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有多少古墓

越南有多少古墓

發布時間:2023-02-12 06:06:56

1. 越王勾踐墓在哪裡發現了沒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印山山頂,鑿岩而成,墓向朝東。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豎穴土坑墓。已經被發現。

印山越國王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印山山頂,鑿岩而成,墓向朝東。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豎穴土坑墓。墓坑為長方形豎穴,坑口長46米,寬14米,深12.4米,四壁陡峭,不設台階。

墓室由加工規整的巨大枋木構築,呈兩面坡狀。木棺置於中室,由一個巨型圓木製成的獨木棺。坑底鋪木炭,木槨外包140層樹皮,樹皮外夯木炭,墓坑內填青膏泥。山腳四周挖掘有防禦保護的圍溝。

該王陵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葬俗充分顯示了越國王陵制度的特點。印山越國王陵是迄今為止經正式發掘並被確認的第一座越王陵,是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發現,對深入了解越國埋葬制度,推動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越南有多少古墓擴展閱讀:

王陵特徵:

整座王陵,穿過寬大的長墓道,沿著木梯下到墓室,只見墓室分前、中、後三室,室與室之間有台階相隔,墓室內均用巨大的長方木構築,每根木枋的四周都塗有油漆。

底面用長方木橫向平鋪,在底面兩邊用長方木互相斜撐,形制是三角形木槨,木槨的木頭,直徑80多厘米,頂部壓蓋硬木板,墓室規模巨大,長30多米,底寬近5米,高度4米多。

墓穴中室還鋪了一層編織物,中央停放一大型木棺,棺長6.10米,寬1.10米,內高0.40米,採用獨木雕鑿而成,(用整段樹身鏤空分為兩片的木棺)棺內外及墓室內的長方木均用三面髹漆,局部地方至今漆面如鏡,令人嘆為觀止。

越國王陵,不但規模浩大,而且在填築和防腐措施上也十分科學和講究,墓室上首包有約140多層樹皮,20多厘米硬的樹皮外再填築著1米左右厚的木炭層,然後,整個幕坑用大量青膠泥填築。據介紹,墓室坑底還鋪墊著一層1.65米厚的木炭。

而墓坑之上,在發掘之前是一個長70米,寬35米,高10米的橢圓形封土墩。正是這些層層「屏障」,才使這座獨木巨棺歷時約2500年基本完整地保留下來。

2. 1983年發現的南越王墓的墓主是誰

南越王墓墓主是趙昧

一九八三年十月,廣州大北門外象崗山掘出南越王石室大墓,遺物紛陳,舉世矚目,為今年廣東考古工作絕大貢獻。墓主身著玉縷衣、頭下墊以珍珠枕,玉衣面單上覆蓋縫綴金箔的素絹。其上下有大玉壁十餘事,玉鉤玉飾,鋪陳左右。墓主腰間佩帶鐵長劍五把,復有漆盒銀盒,盛以珍珠,葯丸,其側玉燈具,由三條銀蛇共相銜托,精美絕倫。在墓主之身上發現印章九枚,最大者為龍鈕金印,方形,篆書「文帝行璽」四字。另有篆刻「泰子」二文的龜鈕金刻,及篆刻「泰子」、「趙昧」、「帝印」等玉印。考古家一致認為墓主人應是南越王國趙佗的第二代文帝的塋墓。
其他隨葬品有編鍾三組二十七件,上鐫有「文帝九年樂府工造」小篆八字。合以「帝印」及「文帝玉行璽」等印信,充分證明該墓墓主必為南越文帝,絕無疑問。
《史記·南越列傅》載:「秦已破滅,(趙)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漢十一年,遣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高後時,有司請禁南越關市鐵器。……於是佗乃自尊號為「南越武帝」?發兵攻長沙邊邑。……及孝文帝元年……乃召陸賈以為太中大夫,往使。因讓佗自立為帝,曾無一介之使報者。……王為書謝。稱曰……老臣妄竊帝號,聊以自娛,豈敢以聞天王哉?乃頓首謝,願長為藩臣,奉貢職。於是下令國中。……自今以後,去帝制黃屋左纛。……至孝景時,稱臣,使人朝請。然南越其居國,竊如故號名。其使天子稱王,朝命如諸侯。至(武帝)建元四年卒。(按《漢書》無「卒」字。)佗孫胡為南越王。」
《漢書》的記載與《史記》一樣。漢文帝時,趙佗受漢封為南越王,但在國內仍照舊稱帝,佗說是「聊以自娛」,他自稱為「武帝」。《史記》又說:「胡斃,謚為文王。嬰齊代立,即藏其先武帝璽。」《漢書》作「武帝文帝璽」,多「文帝」二字,梁玉繩雲:「兩世竊如故號。」他認為《史記》此文缺去「文帝」二字,甚是。今由象崗山墓出土「文帝行璽」一印,可證明兩世皆竊用帝號,而文帝正如趙佗在位時之自稱武帝,不是死後的謚號。第三代嬰齊怕得罪漢廷,故把「武帝」兩璽收藏起來,但他一即位,上書請立他在長安時所娶邯鄲樛氏女為後,漢廷遂屢遣使者風諭,加以責問。是嬰齊既立,起初必亦援前例自稱為帝,否則不會請立樛氏女為後,後來樛氏女竟稱為太後,可見第三世之嬰齊,亦再「竊如故號」。對於漢廷則稱王,在國內則自稱為帝,從「文帝九年」鍾銘及「文帝行璽」、「帝印」的出土,使人可以推想南越當日政制的實際情況。故第三代嬰齊未必即除去僭號。《史記》稱「嬰齊斃,謚為明王」,故以胡之事推之,嬰齊生前必已自稱為明帝。在漢廷立場,對文帝貶稱為王,帝號亦不予承認。嬰齊的情況正相同。漢史對此事均作為死後的追謚,恐非事實。《史》、《漢》都說「佗孫胡為南越王」。「胡斃,謚為文王」。文王是趙胡。由於閩越王郢興兵擊南越邊邑,胡上書向漢廷求助。漢派遣庄助(《漢書》避諱作嚴助。)南來諭意,胡當然與庄助會過面,其事亦詳於《史》,《漢》的庄助本傳。漢廷對於南越王胡,絕不生疏,《史》,《漢》屢屢提到南越王胡,無理由把胡字開錯。但墓中與「文帝行璽」同出有人名的印章,不作趙胡,而作「趙昧」,又有「泰子」二印,與《史》、《漢》不合,於是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泰子即太子,墓主應是趙佗之子,有人認為《史記》「趙胡斃謚為文王」,乃系錯簡;文帝謚號屬於趙昧,則作「趙胡」是當史官之誤。(黃文寬說,見《學文》雙周刊五十一期,《華僑日報》一九八六年一月九日),本年一月廿三日,該墓主持發掘者黃展岳先生應中文大學之邀,在中國文化研究所主講:《南越王墓發掘的主要收獲》,亦談及墓主問題。他認為:「文帝行璽與趙昧印同出,二者應是一人。第二代南越王生前曾效其祖故事,自尊為南越文帝,似不容置疑。泰子印似為趙佗之子(趙昧之父)的遺物,未及嗣位而亡。印歸趙昧,昧死,遂以入葬。」他又說:「墓主頭骨經鑒定,判斷死亡年齡約為三十五——四十歲,比較符合趙佗孫輩年歲,與趙佗的子輩年歲不合。」他的推斷,極為近理。前此,麥英豪也談過墓主是趙佗之孫,還是趙佗之子等問題,他認為:「趙昧身上的兩枚泰子印,應該本是趙佗之子的,佗子歿後,歸由趙昧接掌。如果佗子確曾立為王,《史記》《漢書》不可能隻字不提。《史》、《漢》誤昧為胡,可能是所據檔案有誤,或為傳抄之誤。應據印文改正,還其本來面目。」(《廣州研究》一九八四年四期)趙昧應是佗之孫,諸家之說皆同,是很符合史實的,但《史》、《漢》作「胡」,是否錯誤,必欲依據出土文物,改訂史文,理由尚嫌不夠充足。
古代人名,史書記載,時時出現不同之異名。如晉國寺人披,見《左傳》僖五年。《史記·晉世家》披作「勃鞮」。《晉語》二稱為閹楚。韋昭注「楚為伯楚,寺人披之字也。」閹是寺人,指其官名。「楚」則其字,略去伯字。楚是字而披是名。披和楚二字聲義毫不相關。故黃侃讀披為木名之披。(《春秋名字解詁補誼》)稱人每每以字,字與名取義必相關,字可以自證其名,故《白虎通》雲: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依是言之,漢人記載,稱佗之孫曰胡,想是習慣稱其字,如披之又稱為楚也。出土之印章作昧,則用其名耳。
印文趙昧,其字從目。愚見昧讀為「曼」。《吳都賦》:「相與昧潛臉,搜壤奇。」劉逵註:「昧冒也」。(段注引此句以解《說文》之「昧」字。)曼字從又冒聲,昧冒、曼,聲同可以通用。「曼」字與「胡」在先臣古語言上意義有若干關涉之處,舉數事以明之:
古謰語有「曼胡」一詞。《莊子·說劍篇》;「曼胡之綏」。《周禮·鱉人》:「掌取互物。」鄭司農曰:互物謂有甲滿胡,龜鱉之屬。」《呂覽·盂冬紀》高誘注「介」字雲:「象冬閉固,皮漫胡也。」《釋名·釋飲食》:「胡餅,作之大漫冱也。」畢沅雲:「當作滿胡」。上列滿胡、漫胡、曼胡、漫冱、該是一語,聲義並同。曼之言漫也,胡又借為冱或互,單稱則為互,謂之互物,曼與胡同義俱訓廣大。(參孫詒讓《周禮正義·鱉人》疏。)
《考工記·冶氏》:「倨勾外博」。鄭玄註:「博,廣也。倨之外,胡之里也。勾之外,胡之表也。……俗謂之「曼胡」,似此。」孫詒讓雲:「『似此』者,證戈橫刃本廣,故有『曼胡』之稱也」。《方言》九:「戟,楚謂之孑。凡戟而無刃,秦晉之間謂之釨。東齊秦晉之間,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饅胡。」《廣雅》:「鏝胡,戟也。」王念孫《疏證》謂「鏝胡者,寬大之名」。饅胡,《考工記·注》作「饅胡」。以曼胡原有廣大之義。郭瑛注鏝胡雲:「今雞鳴句孑戟也。」 《太平御覽》卷三五二兵部戟上引張敞《晉東宮舊事》: 「東列崇福門,門各羌楯十幡,雞鳴戟十張。」 (頁一六二)雞鳴即大戟,稱之為鏝胡者,以其大也。《爾雅,釋宮》:「鏝胡之圬。」經典釋文:鏝本或作槾,又作墁。圬音烏,又音胡。」 《說文·金部》:「鏝,鐵圬也。」或體從木。又木部:槾。木朽也。」徐灝《箋》:「圬有『胡』音,蓋戟之垂胡,有與泥鏝相似者。」《說文》圬字下雲:「秦謂之圬(即『胡』),關東謂之槾。」秦音為圬,與關東音之槾,原是一物在方言上之異名。圬也音胡,此又胡與槾(曼)同義異稱之證。
從以上各事,可見曼與胡實為一物之異名。如果把昧讀作「曼」,看做他的私名。而漢廷稱呼其字則為胡,正可自證其取名之義。由是可明趙胡何以亦作趙昧的道理。《類篇》:「昧,地名。春秋傳:「盟於昧」。此出《公羊》。《左傳》作蔑。異音假借,此可例彼。)古代人名,文獻記載與器物所見,每每歧出,彝銘假借之例尤為習見,必藉助於訓詁方言之學,始能明了。不宜輕易目史書為錯誤。《史記·南越傳》提及南越王胡,自「佗孫胡」一句以下,連續共有八次,斷不至如此刺謬,更不可隨便說是錯簡。
文獻記載上有關南越之史料,大家基本上都根據《史記》(卷一百一十三)和《漢書》(卷九十五)為主。清代史學家梁廷楠撰《南越五主傳》、所採摭的記事,大抵不出《史》、《漢》以外。其實,在吳、晉之間,還有不少古籍,可供采擷,由於其書亡佚已久,遂為人所忽略,以下試舉二、三事論之:
(一)《日南傳》
《太平御覽》卷三四八兵部弩條引《南日傳》雲:南越王尉佗攻安陽,安陽王有神人睾通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萬人死,三發殺萬人。他(佗)退遣太子始降安陽。安陽不知通神人,遇無道理,通去。始有姿容端美。安陽王女眉珠,悅其貌而通之。始與珠入庫,盜鋸截神弩,亡歸報佗,佗出其非意。安陽王弩折兵挫,浮海奔竄。(宋本,頁一六零三。《藝文類聚》卷六十弩項亦引《日南報》。)
(二)《交州外域記》
《水經·葉榆河注》:
……南越王尉佗舉眾攻安陽王。安陽王有神人名皋通,下輔佐,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殺三百人。越南王知不可戰,卻軍住武寧縣。安晉太康記,縣屬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陽王,稱臣事之。安陽王不知通神人,遇之無道。通便去,語主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陽王有女名曰媚珠,見始端正,珠與始交通,始問珠,令取父弩視之。始見弩便盜,以鋸截弩訖。便逃歸報南越王。南越進兵攻之,安陽王發弩,弩折遂敗。安陽王下船,逕出於海。今平道縣後王宮城,見有故處。(此文前面引:《交州外域記》疑原出自此書。)
(三)(劉欣期《交州記》)
安陽王者,其城在平(原誤作「乎」。)道縣之東北。林賀周相(此四字恐有誤。)畢通徐作神弩。趙曲者,南越王佗之孫,屢戰不克,矯托行人,因得與安陽王女婿(此字衍)。媚珠通,截弦而兵,既重交,一戰而霸也。(《北堂書鈔》一二五神弩條引。曾釗輯本《安州記》此條失收。)
從前引兩書,知趙佗確有太子,其名曰始,曾在安陽王處作過間諜工作。《史記·南越傳》但書「佗孫胡為南越王。」瀧川資言引王鳴盛說案雲:「《史》、《漢》皆不書佗子,蓋外藩事略。」今《日南傳》與《交州外域記》均記尉佗太子之名曰始。故知墓中「泰子」一印,太子當指趙始,必為趙胡之父。早卒未立。其印後歸於胡,故竝入葬。今觀墓中槨蓋上和槨外右側,有成捆的鐵劍、鐵戟、鐵矛、銅弩機、鉛彈丸和數以百計的銅鐵箭頭,必是當時戰役的勝利品。南越人工制弩,《類聚》引《南越志》:「龍川當有銅弩牙,流出水皆以銀黃雕鏤。取之者祀而後得。父老雲:越王弩營處也。」「龍川即趙佗為令之地。古時曾有弩牙出土。今墓中所出亦有弩機。《史記》稱「高後時,有司請禁南越關市鐵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後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也。」南越於是發兵攻長沙。當日南越鐵器必仰給於他處,故鐵器大量作為殉葬品,其珍貴可見。
趙佗的太子始盜鋸神弩一事,後世傳達者加以神話化。劉欣期書復作佗之孫曲,具見傳說之多歧。「胡」之一名,可視作兵器《方言》雲:「戟……大者曰鏝胡,其曲者之鉤釨饅胡。」佗之孫曲,可見與胡或者本是一人而轉訛,也可能另是一人,觀趙佗上書自言「於今抱孫」,知其太子得子之晚。因為只有孤證,無法確定。於是泰子,當然是太子始。《日南傳》與墓中所出「泰子」二印,正可證明,難得的是得之於《史》、《漢》以外之佚史記載。
安陽王遺跡在平道縣。畢沅輯《晉太康三年地記》,平道縣屬交趾郡。(《經訓堂叢書》本)《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八:宋平縣,本漢日南郡西卷縣地。……安陽王故城,在縣東北三十一里。《安南志原》:「越王城……又名可縷城,古安陽所築也……故址猶存。」可縷當指贏婁故城。亦在宋平縣。趙佗太子始的活動地區、遠及於交趾。《日南傳》一書,《隋書經籍志》與兩《唐書》經籍、藝文志都有著錄,其書唐時尚存。我在一九六九年因討論安陽王問題時,嘗寫有《日南傳之資料》一文,陳荊和先生認為發人所未發,特譯成日文,刊於一九七零年二月慶應大學出版的《史學》第四二卷第三號,可以參考。《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裴注雲:「臣松之案:太康八年,廣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廣二州春秋》」此書惜已佚,否則對南越史事的研究,必有所裨益。
考《孫策傳》裴注又引虞喜《志林》載:「天子六璽者,文曰『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今墓中出土只有「文帝行璽」,沒有「皇帝之璽」及「信璽」,南越雖稱帝,尚無六璽之制。《史記》言「其稱制興中國侔」。事實尚有許多距離。
南越是一小型帝國。直至晚期,國中尚有許多封君稱王,如蒼梧王趙光,其名見於《南越傳》。故知第四代仍然私自稱帝,否則不但有蒼梧王稱號。《庄助傳》中引淮南王上書言:「前時南海王反陛下,先臣(指淮南屬王長)使將軍間(一作簡)忌將兵擊之,處於上淦。」南海王想亦是出自南越帝國的封號。以後希望斷取有新墓葬發現,對南越史事或可更得到進一步的了解。《南越傳》中所見重要人物,茲補列如下,作為附,以結吾篇。

3. 越南戰爭中犧牲的戰士的墓地在哪兒

所謂的老山前線。同樣,五十多歲以上的人大概也都記得,六零後的也應該都能記得一九七九年的中越戰爭,中國把它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那麼,那場戰爭中中方陣地有一個地名叫老山,所以,當時成為老山前線。很多對越南進攻的中國軍隊是從老山出擊的。後來,中國軍隊打完了以後撤回來老山又成了前線,就是雙方互相炮擊的一個地點,但是,老山是中國的領土,所謂老山陣地就是說這個陣地修在中國領土上。在老山還修了不少在對越反擊戰中犧牲的指戰員的墓地。但是,現在很可能只有很少人知道,那墓地現在在哪?也許有人會說,它不就在老山么? 我說對不錯在老山,但老山現在不在中國境內了。這些墓地現在在外國了,在外國境內,屬於越南領土了。這話的意思就是說,當年屬於中國的老山這塊土地,現在已經被割讓了,給了越南了。連帶葬在那打越南去的這些指戰員的墓地也一塊變成了外國領土了,所以,這時候你會覺得這些打仗的人死在那兒太冤了。如果早知道這塊土地要給人家,中國打什麼勁呀?這些人幹嘛要死去呀?等於是不明不白的在那送死,送完了以後連屍骨都回不到領土來了,回不到本國的土地上。因為那塊墓地不能遷,但是墓地所在的那塊地被割讓了。

4. 為什麼越南有很多墳墓上寫有漢語

一越南語的語法是和中文最接近,越南受中國的統治一千多年所以不但在語法而且在風俗習慣方面都受到中國的嚴重影響。至於越南語單字本身是不是像拼音,這個也沒錯所以可以說中國人學越南文字是非常容易不過學越南語是比較困難也發音得不怎麼標准原因是越南語有六個音調而漢語只有四個音調。反而越南人學漢語比較容易可是想讓越南人學好漢字就是一個難題了。如果說越南字的每個字都是唯一的那也沒錯不過越南語也有同音而不同意思的只是和漢語相比起來還不算什麼可以說是很少很少。這也是給你解釋為什麼你在網上看到劉亦菲的越南語用谷歌翻譯竟然能正確翻譯過來的原因。其實這個很正常,越南語只要你寫得准確的話就無論場合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別人都可以明白你想表達出的意思

閱讀全文

與越南有多少古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個民族伊朗 瀏覽:534
世界印度國家多少人口 瀏覽:658
現在的印度人在中國會怎麼樣 瀏覽:845
蒙古從什麼時候是中國的 瀏覽:400
英國零花錢怎麼拿 瀏覽:810
大米和義大利面哪個營養價值 瀏覽:346
英國大學入學定金多少 瀏覽:294
名言出自義大利哪個詩人 瀏覽:419
如果奧特曼來到中國該怎麼樣 瀏覽:151
印尼淘寶集運多少錢 瀏覽:196
pubg印度服obb怎麼裝 瀏覽:830
越南華萊士是做什麼 瀏覽:72
美國出口伊朗石油多少錢 瀏覽:264
義大利宮殿是哪個 瀏覽:101
怎麼避疫去英國 瀏覽:161
伊朗為什麼跟伊拉克大戰 瀏覽:973
印度語的哥哥怎麼說 瀏覽:808
印尼高鐵能坐多少人 瀏覽:981
中國駕駛證在哪些國家能用 瀏覽:257
三百萬越南盾等於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