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陳恭澍的河內刺汪
抗日戰爭爆發後,汪精衛極力反對抗戰,主張投降。他帶頭和陳公博、周佛海等人散布「抗戰必亡國」的論調,遭到全國人民的痛斥。但汪精衛決慎亂意在投降的道路上走下去,不惜賣身投靠日本侵略者。
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出走越南河內,發表了臭名昭著的「艷電」,公開投降日本。1939年2月,蔣介石派出與汪精衛素有淵源的國民黨中央委員谷正鼎,赴河內勸汪精衛迷途知返,遭到汪精衛的拒絕。鑒於汪精衛的叛國行徑,蔣介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永遠開除汪精衛黨籍,撤銷一切黨內職務,並命令戴笠在汪精衛離開河內前往南京組建偽政府之前把他除掉,戴笠隨即向陳恭澍下達了鋤奸令,要求以最嚴厲之手段制裁汪逆精衛。陳恭澍接到指令後,不敢怠慢,立即率領特工潛入越南河內,伺機刺殺汪精衛。 陳恭澍親自探查,了解到汪精衛住在河內的一處高級寓所,這是一棟西式樓房,這棟洋房,是兩開間的二層樓,樓上一大一小相連的兩間對街屋。在了解了地勢之後,陳恭澎當即布置行動。
經情報獲悉汪精衛每天早餐吃的麵包是由河內一家面塌孝咐包店准時送去的,就把送麵包的人攔截下來,換上一個含毒麵包,由特工人員化裝成送麵包的人送去。不料汪精衛當天食慾不佳,不吃麵包,而予退回。陳恭澍再次策劃,欲在汪精衛住宅的浴室中放置毒氣罐,只等汪精衛洗浴時散發的水蒸氣引發毒氣,將汪精衛毒死。但苦於沒有內應,此計劃無法實施,只得作罷。
過了兩天,汪精衛要到離河內八十里的丹道鎮三島山麓旅遊。陳恭澍立刻布置暗殺行動,由陳恭澍率行動員分乘兩輛小汽車,埋伏在汪精衛此行的必經之路上,等待汪車的到來,看準汪精衛在車上時,便尾隨追擊。不料,汪精衛未到目的地又突然折返。陳恭澍只好調頭,決定跟上去立即下手,也不再考慮在河內市區能否安全脫身的問題了。軍統局的兩輛追擊車追到市區十字街頭,汪車穿過馬路後,正好一輛電車橫駛過來,兩輛追擊車被阻,這次行動又無果而終。 1937年11月上旬,上海淪陷。青幫流氓頭目張嘯林公開投敵,淪為漢奸,脅迫各行各業與日本人「共存共榮」,大肆鎮壓抗日救亡活動,捕殺愛國志士,並籌建偽浙江省政府,擬出任偽省長。鑒於張嘯林喪心病狂的惡劣行徑,軍統局長戴笠向潛伏在滬的軍統上海區區長陳恭澍發出團純了針對張嘯林的鋤奸令。陳恭澍隨即建立行動組並制定了鋤奸計劃。行動組長陳默接到任務後,策劃了兩次暗殺行動,但均未成功。張嘯林遭到幾次暗殺後,就希望能找到幾個槍法好的人的當保鏢保護自己。林懷部是在張嘯林的司機阿四的介紹下進的張宅,起初只當了個門衛。在阿四的引薦下,林懷部向張嘯林展示了精準的槍法。就這樣,他取得了張嘯林的信任,被聘為保鏢。
1940年8月14日有客來訪張嘯林,林懷部決定待張嘯林送客下樓時動手除掉張嘯林。但不一會引客的管家下來去翠芳樓叫妓女前來侍酒陪賭,賭局飯局交替能到深夜。如果這樣就無法下手。林懷部見阿四在院中擦車,便故意上前與他爭吵。樓上的張嘯林聽到聲音,忍不住跨到窗前厲聲喝問。林懷部見時機已到,從腰間拔出手槍,對著張嘯林抬手一槍,子彈正中張嘯林面門,張嘯林當場斃命。 1938年日軍派遣赤木親之擔任上海工部局警務處處長,赤木親之是日本著名的反特工專家,其上任之後大肆捕殺抗日愛國志士,1939年夏,在赤木親之的操縱下,日軍對潛伏在上海的軍統特工展開大搜捕,大量軍統志士被捕殉國。消息傳到重慶,軍統局長戴笠痛心不已,為了報仇,戴笠親自在暗殺名單上加上赤木親之的名字,要求陳恭澍立即動手,除掉赤木親之。軍統特工首先摸清了赤木親之的住址,花費整整十天時間探查,摸清了赤木親之的出行規律。1941年6月17日,赤木親之乘汽車出行時,早已守候多時的數名軍統特工突然沖出,對准車內的赤木親之連開數槍,赤木親之當場斃命。
B. 河內向氏是越南河內嗎還是河北
此河內非彼河內,中國河內地區是指舊黃河北面的地螞搏碰區銀裂,今河南北部。河內郡就是今天沁陽,歷史上向氏有一支自稱是春秋河內向戌的後裔,發祥於今河南商丘一帶,所悶談以叫河內向氏,經過歷史演變,河內向氏這支目前也是全國向氏中最大的一支。
C. 河內古代文化常識
1. 必修三文言文重點知識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識
高中語文必修3文言知識歸納 《寡人之於國也》文言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過。)
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也(頒,通「斑」,斑白。)
4.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塗,通「途」,道路。) 二、古今異義詞 ①寡人之於國也(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
今用於形影孤單的人。) ②河內凶(河,黃河,今泛指河流。
凶,穀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腸狠。) ③請以戰喻(請,請允許我。
今常用於對方。例如:「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讓對方做指導。)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雹櫻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
⑤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後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於選擇復句中的選擇詞。
)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則,那麼。
今常用於代詞,當「這」「此」講,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供養活著的人;今常用義是保養身體。)
⑨王無罪歲(無罪,不要歸咎;今常用義是沒有犯罪) 三、一詞多義 1.數 ①願令得補黑衣之數(《觸龍說趙太後》) (名詞,數目、數量) ②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寡人之於國也》)(數詞,幾、若干) ③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 ④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 ⑤數罟不入洿池(《寡人之於國也》)(形容詞,cù,密、細密) ⑥蒙沖斗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動詞,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於國也》)(副詞,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後序》)(副詞源橋叢,徑直、直接) 3.發 ①百發百中(成語)(動詞,發射) ②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派遣) 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寡人之於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④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行》)(動詞,出發)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 ⑦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出、抒發)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名詞,兵器) 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後》)(名詞,軍隊) 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 5.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動詞,承受) ②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於國也》)(副詞,盡) ③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形容詞消廳,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動詞,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形容詞,優美的) 6.於 ①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介詞,比) ②寡人之於國也(介詞,對) ③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介詞,在) ④移其民於河東(介詞,到) ⑤移其粟於河內(介詞,從) ⑥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介詞,與,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動詞,為王,讀「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詞,君王,讀「wáng」) 8.以 ①請以戰喻(介詞,用、拿) ②可以無飢矣(介詞,憑借,此處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義) ③以時入山林(介詞,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把) 9.食 狗彘食(動詞,吃)人食(名詞,食物)而不知檢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節助詞,沒有意義的襯字) ②王道之始也(結構助詞,「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義(復指代詞,代「孝悌之義」。或為兼詞「於之」,向他們) ④寡人之於國也(結構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⑤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結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雞豚狗彘之畜(結構助詞,提賓的標志。
或作復指代詞,指代「雞豚狗彘」)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①填然鼓之(鼓,名詞用作動詞,「敲起鼓」「擊鼓」。一說,非活用,用本意) ②樹之以桑(樹,名詞用作動詞,「種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用作動詞,「穿上」) ④王無罪歲(罪,名詞用作動詞,「歸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詞用作動詞,「為王「稱王」「統一天下」) 2.名詞的為動用法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喪,名詞的為動用法,「為……辦喪事」)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當名詞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生:活著的人;死:死去的人)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移,使……遷移,使動用法)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動詞 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認真辦好」) 五、古漢語句式 (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2. 高考語文中該怎樣考查古代文化常識
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總,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余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徵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範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
【稱郡望】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花嶺記》有「經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略」是洪承疇的官職,「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省稱,「少保」則是文天祥的官職。《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司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爵名】《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梅花嶺記》「和碩豫親
【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
【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3. 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天文】 【四象】古人把二十八宿分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像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玄武;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朱雀。 【月亮的別稱】 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
它的別稱可分為:(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古代地理 】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專指長江、黃河。
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南,臣戰河北。」 《過秦論》: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祭妹文》「先塋在杭,江廣河深」,此處「江」即指長江,「河」則指運河。 【西河】又稱河西,黃河以西的地區。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於西河外澠池。」 《過秦論》:「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東】長江以東。 如李清照詩雲:「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赤壁之戰》:「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 【江左】即江東。
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傑與子翼相見。」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 《赤壁之戰》:「江表英豪,咸歸附之。」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所指區域因時而異。 白居易詞雲:「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王安石詩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 還。」 【淮左】淮水東面。
《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崤山、華山、太行山、泰山等數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崤山為標準的「山東」。
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山西出將」。 《鴻門宴》:「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
《過秦論》:「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
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指潼關以東地區。
【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 《赤壁之戰》:「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為關中。 《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
《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廉藺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
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琵琶行》「元和十年」。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
《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 【紀月法】我國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序數紀月法。如《采草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
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歷十一月。 時節紀月法。
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孟冬」代農歷十月。
【紀日法】我國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序數紀日法。《項脊軒志》:「三五之夜,明月半牆。」
「三五」指農歷十五日。 干支紀日法。
如《餚之戰》:「夏四月辛巳,敗秦軍於餚。」「四月辛巳」指農歷四月十三日 月相紀日法。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後。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
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
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
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 (1)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2)用於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余慶獻諂於後」。
【稱字】古人幼。
4.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第十四章什物的讀後感
古代文化常識連載十四:什物
什物 什物很多,不可能一一加以敘述。現在只選主要的而且古今差別較大的談一談。 古人席地而坐,所以登堂必先脫屨。席長短不一,長的可坐數人,短的僅坐一人。席和筵是同義詞,區別開來說,筵比席長些,是鋪在地上墊席的;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用的。後來筵字用來表示宴飲的陳設。陳子昂《春夜別友人》:"金樽對綺筵。"近代"筵席"成為一個詞,用作酒饌的代稱。 古代床有兩用,既可以用作卧具,又可以用作坐具。《詩經·小雅·斯干》"載寢之床",那是用作卧具;《孟子·萬章上》"舜在床琴"[1],那是用作坐具。 古人坐時兩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腳後跟上[2],坐時可以憑幾。幾是長方形的,不高,類似今天北方的炕幾。《孟子·公孫丑上》說孟子"隱幾而卧"。《莊子·齊物論》說"南郭子綦隱機而坐",機就是幾。幾通常是老年人憑倚的,所以古代常以幾杖並舉,作為養尊敬老的用具。 古代進送食物用的托盤叫做案,有長方形的,也有圓形的,前者四足,後者三足,可以放在地上,這是食案。食案形體不大,足很矮,所以《後漢 書·梁鴻傳》說梁鴻妻"舉案齊眉"。此外還有書案,長方形,兩端有寬足向內曲成弧形,不很高。後世因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樣子,所以才有較高的案幾和桌椅。
5. 倉廩的古代文化常識
倉廩
拼音:cāng lǐn
出處:《禮記》
釋義:貯藏米穀的倉庫
廩:米藏曰廩
貯藏米穀的倉庫。
1、《墨子·非樂上》:「士君子……內治官府,外收歛關市山林澤梁之利,以實倉廩府庫,此其分事也。」
2、《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孔穎達疏引蔡邕曰:「谷藏曰倉,米藏曰廩。」
3、《史記·五帝本紀》:「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築倉廩,予牛羊。」
4、唐元稹《范季睦授尚書倉部員外郎制》:「乘我有秋,大實倉廩。」
5、宋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狀·議守》:「數年之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
6、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齊)景公乃除去煩刑,發倉廩以貸貧窮,國人感悅。於是徵聘於東方諸侯。」
7、清昭槤《嘯亭雜錄·純皇愛民》:「地方偶有偏災,即命開啟倉廩,蠲免租稅。」
6. 古代文化常識高考宗廟
宗廟
詞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為維護宗法制而設立的祭祀祖宗的處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廟社稷。」孔穎達疏:「君出則長子留守宗廟社稷。」按後世自大夫以下皆稱家廟。(2)王室的代稱。《漢書·霍光傳》:「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
基本解釋
1.天子或諸侯祭祀祖先的專用房屋 宗廟之祟。——《戰國策·齊策四》 2. 先王之宗廟。 3. 立宗廟於薛。 4. 王室國家的代稱 宗廟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傳》 宗廟之事。——《論語·先進》 5.宗廟會同。
詳細解釋
1. 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 《國語·魯語上》:「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史記·魏公子列傳》:「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陛下神聖英武之德,為巨 唐 中興之君,宗廟神靈,所共祐助。」 葉恩《上振貝子書》:「甲午之役,陵寢躪於戎馬之足;庚子之亂,宗廟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國家政權的代稱。 《墨子·非命下》:「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後漢書·伏湛傳》:「猾臣 王莽 ,殺帝盜位。宗室興兵,除亂誅 莽 ,故羣下推立 聖公 ,以主宗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萬言書》:「而今公卿大夫,莫肯為陛下長慮後顧,為宗廟萬世計,臣竊惑之。」《三國演義》第二回:「中官統領禁省, 漢 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
7. 王力先生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哪個版本好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作者: 王力 主編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2-3
頁數: 116
定價: 19.8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王力別集
ISBN: 9787300152066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王力先生主持編寫的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通論性經典專著。《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天文、歷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名、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十四個主題論述,半個世紀以來,歷經多次重要編寫修訂,至今仍是認識中國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礎參考書。
8. 關於朕的古文化常識
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就是我的意思。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此後遂專為帝王自稱。
關於朕的網路釋義請訪問:/link?url=jTah_-UbX-MG1xUjloOK
望採納!!
D. 越南在古代叫什麼
越南古代叫什麼名字
安南、交趾、南越!哈哈哈…給
希望採納
越南首都河內在中國古代叫過哪些名字?
河內是弧座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原稱大羅,曾為越南李、陳、後黎諸封建王朝的京城,被譽為「千年文物之地」。早在7世紀初,這里就開始構築城池,時稱紫城。在10世紀以前,曾先後被改稱宋平、羅城、大羅城。1010年李朝創建者李公蘊(即李太祖)從華閭遷都至此,定名升龍。隨著城垣的加固和擴大,隨著歷史的變遷,升龍又先後稱為中京、東都、東關、東京、北城。直到阮朝明命十二年(1831年)才因城市被環抱在珥河(紅河)大堤之內,最終定名河內,並沿用至今。
古代越南叫什麼?
古代越南叫安南國i
越南古稱什麼
看這個資料吧:ke./view/4205
解釋得全面了吧
越南古代是中國的嗎
是的。
秦朝置象郡,漢朝置交趾郡(後改交州),唐朝置安南都護府(後該靜海軍,屬嶺南西道),北宋時,先是交趾郡國,後為安南王國,明朝時為安南都統使司,清朝時為越南王國。
越南在古代叫什麼
前257年 甌雒國
前203年 南越
東漢末年 占婆
939年 大越
東南亞在中國古代叫什麼??
多了,安南,赤土,暹羅,真臘
越南以前是中國領土嗎? 如果是請問是哪個朝代?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公元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
越南和中國有什麼聯系?為什麼在越南古代他們使用的是漢字,
越南人的祖先一部分是中國古代百越的一支,一部分是來自居住在四川的古代中國人。這些在越南這片土地上和其他的一些族群互相融合而形成了越南人的主體民族京族人。其北部自我國秦朝至宋朝以前的1000年間隸屬我國各封建王朝。盡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使用漢字,但卻沒有使用漢語,就像朝鮮韓國一樣,因為他們不是漢族人。現在越南連漢字也不用了,而是使用法國人給他們創造的用法文字母拼寫越南語的拼音文字。其實中國境內的民族除漢族以外還有很多民族,這些民族傳統上也很少使用漢語漢字。
古代越南是中國的附屬國嗎?
939年,吳權控制現在的越南北部地區脫離南漢政權獨立,但當時並未建立國號,不久即陷入十二使君割據。968年,丁部領征服境內的割據勢力,建立國號大瞿越國,兩年後(970年)又自稱皇帝與使用年號太平,定都華閭(今寧平省寧平市),算是越南正式脫離中國而自主之始。後來接受宋太祖冊封為交趾郡王,正式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直接管理的中國本土。1407年至1428年,明成祖趁越南皇朝內亂之際,出兵佔領越南,並在升龍設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進行直接統治。1428年,黎利擊敗明朝軍隊,自立為帝建立後黎朝,於是明朝從越南撤兵,再度承認越南獨立。
E. 越南的古代歷史
早期歷史 越南歷史源遠流長。考古遺址可證,距今40萬年的遠古時代,越南土地上已發現有人類生活的痕跡。考古學家們在越南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30萬年)以渡山文化(最早發現於清化省渡山遺址得名)和山圍文化(最早發現於富壽省山圍遺址而得名)為代表中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1萬年)以和平文化(20年代因首次發現於和平省遺址而得名)為代表。新石器時代的遺跡距今5000年以北山文化首次發現於諒山省北山遺址而得名為代表。根據遺址。考古學家得出結論,在石器時代人類已學會畜牧和種植水稻。
據傳說,越南第一個國家文朗國(後改名為甌雒國)是在青銅器時代建立的,以東山文化(最早發現於清化省東山村遺址而得名)為代表,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是銅鼓。據傳說,文朗國沿襲了幾十個世紀,形成18代雄王當權的雄王時代。
北屬時期
甌雒國實際是古蜀國移民建立的。秦時,秦始皇派軍隊征服百越,越南置於象郡轄下。秦末農民戰爭時,秦龍川縣尉趙佗(河北正定人)起兵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首都南海(今廣州),這是越南認為的歷史上第一個獨立王朝,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南越國仍是中國漢朝的封國。
公元前111年,漢撤消南越國。自此,越南置於中國封建王朝直接統治長達十多個世紀。
封建時期 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時,越南人民終於結束了北方封建朝代的統治,建立了獨立的國家,名為大越國。公元1010年遷都升龍(今河內建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其間間隔有中國統治的北屬時期。主要獨立朝代為李朝(1010年—1225年),陳朝(1225年—1400年)
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1884年法國侵略軍佔領全越南領土,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
F. 古代的河內人是越南人嗎
不是,越南還是清朝嘉慶皇帝於1803年下賜國號的「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
而河內脊畢始建於公元621年,為中國唐朝交州總管府(後為安南都護府)轄下的宋平縣,是當時越南北部虛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別名「紫城」,後又改稱「羅城」、「大羅城」。唐朝後期又成為靜海軍節櫻譽芹度使的駐地。古代河內人可是屬於我國安南省或者叫南越國的。
G. 越南首都 越南首都河內的簡介
1、河內直轄市(Ha Noi),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越南第二大城市,位於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面積3340平方公里,人口756萬人。
2、河內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約在前3000年河內一帶開始有人居住。從11世紀起就是越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布,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稱。其城市化的雛形「古螺城」,建成於前200年。河內在古代為中國故地。公元前111年漢武帝設交趾郡,河內便在其范圍之中。南朝宋時在河內地區設置了宋平郡,治昌國縣。隋朝時改為宋平縣,為交趾郡的治所。
3、河內無論是從南方到北方,還是從內地到沿海,均是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擁有北方最大的河港,多條鐵路在這里相聯結,是北方公路的總樞紐,郊區有內排機場和嘉林機場,水、陸、空交通便利。河內有1000多年的歷史,11世紀起成為越南歷史多個朝代的都城。1831年正式命名為河內。
H. 越南首都河內在中國古代叫過哪些名字
1、南朝齊時期,在今河內附近地區設置了宋平郡。
2、隋代,交趾郡治所宋平縣即在今河內附近。
4、1010年 李公蘊從華閭遷都於羅城,定名升龍。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在越 南設交趾布政司,治所也在此地。
I. 孫新生:越南遊記(三)河內老城
在毗鄰於大羅城的紅河之南擇地而居,可謂一舉兩得。既可圖強,又可以御防。然而更大的意圖是向南徐圖之。李朝是越南立國後走向鼎盛的起端,其所定國策,為後來之歷朝歷代,如陳、後黎、西山等朝所繼承,皆照辦之。與南阮對立的北鄭,也一直將其統治中心置於河內。阮朝雖定都順化,但始終賦予河內以特殊地位。
河內現已是66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了,行政區劃有9郡(區)、20縣,面積3300多平方公里。但城區面積尚不足200平方公里,2012年僅182平方公里,現正處於城市建設快速擴張的初期。
我們住在老城區里被稱為三十六坊的謝賢街上。街道逼窄,有五六米寬,兩邊密密麻麻地蓋滿了門臉窄小的兩三層的單體樓,現多辟成店鋪,以旅店、餐館、雜貨鋪、水果店、工藝品店、牙科診室及形形色色的小中介機構居多。街上擺滿了各色小攤,沿街兜售,即使大白天,依然人群川流不息,而摩托車、的士以至小麵包車竟在人縫中穿行,卻魚貫而入,挺有秩序,很少見有碰撞發生。行不多遠,就看到多處院落,內里房舍有洋樓式的,也有中國南方粵閩一帶的堂屋似的,許多門臉兩旁或上額書有漢字,如某某商行、某某貨棧,或寫有某某氏祠堂、某某寺院。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周氏祠堂,寫有「岐山堂」的堂號,顯得十分地道,一下子就把周氏的起源地點明了。街上低矮的樓房,樓齡陳舊,估計有百年以上,也有新翻建的。我所住的旅店就是近些年才建的,在街盡頭拐彎處的一高崗上,門臉僅三五米,內里卻挺寬大,每層有三四百平方米,有六層,樓呈「日」字形。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門面側下方有兩三米寬的通道,直通大樓地下,原來旅館的停車場就建在這里,有兩層,每層可停七八輛車。真可謂螺螄殼里作道場。在之後的旅程中,我越發體會到越南人在這方面的能力。
不遠處就是著名的白馬寺。與中國洛陽白馬寺以紀念西來白馬馱佛經而來的意義不同,河內這座白馬寺卻與李太祖有關。寺院建於11世紀,據說是城內最古老的寺廟。當時,李公蘊求助於白馬來幫自己選擇造城牆的地址,白馬就將他帶來此地,為了紀念這匹馬,便在這里建了寺廟。眼前廟宇規模不大,貌也普通,可香火很旺。目前大部分結構只能追溯到19世紀,如內里的孔子寺是1839年補建的。這種將祭祀當地神祇(白馬)與紀念聖人(孔子)相結合的建築形式,實際上就是越南這個儒釋道文化圈的國家在信仰上的一種變通。
翻譯小秦是越南河內國家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他說,三十六坊是個 歷史 名稱,其實絕不止三十六條坊街,而是泛指老城的傳統市民區和商業區。這里充滿了異域風情,是河內古老的心臟和靈魂。我置身其中,花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也未走出這熱鬧的街市。游商小販挎著籃子遊走於街頭巷尾,籃子裡面裝著便宜小吃。每個街角都能找到米粉攤和越式鮮啤酒吧、冷飲店,充滿了嘈雜和歡笑。現代的風貌和中世紀的感覺融為一體。漫步坊中,領略身邊的景、聲、味,更加深了對這個民族的理解。
河內的主城區是在老城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李公蘊在紅河掉頭向南的大拐彎處的西部地區,亦即靠近羸、龍編舊城的紅河河段對岸,擇地而築城。傳說他乘船行到城牆跟前,看見一條翼龍騰空而飛,因此將大羅城改名為升龍城。既有稱此地為龍盤虎踞之地的意味,又暗喻自己為真龍天子。升龍城區四周為不規則圍城,外延周長約25公里,就位於西湖以南、劍湖以西的偌大地區,皇城在城區中,偏東部。內城東部修有三十六坊,以安置各色手工作坊及種類繁多的商貿行當,如金銀首飾、銅鐵製作、絲綢布匹、茶葉、葯材等。華人在三十六坊中居重要地位。中葯材街的最大商號為傅家,而傅家則是明末清初由福建先遷入興安,待站跡爛穩腳跟後再入河內的。當時街道名稱往往以集中交貨的貨物名稱命名,如棉街、紙街、帆街、魚露街、銀器街、糖街等,不少街名沿用至今。據史書記載,1875年河內已有36條街,不僅交易的貨物品種豐富,數量也十分可觀。我所居住的謝賢街,過去就是網繩行街,因紀念行首而獲名。
商業行街與居民區連成一片,商業區的范圍急速擴大,已形成河內市的鬧市區。居住在城區的居民住房大多是自建房,形式與色彩各異,有歇山屋頂的古建築,也有一些仿照西歐或南洋樣式的小樓,但主體部分是形狀細長的單體姿神漏樓,樓樓相連,無間隙,臨街而建,幾乎未留人行道的間距,面窄,從兩三米到七八米的都有,長度一般超過十米,通常建三層,少數也有七八層以至十幾層的。首層毫無瞎此例外地都改作商業用途,二層以上住宿及他用。臨街面光線較好,內里則幽深灰暗,空氣不流通。街上電線桿林立,各種電線密如織網地散搭在空中,雖然城市開始有些整理,如捆紮,但仍有礙觀瞻,潛伏著火災危險。
午飯後,我們向西北走去。行不多遠便進入殖民時期所建的新區,道路寬了許多,四車道,樹木高大,盛密,兩旁多為法式建築,如廣州的沙面、漢口江漢路般,但似乎覺得這種「洋化區」的面積大了許多。這可能是法蘭西帝國殖民越南近百年,將統治印度支那聯邦三國的總督府設於河內的副產物吧。約行2公里,到達升龍皇城。
河內皇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 歷史 文化遺產名錄。但走到跟前,五味雜陳。
購票入園,道路右邊為皇城展覽館,主要是以圖片文字的形式介紹皇城的沿革史,僅有越、英、法語說明,無中文,有些遺憾。作為使用漢語為官方語言、書面語言達兩千年之久的國度,漢語詞彙占越南語詞彙達70%以上的文字元號系統,卻無漢語說明,真是不可思議。
路的左邊為皇城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綠草茵茵的開闊廣場,面積有兩三個足球場大小。沿著場中甬道前進,皇城城關矗立眼前。城牆磚石結構,塗以黃色,高約六七米。不似中國皇城門大多有瓮城結構,繁復重疊。升龍皇城城門卻較為簡單,顯得有些單薄。城門樓為一個僅有三開間的塔式牌樓。後來在旅程中發現,越南的城牆、廟宇等重大建築物的門樓基本都沿用這種方式。城門仿漢式,中間並列三門,中門平時緊閉,供皇室人員出入,左、右隔二三十米又各開一門,供官員的進出,與城牆相連,門樓外左右各有一輔門,供日常人員進出。
由城門正門入。迎面竟是一法式建築,二層樓,底面積很大,矩形,用石頭壘起,紅屋頂,牆面塗米黃色。東西還有兩棟小樓,一棟好像別墅,一棟似乎是宿舍樓。有兩撥大學生正在院子里照畢業照,穿著學士服,都很激動,歡呼著把帽子丟向天上。再向前走,顯得空曠,唯有幾棵大樹,四周砌牆圈住。在城門的西北方,有一大片的考古用地,層層開掘,露出不同時期皇家建築物的礎基。
偌大皇城,歷經滄桑,兵燹天災無數,早已成廢墟一片,怎能不令人驚愕、惋惜。法國殖民印度支那三國時期內,這里成為總督府的炮兵司令部,幾棟法式建築,全是19世紀末期所建,仍可見一些廢棄兵營和殘缺的炮兵陣地,幾門古老西洋大炮銹跡斑斑,散落其間。抗美戰爭期間,越南軍隊在這里構築了地下工事,著名將領武元甲就在這里指揮作戰,重新定義了這塊皇城的價值與意義。
向東南方向約一公里開外就是越南軍事博物館。展館對面有一高台,台上聳立著塔式角樓。樓體東、南、西方向分別寫有旭暉、鎮南、迎西字樣,唯獨北方用石灰遮蓋,經辨認原為「鎮北」兩字。我們由塔門越上十餘米,登臨角樓。遠望之,可見皇城城門,附近還有斷續的城牆,此塔原為皇城塔樓,起拱衛作用。塔樓至城門之間大片皇家用地,在殖民時期被辟為河內新城,越式建築已無蹤跡,皆為西洋式樓宇,政府機關、達官貴人官邸、富豪公寓和新式商業街市連成一片,再與東、南兩個方向的舊城區相比鄰,構成河內主城區19世紀之後的基本框架。
J. 為什麼越南河內有"升龍" 名字
越南河內歷史上芹殲有很多名字:宋平,升龍,大羅,念絕河內。
其中升龍這個名字的起源於1010年,當年越南李朝的初代嫌高沖皇帝李太宗遷都大羅。據說,有一天他站在紅河畔時突然看見紅河上升起一條蛟龍,他覺得很神奇所以後來他將大羅改名為「升龍」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