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的文化習俗
一、飲食
越南菜餚既美味,雅觀,而且營養豐富。在南方,人們可常吃到調味品濃厚的菜餚,而北方的食譜卻帶有中國清雅的風味。越南人主食米飯,此外,牛肉或雞肉粉條也是越南人民的主要食品。由於海岸線長,越南的海產既多又新鮮,而且價格相當便宜。
二,服飾
越服形制類似中國的漢服。越南苗族、瑤族的服飾與中國苗、瑤族大體相似。進入寺廟或參加重要的儀式時不應穿著西裝短褲、短衣。
二、語言
在越南,主要語言是越語,今日,學外語運動較為發展,尤其是在河內、胡志明市、順化、峴港等大城市裡英語、法語很通用,各家旅行社的導游會講英語、法語、俄語、漢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等。
三、過春節
亞洲只有少數幾個國家過春節和中國大致相同,越南便是其中之一。越南人家春節的時候必備的兩樣東西是是金桔和桃枝。金桔寓意吉祥如意,財源廣進;桃枝則是用於辟邪,在這里春節是非常重要的階梯,因此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越南過春節也有貼春聯、除夕守歲的習慣。也有到親友家拜年的風俗。最早到家裡拜年的客人特別受重視,據說他會給主人帶來好運。
四、越南文化
越南文化是在漢文化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語言、文學、音樂、美術、戲劇、哲學、習俗等方面,隨處都可見到漢文化的特徵。越南也使用十二生肖,但其中一個生肖和中國不同:中國的「兔年」,在越南成了「貓年」。
B. 以前萬惡的舊社會唱戲又是什麼意思呢
以前唱戲的被稱為戲子,屬於下九流的行業,所以舊社會的唱戲的社會地位很低
C. 說別人唱戲是什麼意思
「說別人唱戲」意思是:會裝,很會演戲,可以隨時變化成為任何一個角色。
說說同桌的經歷:
我的同桌,她平時看上去是不錯的,但沒有人真正的了解她。包括:她的性格、做事方式等等。
後來她談戀愛了,談戀愛這個事是她和我說的,可能是因為太幸福了吧,所以忍不住和我分享。她的男朋友是學計算機的,是一個直男,非常的沉穩。因為同桌喜歡這樣的類型,所以兩人進展很快。
後來有一天,她男朋友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怎麼感覺摸不到你呢,像唱戲似的,有一種虛幻感。」然後,同桌問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就結合她的情況,說了這樣一句話:「可能是因為你的性格和做事方面不是很固定,所以,別人無法真正的摸透你,真正了解你。」
是的,如果給別人唱戲的感覺,那說明你的性格陰晴不定,很難拿捏,做事方式很難被別人真正的摸透,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覺。
D. 唱大戲什麼意思
是一項隆重的活動,極大的享受。以前人逢重要活動或節日,村社湊錢請戲班唱大戲,是要遍請親朋好友的。
E. 請問唱戲 意思
唱戲,也說成演戲、做戲。意思是,裝假,裝模作樣。
例:
1、假的就是假的,別再演戲了。
2、面對老百姓,你這是唱的哪出戲啊!
3、地產富豪是不是「集體做戲」。
F. 越南的民俗
越南婚禮習俗:居住在越南北部的萊州省的芒族(Mang),屬於高棉語族的一個分支。芒族人口並不多,只有大約2300人。芒族人成年後,可以自由戀愛結婚,而不是由父母包辦定親,這種習俗在傳統社會中並不多見。在結婚時,女方家長並不向男方索要聘禮,而是兩家把各自的豬,雞,酒,糧食等湊到一起,邀請全村的人來舉行一個婚禮慶典聚會。
結婚後,新郎不能住在女方家中,所以一般都是新娘離開娘家到丈夫家去生活。如果丈夫早亡,新娘可以再婚,但是她不能帶走自己的孩子,必須把孩子留給丈夫家的人撫養。
康族(Khang)人與芒族相距不遠,但是風俗卻大為迥異。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方家長第一次到女孩家提親時要給女方帶兩只小雞,一隻肥豬和一籃子大米作為見面禮。此後,這個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然後,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其中包括50公斤豬肉,4隻小雞,5公斤鹽,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錢。女方的父母必須把女兒送到新郎家中,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麼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後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並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庫哈族的婚禮
在越南的中部地區(廣平,廣治,承天-順化省)居住著孟-高棉語族的另一個分支,庫哈族(Khua),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當男孩子和女孩子雙方同意結婚後,他們分別向自己的父母徵求意見。如果雙方都沒有反對意見,就准備舉辦婚禮了。結婚慶典分為兩個階段,舉辦兩次宴會。
首先是在婚禮前一天晚上,新郎交往的一些小夥子到新娘家,把滿面羞紅的新娘子帶到未婚夫家中。第二天早上,男方派兩名代表到新娘家告訴她的父母新娘已經在新郎家了。他們還要帶一把劍和一串玻璃珠子留在新娘家的前屋,並被犒賞一頓午餐。
第三天,新娘的家人被邀請到新郎家參加婚宴。然後,新郎和新娘一起帶著四隻雞回娘家,正式向新娘的父母和親戚朋友宣布他們結婚的消息。而且新郎必須在新娘家住3天。
以上是婚禮的第一階段,基本上都是雙方家庭的內部事務。第二階段是請全村人參加的婚宴,由雙方家庭共同准備。但是如果男方家庭不是特別富裕,他們也可以推遲舉行全村的婚宴。
搶新娘
在越南北部山區居住的婁婁族(Lo Lo)舉行婚禮只能在陰歷每個月的第10天到第15天期間舉行。婁婁族的青年男女示愛的方式頗為特別。他們用線把竹筒穿起來做成擴音器,男孩子通過自製擴音器向他愛慕的女孩傳達信息,他說:「我非常愛你,我將向你敞開我的心扉。如果你也愛我,我就把你帶回家做我的妻子。」
如果女孩也對男孩有意,她就回答:「你難道不知道我已經愛上你很久了嗎?但是,你要記住,你的愛不應該僅僅表現為甜言蜜語。」
這樣男孩就明白那個女孩已經同意了他的求婚,他應該去准備迎娶心愛的姑娘了。
然後過一些時候,女孩從自己的家裡溜出來—這都是提前計劃好了的—她的意中人夥同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把姑娘「綁架」到男孩子家中,然後他們再到女孩家把情況通知她父母。
五天以後,男方的家長到女孩家裡提親。如果女孩的父母不同意這門親事,他們就要接受罰款。
在舉行婚禮的當天,女方要派兩名代表到到新郎家中,並贈送一籃子黏米飯和一隻煮熟的大公雞。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這兩名代表,並一起吃他們送來的米飯和雞肉。
在越南,不同民族的婚禮風俗都有各自的特點。
越南過年習俗:越南的春節從每年農歷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准備年貨。從「肥肉腌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腌制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盡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拜祭祖先,同時也拜土地、灶君、百藝師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紅燒魚、包肉團、炙肉、腌蕎頭、牛肉等。供拜完畢,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們則要給他們壓歲錢。早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沖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沖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托一個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沖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活動:唱歌跳舞、表演戲劇、舞龍舞獅,最具特色的活動是下人棋。將中國象棋的棋盤畫在地面上,手執木牌(木牌上刻有與棋子對應的車、馬、炮等)的人充當棋子坐在場中。對弈時,由棋手調遣,旁人以鼓聲催行,頗似金戈鐵馬的沙場,有較強的真實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愛。
年初一的禁忌也頗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講粗話、不能借東西、不能討債;還有不能幹農活,否則會驚動土地神,莊稼會遭殃;初一還不能掃地,即使掃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後能動土時再倒。初二、初三兩天,已成家立戶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須向父母致以新年問候、敬贈禮品;若父母已去世,則要帶上供品,到長兄家拜祭父母之靈。初四,人們燒化紙錢、紙衣,以祭送祖先。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頓團圓飯。正月期間,越南民間常有許多活動,統稱為「賞春」。有賞水仙花、鬧花燈、唱戲、民歌對唱、禮拜寺廟、游覽名勝古跡等。
越南各少數民族有各自的過節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習慣以齊放獵槍代替鞭炮,先到溪邊燒香祭禮後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飯;吃年夜飯前要祭祖,飯後不能喝湯,認為喝湯會使莊稼受淹;春節期間,全村或幾個村的人聚集在一起舉行賽歌、跳民族舞、拋綉球等活動。
越南居住習俗:越南人的住房,各民族各具特色。越族人住房一般為土平房或磚瓦平房,住房直接建在地上,房頂是人字架。房屋布局,中為堂屋,兩側為耳房。房後常挖有池塘。房前大多建有院落,有水井、洗澡間和廁所等設施。房檐下常置有一排水瓮或修有儲水池,用以接儲飲用的雨水。房前屋後常有幾棵檳榔樹。屋內正房中央的牆壁設有供台,供奉祖先的牌位。
農村住土房或竹屋很普遍,上邊覆蓋稻草,牆用稻草和泥抹成。房屋正面一般開一扇窗,用油紙糊上,廚房一般緊連著畜舍。泰族、岱依族、儂族、芒族等少數民族,一般住竹木結構的高腳屋,樓上住人,樓下為廚房和家禽畜欄。
越族人的基本居住單位為村,幾十戶以至上百戶組成一個自然村,竹叢和椰林又成為大多村莊的標志。多數村莊建有祠堂或宗廟,是村民平日閑聚和節曰舉行慶祝活動的場所。竹叢、椰林、檳榔樹和祠堂構成了越族人的村莊特徵。
G. 水上木偶是哪國獨具的特色藝術
水上木偶戲,是越南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舞台戲,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偶戲,它稀奇的地方,就在於木偶戲於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需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純熟的控繩技巧,讓玩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各項傳說故事,其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
越南的水上木偶劇是一項極富娛樂性質的藝術表演,通常都在越南鄉村各處的池塘畔表演,觀光客想看的話,在河內市有專門表演的戲院,每天晚上只表演一場。表演是在水上搭一座紅瓦磚頂的小水榭,稱為「水上神亭」,用一張竹簾從上垂到水面,操縱木偶的人就躲在竹簾後,木偶則固定在細竹竿的一端,另一端由人操縱,這些木偶的造型都非常可愛,也有鴨、魚、船、青蛙等動物造型配合演出,戲的內容多取材自越南歷史故事,以及民間傳說如「鬥牛」、「打鞦韆」等,演奏音樂和唱戲或對話的人則坐在亭子旁邊。這項自越南李朝時期( Ly dynasty,西元 1010~1225 年)即開始出現的藝術表演,源自於湖泊、池塘遍布的紅河三角洲一帶,由於水上木偶戲是以水面為舞台,在鄉間地區,那些天然湖泊和池塘,就是最佳的免費表演場所。自水上木偶戲創始以來,逐漸從越北地區傳至全國,更在18世紀達到全盛時期,並且以多樣化的劇目吸引觀眾,風靡全越。據說,在越南的李朝時期,水上木偶戲是一種向皇帝祝壽的藝術禮儀。在越南河南省維先縣的熱衣寺中有一塊公元1121年立的石碑,碑文寫道:「水上木偶戲最初是專用於給皇上祝壽的。」一般的人民不可能有機會觀賞到如此獨特的表演。過去,並沒有所謂專業的水上木偶劇團,因此,這項技藝都是靠代代相傳的家授方式流傳下來,而今,這些老一輩擁有此項技藝的人,都成了越南各地水上木偶劇團的最佳導師。
目前,在越南的河西山( Ha Tay Son)省的師傅廟(Thay Pagoda)內的龍池湖(Long Tri Lake)上,還保留著一座古色古香 、近乎完整的水上木偶戲表演台,湖邊並設有觀眾席,這是古早典型的戲台,不像現在的戲台都搭在人工水池上。水上木偶劇將木偶與水奇妙地結合在一起,劇情多以越南人的生活百態及民間故事為主,一場完整的越南版水上木偶戲表演,大約需2小時,節目內容真實刻畫出越南人民的生活歷史,有赴京中舉的劇目出動木偶數最多,很有看頭。
水上木偶劇都是在描寫越南人面對大自然的威脅、或是敵人的侵略時,如何去保護自己國家的故事 ;也有描述越南的農夫在辛勤的耕作與收成後,如何去享受農暇的情趣;也有那科舉考試獲金榜題名者衣錦還鄉的場面,另外像一些民俗活動如舞獅、仙女舞蹈、鳳凰舞,以及還劍湖金龜索劍的越南神話故事…等,從這些劇目的內容,多少可以看出越南人民重視本土的藝術特質以及歷史文化的態度。還箭湖金龜索箭是越南有名的傳說故事。越南最具代表性的水上木偶劇團是河內的升龍劇團,並擁有自己專屬的戲院…,位於河內還劍湖旁丁先皇街57號B的升龍水上木偶戲劇院,每天晚上,升龍戲院均安排二場演出,每一場有17個劇目,演出時間是90分鍾。戲院里的設備很簡單,在一個深及腰部的水池上,搭著一座似宮殿、廟宇般的戲台背景,下方是幾片竹簾垂至水面,兩旁有樹木、芭蕉等鄉村景緻的裝飾畫板,觀眾就坐在水池的前方。戲院里約可提供300個座位,卻幾乎是座無虛席,前往觀賞的人以外國遊客占絕大部分。戲台的左方設有樂團席,這里表演的每一個節目,都由此一專屬的樂團配樂或配音,他們演奏的是越南傳統的樂器,有時也按劇情需要配上歌唱,整個現場氣氛非常熱鬧。那些木偶的造型都非常活潑而且帶著滑稽的笑容,木偶的手足都有活動的關節,操縱木偶的人站在竹簾的後方利用長竹竽及細線,讓木偶或跳躍、或劃船、或行走、甚至表演特技…等,都能活動自如,木偶在水上表演,竹竿則隱藏在水中。
每當一個劇目開始,各種造型的木偶自掀開的竹簾後面出來,結束時再退回簾後,像漁夫捕魚、釣魚、捉青蛙、捉狐狸、兒童游泳戲水、鳳求凰、舞獅、仙女下凡、金龜索神劍等,都是非常普遍的水上木偶戲的劇目內容,全部的節目貫穿相當緊湊,往往把觀眾從一個驚愕帶入另一個驚愕,並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以及開懷的笑聲。
在外國人的眼中,欣賞一場水上木偶劇的諧趣以及表演藝術,要比每天晚上泡在那些舞場、酒廊、卡拉OK里要好太多了。表演結束的時後,操縱木偶的表演者會全部從竹簾後面走到前面來向觀眾謝幕,很多觀眾在此時才晃然大悟,原來這些表演者一直都是站在水中呢!不由心中對他們升起敬意。如果對這些可愛的木偶有興趣的話,只要到河內市區的藝品店去逛逛就可買得到。除了河內的升龍戲院安排水上木偶戲演出之外,同樣位於市區的文化古跡-文廟內也有一座白天開放的戲院,但與升龍戲院比較起來,不論是節目內容、表演者的技巧技術、或者戲台的精緻程度都比升龍戲院遜色許多,不過,卻也便於來去匆匆的國際旅客欣賞。因為升龍戲院的節目要晚上才演出,而文廟內的戲院,只要是文廟開放的白天時間內,不論何時皆可購票入內欣賞 雖然水上木偶戲源於北越,但在南越的胡志明市亦有水上木偶戲團,並且在推廣方面不遺餘力。
過去,胡志明市有一家「幼筍」劇院,卻不幸在1993年的一場火災中付之一炬而被迫關門,直到去年該戲團才又另闢天地,在戰爭罪惡館內的空地上重新搭建一座簡單的戲院,便於到此一游的旅客順道欣賞。想一睹越南屬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嗎?水上木偶戲絕對不會令您失望,它會觸動悸動的心,勾起對童年種種回憶,讓旅程留下鮮活難以抹滅的記憶.
H. 越南人過年有什麼習俗
★越南春節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春節活動
花市是越南春節重要活動之一。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各式氣球、彩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歷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繽紛,喜氣洋洋。
★春節特色
◇貼春聯、福字
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另外,越南人也愛在家裡貼上「福」、「喜喜」等字樣和福、祿、壽星的形象,還有各種傳統年畫,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年糕
本地華人過春節必備年糕等食品,越南人也不例外,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餅。年粽做法跟我們吃的粽子一樣,不過越南年粽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間包上200克豬肉和150克綠豆沙,外裹芭蕉葉。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豬肉和綠豆沙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生。
◇爆竹
從前越南人過年也放爆竹,不過1995年起越南政府已禁止民間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
◇守歲
華人過年有除夕守歲習俗,越南人也一樣。除夕夜人們便穿上節日盛裝,不約而同湧上街頭,年輕女子還穿上越南旗袍。零時,當電台播出國家領導人春節講話,節日氣氛達到高潮。隨後人們還采一根樹枝回家。這風俗叫「采綠」。在越南語中,「綠」和「祿」同音。「采綠」就是「采祿」,意味著把吉祥如意帶回家。
◇新春第一位客人會帶來好運
越南人過春節照例放幾天假,也有到親友家拜年的風俗。最早到家裡拜年的客人特別受重視,據說他會給主人帶來好運。越南人稱之為「沖家」或「沖地」,其意義跟「沖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會約請自己最親近最尊敬的朋友,作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
◇文娛活動
除了親友間互相拜訪,新春期間越南各地街頭、公園和公共娛樂場所,連續幾天舉行各種文娛活動,演出越南傳統戲劇、歌舞、雜技、武術、摔跤、舞獅等,還有盪鞦韆、下人棋、斗雞、斗鳥等民間活動,整個越南沉浸在節日氣氛之中。
★越南過年習俗多
越南的春節從每年農歷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准備年貨。從「肥肉腌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腌制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盡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要拜祭祖先,同時也拜土地、灶君、百藝師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紅燒魚、包肉團、炙肉、腌蕎頭、牛肉等。供拜完畢,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們則要給他們壓歲錢。早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沖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個到自己家拜年的人。這個人被稱作「沖年喜」之人。許多家庭年前都會托一個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來「沖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活動:唱歌跳舞、表演戲劇、舞龍舞獅,最具特色的活動是下人棋。將中國象棋的棋盤畫在地面上,手執木牌(木牌上刻有與棋子對應的車、馬、炮等)的人充當棋子坐在場中。對弈時,由棋手調遣,旁人以鼓聲催行,頗似金戈鐵馬的沙場,有較強的真實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愛。
年初一的禁忌也頗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講粗話、不能借東西、不能討債;還有不能幹農活,否則會驚動土地神,莊稼會遭殃;初一還不能掃地,即使掃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後能動土時再倒。初二、初三兩天,已成家立戶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須向父母致以新年問候、敬贈禮品;若父母已去世,則要帶上供品,到長兄家拜祭父母之靈。初四,人們燒化紙錢、紙衣,以祭送祖先。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頓團圓飯。正月期間,越南民間常有許多活動,統稱為「賞春」。有賞水仙花、鬧花燈、唱戲、民歌對唱、禮拜寺廟、游覽名勝古跡等。
越南各少數民族有各自的過節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習慣以齊放獵槍代替鞭炮,先到溪邊燒香祭禮後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飯;吃年夜飯前要祭祖,飯後不能喝湯,認為喝湯會使莊稼受淹;春節期間,全村或幾個村的人聚集在一起舉行賽歌、跳民族舞、拋綉球等活動
I. 開港和唱戲是個什麼意思
開港:就是港區開了,箱子可以進去了,早進就算查驗就是有點查驗費(貨無任何問題),晚進的話,來不及查驗,還要掉箱子,費用更多截港:就是說港區關了,這個時間你的箱子就不能進去了
唱戲是指包括對白、武打、唱腔等形式的戲曲表演藝術。唱戲需要很多技巧,唱戲也是主張深呼吸的。用鼻微吸,就能吸得深。要做到鼻微微一吸,腰圍和橫膈膜即有膨脹感覺,但千萬別去下死勁膨脹它。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是四位傑出的旦角表演藝術家。他們是20世紀20年代起在京劇舞台上異軍突起的四位藝術明星,他們以各自的風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劇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變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統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戲的新局面,創造了京劇舞台爭奇斗艷、絢麗多姿的鼎盛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