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多少國民黨軍隊逃台灣
1945-1949年間,國軍到台灣者大約50萬人;其後又有軍隊陸續退至台灣,1950年5月部署於舟山群島的軍隊7萬餘人,另有約5萬青壯民眾隨軍來台,合計約12萬人。從海南島撤退約2萬餘人,1953年黃傑的部隊從越南富國島來台的軍民約26,028人,加上1953年之後有些軍隊陸續轉進來台,如1954年1月從韓戰的華籍戰俘來台近萬人(有說1萬4千人),滇緬李彌的殘部約3千人。總共部隊約60餘萬人。
② 國民黨退守多少兵力台灣
退守台灣時將部隊能帶的都帶到台灣了具體數字是60萬,如果再加上民眾的話,軍民總和大約300萬。
自1945年抗戰勝利後,短短四年間,國民黨部隊被解放軍節節逼退。1949年,蔣介石在內戰失利中退守台灣,這年他62歲。敗逃台灣時,蔣介石不僅帶去了大批軍隊(包括敗退途中抓的壯丁)、金銀珠寶、古董器皿,也帶走了一批精英知識分子。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了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中國人民解放軍用劣勢裝備戰勝了擁有優勢裝備的強大敵人,取得了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相隔台灣海峽呈現對峙狀態。
(2)越南國民黨多少人擴展閱讀: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駐守金門國民黨軍隊發動了榴彈炮突擊,在四十四天內,向金門射擊炮彈幾近五十萬發。金門防衛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趙家驤、章傑等中彈陣亡。
9月11日,金門守軍擊毀廈門火車站。9月22日,美國所支持的八吋大口徑巨炮由台灣海軍運抵金門。海軍與空軍皆有交手。其後十年內,兩岸海空軍不斷有零星交手的紀錄,雙方各有戰損,但大體而言,仍是維持勢均力敵的態勢。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聲明,停止從1958年開始的對大金門、小金門、大膽、二膽等島嶼的炮擊,國共內戰的大規模軍事沖突正式宣布結束。
③ 1950在越南的華裔都是那個省的人
廣寧省。
1949年冬,國民黨軍黃傑部三萬餘人,夾帶大批百姓人越,到1953年軍隊撤往台灣,百姓則多數留在了越南,其中許多人在越南廣寧省的東潮、鴻基礦區謀生。
廣寧省位於越南東北,中越邊境,東臨北部灣,西與越南海陽省,北江省,諒山省相鄰,北與中國的廣西防城港市接壤,南靠海防。
④ 世界上都有哪些國家有國民黨
越南國民黨、南非國民黨、馬爾他國民黨
⑤ 二戰期間中國國民黨的遠征軍去了緬甸回來了多少人
二戰期間中國遠征軍主要戰役關鍵詞: 二戰 中國遠征軍 國軍 (1):滇湎路戰役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3月至9月,在中日戰爭中,中國遠征軍在雲南省西南部、緬甸·、泰國西北部和印度東北部地區,對日軍第15軍進行的防禦戰役。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同蘇、美、英及東南亞、大洋洲各國結成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是年1月,在美、英兩國建議下,設立中國戰區(最初包括中國、泰國、越南和緬甸北部)統帥部,3月,日軍進攻緬甸(時為英國殖民地),英國守軍告急。中國以陸軍第5、第6、第66軍為主共10萬餘人組成中國遠征軍第1路,在司令長官羅卓英指揮下,進入緬甸與盟軍並肩作戰。 8日,日軍第15軍在司令官飯田祥二郎指揮下登陸仰光,分路北進。一路以第33師團由仰光沿伊洛瓦底江東岸進攻卑繆:一路以第55師團由勃固向仰曼鐵路北犯東吁、彬文那,企圖切斷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18日,日軍第55師團先頭部隊在彪關以南與第5軍警戒部隊接觸。第5軍騎兵團給日軍以奇襲後轉移至鄂克春地區。接著日軍又發起進攻,經激烈戰斗,鄂克春失陷。日軍繼續向東吁進攻,與第5軍第200師發生激戰,雙方均有重大傷亡。日軍一部向右翼迂迴,第200師向北轉移。此時,第5軍新編第22師由黎達誓方向反擊,給日軍以重大殺傷,雙方在斯瓦河畔對峙。4月11日,日軍第55師團和增援第18師團各一部向黎達誓進攻,經激烈戰斗,新編第22師逐次轉移至彬文那。日軍進犯彬文那地區,被第5軍第96師擊退。後因右翼英軍後撤,陣地突出,第5軍各部放棄彬文那向密鐵拉、敏建方向轉移。16日,日軍第33師團在突破英軍陣地後,將英緬軍第1師及戰車營一部包圍於仁安羌以北地區。第66軍新編第38師一部馳援,與日軍鏖戰兩晝夜,擊斃日軍1000餘人。 日軍攻陷東吁後,以第56師團分向毛奇、雅多進攻。第6軍先後在毛奇、壘固、和榜、雷列姆地區阻擊日軍,並在薩爾溫江以東的緬泰邊境地區,對日軍進行作戰後回國。第200師在和榜地區阻擊日軍北犯,並克復東枝。在轉移途中與日軍發生激戰,師長戴安瀾受重傷後犧牲。此後第200師、第96師經騰沖、維西向怒江東岸轉移。第5軍直屬部隊、新編第22、第38師經太洛、新平洋轉移至印度東北邊境雷多地區。 日軍於24日攻陷雷列姆後,旋即分兩路向臘戍突進,第66軍逐次回援,節節失利,日軍直向中國國境逼進。此後,退回滇西的遠征軍與滇西第11集團軍各一部在龍陵、騰沖地區對日軍實施反擊,以一部進入日軍後方游擊,主力逐次退回怒江東岸,與日軍隔江對峙。至9月16日,戰役結束。 點評:此戰,遠征軍經一個多月作戰,在保衛東吁、解救英軍諸戰中,英勇頑強為世人所贊譽。但由於出國時機過晚,盟軍作戰缺少協同,多頭指揮等原因,使遠征軍始終處於被動態勢,未能達成戰役企圖。
⑥ 中國國民黨一大代表名單
據羅家倫主編的《革命文獻》第8輯(1955年台北版)所附代表名單抄列如下:
大會代表名單
廣東 廖仲愷鄧澤如 陳樹人馮自由謝英伯胡文燦
廣西 劉崛 蘇無涯 覃超 蒙卓山 施正甫
福建 劉通 丁超五 黃韞業 林嚴生 林黃卷 許卓然
雲南 李宗黃 楊友棠 胡盈川 周自得 楊華磬 劉國祥
湖南 和潛 譚延闓 陳嘉佑 李執中 謝普 劉況林祖涵羅邁鄒永成夏曦袁達時毛澤東
江西 肖炳章 彭素民 王恆 徐蘇中 周道腴 胡謙趙斡 劉伯倫 洪宏文
浙江 杭辛齋 沈定一 戴傳賢 戴任 胡公冕 宣中華
貴洲 周仲良 李亢著 王度 凌霄 韋杵 簡書
直隸 王法勤 於樹德李永聲 韓麟符 於蘭渚 陳鏡湖
山西 王用賓 劉盥訓 劉景新 鄧鴻業 苗培成 趙連登
陝西 於右任 焦易堂 路孝忱 江偉藩
山東 王樂平 丁惟汾張葦村 王盡美 楊泰峰孟廣浩
江蘇 茅祖權 劉雲昭 狄侃 朱季恂 張凌霄 顧子揚
安微 柏文蔚 張秋白 陳獨秀 李次宋 曹似冰 楊虎
四川 楊庶堪 趙鐵僑 謝持 劉泳愷 劉泉如
湖北 劉成禹 詹大悲 夏聲 劉芬 張知本 孫鏡
河南 劉榮棠 張善與 丁騫 李衡 王傳恕 王友梅趙峻 薜廣漢
奉天 朱霽青 祁耿寰 寧武 王秉謙
吉林 李希蓮 董耕雲 徐青和 張普 李忠選 趙志超
黑龍江 田銘璋喬根傅汝霖龔德宣常毓X 韓喜亭
甘肅 施世昌 張宸樞
新疆 張鳳九
西藏 烏勒吉
蒙古 恩克巴圖 克興額 白雲梯
廣州特別區 孫科 吳鐵城 覃平山 方瑞麟董維陳競西
上海特別區 葉楚倉 何世楨 伏彪 黃怺台 張拱辰譚惟洋白 朱之洪
北京特別區 譚熙鴻 李守常 石英 延琪祺 許寶駒譚克敏
漢口特別區 居正 李法 彭介石 李能至 廖乾五(李能至即李立三)
海外華僑代表
澳洲雪梨支部 黃右公
越南支部 馮葦漁
加拿大支部 黃季陸
越南河內支部 陳覺夢
暹羅支部 肖佛成
美國三藩市支部 劉蘆隱
菲律賓怡朗支部 楊挺秀
檀香山支部 劉福珠
巴城支部 李國瑞
墨西哥支部 余和鴻
芙蓉支部 肖振堂
緬甸仰光支部 黃德源
西貢總支部 陳瓞生
海外華僑代表(指派)
菲律賓第二分部 梁為傑
西貢金甌分部 歐家榮
聯義分部 林達生
西貢美狄分部 許英榮
日里棉蘭分部 梁如九
西世金分部 陳有庚
日本東京第二支部 宋垣忠
日本神戶分部 劉土木
暹羅分部 陳美堂
菲律賓龍馬總地 趙鴻 協鵬
西貢薄寮分部 何覺非
澳門 蔡薌林
⑦ 歷史上越南南越共有多少軍隊南越共有多少人口
截至1975年倒台前,南越(越南共和國)約有1958萬人口
至於部隊的話,頂峰時有百萬大軍,其中正規軍有五十萬,其他由地方老弱殘兵組成沒什麼戰鬥力的保安部隊六十萬,就南越的正規軍而言,在裝備和訓練上和戰鬥力上其實還算不錯,在前期戰鬥力上甚至比北越還要強,最後會兵敗如山倒,主要還是領導本身問題導致軍心潰散,跟當年國民黨在大陸末期差不多意思,當軍民都不想為你而戰時,你有再多部隊也沒用,下圖是南越1973年大閱兵的畫面,距離倒台也就只剩兩年的時間,但可以看出當時還是有一定軍力的
⑧ 內戰戰敗後的國民黨軍入緬甸後的歷史
1951年6月至7月,根據李彌部的動向,人民解放軍雲南軍區先後集中7個團和4個團的兵力,對越境入竄的國民黨軍數幹人實施圍剿,在耿馬、西盟、孟連、滄源、瀾滄等縣殲其700餘人,余部又逃往國外。
1953年1月,在台灣國民黨當局支持下,逃緬國民黨軍實力曾發展到1.85萬人,編為1個總部、1個指揮所、3個軍區、4個師及16個縱隊,並改番號為「東南亞自由人民反共聯軍」。
11月以後,李彌總部及第8軍、第26軍部分兵力共5400餘人撤往台灣。在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強大政治攻勢下,留緬國民黨軍殘部3000餘人回國投誠。至1957年6月,逃緬國民黨軍僅剩3800餘人,而且內部混亂,對雲南邊境的武裝竄擾有所收斂。
1958年8月,逃緬國民黨軍500餘人竄至滇南孟連縣至勐臘縣附近,進行小股襲擾。解放軍昆明軍區從5個公安邊防團各抽調一部進行堵擊圍殲,給予其沉重打擊。1959年5月,雲南邊防部隊針對逃緬國老爛民黨軍小股入竄的特點,制定和修改反竄擾作戰方案,組織小分隊分地區游擊作戰,粉碎了逃緬國民黨軍數十次竄擾。
1960年7月,台灣當局給逃緬國民黨軍空運大批武器裝備,其實力擴增譽塵至9400餘人,又加緊了入境竄擾活動。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解放軍昆明軍區集中5個團又1個營的兵力,進行了兩次勘界警衛作戰,殲國民黨軍740餘人。
此後,逃緬國民黨軍對雲南潞西、鎮康、孟連等邊境地區進行了8次小股竄擾,遭到雲南邊防部隊的沉重打擊。到1966年9月,逃緬國民黨軍撤往泰緬邊境地區,停止了對雲南的武裝竄擾活動。
1950年至1966年,雲南邊防部隊對逃緬國民黨軍和國民黨武裝特務進行大小戰斗1302次,殲其29800餘人,其中俘虜7600餘人,迫降16000餘人。
國共內戰中,國民黨軍雖有巨大的優勢,最終是還被解放軍打敗,逃到了台灣。那時候,除了一些沿海小島還有部分國軍殘余部隊,大陸上幾乎是看不到國軍的影子了。不過,在雲貴川地區國民黨還留有一小部分殘余部隊,他們沒有來得及撤退,在無可奈何下只能逃到了緬甸。
這些國軍殘部逐漸在緬甸境內集合,很快就組成一支三萬多人的武裝部隊,還有個番號國民黨93師。蔣介石雖然敗走台灣,但他不甘心就這樣失敗,從來沒放棄過反攻回大陸的念慶含禪頭。這樣說來,遠在緬甸的93師將會成為國軍之後的重要力量。蔣介石甚至還將他們編入正規軍,和其他部隊一樣給他們發放糧食軍餉。
雖然國共內戰中,國軍被解放軍打得很慘,但他們到了緬甸,和緬甸軍隊的實力比起來還是厲害不少的。緬甸軍隊每次討伐93師都要反過來被93師教訓一頓,緬甸肯定是很不服氣,就告到了聯合國。對於這件事,蔣介石也不能給出合理的說法,只能想辦法把這支部隊運回台灣。
不過在93師中很多士兵並不願意去台灣,他們中很多都是雲南人,這么多年來一直夢想著重回家鄉。出現這種情況蔣介石也沒辦法,只能把願意走的帶回台灣,不想走的就丟在當地,並且斷絕往來。
雖然留在緬甸的國軍一下子少了很多,只剩下2000人,緬甸軍隊還是打不過。不過,這支部隊沒了供給,吃飯都成問題。所以他們就做起了毒品生意,成了金三角地區很有名的毒品武裝部隊。緬甸和泰國的部隊來來回回打了很多次都是大敗而歸,泰國政府沒辦法只能主動找他們談判。
⑨ 現如今越南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作為東南亞的重要國家,越南的發展一直是受到人們的重點關注,首先他們國家是當地的大國,有著不錯的資源,當初連美國都沒有能夠拿下越南。不過越南在當地也並不安分,後來還曾經挑釁過中國,只是他們的軍力和中國沒有辦法比,被解放軍給打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如今禁令被解除,可越南也照樣很難去獲得更好的裝備,因為他們的國力還沒有那麼強,現在越南還相對貧窮一些,想要購買先進的武器,手上也確實不富裕。可這個禁令被解除之後,越南就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對中國來說,越南絕對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國家,就算他們的軍事實力排不上號,可越南也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戰略讓自己能打贏戰爭,他們要真那麼弱,法國,美國早就把它滅掉了。
⑩ 解放戰爭中有國軍跑到越南的嘛
你弄錯了。是緬甸。
第8軍在湖南戰敗之後,李彌退往台灣,將手下的將士丟下不管,一個人跑了。其中,93師一路敗退南下,從廣西,逐漸退到了緬甸和泰國、寮國的交界處,才安頓下來。
在敗退途中,曾經有一個士兵因為實在是飢餓難忍,跑到旁邊的莊稼地里,偷摘了農民的紅薯,被連長當場槍斃。——誰說國民黨軍隊都是沒有軍紀的?正規軍一樣也是很嚴格的。整整半年的時間里,第8軍93師居無定所,顛沛流離。在50年的除夕之夜,終於逃出了共軍的追殺,進入了緬甸的領土。在逃跑中,93師和另外一個團、一個師的殘部,將不願意投降共軍的7千名士兵和家屬帶到了異國的土地上。
但是,緬甸政府不想接納他們,於是戰爭開始了。雖然國軍將士在內戰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對付緬甸政府軍,還是綽綽有餘的。三下五處二,將緬甸軍打的落花流水。終於在金三角站穩了腳跟。緬甸政府於是向聯合國投訴,這是後話了。李彌一看自己的殘兵居然在金三角站住了腳跟,並且打贏了緬甸政府軍,馬上跑出來說——我的軍隊在中國邊界取得了勝利,這里是反攻大陸的基礎,然後四處找外援。可是,93師的弟兄們早已經不想再打了,長年的征戰,使得國軍官兵只想早點回到台灣,但是李彌堅決不答應。李彌想在蔣介石那裡要資本,留駐雲南的第8軍殘部正好證明自己的作用。休整了一年之後,李彌要求93師**團團長反攻大陸。開始,國軍攻勢迅猛,連奪4個縣城。但後來在3個解放軍師的包圍下,終於落敗,再次退回緬甸。此時的緬甸軍已經和印度達成了協議,決定由印度出兵協助緬甸軍趕走國民黨殘兵。這是一場惡戰,國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也是慘勝。國民黨殘兵以不足萬余之力,硬是打敗了印緬聯軍。徹底在中緬邊界站住了,後來聯合國決議,國民黨余部撤往台灣,李彌要求將老弱病殘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沒有力量可以反攻大陸了,他們想回大陸,但政府不答應。就這樣,在金三角有了一隻沒有祖國的軍隊……後來,為了生存,開始種植鴉片。這么多年來,他們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滇緬邊區的第一次反攻大陸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其影響力是很大的!李彌在台北更是興奮不已,說——以自己殘兵不足3000餘眾,在一周內連克4縣,說明了「雲南反共復國軍」的戰力是強大的,雲雲。話也有道理,國軍打了共軍一個措手不及,後來緊急調派3個師數萬人,才擺平。此後在昆明成立軍區和建設軍校,也和當初的繳匪有很大關系。
50年代末,共軍和緬甸政府達成協議,暗地出兵滇緬邊區,剿滅蔣匪,但是,此次出兵不是很順利。1、國軍已經在滇緬邊區經營多年,又熟悉地形地況;2、共軍出國作戰,氣候地理不明,補給不足因此,此次進剿成了追擊作戰,共軍一撤,人家又回來了後來,李彌將老弱病殘的約3300名將士撤回台灣,但還是留下了約2500名將士作為反攻大陸的主力基礎。基本是以兩個團的編制,師部人員撤離了。
60年代以後GCD已經徹底在中國大陸站穩了腳跟,但隨著1965年國民黨又一次的返攻大陸的狂潮的臨近,李彌再次要求滇緬邊區的國軍將士積極准備二次反攻大陸,但是留守滇緬邊區的國軍將士很清楚自己的實力,能老老實實呆著就不錯了,誰非要出去找死?於是,將士抗命,此事終於不了了之。
60年代,中國開始向周邊地區進行共產主義輸出,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都先後爆發了共產主義革命運動。緬共和政府軍開始了連綿不斷的戰爭插說一段——現在緬甸的名人——昂山素姬的父親就是堅決反共的。這時候,93師的國軍將士為了獲得緬甸政府的居留承認,又不得不再次和緬共進行戰爭。後來,緬共無法取得勝利,國軍將士也傷亡慘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沒有補給(自從李彌按照聯合國撤兵之後,93師經泰國的補給線也被凍結了。)所以,剩下的兵員越來越少了,在滇、泰、緬邊區,形成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武裝,緬甸政府是徹底的沒有辦法了,就想通過收編國軍老兵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戰力,但是93師的將士不願放棄自己的祖國,不想加入緬甸籍。
後來,連年的戰亂,沒有補給,國軍和緬共還有支緬分隊的共軍將士開始集體在金三角地區種植鴉片,形成了現在世界最大的毒品生產加工基地!種植鴉片籌集軍費的做法,在中國很流行。進入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中美蜜月時期,留守滇緬邊區的93師的老兵大多已經成為花甲之年了。他們向祖國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國,畢竟50年前的那場戰爭,已經成為過去了……但是,不知道處於什麼原因,大陸政府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他們只有再次轉而請求留居緬甸,但緬甸以上次你們拒絕為由拒絕了他們的申請。
終於,留守滇緬邊區近40年的93師官兵,成了一隻沒有祖國的軍隊……
他們畢竟都是炎黃子孫,他們每年還在過著春節、端午、中秋,唱著中國的民歌,講著中國的語言……
在異國他鄉,為了生存不得不和緬甸政府軍開戰、和印緬聯軍開戰、為了某人的私利反攻大陸、他們和黑幫開戰、他們和緬共開戰……
40年了,他們為了生存,進行著不懈的戰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和堅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