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南民族的風俗
越南少數民族各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同時又相互影響。岱依族和儂族男女通常穿藍色無領上 衣和寬腿長褲,只不過岱依人的上衣較長,儂人的上衣較短。住房有高腳屋和土屋兩種,實行一夫一妻制父系小家庭,有對歌擇偶習俗。泰族服飾因支系而異,婦女著圓領對襟短衫和 筒裙,喜戴銀首飾,住房為竹樓。越南苗族、瑤族的服飾與中國苗、瑤族大體相似,因服色 不同而分為白苗、紅苗、花苗和紅瑤、白褲瑤、藍靛瑤等支系。南部的高棉族和占族的風俗 習慣與柬埔寨高棉族相近,華族習俗則與中國漢族一致。春節是北方少數民族最重要的節日,其他如苗族的七月七、瑤族的盤王節、泰族的祭寨節和南方高棉族的潑水節、祭月節則是較具民族特色的節日。少數民族十分喜愛歌舞,岱依族和儂族在許多場合都要對歌,有專門的歌圩。較有名的舞蹈有泰族的燈舞、苗族的蘆笙舞、高棉族的孔雀舞等。
❷ 越南華裔聚集城市你們知道哪裡比較聚集
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數據,華族為823,071 人(占越南總人口0.96%)。根據2009年越南人口普查數據,按照越南各民族人口數量排名,華族是越南第八大民族。華族祖籍地多以國內廣東福建為主,方言也為多為閩粵一帶。
大多數華人集中生活在南部各省城和北部與中國接壤的各省份。1945年8月革命以前,這里的人約占越南華人群體的90%。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華人居住在越南的各大城市、省城和海港,特別是在以前西貢——堤岸區,即現今的胡志明市。此外,有一定數量的中國血統的居民集中生活在後江、同奈、河北和廣寧等省。
按傳統習慣,大多數華人喜歡聚居,在越南的各都市中形成他們各自的社區、街道。在法屬時期,堤岸區的華人佔西貢——堤岸華人總數的近70%。1978年以前,第一郡(舊堤岸區)集中了當時胡志明市華人總數的80%。現在,華人也主要生活在第五郡、第六郡(新堤岸)、第10郡和第11郡。在其他城市,如河內市,以前華人主要集中在屬於還劍郡的行帆街、馬尾街等街區。在海防市,他們主要居住在通向打鐵街市的道路兩旁(以前叫客街,現在叫光忠街)。在廣寧省,華人聚居在錦普、先安等縣的市鎮和芒街鎮。
❸ 越南面積這么小,為何卻擁有54個民族
越南是中國南方的一個鄰國,兩國在歷史上有很多淵源,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越南北部都是中國的領土,因此越南居住著漢族人並不值得大驚小怪。越南獨立後,仿照蘇聯和中國的民族政策劃分了民族,小小的越南居然劃分出了54個民族!而漢族則被越南劃分成為了三個民族,越南政府為什麼會這么做呢?
由此可見越南政府對於民族的劃分非常粗獷,實際上中國當年仿照蘇聯進行民族劃分的時候也犯了很多錯誤。比如說一些本應該獨立成一個民族的族權被忽視,而同一個民族的族權被劃分為兩個民族。越南其實也是一樣的,不管怎麼說漢人在越南都是少數民族,他們至今保持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為越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❹ 越南統一前的華人
越南是一個位於東南亞地區的東洋半島的國家。也是一個具有四千年文獻的國家。首都河內是其國家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時曾是漢、唐等朝代的附庸國的文化、政治中心。 越南也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據調查,目前在本國領土境內共有54個民族共同生活。其中以京族佔大多數,京族在越南境內佔了83%人口以上。而越南華族的居於本國人口的第四位。人口達140萬以上。越南華人分布於全國各地,人口較為密稠的主要在南方各省以胡志明市(舊稱西貢堤岸)和西南部地區為最。 (一)旅越的廣府民系: 旅越華人據准確考證應該是在明末清初和民國時期就有大量來自兩廣、福建和海南的華人遷居至此。他們多數是以漢族為多,分別是中國南方的漢族的各個民系以廣府(來自廣東、廣西)、客家(來自廣東東部)和福佬(來自福建、海南和廣東東部)三個民系為主。 初時來越的華人主要是以經商方式而來往,與越南本地人交易、交換農業產品。後來又因抗拒滿洲人入主,所以有很多南方的華人到越南避難和在這里定居下來。第三次向越南遷居的華人主要是在民國時期逃避日本佬的侵略和中國當地的貧苦農民受到飢荒大鬧。 越南華人以廣府民系的華族佔大多數,他們的先祖都是來自中國兩廣。與客家、福佬兩個民系相比,廣府民系很早之前就在越南這塊土地生活。由於廣府人是一個具有強烈民族、族群認同意識和團結精神高的民系,故此不但在其他國家,乃至在越南各地的華僑聚居地似乎均有廣府人的『同鄉會』。廣府人的同鄉會是一個供於廣府同族人聚集議事的場所,也就是一個維護和幫助同族人的辦事處。越南廣府華人的同鄉會幾乎在各處都可見如:穗城會館、廣肇會館、廣東相濟會、廣西同鄉聯誼會等等。這些同鄉會、聯誼會更明顯地證明著廣府人是中華民族中的一個最團結的族群。 廣府華僑所*的漢語稱為粵語或稱廣府話、廣東話和白話。習慣上越南的廣府人則喜歡把粵語稱為『唐話』,這是標志著廣府人肯定自己是漢族人的強烈認同之精神。廣府人的粵語和客家人的客家方言、福佬人的閩方言相比,其內部的分歧並沒有後兩者那麼復雜,大概只有若干分支方言而已如:粵海片以廣州話為代表、四邑片以台山話為代表、高陽片以陽江話為代表、欽廉片以欽州話為代表、邕潯片以南寧話為代表、勾漏片以玉林話為代表。當初來越的廣府華僑所說的廣府話口音不一致,有的是廣州粵語口音、有的是四邑粵語口音、有的是欽州、南寧粵語口音,但後來因來自珠江三角洲的廣府僑民在越南人口激增廣州粵語自然地普及於越南的廣府社會,也使到粵語其他分支方言向廣州話靠攏。20世紀80年代中葉越南政府實行開放政策,吸引了很多國家紛紛到來投資,其中外國的各樣產品也大量地進入越南市場。但值得一提的是港產的粵語連續劇,這些連續劇就是一個促使、維系越南的廣府話各分支方言靠攏廣州話的動力和紐帶,因港產的粵語連續劇的對白以廣州話為主。再說廣府話素來是中國漢語中的一種向心型的方言,廣州話在廣府方言中一向是最有『權威』的代表方言,故此無論來自廣東或廣西、香港、澳門的廣府人大部份都可以說廣州話。現今在越南大部份的廣府人所*的粵語似乎是以廣州話為主,其他粵語分支方言如:四邑話、欽州話越來越少人說了。至於保留母語這一方面而言,不論在國內還是在海外廣府人是一個保留自己的母語最成功的族群,大部份廣府人認為說自己的母語更舒暢,容易表達自己的意思。反而說普通話或其他語言廣府人卻認為沒有哪一種語言比廣府話更豐富。調查證明有84,23%廣府人認為自己的粵語比普通話(北京話)更好聽更豐富。這足證廣府人對廣府話具有強烈愛護和認同的心態。在越南雖然有些廣府家庭已經是第四、五代粵裔,但他們都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廣府話。廣府人不但熱愛自己的母語,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他們也是十分珍惜和愛護。對於戲劇這方面來說有63、45%廣府人認為粵劇比京劇、潮劇好聽,有85、23%廣府人認為廣東菜比川菜、潮州菜好吃,有75、57%廣府人認為廣東音樂是中華音樂的代表。所以縱使身不由己的漂泊於海外,在異國他鄉生活廣府人也不會忘記的傳統文化。越南的粵劇團比潮劇、瓊劇團有更多觀眾,廣東音樂的唱盤比潮州音樂、閩南音樂更暢銷。以婚姻方面而言,廣府人向來十分『驕傲』,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最文明的純漢民系,似乎只與同族人互相嫁娶。20世紀20年代那時還有懷著封建思想的廣府人決不準自己的兒女與客家人、福佬人通婚。當時的客家人、福佬人在廣府人的眼裡都被視為不開化的群體。廣府人寧願與北方人通婚也不願意與客家人、福佬人結為親家。廣府人歧視客家人、福佬人,當時在海外只有廣府人與廣府人通婚。至今50、60年代才有廣府人與客家人、福佬人通婚。現今雖然廣府、客家、福佬三個民系經仔細考究證明他們都同是漢族,但至今還有一些廣府家庭不願意與客家和福佬人通婚,尤其是客家人。廣府有俗話:『客家佔地主』,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廣府人對客家人的評價是非常低貶。廣府人認為客家男子偷懶不好顧家庭,認為客家女子善於欺負丈夫、不守婦道。這樣的思想則使到廣府人更加遠離客家人。 (二)旅越的福佬民系: 越南的福佬民系主要集中生活於越南西南部地區。他們的先祖是來自中國的福建省、海南省和廣東省的東部(潮汕地區)。與廣府人、客家人相比較福佬人的族群認同遠遠不如前兩者。越南的福佬民系一般只有地方居住的認同,即來自福建泉州、漳州一帶的福佬人就自認為『福建人』、『閩南人』,來自廣東潮汕地區的福佬人就認自己為『潮州人』、而來自雷州、海南的福佬人同樣也只有地方性的認同即雷州人、海南人。一般而言*閩方言的群體至今早已不存在族群意識與認同了。 越南的福佬民(簡稱閩人)如要和南洋一帶的福佬民系相比,越南的福佬人以來自廣東潮汕(舊稱潮州府)為多,而南洋的福佬人多數是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和福州。故此越南的福佬民系所*的閩方言肯定是屬潮州地方口音的閩語俗稱『潮州話』、『潮汕話』、『潮語』,但習慣上旅越南的潮州福佬人(潮州人)都將自己所說的家鄉語言稱為『潮州話』,說潮州話者則稱『潮州人』。潮州福佬人雖然已不存在族群意識與族群認同,但他們對『潮州』這個地名的認同是十分強烈。潮州人之間的團結精神與廣府民系比起也是勢均力敵,在越南的各個潮人社團也很多『潮州會館』、『義安會館』、『潮州相濟會』等等都是潮州福佬人的一個自己人互相聯系的場所。與潮州福佬人相比,旅越的福建的福佬華僑的同鄉會、會館或聯誼會有更多如:福建二府會館、霞漳會館、金門會館、同安會館、三山會館、福安會館等會館,但由於越南的福建福佬民系的人口少,所以至今的那些同鄉會或會館有部份被越南當地政府管理,也有部份當地的廣府華人管理。因越南當地的華人以廣府人為眾。在音樂、文化這些方面似乎以潮州福佬音樂為主,潮劇團在華樂社中也是一個較有名氣的音樂團體。在越南,潮劇也很受潮州人的歡迎,尤其是越南西南部地區的潮州華人。相對的福建南音、薌劇是閩南人的傳統音樂,在越南這些福佬音樂並不受到歡迎,閩南音樂似乎只在一些神誕或廟會才能聽見的。 海南福佬民系雖然仍存在,但至今似乎很少人能說海南話了。大部份的海南人跟廣府人說廣府話,閩南人中亦有一些被廣府化也改口說廣府話了。瓊府會館是海南福佬人的同鄉聯絡的場所。現在已經改稱為『海南會館』,在該會館里的理事會還有組織一個瓊劇團來服務於每逢神誕和廟會。 (三)、旅越的客家民系: 越南的客家民系主要集中於越南南方的胡志明市和西南部地區。他們的祖先主要是來自廣東的東莞、惠陽、大埔、梅縣、興寧、紫金、五華、豐順、龍川和和平等縣市。越南的客家人以東莞、惠陽的客家口音為多,雖然現今有很多語言專家認為廣東梅縣一帶的客家話是其方言的標准語,但在越南由於來自東莞、惠陽的客家僑民佔大多數,故此其方言自然變成此地的客家方言之代表。在越南的華人社會中客家人被分為兩個支系的客家即:廣府客與福佬客。廣府客的意思即來自東莞、惠陽、河源、紫金、五華、和平、龍川這一帶的客家民系,這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客話口音受到粵語的影響,客話口音聽起來有點象廣府話,故稱廣府客。而福佬客的民系主要是指:梅縣、興寧、豐順、大埔這一帶的客家人,來自這些地方的客家人所以被叫做『福佬客』或『鶴佬客』是因為他們所說的客方言口音受到潮州和閩南福佬方言的口音的影響。這些福佬客所說的客方言接近於福建閩西地區那邊的客家話。 旅越的客家人主要以葯業為生,越南大部份的中葯鋪戶似乎是由客家人開的。他們從事這個行業是由祖或父傳的,有的沒有學問、不懂文字也能當上醫師,但隨著現今的科技發展,人智得到提高,那些客家葯材鋪似乎生意滯銷,有的鋪戶倒閉轉業。這是因為人們早已對客家的一些不董文字、沒有知識的醫師有了很深的了解;一個沒有學問、沒有醫學的知識的庸醫怎能給人看病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引起很多客家人改行轉業到別的領域謀生。 現今據新資料的統計客家華人越來越少約有29萬人左右,再說,他們之中已有很多人不會說客家話了,有的改口說廣府話或潮州話,基本上只有客家的認同而已,而實質客家話早已不會說了。 崇正會館或客幫會館、客屬公會是客家人之間的一個聯系友誼、同鄉之情的場所。很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客家人都可以在此請求同鄉人的幫助。關於客家音樂這一方面來說,客家音樂在越南並不發展,具有客家特徵的音樂是客家山歌,可是很多綠越南的客家華人已經沒有人會唱和喜歡聽了,乃至是一些老前輩的客家人。反而有97%客家人認為廣東歌和廣東音樂好聽,所以無論是粵劇或廣東音樂都很受到越南的客家人的青睞。 在中國大陸廣東客家菜被列入廣東菜系的一種,在海外雖然至今仍有一些客家家庭還能烹飪客家菜,但基本上也很強烈地受到廣東菜的影響。由於客家人的祖先向來所居住的地方似乎屬於山嶺地區,故此對飲食這個方面他們並不講究。客家菜既樸素又簡單,和中國其他菜系如:廣東菜、潮州菜、四川菜或北方北京菜、天津菜相比客家菜並沒有什麼顯著的特色。所以無論在越南或是在海外各國的華僑社會中,人家幾乎只能看見廣東菜館、潮州菜館、北京菜館和四川菜館罷了,但客家菜館可說是難以找到,恐怕只能找到的客家菜館是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
❺ 華族的越南華族
越南語:Người Hoa
越南政府把在越漢族人當成民族問題來對待,承認漢族人為華族以及肯定他們在越南革命與建設中的作用。1986年10月,越南政府頒布新的政策,確認漢族人為越南公民,擁有與其他越南人一樣的權利,同時強調漢族人是越南民族大家庭的一員,稱為華族。華族分布主要在越南南方各省以胡志明市和西南部地區。
華人在越南稱為「華族」(Người Hoa)即對華人(漢族Người Hán)通稱,主要分布於胡志明市(thành phố trực thuộc trung ương Hồ Chí Minh)。華族職業分布於工業、商業及勞務居多。越南華族多數說粵語(Tiếng Quảng Đông),有一部分說潮州話(Tiếng Triều Châu)。
在越南講土白話(粵語)山由族(Người Sán Dìu)和客家話的艾族(Người Ngái)其實分別也是中國漢族中的廣府人和客家人。
❻ 越南華族有多少人
越南現在有華人約130萬人,據有關統計,85%以上的越南華人居住在南方。越南華人的祖先都是在歷史上不同時期從中國遷徙到越南來的,有史可稽者最早可上溯至秦代。華人把中華文化的傳統,以及祖居地區的傳統文化帶入越南,一直保留至今。然而,他們南遷之後,由於長期與越族以及周圍其他一些民族相處,受到越族文化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的影響,在保留自身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文化特徵。華族的傳統文化特徵與中國南方的基本相同,這些傳統的文化特徵從居住、服飾、飲食、信仰、宗親、社團活動等方面反映出來。越南華族的舞蹈中也有明顯的中國舞蹈的影子,越南的華族人將中國的舞蹈和越南本土的傳統舞蹈相融合,使其具備越南華族特有的風格特點。
❼ 越南的民族構成是怎樣的
有54個民族,京族占總人口近90%,大量聚集在沖積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地區。京族作為一個最大的同系社會群體,控制國家的政治經濟,主導文化事業,對社會生活施加巨大影響。越南京族與居住在高地的少數種族少有共通之處,並在歷史上敵視他們,認為他們是野蠻的種族越南風光欣賞(18張)。
少數民族中漢族(華族)、岱依族、泰族、芒族、高棉族、儂族人口均超過50萬。少數種族(除漢族之外)多居住在占越南國土面積三分之二的高地。漢族是越南最大的少數民族,總數約100萬(佔全國的1.5%),其中半數集中在胡志明市(佔全市的12%)。
❽ 越南的華人多嗎
相當的多,尤其在南方。 越南有人口8000多萬,其中90%是京族。中國55個少數民族裡也有一個京族,和越南人同根同祖同文化,居住在中越邊境城市東興的偏遠海邊。目前在越南有華人或者說華裔100多萬,大多數生活在西貢。華人在越南被劃分為一個單獨的民族,身份證上被註明華族。在越南統一之前,越南華人更多,但是70年代末越南實行反華政策,北方的華人大部分被驅趕回了中國。和北方的以邊民為主的華人不同,南方的華人多是清末民國時期從廣東下南洋而來,經過幾十年的打拚,這些華人在西貢漸成氣候,許多人成了當地有影響的資本家。 但是75年越南統一後,越共對南方強行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私人資本被強行沒收,許多人被投入監獄,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華人。於是許多南方華人為了逃避越共的改造,冒著葬身魚腹的危險,搭上漁船,投奔怒海,流落到了印尼,澳洲,香港和台灣,有些人又輾轉去了美國。它對相鄰國家的影響持續了幾十年,直到前幾年,越南船民的遣返仍然是香港政府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香港著名導演許鞍華根據這段歷史創作了電影《投奔怒海》,榮獲了1982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影片里,劉德華那年輕的臉龐,讓人一陣陣心碎。這段歷史,成為西貢人心中永遠的痛。 西貢有人口600多萬,其中華人就有100萬,大多數居住在第五郡,郡就是我們說的區,少部分住在第六郡。第五郡的居民絕大部分是華人,走在第五郡的街頭,隨處可見中越兩國文字寫成的招牌,耳邊響起的都是漢話,雖然是廣東話,但仍讓我們感覺無比的親切。我們都聽不懂廣東話,只能用普通話和當地華人交流。沒想到他們居然大都會說普通話,尤其是年輕人,於是我們真的感覺回到了祖國。 普通話在港台被叫做國語,在東南亞則被叫做華語。這里的中國人大多是從廣東而來,平時生活中都是說廣東話,但是小孩們從小就被送到華語學校學習華語,因此年輕人都能說一口較流利的華語。老人們雖然大多不能說華語,但是聽也沒有問題。可以這么說,在第五郡,即使你不會說除了中國普通話之外的任何一門語言,你的衣食住行也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