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人屬於什麼人種
越南人屬於黃色人種。
㈡ 苗族包括哪種族
苗族(越南語:Mèo;泰語:Maew / Mong 英語也稱Hmong),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民族,主要聚居於中國華南及東南亞。在中國,苗族約為894萬人(2000年),為中國人口占第4位的民族。 分布苗族苗族發源於中國,約有8成的苗族人口聚居於中國南方省份,而在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寮國、緬甸也有相當規模的苗族。1975年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後,數萬苗族人成為難民,部分移居到美國和法國。
㈢ 越南人是什麼人種
問題一:越南人是什麼人種 朝鮮、韓國、日狗、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都屬於典型亞洲黃色人種,當然還有我們中華民族
問題二:越南人屬於什麼人種? 越南的土人是D系馬來人種為主(瘦矮、黝黑、矮鼻樑、下頜突出、多圓臉),然後混有O1的新亞洲人(類似中國南方人),同時近代又有O3系移民(比如漢族人)的血統混入。
問題三:看上去越南人好像不是馬來人種耶? 黃種人。
黃種人即蒙古人種。
其實越南人和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的人很想像的。
和我國北方民族比起來稍顯健壯,黝黑而已。
問題四:東南亞的人究竟是什麼人種? 大多數人屬於黃種人,只是東南亞地區屬於熱帶氣候,所以他們的皮膚顯得比黃種人要黑一些。部駭地區也有黑人,例如印度尼西亞一些地區。
問題五:柬埔寨人種跟越南族人近種嗎 十分接近,越南人分北和南,就像漢族分北和南一樣,越南北方人和中國南方人有較大的相似處,而越南南方人則和柬埔寨人有很高的相似處。
問題六:越南、法國、剛果人是什麼人種?(白色、黑色、黃色人種) 越南人是黃種人,亞洲大部分都是黃種人。法國屬於白種人,歐洲大部分都是白種人,剛果人屬於黑種人,非洲基本全部屬於黑種人,只有北非幾個國家大多數是白種人,由於過去的殖民造成的。南美和北美也有很多黑種人和白種人,由於發現新大陸的探險和黑奴的販賣造成的。也包括當地的印第安人,膚色是棕色
問題七:越南人有多少華人血統?有沒有人算過? 不是一個民族都是蒙古人種。再說真正的漢族據說目前很少聽說目前只有客家人的血統還比較純漢族
問題八:越南人是屬於外賓嗎? 一般認為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包括泰語、馬來語等),但有少量爭論。
使用漢字書寫的語言很多不是漢藏語系的,比如日語和朝鮮語都是阿爾泰語系。語言和書寫系統可以脫節。歷史上中國周邊國家地區因為沒有自己書寫系統而使用漢字,並不能改變其語言的性質。就像今天的越南語的文字主要使用源於法文的國語字,但這並不是說越南語轉到拉丁語系了。
問題九:越南人和中國人是一個種族的嗎?如果是為什麼越南人看上去比中國人矮小。 不是,它只能勉強算是個亞洲人,皮膚當然是黃的,但不是一個種族
問題十:越南的風俗習慣生活特點人種特點文化 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對群眾稱鄉親們、父老們、同胞們(只在本國人之間用)。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有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高棉族多行合十禮。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
越南人待客熱情,每逢家裡來客,總拿出最好的酒和食物來待客。客人吃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客人辭行時,主人還會拿出當地特產贈予客人。
越南人的飲食較清淡,以清水煮、煎炸、燒烤為主。他們吃飯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糧以大米為主,愛吃粳米,也吃雜糧。肉類有豬、牛肉和魚,尤其喜歡用鮮魚加工成「魚露」。「魚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蔬菜以空心菜為主,也種白菜、黃瓜、南瓜等。農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鎮的部分居民有嚼檳榔果的嗜好。
由於受中國傳統和文化的影響,越南的文化習俗與我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歷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制新衣,連日准備年貨,還要清掃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團圓飯,燃放鞭炮。春節主要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越南人清明節主要是祭祖掃墓;端午節是夏歷五月初五,主要內容是吃粽子;中秋節是夏歷八月十五,主要內容是吃月餅。中秋節以兒童活動為主,所以中秋節又叫兒童節。
㈣ 苗族的簡介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旅陵悔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系。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系。
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
(4)越南的苗族是什麼人種擴展閱讀: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拆正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打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汪耐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㈤ 中越邊境里的「高山白苗」
神秘的妖皇山聳立在中越邊境地區百南河谷的邊境線上,晨起的河谷升騰出雲海環繞的盛景。河谷及山頂附近有十多個苗族村寨。這里的苗族屬於白苗,自稱「蒙」。他們的祖先在100多年前遷到妖皇山,延續至今已經有五六代人。這是一支很有藝術天賦的苗族支系,他們能歌善舞,所用的樂器除了蘆笙之外,還有三孔苗笛和六孔苗笛。
高山白苗讓我想到了新疆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族人,遷與山巔,隱世而居,山歌漫舞,悠然自得。塔吉克族信仰的是什葉派伊斯蘭教,兼懷拜火教風俗。火,似乎是山巔民族共同的符號表情,除了祛寒,還象徵著一切可能。
如今的妖皇山頂,只剩獨戶人家,大部分響應扶貧號召遷往山腰。那日,攀登山頂的過程,一度找不到方向,直到遇到這僅存的山野人家,度過了一個寒冷但溫馨的晚上。在夜間烤火時段,得知近年來訪者絡繹不絕,有的痴迷於此地的迷信傳說,有的忘情於此地的天然山水,有的邪魅於法術切磋。而老者問及我們的來意時,我們僅僅是徒步探險而已。兩日一夜的徒步探險過程中,妖皇山綜合了星空、雲海、奇石、密林讓猜桐、竹海、草甸等多重自然景觀,沿途的高山白苗族群也劈山而居、置牛而牧。
這支居住在廣西與越南交界深山裡的獨特苗族,人數並不多,總共只有19個自然屯,將近2000人口,分布在兩個相鄰的鄉。其兆友中最小的屯只有八戶人家,最大坦坦的屯也僅有66戶。
雖然這里的苗族同屬於白苗支系,自稱「Hmong」(蒙),卻明顯分為二個部落,他們的服裝截然不同,語言雖然基本一致,但對方說得太快時也會抓瞎。大致地域劃分為百南河谷周邊的妖皇山、弄保山、芭蕉山上為一支,有10個自然屯;靠近雲南方向的扁擔山、龍門山、規隴山為一支,有9個自然屯。兩支苗族所在的高山都是沿著邊境線一字排開。
白苗是個很特殊的苗族支系,在中國邊境線的人數很少,但在東南亞的分布很廣,移民歐美的苗族也以白苗據多,所以有人稱他們為國際苗族,也稱他們的語言為國際苗語,並且有自己的拼音文字。
由於百南河谷這一支東山白苗已改信基督教,其婚禮、葬禮、節日等習俗已經按基督教的教規進行,傳統保持得不多,服裝卻仍然是自已製作,以綠色為主調,後肩裝飾有兩片形若昆蟲翅膀的尾翼,成年婦女喜歡以白綠色的寬邊布巾扎額頭,全套穿著時必須打邦腿;相反西山一支白苗承習了祖先的習俗和傳統,信抑原始宗教,生老病死都請摩公作法,但服裝已經商業化,主要是雲南文山一帶機器製作,色彩鮮艷,款式也隨著人們的審美觀改變而經常變化。
行走在苗鄉,常常能見到長褲外面套一條百褶裙的奇特現象。不論你上身穿什麼服裝,只要有了這一條百褶裙,族人就認可了你的苗人身份。
如今,政府的民族政策十分優惠,教育基本免費,補貼也甚多。但民族習慣和民族心理是猶存在血液里的記憶,這裡面有 社會 結構和階層固化的問題,即使現代化浪潮洶涌而至,中老年高山白苗族群也還是遵循民族長久的游牧傳統、飲食傳統、服飾傳統、定居傳統。居高山之巔,俯仰天地卻拂了塵土,平和友善納絕頂胸襟。
對於高山白苗而言,出去未必是好的感覺,外面的一切是否准備好接納他們?他們也是否准備好融入?這里涉及到物質上的生產糾紛,也還有精神上的民俗差異。如獨居老者而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眼前的山林、牛群、水煙、兒孫……更幸福。
人總是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條大河奔流不息,兩岸青山相對出,起點即是終點,終點亦是原點,循環往復,春去秋來。
㈥ 我國的苗族人與國外的苗族人是一家嗎他們有什麼區別
從民族淵源上看,我國外來苗族和白族是相同的。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發育和繁殖,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例如,我國苗族以白苗居多,其他國家苗族則以豆莖族居多。
苗苗我國和其他國家的人的理論根據人口來自原來的蒙古人在北方,通過相互的結合和當地人民形成了新的苗,苗人由於結合我國漢族接近我國苗族融合,通過長期發展和漢族沒有區別。
國外苗族寮國赫蒙族越南等地區和地方融合緩慢造成的和當地民族相互影響和發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苗族,越南地區由於更少的交通阻塞當地苗族保存原來的生活習慣和外觀,看起來有差異和我國的苗族人,但是因為是蒙古人融合後形成的,都是黃種人看起來沒那麼大差距。
(6)越南的苗族是什麼人種擴展閱讀:
寮國、越南也有苗族人生活在其他國家,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在上個世紀從寮國和越南遷移是很多人生活在美國,現在一個世紀之後,受到當地的生活習慣,因為有相互融合的現象,現在許多苗族混合比賽,盡管他們已經搬了100多年,但仍可以使用苗族語言互相溝通。
由於都是原始蒙古人,所以他們之間的差異很小。當兩個苗族人站在一起時,你所看到的差異也反映在他們後天的風俗習慣上。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區別。
㈦ 苗族是越南人嗎
從人種根源上來說,外國的苗族人和我們國家的苗族人是一樣的,但是經過長久的發展和繁衍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比如說我們國家的苗族大多是白苗,但是其他國家的苗族大多屬於青苗。
我們國家的苗族人和其他國家的苗族人根據人口遷徙學說來看都是來自於我們北方的原蒙古族人,通過和當地人互相的結合從而形成的新的苗族人,在我們國家的苗族人由於和漢族相結合導致我們國家的苗族更接近於漢族,經過長久的發展已經和漢族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因為同屬於原蒙古人,所以彼此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小的,兩個苗族站在一起,你能瞧出來的差異也是因為後天的風俗習慣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兩者幾乎沒有區別。
但是我們國家的苗族和外國的苗族還是有區別的,我們國家的苗族大多屬於白苗,但是其他國家的苗族都是屬於青苗,這就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
㈧ 苗族是哪個省的
苗族屬於:
苗族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2011年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國內苗族人口達到1000萬,在國外的苗族有約二三百萬左右。
㈨ 苗族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苗族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民族,主要聚居於中國華南及東南亞。約有八成的苗族人口聚居於中國南方省份,而在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寮國、緬甸也有相當規模的苗族。苗族的歷史悠久,南越族原住居民與其有淵源,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
【節日習俗】
苗族是一個苗族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漢籍稱為三月三街節)。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個未日為牛王節(漢籍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
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一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羋姓),亦稱屈原節、歌師節。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漢籍稱為六月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
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制甜酒、米酒)。
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仿配、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
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
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灶神節(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
【民族音樂】
苗族音樂格調古樸,內容豐富。主要有飛歌、酒歌、遊方歌(又叫馬郎歌)、理俗歌、祭祀歌、兒歌等歌聲。歌聲高亢嘹亮,熱情奔放。其音樂既有剛毅、率直、粗狂、豪放的一類(以飛歌為代表),又有柔情、委婉、細膩、深沉的一類(以遊方歌為代表)。聲樂有酒歌、情歌、嘎百福歌等。樂器有木鼓、銅鼓、蘆笙等。
酒歌,包括大歌、開歌、祭祖歌等。巴拉河流域的酒歌,多帶朗誦風格,一般為一個樂句反復。凱棠、地午、翁項一帶的酒歌,肅穆、渾沉、莊重。清水江以北的灣水、萬潮、爐山一帶,多帶朗誦風格,其大歌渾厚、粗獷奔放。
情歌,有掛丁、凱棠、灣水、舟溪四個片區四種曲調。掛丁情歌屬四聲音階微低式,終止音拖腔,強弱起伏,低回婉轉,抒情揉合。凱棠、灣水、舟溪片區情歌,一般都屬微調式,多數是獨唱和二人合唱,少數為對唱。
飛歌,是青年男女在隔山隔水的情況下,為互表誠意,邀約遊方而放聲抒情的一種情歌。在迎賓送客和宴酣時,有時也用飛歌。飛歌曲調有掛丁、凱棠、灣水三種。掛丁飛歌流行於巴拉河流域地區,性格剛健、爽朗、熱情、奔放。灣水飛歌,流行於清水江以北的灣水、萬潮、爐山一帶,
木鼓系苗族祖鼓,祭祖活動無法器。情郎村李氏至今沿襲一年一次祭祖活動,尚存一對,其餘地區因大型祭祖活動失傳而消失。木鼓,長約150厘米,直徑約30厘米,將圓木鑿成空筒,兩閑綳上牛皮而成。用時置於木架,鼓棒打擊,隨聲舞蹈,活動結束,置於山洞或鼓房。
苗族民間舞蹈有蘆笙舞、錦雞舞、銅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蘆笙舞流傳最廣。貴州的丹寨、台江、黃平、雷山、凱里、大方、水城,以及廣西融水等地,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傳統節日,和過年、祭祖、造房、豐收、迎親、嫁娶 。
㈩ 苗族共有多少支系和種類
苗族共分為三個大支系,分別為東部苗族、中部苗族、西部苗族。
東部苗族又分為兩個小支系:西部土語支系和東部土語支系。
中部苗族分為三個小支系。西部苗族分為abhmaob(阿卯)支系和hmongb(蒙)其他七個小支系。
1、中國分布
從中國苗族的分布情況看,其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從人數上看,聚居的人多,散居的人少。
2、東南亞分布
東南亞地區的苗族世代以刀耕火種(又稱斯維頓Swidden),游耕游居為主,流動很大,沒有固定耕地,大面積種植罌粟,經常進行周期性的遷移。越南、寮國、泰國和緬甸的苗族雖有一些水田,但主要還是以刀耕火種的方式種植旱地作物。
因土地瘠薄,地力易於耕盡,加之不施肥,耕種兩三年之後,他們就另闢新地,只要耕地遠離村寨,就進行遷移。苗族大多是不斷地向前遷徙,但有時也回過頭來重新耕種原來拋棄的山地,經過幾年休耕,地力便有了一定的恢復。
3、歐美分布
東南亞苗族大量遷往歐、美、澳各大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是在越南戰爭期間,作為難民而遠涉重洋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東南亞地區戰火連綿,各國政治局勢動盪不安。
這一地區的苗族男性青年,因生活所迫大部分應征入伍;另有一些人因戰爭由寮國被迫逃往泰國,大多數被收容在難民營中。基於以上歷史背景苗民於1975年開始從寮國、泰國、越南分批移居西方一些國家。
20世紀70年代末,在大批苗民遷徙美國的同時,也有不少苗民來到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在法苗民共有1.15萬人,加拿大約有1000名苗民,澳大利亞有15000餘名苗族同胞。
法屬蓋亞那和南美約有1500名苗民,其中阿根廷約有130名苗民。由此,苗族已散居於除主體在亞洲以外的美、歐、澳等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
(10)越南的苗族是什麼人種擴展閱讀: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
「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參考鏈接來源:網路-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