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南的紅河三角洲是著名的產糧區,明朝為何認為不劃算放棄了安南
越南的紅河三角洲是著名的產糧區,朱元璋奪了大元建立明朝後,為了讓宗藩體系與明代有聯系,設置了十五個不征之國。安南就在其中,所以安南的陳朝在明朝時期一開始是作為藩屬國存在的。
最終在明宣宗朱瞻基時期宣布退出交趾,安南永遠離開中國。
❷ 越南國土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
越南人口不到一億,國土面積狹長,還沒有我國雲南省大,只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的國土面積,然而卻是糧食出口大國,越南面對的出口國除了中國還有其他歐洲國家,這讓人很是費解。
根據《全球糧食展望報告》來看,2017年的時候全球五大大米產量國,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國、越南,其中越南的糧食出口量逐年增加,另外還有個太過的糧食產量也不斷上升,從這里可以看出,越南和泰國都是小國,為何還能在保證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進行出口,其中原因很多。
況且我國現如今是以工業為主的製造業國家,更本不會大量投入農業,而南方沿海地區都是用來發展高科技產業以及商業化較多,很少有農業種地,西北以及西南,也就是西藏新疆等地又不適合糧食產業,這些都是根據國情決定的,倘若糧食不夠自給自足,肯定是有擴大播種面積。
越南如今就是如此,很多人都在家從事農業,能成為大米出口國並不稀奇。
❸ 越南太平省什麼村大米產量最高
太平村。越南廣泛種植大米,全國的大米產量很高脊拍,在太平縣里各村的大米產量有所不同,其中產量最高的改野旁是太平村。大米亦稱稻米,是稻穀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後製成的食物,大米是核橡中國大部分地區人民的主要食品。大米稱譽為「五穀之首」,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占糧食作物栽培面積的四分之一,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
❹ 越南領土只有中國的4%, 人口卻有近一億,為啥他們還有糧食出口
越南領土只是中國的4%,人口卻將近1億,他們的糧食主要來自於——大量進口,少部分種植業,中國糧食支撐!
糧食進口時期。
眾所周知,在清政府的時期曾經有八國聯軍侵華事件,而八國聯軍侵華事件之中就有一個地方被八國聯軍所佔領,那就是越南,越南最主要的是被法國所佔領,而當時的越南清政府想要收回卻根本無力收回,就是因為法國佔領的越南,法國不允許清政府收回來越南!是越南便徹底成了法國的殖民地,那麼越南從此糧食便沒有自己種植一出,相反卻是大量的進口,或者是依託於法國的大量進口!
❺ 湄公河產小麥嗎
湄公河不產小麥,湄公河是稻米生產的主要產地。
湄公河下流及其9條叉道流入南海時所形成的沖積平原,稱為湄公河三角洲,該河段也被越南人稱為九龍江,是越南第一大平原櫻猜,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其中1/5屬於柬埔寨)。
平均海拔不到2米,多河流、沼澤。越南南方60-70%的農業人塵畢口集中於此,是越南稻米生產的主要產地,也是東南亞著名的產米區之一。
湄公河流域
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總長約4909千米,流域總面積:81.1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
發源於中國青海省,流經西藏自治區與雲南省,此後成為緬甸與寮國之間,以及寮國與泰國之間的部分國際邊界,還流經寮國、柬埔寨與越南,然後在胡志明市(即原稱西貢)南面注入南海。
寮國首都萬象與柬埔寨首都金邊均在岸邊。
湄公河約3/4的流域面積在其下游流經的5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與越南。
瀾滄江流出中國國派頌芹境以後的河段稱湄公河,占湄公河一瀾滄江總流面積的77.8%,幾乎包括整個寮國、柬埔寨和泰國的大部分地區、越南的三角洲地區和部分中部高厲河道平均比降約0.16‰。
❻ 越南甘薯產地在哪裡
越南甘薯產地在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後來被西班牙殖民者帶到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甘薯屬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質蔓性藤本植物,又稱白薯、山芋等,屬高產作物之一。甘薯被引入中國,是在明朝中後期。甘薯和紅薯指的是同一種植物,只是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有所不同。它的別名有很多,其他別名還有番薯、朱薯、金薯、山芋、地瓜、甜薯、紅苕、萌番薯等。甘薯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現中國大多數地區普遍栽培。甘薯栽培面積以亞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居第3位。
❼ 越南也有個河南省,面積沒北京通州大,據說當地有個世界第一大廟
最近一段時間,防疫不錯的越南也受到了影響,據說是印度的變異毒株讓越南栽了跟頭。而越南出事的地方名字很有意思,叫河南省。
越南也有省級行政區劃分,一共有58個省。越南的這個河南省在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一代,靠近越南首都河內。這里土地非常肥沃,適合種稻米,是越南自古以來重要的糧食產地。而且當地河流眾多,航運非常發達。
越南的河南省面積很小,只有860多平方公里,還沒面積906平方千米的北京通州區大。中國河南省的面積是越南河南省面積的194倍多。
在古代能出產大量的糧食,意味著可以供養更多的讀書人,所以越南的河南省在古代也是文化昌盛的地方。越南很多重要的文化遺址都位於這里。
其實越南成立河南省的時間不是很長。一百多年前,越南在被法國殖民之前,行政區劃和明朝時期中國的地方區劃非常類似。都是某某府,府下面是某某縣。
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之後,越南徹底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在1890年,法國殖民政權正式建立了越南的河南省。此後雖然有過變更,但這個省的名字保留了下來,一直沿用到現在。
越南的這個河南省里有個很大的佛教寺廟,叫三祝寺,這座廟的建築風格和中國古代的建築非常像。
這個寺廟有很悠久的 歷史 ,有1000多年的 歷史 。這個寺廟面朝湖,背對山,遠處群山環抱,風景非常漂亮,這個寺廟的前面有個巨大的湖,面積達到600公頃,湖裡面還有六個小島。
據說這個三祝寺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寺廟,佔地面積高達5000公頃,就是50平方公里。這個寺的三寶殿里可以讓5000名僧人同時禮佛。當然了,現在看到的這么大的寺廟不是越南古代修的,古代越南可沒有這個財力和技術能修這么壯觀的寺廟。這個寺廟是現在越南政府修的。目前這個廟已經是越南的國家級 旅遊 景區了。
其實,當國人看到越南也有河南省這種名字時,我們除了感覺有趣之外,還有一個願望。
中國古代有著非常深厚燦爛的文化,中國古代的周邊國家紛紛向中國學習。這也是古代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地方。但是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陷入到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這個變局不僅指的是我們打敗仗了,更指的是中國在文化方面落後於世界,這是過去幾千年中國人沒有遇到的事情。
自清末到現在,這一百多年間,我們一直在追趕。我們這些年一直在當學生。
所以當我們看到周邊國家的一些中國古代的文化痕跡時,我們是五味雜陳,希望有一天能讓我們的文化能重回漢唐。
文/雪域雄鷹
❽ 誰能幫我查一下中國和越南的糧食生產情況,以及兩國的吃飯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中國20年糧食生產情況回顧
作者:未知 出處:集誠 分類:期貨專題
--------------------------------------------------------------------------------
1978年前,我國的農業生產能力徘徊不前。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普遍實行,調動了我國數億農民的種糧積極性。20年間,這一基本制度完善穩定,我國農民的生產熱情也一直不減。這是農業20年來穩定發展的根本原因。
20年間我國糧食生產穩步發展。到今年上半年,累計生產糧食82.127億噸。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達百分之二點七,遠遠超過人口增長速度。人均糧食產量現為400公斤,比1978年的318.7公斤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八,比1949年的208.9公斤增長了近1 倍。在糧食生產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肉類、水產品、禽蛋、水果、蔬菜的人均產量也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我國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總產量相繼登上了3.5億噸、4億噸、4.5億噸三個台階,1996年更突破了 5億噸大關,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生產國。199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49418萬噸,比1978年的30475萬噸增長了百分之六十二點二,年平均遞增百分之二點五八。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糧食總產量的增長是在耕地總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取得的。1978年,我國耕地總面積為 9938.9萬公頃,而1996年則為9546.7萬公頃。
20年來,在土地承包等基本政策穩定的基礎上,從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出發,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促進了糧食生產不斷發展。
1978年至1984年間,農村改革以由點到面逐漸推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農村經濟出現超常規增長。這一時期,農業生產年均增長速度為百分之七點三,糧食總產量年均增速為百分之四點九。
1985年至1988年間,農村改革以變革農產品流通體制及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為主,農村經濟呈常規增長。
1989年至1992年間,國民經濟全面調整時期,農村改革仍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並改革糧食購銷體制,培育農產品市場。經過治理整頓,我國扭轉了農業生產下滑的趨勢,糧食生產走出了徘徊不前的困境,農業生產取得了年均百分之五點二的增長速度。1990年至1992年,糧食生產連續三年奪得高產。
1993年至1998年間,農村經濟迅速恢復並穩定增長。農村改革以加快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為主要內容。
農民、國家和集體多方增加投入是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由於生產積極性得到保護,廣大農民成為農業生產投資主體。1986年,農村居民個人固定資產投資為574.8億元,1995年上升為2007.9億元,增長了近三倍半。
國家也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中央基本建設和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國家銀行用於農業方面的貸款不斷增加,1996年達到3572.4億元。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業投入也大大增加,特別是來自鄉鎮企業的以工補農資金得到穩定增長。
農業科技推廣的迅速發展,使我國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如虎添翼。據專家測算,「七五」時期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百分之二十七,「八五」時期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四,1997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更達到百分之四十二。
1987年以來的十多年,各地以「豐收計劃」為龍頭,普遍加大了科技推廣力度,重點推廣了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高產優質小麥以及水稻旱育秧與拋秧、種子包衣、小麥精量半精量播種、地膜覆蓋、秸稈覆蓋和節水灌溉等增產增收技術。
從1995年開始,國家組織實施以提高供種質量、推廣優良品種為目的的「種子工程」,加大育種科研力度,健全種子推廣網路,整頓種子市場秩序,推進種子生產專業化、加工機械化、質量標准化、經營集團化,使種子科研推廣工作邁上了新台階。
我國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使得農業抗災奪豐收的能力越來越強。
水利建設不斷發展。全國共建成水庫8.4萬座,總庫容量達到4800億立方米。1997年,全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123.9萬公頃,佔全部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五十四。全國節水灌溉面積已達1300萬公頃,灌溉水有效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
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1997年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1840萬千瓦,比1978年增加了2.56 倍,耕地、播種、收獲三個主要農業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了百分之六十點六、百分之二十三點四和百分之十四。
種田走向化學化和電氣化。化肥施用量由1978年的884萬噸增加到1997年的3980萬噸,增長了 3.5倍。化肥品種結構趨向合理,磷肥、鉀肥比例提高,復合肥增長較快。農村用電量達到1980億千瓦時, 20年增加了6.8倍。
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世紀之交,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過20年改革開放洗禮的九億農民,一定能描繪出更新更美的篇章,為增加有效供給、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增長,作出更大的貢獻。
越南農業占國民經濟比重較大,1988年越南農業人口人均土地1.98畝,人均種植面積1.7畝,屬於人均耕種面積較低的國家。
(一)糧食作物
越南的糧食作物以水稻和雜糧為主。糧食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仍「靠天吃飯」,加上受其它因素制約,糧食增長率低於人口增長率,即使在風調雨順的年景也只能處於不飽或半飽狀態。1980年是「二五」計劃中產量最高的一年,產糧1438萬噸,低於歷史最高年2100萬噸31.5%,每年缺糧200—300萬噸。1981年,越南農村推行承包制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生產有所發展,1981年產糧1510萬噸,1983年達到1700萬噸,人均佔有量接近300公斤,1987年,由於旱災減產,糧食總產僅達1750萬噸,人均不到300公斤。1988年達1900萬噸。1989年早晚稻播種面積508.5萬公頃,糧食總產超2100噸,其中大米1800萬噸,比上年增長7.8%。1991年大米產量達1910萬噸。糧食豐收,使越南各地米價由前兩年的700盾/公斤下跌至500盾/公斤,位於越南最南端的金甌角米價甚至降到400盾/公斤(按自由市場比價約摺合人民幣0.5元/公斤)。同年,越南共出口大米140萬噸左右。據世界經濟專家預測,在未來的幾年裡,越南可望成為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之一。越南出口大米價格低廉,比國際市場米價低15—20%,有一定競爭力。
雜糧作物主要有玉米、木薯。越南西北、越北、西原、南部東區和湄公河三角洲都是玉米產區。1976年以來,年玉米種植面積約450—585萬畝,人均產量只有8公斤。木薯在越南山區和半山區普遍種植,但由於缺乏計劃和認真管理,平均畝產只有460—530公斤。玉米和木薯都是山區居民的主食,這兩種作物的面積和產量近年來都呈下降趨勢。1979年雜糧總產300萬噸,占糧食總產量的22%,1983年下降到214萬噸,僅占糧食總產量的12.6%。
(二)經濟作物
越南的氣候、雨量和土壤適宜於多種經濟作物生長。越南的經濟作物種類繁多,短期作物有花生、大豆、甘蔗、煙葉、薴麻、棉花、蒲草等;多年生作物有茶葉、橡膠、咖啡等。
#FH茶葉##[R]越南茶葉產區分布在黃連山、河宣、北太、山羅和永福省,中部的廣南—峴港和富慶省,西原和嘉萊—昆嵩和同林省。1983年,全國茶葉面積近5萬公頃,按規劃將擴大到15—20萬公頃。1991年茶葉產量達3.09萬噸。
#FH橡膠##[R]分布於越南南部東區各省,尤以同奈、小河兩省橡膠面積最大,其次是西寧、多樂、嘉萊—昆嵩、賓士天省。1975年,越南政府接管了崐法國人在同奈省留下的12個橡膠園,並成立了同奈橡膠公司。現越南橡膠總局下屬17個橡膠公司,126個農場,職工15.2萬人,橡膠總面積17.2萬公頃。1991年產膠5.2萬噸。
#FH咖啡##[R]咖啡是越南重點經濟作物之一,是主要的出口商品,主產於越南中部西原地區。位於西原中心的多樂省咖啡種植面積佔全國的一半,咖啡出口金額佔全國咖啡出口金額的60%;其次為北方的義靜省。近年來越南與經互會成員國合作開發的咖啡園面積不斷擴大,1991年產量為4.52萬噸。
#FH煙葉##[R]全國有名的煙葉產區是北方的諒山、高平兩地,其面積佔山區各省煙葉總面積的89.2%。南方順海省的福山,同奈省的方泰,胡志明市的守德、古芝,西寧省的鵝油和安江、同塔等地建有煙葉專產區,面積1萬多公頃。1990年計劃擴大到8萬公頃。
此外,義靜、清化、河北、西寧等省盛產花生,近年來種植面積和產量均有提高,全國各省市都有花生提供出口。紅河、藍江、珠江、小河、同奈等江河流域一帶及中部南面沿海一帶盛產甘蔗,1991年全國甘蔗產量540萬噸。
❾ 越南木薯最好的產地
目前在越南,木薯已成為繼稻穀、玉米之後的第三位重要糧食作物。木薯既作為糧食作物,加工成澱粉後又可作為酒精、化工產品、葯品和飼料等產品的加工原料,乙醇酒精還可以製成生物燃料添加到汽油中使用,另外還可加工成多種出口產品。木薯樹種於18世紀中期被引進越南,但真正在面積和產量上得到快速發展是從2000年開始。2000年種植面積為23萬4900公頃,總產量200萬噸。到2009年種植面積達到56萬公頃,總產量達950萬噸。如此,在10年發展過程中種植面積增長了2.4倍,產量增長了4.75倍。同時,木薯加工廠數量也飛速增長,如今越南全國共有87家大規模加工企業以及285多家半手工加工廠。與5年前相比,加工廠數量增加2倍、生產能力增長了3倍。其中有一些使用國內木薯原料的乙醇酒精生產廠的投資金額達到幾億美元。 2008-2009年間,世界鮮木薯產量約2.5億噸。2009年越南木薯產量已達950萬噸,位於世界第十位。在越南,木薯幾乎在每個省份普遍得到種植,種植面積最多的屬東南部地區包括了頭頓省、平陽省、平富省、同奈省、西寧省、胡志明市和西原高原地區包括嘉萊省、大叻省、德農省和林同省。目前越南木薯產業發展膨脹,出現不按土地規劃規定而亂砍伐山林種植木薯,耕作產量低;各加工木薯澱粉工廠造成的環境污染不斷惡化,生產產品未呈多樣化,市場銷售不穩定等問題。2009年12月底在胡志明市舉辦的「可持續性發展木薯產業」的研討會上,越南農村與農業發展部有關領導做出以下指示:越南全國需穩定維持木薯種植面積約45萬公頃,至2015年力求每公頃木薯種植面積平均產量達到23-24噸,並繼續增強種植技術、優良種子、扶持開發和植物保護的投入。 構建加工廠 + 農戶模式從種植生產到銷售實現一條龍經營,鼓勵農民參股到加工廠中以便在投融資、物流倉儲、銷售等運作成本和利益分配趨於合理化。地方政府給予有固定供銷關系簽約的木薯原料產區一定的投資貸款支持。近幾年來,由於國際市場對木薯產品進口需求的不斷增加,越南木薯變為了附加值的農作物。越南工業貿易部已將木薯產品認定為越南農產品出口支柱產品之一。中國是一個大批量需求木薯產品的國家。每年中國都進口600多萬噸的木薯乾片和木薯澱粉。目前,中國是越南各類木薯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占越南木薯產品出口總金額的90%以上。2009年木薯產品出口為越南創造了約8億美元的外匯收入。在亞洲,印尼和泰國是越南木薯產業的主要競爭對手。越南同樣鼓勵中國各企業單位積極參與投資到越南種植高產木薯基地和投資設立木薯澱粉加工廠、乙醇酒精生產廠和能為現有的越南木薯澱粉加工廠污水處理提供技術合作。先中國方面已頒布對從越南進口的木薯和木薯澱粉實行質量達標鑒定的各種規定,希望兩國有關管理單位能不斷向兩國企業宣傳普及這些規定,特別要求所交易的產品外包裝必須標注產地、品質、生產廠家名稱、生產日期和適用對象(是食品用還是工業用)等。對於食品用的木薯及木薯澱粉產品如要出口到中國市場則需經授權的越南檢驗檢疫職能機構按照中國質量要求檢驗檢疫後領取出口許可證書,各種木薯及木薯澱粉產品需符合中國規定的各項食品安全指標。
❿ 越南的大米主要在哪裡生產
越南大米主要產自於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
水稻在越南是第一大糧食作物,它在全國范圍內都可種植。越南人把大米當作主食,認為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1990年的水稻種植面積有600萬hm2,通過推廣雜交水稻,目前種植面積達到750hm2, 而且平均產量也從原來的3.2噸/ hm2提高到現在的4.13噸/ hm2。越南南部的熱帶氣候和北部的季風氣候都合適水稻的生長,並且這個地區還有兩個土地肥沃的沖積平原--紅河流域和湄公河流域是兩個大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