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南、朝鮮、韓國人的名字,為何可以用中文替代
在生活當中,姓名把人與人簡單地區分開來,也作為每個人陪伴終身的符號。每個國家的文化不同,名字也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可是不難發現有一個特別奇怪的地方,比如說越南,朝鮮,韓國這些國家雖然語言不同,但是卻都有著可用中文標注的名字。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學好自己國家的古老文化。不能讓它慢慢地消失在歷史當中,而是繼續讓它在時代的更替當中,繼續發揚光大。加強這種民族的自豪感在自己心目中的重量,一個自信的民族才能不斷的提升所處的地位。
2. 韓國、越南為何能夠在幾十年就把國家文字和語言更改了
韓國、越南在幾十年的時間就把國家文字和語言都改了。語言是一個民族文明發展的產物,越南、韓國作為我們曾經的附屬國,在中華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他們也並未被宗主國中國所同化。後來在西方文化和民族主義的影響下,發展出了自己的文明。
讓漢字真正退出韓國和越南的主流原因也是二戰後民族意識的興起,兩個國家通過廢除漢字達到擺脫附屬國和殖民地的身份,民間意識多地膨脹後,漢字復興就變得尤為艱難了。
3. 越南、朝鮮、韓國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為什麼
因為越南朝鮮和韓國他們曾經都受過中國文化的影響,以至於現在很多人還是使用漢字來作為自己的名字,而韓國你會發現他們的身份證旁邊都會有一個括弧,裡面寫的是他們的中文名字。而這一點主要是因為韓國和朝鮮自己所擁有的文字,其實就相當於中國的拼音,一個拼音可以對應多個漢字,所以根據韓文和朝鮮文字是不能夠確定他們的名字的,此時則需要漢字來幫助他們確定唯一的名字,從而來分辨不同的人,避免一個名字多用的情況。
而越南更是因為早期一直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使得越南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用的是漢字,並且有通過漢字的拼音來發明過越南語的喃文,而如今越南雖然有了自己的語言,但是由於受過的漢字熏陶,實在是太深,一時半會兒都改不過來,大部分的越南人仍然擁有中國漢字的名字。
4. 為什麼越南、朝鮮、韓國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朝韓兩國長期使用漢字,其姓氏除歷史上南方日據時期有過模仿日本的姓氏,和元朝時期上層貴族有模仿蒙古的姓氏外,都使用模仿中國姓氏的朝鮮姓氏,其姓氏構成為本貫(類似於中國的郡望,比如「河東柳氏」的「河東」)+姓+支派,比如「金海金氏三賢派」,就是本貫為金海、支派為三賢的金某某,當然,這只有在祭祖、相親之類特殊場合才會這么麻煩,平常說個姓名也就是了。
不過越南是個多民族國家,境內一些少數民族並不使用漢字姓名,且越南南方歷史上叫「占城國」,是高棉文化、而非漢文化圈的地方,這里的人以前並不使用漢語姓名,是和安南合並成越南後模仿北方越南人改定的,因此和漢字的一一對應就比較差,且也有很多南方越南人根本沒有漢語姓名。
5. 為什麼越南、朝鮮、韓國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我覺得越南、朝鮮、韓國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的原因是這些
在生活中,這個名字只是把人與人區分開來,也是每個人陪伴一生的象徵。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文化和名稱。但不難發現一個特別陌生的地方,比如越南、朝鮮、韓國,這些國家雖然語言不同,但它們都有可以用中文標注的名字。這是什麼原因?
直到在李易的統治下,韓國不願受中國古代文化的束縛,終於決定開始創作自己的人物。諺語就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後來到了後來的殖民統治時期,漢字逐漸被取代。直到1970年,當時的總統朴正熙正式下令全面更換漢字。
諺語在文學作品中非常簡單,類似漢語拼音。只要你知道怎麼拼寫,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它們都掌握。但區分名字並不容易。出於同樣的原因,為了不混淆人們的名字,朝鮮和韓國仍然保留他們名字中的中文部分以供識別。
韓國徹底廢除漢字後,社會影響仍然很大,最明顯的是在其後代的文化輸入上。因為在他們的古代,所有官方記載的古代文化。
6. 日本、朝鮮、越南為什麼要套借用漢字呢
首先來看日、朝、越三國漢字的使用范圍。 (1) 現代日語是漢字和假名混合書寫的,其中的漢字有音讀、訓讀兩種讀法。音讀者往往就是漢語借詞,漢字既表音又表意(如「漢字」かんじ);訓讀者多為日語固有詞,漢字只表意不表音(如「山」やま)。而歷史上,在假名出現之前,曾經有過「萬葉假名」,即日語的每個音節都用讀音與之相似的漢字來書寫(如用「留」代表る的音)。在萬葉假名中,漢字只表音不表意。 (2) 現代朝鮮語不使用漢字了,但在不久(半個世紀)之前,朝鮮語也是漢字和諺文混合書寫的。與現代日語不同的是,朝鮮語中的漢字只有音讀,既表音又表意;朝鮮語固有詞不用漢字書寫。更早的歷史上,朝鮮語中也有過「吏讀」,即借漢字來表音,類似於日語的「萬葉假名」。 (3) 現代越南語也不使用漢字了,但歷史上越南語曾使用「漢喃」書寫。「漢喃」包括漢字和喃字。漢字大部分都是類似於日語中的音讀漢字,既表音又表意(如「中國」TrungQuốc);個別字類似於訓讀,只表意,而讀音是越南語固有詞(如「家」nhà);也有一部分漢字是假借字,只表音,跟詞義無關(如「別」biết是「知道」的意思)。「喃字」為越南自創,相當一部分喃字的造字法是把音旁和意旁捏在一起成為一個字,如「名先」(tên,「名字」的意思)就是由音旁「先」和意旁「名」捏在一起構成的。日、朝、越三國中漢字的共同用法是既表音又表意,即漢語借詞。下面著重來看漢語借詞在三國中的異同之處。 (1) 從傳入時間上來看,三國的漢字音的主要傳入時間都是唐朝。具體來說,日語中漢字有兩套主要讀音——吳音和漢音。吳音來自南北朝時期,應用范圍較窄,主要用於佛教詞彙;漢音來自唐朝,應用范圍極廣;此後還有零星的讀音傳入,但已不成系統。朝鮮語漢字音的傳入時間有爭議,但唐朝的可能性較高。越南語在漢、唐兩次被中國統治的時期都傳入了漢字音,漢朝傳入得較少,唐朝傳入得很多。(參考:吳音漢音朝鮮漢字音古漢越語漢越音)(註: @入以巳糾正說,越南語漢字音形成時間較晚,約在10世紀) (2) 從發音上來看,由於日、朝、越的漢字音主要都是在唐朝傳入的,所以它們都來自中古漢語。三種語言根據各自的音系特點,保留了中古漢語的部分特徵,例如入聲韻尾在朝鮮語、越南語中都有完整保留,在日語中-p韻尾曾經保留,現在已經消失。值得一提的是,日語中的拗音就是在漢字音大量傳入的時候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模擬復雜的中古漢語音系。 (3) 從構詞上來看,日、朝、越都有一些漢字詞與現代漢語不同。例如「護士」一詞,朝鮮語稱為「看護師」(간호사);日本曾根據性別區分「看護師」(かんごし)與「看護婦」(かんごふ),現統一稱為「看護師」(かんごし);越南語稱為「醫佐」(y tá)。與現代漢語相比,日、朝、越語中有不少漢字詞顯得比較「古雅」(參見:日語、朝鮮語、越南語保留的漢字詞中有哪些較古雅的說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創造了不少漢字詞(如「社會」等),後來這些詞又傳播到了漢、朝、越語中去。
7. 越南、朝鮮、韓國人的名字到底為啥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雖然韓國、朝鮮和越南都是獨立的國家,也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他們的名字其實都是可以用中文去代替的,而且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熱極大的影響了韓國的文化,所以韓國的公民很多都是可以書寫自己的漢字姓名的、這是因為在歷史上,這些國家和中國交往密切,文化的交融也比較頻繁,所以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
他們寫漢字的根基也比較深厚,直到1919年才廢除科舉制度,所以就算是現在,越南很多北方家庭也會在春節時候貼上一些中文春聯。越南北方地區,很多人都有漢語姓名,這也是可以和漢字一一相對應的。不過越南畢竟也是多民族,所以南部文字和漢語差別較大。
8. 為什麼韓國、越南可以在幾十年就把國家文字和語言更改了
為什麼韓國,越南可以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把文字和語言都更改了呢?
實際上,無論是韓國還是越南,他們改的只是文字,但語言並沒有改,在古代的時候,他們說的話也不是我們能夠聽得懂的漢語,只是這些國家在古時候受到尊嚴文化影響,使用的官方文字為漢字,也就是說,韓國越南等國古時候講的話與現在沒有區別,只是他們的文字從此前的漢字,改為了現在各自所使用的文字。
說完了韓國的諺文,再來了解一下越南這邊的情況,別看歷史上越南一直和中原王朝打來打去,但他們始終都受到來自中原王朝的影響,因此越南在古代的時候,官方所使用的文字也都是漢字,就連他們的風俗習慣和節日都與中原王朝基本相同,而他們近代以來改變文字某種程度上講也是被法國殖民者逼的,因為法國人在殖民越南的時間裡面,直接把漢字給去除了,當時越南的學校裡面只能教授拉丁字母為基礎的越南文,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永紀、阮長祚後來又對拉丁字母的越南文進行了修改,這才出現了如今越南所使用的越南語國語字,當然,越南也遇到與韓國,朝鮮一樣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歷史文獻,現在都很少有人看得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