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有什麼戲劇人物

越南有什麼戲劇人物

發布時間:2023-05-13 01:56:28

❶ 在越南人眼中,三國的哪十個人是最有名的


最後閑扯一句,當問及為什麼將呂布墊底時,越南人的回答也出奇地一致。他們認為,呂布武藝高強,這是值得稱贊的地方,可是,呂布這個人一點也不忠誠,經常來回換主人,這是讓他墊底的直接原因。在這個問題上,越南人對呂布的評價,與國人的看法是一致的。

❷ 越南北方派和南方派代表人物是誰

北方是阮富仲,南方是總理阮晉勇。廣西東興市越南語翻譯考察旅遊為你解答。

❸ 越南戲劇的劇種類型

嘲劇《觀音氏敬》
嘲劇的產生和早期流傳情況,在越南古籍中未見記載。據越南戲劇研究者們推測,可能於李陳朝(11~13世紀)時期即已流行民間,陳朝後期傳入宮中,成為宮廷娛樂項目之一。到了黎朝,它在宮中的地位下降。但因它的劇目內容反映現實、音樂明快輕松、唱腔接近民歌,所以在人民群眾中有很強的吸引力。到20世紀初,西方文藝思潮傳入越南,在城市裡嘲劇不再像以前那樣受歡迎,20世紀初河內的嘲劇院全部被迫關閉。
1952年越南勞動黨中央提出了挖掘民族藝術遺產的方針,嘲劇的情況得到改善。編導者們創作出許多新劇本,為抗戰和土改服務。在第三聯區(中部),還把中國電影腳本《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等改編成嘲劇。1954年和平恢復後,嘲劇獲得顯著的發展,成立了嘲劇研究會,民族歌劇學院也設立了嘲劇系。
嘲劇中總有丑角的滑稽表演,富有諷刺特色。它還比較注重情節發展,劇情曲折豐富。 改良劇是法國佔領越南以後產生的劇種。發源地在南圻永隆省。原是一種由一人說唱並配合一些簡單表演的曲藝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殖民者出於搜刮民財的需要,組織一些改良劇劇團進行巡迴演出。這些劇團用古樂伴奏,演出效果好。於是,一些劇作家把一些名著改編成劇本,並按劇情需要,將原由一人說唱的形式改為由多人扮演的多出本戲,演出很成功,從此便逐漸推廣。改良劇的鼎盛時期僅只10年(1920~1930)左右,在此期間,越南幾乎舉國爭演。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改良劇開始走向衰落。
1951年文藝界貫徹越南勞動黨中央的文藝方針,改良戲推陳出新,使其題材和現代革命內容日趨接近,有些劇本深受歡迎,如《紅土上的姑娘》、《一位南方的女演員》等,改良劇從此得到了復甦,並逐步發展。 話劇是從西方傳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些進步學生和公務人員把《一杯毒葯》、《安南法國大人》等劇搬上了話劇舞台,為越南話劇奠定了基礎。
1931年後,革命處於低潮,越南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陷入彷徨之中。這種思想在話劇舞台上得到反映,出現了表現個人哀傷、悵惘感情的劇目,如《烏江上的笛聲》、《荊軻》等,故事雖仍取材於中國,情調卻反映了越南當時的現實。
1936年後,話劇舞台演出了許多反映現實的劇目,如《沒有回聲》、《金錢》等。後殖民者對越南文化加緊控制,1940年日本軍國主義踏上越南國土,話劇受到摧殘。八月革命成功後,話劇不斷向前發展,其內容及時而尖銳地反映了社會的現實生活。60、70年代,反映抗美救國斗爭、北方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劇目競相出現,如《郡長》、《一條人命》、《放冷槍的姑娘》、《後方之火》、 《前線在召喚》、《一雙眼睛》、 《來自長山》、《你的愛》、《祖國》等等,其中《哪兒有敵人咱沖向哪兒》曾獲文藝獎。
(顏保)

❹ 紅派藝術創始人

紅線女(粵劇一代宗師、紅派藝術創始人)。

原名鄺健廉,女,漢族,祖籍廣東開平,中國當代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派藝術創始人。2009年,榮獲首屆「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

人物生平

1924年12月27日,出生於廣東開平水口泮村。家住廣州西關,常隨母親到戲院看戲,回來在家中仿效演唱。紅線女1938年因日軍侵華而失學,同年7、8月間,隨母親經澳門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蓮為師,正式學藝,取藝名小燕紅。1939年春節,在勝壽年班首次登台演出。

從此,她在戲班中練者棗功、學唱,夜場演出扮丫環、宮女的角色。在香港郊區演出日場時,也擔任一些戲份不多的配角,在「天光戲」中,還有機會演主角。 1940年,紅線女隨何芙蓮臨時搭班於靚少鳳的金星劇團演出。1941年在上海演出,紅線女當上了第三花旦。1943年,她在肇慶演出,在內地第一次用「紅線女」這個藝名。從此,她成為「師曾劇團的正印花旦。

以後到抗戰大後方廣西等地演出了許多馬派劇目,如《苦鳳鶯憐》《斗氣姑爺》《軟皮蛇招郡馬》等。 抗戰勝利後,搜搏紅線女定居香港,成為影劇兩棲演員。1952年,在香港組建真善美劇團,並與馬師曾、薛覺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宮恨史》等劇。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驕》《王昭君》,改編《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實踐上,根據自己的天賦,嗓音條件,在傳統旦角的基礎上,融入京腔、崑腔演唱藝術和西洋美聲技法,創造了「紅腔」。

1955年,返廣州,參加廣東粵劇團,先後在廣東粵劇世嫌祥團、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團工作。20世紀50、60年代,紅線女曾隨團赴朝鮮、越南演出。 20世紀80年代,面對粵劇舞台演出的不景氣,為振興粵劇,她重排舊劇,編演新戲。1988年國慶前夕,紅線女率廣州粵劇團到北京舉行了「紅線女專場」;1994年,紅線女又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成功地塑造廠一個外科醫生沈潔的藝術形象。 2009年,紅線女榮獲首屆「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 2013年12月8日,在廣州逝世,終年88歲。


❺ 亞洲三大最有影響的木偶戲是什麼具體點細說

中國木偶藝術,古稱傀儡戲,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技藝精湛。而臨高木偶戲就是中國木偶藝術中稀有的劇種,藝術獨特,其最大特點是人偶同台,演員與木偶同扮一個角色,表演有時以偶為主,有時以人為主,演員的唱做念打饒有風趣,廣為群眾喜愛,被譽為「世界少有,中國一絕」。

臨高木偶戲是一種民間小戲。用臨高方言(屬泰語系)演唱,重比興對偶,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流布於海南省臨高縣和澄邁、儋州部分地區以及瓊山的博片、遵譚、十字路,海口市郊區的長流、榮山、秀英等臨語地區。2006年臨高人偶戲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藝術獨特 多姿多彩

臨高木偶戲唱腔,主要以〔啊哈〕、〔朗嘆〕為主。後來從臨劇中吸收了〔快板〕、〔哩哩妹腔〕、〔七字板〕、〔丑腳板〕、〔小放牛〕、〔噯嗬哩〕、〔平板〕、〔月光光〕、〔白芙蓉腔〕、〔哭板〕等以民歌、民間音樂經整理、創作而成的唱腔。此外,還吸收了瓊劇的〔程途〕、〔嘆板〕、〔苦板〕、〔江浪腔〕、〔教子腔〕等板腔。

早期的樂隊建制有五人,樂器有大、小嗩吶,三弦(或秦碼梁琴)、椰胡、竹笛和打擊樂。六十年代後,樂隊增至十人左右,並增設了揚琴、二胡、月琴、笛子、秦琴以及西洋樂器大提琴、黑管等,打擊樂也由原中鼓為主轉為以大小木魚為主,兼用板、鼓、鑔、鈸、鑼的擊樂結構。

在表演上,由於「人偶同演」和「單純人演」兩種形式同時並存,互相促進。演人偶戲,注意發揮人與偶,偶與偶,人與人等人偶之間互為一體的多姿多彩的表演方法;演臨劇則吸收了廣西桂劇、壯劇、瓊劇等兄弟劇種的水袖功、扇子功、手巾、台步等技巧,使表現手段更趨豐富。

早期的人偶戲演出,各行當角色的演員均不化妝勾臉。直至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後,不論各行當角色的演員均為化淡妝、俊扮,不勾畫臉譜。但木偶偶像的臉譜則較豐富。如老行中老夫、花臉(老父)、山賊和醜行中的官丑、小丑,均勾畫臉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生旦都塑造得十分俏俊美麗,丑角則都被雕刻得非常丑惡,胖者肥頭肥腦,瘦者皮包骨頭,對比十分鮮明。在色彩上,有紅臉、白臉、黑臉、五彩臉幾種,人物身份不同,分別漆上不同的顏色。

中國木偶戲正式形成由人直接操縱,木偶裝扮具體人物。當眾表演簡單故事是在南北朝,特別是北齊時代(公元550至577年)。

相傳,南宋時期,木偶戲從大陸傳入瓊島後,很快在海南繁衍發展。在臨高縣,民間的驅魔逐妖、去病除災、祀神還願等活動,多請木偶參與。這種開始純為祭神的活動在後來歷代的發遲枯運展中逐漸成為人們藉以娛樂的方式。

早期的偶像,多取神、佛之形,大小如拳頭,故又稱「佛子戲」。其後,偶像逐漸增大並人形化。如民間敗乎老藝人陳和成幾代相傳的二十多個木偶像,其中三個腦後刻有「康熙」字樣。因其藝術特點為演出時不設布幛,人與偶同台表演,即表演者手撐木偶,化裝登台,唱念做打,均與所持木偶同演一個角色,其表演形式,或操作木偶做戲,木偶為上半身,演員配以身段步法,或以演員的表情補充、豐富偶像表情之不足,所以,民間稱此木偶戲為「人偶戲」。

木偶戲的「演員」是雙重的,真正當眾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繪成的戲劇角色,又是為人操縱的戲具。
元、明、清以來,木偶戲由城入鄉,多種風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藝術,也因地域不同,出現多種多樣的造型特色:泉州嘉禮戲,漳州布袋戲,廣東杖頭,潮州鐵枝,合陽線戲,吳橋扁擔戲,四川大木偶,花樣翻新。或行當齊備(生、旦、凈、丑俱全),或工藝精良,或精雕細琢,或曠達寫意,風韻各異,出現了江加走、徐子清這樣聞名於世的雕刻大師。民國以後,尤其近幾十年,木偶戲由民間走向專業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劇場,木偶造型逐步現代化,雕繪工藝達到了相當高 度,就整體而言,當今中國木偶造型藝術的水平,是與時代同步的。

中國木偶造型藝術的軌跡,大體分三個階段:

⑴三雕七畫階段。由藝人先雕頭形,再畫臉譜,以區別人物,造型主要靠畫臉。

⑵雕繪結合階段。造型、雕刻、繪畫並重,講求創造性和技法性,出現了專業偶頭藝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屬這兩個階段。

⑶可塑性與隨意性階段。現、當代木偶造型藝術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產品,根據戲劇內容的需要和時代審美趨向,設計、製作木偶,使之更富誇張性,更具木偶藝術特點,不僅擺脫了單純戲曲化的傳統,而且以各自不同的藝術追求,構成了絢爛多姿的木偶造型世界。這是中國木偶造型藝術前所未有的繁榮時代。

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線戲」。源於漢,興於唐,盛於宋。宋元以降,即流傳於泉州地區,俗稱「嘉禮戲」。經數百年傳承,逐漸形成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演出規制、表演「線規」、偶像製作工藝及豐富的演出劇目和獨特的劇種音樂—— 「傀儡調」。

木偶戲數百年來已成為泰國文化傳統的一部分。泰國木偶以精緻的形象而不同於歐洲的木偶戲。它被認為是亞洲最有影響的三大木偶戲種之一。

泰國木偶身高40厘米,是半身形木偶。由頭部、木偶主骨架與肩部構成,以特製衣服掩飾,衣袖兩邊都由內細骨架結成手部,泰國木偶戲是由人與木偶同台演出,木偶戲表演時演員左手握著主骨架,右手卻握著細骨架同時進行表演,演員的默契配合必須花數年時間培訓的。

1998年,泰國木偶家藝術團( Bann Tookkatoon Hoon Krabok )成立。繼承了木偶戲表演藝術精華,並使泰國木偶戲走向全球。

對東南亞的人民而言,木偶戲象徵著童年、歡樂與傳統文化;隨著觀光業的興盛,越南獨具特色的水上木偶戲,得已視為國寶耀眼的展現於觀光客的面前,一出出扣人心弦的劇目,獨特的表演方式 ,在在顯示其與眾不同的魅力,是遊客暢游越南的首選節目。

水上木偶戲,是越南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舞台戲,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偶戲,它稀奇的地方,就在於木偶戲於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需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純熟的控繩技巧,讓玩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各項傳說故事,其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

越南的水上木偶劇是一項極富娛樂性質的藝術表演,通常都在越南鄉村各處的池塘畔表演,觀光客想看的話,在河內市有專門表演的戲院,每天晚上只表演一場。表演是在水上搭一座紅瓦磚頂的小水榭,稱為「水上神亭」,用一張竹簾從上垂到水面,操縱木偶的人就躲在竹簾後,木偶則固定在細竹竿的一端,另一端由人操縱,這些木偶的造型都非常可愛,也有鴨、魚、船、青蛙等動物造型配合演出,戲的內容多取材自越南歷史故事,以及民間傳說如「鬥牛」、「打鞦韆」等,演奏音樂和唱戲或對話的人則坐在亭子旁邊。

這項自越南李朝時期( Ly dynasty,公元 1010~1225 年)即開始出現的藝術表演,源自於湖泊、池塘遍布的紅河三角洲一帶,由於水上木偶戲是以水面為舞台,在鄉間地區,那些天然湖泊和池塘,就是最佳的免費表演場所。自水上木偶戲創始以來,逐漸從越北地區傳至全國,更在18世紀達到全盛時期,並且以多樣化的劇目吸引觀眾,風靡全越。

據說,在越南的李朝時期,水上木偶戲是一種向皇帝祝壽的藝術禮儀,一般的人民不可能有機會觀賞到如此獨特的表演。過去,並沒有所謂專業的水上木偶劇團,因此,這項技藝都是靠代代相傳的家授方式流傳下來,而今,這些老一輩擁有此項技藝的人,都成了越南各地水上木偶劇團的最佳導師。目前,在越南的河西山( Ha Tay Son)省的師傅廟(Thay Pagoda)內的龍池湖(Long Tri Lake)上,還保留著一座古色古香 、近乎完整的水上木偶戲表演台,湖邊並設有觀眾席,這是古早典型的戲台,不像現在的戲台都搭在人工水池上。
水上木偶劇將木偶與水奇妙地結合在一起,劇情多以越南人的生活百態及民間故事為主,一場完整的越南版水上木偶戲表演,大約需2小時,節目內容真實刻畫出越南人民的生活歷史,有赴京中舉的劇目出動木偶數最多,很有看頭。

水上木偶劇都是在描寫越南人面對大自然的威脅、或是敵人的侵略時,如何去保護自己國家的故事 ;也有描述越南的農夫在辛勤的耕作與收成後,如何去享受農暇的情趣;也有那科舉考試獲金榜提名者衣錦還鄉的場面,另外像一些民俗活動如舞獅、仙女舞蹈、鳳凰舞,以及還劍湖金龜索劍的越南神話故事…等,從這些劇目的內容,多少可以看出越南人民重視本土的藝術特質以及歷史文化的態度。還箭湖金龜索箭是越南有名的傳說故事。

越南最具代表性的水上木偶劇團是河內的升龍劇團,並擁有自己專屬的戲院…,位於河內還劍湖旁丁先皇街57號B的升龍水上木偶戲劇院,每天晚上,升龍戲院均安排二場演出,每一場有17個劇目,演出時間是90分鍾。戲院里的設備很簡單,在一個深及腰部的水池上,搭著一座似宮殿、廟宇般的戲台背景,下方是幾片竹簾垂至水面,兩旁有樹木、芭蕉等鄉村景緻的裝飾畫板,觀眾就坐在水池的前方。

戲院里約可提供300個座位,卻幾乎是座無虛席,前往觀賞的人以外國遊客占絕大部分。戲台的左方設有樂團席,這里表演的每一個節目,都由此一專屬的樂團配樂或配音,他們演奏的是越南傳統的樂器,有時也按劇情需要配上歌唱,整個現場氣氛非常熱鬧。

那些木偶的造型都非常活潑而且帶著滑稽的笑容,木偶的手足都有活動的關節,操縱木偶的人站在竹簾的後方利用長竹竽及細線,讓木偶或跳躍、或劃船、或行走、甚至表演特技…等,都能活動自如,木偶在水上表演,竹竿則隱藏在水中。

每當一個劇目開始,各種造型的木偶自掀開的竹簾後面出來,結束時再退回簾後,像漁夫捕魚、釣魚、捉青蛙、捉狐狸、兒童游泳戲水、鳳求凰、舞獅、仙女下凡、金龜索神劍等,都是非常普遍的水上木偶戲的劇目內容,全部的節目貫穿相當緊湊,往往把觀眾從一個驚愕帶入另一個驚愕,並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以及開懷的笑聲。
在外國人的眼中,欣賞一場水上木偶劇的諧趣以及表演藝術,要比每天晚上泡在那些舞場、酒廊、卡拉OK里要好太多了。

表演結束的時後,操縱木偶的表演者會全部從竹簾後面走到前面來向觀眾謝幕,很多觀眾在此時才晃然大悟,原來這些表演者一直都是站在水中呢!不由心中對他們升起敬意。如果對這些可愛的木偶有興趣的話,只要到河內市區的藝品店去逛逛就可買得到。

除了河內的升龍戲院安排水上木偶戲演出之外,同樣位於市區的文化古跡-文廟內也有一座白天開放的戲院,但與升龍戲院比較起來,不論是節目內容、表演者的技巧技術、或者戲台的精緻程度都比升龍戲院遜色許多,不過,卻也便於來去匆匆的國際旅客欣賞。因為升龍戲院的節目要晚上才演出,而文廟內的戲院,只要是文廟開放的白天時間內,不論何時皆可購票入內欣賞

雖然水上木偶戲源於北越,但在南越的胡志明市亦有水上木偶戲團,並且在推廣方面不遺餘力。過去,胡志明市有一家「幼筍」劇院,卻不幸在1993年的一場火災中付之一炬而被迫關門,直到去年該戲團才又另闢天地,在戰爭罪惡館內的空地上重新搭建一座簡單的戲院,便於到此一游的旅客順道欣賞。

想一睹越南屬於自己的傳統文化嗎?水上木偶戲絕對不會令您失望,它會觸動悸動的心,勾起對童年種種回憶,讓旅程留下鮮活難以抹滅的記憶。

日本國內文繽紛多彩,有的是泊來事物,有的卻是歷史悠久的古典娛樂。例如:

能劇:它是一種極高尚的舞台藝術,樸素的抒情的戲劇,演出於神道節目的宗教祭典。

台詞的押韻和情節的朗誦,古典音樂和演員象徵性的動作等等,便是能劇的特徵。演員所穿,是十五世紀當時的古裝。主要的角色還帶面具,表示其各個的特徵。

能劇舞台的台頂,很象神道寺院的屋頂。設備簡潔,很適合能劇的本質。

歌舞伎:歌舞伎是比能劇更大眾化的一種戲劇藝術。與能劇不同,它的成功,來自於廣大觀眾的歡迎和支持,能劇的成功,是受到當初幕府和宮廷方面的贊助的。歌舞伎迥然不同的特色是:押韻的台詞、奇妙的舞蹈、悅耳的音樂、豪華的服飾、多彩的化妝以及其他精心設計的飾物。而最令外國人士驚異的是,劇中的女主角總是由男人扮演。大的戲院,都有附註英文的節目單。

文樂劇:這種木偶劇是日本另一種舞台娛樂,不但日本大眾愛好它,還享譽國際。木偶戲大都是由三個人來操作,每一個木偶用三條操縱桿來使木偶表演生動的動作。伴奏是固有的音樂和傳統的民歌,他們的服裝是很華麗動人的。

櫻花舞:櫻花季節的櫻花舞,盛行與京都,穿著鮮艷和服的舞踴人士,其舞姿,在日本傳統音樂的聲浪之中,分外動人。最聞名的是都踴(四月一日至四月三十日)與鴨川踴(五月一日至二十四日和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七日)。

歌舞劇:在日本很興盛,著名的有寶冢、松竹等歌舞團,演員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的年青女子。

芭蕾舞及音樂會:在各大都市都很活躍,劇院或音樂廳的設備也好。著名的歌舞劇團或交響樂隊都有定期的表演節目。世界著名的管弦樂隊或獨唱家,也常來日本演奏或演唱。

日本及外國電影:和世界各大都市一樣,日本大都市都有很多放映國際影片的電影院,專門上映日本電影的電影院也很多。影片內容有很新的,也有富於歷史意義的古老劇情。日本片都用日文,外國片除用原來的外語以外,加有簡短日語說明。

購票訂座:日本把此種售票處,叫做「P1ay Guides」(娛樂指南)。鬧市街頭或百貨公司多有此種售票場所。售票范圍,除戲票以外,還廣及各種運動表演的集會。旅遊服務中心及大旅社都有那種售票處的電話,需要時可就近一詢

http://..com/question/823132.html?si=6

這種木偶劇是日本另一種舞台娛樂,不但日本大眾喜愛它,而且享譽國際。木偶戲多由三個人操作,每一個木偶有三條操縱桿來使木偶表演生動的動作。伴奏的是傳統的音樂和民歌,木偶的服裝都很華麗動人。

依此日本吧。

http://..com/q?word=%D4%BD%C4%CF%CB%AE%C9%CF%C4%BE%C5%BC&ct=17&pn=0&tn=ikaslist&rn=10&srs=0&srsod=1

❻ 越劇的王派傳人有哪些啊

姓名:王文娟
生日:1926.12.19
籍貫:浙江 嵊縣黃澤鎮坑邊村
職務: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
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華東灶賀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二團、上海越劇院主要演員,上海越劇院小紅樓劇團團長。
藝術角色:越劇青衣
藝術成就:越劇王派創始人
【藝術人生】
王文娟、徐玉蘭《西園記》 父親是個鄉村教師。兩個舅父,一個會拉琴,一個會敲鼓,母親又愛看戲。後在滬、杭一帶演出。
1939年離家至上海,師從表姐--越劇小生竺素娥 [3]。初習小生,2年後,改學花旦。開蒙戲是《投軍別窯》飾王寶釧。
1944年受竺素娥提攜,與其搭檔演出《碧玉簪》、《盤夫索夫》等戲,脫穎而出。
1945年下半年,與小白玉梅、邢月芳合作。
1947年與陸錦花合作,成立少壯越劇團。
1948年春與尹桂芳搭檔,演出了《雙槍陸文龍》等戲。
1948年秋,進玉蘭劇團與徐玉蘭合作,首演《風瀟瀟》洞辯改。從此二人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
上海解放後,與徐玉蘭合作演出《白毛女》、《信陵公子》等劇目。
1952年7月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
1952年10月在第一屆全國戲曲會演中飾演《西廂記》中崔鶯鶯,獲演員二等獎。
1953年春,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政治部文工隊,為中朝兩國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和做交換戰俘的服務工作,獲朝鮮勞動黨頒發的三級國旗勛章和志願軍司令納判部給予的二等軍功章。
1954年春,隨團參加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
1954年秋,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春香傳》中扮春香,獲表演一等獎。由於在該劇中出色地表演了朝鮮少女的情懷而受到同行的高度贊賞,成為她的成名作。
1955年隨團入上海越劇院。
1955年緬甸總理吳努授予她金質獎章。
自50年代中期起,多次隨上海越劇院赴朝鮮、越南、泰國、新加坡和香港、台灣(中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為越劇藝術光揚海外作出貢獻。
徐玉蘭、王文娟《紅樓夢》 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下半年,徐玉蘭與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紅樓夢》正式上演
1958年8月,作為中國勞動人民代表團成員訪問蘇聯。
1958年後與徐玉蘭主演的《追魚》、《紅樓夢》[1962年7月]、《西園記》先後被攝製成電影或電視。
1960年6月,出席全國文教群英大會。與徐玉蘭合演的《追魚》、《紅樓夢》,曾多次招待國內外貴賓。
1962年,與徐玉蘭一起赴朝鮮輔導朝鮮唱劇《紅樓夢》,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見。
文化大革命後,在現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傳統劇《西園記》中飾王玉貞、《孟麗君》中飾孟麗君。
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1996年領銜主演了10集越劇電視片《孟麗君》。
80年代中期,積極投入劇院體制改革,曾任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團長。
至60年代初期,藝術上日臻成熟,扮演了神話劇《追魚》中的鯉魚精、《則天皇帝》中的武則天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等角色;在現代劇《忠魂曲》中飾演楊開慧、《西園記》中飾演王玉貞、《孟麗君》中孟麗君等角色,都以演技精湛、個性突出、形象鮮明,在觀眾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象,被行內名家贊為善於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員,有「王派」之稱。

王派傳人有單仰萍(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志萍(上海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錢愛玉、洪瑛(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何炯華(諸暨越劇團)、吳潔、姚建平、錢世娥、陳曉紅(杭州越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舒錦霞(浙江越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張珺、徐璐等。
【代表人物】
單仰萍、王志萍、陳曉紅
【梅花獎獲得者】
周雲娟:第十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單仰萍:第十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舒錦霞: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陳曉紅: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李 敏:第二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❼ 越南最出名什麼傳統又特色的

越南菠蘿蜜干
越南菠蘿蜜干採用越南及中國南方特產水果--木菠蘿精製而成,味清香甘甜,香而不濁、甜而不膩。

越南芭蕉干
越南屬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溫暖濕潤的天氣給芭蕉的生長創造了很好的自然條件。芭蕉大國出產的芭蕉干味道可不一般哦,入口爽脆,嚼一口感覺清甜、再嚼一口香氣四溢。

越南紅薯條
清脆爽口,清香味甜的特具越南風味的薯條一定能讓您大飽口福。 越南芋頭條 酥香清脆,芋香濃郁。

椰汁花生
椰子和花生都是越南的特產,椰汁花生融合了兩者的特點,香味獨特。 蔬菜花生 鬆脆的蔬菜花生,富含各種維生素,既香脆可口,又不上火,最適合又貪咀又怕長暗瘡的MM!

越南綠豆糕
產品採用當地農民手工種植的純天然綠豆,按歷代相傳的手工工藝精製而成,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和色素,是老少咸宜、可四季常食的美味佳餚,有爽滑可口、清甜甘冽之感,既可解讒又可解餓,是當地人居家常備的首選食品。

越南咖啡
越南是東南亞最大的咖啡產地,所產咖啡品質優良,與雀巢公司合資生產。

越南特色商品
到越南旅遊,供旅遊者購買留念的越南商品,以工藝品為主。主要有銀器、漆器、絲綢製品、刺綉、象牙雕刻,多為用熱帶珍貴樹木、牛角、竹等原料製成,兼有觀賞和實用價值的工藝品。用越南上好硬木製成的筷子,其木料選用黑木,無漆、無毒、無異味,經久耐用,放人消毒櫃中高溫消毒不會變形。用橡膠製造的拖鞋,價格低廉,十分耐用,也受中國遊客的歡迎。

大多數遊客常常會在越南選購木雕工藝晶。越南木雕工藝品久負盛名,造型有菩薩、人物、動物等,大小不一,形象栩栩如生。這些木雕工藝品在河內和胡志明市的工藝晶商店一般都能買到。這些工藝品選用優質檀香木和楠木,陳設家中,芳香繚繞。選擇檀香木、楠木或其他一些帶香味的木料刻制的木雕時,最好不要上漆的,這樣香氣才能散發出來,撫摸日久,會愈加光滑。在越南還可以買到木製花瓶和木製首飾盒。這類花瓶和首飾盒,一般都用上好硬木製作,木頭表面用貝殼鑲嵌以山水、花鳥、人物等各種圖案,再塗上生漆,打磨得光亮照人。

河內、胡志明市等地工藝品商店,還出售銀器工藝品,如銀碟、銀碗、銀筷、銀制酒具等,這些銀制工藝品帶有濃郁的越南民族風格。選購銀制工藝品時,要注意純銀與鍍銀之分。河內、胡志明市的金鋪,出售當地加工的金銀項鏈、手鐲、耳環、戒指等。越南的金飾大多選用沙金,成色較低。

磨漆畫是越南特有的藝術品

❽ 為什麼獨立時期是中越間廣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

越南獨立後,構成千年間中越兩國國家關系的主要內容,除了頻繁而持久的貿易活動,更有廣泛而深人的文化交流。

宋代,中越兩國間的貿易以兩種形式進行:一種是朝貢形式下的官方貿易,謂之「大綱」;另一種則是兩國接壤處富商大賈(gǔ,商人)們所從事的博易場貿易,即民間貿易,謂之「小綱」。當時,廣東欽州既是兩國使者出入的必經之地,又是兩國間的貿易中心。其時,使臣往往負有貿易使命,一身而兼二任。

明代,中國與安南間的使節往來十分頻繁,雙方使節除攜帶貢品和回賜品外,也多攜帶商品進行貿易活動,這對兩國間的經濟交流和貿易往來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和宋代一樣,安南國王在政治上求得封號以自重,同時又可在經濟上得到實惠。據史籍記載,從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禎十年(1637年)間,越南遣使人貢達79次之多。

清代中越貿易,分水陸兩路。海上貿易多是大宗貿易,陸路貿易則主要是邊界零星貿易,以日用品為主。中國出口物品多為布匹、綢緞、紙張、鐵鍋、顏料、煙、茶、葯材等,進口物品則有大米、檳榔、胡椒、冰糖、砂仁、竹木、香料及海產品等。

清初,越南廣南中部重要商港會設有「大唐街」,全長三四里,在那裡居住和做生意的都是渡海到越南謀生的福建人。據《福建晉江專區華僑史調查報告》:清朝從雍正到嘉慶年問,晉江縣出國華僑以往安南的為最多。例如雍正年間,出國32人,其中往安南的18人;乾隆年間,出國73人,往安南的37人;嘉慶年間,出國29人。往安南的20人。

越南獨立時期,中越間的文化交流,涉及語言文字、音樂戲劇、水利、建築、醫葯、風俗等許多方面,它既是過去基礎上的繼承與延續,也是更廣闊領域里和更深層次上的前進與發展。

語言文字漢語與越語(京語)均屬單音語系。漢至五代1000多年間,京語吸收了大量的漢語詞彙。據語言學家的調查,在越語詞彙中所保存的漢語詞或源於漢語的詞,約占總數的一半。在現代京語中,其所保存下來的漢語借詞仍然大量存在。漢字,越南人又稱「儒字」,約於公元前2世紀傳人越南,是越南人使用的第一種文字。它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公元六世紀中葉之前,為初播階段,這時的漢字是越南的官方文字;第二階段是10世紀中葉之後,越南雖已號稱「獨立」且建立國家,但仍繼續使用漢字,是為借用階段。

大約在13世紀初葉,越南人民感到漢字不能適應自身需要,於是採用漢字的結構和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創造出了一種新的俗字,即「字喃」(Chu Nom;或稱喃字,意即「南國之字」)。李朝時期,有人開始在書寫碑銘時夾用字喃。越南史書上記載的第一篇全用字喃寫成的作品,是陳朝文學家阮銓(quán,又名韓銓)創作的《祭鱷魚文》(此文今已失傳)。14世紀後,字哺開始系統化,並在文學創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字喃文學盛行於17、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字喃作品已在越南文壇上占據優勢地位。

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發明於中國的隋末唐初。唐中葉以後逐漸盛行,並先後傳人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13世紀時,越南的印刷術也得到了發展,並對本國的文化教育事業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北宋出版儒家經典及《大藏經》後,越南當權者曾多次請求賜送。早在前黎朝時就向宋真宗求過《九經》(指九部儒家經典)及《大藏經》。李太祖時,又向真宗皇帝求《大藏經》及《道藏經》。在將近80年的時間內,越南先後從中國請去三部《大藏經》和一部《道藏經》。1288年,陳聖宗也曾派遣使臣陳克用人元求取《大藏經》。到了15世紀中葉,越南開始刊印《五經》官定本。後黎朝太宗紹平二年(1435年),官方正式出版《四書大全》。15世紀末葉,因為所印儒家經典版本日多,朝廷特命在文廟內造書庫貯(zhù)藏。

那時,越南雖沒有像朝鮮那樣工程浩大、刻工精良的《大藏經》,但民間的善男信女們所刊刻的佛經,數量卻相當可觀,僅前河內遠東考古學院保存的,就有400多種。民間的印刷品中,除經書外,還有兒童讀本、詩文集、家譜以及史書。小說、傳記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

河內向來是歷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刻書中心。到19世紀初時,舊阮京城順化取代了河內,一躍而成為新的政治中心,刻書事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後黎朝探花(科舉制度中殿斌一甲第三名)梁如鵠(hú)曾於1443年、1459年兩次奉命使明。他學習了中國人的刻書方法,回國後傳授給鄉人,依樣仿刻經史版本,印行於世。500多年來,越南整個的雕版之術都受他的影響。越南的刻工們飲水思源,時刻不忘梁如鵠的功績,尊奉他為刻字行的祖師。19世紀中葉,越南向中國購買木活字一套,開始用活字版印書;後來又出現套版,套印彩色的年畫。越南的年畫雖然幾乎就是中國年畫的翻版,但卻充滿南國情調,具有獨特風格。

音樂戲劇中國音樂很早就已隨移民南傳。士燮時「出入鳴鍾磐」(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陳朝時,越南盛行一種集體舞蹈,所用歌詞有《莊周夢蝶》、自居易《母別子》詩等,所用樂曲有《降黃龍》、《宴瑤池》等,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元朝初年,中國優人(舊時稱演戲的人為優或優伶)李元吉曾到越南「傳戲」,豐富了越南人的文化生活。李元吉長期居留越南,憑著他的智慧和創造力,吸收越南民間故事作素材,編成生動的戲劇,再傳授給越南人演唱。演員穿著綢緞戲裝在台上,伴著音樂或唱或舞,使觀眾受到感染。

越南的舊戲,從音樂、服裝、臉譜、道具乃至演出方式,都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和中國的舊戲(如京劇)十分相似。過去的越南伶(舊時稱戲曲演員)人即奉東方朔(公元前154~公元前93年,西漢文學家。為人正直,滑稽善辯,後世關於他的傳說很多)為始祖。中國的劇目,往往被越南戲劇家所採用。《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廂記》、《西遊記》等書在越南流傳甚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伍子胥、藺相如、關羽、曹操、諸葛亮、宋江、李逵、張生、紅娘、孫悟空、豬八戒等則是越南人民十分熟悉和喜愛的戲劇舞台人物。

歷法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與王恂(xún)、許衡等人共同編制的《授時歷》(公元1281年開始實施),是中國歷法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歷時達364年之久。明朝頒行的《大統歷》基本上就是《授時歷》。《授時歷》的精確度很高,以365.2425日為一年,29.530593日為一月;將一年的1/24作為一氣(節氣),推算出24節氣,用以表明氣候變化和農事季節;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它打破了古來制歷的習慣,被認為是中國歷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元順帝元統二年(1334年),元朝派遣使臣出使越南,把《授時歷》贈送給當時的陳朝。《授時歷》的傳人,對於越南人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都起了積極作用。這種歷法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廷又贈越南《大統歷》。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欽天監奉旨重修《西洋新法歷書》,編成《歷象考成》一書。越南阮朝嘉隆八年(1809年),越使臣阮有順到北京,購得《歷象考成》一部,回國後,阮有順參照該書,奏請朝廷頒行《協紀歷》。越南歷法也便從此正式確定了下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天文學家的傑出創造,直到今天仍在民間延用,特別是對於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越南阮朝所頒行的《協紀歷》,對此也加以採用,其名稱與中國歷法完全相同。中國古代歷法的另一創造「干支紀日」,也同樣為《協紀歷》所採用。「干支」是天乾和地支的合稱,它拿十乾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乾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已、未、酉、亥」相配,共配成60組,用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復始,循環使用。干支最初是用來紀日的,後來多用來紀年,現在中國農歷的年份仍用干支。

醫葯三國時代,有一位名叫董奉的神醫,字君異,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人,曾南遊交趾。《三國志·吳書·士燮傳》注引葛洪《神仙傳》,記錄了他為土燮治病的故事:「燮嘗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葯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頭搖之,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復能語,遂復常。」中醫的發展與中越間葯材的互換是分不開的。宋元之際,中葯成為對越貿易的一種主要商品。史載:宋成淳十年(陳聖宗寶符二年,即公元1274年),宋以「緞子、葯材等物,買賣為市」;宋德拓二年(陳聖宗寶符四年,即1276年)春二月,聖宗陳晃「遣陶光往龍州,以買葯探元人情狀」。越南陳朝除了有專為王公大人治病的太醫外,還建立了與平民大眾疾苦相關的醫司——「廣濟署」。政府還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因而培養出了不少有名的醫生。

中國的針灸法,14世紀時已被越南醫生廣泛採用。明清兩代,越南所需葯物也主要靠中國供應。黎仁宗時,曾派使臣來中國,請求用土產香料交換葯材和書籍。明天順元年(1457年),越南使臣黎文老曾上表奏,請求仍循慣例,以越南土產香料等物品換取中國的書籍和葯材。明英宗批准了這一請求。19世紀末,越南從中國輸入川芎(xiáng)、白術(zhú)和當歸等多種中葯,年約10萬擔(dàn,重量單位,100斤等於一擔),數量可觀。

中國醫葯文獻浩如煙海,現存中葯將近8000種,是人們長期實踐、積累的結果。隋唐時,《內經》(《黃帝內經》的簡稱,約成書於戰國時期)、《脈經》(魏晉間王叔和撰)等中醫學書籍就已傳人越南;明代醫學家李梃(chān)的《醫學入門》、張景岳的《景岳全書》以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醫學名著也先後傳人越南,對越南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越南醫書流傳到中國的卻很少。1962年,北京書館與中醫研究院合編了一部《中醫書聯合目錄》,收入了中國國內59家大書館所藏的全部醫書凡7000多種,其中錄有數百種朝鮮和日本的漢文醫書,卻沒有一本出自越南。實際上,越南醫生在對中醫中葯進行深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不但有所發揮,而且頗有成就。《本草拾遺》、《中越葯性合編》、《南葯神效》等便是學術價值或文獻價值很高的醫學著作。

現存越南古代醫葯書籍約有二三十種,其中最有名的當推黎朝末年黎有卓所著《懶翁心領》(或稱《海上心領遺書》、《海上懶翁》、《海上醫宗心領全帙》(zhì)。該書共28集,66卷,內容豐富而完備。理論方面,《懶翁心領》採用《內經》經義;用葯方面,則一半採用中國葯,一半採用越南葯,因地制宜地為醫學理論與醫學實踐的結合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貨幣越南東山出土文物中有漢代五銖(zhū,古代重量單位)錢。五銖錢很可能是在漢平南越時傳人交趾的。在其他地方的發掘中,也發現了古錢幣,如「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開元:意為開辟新紀元)、「元和通寶」等,皆是唐代幣制。據《舊唐書》記載:唐初,仍然沿用的是隋代的五銖錢。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止五銖錢,鑄「開元通寶」幣,並在洛、並、燕、益、桂等州設置錢監。唐代桂州與越南近在咫尺,桂州設監制幣,製作方法和技術傳人越南,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越南古代流通的貨幣,主要是銅錢,或稱制錢。如今傳世最古的錢幣是前黎朝黎桓天福五年(公元984年)所鑄的「天福鎮寶錢」,背文有一「黎」字。越南史書稱此為「南錢之始」。黎氏天福錢,宋代曾在廣州流通,稱為「交趾國黎字錢」。越南自主後的歷代天朝均以漢、唐幣制為依據。以漢、唐鑄幣技術為基礎先後鑄制而成的越南貨幣,陳朝有「紹豐通寶」、「隆慶通寶」、「重光通寶」;後黎朝有「順天元寶」、「洪德通寶」、「光順通寶」、「昭統通寶」;阮朝有「泰德通寶」、「光中通寶」等。阮世宗阮福映所鑄「嘉隆通寶」,不但在國內使用,而且大量流入中國,沖擊了中國市場,引起中國統治者的密切關注。

❾ 越南戲劇舞蹈有哪些概括

戲劇藝術繼承和發揚了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藝術傳統中的精華,在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為了表達內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舞蹈動作體系和人體美學法則,同時形成了與故事情節、唱腔讀白整體配合得十分和諧的外在形態,具有與一般民間舞蹈所不同的藝術特徵。舞蹈作為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之一,在戲曲表演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戲劇舞蹈是用戲劇結合舞蹈動作的一種表演形式。在戲劇舞蹈中,每個演員的動作都有規定程式和含義,動作要求膀不搖,肩不動,裙邊兒不散,足尖不露,快而不亂,穩而不慢,既有敏捷度又需保持美感,舞蹈有感情、有節奏、有層次、有章法,基本以表現戲劇故事為重點。戲劇廣泛吸收越南民間音樂舞蹈,從封建社會直至近代形成的地方戲有不少是直接由各地的民間歌舞發展演變而成的。越南戲劇有很多程式化的舞蹈動作與中國戲曲是相似的,如上馬、跑馬、射箭、劃船等,但中國的戲曲里的各種跟斗,近於特技的動作在越南戲劇舞蹈里就很少看到。越南傳統戲劇里一些基本的舞台形式,直到19世紀才基本固定下來,如走成―條線,坐放丁字步,舞有回還等,戲劇舞蹈節奏鮮明、動靜結合,用舞蹈的形式講述故事,深受越南觀眾喜愛。兩國戲劇唱與舞的結合方式都是邊歌邊舞,與崑曲「無歌不舞,無舞不歌」的特點相似。

❿ 越南的戲劇舞蹈從何演變而來的

越南的戲劇舞蹈是在越南戲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越南戲劇的產生發展較為復雜,根據現狀推測,是以中國元雜劇為基礎,吸收了一些越南流行歌曲後形成的,內容為傳統的古代戲,兼用韻文和散文,分折演出。唱詞和說白全用越漢音,唱腔纏綿悱惻,舞蹈性較強,所演多為忠臣孝子等故事。

有記載的最古老的表演形式是trohe,是前黎朝時期由LieuThuTam創作的一部滑稽劇。陳朝出現了兩種新的戲劇類型:hatgiaumat(即戴面具的表演)和hatcoitran(即穿比較少衣服的表演)。今天的戲劇是宮廷戲劇、民間表演和外國舞蹈的混合,主要有三種類型的表演:cheo、hattuong和cailuong。

閱讀全文

與越南有什麼戲劇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尼泊爾怎麼去印度走哪個口岸 瀏覽:736
去越南工資多少錢 瀏覽:393
伊朗人喜歡什麼禮品 瀏覽:971
印度公司怎麼出港 瀏覽:241
為什麼俄羅斯買伊朗油 瀏覽:890
崽崽中國環游19關怎麼玩 瀏覽:883
印尼駕駛證多少個號碼 瀏覽:260
英國研究生一般什麼時候申請 瀏覽:912
英國女王為什麼用同一傘 瀏覽:35
中國援助義大利說明了什麼 瀏覽:684
伊朗肺炎是怎麼得的 瀏覽:600
印度購買kamagra多少錢 瀏覽:68
廣東彼岸花在中國哪裡 瀏覽:167
伊朗有什麼巷子 瀏覽:752
從西安哪裡買義大利小靈緹便宜 瀏覽:103
中國o2o平台有哪些 瀏覽:494
六盤山在哪裡中國地圖 瀏覽:144
伊朗美國中國怎麼辦 瀏覽:637
中國派軍艦去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288
英國移民國內如何辦理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