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打贏了越南戰爭所有戰役,為什麼最後卻輸掉了整個戰爭
越南戰爭是美國在二戰後參加的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戰爭,這場戰爭反應出了一個神奇的現象:美國打贏了戰爭中的所有戰役,在軍事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最後卻輸掉了整場戰爭。在戰場戰無不勝,最後卻輸掉戰爭這種事在整個人類戰爭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美國狼狽從越南撤出 越戰本是一場越南內部的政權爭奪戰爭,從1955年爆發,由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扶持的南越政權卻在戰場上和政治上表現的非常糟糕,早期法國一直在前線直接協助南越進行作戰,但由於二戰後法國國力大幅度衰退,在戰場上逐漸失控,不僅徹底喪失了對北越的控制,在南越也顯得力不從心,最後美國選擇全面介入越戰,暫時穩定住了局勢,而越戰也從此進入 *** 。 美軍在越戰中使用了大量先進的武器 「 」北部灣事件」成導火索 其實從1961年開始,美國就不斷派遣特種部隊、空軍部隊,以及軍事顧問進入越南,不過只是「 」有限介入的特種作戰」,但很顯然「 」特種作戰」無法拯救爛泥扶不上牆的南越,於是從1963年開始,美國就開始計劃全面介入越戰,次年便爆發了著名的「 」北部灣事件」。 「 」北部灣事件」的爭議非常大,一是因為它發生的時間太過於巧合,二是事後對該事件的揭秘和美國官方給出的報道完全不同。 越戰經典照片 此事件美國官方給出的說法是,1964年8月2日,美軍驅逐艦「 」馬多克斯」號正在北部灣公海水域執行「 」水文地理研究」任務,隨後遭到北越三艘魚雷艇的突然襲擊,隨後雙方交火,美軍擊沉一艘北越魚雷艇;8月4日晚,「 」馬多克斯」號和另一艘驅逐艦「 」特納·喬伊號」又遭到北越魚雷艇的襲擊,美軍再次將其擊退。 越戰給越南民眾造成了難以想像的災難 兩次襲擊事件後,8月5日,美軍在沒有得到國會授權的情況下展開報復式空襲(在某些情況下,為了保證戰爭的突然性,美國總統可以繞過國會指揮海軍陸戰隊進行戰爭行為),7日,國會正式通過《東京灣決議案》,正式授權總統在東南亞進行戰爭行為。 60年代,美軍正式在越南登陸,一場現代化對半現代化的較量開始了 美國官方的說法明顯是一副自己先被打,然後反擊報復的說辭,但是北越方面和部分北部灣事件的部分美軍經歷者的說法卻完全不同,首先據北越方面的說辭8月2日的「 」馬多克斯」驅逐艦號並非是在公海,而是進入了北越領海,北越魚雷艇只是為了驅逐美軍艦艇,但卻突然遭到了美軍襲擊,也就是說是美軍先開火。 正在對越南發起炮擊的美海軍「 」新澤西」號戰列艦 而8月4日的交火則根本沒有北越魚雷艇,美軍飛行員詹姆斯·斯托克戴爾回憶稱:當時美軍軍艦對著空氣開火。當然不管事實如何,「 」北部灣事件」讓美國有了出兵的理由,於是正式介入越戰。 美軍在越南實行「 」三光」政策 而結果就是,美國打了11年,最後以失敗撤軍戚租襲告終,雖然在這11年裡打贏了戰場上的所有戰役,但這11年間美國結束了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美元霸主地位遭沉重打擊,國內動盪,並出現巨額財政赤字,冷戰格局也從進攻戰略轉變為守勢,戰後15年不敢再出手發動大規模戰爭。而這場戰局與結局嚴重不符的戰爭給了美國兩大深刻教訓。 溪山戰役的慘烈照片發回美國國內後,掀起了國內巨大的反戰浪潮 越戰給美國的兩大教訓 第一大教訓就是:發動一場戰爭需要足夠的理由,保證其是一場「 」正義之戰」。其實以上描述的內容可以看出,美國人發動戰爭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保住南越政權,這是一場干涉他國內政的非正義之戰,美國高兄人發動戰爭的借口非常牽強,理由可以支撐起一場反擊戰,但支撐不起一場全面戰爭,軍事的全面介入很快就暴露出了真正的目的。 越戰掀起了美國國內反戰 *** 因此從一開始,美國就沒有獲得己方陣營乃至國內民眾的全面支持,這就是所謂的「 」師出無名」。因此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前,美國輿論在全球造勢,幾乎讓全世界都相信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經典的越戰反戰 *** 照片,刺刀與鮮花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大教訓就是:發動戰爭需要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美國打越戰可以說是打得不明不白,先是全面介入從正式開始准備到實施不到一年,非常倉促,既沒有宣戰目標也沒有進行戰爭動員,全國就這么突然加入了戰爭,因此戰爭的民眾基礎非常不牢。 美軍在越戰中占足了裝備優勢,卻難得國內民眾的心 其次,美國沒有確立軍事干涉的具體目的,雖然說根本目的是為了保住南越,但是戰爭打到什麼程度算是保型纖住南越,是要消滅北越,還是要把北越拉上談判桌,還是要讓南越建立自己穩定強大的政權,美國人自己都不知道,但卻一步步升級軍事行動,戰場上是打贏了,但模糊的戰略定位,使得在戰場上的勝利毫無意義,反而讓自己陷入泥潭,這就是美國在越戰中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在1983年的入侵格瑞那達,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的目標就很明確,打完就收工,絕不拖泥帶水,使得美國獲得完全的勝利和巨大的利益。 海灣戰爭美軍打得非常乾脆 開始吸取教訓 正是這兩大教訓,使得美國在越戰後15年不敢出手發動大規模戰爭,值得一提是,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失敗,和美國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外根據這兩大教訓,後來美國還制定了一些發動戰爭的先決條件,其中有一條是要不斷評估自身與戰略目標的差異變化,且出兵是最後的手段。 蘇軍坦克開進阿富汗 比如敘利亞戰爭,俄羅斯介入戰爭後,美國看到反對派不行了就果斷宣布撤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損失了利益,但美國本身並沒有陷入戰爭;而且敘利亞、利比亞、埃及、葉門、烏克蘭雖然都是美國在背後搗鬼,但美國自己沒有全面介入,有效保證了自己不陷入戰爭泥潭,以免重蹈越戰覆轍。 蘇聯入侵阿富汗,顯然蘇聯沒有吸取美國的教訓 很多人也許會拿伊拉克和阿富汗舉例,說美國也出兵了,也陷入泥潭了,不過打阿富汗是因為911,打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動美元地位,又沒有辦法挑起伊拉克內部沖突,所以美國有足夠的理由和條件(相當一部分是編的)發動戰爭,而且戰爭結果美國也達到了目的。 雖然收尾收的不是很好,但從結果上看,是符合美國利益的,控制了中東、中亞,雖然搞得一團糟,但糟的又不是美國。 現在美國介入局部沖突多是以特種作戰的方式,伊拉克戰爭後就沒有大規模開戰了
2. 想了解美國跟越南的戰爭
越南戰爭或越戰(1961年—1975年)是美國和越南共產黨游擊隊之間的戰爭,是二戰以來美國參與的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也是冷戰的一部份。美國為防止共產主義在東南亞獲得政權,出兵越南幫助南方吳庭艷政府。越南北方領導人胡志明由於具有共產黨身份,伏睜攔因此幫助越共游擊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後有撤兵意圖,但還沒來得及行動即被暗殺,接替的總統林早握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缺胡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南南方軍隊被共軍消滅,越南在共產黨執政之下獲得統一。
3. 美國越南戰爭是誰勝了
越南為自己的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包括法越戰爭在內的30年戰爭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越戰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則正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戚盯友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同時,越南戰爭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戰爭,永遠沒有勝利的一方。當贏得某些的時候,必然會失去另一些高槐。所以,我們需要珍愛和平。
4. 美越戰爭中有哪些經典戰役
溪山戰役
8年初,越南人民軍主力進入溪山(KheSanh)地區,將駐守溪山要塞的美國海軍陸戰隊1個團牢牢圍困。該要塞位於一個四面環山的高原之上,長1.6公里、寬0.8公里,控制著通向寮國邊境的九號公路。越南人民軍仍舊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打算借圍困溪山要塞引誘美軍大部隊前來增援,通過伏擊戰把溪山守軍和援軍一起殲滅。為此,越南人民軍指揮部投入了第202坦克團對守衛溪山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實施包圍。
5. 美帝打的越南戰爭最後贏了么
沒有,從戰略目的來看美軍算是失敗了,最終越南北方統一了南方,雖然從軍事上看,美軍並未失敗,越南的損失遠遠大於美國,至於美國失敗的原因,看下文吧
1975年4月30日,西貢的美國大使館上空最後一架直升機落荒,幾個小時後,越南人民軍的坦克踏破南越總統府的圍牆,南越政權(越南共和國)宣布投降。這標志著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美國在越南歷時十餘年,以花費150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7000多億美元)、陣亡五萬多人的代價,打的二戰後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最終卻全盤輸光。
越戰是一場背景復雜、過程混亂的戰爭,雖然發生在電視普及的年代,是第一場被「現場直播」的現代戰爭,留下了汗牛充棟的影像和文字記錄。但令人奇怪的是,到目前為止,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一本具有權威性的關於越戰的歷史著作,很多疑團和誤讀延續至今。美國在越南自始至終犯下了太多錯誤,導致在擁有相對於對手無可匹敵的資源與實力的前提下,輸掉了這場戰爭。
本文將檢討美國犯下的一個個錯誤,以期對越戰有較新的認識。
越戰中士氣低落的美國士兵
▍對敵人缺乏認識
美國當初是在對印度支那的局勢、對越南的國情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捲入越南沖突的。
美國認為,北越在1959年決定向南方派遣幹部、骨幹人員,秘密輸送武器,發動游擊戰爭以推翻南越政府,是因為南越總統吳庭艷開展了數年「肅共」活動,即將把南方潛伏的地下黨組織消滅殆盡。事實上,根據最近的研究,北越決定對南方開戰,從根本來說,固然是渴望重新統一——對《日內瓦協議》造成越南分裂現實的不滿,但也包含著現實政治動機和考量。當年北越國內面臨著一系列棘手問題。
1954年越南南北分治,次年北越推行了激進的土改政策,數以千計的地主、富農被處死,甚至包括抗法斗爭期間因大力支持越盟而被胡志明樹為標桿的開明地主代表。1956年,北越又推行了鎮壓知識分子運動,著名的現象學派哲學家陳德草(薩特的同學)的個人遭遇就是這場運動的縮影。同期,北越還推行了邁向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造成經濟蕭條、民生困難。打一場革命戰爭,可以有效轉移國內外注意力。
美國人一開始以為領導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作戰的是林彪,過了很久才確認是彭德懷。美國人在越南問題上犯同樣錯誤的時間更長,他們認為胡志明在北越是類似於斯大林、金日成在各自國家的地位,同時認為武元甲是北越最高軍事領導人。著名的1968年春節攻勢,就被美國人誤以為是武元甲的傑作。
北越的體制和同期社會主義兄弟國家並不相同,北越基本貫徹了集體領導制度,胡志明只是名義上的領袖,政治局更喜歡讓他在群眾面前和外交活動中發揮作用,具體工作另有他人負責。
領導對美、對南越斗爭的核心人物,是北越黨中央第一書記黎筍。黎筍曾長期擔任南方局書記,在南北分治的兩年過渡期內,主持了南方黨組織和人員的潛伏工作,在南越政府、南方社會各個角落布置了大量潛伏人員,奠定了越戰勝利的基礎。1959年以後,黎筍隱藏於胡志明巨大光環的後面,一手主導了北越對外作戰行動,並在黨內制定重大決策時,巧妙地將胡志明、武元甲及其支持者排除在決策圈子外面。
胡志明和黎筍
美國人第三個嚴重誤解是,一直以為1959年後南越不斷惡化的局勢是一場內戰。因此美國國內存在一個強大的聲音,反對捲入一場內戰並去支持一個「腐敗的、不得人心的」政府。從表面上看,1960年南越成立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宣稱自己僅僅是一個反對南越政府並開展游擊戰的聯合組織。1969年,解放陣線還在根據地成立了「越南南方臨時革命政府」。按照字面上的含義,南越似乎發生了人民起義,北越只是給予支援。
在巴黎和談期間,就出現了這樣有趣的一幕,美國不顧盟友南越政府的強烈反對,接納南方臨時革命政府為四方談判的一員。因此,1973年簽訂《巴黎協定》時,南越認為,南方臨時革命政府是北越一手控制的政治實體,沒有獨立資格來談判;北越則認為南越是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南方臨時革命政府才是南部國土的合法代表。最終,南越外長阮文藍和南方臨時革命政府外長阮氏萍拒絕簽字,只有北越和美國簽署協定。
事實上,解放陣線正是北越決定對南方發動游擊戰後的產物。北越很清楚,朝鮮戰爭表明美國在其盟友遭到常規軍事入侵時會出兵制止,但盟友內部發生「內戰」,美國就有些不知所措了。當肯尼迪政府意識到南越的「內戰」究竟是什麼情況,並派出顧問、增加軍事援助後,果不其然,美國國內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認為美國不該捲入南越「內戰」。
1973年美國根據《巴黎協定》撤軍後,雖然留下了價值6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但很快切斷了對南越的援助。到1974年下半年,南越總統阮文紹不得不號召打一場「窮人的戰爭」,進行嚴格的彈葯定量供給,南越士兵平均每人每天只有一枚手榴彈,八十五發子彈,每門炮每天四發炮彈。
當1975年決戰時刻到來時,白宮緊急要求美國國會批准給南越提供7.72億美元軍事援助,但國會否決了這一提案。而北越同期接受了軍事和經濟援助合計達30億美元。最終,在蘇聯提供的T-55式坦克、130毫米遠程加農炮、薩姆地空導彈的援助下,北越正規軍推過了軍事分界線。
北越人民軍和蘇制T-55坦克
▍不斷犯錯的白宮和五角大樓
美國在越戰中的基本政策是阻止北越南下,同時制止南方解放陣線的「叛亂」活動,維護日內瓦協定所劃定的南北分界線。因此,1965年美國正式大規模出兵越南,出現了「南打北炸」的局面,美軍在南方展開大規模地面作戰,同時只以空中力量轟炸北越。這些軍事行動的目的,意在迫使北越停止對南越的軍事行動。當時有批評意見認為,美國實質上是在打一場「不求勝利」的戰爭,只求北越坐到談判桌前,承諾在南方收手。
戰爭期間,美國為了表示求和的誠意,曾數次自動停止對北越的轟炸;同時利用各種公開與秘密的渠道,向河內表示盡快談判解決問題的意圖。在1969年尼克松上台主動向河內伸出橄欖枝、開啟巴黎和談之前,約翰遜總統就曾親自給胡志明寫信,提出和談的要求。總之,美國派兵到越南打仗,追求的不是勝利,而是含混不清的「和平」,美軍上上下下在這種追求目標不明確的戰爭中,喪失了方向感,不知打仗的目的究竟為何,士氣自然越來越低迷。
約翰遜總統
從軍事角度來說,美國在越南犯下了一系列錯誤。最為人詬病的是,美軍在越南採取了奇怪的人事制度。約翰遜總統派出五十萬大軍赴越參戰,卻拒絕徵召預備役部隊以彌補本土後勤和訓練單位出現的空缺。約翰遜的算盤是藉此博取好名聲,換取更多選票。但是,當美軍現役部隊因傷亡巨大需要增加兵員時,卻只能徵召更多的義務兵——這直接導致了擔心自己被徵兵入伍的青年學生發起的反戰運動,在1967年以後像燎原烈火一樣蔓延。約翰遜自私的小算盤不但砸了自己的腳,而且讓後任總統頭疼不已。
美軍在越南戰鬥了十年,卻「沒有積攢十年的作戰經驗,而是積攢了十個一年的作戰經驗」,這句話挖苦的就是美軍在人事上實行的輪換制度。因為現役兵員有限,美國採取了朝鮮戰爭期間行使過的人員輪換制度,任何官兵只需在越南服役一年即可輪換回國。然而越戰的情況和朝鮮戰爭全然不同,嚴重的傷亡使老兵不願再回越南打仗。這導致美軍完全無法保持必要的作戰經驗,剛剛熟悉戰場就輪換回國了。同時,美軍各部隊也喪失了起碼的凝聚力,官兵之間總覺得陌生,無法通力協作。
越戰後,美軍痛定思痛,認為越戰失敗,軍事上最大的教訓就是人員輪換制度。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長期化以後,美軍仍實行輪換制度,但不再採取單個人員定期輪換的做法,而是整支部隊集體輪換。
▍華盛頓數度錯失取勝良機
此外,白宮和五角大樓還數次錯失取勝良機。第一次,1955-1960年,美國派赴南越的軍事顧問團堅持認為南越面對的威脅是朝鮮戰爭式的常規入侵,於是將法國人組建的反游擊戰為目的的輕型作戰部隊統統解散,代之以美式常規重裝師。多年後,南越軍最善戰的將軍吳光長中將回憶,南越政府本來可以做好反游擊戰准備,堅守農村地區,但被美國顧問引到錯誤的方向。
南越最優秀的將軍,第一軍區指揮官吳光長中將
第二次,1961年以後,南越的游擊戰火越演越烈時,南越總統吳庭艷和美國的矛盾卻激化了。在肯尼迪默許下,1963年底CIA策動南越軍事政變,吳庭艷被殺,從此南越陷入嚴重混亂,直到1965年阮文紹出任總統。在這關鍵的三年時間里,先後發生九次政變,產生了五個政府,改組了十次內閣。由此,很多政府機構成了真空,解放陣線卻乘機坐大。南越有吳庭艷,尚能維持表面的團結,失去了吳庭艷,美國才發現自己作繭自縛。到1965年,南越到了崩潰邊緣,美國不出兵的話,解放陣線和北越就要自動接收政權了。
華盛頓第三次犯錯誤,是在1966年年中,美國空軍在近半年的時間里,實質上切斷了胡志明小道,南方失去了北越源源不斷輸送的作戰部隊和武器彈葯,以及至關重要的糧食、葯品;南方戰場上,傷員也無法及時後撤到北越,這時美軍只要加大打擊力度,南方戰場將難以堅持下去。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美軍在南方的作戰行動突然陷於停頓——南越內部又發生了大規模內訌!這樣,華盛頓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避免南越內部火並上。
最後一次機會,是在1969-1970年。1965-1968年,美國在越南的最高指揮官威斯特摩蘭將軍奉行「搜索與摧毀」戰略,企圖尋找敵軍主力,打一場決戰並殲滅之。但是北越軍和解放陣線非常靈活,美軍難以捕捉到敵人,處處撲空。在此過程中,美軍忽視了在越南南方打仗的目的是反游擊。眼看敵軍越打越多,華盛頓也意識到指揮官有問題而果斷換將。
艾布拉姆斯將軍上任後,轉變作戰重點,不再追求殲滅敵軍有生力量,轉為努力控制更多的地盤、人口,擠壓解放區的空間,「舀水捉魚」。到了1971年,大批南方解放區重新被美軍佔領,地方黨組織被連根拔起。以南方某地區為例,1968年解放陣線可以招募到1.5萬名新兵,次年只能招募到100人,美軍遭遇敵軍襲擊的數字也大為下降。
美國歷史學家長期忽視了越戰期間的這一局面。2007年,劉易斯.索利在《更好的戰爭》一書中對此作了詳細論述。但對美國來說,經過1968年春節攻勢以後,主流民意不願意看到美軍在越南繼續打下去。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決意盡快撤出越南,勝利的曙光已經顯現,但美國已沒有決心再打下去了。
一度扭轉了越戰戰局的艾布拉姆斯將軍
▍越戰的終點:始亂終棄
尼克松上台後,決心盡快、盡可能體面地撤離越南。經過一年的休養生息,1972年4月北越發動了被美國稱作「復活節攻勢」的軍事行動。此時駐越美軍已經很少,地面作戰主要依賴南越軍,美軍只提供火力和後勤支援。在美國威力巨大的空中火力打擊下,北越的進攻被粉碎,損失慘重。
這一年的後半葉,尼克松為了逼迫北越簽訂和平協議,恢復了對北越的大規模轟炸。B-52轟炸機首次直接轟炸北越重要目標。該年12月轟炸達到高潮階段,北越幾乎打光了防空導彈,再也無力反擊。美國卻只求北越盡快簽字,能使其體面抽身。次年1月,《巴黎協定》簽字後,美軍撤出了越南。
B-52轟炸機在越南投彈轟炸
南越一直疑心美國會拋棄自己,尼克松信誓旦旦連續寫了11封信向南越保證如果北越違反《巴黎協定》,美國將全力反擊。但水門事件改變了歷史,尼克松聲譽掃地,美國國會勢力極盛,繼任的福特總統施政空間有限,白宮前主人的承諾變得一文不值。
1975年1月,北越嘗試打下了南越福隆省後觀望形勢——1972年復活節攻勢中,北越的坦克也曾打下一個省,但被美國壓倒性的空中優勢炸了回去。眼看此次美國絲毫沒有出手干預的意圖,當年3月10日,北越再次發動進攻,當戰略要點邦美蜀被攻佔後,南越實質上已被切斷為南北兩段,美國仍然沒有出兵干預的跡象,3月25日,河內的政治局決議將原定的1976年解放全國的計劃提前實施。一個月後,西貢解放了。
美國對南越做的最絕情的也許不是違反承諾見死不救,而是更富有象徵意義的舉動:南越敗亡以後,當副總統阮高祺和第一軍區司令吳光長等大員搭乘美國軍機在夏威夷落地,驚魂未定時,他們滿以為會有美國軍政要員前來迎接,誰知只來了一個態度冷漠的下級軍官,以對待偷渡者的口氣命令他們脫下綴有將星的軍裝,換上便裝——失去了國家後,美國認為他們是身份待定的難民,翻臉不認人了。
據說基辛格為了不讓記者注意到這群怒氣沖沖的特殊人物,特意下令夏威夷方面去掉這批人的制服,將他們從公眾視線隔離開,遠離新聞界,以免發生讓白宮難堪的輿論事件。
就這樣,眼看著紅藍底金星旗插上南越總統府,華盛頓不得不為自己的愚蠢背上沉重的負擔。
6. 當年美國為什麼要和越南打仗雙方誰勝利了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越戰是二戰以來美國參與的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很多人也認為它也是冷戰的一部份,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甘乃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詹森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森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我正好在學這一課
打仗的時候越南處於弱勢,美國幾乎每次都勝利
但是兩方都損失慘重,越南方面認為一直這樣消耗下去美軍就會退出,但是美軍認為一直打下去越南早晚會認輸
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越南、美國、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西貢政權)在巴黎正式簽定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隨後兩個月內,美軍全部撤出越南。
傷亡統計
北越正規軍和被認為是越共游擊隊的人員: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
美軍: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8萬人,受傷30.4萬人,2000多人失蹤。
南越政府軍:死亡13萬人,受傷50萬人。
韓國軍隊: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亞軍隊:死亡500人,2400人受傷。
泰國軍隊:死亡350人。
紐西蘭軍隊:死亡83人。
我看了一下別的知道回答,總結了一下,海答實在太多了。。。
7. 美國越南戰爭戰況和主要戰役
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英文:Vietnam War;1955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其發生在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終打敗了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統一了全越南。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戰爭是冷戰下的一次實戰,希望統一越南的越南反政府武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的支持下,推翻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的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越南共和國。最後美國因為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漸將美國國防軍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統一了越南全國。
溪山戰役
溪山戰役,美軍代號為「蘇格蘭行動」(Operation Scotland)和「飛馬行動」(Operation
Pegasus),是越南戰爭中爆發於越南共和國(南越)廣治省西北部的一次大規模戰役,時間為1968年1月到4月間。在此戰役中,三個整師規模的越南人民軍部隊在重炮、迫擊炮和火箭炮支援下猛烈圍攻了美國海軍第3兩棲作戰部隊(III
Marine Amphibious
Force)和越南共和國陸軍駐守的溪生基地。而美軍則在優勢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堅守基地。最終越南人民軍在激戰77天後結束了對溪生的圍攻。溪山之戰,越戰中最血腥的戰斗之一。
東京灣事件
美國於1964年8月在北部灣(又稱東京灣)製造的戰爭挑釁事件。1964年7月底,美國軍艦協同西貢海軍執行「34A」行動計劃,對越南北方進行海上襲擊。8月1日,美第七艦隊驅逐艦「馬多克斯」號為收集情報,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國領海,次日與越南海軍交火,擊沉越南魚雷艇。美國政府迅即發表聲明,宣稱美海軍遭到挑釁。3日,美總統 L.B.約翰遜宣布美國艦只將繼續在北部灣「巡邏」。
東京灣事件是越戰的重大分水嶺。北越和美國雙方都把它看作對方的蓄意攻擊,並做出了強硬反應。北越越共游擊隊對多處美軍基地進行了報復性攻擊。北越325師進入南越領土集結,標志著北越正規軍(越南人民軍)對南越的公開進攻。美國政府宣稱北越攻擊了位於公海上的美國軍艦,但並未提及他們的任務。
8. 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介紹
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法國不甘心失去昔日的殖民地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就卷土重來。1954年,中、美、英、法和印度支那三國達成日內瓦協議,在法國承認印度支那三國民族權利的基礎上,恢復印度支那和平。法國撤走後,美國乘機插手,在越南南方扶植了它的傀儡政府——吳庭艷政權,並向南越提供軍事援助,派遺顧問,為南越建立起擁有三十萬人的軍隊。
1961年5月,美國破壞了「日內瓦協議」,發動了反對越南人民的「特種戰爭」。
「特種戰爭」是美帝國主義適應新殖民主義政策的新型侵略戰爭的一種形式。它在經濟上利用傀儡政府去剝削人民,而更主要的是帝國主義用提供武器和金錢,派遺「顧問」,指揮傀儡政府的軍隊去屠殺和鎮壓革命人民,並在一定程度上投入帝國主義自己的軍隊參加戰斗,以達到殖民掠奪的目的。
在越南南方人民的頑強反擊下,美國的「特種戰爭」慘遭失敗。美國於1964年8月又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把侵略戰火擴大到北方。1965年3月美國在峴港登陸,從而把侵略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的「局部戰爭」。越南人民奮起抵抗,使「局部戰爭」遭到破產。
1969年起,美國開始推行「戰爭越南化」政策。結果,美偽集團在戰場上遭到更加慘重的失敗,被迫於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簽訂《關於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簡稱《巴黎協定》)。美國撤出越南南方以後,阮文紹政權破壞《巴黎協定》,拒絕實現民族和睦,蠶食越南南方解放區。1975年春,越南軍民發動春季攻勢,4月30日解放西貢,5月1日,解放整個越南南方,徹底摧毀南越偽政權。至此,越南人民堅持十四年之久的抗美救國戰爭勝利結束。
9. 美軍在越南的第一場戰役是什麼結果怎樣
這是一篇有關美軍在越南的第一次作戰行動"Operation Starlite"的文章,很奇怪的是即使是美國人對這次戰斗的了解也不是很多,由於"We were Soldiers"這部電影的出名,許多人,包括美國人都把德浪河谷之戰當作美軍在越南第一戰,這無論如何是不正確的。我的意圖是比較簡略地向朋友們介紹一下這次戰斗的,如我以前的文章一樣,我盡可能地不包任何偏見地敘述這次戰斗。令我深感可惜的是,我手中有關這次戰斗的所有情況幾乎全部是來自美軍資料,原因很簡單,我不懂越南文,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有關越南軍隊的情況只能是來自美方,雖然美國人根據手頭掌握的情報盡可能地「還原」越軍的情況,但無疑其中有許多不準確的地方,比如我在許多地方看到美軍在越共第1團的序列里列有第80營,實際上應該是第90營,這些明擺的地方的錯誤容易糾正,但許多細節方面,比如越軍在戰斗中的意圖,在不同的時間里作出的反應等等等等,我們都不可能知道。作為越軍和美軍之間第一次大規模交鋒,越南方面肯定對此出版了不少書籍,也可以肯定在這些書籍中,越南人對於美軍的意圖,戰場中作出的反應等等方面的作出的敘述中也必然有許多不正確或不準確的地方,奈何我無法同時參考雙方對這次戰斗的敘述,從而能夠更加客觀和准確地描寫這次戰斗。好在在戰爭結束30多年後,美越雙方的敵意已經逐漸消失了,我知道在民間已經有了雙方老兵聯誼(包括參加這次戰斗的雙方老兵)的行動,也許有一天,越南和美國的史家能夠聯手合作,寫一寫越南戰爭,這樣必然會非常精彩。 1965年,當美國政府認識到即使在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的情況下,南越政府面臨的局面仍然每況愈下,於是美國決定直接捲入越南南北的沖突。在1965年前,美國軍事力量在南越的存在主要表現在派遣在南越軍隊中的顧問人員和特種部隊,但從65年2月起,美軍的正規部隊開始進入越南南部,幾乎是立刻,美軍與越共武裝發生了交火,就這樣拉開了長達10年的血腥戰爭的序幕。作為美軍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海軍陸戰隊從65年3月進入越南南部,到8月,陸戰隊的步兵部隊在越南的兵力已經達到了7個步兵營和1個對空導彈營,這些部隊駐扎在Danang和Chu Lai這兩個基地以及其他一些次要據點中,其中駐Chu Lai的陸戰隊為兩個營第4團1營和2營以及第3團3營,這些海軍陸戰隊部隊被統編為第3海軍陸戰隊師,師長是Lewis Walt少將,更多的部隊仍在路上,陸戰隊第7團1營於8月中旬抵達越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抵達越南不久,陸戰隊就開始在基地周圍進行作戰巡邏,在美國人到來前,這里附近基本上已經是越共武裝的天下,屢次受到打擊的南越軍隊已經基本放棄對於鄉村地區的控制,陸戰隊的到來使得局面有了好轉,從3月到8月,陸戰隊的巡邏區域已經達到了600平方英里,對於美軍,越共至今還在採取避戰的態度,雖然在這5個月里,陸戰隊和越共有過多次交火,但大多數情況下遇到的越軍人數只有個位數。同時越共並沒有放鬆對南越軍隊的襲擊,在這一地區的越共武裝主力越共第1團在近幾個月對南越部隊發動多次攻擊,屢次得手,從這個現象看,越軍在戰斗中迴避美軍只是個暫時的現象,雙方大規模交鋒只是個時間問題。 從8月初起,美軍一直在跟蹤越共第1團的無線電信號,通過這個渠道以及在被打死的越共身上繳獲的文件上,美軍在8月中旬將越共第1團的定位於Van Tuong半島上的幾個村莊內,距離Chu Lai基地只有15英里。8月15日,南越軍第2師師長親自來到陸戰隊第3師師部,向Walt將軍通報了一個重要情報,一個屬於越共第1團的士兵叛逃,在接受訊問時,他告訴南越人越共第1團正集結於Van Tuong半島Van Tuong村周圍,並且越軍正在作準備對Chu Lai發動一次大規模攻擊。這里要事先說明的是按照越共事後的說法第1團當時是在實行多次對南越軍隊攻擊後,雖然每戰皆勝,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所以退到Van Tuong進行休整,他們並無對Chu Lai發動大規模攻擊的計劃,那個「越軍即將對Chu Lai發動攻擊」的說法只是那個變節者的孤證,那個變節者只是個普通士兵,很可能他是為了炫耀自己的重要性而編造出這個故事的。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越軍也從沒有對Chu Lai發動過大規模攻擊,以越軍的兵力和裝備看,也很難想像他們會如此不自量力,而去當時美軍和越軍已經處在戰爭狀態下,而Chu Lai作為軍事基地,在戰爭時也完全是合法的攻擊目標,越南人也無必要對此說謊。而且陸戰隊在此以前也曾多次主動尋找越共主力,在一個星期前陸戰隊4團2營和南越軍第5團就共同發動了代號「Operation Thunderbolt」的對越共的掃盪,這次行動基本上是空手而歸。並非是因為得到要受到攻擊的情報才決心發起攻擊的。 得到這個情報的第二天,8月16日上午,Walt將軍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參加這個會議的只有正副師長,第4團團長James McClanahan上校和剛到越南的第7團團長Oscar Peatross上校以及師部的幾個參謀人員,在通報了情報以後,Walt將軍指出,在目前這個情況下有兩個選擇:一是命令部隊加強戒備,准備挫敗越軍對Chu Lai的進攻,然後轉入反攻,二是先發制人,在越軍還來不及發動進攻前,率先對其攻擊並消滅之。實際上沒有人會選擇第一個方案,這種待在原地被動地等待敵人攻擊的方法完全有悖於陸戰隊的傳統,第二個方案才是眾人討論的重點,很快獲得了一致的決定,立即計劃對越共第1團進行一次直升機空降和兩棲登陸的聯合作戰行動。那麼由誰具體指揮這次行動呢?經過短暫考慮,Walter將軍指定剛抵達越南的第7團團長Peatross上校,一個參加過太平洋戰爭和朝鮮戰爭的老兵。 為了確保這次行動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保密和行動迅速,必須在越軍查覺以前發動這次攻擊,所以Walter將軍反復強調,不要將這次行動通報給南越軍隊,即使在陸戰隊內部,也只通知到營一級軍官。這次行動的開始時間被定為8月18日0630時,也就是說從拍板進行這次行動到戰鬥打響只有大約40個小時時間,而這時除了確定要打這一仗以外,指派的步兵部隊,擔任配合的裝甲,炮兵,運輸和後勤部隊,運送登陸部隊的船隻,擔任機降任務的直升機部隊都還沒有著落呢!陸戰隊只所以敢於在如此短時間內計劃發動一次團級規模的攻擊行動是因為1965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一支精兵,我讀過很多美國越戰老兵的回憶,在談到那支「戰前」的軍隊時,我總是可以感覺到那些老兵們那種發自內心的自豪,當時的陸戰隊完全由自願者組成,中級以上軍官大多數有至少經過一場戰爭的經驗,他們的士官階層中,同時參加過二戰和朝鮮戰爭的人比比皆是,甚至一些資深的士官是參加過瓜達卡納爾之戰的老兵(順便說一句,我曾讀過幾個101空降師老兵的回憶,他們也談起65年時,他們師的一些士官參加過諾曼底空降和巴斯通之戰),即使那些最資淺的士官和下士,大部分也已經服役4年,大部分官兵相處已經長達兩年,官兵之間由於長期在一起服役,相互間的配合非常默契。長期以來,他們經歷嚴格和正規的訓練,使得他們成了世界上第一流的精銳部隊,「每個士兵都被要求能夠熟練使用連隊里的任何一種武器,除此以外,每一個士官都被要求能獨立指揮小部隊作戰,能駕駛任何一種軍用車輛,能夠讀懂軍用地圖,能夠通過無線電引導炮兵轟擊敵方目標」。所以Walt將軍相信他的陸戰隊按時做好戰斗准備。
10. 介紹一下美國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發生在1955年至1975年之間,又稱為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其本質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由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爭。發生於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寮國、柬埔寨。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後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最終推翻了越南共和國,統一了越南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