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養兵一年賺多少錢

越南養兵一年賺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3-02-10 16:27:27

A. 胡萊三國怎麼賺錢啊都沒錢養兵。

賺錢嘛,首先是要讓將領駐防自己的主城和附城,主要要注意給附城升級,附城得錢多啊,然後呢就是去用功勛買成就,這樣可以增加駐防的金錢,其次就是去佔領別人的城池,然後征稅。 將領升級呢,就是申請一個小號,大號駐防自己主城,小號去打,(注意別被打下來了!!!)然後呢升到5級這樣就不要去打了,不然得經驗太少了,5級這樣去討伐新野,還能得錢呢!!

B. 現代養兵一年的費用

我國每年軍費支出大體上和煙草稅相當,在兩千五百億左右

C. 唐代富人出錢養官,很多地方出錢養兵,為何說老百姓還很幸福

因為這些錢都不用老百姓來承擔,而這主要得益於唐政府實行的減輕稅收和精簡機構的措施,從而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唐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而生活在唐朝時期的老百姓日子過得也很幸福。



另外唐太宗實施的一系列政策也促進了商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商品流通的渠道更加廣泛。而老百姓手中有了余錢,自然會想到去商業地帶進行消費,從而使得商業經濟高度發達;老百姓買得開心,商人賺得高興,可以說是雙方都很滿意這樣的結果,而這種其樂融融的現象不也證明了唐代老百姓的生活有多麼的幸福嗎?

D. 梁山泊養兵十萬,錢從哪裡來

中國古語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在今天也是一樣,比如美國總統一旦因故缺位,後面就有一串人等著接班。很多人想像不到,排在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和國務卿順位之後的,不是國防部長,而是財政部長。梁山的權力結構也是基本如此,「小旋風」柴進、「撲天雕」李應一同任「掌管錢糧頭領」,地位僅在軍師之下,高於最重要的軍事長官「馬軍五虎將」;「神運算元」蔣敬是二人的助手,負責「考算錢糧支出、納入」,也是排在地煞星的前列。

財政是軍事活動的支柱,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是一句空話。戰爭表面上拼的是一刀一槍,是林沖的蛇矛,是李逵的板斧,其實真正決勝的是戰場外的後勤公積。梁山集團長期割據,攻城掠寨、對抗官軍,要沒有一個鞏固的經濟基礎,早被剿滅了。要充分理解《水滸傳》,就不能不推測一下樑山的經濟實力。

水滸世界中的黃金、白銀和銅錢

談論經濟問題,交易貨幣是最難繞開的一項。我們看《水滸傳》,裡面提到貨幣時,有時用銀兩結算,如林沖去草料場外買酒吃肉,「留下些碎銀子」;有時又拿表示銅錢的「貫」做單位,如生辰綱是「十萬貫」「金珠寶貝」。事實上,宋朝人在生活中僅用銅錢和交子,要一直到明朝中後期,外國白銀大量流入,銀兩才成為主要流通貨幣。《水滸傳》成書於晚明,作者在寫作中,無可避免地夾雜進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因此書中用白銀標注的物品,通常表示的都是明朝,而非北宋物價。本文出於一致性考慮,對此不作區別,一概視為北宋。

我們要考察《水滸傳》中的貨幣購買力,必須先了解一下北宋的幣制。首先,北宋後期朝廷規定「悉用七十七為百」,因此徽宗時「一貫」通常不是1000錢,而是770錢;其次,北宋末年,黃金約15貫/兩,白銀約2貫/兩。同時,1兩白銀和1匹絹基本等值。

下面,我們通過最常用的中介物大米的價格,將北宋主要貨幣和人民幣掛鉤一下。按照黃冕堂在《中國歷代物價問題考述》中的統計,北宋初年糧價很低,以後逐年上漲,至徽宗統治時期,全國大米均價在1000錢/石左右,按照宋朝一石米59.2千克計算,徽宗時米價約為16.9錢/千克。結合現在全國6元/千克的平均米價,可知北宋1文的購買力約相當人民幣0.36元,那麼《水滸傳》里1貫錢和1兩白銀都是277元,1兩黃金則是4155元。

做了這些准備工作,我們再看梁山好漢們的揮金如土,心裡就有了一把算盤。晁蓋搶奪的生辰綱價值十萬貫,那即是5萬兩白銀,合1385萬元,當真是一筆巨款;後來晁蓋為感謝宋江通風報信,讓劉唐帶去黃金100兩酬謝——40多萬元,難怪閻婆惜得知後不依不撓,一定要向宋江討來。至於林沖1000貫買寶刀,楊志3000貫賣寶刀,都是幾十萬元的開價,估計都是作者隨手一寫,也沒考慮一下可行性。

宋徽宗時代通貨膨脹極為嚴重,《水滸傳》中也有相關事例。牛二為讓楊志試刀,「去州橋下香椒鋪里討了二十文當三錢」,這里所謂「當三錢」其實是蔡京為相時開鑄的「當十錢」,一種面值10文的銅錢。發行重量不足、幣值虛高的「當十錢」,朝廷從中大賺一筆,民間物價則為之高漲。流通過程中,「當十錢」一再貶值,最後朝廷宣布,「當十錢」全部改做「當三錢」使用,又讓一批百姓的財富一夜縮水70%。

收買一個梁山好漢,要多少兩銀子?

在推測整個梁山集團的經濟實力前,讓我們先分析兩位代表人物的經濟生活,大致了解一下水滸世界裡的工資和消費水平。宋江交遊廣闊,從他的生活圈,能看到社會中下層的生活成本;柴進家世顯赫,看他的生活用度,就能知道貴族的豪奢。

江湖上說起宋江,都稱贊他仗義疏財,是「及時雨」。其實從《水滸傳》來看,宋江並沒有多少錢。首先,他擔任的押司,不算是官,只是沒有品級的胥吏,鄆城縣有8個,負責抄錄文書和管理檔案。北宋地方上最基層的官員是縣尉、主簿,月薪在2—3石左右(人民幣720—1080元),押司待遇肯定還不如他們。其次,宋江的父親和弟弟在家務農,不窮困,但和晁蓋、史進這樣的財主比,遠遠不及。第三,宋江和閻婆惜撕打時說,「我將家私變賣一百兩金子與你」——小小書吏沒有什麼以權謀私的空間,那這樣的家底是如何積攢下的呢?恐怕是來自江湖各路好漢的回報,比如為晁蓋通風報信。

然後,宋江也沒花多少錢。書中說,宋江對各路好漢「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似土」,並「時常散施棺材葯餌,濟人困苦」,那他仗義疏財的具體事跡有什麼呢?宋江流亡前做的事只知道一個,就是閻婆母女流落鄆城,他資助了一口棺材和10兩銀子。那麼,我們不妨腦補一下,鄆城這樣一個山東小縣,想來平時也不會有什麼如雷貫耳的大豪傑經過,至多也就是「打虎將」李忠、「通臂猿」侯健這種級別的人物來賣賣大力丸,10兩銀子就能打發。後來在柴進莊上,宋江結識武松,就是臨行給了10兩銀子,讓武二郎受寵若驚了。

吊詭的是,宋江殺人流亡後,反而有錢了,花的也更爽快了。流亡期間,他在柴進莊上拿了多少錢,書里沒交代,但知道孔太公給了白銀50兩,清風山三位頭領「各送些金寶」,保證了一路盤纏無虞;後來自動歸案,流放江州前,宋江有經驗了,對兄弟宋清說:「我相江湖上相識多,見的那一個不相助,盤纏自有對付出」,果然路過梁山,晁蓋當即給了「一盤金銀」。等到了揭陽鎮,宋江打賞賣藝的薛永,一出手就是5兩銀子——1385元;敘談後,又給了一二十兩——三五千元。在江州,李逵賭輸錢,宋江拿出10兩銀子,直接把這黑大漢收作了小弟。「仗義疏財」的形象就這么被勾勒出來。

說起來,柴進和宋江是「同行」,學的都是孟嘗君。只是柴進做的事,不是宋江可比的,他仗著有祖傳的免死金牌——丹書鐵券,自稱「便殺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府庫的財物,柴進也敢藏在莊裡」「任他捕盜官軍,不敢正眼兒覷著小庄」。他出手當然也是大方的,經過橫海郡的配軍,柴家莊上全部招待,最少給10貫錢;對江湖好漢,平時「三五十個養在家中」。柴進讓董超、薛霸幫林沖開枷,給了10兩銀子;林沖和洪教頭比武,拿出一錠25兩的白銀做彩頭;林沖走時,又收了25兩——前後從柴大官人手裡賺了一萬多元。

宋江的銀子估計有八成是不合法的,柴進的財富則來的光明正大——收地租。柴進具體有多大家業,限於資料不足,沒法具體討論,只知道他家「朱甍碧瓦,掩映著九級高堂」,叔叔柴皇城的宅後有頂好的「花園水亭」。柴進家大業大,又有穩定進項,梁山上怕是只有盧俊義和李應家能勉強一比了。柴進太有錢了,以至李逵都會尊稱一聲「柴大官人」。

看了宋江、柴進兩個人在江湖上的「撒銀史」,我們能得到一個結論:在水滸世界,10兩銀子(7700元)是一筆不小的錢,足以收買一個普通人的心。柴進、宋江在朝廷上沒有一官半職,在江湖上沒有十足的本事,一個有丹書鐵券在身照樣被欺負,一個對州里的捕盜使臣都要畢恭畢敬,但他們仗著家有餘財,竟高居在了江湖食物鏈的頂端。

梁山靠什麼,從幾百人發展到十萬人

宋江、柴進的故事說明,只要財力夠了,在江湖上招納好漢不是件難事。再說到梁山,它要生存,一是靠眾頭領的本事,二是靠水泊的有利形勢,三是不能沒有嘍??竊謖笄奧裘?T讜縉詰乃謂?適輪校??柿觳肯倫鶯嶠俾擁牡胤絞恰疤?猩攪荷姐?保?芄倉揮?6人,規模還不如鄒淵和鄒潤師徒佔領的登雲山。隨著宋江故事不斷被演化,他的集團實力也愈發被誇大,在元雜劇中,為增加故事合理性,宋江的根據地被遷移到八百里水泊梁山——因明朝遷都,大運河疏通,進而經濟繁榮起來的魯西地區。

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在小說中,梁山是怎麼一步一個腳印,日漸做大做強的。柴進推薦林沖上樑山時,那裡只還「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到宋江提議,讓花榮、秦明及清風山眾人上山時,晁蓋已經通過招募,「聚集著三五千軍馬」。在梁山擴充過程中,還不斷有江湖上的小山頭前來歸附。這些山寨都不大,最小的登雲山只有八九十人,隨著頭領上樑山的不過二十人;稍大一點的桃花山、清風山、對影山、黃門山、飲馬川,有三五百嘍??槐冉洗蟮納倩?健?諄⑸健⒖菔魃劍?形迤甙汆??蛔畲蟮拿㈨干膠投?龍山,前者三千多人,後者一千多人。粗略估計一下,這些山頭的人加在一起,大約在八千人左右。

歷次征討梁山的官軍,隨被俘將領上山的也有不少。呼延灼丟下大軍敗走後,那三千連環甲馬,連馬帶人全被捉去;五千步軍盡數做了俘虜。關勝投降後,梁山「招安逃竄敗軍,又得了五七千人馬」。至於更大規模的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後,梁山得了多少人馬,書中沒有說明。反正招安前,燕青在東京對洪太尉的說法是「梁山泊十萬之眾」。那麼,在北宋末年養十萬大兵需要多少錢呢?我們不妨參考一下樑山的對手——大宋官軍。

按照史書的說法,北宋神宗時「內外禁旅,合五十九萬」,徽宗即位後「承平既久,闕額三分之一,失於招填」,禁軍剩下40萬左右,再加上屯駐各地的約20萬湘軍,北宋全部正規軍有60萬,是梁山的6倍。北宋朝廷要給士兵發俸祿、發衣服,養一名禁軍平均每年要50貫,即13850元;廂軍待遇相對差一點,也要在每名士兵身上花30貫——8310元。這意味著,徽宗一年在養兵上面,要花掉2600萬貫,相當於人民幣72億元。那麼,梁山被招安前一年的軍費至少要433萬貫,要怎樣才能維持?

梁山軍費來源,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王倫創業時的那幾百人,打劫一下過往客商,基本就能過上「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強盜生活了。晁蓋接手後,短短幾年間,梁山人馬猛增七八倍,一方面是延續打劫的既定「山策」——晁蓋當寨主不久,聽朱貴報告說,有客商數十人經過,當即問道:「正沒金帛使用,誰領人去走一遭?」最後三阮搶回「二十餘輛車子金銀財物」,然後「每樣取一半,收貯在庫,聽候支用」。另一方面,肯定是得益於變賣生辰綱所得的流動資金。打劫客商有損梁山聲名,生辰綱是坐吃山空,都不是長久之策。

上面說的那些小山頭,投靠梁山前,雖然也會把財物打包,帶著一起入伙,但他們的家當通常不過十幾車,對於梁山擴張,起不到太大作用。至於投降的官軍,帶來的主要是馬匹及輜重。要支撐山上巨大的支出,必須有更重要的經濟來源——打土豪、搶府庫。

宋江上山後,改變從前固守水泊的戰略,頻頻主動出擊,為的無非是錢糧二字。他要打祝家莊,名義上是祝朝奉父子欺辱梁山,實際上是「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糧食」。打下祝家莊後,除給村中幾百戶人家每家一石糧米外,剩餘的「牛羊騾馬等物」「糧十五萬石」全部帶回山上。按照之前的推算,這些糧食的價值就相當於5400萬元。此外,李逵滅了扈家莊滿門,「把莊裡一切應有的財賦,捎帶有四五十馱」;梁山又騙李應山上,得了李家莊的全部家財。

曾頭市的實力還在祝家莊之上,共有三千餘家,養著「五七千人馬」。打破之後,同樣是「抄擄到金銀財寶,米麥糧食,盡行裝載上車回梁山泊」。大財主盧俊義上山時,也是「把應有家私金銀財寶,都搬來裝在車子上,往梁山泊給散」。

當然,來錢最快的還是直接攻打州城府縣,去搶糧倉、府庫。梁山打破的第一座城池是高唐州,「倉廒庫藏,盡被擄去」;再打青州,「把府庫金帛,倉廒米糧,裝載五六百車」;大鬧華州,「劫了府庫錢糧」;殺入凌州,「劫擄倉庫錢糧」;大名府是「五京」中的「北京」,財富更非他處可比,梁山「把大名府藏打開,應有金銀寶物,緞匹綾錦,都裝載上了車子,將回梁山泊倉用」,怕是有個十年都用不完。最後,打東平、東昌兩府,亦是如此。

宋朝城市所征稅種很多,主要又向城市居住者的征稅、城市經營稅和土地利用稅,僅僅是商稅一項,真州(江蘇儀征)、蘄州(湖北蘄春)、施州(湖北恩施)這個層級的州府,一年稅收就超過5萬貫——1300多萬元。梁山打劫的那些城市即使沒有這么富裕,府庫中至少也有幾十萬貫,可以湊足梁山的養兵錢。梁山上下肯歸心宋江,很大程度上恐怕也是看中他「搞錢」的本事,畢竟晁蓋那樣龜縮山寨,兄弟們是沒什麼金銀分的。

梁山集團發展最大的障礙在於,他們流動作戰,從未佔領城池,沒法獲得政府那樣穩定的收入來源——稅收。來自養兵的巨大壓力,使宋江除了接受招安,讓朝廷發餉外,其實別無選擇。不過梁山大軍歸附前,「山庫」中還是有大量帶不走的「金珠、寶貝、彩鍛、綾羅、紗絹等項」,宋江於是以報答周邊百姓的名義,開辦了一場「清場大甩賣」。由此可見,梁山多年集聚的財物多到何種程度。

E. 西漢時期養一個普通的邊防兵要花多少錢

歷朝歷代,養兵之費都是國家財政支出的核心部分,我國古代王朝養一個普通士兵每年大概需要花多少錢?這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一個話題,如果把多個王朝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又會得出些什麼呢?

思平試圖簡單分析幾個主要朝代的日常養兵之費,熱烈歡迎大家拍磚討論(筆者本身時間、學力都有限,只能是分析包括普通士兵衣食住行、日常津貼等部分的狹義上的「養兵之費」,不包括武器裝備、戰時賞賜、日常訓練、戰時保障、戰時撫恤等廣義上的「養兵之費」,當然,由於各種原因,下面的分析難免還存在一些疏漏、猜測的成分)

第一篇講講西漢,西漢時期是我國古代軍事領域的一個高峰,名將輩出、軍威赫赫,戰時的大集群騎兵部隊千里奔襲就不說了,即使在較為太平的年月,也維持著一支高效的邊防力量。西漢時期的千秋武功,自然也離不開國家財政的全力支持。盡管西漢時期以徵兵制為主,普通戍邊士卒多為義務兵,國家只負擔其衣糧兵裝,並無額外的俸祿,但是其日常所需要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從士卒的口糧來看,居延漢簡中有大量口糧發放的簿冊,其中最常見的發放標準是每人每月「三石三斗三升少」,據陳直、陳夢家等學者考證,這里的「石」為「小石」,摺合為西漢時期的大石二石,則普通士卒每年消耗糧食大約24石。
西漢時期糧價大約多少呢?太平御覽卷35引恆譚《新論》:「漢文帝躬儉約,修道德,谷至石數十錢,上下饒羨」。《漢書·食貨志》記載:「元帝即位,天下大水,關東十一郡尤甚。二年,齊地飢,谷石三百餘,民多飢死」,《漢書·馮奉世傳》記載:「永光二年,歲比不登,京師谷石二百餘,邊郡四百,關東五百」可見在災荒時期,谷價可能上漲至數百石,而在文帝時,天下太平,谷價跌至每石數十錢,居延漢簡中關於糧食價格的簡文亦較多,如:「粟兩石,直三百九十」,「出錢二百二,糴粱粟二石,石百一十。出錢二百一十,糴黍粟二石,石百五。出錢百一十,糴大麥一石,石百一十」……綜合來看,則正常年月每石谷價百文是較為可信的,則每位士卒在糧食支出上起碼需2400錢。值得注意的是,一線的戍卒、騎兵主要職責為「通烽火、謹侯望」,不可能主要從事屯田,故這部分的邊防軍的糧食支出不可能自給自足,還是要記在國家的賬上。另外再考慮到運輸的損耗、消耗,每年的花費比2400錢只多不少。

從士卒的衣裝來看,黃今言、陳曉鳴所論漢代士卒一年的衣物所費不少於2300錢,具體可以參見其《漢朝邊防軍的規模及其養兵費用之探討》,這里不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黃文中認為這是較為保守的估計,因為考慮到官私各給其半,而漢代戍邊士卒衣物官給的程度很難釐清,思平認為,私給的程度不會太高。居延漢簡中有大量低級軍官如燧長、士吏等賒賬購買戍卒衣物的簡文,可見普通戍卒自身的官給衣物可以滿足最基本的需要,才可以將部分私給或官給衣物賣於他人,故思平認為官給衣物當在3000錢左右。

除了必備的衣物和糧食,還要再加上一些如肉、菜、鹽等其他副食品消耗。先看看蔬菜類的消耗,如下列居延漢簡:「第四燧長口之菜錢二百一十六,又肉錢七十,凡二百八十六」,以及「第一燧長萬年菜錢二百一十六」,這里所提到的菜錢,當是以月為單位(如口糧發放),考慮到每燧之戍卒不過3、4人,則每位戍卒月消耗菜錢在50錢左右,每年大約600錢。

西漢居延地區肉類價格並不貴,如居延漢簡中記載「肉十斤,直三十」,「肉百斤,直七百」,「買脂五十斤斤八十」,相對糧價來說,肉價不算甚貴(漢簡中未提及是豬肉、牛肉、還是羊肉,這里未能詳加考證,但是無論何種種類,價格都不過數錢一斤,丘光明等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度量衡卷》中提到西漢時期一斤的標准值250克,相當於今天的半斤,換算為今日之計量,每斤肉亦不過6-14錢左右,按照下文的實際購買力水平計算,相當於今天的2.4-5.6元每斤,較當前物價為低),以每位士卒每年消耗各類肉60-70斤(漢制)計算(關於肉類的供應標准沒有更加詳細的記載,但是從一些簡文中可以加以推測:「第四燧長口之菜錢二百一十六,又肉錢七十,凡二百八十六」,如上文按每燧之戍卒3、4人為計,每人每月用肉錢大約20錢,相當於3斤左右,考慮到漢簡中還有不少食用家禽、內臟、魚類等其它肉類的記載,在此大致估計每月士卒消耗各類肉食產品總計在5-6斤,每年在60-70斤),大約500錢左右。

此外,鹽的消耗也是必不可少的,《趙充國傳》載:「……萬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萬七千三百六十三斛,鹽三百八斛……」據此可知,其每人每月平均食鹽在三合左右,每年在40合左右,相當於4升,即0.04斛(石)。而西漢食鹽的價格,在鹽鐵官營後有較大幅度的上漲,範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認為
「官鹽價比私鹽貴(私鹽與粟米同價),許多貧民買不起鹽,只好淡食」。林甘泉等先生在《中國經濟通史》中認為
「鹽的正常價大約是每石四百錢左右,漲至八千錢為高價。」考慮到西北邊境地區並非主要的食鹽產地,運輸困難,鹽價以每石1000錢計算,則需40錢。

綜合上面的分析,在非戰爭情況下,西漢時期邊軍士卒一年的養兵費用如下:2400+3000+600+500+40=6540錢左右。再考慮到其他一些諸如醫葯費等必備的開銷,可以認為:每年7000錢左右是西漢時期西北戍邊士卒的基本生活保障開支。

這7000錢大概能佔到國家財政收入的多少呢?

關於西漢時期中央的財政收入,黃今言先生在《秦漢賦役制度研究》中認為:「(以西漢平帝元始二年的情況為例)綜合租(稅)、賦兩項,一年中,國家在這方面的財政收入是12772359020錢,這個數字,和上引恆譚《新論》說的都內錢與少府錢的總數一百二十三萬萬的數據,大致吻合」。除上述農業稅和人頭稅之外,西漢政府所徵收的其他一些工商業稅收亦為數不少,如關稅、市稅、算緡錢、鹽鐵酒稅、貲代稅、工稅、六畜稅、漁業稅等,這其中如算緡錢、鹽鐵酒稅或非常制,或時有反復,而其他則多為常稅。

在諸多常設末業稅中,鹽業專營無疑佔有重要地位,鹽業官營之後,國家一年大約可以額外收入數億錢。據上文可知,成年男子每人每月平均食鹽在三合左右。若按全國人口五千萬計,則每月耗鹽十五萬斛,即150000石,以每石400錢計算,每月食鹽銷售可以達到6000萬錢,每年消費72000萬錢。六畜稅、漁業稅這些畜牧水產業的稅收,當不抵鹽業專營的收入。而關稅、市稅等與商品經濟發展程度密切聯系的稅種,西漢時期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左右。西漢商品經濟的發展,武帝之前曾達到較高的程度。《史記》中記載:「漢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在武帝採取加強中央集權的諸多措施後,元氣大傷,難以恢復到之前那種狀態。林文勛、黃純艷兩位在《中國古代專賣制度與商品經濟》中所論:「漢武帝時期各項經濟政策的實施,控制了商品的流通和生產兩個環節而又影響了商品的消費,使大中小商人和小農均退出了商品經濟領域,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商品經濟發展高峰因此而結束」。綜合來看,西漢時期諸多常設末業稅,筆者推測一年能夠有十數億錢左右。

黃今言先生所作推論,建立在西漢時期戶口高峰時期,在西漢中前期,國家未必能夠掌握如此數目的丁口和田地,在農業稅和人頭稅的基礎上,在適當考慮諸末業稅,則西漢時期財政收入的總額,大致在130億錢。
再結合上文關於養兵之費的分析,則可以統計出,西漢時期養一個普通的邊防士兵,占國家財政收入的0.000000538,大約為190萬分之一。

另外,西漢時期的7000錢,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呢?目前關於不同時期貨幣實際購買力比較,大多採用四種折算方式,分別以黃金、白銀、糧食、土地為衡量標准,而在這三者之中,西漢發行的白銀貨幣極少,無法用白銀來作為衡量標准。與之相反,史書上關於黃金的記載卻極多,但是由於所記載的黃金使用量與之後的王朝相比過於誇大,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史書中將黃銅與黃金混淆,因此這里無法採用以黃金作為衡量標准。而土地價格更加是沒有可比性,因此以這里以糧價為主要參照物。

林甘泉先生在《中國經濟通史·秦漢卷》中論述到:「漢代一石等於2市斗,一市斗等於13.5斤(當前標准斤),則每石等於27斤」。這個標准和居延漢簡中的記載相符,居延漢簡中記載最多的標準是士卒每月用谷

3石3斗3升少,摺合成大石為2石,約54斤,以七折作商品糧,可以得大約38斤。以今天的市斤為計量單位,西漢時期一斤糧食大約3.7錢,這里西漢的糧價為尚未脫粒的粗糧,以七折算細糧,一斤細糧大約5.29錢。

以筆者居住的城市為例,一斤大米(普通的類型)的價格在2.2元左右,則西漢時期一錢的實際購買力大約相當於今天的0.42元。按照今天的物價,西漢時期養一個最普通的邊防義務兵,一年需要花費大約2940元。

閱讀全文

與越南養兵一年賺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蘇州科技城中國銀行在哪裡 瀏覽:479
英國路透社怎麼上中文 瀏覽:592
伊朗核協議什麼時候達成 瀏覽:232
義大利汽車品牌有哪些牌子m 瀏覽:204
義大利的奢侈品怎麼讀 瀏覽:74
在印尼喉嚨痛吃什麼葯 瀏覽:514
中國到英國的飛機多久 瀏覽:153
中國主力坦克有多少 瀏覽:267
中國國內個人如何外匯交易 瀏覽:806
越南話余額怎麼說 瀏覽:208
英國拒簽率是多少 瀏覽:706
義大利尚尼和德國雙立人哪個好 瀏覽:217
黃健翔解說義大利說了什麼 瀏覽:962
伊朗兵用什麼槍 瀏覽:574
義大利為什麼要0比0 瀏覽:807
印度哪些城市有霧霾 瀏覽:10
中國人適合用什麼牌子的護膚品 瀏覽:270
英國居住證去哪裡辦理 瀏覽:87
中國龍是什麼時候來的 瀏覽:770
義大利面這么硬怎麼做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