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人如何評價梁祝

越南人如何評價梁祝

發布時間:2023-05-10 06:32:36

⑴ 國際古典音樂界對《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怎樣的評價

從音樂上講,《梁祝》的水平並不高。能看到的國際上的評價大都是禮節性的泛泛而談。

⑵ 有關梁祝的評析

從歷史的意義來認識梁祝悲劇
朱蘇力教授在耶魯大學的講演(節選)
梁祝的故事表明,制度是否需要變革以及如何變革恰恰是在人們違反制度的行動中
展現出來甚或實現的。如果沒有梁祝的悲劇,人們就不會認識到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的
弱點和局限,就無法看到其他選擇的可能性。沒有許多青年男女由於偶然相識或長期交
往而自我產生的不符合當時社會婚姻制度的愛情,傳統的婚姻制度就將繼續保持原樣。
在這個意義上,梁祝的悲劇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充分反映了悲劇的特徵,即「歷史的必
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的沖突」。
我今天講的是一部在當代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的戲劇,《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個故
事至少在唐朝就有記載,此後在民間廣泛流傳,到了元代、明代,梁祝的故事已經大量
進入戲劇,不僅作為單獨的一個劇,而且在當時其他戲劇中也為劇中人物提起,由此可
見其在當時就已經成為一種民間經典或大眾文化。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社會改革,特
別是50年代的婚姻制度的變革,使得這一戲劇在中國獲得了新的社會意義。在當代中國
社會中,就其流傳的廣泛程度而言,恐怕《紅樓夢》也難以與之媲美。
我利用的版本是明代戲劇《同窗記》。我試圖從該劇中透視這種婚姻制度在當時社
會存在的根據及其「優點」和「缺點」。更進一步,與此劇相結合,我還試圖在抽象層
面上簡單討論制度的特點。我希望通過對法律制度與作為在制度中行動的行動者個體之
間的沖突來展示人類的註定了的悲劇性境遇,進而給我們以某種警醒。
梁祝悲劇何在
梁祝的故事不僅感動了一代代少男少女,而且也令許多多情的成年人傷感。人們如
今已經習慣將這個故事界定為「悲劇」,稱其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但這個悲
劇究竟悲在何處?每個讀者都必定是而且也只能從自己的經驗感受和角度理解戲劇。但
是,如果仔細想一想,這種事情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無論是青年還是中年,甚
至是老人,都有不少人由於種種原因相愛不成,私奔隱歷,甚至一起自殺。我們一般並不把
這種事件稱之為悲劇。有時一些人甚至會對這種痴情者表示輕蔑,認為其不負責任,即
使死者之間的愛情與梁祝的愛情同樣真誠。數年前,北京八達嶺長城上,就曾有一對各
有家室的成年男女殉情自殺,人們甚至對此表示了一種鄙視。因此,僅僅因為男女之間
的感碧謹情,以及感情無法在現有的社會婚姻制度中得到滿足,即使導致雙雙死亡,並不足
以構成一個悲劇。
有人(特別是新中國建立後的各種改編本,例如,即使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
也都有一段音樂表現「抗婚」)更強調這一事件中「階級斗爭」和「階級壓迫」的因素
,因為祝英台許配的馬家是當地的一個富庶人家(財主),似乎祝員外是因為貪財,不
惜犧牲女兒的幸福。但是,如果仔細看一看這個戲劇的原本,這一點其實並不存在。不
僅祝家與馬家同為員外之家(因此兩家僅僅是「門當戶對」而已,並無高攀之嫌),而
且當梁山伯千里期約來求親時.祝員外也沒有勢利地阻礙兩人相見。盡管劇作中沒有告知
梁山伯的家庭成分,但我們沒有理由推定其出身為貧下中農,相反,如果一定要推論的
話,也許更有理由是某個員外的公子。如果不是梁山伯誤解了祝英台的暗示,因此未能
如期赴約,至少從故事的前後背景來看,祝家未必會拒絕梁山伯的提親,未必會僅僅為
了馬家的富貴而違背了女兒悔攜基的心意。他們曾允許好強的女兒孤身遠赴杭州求學,如果以
當時的社會標准來看,祝員外父母實際上是相當開明,非常遷就女兒的,他們並不接受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訓。而且,至少原來的劇本中並沒有任何地方表現出馬家仗勢
欺人。相反,僅就迎娶途中允許祝英台祭奠梁山伯這一點,在我以及許多人看來,馬家
也還是相當「仁義」的,並不是那麼不講道理———設想一下,今天誰或誰家會在結婚
這一天同意這種行為。是的,馬家富庶,也許是個地主,但是,我們也不能僅僅因為馬
家富庶,就不允許馬家娶親,就應讓馬家斷子絕孫了吧!馬家至少有權利選擇祝英台。
因此,階級斗爭和階級壓迫也並不是構成此劇為悲劇的主要因素。
也許,悲劇在於包辦婚姻。我想僅僅這一點也並不必然構成悲劇。我將在後面分析
,其實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人類歷史上,在近代以前的主要婚姻制度形式都是包
辦婚姻。而並非包辦婚姻都將導致梁祝之類的悲劇,否則,悲劇就太多了。
從全劇來看,更重要的是,祝英台和梁山伯的言行始終在肯定著傳統的以媒妁之言
和父母包辦為主要特徵的結婚制度。例如,盡管祝英台已經愛上了梁山伯,她還是要將
這種感情掩蓋起來。他們倆曾「同床而睡,結腳而眠」,如果真的是反對包辦,主張婚
姻自由,他/她們完全可以「把生米做成熟飯」,而且假定梁祝兩人是主張婚姻自由的理
想化身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兩人會拒絕做熟飯,因為他們是兩情相悅,而不是單
相思。但是,祝英台一定要回家,一定要等著梁山伯來提親。而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女
身並已許嫁馬家之後,他也僅僅是表示深深的遺憾,還是准備求娶他們分別時祝英台虛
構出來的妹妹;只是當發現這一希望也落空時,梁山伯才「罷休不成」,表示要「前去
尋一個月老冰人,定要把赤繩綰定,定要把赤繩綰定」。同時責備「一來恨賢妹言而無
信(這是可以理解的過激之詞),二來恨卑人薄命,三來恨月老注得不均平」。甚至到
了這時候,祝英台還是稱「今生料不能夠了。我勸你休想也罷了」,堅持尊重傳統的婚
姻程序和制度;進而,祝英台以酒做媒證,許願「今生不和你諧鳳侶,來生定要和你結
姻親」;最後,倆人傷感而別。全劇中完全沒有顯示出祝員外或馬員外對祝英台施加什
么壓力和強迫。
因此,如果就劇本本身反映的情況而言,無論祝英台和梁山伯都不反對包辦婚姻和
媒妁之言的程序或制度。事實上,他們倆都力求以這種包辦婚姻和媒妁之言的程序來實
現自己的夢想,他們希望經過這種「程序正義」的認可。他們在這個意義上是自覺的遵
紀守法者。他/她們不喜歡的僅僅是由於這種程序或制度以及其他因素所造成的這種對於
他們非常殘酷的特定結果。即使這時,他們最終還是准備接受這種結果,也沒有打算挑
戰這種制度。僅僅是由於梁山伯的意外病逝,祝英台才悲感交加,發現了自己的感情之
所據,並決意殉情。因此,所謂梁祝本人要求婚姻自由的說法實際是在近代社會變遷的
背景下,現代中下層自由派知識分子對梁祝故事的重新解讀。
梁祝兩人的年齡
要理解此劇對於古人的悲劇性質,首先要理解戲劇故事發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同時
還要理解此劇寫作和演出時所針對的觀眾的社會和認知參照系,而這個參照系總是由觀
眾的日常直接生活經驗構成的。就《梁祝》而言,我首先討論的是該劇兩位主人翁的年
齡。
在《梁祝》的較早版本的故事和戲劇中沒有提及梁祝的年齡。因此在舞台上出現的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年齡實際是由不同時代的觀眾根據他們的直接生活經驗填補的。在現
代觀眾眼中,由於外出求學、戀愛、結婚這些事基本上都是同20歲左右的年齡相聯系的
事,因此,梁、祝兩人大致相當於兩位離鄉在外求學多年回鄉的「大學生」或至少是「
高中生」。而且,由於近現代因社會變遷而引發的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今天的這些觀
眾已經基本接受了婚姻自由的觀念,因此,當現代觀眾理解此劇時,盡管不是明確的,
卻會自覺不自覺地將主人翁的年齡忽略了,或者是用一個現代大學生的年齡來對梁祝的
婚姻作出判斷。
但是,對於古代觀眾或讀者來說,梁祝的年齡會小得多。因為無論是從古代的婚齡
推論還是從戲劇故事本身的細節來推算,梁祝悲劇發生時,他們兩人最多也只是青少年
,大約14-16歲之間,甚至可能更為年輕。在中國古代,就法律規定的婚齡而言,大致
在男20歲,女15歲,甚至更早。同樣是婚齡,古代與現代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古代一
旦規定婚齡,往往都是(特別是在早期)強制性的,即到這個年齡必須結婚;而如今規
定的婚齡是授權性的,即只有這個年齡,才能結婚或婚姻才得到法律的保護。從劇本來
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相遇時的年齡大約應在11-12歲上下,殉情時大約在15-16歲上下
。因為,首先,即使是古代,人們一般也不會等到16、17歲再上學讀書,他們更不是如
同我們在舞台上看到的那樣,是20歲左右的大學校園內的姑娘小伙。
其次,一般說來,男女青少年到13-15歲後,就會逐漸對異性敏感起來。而梁祝「
同窗三載」,朝夕相處,甚至兩人曾「你當初與我同床而睡,結腳而眠」,而梁山伯完
全沒有察覺到祝英台是個女孩子。這種現象,如果從祝英台方面來看,這就意味著祝英
台尚未發育,至少尚未完全發育,否則,無論其體形、動作和說話聲音都會發生巨大變
化,就很難在同異性非常親近的交往中完全掩飾過去。如果從梁山伯一方來看,梁山伯
則可能更不成熟,甚至可能還沒有開始發育,未進入青春期,因此,梁山伯才沒有表現
出在青年男子身上通常表現得最為強烈的、對於異性的敏感和好奇。
盡管劇本不是歷史,角色不是實際人物,因此,我們無法且沒有必要細致考證梁山
伯和祝英台的准確年齡,但是我認為,這個關於梁祝年齡的推斷大體是站得住腳的。而
這個年齡問題對於梁祝愛情的悲劇具有重要意義。
早婚與包辦婚姻
一旦確定了梁山伯祝英台的年齡,我們就會發現,以今天的標准來看,他們之間的
感情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早戀」(這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初中生談戀愛)。但是,使用「
早戀」這個詞,也許不很恰當,因為今天人們已經賦予了該詞某種貶義,似乎這種現象
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但如果歷史地看,在人類歷史上,今天我們所謂的「早戀」一直被
人們視為正常現象,甚至可能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必須。

悲劇因素之一:自然與社會
梁祝的故事以及歷史上的許多關於愛情的悲劇故事為我們理解社會和制度提供了一
系列啟示。
首先是關於婚姻的社會性質。當代許多知識分子都強調個人自由,在性與婚姻上,
表現為強調婚姻愛情的自由,強調性愛的自然屬性,強調所謂的自然法則。作為一種政
治追求,這些努力和宣傳在今天顯然是不錯的,並且是必要的。但是僅僅有這種理解,
其實很可能為這些語詞迷住了眼,在語詞的叢林中迷路。任何個體都必須在群體中生活
,才可能生活下來,發展起來。包括人的許多本能都需要社會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
制度才能滿足。其實自然本身並不像我們許多知識分子所說的那樣是美好的,自然就其
本身許多時候並不能滿足我們的本能的需要。在自然界的狂風暴雨、雷鳴電閃中,我們
會感到恐懼,也許只有許多人的聚居才能減輕這種恐懼。在大自然的災難中,我們會驚
魂落魄,只有人的相互
關愛才能使我們略有寬慰。甚至性愛,僅僅憑著自然也不能得到滿足;在一個生產
水平極為低下,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區,我們甚至難得找到配偶,或者乾脆無法繁
衍後代。如果沒有社會文化的發展,我們就無法感受性愛的美感,我們就沒有「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就沒有「昨夜星辰昨夜風」,沒有「相見時難別亦難」,沒有「相見
無語,惟有淚千行」。
是的,在熱戀中,當我們花前柳下,海誓山盟,我們感到自然的美麗;但是這一切
並不是自然的全部,而且這也是因為有一個現存的社會生活支持之下的自然、一個人文
化了的自然。當我們的戀愛受到種種壓抑時,我們甚至想回歸自然。但是我們能夠嗎?
我們已經進入了現代,這一切是不可能退回去的。即使可能,我們又真的願意嗎?除了
在那虛幻的、不加反思的浪漫的一刻。其實,即使在那一刻,我們也未必願意回到古代
,我們真的願意只能「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嗎?我們真的願意在車水馬龍、摩肩
接踵的人流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嗎?事實上,只要看看古人的愛情詩
歌中,大多隻是花前柳下,明月清風,最多也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或是「所
謂伊人,在水一方」;但請注意即使是今天人們根本不當回事的「漢水」,已經引發了
古人的「漢之廣矣,不可泳思」的哀怨。古詩詞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在許多當代人的愛情
中經常作為背景出現的高山林野、海浪沙灘(他們怎麼去呢———要披荊斬棘、跋涉百
里?即使去了,他們晚上回得來嗎?)古人的浪漫幾乎註定只能是「楊柳岸,曉風殘月
」的淺吟低唱,而不可能是「站成了兩個世界」的「白天不懂夜的黑」。這本身就說明
了事實上現代人戀愛活動的自然環境的擴展。現代社會的交通以及其他條件都使得我們
的自然更開闊了,在某些方面或某些時候與大自然更親近了,而不是如同某些現代學者
認為的那樣更遙遠了,更狹小了。甚至,由於現代的避孕技術的發展,我們事實上可能
比古人更多享受了性愛,少了很多由於對懷孕、養育之擔憂而帶來的性愛之壓抑和拒絕
。事實上,就總體而言,現代性至少在許多方面使得我們的愛情更為美麗。社會和文化
並不只是壓迫我們,而是支持、培育了我們的需求和感受。
不只是,卻還是有的。正是在強調人類的社會型之際,強調人類的本能就總體而言
必須在社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滿足,因此,許多個體的本能在某些情況下也就不得不適
應社會生活的需求,甚至性愛的本能會成為一種被人不斷使用的一種生物本能。例如,
用性獲取各種資源,維系自己的以及家庭的生活。甚至性會被制度化,這就是家庭,無
論是一夫一妻制,還是多配偶制。但是,無論何種形式,一旦形成了制度,都必然在滿
足人們的本能的同時又壓抑了這種或其他的人的本能。
但這就是悲劇嗎?對於一個個生命有限的個體來說,這也許就是悲劇;但是對於人
類來說,從制度的角度來看,也許我們能感嘆的僅僅是「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

悲劇因素之二:常規與例外
承認一個制度的語境化合理性,並不應由此承認其永恆的合理性,其實,任何社會
實踐一旦成為制度,都會有弱點,因為制度回答的都是一個穩定社會中的某一類常規問
題。因此,制度化就完全可能顯示出兩方面的弱點。一、建立制度的基本前提是社會條
件大致穩定,在相對穩定的社會條件下,該社會中的這一類問題將呈現出常態,只有這
時,該制度才是有效的和有用的;二、一旦社會條件發生了劇烈、根本,甚或是重大變
化,該社會的某一類問題就會發生變化,就會使這一制度的有用性大打折扣,甚至完全
無用。
例如,在婚姻制度上,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帶來了一系列社會生產生活條
件的變化:交通通訊的改善,人員的大幅度流動,醫療保健的發展,人類預期壽命的延
長,交往對象的流變等。這些變化就使得包辦婚姻所針對的問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
這樣的條件下,早婚早育已經不利於這個社會的需求,傳統社會中形成的早婚早育習慣
反而成為這個轉變了的社會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才可
以看到「早戀」何以從人類的一個自然生理屬性成為各個現代社會普遍要以各種方式解
決的社會問題之一。同樣,隨著這種社會的轉變,包辦婚姻和媒妁之言作為婚姻制度的
主要機制也失去了正當性。
梁祝的悲劇與制度的這一弱點基本上還沒有關系;與之有密切關系的在於制度化的
第二個弱點,這就是,任何制度針對的都是常規問題,有常規就有例外,而制度恰恰無
法處理那些常規之外的問題。
這一分析是從個案來看的。是不是對制度就應當完全採取一種機會主義的態度呢?
強調包辦婚姻的制度神聖性也許並不是一點價值都沒有,就當時而言,對於當時的婚姻
制度之穩定,也許還是有一定價值的。因為人們不應當對一個制度總是採取機會主義的
態度,總是採取機會主義的態度最終必定導致不僅是婚姻制度而且可能包括其他制度的
虛無。
但是,這樣說,只有假定製度本身已經完美、永遠不可改變,才能成立。問題在於
確立制度的最終目的恰恰是要能滿足人類的福利;如果尊重一個制度僅僅因為其是制度
,完全不考慮這一制度是否滿足了社會的福利,那麼這個制度最終必定會失去其作為制
度的正當性和活力,並且會壓制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產生的新的制度需求。因此,從
這一點上看,像梁祝的情況,只要不走極端(不完全否定當時的一般的婚姻制度),社
會和人們就應當允許他/她們作為特例,即允許他/她們自由戀愛和結婚,盡管這種允許
未必能保證他們今後的一生中都能情投意合,白頭偕老。
悲劇因素之三:制度何時變化
我在上面分析了早婚早育、父母包辦和媒妁之言制度的歷史合理性,但是,必須注
意兩點:第一,這種制度的合理性是在歷史中展開的,是歷史性的,而不是如同我在上
面的文字中展現的那麼簡單。我在文字上構建的該制度的合理性是一種馬後炮,是當我
們同歷史拉開距離之後對歷史的反觀。這種馬後炮有助於理解歷史,卻往往無助於生活
。我們既無法在理解了歷史之後才開始按部就班地生活,也無法通過理解歷史來比較精
確地把握未來。
第二,盡管我們在上面分析了梁祝愛情的合理性,但是也仍然是在今天的條件下。
根據我們今天的信息,才確認了這種合理性,而梁祝兩人以及當時的其他人都沒有可能
認識。
人類永遠是要在一種對現有和未來境況無法具有完全信息的條件下作出影響甚至是
決定自己未來的決定。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在一定意義上,總是不斷同這類問題
相遇,並作出各種選擇。我們會提出種種理由,會用各種歷史事實和各個學科的現有知
識來支持自己的要求,但是,我們其實未必真正了解滿足這些要求可能帶來什麼後果,
特別是我們不希望的後果。
梁祝的故事表明,制度是否需要變革以及如何變革恰恰是在人們違反制度的行動中
展現出來甚或實現的。如果沒有梁祝的悲劇,人們就不會認識到傳統的包辦婚姻制度的
弱點和局限,就無法看到其他選擇的可能性。沒有許多青年男女由於偶然相識或長期交
往而自我產生的不符合當時社會婚姻制度的愛情,傳統的婚姻制度就將繼續保持原樣。
在這個意義上,梁祝的悲劇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充分反映了悲劇的特徵,即「歷史的必
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的沖突」。如果不是發生在梁山伯
祝英台身上,就可能發生在祝山伯梁英台身上。社會必須支付這個代價之後,才能使人
們逐步有所體悟,這也是人類的悲劇。正是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梁祝的悲劇的意義至
少對於農業社會的中國人來說就在於它以藝術的方式展現了制度作為規則與現實世界中
特殊問題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是法理學上的一個永恆的問題。梁祝一劇的動人之處,
如果從我的、法學的眼光看來,就在於它強烈體現了這個至少到目前還沒有解、也許永
遠不可能有解的法理學問題。

⑶ 《梁祝》這首交響作品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

《梁祝》這首絢麗多彩、抒情動人並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交響作品輪此,在民族化、群眾化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與成功的嘗試,在國內外演出均受到熱烈的歡迎,群眾稱之為「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它已在歐、亞、美各大洲演出,並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格與鮮明特點,得到國際公認。美國梁余的舞蹈家根據它改編成美麗動人的冰上舞蹈。在國內,20世紀80年代初,彩蝶臘渣迅又飛過海峽,台灣唱片廠翻版出售《梁祝》,受到普遍歡迎,有些刊物還發專論評價,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視。香港唱片公司在該片發行量超過一萬張和兩萬張時,曾獎給作者金唱片和白金唱片。如今《梁祝》已飛進世界音樂之林,成為活躍在國際樂壇上的彩蝶了。

⑷ 國際古典音樂界對《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怎樣的評價

首先,也是前提,我個人是很喜歡<梁祝>的,雖說不常主動找來聽,但有聽的機會也不放過,也就隨便說幾句,希望抱著滿滿民族自豪感的仁兄們穗灶莫噴。
1,評價一首曲子,旋律很重要,但也不是決定性,否則巴托克早被掐死了,<梁祝>的討好恰在此處,有著如此凄美婉轉的故事做底襯,音樂只要把這種情緒合理的表達出來就可以,對中國人來說,這是首不需要什麼音樂訓練就可以感知、感動、感懷的作品,如果給你一首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協奏曲,非要你說說其中故事,估計對大多數人都困難。
2,就難易程度來說,並不是越難成就就越高,且不說巴托克這個瘋子,就好多學作曲的學生們都能寫出挑戰演奏極限的曲子來,可是他們的成就,和用幾個簡單音符創造天空的巴赫孰高孰低呢?結果不言而喻。<梁祝>是好演又好聽的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每到年底的山炮樂團演出季,幾乎是必選曲目啊,排練耗時少,門票買得多,客觀上增加了演出次數,誰要是想年底掙錢,卻搞些<春之祭>啊,<士兵的故事>啊之類拉的想死聽的更想死的曲目,那才真叫作死咧。
4,最最後,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梁祝><黃河>一類曲目的演奏上,我們中國的樂團是世界級的,畢竟,哪怕是柏林愛樂,在演<芬蘭迅燃頌>的時候也不是芬蘭樂團的畝族虛對手啊,更何況咱們那青紗帳里的游擊隊了,鬼子哪見過那些玩意啊,但凡見過的,就比國人強,君不見<梁祝>的權威版本就是日本人拉的么,東洋鬼子見過青紗帳,剿過游擊隊啊。

⑸ 梁祝傳說的傳承意義

梁祝傳說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周恩來總理生前曾經指出,它不僅寫出了悲劇,而且展示了理想。千百年來,梁祝傳說以提倡求知、崇尚愛情、歌頌生命生生不息的鮮明主題深深打動著人們的心靈,以曲折動人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結構而受到民眾的廣泛喜愛。梁祝傳說和以梁祝傳說為內容的其他藝術形式所展現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中國民間文學藝術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梁祝傳說自1600年前的晉代形成以來,主要流傳於寧波、上虞、杭州、宜興、濟寧、汝南等地,並向中國的各個地區、各個民族流傳輻射。
在流傳的過程中,各地人民又不斷豐富發展傳說的內容,甚至還興建了眾多以梁祝傳說為主題的墓碑和廟宇等建築。此外,梁祝傳說還流傳到朝鮮、越南、緬甸、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其影響之大在中國民間傳說中實屬罕見。 人們用豐富多彩的孫困桐文藝樣式來表現這個美麗動聽的故事,僅戲曲劇種就有30餘種、曲藝20餘種,更有上百首歌謠、幾十種工藝品,以及電影尺鬧和電視作品。 同其他口頭文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近20年來,由於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影響,以口頭傳承為主的梁祝傳說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原有的口頭傳承人相繼去世,年輕一代不願接續,傳承面臨著斷代的危則坦險,梁祝傳說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傳說的傳承者、說唱者,而梁祝文化的根在於梁祝傳說,故而急需搶救和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使這一優秀的文化傳統得以綿延。

⑹ 西崎崇子 俞麗拿 呂思清 對比梁祝

《梁祝》有很多錄音版本:俞麗拿,西崎崇子,呂思清,盛中國等等,如果是送給外國朋友,我認為你應該送俞麗拿的,畢竟她是《梁祝》最早,也是最權威的演繹者。

一,●藝人:俞麗拿獨奏、李堅指揮英國廣播音樂會管弦樂團
●專輯名:《梁祝 小提琴協奏曲》
●唱片公司:BMG
●唱片編號:BMG 74321416702
●錄音制式:DDD STEREO
●發行時間:1996年

●評論:

俞麗拿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最權威的演繹者之一。她不僅在《梁祝》創作期間多次向曲作者何占豪、陳綱先生提出寶貴意見,而且還順理成章的在1959年作品首演時擔綱獨奏,其時年僅18。數十年來她演奏了無數次《梁祝》,技藝凱陪茄爐火純青,感情細膩豐富。其間俞麗拿曾和不同的指揮家、樂團合作,數度將這部作盯察品灌錄成唱片,均是非常優秀的版本。而1996年由世界著名唱片公司BMG所灌錄的這個版本,無疑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擔任協奏的是英國廣播音樂會管弦樂團,指揮則是俞麗拿的愛子李堅。在這個版本中,俞麗拿的琴音宏大、堅實有力,刻劃了一個愛憎分明、落落大方、充滿自信的「祝英台」形象,藝術風格較之從前更加成熟。

二,西崎崇子灌錄中國音樂,亂洞深受全球華人樂迷的愛戴。後一九九二年與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這是世界首演《梁祝》協奏曲的同一樂團)攜手,又一次灌錄此名曲。西崎所灌錄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及其他小提琴與樂團的中國作品,在香港及台灣兩地獲得超過八張金及白金唱片,其中《梁祝》之銷量更超逾二十白金。她亦曾於一九八五年在北京聯同中央交響樂團,一九八六年聯同上海交響樂團演出中國小提琴協奏曲,並作全國電視廣播。為表揚她在中國國外推廣中國音樂所作的貢獻,她獲中國廣州方面頒授《金提琴獎》。

三,梁祝-呂思清
英文名稱:The Butterfly Lovers Violin Concerto
發行時間:1997年
專輯歌手:呂思清
上海交響樂團

閱讀全文

與越南人如何評價梁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詩有哪些現代 瀏覽:510
印尼電話前面加什麼意思 瀏覽:463
義大利辦事處在哪裡 瀏覽:582
印度炸空心球怎麼吃好吃 瀏覽:367
罵人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537
怎麼自己給娃娃做印度服飾 瀏覽:341
英國紅牛飲料什麼意思 瀏覽:834
中國為什麼要花37億幫助伊朗 瀏覽:801
印度士兵全套裝備價值多少錢 瀏覽:356
中國的大海在哪裡 瀏覽:338
英國人怎麼稱呼自己的偶像 瀏覽:688
越南分南越和北越哪個大 瀏覽:626
可以開炮義大利炮怎麼折 瀏覽:960
印度有哪些裝備比中國先進 瀏覽:500
英法怎麼看伊朗 瀏覽:878
五十越南盾等於多少錢 瀏覽:755
有什麼好的義大利語在線課堂 瀏覽:894
印尼回國飛機什麼時候開放 瀏覽:349
印度5萬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455
伊朗人做了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