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喀秋莎火箭炮是哪個國家的
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軌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葯傾瀉於目標地,但其准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它們雖比其他火炮來的脆弱,但價格低廉、易於生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自行火箭炮(自行火箭炮不同於自行火炮),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和其他火箭炮相比,這樣的機動性為喀秋莎帶來其他的優勢: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並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離開。其火箭發射車為美國援助的雪佛蘭G7100及福特-馬蒙·夏靈頓卡車和蘇聯自己生產的吉斯151卡車。
BM-13「喀秋莎」火箭炮,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火箭炮的流行名稱。系由沃羅涅日州的共產國際兵工廠組織生產,取共產國際俄文第一個字母K命名並印在炮車上,這是沃羅涅日共產國際工廠出廠時的標記,K即是俄文單詞共產國際的第一個字母。由於火箭炮這種新型武器當時嚴格保密,蘇聯紅軍也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稱,就根據這個字母「K」,把該武器命名為一個女性的愛稱「喀秋莎」,這個別名迅速在蘇聯紅軍里傳播開來。德國納粹則稱之為「斯大林的管風琴」(因其發射時聲音類似於管風琴)。
卡車型和履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