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析2008年的經濟危機國家採取的政策以及原理
2008年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我國經濟是出口拉動型經濟,出口是我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部分。2008年的經濟危機使得外部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響我國出口型,特別是來料加工型,於是出現大量失業人員。鑒於這樣的事實,國家在09年緊急啟動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出台,大力支持鐵路等基建項目建設,水泥、鋼鐵等行業從中受益;同時,國家還採取了積極的貨幣政策,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降低利率,釋放了大量貨幣,房地產行業受益明顯。但是到2010年底至2011年,四萬億經濟刺激的成果開始顯現,最好的例證就是水泥鋼鐵等行業的產能過剩,銷售價格開始下滑。光伏產業成為四萬億刺激計劃中最具代表意義的一個行業,2009年怎麼做都賺錢,到了2012年初,尚德也面臨破產的威脅。從三年來得經濟運行情況來看,08年之後的政策基本上是失敗的。
2. 請教一個問題:評述當前越南金融危機的現狀、起因及措施。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發生在1997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本書試圖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解脫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以後在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制和企業之間在新形勢下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帶來的幾個世紀性的經濟難題,包括:
(1)企業債務重負,銀行壞賬叢生,金融和債務危機頻繁;
(2)社會貨幣供應過多,銀行業務過重,宏觀調控難度加大;
(3)政府稅收困難,財政危機與金融危機相拌;
(4)通貨膨脹纏繞著社會經濟,泡沫經濟時有發生,經濟波動頻繁,經濟增長經常受阻;
(5)企業資金不足帶來經營困難,提高了破產和倒閉率,企業兼並活動頻繁,降低了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了失業,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
(6)不平等的國際貨幣關系給世界大多數國家帶來重負並造成許許多多國際經濟問題。
以上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是貨幣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企業之間交易活動產生的新機制未被人們充分認識。本書的思路是,建立一種權威性的企業交易結算的中介系統——國家企業交易中介結算系統,解脫企業之間的債務鏈,消除企業和銀行壞賬產生的基礎,以避免債務和金融危機的發生,並減少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的危害,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在這個創新過程中,還會產生國家稅收和財政支出方式的創新,減少財政赤字的發生。同時,還會產生企業制度的創新,減少企業的破產倒閉和兼並現象,增強企業的穩定性。並且,還將對國際結算方式進行創新,對國際貨幣的使用進行改革。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的治理,而是對紙幣制度所存在的嚴重缺陷的修正,是對貨幣供應和流通體制的創新,是金融體制的重大變革,並且,這種變革帶來經濟運行機制的諸多方面的調整。
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盡管在各國有其具體的內在因素:經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但是人們還應進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機生成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劉詩白認為,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固有的內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恐慌,更是以嚴重的金融危機為先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東亞金融危機首先發生於資本主義世界。可見,金融危機有其制度根源,是資本主義危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存在於市場經濟固有的自發性的貨幣信用機制,一旦金融活動失控,貨幣及資本借貸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機就表現出來。以金融活動高度發達為特徵的現代市場經濟本身是高風險經濟,包孕著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又一重大特徵。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超國界發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之間商品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在經濟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務、資本、技術、知識國際間的頻繁流動,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表現得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資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與地區躍進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國際信貸、投資大爆炸式地發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機必然會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環節爆發。綜上所述,現代市場經濟不僅存在著導源於商品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危機,而且存在著金融信貸行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過度與資本市場投機過度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在資本主義世界,這種市場運行機制的危機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機不只是資本主義國家難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現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金融體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動的失控是金融危機的內生要素。正由於此,在當前我國的體制轉型中,人們應該高度重視和切實搞好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特別要花大力氣健全金融體制,大力增強對內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機的防範能力。總結: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對危機爆發的原因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討.指出了危機爆發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劉詩白則進一步指出深層次的原因,即現代貨幣信用機制導致危機的爆發。只要現代市場經濟存在,市場經濟所固有的貨幣信用機制就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只不過,它只是發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國家。這一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例外。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健全金融體制來防範金融危機,劉詩白又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防範金融危機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那麼,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觀看了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一系列報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後,我找到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一: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金融大鱷」「一隻假寐的老狼」是對這個金融怪才的稱謂。他曾說過,「在金融運作方面,說不上有道德還是無道德,這只是一種操作。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於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已定的規則來玩這個游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或要負責任。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是否炒作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會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機有什麼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運作規則。我尊重那些規則,關心這些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確保這些規則,是有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索羅斯對泰銖的炒作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線。他是一個絕對有實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過玩弄亞洲國家政權,來達到他獲得巨額資本的目的顯然是卑劣的。
二: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示者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有了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韓國,日本,台灣直至東南亞,都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這給亞洲一些國家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七十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
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美國當然不允許亞洲經濟繼續如此發展,於是,他開始收回他的經濟損失。對於索羅斯的行為,他是縱容的。
三: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新馬太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啟示
(1)一個國家經濟的開放程度,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權基礎上的,只有經濟實力雄厚,政權穩固才能談及真正的發展經濟。
(2)一個經濟學家,只有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否則,他將不是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並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3)只有提高綜合國力,才能使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林。
【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全球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當前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住宅市場泡沫促成的。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一金融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每隔4年至10年爆發的其它危機有相似之處。
然而,在金融危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當前的危機標志信貸擴張時代的終結,這個時代是建立在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基礎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機則是規模較大的繁榮-蕭條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當前的金融危機則是一輪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此輪周期已持續了60多年。
繁榮-蕭條周期通常圍繞著信貸狀況循環出現,同時始終會涉及到一種偏見或誤解。這通常是未能認識到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存在一種反身(reflexive)、循環的關系。如果容易獲得信貸,就帶來了需求,而這種需求推高了房地產價值;反過來,這種情況又增加了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人們購買房產,並期待能夠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由此產生。近年來,美國住宅市場繁榮就是一個佐證。而持續60年的超級繁榮,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例子。
每當信貸擴張遇到麻煩時,金融當局都採取了干預措施,(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尋找其它途徑,刺激經濟增長。這就造就了一個非對稱激勵體系,也被稱之為道德風險,它推動了信貸越來越強勁的擴張。這一體系是如此成功,以至於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說的「市場的魔術」——而我則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義者認為,市場會趨於平衡,而允許市場參與者追尋自身利益,將最有利於共同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誤解,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成為占據主宰地位的思維方式,當時金融市場剛開始全球化,美國則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
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區的儲蓄,並消費高出自身產出的物品。2006年,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達到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2%。通過推出越來越復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金融市場鼓勵消費者借貸。每當全球金融系統面臨危險之際,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0年以來,監管不斷放寬,甚至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新世界性金融危機】
未來兩年將出現世界性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麼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 ,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美國的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這些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分配自己的資產,以降低風險。
反過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上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國外。日益高漲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本地資產價格的高漲,也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本地貨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一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個地區:一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不僅經常賬戶出現了佔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時財政赤字也日益加劇,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是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最佳的化學反應公式。
另一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就是印度。雖然印度經濟在過去3年內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宏觀經濟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處於赤字狀態,證券市場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長期處於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一些經濟情況,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兩年之內,世界經濟很可能發生資金流動逆轉的情形,那就是幾年前從發達經濟體爭先恐後湧入新興市場國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資金,在發達國家重估風險的情況下,紛紛逆轉涌回發達國家,加強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度。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直接的影響,並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
新金融危機與亞洲金融危機的差異
這種金融危機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主要形式是國際收支的危機,那時亞洲出現了大量到期的外債需要償還,同時國際金融炒家紛紛擠兌,造成了這些國家外匯儲備不足,以至於不得不讓本幣大幅度貶值。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形式不見得以國際收支的短缺為標志,因為今天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量是比較高的,同時由於吸取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這些國家並沒有大規模舉債,只是通過證券市場吸引了大量外資,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新興市場國家不面臨著金融危機,這種金融危機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資金倒流從而導致本國證券市場價格大幅度縮水、本幣貶值,從而導致本地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於衰退為表象的,這和幾年前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高漲、資產價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個逆反的鏡面圖像。這一新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很可能是波羅的海三國,從波羅的海三國可能傳導至東歐各國,再傳到南亞包括印度,之後再進一步傳到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
資金流動不能盲目放開,財政政策須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一旦這樣的金融危機發生,中國經濟面臨著怎麼的挑戰呢?可能的情況是,一部分外資的表現也會如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紛紛出逃,對於中國的國際收支會產生一定的沖擊,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通貨緊縮的壓力,但對於目前高速運轉(事實上是過快運轉)的中國經濟並不是壞事。而且,這一資金倒流的情況也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是不容否認,這種資金倒流會對國內的投資規模產生一定的沖擊,會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另外,由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下滑,也會間接通過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下降,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這些都是這一新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新興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中國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很多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將大幅度縮水,這將是中國資金出國投向這些國家的絕好時機,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最好時機。為此,中國經濟界需要做好資金上和項目研究方面的准備。從宏觀層面上講,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到這一輪新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資金流動問題上必須穩扎穩打,不能盲目放開,要考慮到大量資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帶來的壓力。當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必然會出現下滑,我們的財政政策必須保留一定的靈活度,在繼續實行當前穩健財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須做好項目上和資金上的准備,一旦新一輪金融危機在周邊國家發生,中國就可以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資金保障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
總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來臨,全速前進的中國巨輪必須考慮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沖擊,把握機遇,化解風險,我們的經濟發展航程將會前途光明.
3. 近一百年經濟危機的時間原因怎樣恢復
所有金融危機的背後,都有金融創新的影子。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們從事金融創新的根源,在於對金融風險的恐懼,或從中牟利的貪婪,而如果創新失去控制,則在引發的危機中飽受新風險帶來的損失。
二戰前後的金融危機
原因:本來要製造出一個更大的泡沫來替代已經破滅的金融泡沫,可是客觀來講只有通過戰爭刺激社會擺脫危機。而由於製造出更大泡沫在短期內已經不可能,西方經濟已經沒有任何題材能夠支持一個更大的泡沫。
措施:一個全球性的西方金融危機是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得到解除的。
墨西哥金融危機
原因: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比索匯率狂跌、股票價格暴瀉的金融危機。
措施:為了穩定墨西哥金融市場,墨西哥政府經過多方協商,推出了緊急經濟拯救計劃:盡快將經常項目赤字壓縮到可以正常支付的水平,迅速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和就業,將通貨膨脹減少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向國際金融機構申請緊急貸款援助等。為幫助墨西哥政府渡過難關,減少外國投資者的損失, 美國政府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決定提供巨額貸款,支持墨西哥經濟拯救計劃,以穩定匯率、股市和投資者的信心。直到以美國為主的500億美元的國際資本援助逐步到位,墨西哥的金融動盪才於1995年上半年趨於平息。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
原因:經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
措施:各國及時採取向銀行注資和為銀行外債提供擔保的措施,有效穩定金融體系,緩解外債壓力。
4.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怎樣解決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各個國家都會採取相關措施去阻止事件的蔓延或者使這個危害降到最低。
財政政策措施:
1、寬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
5、產業振興計劃。
貨幣政策措施: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連續下調基準利率,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4)越南2008年經濟危機如何解決的擴展閱讀:
2008世界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如下:
在全球金融風暴中,處於風口浪尖的進出口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直接也最嚴重。首先,危機從金融層面轉向經濟層面,直接影響出口。美國消費支出佔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國國內消費規模約10萬億美元,而同期中國消費者支出約為1萬億美元。
短期內,中國國內需求的增加無法彌補美國經濟對華進口需求的減少。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降5%~6%。其次,次貸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美元的弱勢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貶值速度,從而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優勢。
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降低利率、為銀行注入流動性資金與我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形成矛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速了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的進程,從而使中國出口產品價格優勢降低,對美出口形成挑戰。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出口呈現減速跡象。上半年中國繼續延續出口增長減速的趨勢。從出口金額看,上半年同比增長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長速度降低近6個百分點;從出口數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長8.44%,也明顯低於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長速度。
5. 越南經濟慘遭做空,製造業損失超萬億,它是怎麼被資本剝削的
2021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各國都在盡最大努力防止經濟危機,而作為世界的領導者美國也不例外,但與其他大型經濟體不同,美國是通過大量印鈔來轉移國內經濟危機的。這種做法無疑是靠吸世界的血來養活自己,對於一些外債高外匯儲備的脆弱經濟體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其中就包括越南。那麼問題來了,越南是怎麼被外企做空的?我國又能從中獲得什麼啟發?
越南是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的一個國家,雖然它的領土並不大,但卻有很多人對他寄予了厚望。自1980年代以來,越南先後進行了經濟和政治改革,越南改革雖然走的是中國的老路,但改革速度遠遠超過中國,比如越南很早就實行議會制,所有議員都實行普選,廢除公務員的生活制度,文員需要公開財產,土地私有化很早,戶籍制度也被廢除。日本、韓國等國家因此非常看重越南,因此開始將國內不少企業轉移到越南,充分利用越南的廉價勞動力。今年年初,日本媒體日京亞洲評論的文章將繼續鼓吹越南,認為越南經濟的高增長將是世界經濟的一個亮點,然而幾個月過去了,越南的經濟表現並不如預期,甚至與人們的預期相反。2021年上半年,越南被外商做空,損失了160000億越南盾,摺合人民幣大約為107億元。在中國,這100億或許不算什麼,畢竟中國僅2021年上半年的gdp就達到了11237億人民幣,而越南就不同了,這100多億對於越南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而且外國投資者這個做空行為遠沒有停止。
截至2021年8月9日,越南已經被他們凈賣出高達50萬億越南盾的資產,相當於做空了142.35億元的人民幣。雖然資產做空並不代表越南的經濟不行,不能光以這個數據評價越南的經濟發展水平,但是越南現在是真的不行了,光是對比各國的對外貿易額就能看出來。表面上看,越南上半年經濟同比增長5.64%相比之下,美國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2.2%,我國是7.99%,就連俄羅斯今年上半年也增長了4.6%。有些人可能說,越南國土面積小,能夠取得5.56%的增長,也是不錯的成績,相信越南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但是正如前文所說,越南有著美,日,歐等國的扶持,受到這么多額外幫助的越南在上半年卻只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實在是打了日本媒體的臉,越南的經濟增長不好,對外貿易方面的情況更是令人堪憂。今年上半年,越南外貿逆差達到14億美元,也就是說出口商品的銷售收入不如進口商品的成本高,直白地說就是越南今年上半年一直在虧損。越南是一個依靠廉價勞動力和承接大量中低端產業盈利的國家,在對外貿易中卻並不賺錢,這與被剝削有什麼區別?越南人民現在應該開始警惕了,如果這些情況得不到改善,土耳其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多年以來,土耳其就是藉助美元發展,表面上國家的經濟數據是在增加的,但是實際上對外貿易都常處於逆差地位,經濟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在向後倒退,貨幣也頻繁貶值,使得人民叫苦連天。越南的形勢雖然還沒有土耳其那麼嚴峻,但那也是遲早的事,因為越南現在的對外政策過於開放,國內經濟被外資控制,製造業優勢不突出,不得不依靠借錢發展經濟,和當年的土耳其走在同一條路上。
那麼越南是如何變成這樣的呢?在之前就有提到,越南自1980年以來就一直在進行改革。客觀地說,他們確實比我國改革更徹底,但更徹底的改革未必是一件好事,就好比越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比我們更加自由化和市場化。以金融業為例,截至2018年越南的外資銀行就有60多家,大部分國民銀行由民間資本控制,表面上這些外資給越南帶來了國家規范的金融運行方式,促進了越南金融業的發展,但這也讓越南的金融逐漸被外資和私人資本控制。我們還需要知道,由於越南本身是一個 社會 主義國家,金融領域的開放,就意味著外國投資者有機會做空市場。今年早些時候,外國集團突然抬高越南股市,讓世界陷入瘋狂。我國在互聯網上,時有人嘲笑中國股市比不上越南股市,結果這些外資很快就突然集體拋售,導致了越南盾證券資產凈售出50萬億元。這就是我們之前提到越南短期損失的原因,損失50萬億,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貿易逆差,誇張地說,上半年越南全國人民創造的所有財富都已經被外國剝削了。
越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表面上來看的確有利於短期內經濟的發展,但是長遠來說他最終的受益人還是資本家。一個國家如果淪為資本的文物,其製造業一定會被不斷擠壓,以此來壯大資本家最重視的金融業,這才是越南未來要面臨的最大危機。這些金融資本家為了控制越南,早就讓越南直接使用美元了,這就意味著該國的金融存在巨大的風險,因為這樣方便了美元來收割該國的財富,只要一遇到經濟危機,本國貨幣就會暴跌,然後大量財富被美元直接收割,這樣看來,越南上半年的虧損也就不言而喻了。
為什麼越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如此激進?這和越南的 歷史 有關,越南曾分為南越和北越,越南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但最終被北越打敗統一了越南。盡管越南統一了,但內部的南北分裂一直持續到今天,國家領導人長期以來一直在平衡南北力量。例如,如果北方人民當選總統,南方人民肯定會當選總理,這也可以說是對越南經濟發展的限制,許多對國家有利的政策因此實際上無法實施。由於美國的長期影響,南方經濟發展良好,嚮往資本主義,因此越南雖然宣傳自己是 社會 主義國家,但在經濟上可以說是完全資本主義。而且在政治上越來越像資本主義,由於南方長期被美國控制,越南內部的親美勢力非常強大,他們開始向美國學習,這導致了激進的政策,如土地私有化和金融改革。事實上,所有這些最終都只是為了金融資本更好地剝削人民,特別是在土地私有化之後,越南將來肯定會後悔這個決定。因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向美國學習,最終都被美國支持的親美派破壞國內市場了,然後金融資本家賺得盆滿缽滿。從這一點來看,越南未來的發展並不樂觀,如今美國已經基本控制了越南,繼續這樣下去,越南會踏上去工業化,淘汰製造業,發展金融業的道路,而結果就是人民的財富被資本家和外國勢力收割,國內貧富差距逐漸擴大,人民的生活不再幸福。
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越南就遭受了重創,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期間,越南又再次遭殃,今年疫情也不例外。有人可能會說,越南的製造業近年來發展已經相當迅速,當然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但是直到今天越南還是完全依賴外資企業,光是三星集團就對該國gdp的貢獻超過25%。越南現在的經濟發展過於依賴外資,隨著越南進一步開放市場,外資最終可能會綁架該國的經濟,並且越南雖然被稱為世界工廠,但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扮演組裝的角色,並沒有建立起完全的產業鏈,也沒有培育出自己的品牌。想要成為世界工廠,就需要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生產效率,並快速出口到全世界。
除此之外,越南現在被外國看中的只是他們的勞動力非常便宜,如果他們想要繼續現在的發展路線,為了外資企業的進駐就需要培養更多廉價勞動力,他們自己的勞動力素質就會越來越低。但是在未來隨著 科技 的發展,人們對工人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文化水平不高或者職業技能不強的工人會被機械取代,到時候越南就會有大批沒有能力找到工作的工人。現在越南的產業基本上都已經被外國把持,而國內本土企業因此得不到好的發展,進行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越南卻沒有培育出一個國際品牌,完全淪為剝削對象,賺來的錢全部落入外國資本家手中,而為了解決國內的困境,現在越南政府只能借更多美元發展,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長時間依賴其他國家的結果表現在政治上就是,越南政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自己的決策能力。由於第二次疫情爆發,今年上半年越南新增企業6.7萬家,倒閉的企業超過7萬家,這樣的情況讓很多人困惑,越南第一次疫情不是控制住了嗎,怎麼第二次就變成了這樣。這是因為第一次疫情的時候,雖然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經濟上受到了一些損失。第二次疫情蔓延時,越南那些官員就開始猶豫不決,想著要不要學習美國和歐洲與病毒共處的經驗,最終導致疫情失控。越南的經濟大門如今已經被外資控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越南在逐步放棄國有制,全面轉向私有制,他們的政治改革只是為了緩和南北矛盾,並不能解決本質問題,最終兩黨之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大,因為經濟利益決定上層建築,因此未來越南內部的矛盾會比美國更嚴重,因為他們還有 社會 性問題亟待解決。如果以上的種種情況得不到改變,之後會變成什麼樣,他們自己恐怕很難控制了,也許從他們半信半疑地向外國資本開放的那天起,這個國家的命運可能就已經掌握在別人手中了。
6. 08年,越南為何爆發了經濟危機
越南經濟近期急轉直下,多項經濟指標亮起紅燈、股市崩盤,越南盾隨美元走勢疲軟,並且出現大量國際資本外逃。
今年以來,越南證券市場一落千丈,物價卻一路飆升,5月CPI更是創下13年新高,攀升到25.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最多,達到42.4%,核心CPI中的房屋費用也上漲23%。
經濟學家分析,通脹失控是造成越南這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此次通脹屬於輸入型通貨膨脹,美國為了轉移其次貸危機的損失,大量發行美元,降低美元利率,推動美元貶值。美元貶值直接造成國際能源價格、原材料價格、糧食價格上漲,危及像越南這樣依賴能源進口、糧食出口發展經濟的國家。越南企業成本上升,利潤空間減少,難以維繼。
2008年越南經濟危機大事記
1月,放寬大米出口限制
1月30日,利率調高1.5個百分點
3月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出股市風險警告
3月10日,越南盾對美元浮動區間擴大到1%
3月下旬,越南盾急跌
4月下旬,出現大米搶購風潮
截至5月30日,越南盾兌美元貶值27%
5月下旬,股市全面下跌
5月,通脹率增至25.2%
1至5月,貿易赤字達14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