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人民軍的歷任將軍
授銜年份:1958年8月31日
武元甲國防部部長兼人民軍總司令 「奠邊府之虎」、「紅色拿破崙」
出生:1911年8月25日 廣平省 破落地主
學歷:河內大學、雲南講武堂
越南人民軍隊長(1944年12月)、少將(1948年)
1938年入黨,候補中委(1945年),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1945~1954年)
八月革命起義委員會主席、內務部長、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45年)、國防部長兼人民軍總司令(1945~1954年)、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55年9月~1980年2月)、部長會議副主席兼教委主席、計生委主席(1981年7月);國家軍隊和民兵自衛隊總指揮(1946年12月19日)、國防部長、部長會議副主席(1981年7月)
授銜年份:1959年8月31日
阮志清 中央軍委副書記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授銜年份:1974年
文進勇中央軍委常務副書記人民軍總參謀長
出生:1917年5月2日-2002年3月17日 內市郊(原河東省)慈廉縣卡紐村 農民
1945年4月任北折革命軍事委員會常委、光中戰區黨委書記;第2戰區政委、中央軍委委員(1945年);1959年授予上將軍銜;胡志明戰役指揮部司令(1975年)
1937年11月加入印度支那共產黨,2屆候補中委、2、6屆中央委員,3屆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軍委副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4、5屆政治局委員
河內市委委員、河內勞工聯合常務委員會書記(1938年)、河東省委書記,北寧省委書記(1943年)、人民軍政治局局長,中央軍委副書記(1947年3月)、人民軍總參謀長(1953年底)、國防部長、中央軍委第一副書記(1980年2月8日—1987年2月17日)
授銜年份:1980年1月
黃文泰 中央軍委常委 國防部副部長
授銜年份:1982年2月
朱輝珉 中央軍委副書記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授銜年份:1984年12月22日
黎仲迅中央軍委常委 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
授銜年份:1984年12月22日
黎德英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出生:1920年12月1日 賓士天省軍歷:1945年入伍,1974年由大校破格晉升為中將,1980年晉升上將
1945年入黨,4屆中央委員、5、6、7屆政治局委員
人民軍副總參謀長(1963年);第7、9軍區司令(1974年);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駐柬越軍司令(1980年);人民軍總參謀長(1986年12月-1987年2月);國防部長、越共中央軍委第一副書記(1987年2月);國家主席(1992年9月22日-1997年9月24日)
授銜年份:1989年5月
梅志壽 內務部部長
授銜年份:1990年1月10日
阮決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段奎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
出生:1923.10.29.-1999.1.8 廣治省召峰縣 富農
中國軍事學院(1960年、1961年)
1945年8月入伍,1958年上校,1974年晉升為少將,1986年12月晉升上將
1945年6月入印度支那共產黨,4、5屆中央委員、6、7、8屆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委、中央軍委常務副書記
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軍總參謀長(1987年2月);國防部長(1991年8月-1997年9月);第七、八、九、十屆國會代表
授銜年份:2003年7月2日
範文茶
出生:1935年10月 越南北部河北省
1953年參軍,1990年授中將,1998年1月升上將
越共7屆中央委員、8屆政治局委員
人民軍副總參謀長(1994);國防部副部長、人民軍總參謀長(1995);國防部長(1997.9-2006.6)
授銜年份:2005年1月
黎鴻英 公安部部長
2007年6月7日馮光青
出生:1949年2月2日 越南永福省靡嶺縣石砣鄉
學歷:越南陸軍軍官學校(1971年6月)、大叻陸軍學院(1974年8月)、前蘇聯伏羅希洛夫軍事學院(1989年)、越南國防學院(1990年)、越南軍事政治學院(1997年8月)
1967年參軍,1994年晉升少將,1999年晉升中將,2003年晉升上將
1968年入黨,越共9屆中央委員、10屆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務副書記;國防部長
總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1993年)、局長(1995年);第1軍區司令(1997年12月);人民軍總參謀長、越南國防部副部長(2001年5月至2006年8月);國防部長(2006年—)
2007年7月
黎文勇 十屆中央委員、書記處書記;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1988年晉升少將,1998年4月晉升中將,2003年7月晉升上將 1958年月日 - 阮志清(1914.1.1-1967.7.6)中央軍委副書記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59年月日 - 文進勇(1917.5.2-2002.3.17) 人民軍總參謀長
1959年月日 - 朱文晉(1908-)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民族委員會主任
1974年月日 - 雙豪(1918-)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4年04月日 - 黃文泰(1915-1986.7.2)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文茶(1918.1.15-)南方共和國臨時革命政府軍事代表團團長
1976年月日 - 朱輝珉(1913-)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80年2月日 - 黎仲迅(1914.10-1986.12.5)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參謀長
1980年2月日 - 黎德英(1920-)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4月27日 – 王承武(追授)(1910-1980)前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2年月日 – 黎獻梅(1915-)國會衛生社會委員會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陳文光(1917-)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裴逢(1925-)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陳森(1918-)國防部副部長
1984年12月日 - 馮世才(1920-)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黃明草(1919-)高等軍事學院院長
1984年12月日 – 武凌(1925-)陸軍學院院長
1984年12月日 – 譚光忠(1923-)第一軍區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武立(1924.7.25-1987.7.18)第二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4年12月日 - 阮決(1921-)第三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4年12月日 – 黃琴(1920-)第四軍區司令
1986年月日 - 黎光和(1914-)國防部副部長兼監察委員會主任
1986年月日 - 丁德善(1913-1987.1.20)國防部副部長
1986年12月日 - 阮明洲(1923-)第七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6年12月日 - 段奎(1922-)侵柬越軍(478兵團)司令1986年月日 – 黎玉賢(1928-)侵柬越軍(478兵團)副司令
1986年月日 - 阮友安(1920-)第二軍區河江前線指揮部司令
年月日 – 陶庭練(1928-)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92年7月日 - 黎可漂(1931.12.27-)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98年1月3日 - 範文茶(1935-)國防部部長
年月日 – 黎明香()公安部部長
年月日 – 黎鴻英()公安部部長
年月日 – 黎文勇(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年月日 – 范青銀( )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年月日 – 馮光青 ( )總參謀長
中將
1958年8月31日 - 黃文泰(1915-1986.7.2)人民軍軍訓總局主任
1959年8月31日 - 陳文茶(1918.1.15-)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61年月日 - 雙豪(1920-)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0年月日 - 阮文榮(-)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74年月日 - 阮敦(1923-)國防部副部長
1974年月日 - 黎仲迅(1914.10-1986.12.5)人民軍副總參謀長兼第1軍軍長
1974年月日 - 王承武(1910-1980)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森(1918-)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粱(1913-)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陳貴海(1913-1985.1.11)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74年月日 - 范傑(1919-1975.1.23)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
1974年月日 - 黎獻梅(1915-)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范玉茂(1919-)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黎光道(1921.8.8-)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74年月日 - 丁德善(1913-1987.1.20)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兼黨委書記
1974年月日 - 黎光和(1914-)籌建第1軍
1974年12月日 - 朱輝珉(1913-)第五軍區司令兼政委
1974年月日 - 黃明草(1919-)第五軍區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黎德英(1920-)第七軍區司令兼政委
1974年月日 - 陶文張(-)第七軍區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憑江(1917-)西北軍區司令兼政委
1974年12月日 - 陳文光(1917-)廣治-承天-順天前線指揮部司令
1974年月日 - 童士元(1922-)559司令部司令
1974年月日 - 陳南忠(1917-)南方臨時革命政府國防部部長
1974年月日 - 阮氏定(女)(1920-)南方人民解放武裝力量副司令
1974年月日 - 陳度(1922-)南方解放軍總政治局主任
1974年月日 - 陳文名(-)四方聯合軍事委員會成員
1974年月日 - 陳大義(1916-)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74年月日 - 陳決( )內務部副部長
1974年月日 - 高登占( )後任內務部副部長
1974年月日 - 黎廣波(1915.04.21-1988.03.19)後任國會民族委員會主任
1974年月日 - 陶山西(-)後任炮兵司令
1974年月日 - 潘仲慧(1918-)交通運輸部部長
1978年月日 - 蘇記(1917-)在蘇聯療養
1980年1月日 - 高文慶(1917-)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1月日 - 武立(1924.7.25-1987.7.18)第二軍區司令兼政委 黨委書記
1980年1月日 - 段奎(1922-)第五軍區司令兼政委
1980年2月日 - 馮世才(1920-)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2月日 - 裴逢(1925-)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
1980年2月日 - 甲文綱(1921-)海軍司令
1980年月日 - 武凌(1925-)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80年月日 - 陳伯清(-)內務部副部長1980年02月日 - 武春苫(-)國防部副部長
1980年2月日 - 譚光忠(1923-)第一軍區司令兼政委
1980年月日 - 黎靈(1925-)第二軍區政委
1980年2月日 - 阮決(1921-)第三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
1980年2月日 - 黃琴(1920-)第七軍區司令兼政委
1980年月日 - 阮明洲(1923-)第七軍區副司令
1980年2月日 - 童文貢(1918-)第七軍區副司令
1980年月日 - 單文公(-)越軍駐柬埔寨戰場副指揮
1980年2月日 - 黎玉賢(1928-)侵柬越軍(478兵團)副司令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0年月日 - 阮友安(1920-)第2軍軍長
1980年月日 - 黎光武(-)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
1980年月日 - 黎緒同(1930-)後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82年月日 - 黃世善(1921-)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經濟建設局政委
1982年12月日 - 阮南慶(-)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82年12月日 - 黎文知(1925-)人民軍總技術局主任
1982年月日 - 黃文泰(1920-)人民軍總技術局副主任
1982年月日 - 范洪山(1922-)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1983年月日 - 鄧武協(1926-)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83年月日 - 黃方(1925-)軍事技術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
1984年11月日 – 陶庭練(1928.1-)空軍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鄧京(1921-)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月日 – 尹歲(1926-)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阮世奔(-)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12月日 – 黃文慶(1923-)人民軍副總參謀長
1984年月日 – 單成(-)人民軍總後勤局副主任
1984年12月日 – 阮政(1917-)人民軍總後勤局副主任
1984年月日 – 阮伯發(1919-)海軍原司令
1984年12月日 – 丁文綏(1912-)邊防部隊司令
1984年12月日 – 何玉肖(-)邊防部隊副司令兼政治局主任
1984年12月日 – 盧江(1923-)首都軍區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梁俊康(-)第三軍區副司令
1984年12月日 – 楊巨浸(-)第七軍區副司令
1984年月日 – 陳海奉(-)第七軍區副司令兼胡志明市司令部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陳嚴(-1985)第九軍區司令
1984年12月日 – 阮真(1926-)第2軍軍長
1984年月日 – 南龍(1920-)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
1985年月日 – 阮輝章(1930-)第五軍區副司令兼政治局主任
1985年12月日 – 阮春皇(19174.8-1987.5.19-)軍事歷史院專員
1986年月日 – 丁善(1923-)國防部副部長兼人民軍總後勤局主任
1986年12月日 – 陳清慈(-)人民軍總技術局副主任
1986年月日 – 阮 和(1925-)駐寮國第678兵團司令
1986年12月日 – 阮崇覽(-)廣寧特區司令
1986年月日 – 張公道(1921-)政治軍官學校校長
1986年月日 – 譚文魏(-)第一軍區副司令兼紀律檢查委員會主任
1986年月日 – 黎春溜(-)政治學院院長
1984年2月日 – 潘平(19223.15-1987.1.12)總參謀部情報局局長
1989年8月日 - 黎可漂(1931.12.27-)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90年月日 – 範文茶(1935-)第三軍區司令
1992年8月日 – 范青銀()空軍司令
1998年4月日 – 黎文勇()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
1999年12月日 – 馮光青()第一軍區司令 越南人民軍陸軍的領章
越南人民軍1948年實行軍銜制,設有大校軍銜,但只是作為校官的第三級,沒有設置上校,分為大校、中校、少校。1958年以制度上學習中國為主重新評定軍銜,設置了四級校官,大校為校官最高級別,一直到80年代前期,大校軍銜一直存在於越軍軍銜體制內。圖案為兩杠四星。1982年5月,越南頒布《人民軍軍官法》再次修改軍銜制,當時是學習蘇聯經驗,取消上校軍銜,校官為大校、中校、少校,原被授予上校軍銜者一律改為大校,但是大校的標志改為兩杠三星。1990年12月修改《人民軍軍官法》,又恢復上校軍銜,直到現在越南人民軍的校官軍銜還是四級。目前越南校官為四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軍階
特任 大元帥 / 元帥
將官 大將 - 上將- 中將- 少將 - 准將
校官 大校 - 上校 - 中校 - 少校
尉官大尉- 上尉 - 中尉- 少尉
准軍官 准尉
士官 士官長 - 上士 - 中士 - 下士
士兵 上等兵 - 一等兵 - 二等兵
㈡ 越南武廟供奉有18名將,其中12位是中國人,這是為何
寺廟這種獨特的地方,大家一定很熟悉。祈禱平安,祈禱納祥,消災解厄,每當有這些需要,人們都會前往相應的寺廟。
#越南順化市的武廟,同樣以姜子牙為主神,從祀的有孫武、管仲、韓信、諸葛亮、李靖、岳飛等中國名人。更甚者,這座武廟是阮朝明命帝阮福,仿效唐玄宗的太公廟建造的,建於開元年間,供奉的全是中國名將,那6位越南將軍,還是後來增加進來的。
按現在的看法,這種情況真的是極不正常。以一國名義建造的廟宇,只有極少數人作為附屬品,主要供奉的是另一國的將軍。說這種情況到現在還不算過分,
是有道理的。越南順化市武廟,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是出於歷史因素。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就在嶺南地區建立了象郡,象郡位於今天的越南中部和北部。公元207年,又有一位名叫趙佗的河北人攻佔象郡及其周邊地區,建立南越國,並自封為「南嶽王」。因此,在其1000年的歷史中,越南確實是中國的一部分,並且確實存在。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公元968年,丁朝在越南境內掃除割據勢力,實現統一,脫離中國獨立,建立了越南第一個王朝——大瞿越國。但這一時期的越南也只能說是相對獨立的。據史書記載,瞿越國建立後,1884年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越南作為中國王朝的潘邦存在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每年都有上貢和友好往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越南的歷史與中國有著密切的聯系。不管是中國的一部分,還是中國的潘邦,越南的文化傳統在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深受中國的影響。因此,古代越南對中國將軍的尊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㈢ 在越南高層中,有五位跟中國友好的將軍,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近代以來,中國與越南的關系其實是很深的,不少越南方面的重要人物都曾來中國學習過,就連越南靈魂人物胡志明也曾在中國進行革命活動,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
但是這一切都被黎筍集團破壞了,自他掌權後,就開始慢慢倒向蘇聯,對中國實行不友好政策,以至於最終兩國兵戎相見。那麼在越軍之中與中國關系很深的幾位重要人物的處境如何呢?
越軍的領袖人物是 武元甲 ,他是越南軍隊的主要創建人,他在1924年前後進入雲南講武堂學習深造。越南獨立道路上的重大戰役比如邊界戰役、奠邊府戰役、胡志明戰役,他都是主要指揮員,1945年開始就任越南解放軍總司令。
然而在1969年胡志明逝世後,武元甲在政治上就沒有了倚靠,後來又因為1972年復活節攻勢而被解除了軍權,自此算是開始閑置了。
等到了1978年,中越兩國的邊境摩擦日益增多,一向與這個交好的武元甲提出要 「和中國同志緩和矛盾」 ,結果被憤怒的黎筍解除一切職務,還踢出了政治局。
一個戰功赫赫的將軍就因為內部的齷齪而隱於政壇,直到黎筍去世才重新出山,一直在為中越關系的復原而努力,1990年,武元甲作為越南政府代表出戲了在北京舉辦的亞運會。
他於2013年去世,享年102歲,非常高壽。
越南沒有元帥軍銜,大將就是最高,而武元甲就是第一位大將。
阮志清 是越軍中僅次於武元甲的人物,與武元甲共同指揮了奠邊府戰役。不過後來他與武元甲關系並不是很融洽,因為兩人對局勢的看法完全不同。
武元甲在參觀過蘇聯機械化部隊後,認為越南也應該搞一支這樣的軍隊。但是阮志清更現實,他知道以越南的國力當時是無法支持的,他更推崇中國的游擊戰,非常崇拜毛主席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覺得中國與越南很多地方相通,有些經驗是可以借鑒的。
並且他在軍中還經常組織部隊觀看歌劇《白毛女》,推廣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他的做法也傳到了毛主席耳里。後來毛主席與胡志明交流時,還特別說過阮志清人才難得。
1960年阮志清被任命為南方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帶著四萬人深入南越發展,一到任後他就推廣游擊戰,效果顯著,任美軍如何清剿都沒法組織越共在南方的發展。
當時武元甲想要搞正規戰役,但是阮志清反對,不管是武元甲還是黎筍下令,他都沒聽,南方還是以游擊戰為主。
然而這么一位腳踏實地的將軍卻在1967年去世了,關於他的死因到現在都還沒弄清楚,有說是心臟病,有說是美軍空襲,還有的說是黎筍故意泄露了他的行蹤,被南越的特工暗殺。
總之比較蹊蹺,在他死後毛主席親自為其發去唁電,在越南人中有此待遇的只有兩人,另一個是胡志明。
阮志清是越南的第二位大將。
黃文泰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與武元甲協作,相當於武元甲的政治盟友。1941年9月被越黨派到中國黃埔軍校柳州分校學習,直到1944年10月才奉命回國,回國後就與武元甲一起創建了越南解放軍宣傳隊。
他在越軍中也是重量級人物,曾先後擔任過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長、南部第5軍區司令兼政委、南方解放軍指揮部司令等要職。
越南統一後又出任了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軍委常委。他也是因為主張與中國交好而靠邊站,不過即便這樣還是主動跟黎筍提出去與中國「談談」,因此被黎筍大罵。
黃文泰1980年12月晉升為大將,越南的第四位大將,1986年因病去世。
朱文晉本姓周,祖籍中國廣西龍州,壯族,7歲時才舉家移居越南,是越南軍隊早期領導人之一。在越南只有4個戰略區時,朱文晉就是一個戰略區的司令兼政委。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時,朱文晉是首任國防部長,這些官職都可見其地位之高。
但是因為他的祖籍問題,被黎筍嚴重排斥,1976年越共四大期間,65歲的朱文晉被告知年紀大了必須退休,於是被迫離開軍政界,從此成了一名普通百姓。
1983年,朱文晉帶著不甘離開了人世,最高被授予上將軍銜。
洪水算是世界軍史上都少有的人物,他本名武元博,與胡志明是結拜兄弟,來到中國參加紅軍後才改名為洪水。經歷過完整的長征,被三次開除黨籍,是紅軍大學第一科的學員,與林彪、羅榮桓、羅瑞卿、劉亞樓、張愛萍等人的同學。
抗日戰爭結束後,洪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開始繼續在越南戰斗,先後擔任過越南南方抗戰委員會主席,兼任第五、第六兩個戰區的司令員兼政委等職。
194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當年這個軍銜是越南軍中最高的了,朱文晉、文進勇、黃文泰、阮志清等人都是少將。
但因為他的中國背景,導致其他人的另眼看待,胡志明不得已在1950年將他再次送來中國。
1955年,洪水被新中國授予少將軍銜,他也是中國唯一一個雙料將軍。可惜1956年他就被查出胃癌,此後歸國,1956年10月21日病逝,年僅48歲。
五人之中,三名大將一位上將還有一個是雙料少將,其實按照兩國之間的淵源,關系完全可以更好,當初中國甚至把鎮南關改成了友誼關,就是為了紀念越南獨立道路上,兩國之間的友誼。
偏偏黎筍集團要一意孤行。唯一好在黎筍死後,繼任者就已經開始修復與中國之間的關系了。
㈣ 1979年爆發的中越戰爭中,中越雙方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此時的越南已經從越南戰爭之中走了出來,而且還憑借著自己在常年戰爭之中鍛煉出來的軍事實力走上了一條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因為當時中蘇關系已經破裂,而且中國解放軍常年沒有打過打仗,越南竟然把目標鎖定在了我國身上。
當然了,越南並不是想要入侵我國。對於越南來說,只要可以打敗中國軍隊,就可以組織中國對東南亞的干涉,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擴大自己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何樂而不為呢?於是,越南就真的入侵了我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傷痛還殘留在亞洲的每一個角落,越南就發動了新的戰爭,這種行為是需要我們的介入的!在今天,我們不光要銘記那些為了祖國的團結統一獻出生命的烈士,我們更需要銘記那些戰爭給我們帶來的教訓,讓這樣的事情不要再一次發生!
㈤ 現役的中國將軍中有誰是經過越戰的
廖錫龍 1984年4月28日,第14軍第40師、第49師分別對老山、者陰山一線越軍展開大規模拔點戰斗,經一日激戰,40師一部7分鍾佔領662.6高地,5小時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兩個主力營向船頭、八河裡東山方向推進,佔領敵10餘個高地。49師在師長廖錫龍帶領下,以陣亡不到百人的輝煌戰績,佔領者陰山全線,推進至松毛嶺前沿,全殲敵兩個連,毀滅性打擊敵兩個營,擊潰敵三個團,敵傷亡數字不詳
㈥ 在越南戰爭中指揮中國軍隊的將軍是誰
請問是援越抗美還是邊境自衛反擊作戰?
援越抗美的中方軍事顧問團負責人應該是陳賡
自衛反擊作戰中,西線指揮楊得志,東線指揮許世友。
㈦ 1979年我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方的作戰指揮官都是哪些將領
時任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曾經在越南抗法戰爭中作為中國軍事顧問援越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上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
㈧ 50年陳賡大將臨行前,越南幹部:像他這樣的將領,中國還有幾位
1950年11月,在越南待了近100天,成功幫助越南實現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後,陳賡准備率領工作組回國,臨行前,前來送行的越南幹部問出了上面這一番話。
時間拉回到1950年7月7日,這一天,陳賡被正式任命為中共中央代表赴越南協助指揮作戰,26日,經過近20天的奔波勞累後,陳賡率領代表團終於抵達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住處,與他見面。一見面,陳賡便向胡志明了解當前越南戰場的情況,之後,陳賡又對越法兩軍的戰斗能力和所處的環境進行了詳細調查和分析,作出了攻打東溪的作戰計劃。這一計劃剛一提出,就遭到了越南方面指揮官的反對,陳賡只能一邊開展說服工作,一邊將制定出的作戰計劃上報中央。
不久,陳賡便收到了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央軍委的指示電令:
緊接著,陳賡再次收到毛主席的電報:
僅6個字的電報內容,言簡意賅卻又豪情萬丈,既能看出毛主席對陳賡作戰指揮能力的信任,又增強了在異國指揮作戰的陳賡的底氣和自信。
隨後,陳賡迅速帶著毛主席發來的電報前往越軍前線總指揮部,對著現場的越軍指揮官們肯定地說道:
這些都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 歷史 事件,是中國軍人在參加抗法援越的戰爭中的真實經歷。
1884年,法國出動堅船利炮,讓越南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切斷進入中國境內的國際援助,在1940年入侵越南,取代了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在越南5年時間里,日本侵略者大肆搜刮越南的糧食,橫征暴斂,一度導致越南爆發飢荒,先後有200多萬越南人民死於這場人為造成的飢荒中。
隨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以胡志明為首的領導下,越南共產黨在全國發動起義,贏得了八月革命的勝利,9月2日,胡志明主席宣讀《獨立宣言》,向世界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宣布取消法國在越南的一切特權。
然而,來之不易的和平並沒能持續多久,法國殖民者不甘心就這樣失去統治多年的殖民地,決定再次撲向越南,重新在越南建立殖民統治。
1945年8月24日,出於國際格局的發展變化,美國向法國做出承諾,稱「 不反對法國重返印度支那,並保證今後不給法國在印度支那的事務製造障礙。」 於是,得到了美國承諾的法國,在美英提供海運的幫助下,將軍隊開到印度支那,美英軍隊也進入了印度支那南部,9月13日,超過一萬英軍率先進入西貢,在西貢,英軍聯合剛剛解救下的法軍戰俘共同組成先遣隊,重新恢復法國殖民的統治機構,為法國遠征軍入侵越南創造條件。21日,第一批法國遠征軍登陸西貢,兩天後,法軍在當地發起突襲,南部抗法戰爭爆發。1946年12月19日,期間經過越法雙方多次舉行談判、順利簽訂協議、法國撕毀協議等過程, 法國最終做出炮擊河內的決定,正式發動了對越南的全面武裝進攻 。20日,胡志明發出《號召全國抗戰》的告人民書:
22日,越南方面指出, 抗法戰爭將是一場「全民、全面、長期」的戰爭,自此,越南人民拉開了抗法戰爭的序幕。
開戰初期,法國在越南戰場上投入的兵力達到10萬,涉及海陸空,而越軍作戰主力是8.5萬人,且作戰裝備落後。當時,不少人認為越南抗擊法國侵略者的戰爭是 「螞蟻踢大象」 ,就連胡志明都說: 「我們只能用棍棒對抗敵人的飛機、大炮。」
盡管雙方作戰實力懸殊,但法國的全面侵略行動遭到了越南人民的頑強抵抗,開戰一年期間,法軍傷亡人數超過2萬人,佔到了法國遠征軍總兵力的1/5,而越軍不斷壯大,由此前的8.5萬人發展到了12.5萬人。
1949年底,法國再次向越南戰場增兵,對越南軍隊展開瘋狂剿殺,胡志明率領的越南人民軍被迫退守山嶺、叢林,苦苦支撐繼續同法國軍隊展開戰斗,但越南民主共和國已經陷入了幾乎崩潰的境地。
1950年1月,為救亡圖存,已經60多歲的胡志明在越北的原始森林中連續徒步了17個晝夜,到達中國,並趕往北京,而此時的毛主席剛剛離開北京,前往莫斯科。於是,胡志明在北京稍作休整便再次啟程前往蘇聯,在莫斯科與斯大林、毛主席見面,請求商談援越事宜。
在莫斯科,胡志明毫無保留地介紹了越南目前的困難形勢,尤其在法國軍隊增援,開始大規模拉開攻勢後,越南人民軍的建制幾乎遭到摧毀,只能化整為零分散在山林、原始叢林中,與法國軍隊開展游擊戰,藉此消耗法軍的有生力量,但持續作戰已經讓越軍可用的槍支彈葯消耗殆盡,就連游擊戰都很難開展下去,更不用提要組織大規模的會戰了。
他向毛主席請求中國政府的全面支持和援助,包括軍事物資援助和直接派兵入越南境內作戰。
就這樣,經過三國元首的商定,最終就援助越南達成了一致, 蘇聯向中國和越南提供軍事武器、彈葯以及各種物資 ,中國則堅持 在軍隊不入境直接參與作戰的原則下,幫助訓練越南軍隊,提升作戰水平 ,同時 籌建中國軍事顧問團,秘密進入越南前線作戰總指揮部 ,協助越南人民軍隊開展軍事行動。
1950年3月,回到北京後,毛主席開始研究起了支援越南的相關事情,毛主席指出, 目前,越南極度缺乏正規軍,部隊的軍事裝備和人員作戰水平也亟待提高,更致命的一點是,越南軍紀渙散,缺乏實戰經驗。
於是,毛主席提出建議: 將成建制的越南部隊拉到中國參加軍事訓練 ,一切訓練科目聽從中方安排。第一批赴中國境內參加培訓的越南軍隊在經過4個月的時間後,戰鬥力得到極大提升,在回國後為越南的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中方派羅貴波率先進入越南,了解越南境內實際情況並擔任起中越兩國聯系的聯絡員。
除了幫助訓練越南軍隊,另一個需要中央軍委解決的難題便是: 究竟由誰擔任中國軍事顧問團的首長呢?
毛主席首先看向朱德,問道: 「朱老總,你看派誰去合適呢?」
「是不是派林彪去呢?」 朱德也有些不確定地回應道。
果然,毛主席微微搖頭,盡管林彪指揮作戰的能力出神入化的,但在解放戰爭時期,他的身體已經遭到了重創,如果派他進入越南,身體情況恐怕是不允許的。
隨後,劉少奇又提出一個人選: 「鄧小平呢?他怎麼樣?」
鄧小平確實也是合適的人選,但當時他主要負責我國西南地區的事務,盡管當地已經解放,但那裡的反動勢力蠢蠢欲動,仍然需要鄧小平親自坐鎮,不能讓他拋下西南地區的事務去越南。
最後,周總理建議: 「讓雲南軍區的司令員陳賡去吧。」
稍加思考後,毛主席等人一致表示贊同。
實際上,選擇陳賡擔任中國軍事顧問團的首長,是毛主席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陳賡駐扎雲南,靠近越南,熟悉該地區的情況,不至於兩眼一抹黑,要從頭了解情況。
其次,陳賡與胡志明交情匪淺,胡志明擔任蘇聯駐廣州代表米·馬·鮑羅廷的秘書時,還在黃埔軍校的陳賡多次接待他,尤其是越南人民軍隊的多個部隊曾在雲南陳賡的部隊接受過軍事訓練,他們一直將人民解放軍第十四集團軍當做自己的老師。 派陳賡前往越南,能夠更快速推進中國軍事顧問團和越南方面的溝通交流。
最後,陳賡有著出色的作戰指揮才能,他的能力早在中國戰爭時期就得到了充分驗證,此外,陳賡的 政治思想和作風也十分過硬 ,能夠一人挑起軍政大事,而他本人幽默風趣、和善親切,讓這樣一個情商、智商雙高的人去越南,無疑是最佳選擇。
更何況, 陳賡是毛澤東軍事思想最好的學生和實踐者之一 ,他一定能不負中央軍委所託,出色完成任務。
1950年7月7日,陳賡作為中共中央代表率領工作組啟程前往越南,7月26日,經過20多天風雨兼程,終於順利到達越南的胡志明指揮處。談及此次去越南的經歷,陳賡曾在自己的日記本中寫道: 「那次去越南,真的是要比長征時期還苦百倍。」
長征時期,陳賡起碼還能騎馬作為代步工具,但是,越南的環境卻不允許,幾乎只能依靠兩條腿走路,而當時陳賡的身體情況也不太好,加之兩條腿都受過傷,但他在前往越南的途中,從沒有過一句抱怨,一直咬著牙堅持到了越南境內的胡志明指揮處。
剛一到達指揮部,陳賡便開始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沒過多久,陳賡便發現了越南軍隊中存在的問題,他首先指出 越軍指戰員在思想上存在的問題 ,這些指戰員深受西方系統作戰理念的影響,十分重視軍官的「學歷」,而忽略了工農群眾的力量,這些軍官以攻城掠地作為戰爭的出發點,不去思考消滅法軍的有生力量,奪取戰略主動權,反而一門心思想要佔領城鎮,這讓陳賡意識到越南人民軍隊的建設和作戰思想都存在問題。
但同時,陳賡也看到了越南軍隊吃苦耐勞、敢於戰斗、不怕犧牲的精神,只是缺乏開展大規模運動戰和攻堅戰的實戰經驗,缺少協同作戰的經驗,才導致越軍遲遲敗退。
找到問題後,陳賡便開始對症下葯。
當時,為了切斷越南和新中國的聯系, 法國在兩國邊境處修築了一條綿延的防線封鎖越南軍隊 ,從高平延伸至諒山,法軍始終維持著這條防線並不斷增加新的工事,形成 一字長蛇陣 。
當時把守這條防線的法國軍人曾吹噓, 這條路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能夠活著穿過 ,雖說有些誇張,但足以窺探到當時的嚴峻形勢。法軍的目的很直接,除了切斷與中國的聯系外,還要 把越南軍隊憋死在深山老林中 ,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活生生餓死越軍,很顯然,在一定程度上,法國已經達到了部分目的,在中國的大規模援助未抵達前,胡志明曾提倡大家節約糧食: 「每粒糧食都像一滴血那樣珍貴。」
陳賡在與胡志明開展的軍事會議上,兩人都一致認為, 當務之急,是要將越南和中國之間的這條通道打通 ,將這條「長蛇陣」切斷,使得在日後的戰爭中能與中國有更積極的互動。
陳賡邊沉思邊問胡志明: 「你想先從哪裡動手?」
「高平。」 胡志明語氣堅定地回答道。
聽完答案,陳賡皺緊眉頭,目光一直盯在地圖上,沉默了許久後,說道: 「胡主席,打高平恐怕不行,我看還不如打向南45公里處的東溪。」
原本,胡志明和越南人民軍總司令武元甲等將領早已做好了攻打高平的准備, 解放高平無疑就打通了邊界封鎖,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先打東溪呢?
陳賡向越軍的指戰員解釋道,高平是法軍的一個重要據點,有重兵把守,易守難攻,而越軍不擅長打攻堅戰,加之法軍先進的武器裝備、充足的彈葯供應,還有高度機動的傘兵隨時增援,攻打高平必將付出極大的代價。
反觀東溪,只有300多名法軍駐守,如果越南軍隊雷霆出擊,能打法軍一個措手不及,以極小的代價便能拿下東溪。佔領東溪後,駐守高平的法軍便處於孤立無援的處境,這時,駐扎在其他地方的法軍一定會立刻趕去援助,而越軍只需要埋伏起來消滅前來增援的法軍即可,這樣,越軍便能以最小的代價消耗法軍的有生力量。
佔領東溪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多地消滅敵軍,削弱敵人的力量,讓敵人不得不龜縮起來或者四處逃竄,這樣,不只是高平,越來越多的土地將會回到越軍的手中。
這一作戰計劃也正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體現: 「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計較一城一池的丟失。」 殲滅掉敵人,土地也就自動到了自己的手中。
陳賡不厭其煩地講解,讓越軍指戰員們意識到了此前一味攻打大城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武元甲對陳賡贊嘆道: 「你的作戰計劃讓我受教頗多,說實話,越南從游擊戰轉向運動戰的速度太快,指戰員們都難以適應,就連我自己的水平,恐怕也只能當個團長,希望你能留在越南幫助我們取得勝利。」
9月18日,越南人民軍全殲駐守在東溪的300多名法軍,繳獲大批物資和彈葯,邊界戰役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越軍的士氣,一字長蛇陣被攔腰截斷,並逐漸開始土崩瓦解,此後,在陳賡的協助指揮下,越南的抗戰形勢發生了巨大逆轉,10月, 越南軍隊的抗法戰爭已經由戰略相持階段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
戰後,武元甲興奮地說道: 「不得不佩服毛澤東軍事思想,這一思想理論也適用於越南。」
1950年11月,陳賡在參加完總結邊界戰役的大會後,率領工作組回國,臨行前,越南幹部終於忍不住問道: 「像陳賡這樣的將領,中國還有幾個?」
胡志明也指出, 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同樣適合越南的環境和武裝斗 爭,邊界戰役中的 長途奔襲、運動迂迴、分割包圍、拔點打援和先打弱敵、分散之敵、孤立之敵 等戰術,均是毛主席軍事思想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㈨ 指揮法國越南戰爭是什麼中國將軍
有許世友將軍和楊得志將軍,受到人民的愛戴尊重。
㈩ 在越南戰爭中指揮中國軍隊的將軍是誰
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臨時調任的熟悉越軍戰法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為: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雲南省軍區5個邊防團)、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兩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的解放軍部隊(例如,戰前准備中各個甲種步兵師、乙種步兵師都擴編為12000人以上的臨戰編制),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越軍以6個步兵師(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師),16個地方團及4個炮兵團,總兵力約100,000人應戰。越軍剛經過越戰洗禮,全民皆兵,使中國軍隊損失慘重。越軍用以退為攻的戰術、當中國部隊撤退時越軍進行小規模反擊戰、這使中國部隊傷亡人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