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南王墓在哪裡

越南南王墓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3-18 09:24:05

Ⅰ 南越王墓觀後感

南越王墓觀後感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副館長全洪不久前參加了中英文化連線博物館交流活動。在他看來,英國的博物館在藏品的陳列展示,以及讓觀眾走入藏品背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天地方面有許多可供借鑒之處。事實上,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藏品之精、之系統在國內外早有盛名。它所依託的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仿裂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余件。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是嶺南現代建築的一個代表,曾獲得六項國內外建築大獎。
南越王墓坐落在越秀山公園西面的象崗,是嶺南地區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型彩繪石室墓,共7室,深藏於崗頂之下20米,1983年6月被發現,是近年來我國五大考古發現之一。該墓主人是南越開國之君趙佗的孫子——第二代南越王趙昧,其屍身穿絲縷玉衣。陵墓的建造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15名殉葬人和1000多件珍貴的隨葬品,主要是玉器和青銅器。南越王墓的發現為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地區的歷史以及漢越民族文化的融匯等問題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發掘後,墓室就地保護,並在其旁邊闢建了佔地1.4萬平方米的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博物館的前廳在展出香港知名文物鑒藏家楊永德先生捐贈的200多件瓷枕,其中有一件是汝窯瓷枕,是目前傳世器形最大的汝官窯瓷枕,枕著它睡覺,還不天天要做『黃粱美夢』,一起來開開眼吧!!
南越王墓深藏於崗頂之下20米,1983年6月因基建被發現。墓主身穿絲縷玉衣,用一棺一槨。從貼身隨葬的龍鈕「文帝行璽」金印和一枚「趙昧」玉印,確答喊認了墓主是南越開國之君趙佗的孫子,即第二代南越王趙昧。
沿著墓道下去就是南越王的陵墓,從陽間步入陰間好像並不遙遠。
整座陵墓分前室,左前室,右前室,主棺室,東側室,西側室,後藏室,相當於五室一廳一儲藏的格局。
西側室是殉葬人的地方,估計南越王把裁縫、廚子什麼的全帶來了,確保自己到了陰間也吃喝穿不愁;東側室是南越王的四位夫人的墓室,只有左夫人還剩一把灰,其他的夫人什麼都沒剩下,在黑暗的墓室里參觀時一老者突發感嘆說:人死一把灰啊!把在場的人著實都嚇了一跳,這就是那把灰!
南越王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陵墓中有殉人15具和1000多件(套)珍貴的隨葬品,尤其是雕鏤精美的各種玉器,堪稱漢代玉器之大觀。嶺南「最早舶來品」證明
廣州兩千年前就有海外交往 全洪表示,南越王博物館很多容易被人忽略的藏品也具有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例如墓中出土的數量不多但製作精美的「蜻蜓眼」、玻璃珠等,並非古代中國的本土文物,卻與地中海沿岸及西亞等地區的出土文物有顯著的類似之處。又如館藏精品玉角杯,其母題也不是中國本土文化的,反而在西亞、波斯等地所見較多,但其構圖、加工、紋飾又是地道的「華夏製造」,它很可能證明,在比人們現在普遍接受時間更早,在南海上就已經有了一條相當成熟的經印度直抵地中海沿岸的貿易線路。它與人們熟知的陸上絲路,以及後期的海上絲路應當都有著很緊密的關系。
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中,收藏著一批嶺南「最早的舶來品」。包括象牙、乳香、銀盒、金花泡等。其中西耳室出土的5支大象牙,經鑒定是非洲象牙。鏤孔薰爐與傳統中國使用的博山爐大不一樣,銀盒的造型、紋飾與中國傳統風格迥異,卻與伊朗古蘇撤城出土的刻有波斯王名字(公元前5世紀)的銀器類同。這些有力地證明了廣州早在2000年前即與海外有著密切的交往。最重量級館藏為僭越版「文帝行璽」記者了解到,「文帝行璽」金印是南越王墓中出土最重要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件藏品。印面陰刻「文帝行璽」四個字,應是南越文王的發布命令的官印。金印的印鈕是一條游龍,盤曲成「S」形,龍頭伸向一角,龍身上的鱗片和爪是鑄成後鑿刻的,龍腰隆起可以用來穿印綬。出土時,金印印面溝槽及印台四壁都有使用和碰撞的痕跡,顯然,是墓主生前的實用物。「文帝行璽」金印主要特點以龍為鈕,黃金鑄成,僭稱帝璽,打破了秦漢時期天子用璽以白玉為材料,以螭虎為印鈕的規制。它與先前發現的「皇後玉璽」玉印和「皇帝信璽」封泥共同印證了史書記載秦漢實行的印璽制,此外,它還是墓主人身份最可靠的物證,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和文物價值。一千餘件玉器堪稱空前發現
「國寶」龍鳳紋重環玉佩成館標 南越王博物館中所藏最豐,品質最精良的品類之一,是蔚備舉閉為大觀的玉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一千餘件(套),其中,玉器就有兩百多件,是中國漢玉的一次空前發現。裝飾用玉在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之中所佔比例最大,品類也多。11套組玉佩和58件玉劍飾在裝飾用玉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極為突出。其中,南越王的絲縷玉衣是我國迄今所見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備的玉衣。分為:頭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褲筒和鞋六部分。玉片以長方形和方形為主,還有梯形、三角形、五邊形等。頭套、手套和鞋子是用紅色絲線穿綴邊角鑽孔、打磨光滑的玉片做成,裡面以絲絹襯貼加固。玉衣軀幹部分大多利用廢舊玉器或邊角玉料切成小玉片,貼在麻布襯里上,再用紅色絲帶在表面對角粘貼。另一件精品承盤高足杯工藝精巧、造型奇特。秦漢時期統治者迷信神仙,認為飲甘露服丹葯、玉屑可長生不死。在南越王墓中出有五色葯石的實物,所以這件承盤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用來承聚甘露的器具。作為南博館館標的龍鳳紋重環玉佩,堪稱國寶。在設計上,玉佩分為內外兩圈,內圈透雕一條游龍,外圈透雕一隻鳳鳥,站在龍的前爪之上。龍尾和後爪伸向外圈,鳳冠和尾羽上下延成卷雲紋,把外圈空間填滿。鳳鳥回眸凝望游龍,龍鳳似喃喃細語,妙韻天成。
南越王墓不愧被世人譽為「嶺南文化之光」和「國寶」。

Ⅱ 1983年發現的南越王墓的墓主是誰

南越王墓墓主是趙昧

一九八三年十月,廣州大北門外象崗山掘出南越王石室大墓,遺物紛陳,舉世矚目,為今年廣東考古工作絕大貢獻。墓主身著玉縷衣、頭下墊以珍珠枕,玉衣面單上覆蓋縫綴金箔的素絹。其上下有大玉壁十餘事,玉鉤玉飾,鋪陳左右。墓主腰間佩帶鐵長劍五把,復有漆盒銀盒,盛以珍珠,葯丸,其側玉燈具,由三條銀蛇共相銜托,精美絕倫。在墓主之身上發現印章九枚,最大者為龍鈕金印,方形,篆書「文帝行璽」四字。另有篆刻「泰子」二文的龜鈕金刻,及篆刻「泰子」、「趙昧」、「帝印」等玉印。考古家一致認為墓主人應是南越王國趙佗的第二代文帝的塋墓。
其他隨葬品有編鍾三組二十七件,上鐫有「文帝九年樂府工造」小篆八字。合以「帝印」及「文帝玉行璽」等印信,充分證明該墓墓主必為南越文帝,絕無疑問。
《史記·南越列傅》載:「秦已破滅,(趙)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漢十一年,遣陸賈,因立佗為南越王。……高後時,有司請禁南越關市鐵器。……於是佗乃自尊號為「南越武帝」?發兵攻長沙邊邑。……及孝文帝元年……乃召陸賈以為太中大夫,往使。因讓佗自立為帝,曾無一介之使報者。……王為書謝。稱曰……老臣妄竊帝號,聊以自娛,豈敢以聞天王哉?乃頓首謝,願長為藩臣,奉貢職。於是下令國中。……自今以後,去帝制黃屋左纛。……至孝景時,稱臣,使人朝請。然南越其居國,竊如故號名。其使天子稱王,朝命如諸侯。至(武帝)建元四年卒。(按《漢書》無「卒」字。)佗孫胡為南越王。」
《漢書》的記載與《史記》一樣。漢文帝時,趙佗受漢封為南越王,但在國內仍照舊稱帝,佗說是「聊以自娛」,他自稱為「武帝」。《史記》又說:「胡斃,謚為文王。嬰齊代立,即藏其先武帝璽。」《漢書》作「武帝文帝璽」,多「文帝」二字,梁玉繩雲:「兩世竊如故號。」他認為《史記》此文缺去「文帝」二字,甚是。今由象崗山墓出土「文帝行璽」一印,可證明兩世皆竊用帝號,而文帝正如趙佗在位時之自稱武帝,不是死後的謚號。第三代嬰齊怕得罪漢廷,故把「武帝」兩璽收藏起來,但他一即位,上書請立他在長安時所娶邯鄲樛氏女為後,漢廷遂屢遣使者風諭,加以責問。是嬰齊既立,起初必亦援前例自稱為帝,否則不會請立樛氏女為後,後來樛氏女竟稱為太後,可見第三世之嬰齊,亦再「竊如故號」。對於漢廷則稱王,在國內則自稱為帝,從「文帝九年」鍾銘及「文帝行璽」、「帝印」的出土,使人可以推想南越當日政制的實際情況。故第三代嬰齊未必即除去僭號。《史記》稱「嬰齊斃,謚為明王」,故以胡之事推之,嬰齊生前必已自稱為明帝。在漢廷立場,對文帝貶稱為王,帝號亦不予承認。嬰齊的情況正相同。漢史對此事均作為死後的追謚,恐非事實。《史》、《漢》都說「佗孫胡為南越王」。「胡斃,謚為文王」。文王是趙胡。由於閩越王郢興兵擊南越邊邑,胡上書向漢廷求助。漢派遣庄助(《漢書》避諱作嚴助。)南來諭意,胡當然與庄助會過面,其事亦詳於《史》,《漢》的庄助本傳。漢廷對於南越王胡,絕不生疏,《史》,《漢》屢屢提到南越王胡,無理由把胡字開錯。但墓中與「文帝行璽」同出有人名的印章,不作趙胡,而作「趙昧」,又有「泰子」二印,與《史》、《漢》不合,於是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泰子即太子,墓主應是趙佗之子,有人認為《史記》「趙胡斃謚為文王」,乃系錯簡;文帝謚號屬於趙昧,則作「趙胡」是當史官之誤。(黃文寬說,見《學文》雙周刊五十一期,《華僑日報》一九八六年一月九日),本年一月廿三日,該墓主持發掘者黃展岳先生應中文大學之邀,在中國文化研究所主講:《南越王墓發掘的主要收獲》,亦談及墓主問題。他認為:「文帝行璽與趙昧印同出,二者應是一人。第二代南越王生前曾效其祖故事,自尊為南越文帝,似不容置疑。泰子印似為趙佗之子(趙昧之父)的遺物,未及嗣位而亡。印歸趙昧,昧死,遂以入葬。」他又說:「墓主頭骨經鑒定,判斷死亡年齡約為三十五——四十歲,比較符合趙佗孫輩年歲,與趙佗的子輩年歲不合。」他的推斷,極為近理。前此,麥英豪也談過墓主是趙佗之孫,還是趙佗之子等問題,他認為:「趙昧身上的兩枚泰子印,應該本是趙佗之子的,佗子歿後,歸由趙昧接掌。如果佗子確曾立為王,《史記》《漢書》不可能隻字不提。《史》、《漢》誤昧為胡,可能是所據檔案有誤,或為傳抄之誤。應據印文改正,還其本來面目。」(《廣州研究》一九八四年四期)趙昧應是佗之孫,諸家之說皆同,是很符合史實的,但《史》、《漢》作「胡」,是否錯誤,必欲依據出土文物,改訂史文,理由尚嫌不夠充足。
古代人名,史書記載,時時出現不同之異名。如晉國寺人披,見《左傳》僖五年。《史記·晉世家》披作「勃鞮」。《晉語》二稱為閹楚。韋昭注「楚為伯楚,寺人披之字也。」閹是寺人,指其官名。「楚」則其字,略去伯字。楚是字而披是名。披和楚二字聲義毫不相關。故黃侃讀披為木名之披。(《春秋名字解詁補誼》)稱人每每以字,字與名取義必相關,字可以自證其名,故《白虎通》雲: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依是言之,漢人記載,稱佗之孫曰胡,想是習慣稱其字,如披之又稱為楚也。出土之印章作昧,則用其名耳。
印文趙昧,其字從目。愚見昧讀為「曼」。《吳都賦》:「相與昧潛臉,搜壤奇。」劉逵註:「昧冒也」。(段注引此句以解《說文》之「昧」字。)曼字從又冒聲,昧冒、曼,聲同可以通用。「曼」字與「胡」在先臣古語言上意義有若干關涉之處,舉數事以明之:
古謰語有「曼胡」一詞。《莊子·說劍篇》;「曼胡之綏」。《周禮·鱉人》:「掌取互物。」鄭司農曰:互物謂有甲滿胡,龜鱉之屬。」《呂覽·盂冬紀》高誘注「介」字雲:「象冬閉固,皮漫胡也。」《釋名·釋飲食》:「胡餅,作之大漫冱也。」畢沅雲:「當作滿胡」。上列滿胡、漫胡、曼胡、漫冱、該是一語,聲義並同。曼之言漫也,胡又借為冱或互,單稱則為互,謂之互物,曼與胡同義俱訓廣大。(參孫詒讓《周禮正義·鱉人》疏。)
《考工記·冶氏》:「倨勾外博」。鄭玄註:「博,廣也。倨之外,胡之里也。勾之外,胡之表也。……俗謂之「曼胡」,似此。」孫詒讓雲:「『似此』者,證戈橫刃本廣,故有『曼胡』之稱也」。《方言》九:「戟,楚謂之孑。凡戟而無刃,秦晉之間謂之釨。東齊秦晉之間,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饅胡。」《廣雅》:「鏝胡,戟也。」王念孫《疏證》謂「鏝胡者,寬大之名」。饅胡,《考工記·注》作「饅胡」。以曼胡原有廣大之義。郭瑛注鏝胡雲:「今雞鳴句孑戟也。」 《太平御覽》卷三五二兵部戟上引張敞《晉東宮舊事》: 「東列崇福門,門各羌楯十幡,雞鳴戟十張。」 (頁一六二)雞鳴即大戟,稱之為鏝胡者,以其大也。《爾雅,釋宮》:「鏝胡之圬。」經典釋文:鏝本或作槾,又作墁。圬音烏,又音胡。」 《說文·金部》:「鏝,鐵圬也。」或體從木。又木部:槾。木朽也。」徐灝《箋》:「圬有『胡』音,蓋戟之垂胡,有與泥鏝相似者。」《說文》圬字下雲:「秦謂之圬(即『胡』),關東謂之槾。」秦音為圬,與關東音之槾,原是一物在方言上之異名。圬也音胡,此又胡與槾(曼)同義異稱之證。
從以上各事,可見曼與胡實為一物之異名。如果把昧讀作「曼」,看做他的私名。而漢廷稱呼其字則為胡,正可自證其取名之義。由是可明趙胡何以亦作趙昧的道理。《類篇》:「昧,地名。春秋傳:「盟於昧」。此出《公羊》。《左傳》作蔑。異音假借,此可例彼。)古代人名,文獻記載與器物所見,每每歧出,彝銘假借之例尤為習見,必藉助於訓詁方言之學,始能明了。不宜輕易目史書為錯誤。《史記·南越傳》提及南越王胡,自「佗孫胡」一句以下,連續共有八次,斷不至如此刺謬,更不可隨便說是錯簡。
文獻記載上有關南越之史料,大家基本上都根據《史記》(卷一百一十三)和《漢書》(卷九十五)為主。清代史學家梁廷楠撰《南越五主傳》、所採摭的記事,大抵不出《史》、《漢》以外。其實,在吳、晉之間,還有不少古籍,可供采擷,由於其書亡佚已久,遂為人所忽略,以下試舉二、三事論之:
(一)《日南傳》
《太平御覽》卷三四八兵部弩條引《南日傳》雲:南越王尉佗攻安陽,安陽王有神人睾通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萬人死,三發殺萬人。他(佗)退遣太子始降安陽。安陽不知通神人,遇無道理,通去。始有姿容端美。安陽王女眉珠,悅其貌而通之。始與珠入庫,盜鋸截神弩,亡歸報佗,佗出其非意。安陽王弩折兵挫,浮海奔竄。(宋本,頁一六零三。《藝文類聚》卷六十弩項亦引《日南報》。)
(二)《交州外域記》
《水經·葉榆河注》:
……南越王尉佗舉眾攻安陽王。安陽王有神人名皋通,下輔佐,為安陽王治神弩一張,一發殺三百人。越南王知不可戰,卻軍住武寧縣。安晉太康記,縣屬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陽王,稱臣事之。安陽王不知通神人,遇之無道。通便去,語主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陽王有女名曰媚珠,見始端正,珠與始交通,始問珠,令取父弩視之。始見弩便盜,以鋸截弩訖。便逃歸報南越王。南越進兵攻之,安陽王發弩,弩折遂敗。安陽王下船,逕出於海。今平道縣後王宮城,見有故處。(此文前面引:《交州外域記》疑原出自此書。)
(三)(劉欣期《交州記》)
安陽王者,其城在平(原誤作「乎」。)道縣之東北。林賀周相(此四字恐有誤。)畢通徐作神弩。趙曲者,南越王佗之孫,屢戰不克,矯托行人,因得與安陽王女婿(此字衍)。媚珠通,截弦而兵,既重交,一戰而霸也。(《北堂書鈔》一二五神弩條引。曾釗輯本《安州記》此條失收。)
從前引兩書,知趙佗確有太子,其名曰始,曾在安陽王處作過間諜工作。《史記·南越傳》但書「佗孫胡為南越王。」瀧川資言引王鳴盛說案雲:「《史》、《漢》皆不書佗子,蓋外藩事略。」今《日南傳》與《交州外域記》均記尉佗太子之名曰始。故知墓中「泰子」一印,太子當指趙始,必為趙胡之父。早卒未立。其印後歸於胡,故竝入葬。今觀墓中槨蓋上和槨外右側,有成捆的鐵劍、鐵戟、鐵矛、銅弩機、鉛彈丸和數以百計的銅鐵箭頭,必是當時戰役的勝利品。南越人工制弩,《類聚》引《南越志》:「龍川當有銅弩牙,流出水皆以銀黃雕鏤。取之者祀而後得。父老雲:越王弩營處也。」「龍川即趙佗為令之地。古時曾有弩牙出土。今墓中所出亦有弩機。《史記》稱「高後時,有司請禁南越關市鐵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後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也。」南越於是發兵攻長沙。當日南越鐵器必仰給於他處,故鐵器大量作為殉葬品,其珍貴可見。
趙佗的太子始盜鋸神弩一事,後世傳達者加以神話化。劉欣期書復作佗之孫曲,具見傳說之多歧。「胡」之一名,可視作兵器《方言》雲:「戟……大者曰鏝胡,其曲者之鉤釨饅胡。」佗之孫曲,可見與胡或者本是一人而轉訛,也可能另是一人,觀趙佗上書自言「於今抱孫」,知其太子得子之晚。因為只有孤證,無法確定。於是泰子,當然是太子始。《日南傳》與墓中所出「泰子」二印,正可證明,難得的是得之於《史》、《漢》以外之佚史記載。
安陽王遺跡在平道縣。畢沅輯《晉太康三年地記》,平道縣屬交趾郡。(《經訓堂叢書》本)《元和郡縣圖志》卷三八:宋平縣,本漢日南郡西卷縣地。……安陽王故城,在縣東北三十一里。《安南志原》:「越王城……又名可縷城,古安陽所築也……故址猶存。」可縷當指贏婁故城。亦在宋平縣。趙佗太子始的活動地區、遠及於交趾。《日南傳》一書,《隋書經籍志》與兩《唐書》經籍、藝文志都有著錄,其書唐時尚存。我在一九六九年因討論安陽王問題時,嘗寫有《日南傳之資料》一文,陳荊和先生認為發人所未發,特譯成日文,刊於一九七零年二月慶應大學出版的《史學》第四二卷第三號,可以參考。《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裴注雲:「臣松之案:太康八年,廣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廣二州春秋》」此書惜已佚,否則對南越史事的研究,必有所裨益。
考《孫策傳》裴注又引虞喜《志林》載:「天子六璽者,文曰『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今墓中出土只有「文帝行璽」,沒有「皇帝之璽」及「信璽」,南越雖稱帝,尚無六璽之制。《史記》言「其稱制興中國侔」。事實尚有許多距離。
南越是一小型帝國。直至晚期,國中尚有許多封君稱王,如蒼梧王趙光,其名見於《南越傳》。故知第四代仍然私自稱帝,否則不但有蒼梧王稱號。《庄助傳》中引淮南王上書言:「前時南海王反陛下,先臣(指淮南屬王長)使將軍間(一作簡)忌將兵擊之,處於上淦。」南海王想亦是出自南越帝國的封號。以後希望斷取有新墓葬發現,對南越史事或可更得到進一步的了解。《南越傳》中所見重要人物,茲補列如下,作為附,以結吾篇。

Ⅲ 南越王趙佗墓究竟在何處呢

可能很多朋友對趙佗這個帝王不太了改遲解,更談不上趙佗的陵墓了,我們先來簡單談談趙佗,然後對其陵墓所在分析一下。

一、南越國王趙佗是誰?

趙佗陵墓極有可能在現今廣州市越秀山主峰越井崗下面的崗腹深處,其規制亦是鑿山為陵。

Ⅳ 西漢南越王墓的相關介紹是什麼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解放北路的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

在秦末楚漢相爭之際,時任南海郡尉的趙佗吞並桂林、象郡,於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南越國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嶺南三郡的范圍,東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嶺,西達廣西西部,南瀕南海。

從趙佗最初稱王以後,南越國共傳5代王,歷時93年。開國之君趙佗僭稱南越武帝,第二代王趙眜為趙佗次孫,在《史記》中被稱為趙胡,僭稱文帝,第三代王趙嬰齊為趙眜之子,死後稱明王,皆築有陵墓。

趙眜的南越王墓劈山為陵,從象崗頂劈開石山20米,鑿出一個平面「凸」字形的豎穴,再從前端東、西側開橫洞成耳室,南面開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紅砂岩石仿照前堂後寢的形制砌成地宮,墓頂用24塊大石覆蓋,再分層夯實而成。

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築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後四共7室。墓主居後部中室,前廳後庫,前部東西為耳室,後部東西為側室。殉葬者共15人,其中姬妾4人,僕役7人。

南越王墓的前部前室四壁和頂上均繪有朱、墨兩色雲緞圖案;東耳室是飲宴用器,有青銅編鍾、石編鍾和提筒、鈁、錇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盤等。

西耳室是兵器、車、馬、甲胄、弓箭、五色葯石和生活用品、珍寶藏所,尤其珍貴的是來自波斯的銀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爐和深藍色玻璃片。這證明南越國早期或更前年代廣州已與波斯和非洲東岸有海上貿易。

後部主室居中,為墓主棺庫主室,墓主身穿絲縷玉衣,隨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為「文帝行璽」龍鈕金印,此外,還有螭虎鈕「帝印」。龜鈕「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趙眜」玉印等。

東側室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4人均有夫人印一枚;西側室為廚役之所,殉葬7人,無棺木,室後置豬、牛、羊三牲。後藏室為儲藏食物庫房,有近百件大型銅、鐵、陶制炊具和容器。

南越王墓共發現遺物千餘件套,其中金印是國內首次發現的漢代帝王金印。這對研究秦漢時期嶺南土地開發、生產、文化、貿易、建築等狀況以及南越國歷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現就陵墓及部分珍貴文物作較詳細的介紹。

南越王墓有一件物品被稱為「鎮墓之寶」,那就是「文帝行璽」金印,是我國發現的第一枚帝印。在傳世或發現的秦漢印章中,未見一枚皇帝印璽,只有文獻記載。

據文獻所講,帝印都是白玉質印、螭虎鈕印,印文是「皇帝行璽」或「天子行璽」;而南越國趙眜這枚帝印卻是金質印、蟠龍鈕印,印文是「文帝行璽」。這是金印的獨特之處,是南越國自鑄、生前實用之印。

這枚「文帝行璽」金印是正方形,印台重148.5克,含金量非常高。印面呈田字格狀,陰刻「文帝行璽」4個小篆體的字,書體工整,刀法剛健有力。

蟠龍鈕是一條龍蜷曲的樣子,龍的首尾和兩足分置在4個角上,似騰飛疾走,印面槽溝和印台四周壁面都有碰撞和劃傷的痕跡,而且還遺留著一些暗紅色的印泥。

印台背上的龍,有些部位磨得十分光滑,說明這枚金印是墓主人生前日常行使王權的大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璽」金印外,還有「泰子」,即太子金印和「右夫人璽」金印,但不是龍鈕,而是龜鈕。「泰子」金印也是首次發現,在傳世印璽中未曾見過。

按秦漢禮制規定,只有皇帝、皇後的才能稱「璽」,其他臣屬的印是不能稱「璽」的。皇帝用璽並非只有一種,而有多種。

例如用於賜諸侯王的「皇帝之璽」、用於封國的「皇帝行璽」、用於發兵的「皇帝信璽」、用於冊封外國的「天子之璽」等。

「皇帝璽」被視為「傳國璽」,歷代統治者視為保國鎮疆之寶,正所謂「得寶者得天下,失寶者失天下」。而趙眜的「文帝行璽」是個人專用,不往下傳,因此死後用於陪葬。

歷史上發現的印不少,但大多是銅質、玉質或水晶質的,很少發現有金印,大概只有12枚,12枚金印中屬東漢的有8枚,屬西漢的4枚,僅南越國便佔了3枚。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還有金帶鉤、金花泡和杏形金葉,均是飾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認為是海外輸入的「洋貨」。

南越王墓中有一件白色的銀盒特別引人注目,那閃閃發光的花瓣顯得尤為突出。在主棺室,盒內有10盒葯丸。

從造型、紋飾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藝特點看,銀盒與我國傳統的器具風格迥異,但與古波斯帝國時期遺物相似。經化學分析、研究,認為是波斯產品,銀盒裡的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葯。因此,銀盒並非南越國製造,而是海外舶來品,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南越王墓的銀器除了銀盒外,還有銀洗、銀卮和銀帶鉤,都是越王室的專用器具。7件銀帶鉤工藝十分精美,有5種式樣、鉤首有雁頭形、龜頭形、龍頭形和蛇頭形等。

銅器在南越王墓隨葬物中佔有重要地位,共有青銅器500多件,不但品種數量多,而且工藝技術精湛,極具地方特色。這批銅器中有廚具、飲食用具、酒器、樂器、車馬器、生產工具及各種日用器具等。

銅鼎共有36件,有漢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銘文,都是由南越國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廣州建城歷史的重要物證。

特別是越式大鼎。鼎內有「泰官」封泥一枚。南越國也像西漢一樣設有「泰官」一職,是掌管南越王日常飲食的職官。

銅壺共9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個鎏金銅壺,細長頸,大腹,造型美觀大方,通體鎏金,光亮華麗,是一件藝術精品。

銅提筒共9件,是南越王墓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特別是一個船紋銅提筒,除器身有幾組幾何飾紋帶外,最為突出的是4隻首尾相連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飾羽冠,赤腳。船首倒掛一具人頭;船首尾各豎兩根羽旌。

5個人形態各異,有的劃槳,有的擊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殺俘虜祭海神。船與船之間還有海龜、水鳥、海魚等作裝飾,形態生動,工藝精美,是精美的藝術品。

南越王墓中的39件銅鏡大部分都是精品,例如連弧龍紋鏡、帶托鏡、十字龍鳳紋鏡、繪畫鏡、六山紋鏡等。其中繪畫鏡是彩繪人物大畫鏡,直徑達41厘米,為國內最大的西漢繪畫圓鏡,是漢代銅鏡中的珍品。

繪畫圓鏡仍保留白、青綠兩色的繪人物組畫,中央有兩人做跨步弓腰斗劍表演,兩側各有4人站立圍觀,生動逼真。周圍和中間還配以連弧紋和卷雲紋。

還有一件六山紋鏡,有6個斜形山字,襯以浪花形羽狀紋和蓮葉形花瓣紋飾。

銅鑒位於後藏室,是深鼓腹大盆,可用來盛水或食物,盆內有豬、牛、羊、雞骨和魚、龜等海產,說明這是當時的主要食品。

銅熏爐共有11件,有單件和四連體的,爐腹和頂蓋均鏤孔透氣,是用來焚香料的,香料被認為是舶來品,這是最能反映南越國地方特色的典型銅器,其復雜的工藝反映了當時的鑄造技術水平。

宴樂之器是古代統治者炫耀其奢華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標志。南越王墓內東耳室有一批樂器,旁邊還有一名殉葬的樂師。

樂器可分銅、石、陶、絲四大類,青銅樂器有鈕鍾一套14件,甬鍾一套5件;句鑃一套8件。還有銅鑄等。

句鑃扁方形實柱體柄,弧形口,陰刻篆文「文帝九年樂府工造」,並刻有「第一」至「第八」的編碼,是我國唯一發現具有絕對年代而又有序號的句鑃。

南越王墓中的兵器種類多,數量大,除15把劍為鐵質外,其餘皆為銅造。最為難得的是一把「張儀」銅戈,銘文「王四年相邦張儀」等字,「王四年」應為秦惠王時。由張儀監造,說明是由秦帶入南越的。

銅虎節是一件難得的珍品。姿態生動威猛,蹲虎欲躍,虎頭昂揚。張口,露齒,弓腰.卷尾,飾以錯金虎斑紋,是國內僅存的一件錯金虎節尤為珍貴,有錯金銘文「王命:車徒」,屬於孤品,是一件重寶。節是外交和軍事上的信符,有虎節、龍節、人節之分,可以用來證調戰車和士兵

銅鈁是一個方形壺。腹呈橢圓形突出,飾以繁縟的浮紋,復雜多變。這種盛酒的銅器製作技術精良,具有透雕風格,更能襯托出主人酒的名貴與醇香。

印花銅凸版是用來在絲織物上印染圖案的工具,是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印染工具,對研究古代紡織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墓中的銅構件較多,有鎏金銅鋪首6件。有一個已朽的漆屏風的銅構件多種,例如,轉角鎏金銅托座、鎏金蟠龍托座、正間鎏金銅托座、鎏金朱雀銅頂飾、鎏金雙面獸形銅頂飾等。

鐵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增強了國防力量。南越王墓的鐵器有700多件,有農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其中輕型鐵鎧甲共有709片甲片,均呈四角抹圓的長方形。這種輕型鐵甲適合於氣溫較高的南方地區使用,代表了西漢時期南方鎧甲的基本形制,與北方中原地區的鐵鎧甲形制有較大差別。

鐵劍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間左側,劍鞘為竹胎,劍莖兩面夾以木板,外捆纏絲帶。還有4件是青黃色玉莖,雕刻最為精細,下面有高浮雕群獸,形態十分生動。

其中有一桿鐵矛間銅質、鎏金,錯間金銀的三角圖紋和流雲紋,如此華麗的鐵矛應為南越王自用,或用於儀仗。

玉璧是正中有孔的圓形玉器。南越王墓有各種玉璧56件,僅主棺室就有47件,說明墓主對玉璧的喜愛。這些玉璧中比較突出的有大玉璧、透雕重圈二龍銜環璧、透雕龍紋玉璧、透雕龍鳳渦紋玉璧、雙連玉璧等。

特別是主棺室的一件大玉璧,是墓中所有玉璧中最大的一件,雕刻精緻,紋飾古樸莊重,頗有帝王之氣,是我國已知玉璧中體形最大、龍紋飾最多的一塊,被稱為「璧中之王」。

主棺室的玉盒為青玉,呈青黃色,盒身鼓圓。玉盒刻有兩鳳鳥,飾以美麗浮雕紋,結構嚴謹,雕工精細,光潔奪目,被稱為「玉器絕品」。

玉衣是漢代特有的喪葬殮服,東漢滅亡以後,未發現有玉衣。玉衣是有等級規定的,有金縷、銀縷、銅縷玉衣,諸侯王多用金縷,也有用銀縷的。

而南越王墓的這件絲縷玉衣為首次發現,也是我國唯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長1.73米,共用玉片2291塊,用朱紅色絲帶粘貼,構成多重幾何形紋樣,色彩鮮艷奪目。

另外墓中有玉印共9枚,其中3枚有文字的玉印都是出在主棺室墓主身上,分別是「趙眜」、「泰子」、「帝印」的方形玉印。「趙眜」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證。

由於玉石具有優良的質地和美麗的色澤,又能迎合人們的求美天性和祈求健康、避邪的心理,在古代佩戴玉質裝飾品是達官貴人追求的時尚。

南越王墓的玉飾品有130餘件。例如,犀形玉瑛,整體作透雕形的犀牛,呈蹲曲狀,全身肌肉隆起,充滿生機活力。雙龍紋玉瑛,對稱的雙龍頭,張口鼓目,飾以透雕雲紋,形象生動。透雕龍璃紋玉環,雙面透雕二龍二獸的優美造型,十分別致。

另外還有透雕龍鳳紋重玉佩,透雕體態輕盈的龍鳳,飾以卷雲紋,造型飽滿有力,龍鳳均有呼之欲出之態,確是玉飾精品。連體雙龍玉佩,構思奇特的雙龍擁爪,形象生動。

在人們生活中,陶器比其他器具的存在時間更長、作用更大、關系更密切。南越王墓共有陶器371件,計有儲容器、炊煮器、日用器,還有網墜、響器和模型明器等,眾多的陶器說明其在王宮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嶺南地區絲綢生產的歷史悠久。南越王墓中絲綢的隨葬品不但品種多,而且數量很大。特別是西耳室西部,在約2.8平方米的范圍內,絲織品多層疊放,整匹隨葬的有絹、綉絹、朱羅、朱絹、綉「紗』、超細絹、砑光絹等品種。

在西室中還發現原支大象牙一捆,共5支、並排堆放。。經鑒定,這5支大象牙的產地是非洲,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到廣州的。另外還有刻畫象牙卮、象牙算籌和殘牙雕器等,可見這些原支大象牙是進口作為雕刻原料的。

在墓主玉衣頭套下的絲囊內,裝有470顆珍珠,是未經加工的天然珍珠,這應該是一個絲囊珍珠枕頭。據說珍珠具有鎮靜、美容和辟邪的作用,而用珍珠做成枕頭,尚屬首次發現。

Ⅳ 西漢南越王墓是誰的陵墓,出土了什麼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我國廣東省廣州象崗山上,是西漢初年南越王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

在秦末楚漢相爭之際,時任南海郡尉的趙佗吞並桂林、象郡,於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南越國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嶺南三郡的范圍,東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嶺,西達廣西西部,南瀕南海。

從趙佗最初稱王以後,南越國共傳5代王,歷時93年。開國之君趙佗僭稱南越武帝,第二代王趙眜為趙佗次孫,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122年在位,在《史記》中被稱為趙胡,僭稱文帝,第三代王趙嬰齊為趙眜之子,死後稱明王,皆築有陵墓。

趙眜的南越王墓劈山為陵,墓室仿照生前宅居築成,後部主室居中,為墓主棺庫主室,墓主身穿絲縷玉衣,隨身印章9枚,最大一枚為「文帝行璽」龍鈕金印,此外,還有螭虎鈕「帝印」。龜鈕「泰子」金印以及墓主「趙眜」玉印等。

Ⅵ 南越王趙佗墓在哪裡

相傳葬廣州禺山。
趙佗,南攔帶褲越武帝,今河北省石家莊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的創建者。秦始皇統簡簡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前進嶺南百越之地。他原本是秦朝的將領,與任囂一起南下攻打百越。漢高祖元年,任囂病逝,他便向嶺南各關口的軍隊下達了據行森險防守的指令,找了個機會殺掉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員們,統統換成了自己的親信。
大量文獻記載,趙佗死後營墓數處,喪葬車從四個門同時出發,所以讓人不知道其真墓的確切位置。《廣東新語》說趙佗陵墓在白雲山上:「南越王趙佗,相傳葬廣州禺山,自雞籠崗北至天井,連山接嶺,皆稱佗墓。」

Ⅶ 南越王趙佗墓找到了嗎

南越王趙佗墓還沒找到,趙佗的墓傳說在廣州城外的山上,所在位置有多種說法,包括白雲山、越秀山、禺山、雞籠岡、天井崗、馬鞍岡、悟性寺、縣東北八里。因為秘葬,故此,他的墓究竟在哪裡,誰也找不到。

據史料記載,當時漢朝越來越強大,趙佗預計到自己死後,南越國或將滅亡,擔心自己死後被盜墓而拋屍荒野,所以他在生前對自己的墓葬做了周密的安排。

趙佗死後安葬遺體時,多置疑冢,發葬的靈車從番禺都城(即今廣州越秀區一帶)四個城門同時而出,四巧嘩尺具棺柩一模一樣,下葬時又棺棚無定處。除丞相呂嘉和孝高趙胡等少數幾人,其他人蘆困全然不知南越王趙佗棺柩的下葬之處,趙佗的真正葬所遂成為千古之謎。

不過趙佗的孫子趙眜的墓已找到,其墓便是今天的南越王墓博物館所在地。1983年,在廣州發現了南越古墓,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璽金印」一方以及「趙眜」玉印,證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譽為近代中國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Ⅷ 廣州南越王墓是怎麼發現的

西漢南越王墓位於廣州市區北部的象崗山上,是 1983年6月9日在該地動工修建樓宇開挖地基時偶然發現的。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佔地14000平方米。整體布局以古墓為中心,上蓋覆斗形鋼架玻璃防護棚,象徵漢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墓的東邊為三層的綜合陳列樓,北邊為兩層的主體陳列樓,用環繞的迴廊上下溝通將三座建築物連成整體。現在,全館共有10個展廳,4800多平方米。現在,南越王墓博物館已被選進世界80個著名博物館之中。該館是廣州越秀山一象崗文化史跡游覽線的主要景點,建築以軸線對稱布局,按參觀路線依山建館,拾級而上,把展館、墓室及擴建之展室連成有機整體。

南越王墓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國第二代王、秦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趙眛,史書稱趙胡,公元前137——122年(漢武帝建元四年至元狩元年)在位,約16年。趙眛在位期間和稱「南越文帝」,死後謚曰南越文王。這一時期,南越國名為漢朝藩屬,實則保持獨立王國的地位。

全墓由750塊大石砌建,分前朝後寢兩部分,共7室,前部三室為前室和東、西耳室;後部四室為主棺室、東西側室及後藏室。由兩道石門隔開,各室有各自的功能。

經過數年挖掘,現已出土珍貴文物1000多件(組),有15位殉葬人。這是迄今為止,嶺南地區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陪葬物最豐富的漢初古墓,也是惟一的一座全用石塊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現壁畫的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銅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銅編鍾樂器3套,銅鼎36個,銅鏡36面,以及金印3枚(廣州市漢代考古至今發現西漢時期金印僅有4枚),出土玉器240多件。墓主身穿的玉衣殮裝已復原,它是我國目前發現完整的西漢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惟一的"絲縷玉衣"。墓中出土藍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銅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義的稀世珍品。

閱讀全文

與越南南王墓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男羽毛球名將金廷身高多少 瀏覽:511
中國有多少位富人 瀏覽:482
義大利面和中國面哪個好消化 瀏覽:758
昆明到越南安沛市多少公里 瀏覽:728
伊朗閃電戰機什麼水平 瀏覽:571
印度息寧多少錢一盒 瀏覽:258
義大利面為什麼不好賣 瀏覽:444
伊朗為什麼敵視以色列 瀏覽:63
中國平安哪些崗位 瀏覽:638
英國和殖民地有什麼關系 瀏覽:167
義大利品牌羽絨服有哪些品牌有哪些 瀏覽:196
美國跟伊朗人口分別是多少 瀏覽:232
中國工商銀行卡密碼忘了怎麼修改 瀏覽:839
伊朗為什麼這么多人被感染 瀏覽:668
印尼雅加達用什麼軟體定電影 瀏覽:595
印度面積多少平方公里地形圖 瀏覽:797
印度最先搶購什麼 瀏覽:803
中國開車最遠能去哪個國家 瀏覽:965
英國的大樓有多少層 瀏覽:38
伊朗錢一萬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