形狀大小不一的泳池,來到海邊的白色沙灘上。

海灘上,白沙細膩,赤腳踩下去,當即留下一道道深淺不一的腳印。大海波濤洶涌,濤聲轟鳴著震耳欲聾。由於這里獨特的馬蹄型海灣造型,海灣哪怕是沒有一絲小風,終年也會波濤滾滾。

我走進海里,故意沒有捲起褲管,任憑海浪沖撞著我。每一個大浪打來,海水伴隨著細沙,在我的小腿留下涼涼的淅淅瀝瀝的感覺;大浪褪去,腳底下的沙子又一下子被掏空了,我得馬上移動著站穩腳跟,因為下一個大浪打來,很有可能把我擊倒。

吃過午飯,顧不得休息,換了泳裝再次來到了海邊。這時陽光分外灼烈,遠離海水的沙灘有些燙腳。我幾乎是奔跑著撲向大海里,海浪吐著白沫一個接著一個,向海灘推了過來。我向海的深處走去,每一個海浪過來,都會將我吞噬。

我在邊上遊客的指引下,斜側著身子准備迎接海浪。我身外兩三米處,一個巨浪馬上過來了,我微微躬著腰,斜側著迎接挑戰。海浪先是一堵海水牆,徐徐向我推進,在接近我身體時,它泛著白沫,如一座雪山向我壓來,我的腳指使勁抓了抓海底的沙子,可一個浪頭過來,還是將我擊倒了。我本能地用盡全力,想要站起來,前浪正巧褪去,將我的身體打了個三百六十度的圓圈,澀澀的海水夾雜著細沙進了我的嘴裡鼻腔里。看看我周圍的同伴,一個個抹著臉吐著口水,踉蹌地從海里起身,有的剛剛站起,又跌倒了。大家嬉笑著,大聲叫喊著,繼續迎接著一個又一個的大浪的挑戰。

由於這里的浪太大,每一個准備游泳的人,都沒法在這里盡情地暢游。和大海有了大概一小時的親密接觸後,我們來到了淡水游泳池。我和同伴兵分兩路,相向而游,說好在原地匯合。

碧波池內水清清涼涼,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池水溫暖愜意。陽光投射到水裡,無數個光環在池底,盪漾開來。我盡情地游向一個又一個彎道,穿過小橋底下,游到了一個月牙狀的水池,再往右,向前,有個急轉彎道的地方,水流一下子急了起來,使得我的身體有些飄著打起了轉。泳池管道一會兒寬,一會兒窄,有時只能一人通行。我游過一個狹窄的游泳管道,穿過了兩座小橋,水面突然開闊起來,我終於游回到了我們的起點。

沒見我的同伴,我躺在池面上,仰泳享受著陽光維他命。大概過了十來分鍾,我的同伴喘著粗氣,來到了我身邊。他驚嘆,我遊了那麼長時間,居然心跳如常。我告訴他,那是我這三四個月以來,天天堅持游泳的結果。

離開水池,躺在服務員早已為我們鋪設好大毛巾的躺椅里,看著蔚藍的天空,聽著大海的濤聲,不知不覺中,我漸漸地入睡了。

小睡片刻以後,有同伴叫我們去沙灘打排球。雙手合掌墊球,魚躍救球,沒想到排球打在手上竟然那麼的疼,不一會兒,我的雙手大拇指和小臂紅脹起來。晚上回到房間,洗澡時發現臉部肩部的皮膚有一股熱辣辣的疼,不習慣用防曬霜的.我,皮膚有點灼傷了。

第二天我們坐酒店的大巴去了越南著名的會安古鎮,這里被世界教科文組織的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由於越南長期被法國後來又被美國淪為殖民地,所以這里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東西方特色。

走在這條狹窄的街道上,有一種奇奇怪怪的感覺。一會兒是法國式的小洋樓;一會兒又是中式的廟宇會館;中間還不時地穿插著日式的木式結構矮房子。各家的店鋪里陳設的商品,都是些花花綠綠的越南手工藝品:燈籠,越式油畫,絲質長裙。店的招牌也是很有特設,中文法文日文,各顯神通。在那些風格迥異的建築群中,中式的建築最多最能吸引我的注意,這里每隔五六十米,就有一家中式會館:廣肇會館,福建會館,潮州會館,瓊府會館和中華會館。

我們在街上一家法式咖啡館小息,我們隨意地點了幾杯飲料後,兩個男同伴在椰樹底下邊喝著咖啡邊下起了中國象棋。那是一家由幾個法國小青年開設的小咖啡館,店裡布置簡單,幾十本舊書隨意地放在牆邊簡易的書架上;門口的一家電子琴,一位編了無數根小辮的黑青年,在彈奏著舒緩的音樂。二十幾分鍾過後,等兩個同伴下完棋,我們起身買單,沒想到這里的消費居然這么便宜,每個人只有五六元人民幣。

從咖啡館出來,我們一行來到了街盡頭的日本橋和其他旅遊夥伴匯合。那是一座木式結構老橋,遠遠望去,猶如一間岌岌可危的木頭房子。橋頭有一尊猴子木雕,安安靜靜地注視著來來往往的行人;橋上是木頭頂棚,頂棚上稀稀落落看得見藍藍的天空;橋面呈拱形狀,枕木隙縫或大或小,有的已經腐朽;橋尾則是一尊坐狗木雕,多少年來一直威嚴地忠於職守。

據說那座橋是在猴年開工,狗年完工。看得出這座年代久遠的老橋,一直在不斷地修繕當中,橋身處處可見不同顏色的木頭在不斷加固的痕跡,人走在橋上,整座橋身微微抖動著,發出吱咕吱咕的聲響。

越南現在也走改革開放的路線,一部人棄田經商。我們走在街上,不斷有跳著擔子的當地人,吆喝著,向我們介紹當地的小吃。他們比劃著,有的會一點簡單的中文,有的說夾雜越南話的英語,有的乾脆拿著計算器,直接指著貨物摁出了價格。

他們就是用這種方法和世界各地的遊客討價還價。晚上我們去了峴港最大的海邊夜排擋,攤主也是用這種方法,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我們自己動手逮著活蹦亂跳的大蝦、花蟹和石斑魚,一一過秤。這邊的人做生意,很客氣,一般的重量他們很主動地給你去尾歸零,每樣商品,他們都明碼標價。我們只要看中那樣商品,指著問他,他就會指向白板上的商品信息,我們能一目瞭然看見商品的單價。來越南讓我們最為過癮的是,人人都是百萬千萬富翁。我們一出手,就百把萬的。因為一元人民幣相當於三千元越南盾,來這里吃海鮮,雖說不比國內便宜多少,但絕對是新鮮美味。一隻九節蝦,三四兩重,合到人民幣四十元左右。用水白煮一下,鮮紅的蝦殼,油亮油亮的,帶殼咬下去,蝦肉的鮮味頃刻注入了口腔,剔出硬殼,嚼著蝦肉,肉質鮮嫩富有彈性。再嘗嘗那些橫行霸道的花蓋蟹,打開蓋子,蟹黃撐滿了蟹蓋,蟹肉把八個蟹爪塞得滿滿的,假如沒有鉗子等輔助工具幫忙,你是絕對完不成把蟹肉全部吃干凈這個任務的。最後一道菜是一條一點五公斤重的大石斑魚,我們四人早已望魚興嘆。一個大蝦一大花蟹,已經把我們的肚子填得飽飽的。可是魚已經熟了,不吃實在是浪費。我提議,我先去排擋對面的海灘上走一圈,再回來吃。

我和一個女同伴去了海灘,晚風習習,海浪嘩啦嘩啦排著隊似地,在黑壓壓的海面上翻著白花,推到在我們的腳下。星星掛在天邊,在黑漆漆的天空里眨著眼睛;身後的馬路上,車水馬龍,街上的燈光稀稀疏疏,遠處我們入住的酒店,九層樓的樓頂上的霓虹燈分外醒目。峴港的高樓很少,就是我們住的那間酒店,也是中國人投資建造的。

美味的石斑魚,最終被我們浪費掉了很多。我們四人沒用主食,個個吃得肚脹腰圓。接下來的連續兩個晚上,我們都在這里用晚餐,我們變換著海鮮的品種,盡量將當地所有的海鮮嘗個夠。

坐飛機離開越南。我早已把去年來越南時的艱辛拋在了九霄雲外,我們幾個朋友相約,以後再來,下一次我們的目的地是越南的西貢,即胡志明市。

從去年的北越下龍灣,到這一次中越峴港,相信下一次去的南越西貢,一定會更加好。因為越南就是那樣,南富北窮。

飛機轟鳴著飛離了腳下這片飽受戰爭之苦的越南國土,我心中默默祈禱: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

閱讀全文

與越南巨蝦多少錢一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哪裡治療乙肝病毒 瀏覽:647
50億印尼盾多少錢 瀏覽:986
中國電信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802
越南人嫁來中國後如何辦理結婚證 瀏覽:671
越南5000元長什麼樣子 瀏覽:556
義大利人教會有哪些 瀏覽:725
義大利面怎麼煮才能不變黑 瀏覽:777
印度烙餅哪裡買 瀏覽:958
英國留學看牙有什麼地方 瀏覽:151
中國樓市10年漲了多少 瀏覽:380
越南牛貴嗎多少錢一頭視頻 瀏覽:195
去印尼旅遊購買什麼葯品 瀏覽:489
gold義大利進口是什麼紅酒 瀏覽:582
印尼什麼彩妝好賣 瀏覽:804
香港為什麼很多印尼人 瀏覽:261
英國回長沙人員怎麼隔離 瀏覽:717
中國哪個地方有貓鯊 瀏覽:236
越南姐怎麼說 瀏覽:429
英國研究生轉專業有什麼要求 瀏覽:67
中國河南哪個省最美 瀏覽: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