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拜媽祖什麼顏色

越南拜媽祖什麼顏色

發布時間:2023-03-24 05:02:18

❶ 越南人的生活風俗

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也是按照農歷過春節、元宵、清明、中秋等民族傳統節日,但是沒有重陽節。

越南最重視的民族傳統節日是春節,春節期間,越南有合家團圓,放鞭炮.粘春聯.拜年的習俗.年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都吃用黃精葉包的糯米粽,一般都有一公斤重.春節期間,越南人的家族中還有三樣必不可少的節日裝飾品:含苞欲放的桃枝,金桔和一個裝有五種水果的五色果盤。

越南民樂和舞蹈

越南是個特別重視傳統的國家,越南人身上許多傳統的東西仍舊完好地保存著。同時,越南民俗里也有一些變化,這種變化是20世紀的戰亂和社會體制所留下的。

稱謂:越南人很講究禮節,見了面要打招呼問好,或點頭致意。越南人的稱謂就是典型的「新舊混雜」。越南人對長輩稱大爹、大媽或伯伯、叔叔,對平輩稱兄、姐,對兒童稱小弟、小妹,對群眾稱鄉親們、父老們,在國家機關、工作單位和越軍部隊里,一般稱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間,也是稱兄道弟,而不稱同志。見面時,通行握手禮,苗、瑤族行抱拳作揖禮,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禮。京族人不喜歡別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著人呼喊。

越南宗教:越南人尊儒,拜祭媽祖.多數人信仰佛教或天主教,少數人信高台教.

孔廟

高台教

媽祖廟

禮節:在越南人家裡有許多的禮節,一般地講,在越南人家裡不能用腳指物,席地而坐時不能用腳對著人,不能從坐卧的人身上跨過去,不能睡在婦女的房門口和經常來往的過道上,不準進入主人的內房。在少數民族家中,絕對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間里。進屋要脫鞋,否則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敬老的習慣,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條凳子專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準坐。

待客:越南人待客非常熱情,有些少數民族常用本民族最喜愛喝的酒和愛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盡量地吃,否則會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區少數民族,喜歡在節日喜慶時邀請客人一同喝壇酒,即輪流用管子從酒壇里吸酒喝,第一輪(即輪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絕,否則認為是掃興、失禮。第一輪以後,如不想喝,以雙手抱拳向右肩舉一舉,表示謝謝不再喝了(吃飯時也是這樣)。

越南婚俗

婚娶:按照越南頒布的婚姻法,越南實行一夫一妻制,規定男的20歲,女的18歲才能結婚。男女青年到了結婚年齡,在農村,一般要通過媒人介紹,然後男女雙方見面相親,最後由男女雙方父母決定,如同意,男女青年必須到鄉政府進行結婚登記,領取結婚證後正式舉行婚禮即成夫妻。結婚形式有娶媳婦和招郎入贅兩種,娶妻、居夫家是最普遍的形式,而招郎入贅則不多見,只有個別少數民族有這種風俗,如傣族青年人要結婚則需入贅,入贅時間一般為8年,8年後才能正式舉行婚禮。越南農村青年男女的新婚禮非常熱鬧,男女雙方家庭都要大擺宴席,請親朋好友吃喝一番,以示慶賀。越南提倡婚姻自由,現在城市男女青年自由戀愛結婚較普遍。

越南北部蠻族一些部落中,結婚時有一種讓舊情人先佔「初夜」的「謝恩」婚俗。一個新娘在婚前,往往同時有三四個情郎,在同其中的一個訂婚後,便同其他人斷絕關系。但按傳統習俗,新婚之夜新娘並不在洞房,而是去找舊情人共枕一夜,以示「謝恩」之後,也就與舊情郎斷絕一切來往,完全忠於自己的丈夫,不會再有其他的不軌行為了。

❷ 拜媽祖怎麼拜 有什麼講究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信仰,在中國東南沿海,人們信奉 媽祖 ,每年都會舉行 祭祀 活動。那麼,拜媽祖怎麼拜?有什麼講究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宗教文化 對媽祖文化的介紹吧!


你可能感興趣: 媽祖的生日是什麼時候

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備褲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香入香爐時應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上香後還可行三跪九叩禮,這是最高規格的朝拜禮儀。具體做法是下跪1次磕3個頭,一共跪3次。跪拜時,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福建 湄洲巧虛島媽祖祖廟朝拜順序
到湄洲祖廟拜謁,由山門入,過聖旨門,經正殿,進入天後宮(寢殿)朝拜。要注意,進殿有「右進左出,右內左外」的規矩,即從右偏門進,左偏門出。出殿後就可以去祖廟其他地方參觀了。

❸ 有哪些國家祭拜媽祖

全世界現有一億多媽祖信徒。台灣2300萬人口中有1700萬媽祖信徒,

佔台灣人口的 70% 以上。新加坡的媽祖信徒占總人口數的70%,

馬來西亞的華人人口占該國人口的重要比例而媽祖的信徒則佔了華僑人口的80% 以上。此外,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很大數量的華人,

也都是以媽祖信仰為主要信仰,而在日本的華僑也是以媽祖信仰為主。

所以,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亞洲諸國華人世界中,媽祖信徒版塊形成了龐大的族群,是華人世界的主流族群,像台灣和新加坡兩地,媽祖信徒成了社會的結構主體,是兩地社會的主導力量,而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的華人社區,也都百分之百的成了媽祖信仰區,是媽祖信徒為主的族群聚集地。
琉球
古琉球天後宮。據文獻記載,傳入琉球的時間是在14世紀的明洪武年間(1368~1398)。琉球的媽祖廟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宮、那霸的下天妃宮和久米島天後宮等3處。

日本
海神天後的東渡日本。中國與日本來往極早而且歷史非常悠久。

日本長崎市內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長崎的媽祖堂的最大特點是由商人「商會」先建媽祖堂,然後把它拓建為佛祖和媽祖合祀的寺廟,把媽祖奉祀在寺廟中。而其目的在於祈求生意興隆、海上平安。同時,利用神祈的節日活動加強與日本團結,對日本的民俗起著深遠的影響。後來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國媽祖的神龕,作為海上航行的護船神。

東南亞
媽祖的信仰,也隨著華僑的南渡遍布於南洋各地。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地,都建有供奉媽祖的廟宇。其中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比較典型。例如,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青雲亭、寶山亭,檳榔嶼的觀音亭(廣福寺)都有奉祀媽祖。在新加坡的天福宮,林厝港亞媽宮、林氏九龍堂等,也都供奉媽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緣協會館內也都兼祀媽祖。

台灣
台灣的民間信仰大部份是從中國福建、廣東沿海,特別是莆田一帶傳去的。如媽祖娘娘、保生大帝、潮汕的三山國王、道教的關帝聖君、慈航真人、清水落石出祖師、等。媽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漁民和航海者奉為海上保護神,尤其在台灣同胞心目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也最為深刻。

台灣的媽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媽祖,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台灣的媽祖廟。據統計,至1930年末,台灣媽祖廟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據《台灣地區神明的由來》一書說,台灣漢族民間祀奉天上聖母為神的寺廟,已經超過900座之多。媽祖廟宇名稱不一,有天妃宮、天後宮、媽祖廟、天後寺、天後祠、聖母壇、文元堂、朝天宮、鎮瀾宮、安瀾廳、雙慈亭、中興宮厝等;奉祀的媽祖,因來自大陸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稱呼,如來自興化軍稱「興化媽」,來自泉州的稱溫陵媽祖,來自龍溪的稱「清溪媽」,來自同安的稱「銀同媽」等。台灣媽祖廟自清代以後勤部不斷增加,且幾經修建,規模日益壯觀。在媽祖廟中有鎮殿媽、二媽、副二媽、副三媽、四媽,又有三郊媽、斑鳩媽,還有溫陵媽、銀同媽、湄洲媽。除鎮殿媽外,其他媽祖像可供每年輪流誕辰出巡之用。

現澎湖馬公鎮的「提標館」是所有台灣媽祖廟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媽祖廟創建年代雖未記載,但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均創建於元大德年間(1297~1307),並且當時還在廟前開了一個墟市叫「媽祖宮市」。

潮汕
福建與潮汕兩地血緣相親同源同俗,在漢族民間信仰等有著很多相近以至相同之處,尤其是對海上保護神媽祖的信仰更為突出。可以說是一樣的媽祖,一樣的海洋情懷!潮汕地區眾多的媽祖宮廟,與歷史上福建移民入潮有直接關系,也是潮汕沿海民俗信仰的集中體現。潮汕地區媽祖也被稱為天後聖母,媽祖廟遍布潮汕的每一個角落,其數量之多無法統計。較多分布在澄海、饒平和汕頭市區等地。 福建莆田與潮汕地區民俗習慣相似,以兩地民眾對海上保護神媽祖的信仰表現得尤為突出。

❹ 媽祖資料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等等 ,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

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媽祖傳說

媽祖傳說是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媽祖信仰傳播重要文化載體,集中體現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已單獨入選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和其他民間神靈的傳說一樣,媽祖的傳說定型要晚於媽祖信仰產生的時間。

真正專載媽祖靈異事跡的書大約在明朝晚期才成型,而其關鍵則為明政府多次、大規模的海外活動。

在古代航行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媽祖傳說》給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著人們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從宋、元、明、清各個時代,文人筆記、地方史冊都記載了大量的媽祖傳說。

❺ 為什麼要拜媽祖

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相傳媽祖的真名岩正為林默,小名粗跡悔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編輯本段]媽祖信仰的傳播 媽祖,作為民間神祈,護航海神,自宋經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奉祀媽祖的宮廟,在我國沿海各省、市,以及內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區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媽祖廟。《媽祖宮集成》乃匯集全國30個省、市(包括港澳地區)500多縣、市有關節媽祖宮廟的記載而成。隨著元明清之間航泫交通的日益發達,也隨著華人足跡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東南亞、加拿大、美國乃至法國巴黎等。 媽祖信仰在琉球、日本 古琉球天後宮。據文獻記載,傳入琉球的時間是在14世紀的明洪武年間(1368~1398)。琉球的媽祖廟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宮、那霸的下天妃宮和久米島天後宮等3處。 海神天後的東渡日本。我國與日本來往極早。 日本長崎市內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長崎的媽祖堂的最大特點是由商人「商會」先建媽祖堂,然後把它拓建為佛祖和媽祖合祀的寺廟,把媽祖奉祀在寺廟中。而其目的在於祈求生意興隆、海上平安。同時,利用神祈的節日活動加強與日本團結,對日本的民俗起著深遠的影響。後來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國媽祖的神龕,作為海上航行的護船神。 媽祖信仰在東南亞 媽祖的信仰,也隨著華僑的南渡遍布於南洋各地。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地,都建有供奉媽祖的廟宇。其中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比較典型。例如,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青雲亭、寶山亭,檳榔嶼的觀音亭(廣福寺)都有奉祀媽祖。在新加坡的天福宮,林厝港亞媽宮、林氏九龍堂等,也都供奉媽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緣協會館內也都兼祀媽祖。 媽祖信仰在台港澳 台灣、香港、澳門的民間信仰大部份是從我國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一帶傳去的。如關帝聖君、觀音菩薩、清水落石出祖師、保生大師、媽祖娘娘等到。媽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漁民和航海者奉為海上保護神,為其在台灣同胞心目中占著重要不得地位,影響也最為深刻。一千多年來,特別是自宋徽宗以後歷代帝王對媽祖的確良褒封,加上朝的護國庇民、元朝的漕運保泰、明代鄭和與王景弘下西洋及清代施琅平定台灣等,使媽祖信仰在台、港、澳的傳播更加廣泛。 台灣的媽祖廟。據統計,至1930年末,台灣媽祖廟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據《台灣地區神明的由來》一書說,目前台灣民間祀奉天上聖母為神的寺廟,已經超過900座之多。媽祖廟宇名稱不一,有天妃宮、天後宮、媽祖廟、天後寺、天後祠、聖母壇、文元堂、朝天宮、鎮瀾宮、安瀾廳、雙慈亭、中興宮厝等;奉祀的媽祖,因來自大陸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稱呼,如來自興化軍稱「興化媽」,來自泉州的稱溫陵(泉州舊稱)媽祖,來自龍溪的稱「清溪媽」,來自同安的稱「銀同媽」等。 在台灣的媽祖廟中,以台南64座為最,高雄60座次之,再次為屏東及台中各49座,雲林縣48座,彰化縣42座。可見,台灣媽祖廟自清代以後勤部不斷增加,且幾經修建,規模日益壯觀。 現澎湖馬公鎮的「提標館」是所有台灣媽祖廟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媽祖廟創建年代雖未記載,但據日本學者的研究,均創建於元大德年間(1297~1307),並且當時還在廟前開了一個墟市叫「媽祖宮市」。 台灣較早的媽祖廟,其大多數是由湄洲祖廟分靈至台。自清嘉慶到清光緒年(1796~1908)間,台灣海上貿易興旺,經濟發達,涌現出許許多多規模更大諸如台南大天後宮,近年竹南天後宮又建起露天媽祖祖象。截至目前,台灣共有大型媽祖廟510座。在媽祖廟中有鎮殿媽、二媽、副二媽、副三媽、四媽,又有三郊媽、斑鳩媽,還有溫陵媽、銀同媽、湄洲媽。除鎮殿媽外,其他媽祖像可供每年輪流誕辰出州畝巡之用。特別是早期的媽祖廟,在例定誕辰日有「遙拜」儀式,即在行「三跪九叩」禮節時,一律面向莆田湄洲祖廟施行。這一俗例充分說明台灣同胞永遠懷念大陸的深遠意義。[編輯本段]媽祖的傳說 媽祖生平有許多傳說,據《天後志》記載的有十五則,據《天妃顯聖錄》記載的有十六則。它們分別是: A:萊嶼長青: 湄洲島旁邊有一個小嶼,傳說有一天,媽祖到小島上遊玩時將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跡般成長,花開滿地。隨後,每年無需耕種,自然生長。當地人視仙花采之。以後,人們就把這個地方稱為「菜子嶼」。 B:禱雨濟民: 相傳媽祖二十一歲的時候,莆田地方出現大旱,全縣百姓都說非媽祖不能救此災害。於是,縣尹親往向媽祖求救,媽祖祈雨,並說壬子日申刻就會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無雲,絲毫沒有要下雨的徵兆,申刻一到,突然烏雲滾滾,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復往日生機。 C:掛席泛槎: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天,海上起風浪,媽祖要渡海,岸邊船隻是有,但是船上沒有船槳,也沒有船篷,加上風急浪大,船手不敢開船,媽祖對船手說:你只管起船。隨即叫人將草席掛在桅桿上用作船帆。船開上海面,乘風破浪,飛馳而去。 D:化草救商: 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嶼西邊有個出入湄洲的要沖叫門夾(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風襲擊觸礁,海水涌進船艙,即將沉沒,村民見狂巨浪,不敢前去營救。在這緊急時刻,媽祖信手在腳下找了幾根小草,扔進大海,小草變成一排大杉劃到並附在即將沉沒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沒,船中人免難。 E:降伏二神: 相傳在媽祖二十三歲時,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為順風耳,一為千里眼。二神經常出沒貽害百姓。百姓祈求媽祖懲治二神。為了降服二神,媽祖與村女們一起上山勞動,這樣,一直過十多天,二神終於出現了,當二神將近時,媽祖大聲呵斥,二神見媽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媽祖拂動手中絲帕,頓時狂風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視,媽祖用激將法激二神丟下鐵斧,丟下鐵斧之後二神再也收不起鐵斧,於是認輸謝罪而去。兩年後,二神海上再次作祟 ,十分厲害,媽祖用神咒呼風飛石使二神無處躲避,二神服輸,願為媽祖效力,於是媽祖收二神為將。 F:解除水患: 相傳媽祖二十六歲時,那年上半年,陰雨連綿,福建與浙江兩省倍受水災之害。當時當地官員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無改觀。當地請求媽祖解害,媽祖道:災害是人積惡所致,既然皇上有意為民解害,我更是應當祈天赦佑。於是焚香禱告,突然天開始起大風,並見雲端有虯龍飛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還獲得了好收成,人們感激媽祖,省官於是向朝廷為媽祖請功並准得到褒獎。 G:救父尋兄: 相傳媽祖十六歲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駕船渡海北上之際,海上掀起狂風惡浪,船隻遭損,情況危急。這時媽祖在家織布,忽然閉上眼睛,使勁全力扶住織機,母親見狀,忙叫醒她,媽祖醒來時失手將梭掉在了地上,見梭掉在了地上,媽祖哭道:父親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來報,情況屬實。兄掉到海里後,媽祖陪著母親駕船前去大海里尋找,突然發現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濤洶涌的海面,眾人十分擔心,而媽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來迎接她,這時海水變清,其兄屍體浮了上來,於是將屍體運回去。此後每當媽祖誕辰之日,夜裡魚群環列湄嶼之前,黎明才散去,而這一天也成為當地漁民的休船之日。 H:懇請治病: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縣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縣尹媽祖有解難之法力。於是,縣尹親自拜請媽祖,媽祖念他平時為官不壞,加上他是外來官,告訴他用菖莆九節煎水飲服,並將咒符貼在門口。縣尹回去後遵囑施行,不日疾病痊癒。媽 祖 I:收伏二怪: 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有嘉應和嘉佑二怪,經常出沒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將沉沒。媽祖見之即化作一貨船,前去救難。嘉佑見貨船前來,立即來追貨船。媽祖口念神咒,將其制服。嘉佑當即叩首服罪,媽祖將其收入水闕仙班。為制服嘉應,媽祖施計,於山路獨行,嘉應以為只是民間美女,便起歹心前來觸犯,媽祖一揮塵拂,嘉應見之不妙逃去。時隔一年,嘉應又出來為害百姓,媽祖說:「這個怪物不歸正道,必然擾害人間。」於是叫村民帶符焚香齋戒,自己則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應。媽祖也將嘉應收為水闕仙班一員。 J:窺井得符: 相傳媽祖十六歲的時候,有一次,與一群女伴出去遊玩,當她對著井水照妝時,一位後面跟著一班神仙的神人捧著一雙銅符,擁井而上,把銅符授給她,一起玩得女伴們都嚇跑了,而媽祖則接受銅符,並不懷疑。媽祖接受銅符後,靈通變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見神通,以至她常能神遊,騰雲渡海,救急救難,人們稱她是「神姑」,「龍女」。 K:媽祖誕降: 媽祖父親林惟愨(諱願),母親王氏,二人多行善積德。惟愨年四十多歲時,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擔憂一子難保傳宗接代,所以經常焚香禱告,想再生一個兒子。惟愨夫婦的虔誠感動了南海觀音,一天晚上,觀音托夢給王氏並對王氏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不久王氏便懷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時,西北處一道貌岸然紅光射入屋中,並伴有隆鳴之聲,媽祖降生了。因媽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媽祖生得奇異,因此十分疼愛。媽祖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哭,所以,其父母給她取名林默。相傳媽祖誕生在湄洲島。 L:湄嶼飛升: 宋太宗雍熙四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重陽節的前一天,對家人說:「我心好清凈,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佳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家人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香誦經之後,告別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湄峰頂上濃雲重重,媽祖化作一道白光沖入天空,乘風而去。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顯聖,護國佑民,救人危難,當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供奉。據傳祖廟後的摩崖「升天古跡」處就是媽祖飛天的地。 M:驅除怪風: 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對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橋,是當地百姓南來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風颳起,刮斷了全部橋樁,一時交通斷絕,人們無法過往。百姓以為是風神所為,於是祈求媽祖解難。媽祖到石橋處察看,見遠處天空一道黑氣,知道是有怪所為,於是施展靈術將怪驅逐遠去,從此石橋通暢無害。 N:收伏晏公: 相傳媽祖在世時,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時常在海上興風作浪,弄翻船隻。有一天,媽祖駕船駛到東部大海,怪物又開始興風作浪,媽祖乘坐的船隻搖晃的非常厲害。媽祖即令拋錨,見前方波濤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綉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媽祖不動聲色,掀起狂風巨浪與之抗擊,晏公害怕媽祖的神威,叩拜盪舟離去。但怪物一時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於是變成一條神龍,繼續興風作浪,媽祖說到:「此妖不除,風波不息」,在中游拋錨,制服神龍。媽祖命令晏公統領水闕仙班(共有十八位),護衛海上船民,後來晏公成為媽祖部下總管。 O:收高里鬼: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個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個妖怪,當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當地百姓前去求媽祖醫治,媽祖給求治者一符咒,叮囑百姓回去後,將符咒貼於病人床頭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於是變成一隻鳥逃去,媽祖追出,見鳥藏在樹上,鳥嘴還噴出一團黑氣,媽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為患鄉里」,追擊並將鳥抓獲。原來是一隻鷦鷯,媽祖用符水噴灑小鳥,小鳥落地變成一撮枯發,媽祖取火燒之,枯發現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請媽祖收留,媽祖於是將它收在台下服役。 P:鐵馬渡江: 相傳有一天,媽祖要渡海,可是沒有船隻,這時候,媽祖見旁邊屋檐前懸有鐵馬,於是靈機一動,取之揮鞭,鐵馬奔海對面風馳而去,待人上了對岸,忽然之間,鐵馬無影無蹤,旁邊的人無不驚嘆「龍女」的神通廣大。 [編輯本段]媽祖顯靈傳說 媽祖顯靈傳說 之一:甘泉濟師 據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軍水師提督施琅奉旨率三萬水兵駐扎平海,等待乘風東渡台灣。當時正遇到乾旱,軍中缺水。平海天後宮旁有一被填廢井,施琅命令挖掘,並暗向媽祖祈禱,井挖好後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難,泉水從此不竭。施琅以為這是神賜甘泉濟師,親書「師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媽祖顯靈傳說 之二:佑助收艇 傳說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風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風,戰艦上小艇被風刮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風停息後,命令出海尋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灣中,艇上人報告說:昨夜波浪中見船頭有燈光,似人攬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為感動,命令整修平海天後宮,重塑媽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妝樓、朝天閣,並請回媽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媽祖顯靈傳說 之三:澎湖助戰 傳說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東渡攻打澎湖,軍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戰,個個英勇向前,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台灣。後來清兵強攻澎湖七晝夜,並台灣統一。當時清兵出戰攻澎之日,媽祖派千里眼、順風耳二神將助戰,即媽祖「澎湖助戰」的神話故事。 媽祖顯靈傳說 之四:托夢建廟 傳說宋紹興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東五里處的白湖這個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夢神指地立廟,隨後驗其地果然是吉地,於是建廟,第二年廟建成。宋紹興三十年,海寇侵擾,百姓到廟里祈禱,忽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敵畏懼而退。後來又來侵犯,再次顯靈威,很多敵寇被官軍擒獲。 媽祖顯靈傳說 之五:聖泉救疫 傳說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興化一帶發生瘟疫,無葯可治,媽祖托夢給白湖一村民,說離海邊不遠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療愈疫病。第二天群眾前去控掘並取水飲用,果然靈驗。消息傳開後,遠近人都來取水,絡繹不絕,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這口井被譽為「聖泉」。 媽祖顯靈傳說 之六:神女搭救 傳說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颶風,帆船差一點覆沒,急忙呼神女搭救,喊聲剛剛結束,大海突然風平浪靜起來,洪氏躲過了滅頂之災。 媽祖顯靈傳說 之七:神女救船 傳說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隊出使高麗(今朝鮮),在東海上遇到大風浪,其中八條船沉了七條,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還在風浪中掙扎,忽然船桅頂上閃現一道紅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隨即風平浪靜,使者所乘的船轉危為安。使者驚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說是湄洲神女搭救。 媽祖顯靈傳說 之八:保護使節 據記載,鄭和七次下西洋中,3次是船隊遇到海寇掠奪和受到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陷害;1次是船隊為蘇門答刺國生擒;3次是船隊在海上遇到颶風和險情。每次都說得到媽祖神靈庇護而脫險。 媽祖顯靈傳說 之九:天妃神助 據記載,永樂七年,欽差尹璋出使,同年欽差陳慶等往西洋;永樂十三年,欽差內官送甘泉於榜葛剌國,同年太監王貴等又奉命往西洋;洪熙元年(1425年)乙未,欽差內官柴山往琉球;嘉靖十一年(1532年),欽差給事中陳侃等人往琉球冊封;嘉靖三十七年,復遣郭汝霖等出使;均得天妃神助而安全往返。 媽祖顯靈傳說 之十:庇佑漕運 據記載,道光六年(1826年),江南有一隻千餘艘的漕運船隊,一日船隊抵達黑洋,遭到風暴,得到媽祖神靈護助,整個船隊二、三萬人安然無恙。 媽祖顯靈傳說之十一:官員脫險 據記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史孟劭前往台灣巡視,在海上遇到颶風,得媽祖神佑而脫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漳州鎮總兵奉命南巡時,河流橫急,遇到險情,得媽祖顯應而平安無事。 媽祖顯靈傳說之十二:庇佑致勝 參考有關資料:1)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師提督萬正色駐守崇武,夜夢神妃佐風,於是進兵,迫鄭軍舍廈門入台灣;2)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欽差大臣福康安等赴台,返回至大擔時迷失航向,得神火引導而順返;3)乾隆五十二年,張均等率水兵剿海賊,遇風得神助,脫險並擒賊五十餘名;4)嘉慶十一年(1806年),官軍在鹿耳門賴媽祖佑助,擊敗蔡牽;5)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侵華英軍駐進上海潮州會館,裸卧天後神前,夜裡夢見受到棍擊,個個驚喊救命。 媽祖顯靈傳說之十三:使節脫險 據有關資料,康熙二年(1663年),張學禮等往琉球國,歸舶過姑米山遇風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冊使汪輯等出使,歸舟遇颶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冊使海寶等奉命赴琉球冊封存,歸舟遇旋風;乾隆二十年(1755年),冊使全魁於姑米山遇台風;道光十九年(1839年),冊使林鴻年等赴琉球途中兩次遇風暴。均得媽祖顯靈庇佑而脫險。 媽祖顯靈傳說之十四:旱情解難 據記載:1192年夏,閩地乾旱嚴重,瘟疫蔓延,群眾向媽祖祈求保佑,禱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興化大旱,百姓祈求於媽祖,神示夢下雨之時,果然靈驗;寶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兩地共禱於神,旱情即除。 媽祖顯靈傳說之十五:神助修堤 據記載,1239年,錢塘江決堤,江水漫到艮山天妃宮時,水勢倒流不前,百姓借勢築堤,大家都說是神力捍禦;寶祜四年(1256年),又得媽祖神助建築浙江錢塘江堤。 媽祖顯靈傳說之十六:神助擒寇 據記載,乾道三年,海寇侵擾,官兵數次圍殲都無法得手,後憑媽祖神助獲勝。嘉定十年,海寇再次犯境,官兵又得媽祖神助,擒蔻首而勝。景定三年(1262年),海寇作亂於興、泉、漳之間海域,官兵得到媽祖神助,在莆田湄洲一帶海域擒獲海寇。 媽祖顯靈傳說之十七:神助宋師 傳說嘉定元年(1208年),金兵聚集在淮甸一帶,宋廷興師北伐,向媽祖祈禱神助,宋朝軍隊三戰三捷,解了合肥之圍。 媽祖顯靈傳說之十八:護助剿寇 傳說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都巡檢姜特立奉命征剿溫州、台州一帶海寇,臨戰前官兵乞媽祖神靈護助。戰時隱約看見神在雲端之上,於是乘風進兵,擒獲賊首,大獲全勝。 媽祖小傳說 清朝歷史學家趙翼記下了一個很有趣的閩南、台灣的媽祖傳說。若遇海難向神明呼救時,稱「媽祖」,媽祖就會立刻不施脂粉來救人。若稱「天妃」 則媽祖就盛裝打扮,雍容華貴地來救人,所以會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稱「媽祖」,不敢稱「天妃」,希望媽祖立刻來救海難中的漁船。 而台灣的媽祖傳說,大概都是媽祖用裙擺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軍空投炸彈,也有媽祖讓孩童起死回生等傳說。 傳說媽祖每次在海上救難後,都要給每位遇險者一碗熱氣騰騰,芳香撲鼻的興化壽面,吃後不但會驅寒暖身,而且能逢凶化吉.久而久之,興化壽面即被稱為"媽祖平安面".且聞名遐邇,成為保佑平安吉祥的首選食品.每逢親友來訪,壽誕喜慶,逢年遇節,家人團聚,都要吃"媽祖平安面",以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請加分
b伐ny①

❻ 湄洲島上的媽祖真是活人祭祀的神靈嗎

肯定不是真人的
媽祖金叢漏身,又稱「巡天媽祖」,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媽祖祖廟內,湄洲媽祖祖廟寢殿神龕正中奉祀的媽祖是「媽祖金身」,「金身」不是用金鑄造的,而是意味著媽祖其身「金貴」,其位「至尊」
媽祖金身又稱「巡天媽祖」,因為在湄洲島上有一個習俗,每年元宵節前,島上信眾源鄭陵會把這尊媽祖金身請到各家各戶,虔誠膜拜,以求一年四季合境平安。作為祖廟,每天來此朝拜媽祖的香客非常多。在其背後,還供奉一尊鎮殿媽祖。當媽祖金身出巡時,鎮殿媽祖就在廟里接受信眾的朝拜。香龕中還有一尊元代的媽祖石雕像雹戚,是鎮廟之寶

❼ 媽祖祭祀文化有哪些特色

媽祖的祭祀活動有著獨特的方式與內容,但對於每個供奉媽祖的媽祖廟來說,它們的祭祀方式和信仰活動都大致相同。

在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的時候,便會在祖老寬局廟舉行紀念活動。媽祖誕辰的慶典活動非常隆重,從三月初五開始到二十三結束,它的規模甚至超過了春節。

從三月二十二的晚間開始,虔誠的信徒便會聚集到媽祖山上等待午夜吉時的到來。在三月二十二的晚上,湄洲祖廟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那就是為媽祖梳妝。祖廟董事會的老阿婆們會在當晚聚集在梳妝樓,為媽祖梳妝。

梳妝樓里所供奉的是不戴冕旒的媽祖神像,阿婆們要為她梳妝打扮。明天是媽祖生日,老阿婆的心情比女兒出嫁還要激動萬分,喜盈盈地忙著為媽祖梳妝,給她戴簪和插釵,擦拭臉上的香灰,還會給媽祖換上一身新袍。

午夜吉時到來後,會先鳴放銃炮,然後開始做醮,奏鼓吹八樂並且演戲。這時,圍在寢殿香爐前的人們會爭先恐後地把手中的清香插進香爐,都希望能搶到頭香,獲得媽祖更多的庇佑。

在寢殿內,在如同白晝一般的燈光照射下,端坐的媽祖更顯慈祥親切。長長的供桌上擺滿了信眾奉獻的各式各樣貢品。貢品的種類繁多,但大致分可為五牲、五湯和什錦。

五牲就是指全豬、全羊、雞、鵝和海味。五湯,就是用桂元干、芡實、蓮子、紅棗和柿餅五種果實侍讓做成的面湯點。

而什錦,則是用染了顏色的白豆排出10種花樣或文字,分別放在10個小碗內。屬於干品。除此以外,還有燒金和表禮等。

當夜,祖廟內是一個不眠之夜,前來跪拜的信眾非常多。爆竹聲不斷,十音八樂此起彼伏,舞龍舞獅翻飛騰躍,非常熱鬧。而戲台上正演出曲調高亢的莆仙戲,好戲連台直演到天亮。

在媽祖誕辰當天的上午,還會在祖廟舉行祖廟祭典,氣勢磅礴、恢宏壯觀。這也是媽祖誕辰祭祀活動的最高潮。

媽祖是海神,大海是媽祖重點管轄和顯靈的地方,所以,人們除了廟祭之外,還會舉行海祭。海祭主要是漁民的節日,是在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這一天舉行。海祭的禮儀和廟祭一樣隆重,只是把供桌、貢品擺到海邊沙灘上而已。

海祭時,信眾們會面朝大海,向海神媽祖跪拜,祈求海上出行平安,海上捕撈豐足。海祭因地域不同而名稱也不同,在浙江象山稱為開漁節,在廣東則稱為辭沙,在台灣澎湖則稱為海上巡安。

與海祭關聯的習俗是水族朝聖與漁民的禁捕。相傳,在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的這一天,海龍王也率所有的水族來到湄洲灣海域,向湄洲媽祖朝拜。

每當這時候,人們常能望見水族齊聚,追波逐浪,競相騰躍,煞是壯觀。因此,漁民們相約,媽祖誕辰前後幾天海上禁捕,好讓魚蝦同人類一樣慶祝媽祖誕辰。此俗由來已久,並且從未破例。

除了媽祖誕辰,農歷九月初九的媽祖升天日祭祀活動也非常盛大。但因為是忌日,紀念活動的特點是戒葷,供品不備五牲,一律用素食,祖廟內部住持祭祀的道士也必須進行三齋六戒。

像媽祖誕辰和媽祖升天日所做的醮都屬於清醮,就是常年紀念活動。除此以外,還有大醮,大醮就是大慶典的紀念活動,湄洲祖廟在祖廟落成、開光或者千年祭的時候會舉行大醮。

舉行大醮時,祖廟內會演奏五鑼鼓,放銃炮,演木偶戲,奏八樂鼓吹,並且演莆仙戲。

演戲時規定必須要先跳巧凱加官和演八仙,還要進行狀元遊街,這以後才能正式開始演節目。在祖廟內有經師、和尚各9人做道場法事,經師和尚一般都配有自己的吹鼓手演奏。

大醮整個慶典活動規模很大,形式非常隆重。

除此以外還有出遊,出遊是湄洲全境祈求媽祖平安的一種活動儀式。目的是請媽祖巡遊全境,掃盪妖魔,庇護黎民平安順利。

❽ 媽祖文化的信仰功用

航海之神海上守護神宋元時代航海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移民和僑民的不斷出現,以及統治階級的加封與提倡是媽祖成為著名海神的歷史原因。人們將媽祖視為海神加以崇拜,是從漢族民間開始的,以巫覡為核心傳播開來,在民族中傳承下來,進而在朝廷官吏中傳播。
助漕運媽祖到元代得以迅速傳播,除航海原因外,還以元代漕運改為海路有關,媽祖信仰逐漸擴大,從東南亞沿海擴嘩陪大到北方京津地區,媽祖信仰已為中央王朝所承認。
雨水之神求雨我國為農業大國,雨水不僅是飲食之源,也是從事農業生產不可缺少的條件,沿海地區也把主宰海事活動的媽祖視為司雨之神。從歷史看,巫覡都是求雨的主祭者,媽祖既然生前為巫,死後為神自然與雨水有難解之緣。 宋元以後,隨著閩南海上貿易和漁牧事業的發展,以行船謀生的船工漁夫亦逐漸增多。他們面對反復無常的大海,惟有從祈求神明庇護中得到一些精神安慰,媽祖信仰遂備如之傳開,歷代皇帝對媽祖的褒封也逐步升級。
初時,媽祖廟只是莆田海邊的雜祠。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領事路允迪奉使高麗國,船在黃水洋遇風暴。恰好此船上水手從莆田雇來,危難中祈禱媽祖,終轉危為安。返國後,奏請朝廷,宋徽宗於是賜順濟廟額,順濟廟即當時寧海墩(聖墩)媽祖廟,媽祖信仰從此獲得了朝廷的承認。
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封崇福夫人,這是對媽祖最早的褒封。
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莆田人陳俊卿為當朝丞相,篤信媽祖,於是奏請朝廷誥封媽祖為靈惠夫人,之後,一路加封。
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時,「經禮部核議,以為封號字型大小過多,轉不足以昭鄭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這樣,自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直至清同治十一年,四個朝代14個皇帝先後對她敕封了36次,封號最長達64個字,從「夫人」、「天妃」、「天後」到「天上聖母」,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媽祖和孔子、關帝等一同被列入清朝地方的最高祭奠,規定地方官員必須親仿蘆啟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禮,列入國家祀典,使她成了萬眾敬仰的「海上女神」。
朝代年號(時間)封 號
宋朝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崇福夫人
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靈惠夫人
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靈惠昭應夫人
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靈惠昭應崇福夫人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靈惠昭應崇福善利夫人
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靈惠妃
寧宗慶元四年(1198年)靈惠助順妃
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存靈惠助順顯衛妃
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
理宗寶祜二年(1254年)封存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理宗寶祜三年(1255年)靈惠助順嘉應慈濟
理宗寶祜四年(1256年)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封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
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元朝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護國明著天妃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護國顯佑明著天妃
成祖宗大德三年(1299年)護國輔聖庇民顯佑明著天妃
仁宗延祜元年(1314年)護國輔聖民顯佑廣濟明著天妃
文宗天歷二年(1329年)護國輔聖庇民顯佑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
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
成祖永樂七年(1409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上聖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後
乾隆二年(1737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後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天後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天後
嘉慶五年(1800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天後
道光六年(1826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天後
道光十九年(1839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天後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天後
咸豐二年(1852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天後
咸豐三年(1853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天後
咸豐五年(1855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天後
咸豐五年(1855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天後
咸豐七年(1857年)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後之神 宋雍熙四年(987年),媽祖升天後,人們崇奉海神,在湄洲島建廟祭祀,此廟宇即最早的媽祖祖廟。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所有媽祖廟之祖,世上所有的媽祖廟都是從湄洲「分靈」出去的。有華人即有媽祖廟。據《世界媽祖廟大全》提供的最新數字,全世界已有媽祖廟近5000座,遍布20多個國家與地區,信奉者近2億人。
莆田地區是媽祖信仰的發源地,媽祖廟數以百計;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北部的上海、江蘇、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湖南、貴州、遼寧、吉林等地也建有媽祖廟。台灣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媽祖,島上媽祖廟宇500多座。港澳地區也有媽祖廟50多座。國外媽祖廟宇較密集的地區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其它分布於美國、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朝鮮、挪威、丹麥、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紐西蘭及非洲等地。
媽祖廟宇各地名稱不一,或稱天妃宮、天後宮、媽祖廟,或稱天後寺、聖母壇、文元堂、朝天宮、天後祠、安瀾廳、雙慈亭、紛陽殿等等,在這些媽祖廟宇中,福建湄洲媽祖廟(987年)、天津天後宮(1326年)、台灣北港朝天宮(1694年)(以上被成為世界三大媽祖廟)、福建泉州天後宮(1196年)、湖南芷江天後宮(1748年)、台灣澎湖天後宮(1592年)、蓬萊閣天後宮(1122年)、長島廟島顯應宮(1122年)、寧波天後宮即慶安會館(1853年)、澳門天後宮(2003年)新加坡天福宮等在年代、規模、地位及影響方面均極富特色,為媽祖廟宇建築中的佼佼者。
泉州天後宮素來被認為是海內外建築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史料記載,泉州天後宮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傳說其年,「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覺全夢神命作宮,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實當浯江巽水二流之匯,番舶客航聚集之地。時,羅城尚在鎮南橋內而是宮適臨浯浦之上。」當時建的這座媽祖宮規模已經很大,有三殿、山門、兩廊、兩亭。宋元時期,泉州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貿易商港之一,與亞洲五十八年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同時,泉州的造船業也著稱於世,國家出海貿易的船舶「多廣州、泉州所造。」宋代,泉州地方長官和市舶司官員,每年春秋兩季都舉行「祈風」、「祭海」儀式,祈求風浪平青靜,航海平安,以鼓勵發展對外貿易。最初祭海在晉江邊的真武廟,祈風儀式在南安縣的九日山,但到了南宋未年,取而代之的是順濟宮的祭儀。宋元明歷朝經常遣官致祭,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欽定春秋兩祭,此後,順濟宮官祭便成定例。
元代,泉州港更為繁盛,和海外通商的國家多達九十多個,海上巨船入港有時多達三百多艘。元代帝王為了漕運、海運的順利,也多次詔封媽祖,以祈求媽祖的庇祐。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再次下詔,「遣正奉大夫宣德使左副都元帥兼福建道市舶司提舉蒲師文冊爾為護國明著天妃」,特地指派泉州的蒲師文(其父蒲壽庚,仕宋嘗為泉州市舶司提舉,入元累官至福建行中書省中書左丞,擅蕃利者三十年)為冊封大臣,在泉州天妃宮舉辦祭祀和褒封天妃的典禮。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二十日,元文宗下詔書,「加泉州海神曰護國庇民明著天妃。」詔文中直呼媽祖為「泉州海神」。媽祖的海神職位進一步明確。天歷二年(1329年),元文宗又命翰林院擬定祭文遣官齎香詣宮致祭。祭文曰:「聖德秉坤極,閩南始發祥。飛升騰玉輦,變現藹天香。海外風濤靜,寰中麟鳳翔。民生資保賜,帝室借匡襄。萬載歌清宴,昭格殊未央。」
元代帝王在蕃人雲集的泉州港多次御祭天妃,其影響之大是可以想見的。
進入明代,泉州港仍然是全國的一個重要港口。洪武三年(1370年),泉州復設市舶司,專通琉球。此後,又「以諸番貢使益多」,在天妃宮附近的車橋村設置「來遠驛」,專門接待琉球等國的外賓。為了幫助琉球開發經濟文化,洪武二十二年(1392年),明太祖「敕賜閩人三十六姓」定居琉球。這三十六姓中,泉州人佔了相當一部分,如南安的蔡氏,晉江的李氏、翁氏等,他們在琉球擔任通事(翻譯),傳授操舟技術和文化知識。當時明政府規定,凡是封舟必須安放天妃神像,開洋前正副使必須先到出口發港的天妃宮祭拜。封舟到達目的地,正副使必須恭奉船內的媽祖神龕上岸,安放於所在國的天妃宮,藉以朝夕膜拜。當時,福建開洋至琉球,必經滄水,過黑水,古稱「滄溟」,又稱「東溟」,是一條深達兩千多米的大海溝,波濤洶涌,航海者經常在此遇難。這樣,媽祖就被「閩人三十六姓」恭奉於船中,伴隨他們從泉州出發,披波斬浪,順利到達琉球。「閩人三十六姓」來到琉球後,分別在琉球首府那霸和他們聚居的久米村建起了上、下兩座天妃宮,宮成之後,琉球當地地方官也作了規定:「自貢船開船之日起至第七日,上至大夫下至年輕秀才,都必須參拜兩天妃宮」,「自第七日至貢船回歸本國為止,每日大夫以下的年輕秀士與鄉官士們都要輪流詣廟參拜。」由此,隨著中琉兩國交流的不斷密切,天妃信仰在琉球逐漸深入人心。
永樂五年(1407年),三保太監鄭和第二次出使西洋時途經泉州,遣使祭拜媽祖,因天妃宮「歷歲既久,寢以傾頹」,五年特奏請「令福建守鎮宮重新其廟。」永樂十三年(1415年),鄭和部屬「少監張謙使渤泥(今北加里曼丹島)得乎州,發自浯江(泉州),實仗神庥,歸奏於朝,鼎新之。」永樂十五年(1417年),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再次途經泉州,在依制祭拜媽祖之後,又去靈山伊斯蘭聖墓行香,祈求祖先靈聖庇佑。鄭和行香所立碑石至今尚在,文曰:「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斯公幹。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於此行香望靈聖庇佑護。鎮撫蒲和日記立。」嘉靖十九年(1540年)郡人徐毓集資大修,先修正殿五間,重建寢殿七間,涼亭四座,兩廂三十間,東西軒及齋館二十八楹。二十三年(1544年)落成。
清代,靖海侯施琅奉旨東征台灣,統一祖國。他分兵三路出擊,其中一路在泉州十五都圍頭,《泉州府志》載:「國朝將軍施琅征海師次於此,神有助順功。」平定台灣後,施琅感念涌潮濟師之神恩,在自己的同鄉、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題請未准,再次上書康熙帝請封,歷數媽祖助順神跡。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將軍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後」,欽差禮部郎中雅虎等,齎御書香帛到泉州廟及湄洲祖廟致祭。自此,泉州天妃宮改稱天後宮。施琅將軍為報答神恩,對天後宮進行重修和擴建。嘉慶二十一年(1916年)署泉州府事徐汝瀾以棟宇漶漫,非復舊觀,倡捐再次重修。道光年間(1830—1850年)清文宗加封媽祖為「天上聖母」,泉州天後宮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
清代,私商貿易和向東南亞各國及台灣的移民熱潮在泉州港進一步興起,媽祖信仰也隨著泉州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傳播。史料記載,泉州商人「襟帶江湖,足跡遍天下。南海明珠,越棠翡翠,無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題之國,無所不到。」在國內,有廣東的番禺、瓊州、崖州、濠鏡、海南、東莞、徐聞、香山溴、潮州、雷州、惠州、高州、邁州等;江浙的寧波、雙嶼、溫州、杭州、舟山、蘇州、南京、台州、臨清等,廣西的南寧、梧州、羅定、郁州等,台灣的雞籠、淡水、鹿港等,還有京師、濟寧、包頭、徽州等城市,以及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陝西、山東等省份;省內則有福州、廈門、月港、漳州、建寧等。在國外,有呂宋、暹羅、巴達維亞、勃泥、爪哇、占城、占城、交趾、柬埔寨、巨港、長崎、琉球、高麗等。泉州商人每到一處,必當建造會館,並從家鄉請來媽祖祀奉。泉州天後宮內原本就設有蘇、寧、福、寮郊等許多商郊,附近還有鹿港郊公堂。天後宮每次修建,各大商郊會館都傾力資助,以表虔誠。
據統計,台灣現有八百多座媽祖廟,皆拜莆田湄洲媽祖祖廟為祖庭。媽祖的信徒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三,堪稱媽祖信仰的極盛之地。從台灣媽祖廟宇的級別來看,無不屬於「分靈」。一是從大陸捧持媽祖神符或香火到台灣奉祀,稱為「分香」,二是從大陸捧持媽祖的神像到台灣奉祀,稱為「分身」,天下媽祖祖湄洲。其源蓋出於明清時期福建向台灣大規模的移民。 莆田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媽祖,原名林默,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島。林默幼年時就聰明穎悟,過目成誦,她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平素精研醫理,教人防疫消災,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被稱為「神女」、「龍女」。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歷九月初九,林默羽化升天,年僅28歲。從此以後,傳說航海的人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世界各地有兩億多的媽祖信眾,在台灣媽祖信眾占人口的三分之二。
莆田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境域北連福州,南接泉州,西依戴雲山脈,東南瀕臨台灣海峽。港口資源得天獨厚,擁有「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湄洲灣秀嶼深水良港和三江口、楓亭等輔助港;擁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以及湄洲、南日等大小150多個島嶼。 媽祖文化的傳播得益於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
中國人向海洋進軍的歷史很早。秦漢時期,方土徐福三次東渡求仙,秦始皇亦多次巡幸山東半島,漢武帝步求仙後塵有過之而無不及,雖未能如願,卻無意間推進了造船、航海和港口業的發展。自漢代開始,由於開辟了歷史上有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綿延2000多年的中外貿易和東西方交流,成為貫穿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主線,海外交往勢盛而時久。以古代「四大港口」之一登州港為始發港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連接中國與朝鮮、日本等西方諸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帶動了渤海和山東半島航海業的發展。南路」之廣州的遠洋貿易可直達亞歷山大港。泉州港的對外貿易可與世界名港亞歷山大齊名。
至元朝,因沿海遭倭寇侵擾,海上對外貿易相對減弱,但國內南北萬余裏海上航線和南北河漕貿易相對增強,後因定都北京800年時政的相對穩定,國內沿海港口亦日益興盛起來,逐步進入黃金時期。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尚早半個世紀,更是無與倫比。歷史事實充分說明:中國是世界上早期海洋的擁有者。
遠在十世紀,中國航海者首先擁有指南針,以保證海上航路的定向行駛,也首先發明了隔艙航舟,萬一海上遇難觸礁,即使撞破一角,一艙,而船體的大部尚能上浮。但是,盡管當時的造船和航海技術相當發達,由於沒有氣象預測,海上氣候變化萬千,一片小舟如滄海一粟,當狂風暴作時,在威力無比的海洋世界面前,人類的行為還是顯得極其渺小,甚至微不足道,所以,祈求於神靈護佑,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唐中業,玄宗以欽定形式冊封「四海龍王」,因傳說其能施風布雨,興濤作浪,故被航海人崇奉為降服自然的神物。但這種想像中的自然神形象丑惡,東海龍王敖廣在人民印象中又被視為凶神,加上當時「五行五陰」之說盛行,認為「天屬陽,地屬陰,水在地上亦屬陰;男屬陽,女屬陰,水神應為女性才適合『五行陰陽之理』」,至宋初莆田湄洲灣出現了年輕貌美,勇於在海上冒險救人的林默,死後被人們祈奉為女海神,這是航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媽祖的出現不負眾望。明萬曆年間高澄前往琉球,在他的《使琉球錄》一書中有一段生動的記載,說:「船搖盪於暴風雨中,篷破、桿折、舵葉失、舟人號哭、蘄於天妃,妃雲立即換舵可保平安。在巨浪中舵葉重二三千斤,由於神庇,力量倍增,平素換舵須百人以上,今日船危三數十人舉而有餘」。南宋開禧元年的紫金山擊金和合肥的解圍,也是以媽祖的精神作用來鼓勵士氣的。自南宋起,例定舟內載海神航行,朝夕拜祈。元代採取丞相平章國耶律楚村和名相伯顏的「南糧北調」的主張,起初官方造舟把國家糧食直接由江南糧區海運到直沽,後來改僱用漢族民間舟舶包運,有私商兼任海上運輸,一時間自廣州至天津天妃宮接踵而起,足窺航海者對媽祖的信仰程度。
鄭和七下西洋,亦禱於祖廟,明清大量漢人向南洋群島進軍,均舟載媽祖神像以行,這說明媽祖這位「女海神」是中國傳統航海業的保護神。另外,日本本土接受媽祖的傳播後,發展為「媽祖會」,以宗教形式規定朝拜制度。台灣同胞家家戶戶信仰媽祖,稱為「開如媽」,海峽兩岸共同信奉媽祖的俗例一樣。故此,媽祖又是中外交流和溝通海峽兩岸,密切同胞往來的和平女神。 作為古代北方建造最早、規模最大的蓬萊閣天後宮和登州港在媽祖文化的北上和中國與東方諸國的傳播中所起到的作用。
蓬萊閣天後宮建於1122年,比「世界三大媽祖廟」之台灣北港朝天宮和天津天後宮及台灣最早的澎湖天後宮早200多年;比中國第一個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泉州天後宮(公元1196年)亦早數十年。史料記載:「宋徽宗時,赦立天後聖母廟,乃於閣之西營建焉。時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計建廟四十八間。」。作為媽祖廟之「鼻祖」的湄洲媽祖廟,建廟時僅「落落數椽」,直至清乾隆年間才逐步形成99間齋房,由此可見蓬萊閣天後宮建造時的規模。
另外,與蓬萊閣天後宮齊名的、一度被稱為「天下第一娘娘廟」的長島顯應宮(廟島因此得名),在中國北方媽祖廟宇中也佔有顯要「席位」。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高麗恭愍王的賀正使李崇仁出使南京回國時在贊美登州海道的詩《留沙門島(沙門島即古時蓬萊以北的長島廟島),奉呈同行評理相君》中寫到:「沙門翹首立多時,暮景撩人慾賦詩。神妃享祀應需報,海若潛形不敢窺……」。由於蓬萊與長島為中國南北和東西方水路交通樞紐,地理特殊,在「起航先拜媽祖,有船必有媽祖祈像」這種古代傳統的、普遍的信仰下,蓬萊閣天後宮和廟島顯應宮所肩負的使命是可想而知的。
廈門神霄宮分靈於廈門何厝順濟宮,始建於宋朝,現位於忠侖公園(原忠侖苗圃)內。歷史上修建 數次,最後一次 重建是在1993年。從高處看神霄宮,被綠樹所 環抱,四周綠樹 成蔭,百花齊放,走進神霄宮彷彿走進綠的世界、花的海洋,各種花草樹木錯落有致,使人心曠神怡。 古代登州是廣州至京津海漕運輸和朝廷與東方諸國交流的中樞,是承擔北方貿易、外交、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港口,其地位遠遠高於後來的廣州、泉州、明州、揚州「四大名港」。
首先,媽祖是海上航行的保護神,媽祖文化沿廣東、福建至京津及東北的海上漕運航線傳到渤海灣沿岸,並與地方文化相融合,與城市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媽祖文化迅速得以傳播,逐漸成為當地的民眾信仰,以致「航海者祀之極為虔誠,一般人民亦漸信仰……天後遂成為掌司各事之神」。 2001年天津首屆「媽祖文化旅遊節」舉辦的「媽祖文化與沿海城市的興起」學術研討會,有學者在考察媽祖文化落戶天津並對這個城市進行孕育和催生的過程後,發現其沿革軌跡是「先人後廟,以廟聚人」;接著「以廟興城,以廟興市」,形成廟旺城興的良性互動態勢。如果說天津當初是「以廟聚人」,那麼登州可以說是「以城興廟」。
登州是當時連接中國南北尤其是出入津京的海上交通樞紐,為北方第一大港,航海與媽祖又密不可分,故此,媽祖文化由南傳入後迅速被當地文化和民眾信仰所接受,繼爾借港口特殊的地理和海上交通優勢得以消化、容納,逐漸成為當時北方海洋文化的主導。
同時,媽祖文化的傳入也為登州聚集了人氣,促進了城市的繁榮和發展,形成了廟與城良性互東,相得益彰的勢態。蓬萊閣天後宮建於宋徽宗第一次(宋元明清四朝共36次)對媽祖褒封的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建廟之早,即使在媽祖文化的濫觴福建沿海地區也是鳳毛麟角,無疑為北方建造最早、當時規模最大的媽祖廟,加之登州港無以替代的區位條件,如此說,登州及其蓬萊閣上的天後宮是中國古代北方媽祖文化的淵藪不足為過。 漢族民間貿易傳播 媽祖文化由南至北,再由北沿「東方海上絲綢之路」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等東北亞國家,最終北上穿過白令海峽,到達北美洲地區,作為我國北方沿海地區媽祖信仰與媽祖文化傳播中心的登州古港,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代登州是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新唐書》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載:「登州海行入高麗、渤海道」,是以登州港為起點,分為兩條,一條是從登州港出發,渡渤海海峽到遼寧旅順口,再沿遼東半島到鴨綠江口,然後沿朝鮮半島南下,過對馬海峽到日本;另一條從登州港出發,經八角、芝罘,再渡黃海,到朝鮮仁川,然後沿朝鮮半島南下,過對馬海峽到日本。隋唐是我國古代海上貿易和對外交流的鼎盛時期,尤其唐中期以後,登州以其特殊區位優勢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大港,在唐廷與朝鮮半島及周圍諸國的外交與貿易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雖然宋時遼國屢屢北犯,但由於內地通往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陸路交通被阻隔,兩國間的交流勢必靠海上船隊來完成,加之宋代的造船水平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及指南針的發明與使用,航海更加安全,航線距離明顯縮短,兩國的使臣和貿易來往頻繁,銳勢不減。北宋滅亡,南宋與金爭戰於山東半島,海上航線南移,元朝主要發展陸上交通和海上漕運,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束縛。
但是,由於從松都附近港口橫穿黃海至朝鮮半島的航線太長且十分危險,曾多次遭遇海難,定都南京的明廷接受高麗國王的請求,答應改道經遼南渡海至登州,並於1376年升登州為府。《明實錄》中提到建立登州府原因時載曰:「時以登、萊二州皆瀕大海,為高麗、日本往來要道,非建治,增兵衛,不足以鎮之」,故此,明初登州古港仍然是高麗使者上路和起航的主要海港……那裡有船,那裡就有媽祖,那裡有華人,那裡就有媽祖廟。信仰無國界,「海上女神」由蓬萊隨船沿登州海道飄洋東渡,為遠行者送上一方平安,一份祥和。 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客肇祖先後發表了多篇關於《天後》的論文,在學術界引起反響。
自80年代起,台灣、澳門、廈門等地掀起了媽祖研究熱潮,舉辦多次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出版了《海內外學人論媽祖》、《媽祖研究論文集》、《媽祖研究資料匯編》、《媽祖文獻資料匯編》、《媽祖信仰與祖廟》、《湄洲媽祖》等近百餘篇學術專著。 1、弘揚愛國思想,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大陸和台灣,同根共祖,千餘年文化傳承,形成了堅不可摧的民族意識。媽祖是中國的「神」,媽祖之愛國也決定了其信眾的愛國。
1989年5月6日,200餘名台灣同胞沖破台灣當局的禁令,乘船直抵湄洲朝拜媽祖祖廟;
1997年1月至5月,湄洲媽祖金身巡遊台灣103天,駐蹕36個宮廟,接受台灣媽祖信眾1000萬人次的朝拜,在台灣島內引進了巨大反響。
2002年7月25日,媽祖金身直航澎湖,萬人朝拜,其情景使人熱淚盈眶。
2004年10月21日早上8點,湄洲媽祖金身從莆田市湄洲島媽祖祖廟起駕,在54位護駕團的陪同下,從長樂國際機場乘飛機飛往澳門,參加第二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
2005年,連戰和宋楚瑜先生分別為湄洲媽祖祖廟題詞:「神昭海表」,和「聖德配天」。
這就是媽祖信仰的凝聚功能。如今,媽祖已成為海峽兩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徵,成為統一祖國,溝通兩岸往來的和平女神。媽祖信仰中的這一功能還將繼續發揮作用,直至祖國的完全統一。
2、傳播博愛精神,教化眾生向善。
浩瀚宇宙,蒼莽無垠,而人卻是宇宙的主宰。盡管因地域,種族,文化根柢的差異,派生出審美觀、價值取向、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但作為「生」的本能,人性對於善惡美醜之認知卻趨於大同。
媽祖信仰在諸多方面適應了人類對真、善、美的認同,如扶危濟困,治病救人,賜人以平安吉祥等等。這既是一種文化的傳播,更是一種觀念的教化。
「教者,告也,有言,有理,有義,有授,有傳。言則宣,教則告,因言而悟教明理,理明則忘言」(張君房《雲笈七簽》),當一種理念為民眾所接受後,教化則退居其次,而觀念(對真、善、美的認同)則生根、開花、結果。
3、啟迪良知,樹立珍惜自然、回歸自然。
千餘年來,人類面臨旱澇蝗災,瘟疫流行時,往往把祛災的希望乞求於神靈,媽祖之平息海嘯、張天師之祈禳瘟疫、龍王爺之普降甘霖……人類在對神靈的不斷祈禱中逐漸地得到啟發:眾生平等、萬物有靈,道法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回歸自然已成了全球、全人類的呼聲,誰能說,這當中沒有神的啟示?

❾ 越南有那些傳統節日

1、越南端午節(越南語:Tết Đoan ngọ/漢越詞:節端午)是越南的傳統節日,又稱正陽節。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還有端午驅蟲習俗。越南的端午節習俗和中國基本相同,但許多人都不知道「屈原」。

他們會在當天飲雄黃酒、吃粽子,還會給孩子戴上五色絲線。這五色絲線要在夏季的第一場大雨或是第一次洗澡時,扔到河裡,以此求得平安健康。

2、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歷來越南春節不可少的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越南人過春節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餅。越南的年粽做法跟中國的粽子一樣,不過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間包上200克豬肉和150克綠豆沙,外裹芭蕉葉。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中間包裹的豬肉與綠豆沙則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盛。

(9)越南拜媽祖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越南的語言文化

越南是一個多語言、多民族的國家,官方正式認定公布的民族共有54個。依據越南統計總局(Tổng Cục Thống Kê 2010)於2010年所公布,於2009年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全國總人口約8,584萬人。其中主體民族「京」(Kinh)族佔85.7%,其餘53個少數民族佔14.3%。

京族人是狹義上的越南人,其母語就是越南語(越南語稱為Tiếng Việt)。若就語言分類的角度來看,越南的民族數量遠多於54個民族。

根據Ethnologue(Lewis 2009:537)的紀錄,若不包含手語,越南境內共有105種語言。越南政府認定的54個民族分屬於下面5個語系:

「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壯侗語系」(Daic)、「苗瑤語系」(Hmong-Mien; Miao-Yao)、「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和「漢藏語系」(Sino-Tibetan)。屬於南亞語系的越南語被採用為全國性官方語言,用於教育體制及大眾媒體。約90%的少數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語。

21世紀以來隨著少數民族語言意識的抬頭,民族母語的教育權與傳播權逐漸受到重視。譬如,在越南之聲廣播電台已經使用一些少數民族語如苗語、泰語、高棉語等放送。

越南語因為過去曾用漢字且有許多漢越詞,於20世紀初曾被誤會為漢藏語系的成員。後來經過深入研究,才發現越語應該分類在南亞語系底下較適當)。

越南語大約可分為北中南三大方言群,除了少數腔調及詞彙的差異外,基本上方言之間可以互相溝通理解。建國後越南是以位於北方的首都河內腔為標准。

閱讀全文

與越南拜媽祖什麼顏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雨靴為什麼要選英國 瀏覽:722
越南芽庄降雨量多少 瀏覽:549
印尼鋼廠原料車間都招什麼崗位 瀏覽:760
義大利國家是什麼牌手錶 瀏覽:381
越南圓珠筆多少錢 瀏覽:595
越南語老婆我愛你怎麼寫的 瀏覽:197
中國什麼星座的人最少 瀏覽:261
印尼化妝品免稅店買什麼便宜 瀏覽:637
印度尼西亞元等於多少美金 瀏覽:106
英國科羅娜白啤怎麼樣 瀏覽:854
英國二戰航母有多少架 瀏覽:785
印尼治安准備什麼 瀏覽:125
為什麼不能往英國寄月餅 瀏覽:763
朝鮮跟越南哪個強 瀏覽:410
中國選手梁瑞哪裡人 瀏覽:767
印尼夏天最熱時多少度 瀏覽:189
英國脫歐英鎊怎麼變化 瀏覽:653
義大利威可多什麼牌子 瀏覽:589
英國的世界名著有什麼 瀏覽:681
伊朗為什麼這么硬氣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