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越南資訊 > 越南西瓜有什麼特色

越南西瓜有什麼特色

發布時間:2023-06-14 00:48:43

① 越南西瓜幾月成熟

和中國一樣,5月份,不過越南一年可以種二次西瓜,西瓜比較小,沒中國的大,像那種沙田瓜和花皮的在越南一般沒有,都是黑皮瓜, 我家以前在淮河種了20畝西瓜。

② 西瓜簡介

西瓜
【物種名稱】 西瓜
【又 名】 夏瓜、寒瓜
【拉丁學名】 Citrullus lanatus
【英文名稱】 watermelon

【科屬分類】 葫蘆目、雙子葉植物綱、葫蘆科、西瓜屬

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熱解暑,對治療腎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輔助療效。果皮可腌漬、制密餞、果醬和飼料。種子含油量達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點配料。

特性:西瓜主根系,主根深1米以上,根群主要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的耕層內,根纖細易斷,再生力弱,不耐移植。幼苗莖直立,4--5節後間伸長,5--6葉後匍匐生長,分枝性強,可形成3--4級側枝。葉互生,有深裂、淺裂和全緣。雌雄異花同株,主莖第3--5節現雄花,5-7節有雌花,開花盛期可出現少數兩性花。花冠黃色。子房下位,側膜胎座。雌雄花均具蜜腺,蟲媒花,花清晨開放下午閉合。果實有圓球、卵形、橢圓球、圓筒形等。果面平滑或具棱溝,表皮綠白、綠、深綠、墨綠、黑色,間有細網紋或條帶。果肉乳白、淡黃、深黃、淡紅、大紅等色。肉質分緊肉和沙瓤。種子扁平、卵圓或長卵圓形,平滑或具裂紋。種皮白、淺褐、褐、黑或棕色,單色或雜色。種子千粒重大籽類型100克--150克、中籽類型40克--60克、小籽類型20克--25克。子瓜類型150克--200克。

栽培 西瓜喜高溫乾燥氣候。 生長適宜溫度25~30℃, 6~10℃時易受寒害。月平均氣溫在19℃以上的月份全年多於 3個月的地區才可行露地栽培。屬長日照植物,喜強光,光飽和點為8萬勒克斯。適宜乾熱氣候,耐旱力強,要求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土壤pH5~7為宜。中國的西瓜栽培方式多種多樣。屬於露地的有西北的旱塘栽培和砂田栽培,華北的平畦栽培,長江以南的高畦栽培等;屬於保護地的有北京的風障栽培,保定的葦毛栽培,以及地膜覆蓋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溫室栽培等。不論露地或保護地栽培,均於春季先行保護地育苗,然後定植。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過磷酸鈣和硫酸鉀可提高果實的含糖量。種植密度一般畝栽 500~600株。華北行整枝,一株一蔓一瓜;華南不整枝,一株多蔓多瓜。自播種至收獲約80~ 120天,從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約30~50天。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種蠅、守瓜等。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可栽培。山東省萊西有大量栽培,萊西市河頭店鎮出產的南嵐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營養豐富而聞名。

用途 西瓜果實為夏季主要水果。成熟果實除含有大量水分外,瓤肉含糖量一般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隨成熟後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幾不含澱粉,采後貯藏期間甜度會因雙糖水解為單糖而降低。瓜子可作茶食,瓜皮可加工製成西瓜醬。在中醫學上以瓜汁和瓜皮入葯,功能清暑解熱。

堪稱瓜中之王,因在漢代時從西域引入,故稱西瓜。西瓜亦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非洲,目前除少數邊遠寒冷地區外,國內各地均有種植,果味甘甜而性寒。

西瓜是夏天的典型水果,也是夏季的主要水果,在熾熱的夏日或氣溫悶熱的熱帶夜晚,只要有冷凍的西瓜,便具有消除暑熱的效果。

品種:西瓜以用不同,可分為三類:普通西瓜、瓜子瓜、小西瓜

【西瓜名字的由來】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西瓜並非源於中國。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我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西瓜,原產於非洲。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過去,有人引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郃陽縣令胡嶠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周廣順三年(953)……嶠歸」。於是,西瓜從五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乎成了定論。近年報刊上談論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說。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課外讀物《衣食住行史話》中就有「西瓜始於五代」一節。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號)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曇恭傳》說,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隱侯(沈約)的《行園》詩雲:「寒瓜方卧壠,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卧壠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確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那麼,它是從什麼路線傳入中國的呢?

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

「已程不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多數學者認為是斯里蘭卡,也有人說是非洲東部的阿比西尼亞。無論哪種說法對,都說明漢武帝時代中國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經打開了。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里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里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另外,據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報》報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曾發現過西瓜籽。如果這個考古收獲確實可靠的話,我國有西瓜的歷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產非洲的說法,又另當別論。

西瓜為葫蘆科Cucurbitaceae植物西瓜Citrullus Lanatus Matsum. et NAKAI的果實。陶弘景注本草時在瓜蒂一項,曾提到「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李時珍認為這就是西瓜,又說在五代之前,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因其未遍及中國的緣故。按《胡嶠陷虜記》記載:嶠征回紇,得此種歸,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則南北皆有。因性寒而名寒瓜,因自西來而呼西瓜。西瓜之名出自元、明間的《日用本草》、《食療本草》等古籍,而西瓜在五代引種中國,當初稱為寒瓜,是否又名水瓜、夏瓜、青登瓜,則有待考證。西瓜品種很多,不只現代,古代其皮色即分青、綠,其瓤則有紅、白品種,其種子有黃、紅、黑、白色等品系,現在西瓜品類更無可計數了。
西瓜果皮、果肉、種子都可食用、葯用。

籽殼及西瓜皮製成「西瓜霜」專供葯用,可治口瘡、口疳,牙疳,喉蛾(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症。

西瓜果肉(瓤)有清熱解暑、解煩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來治一切熱症、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發炎、酒醉。

西瓜皮用來治腎炎水腫、肝病黃疸、糖尿病。

西瓜子有清肺潤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殼用治腸風下血、血痢。

《本經逢源》記載: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瀉。能解太陽、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白虎湯為漢傷寒論方,功能清熱生津,解渴除煩,即指西瓜皮與其同功之喻。而春、夏伏氣發瘟熱,覓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湯沃雪。

【療效】

西瓜在古今用於民俗治病和食療保健的資料甚豐。例如:
1.《松漠記聞》雲:有人苦於目病,令以西瓜切片曝乾,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2.《隨息居飲食譜》雲:食瓜腹脹者,以冬腌菜瀹湯飲即消。目赤口瘡用西瓜肉曝乾腌食之;唇內生瘡用西瓜皮燒研噙之;食瓜過多成病用瓜皮煎湯解之;口腔炎用西瓜皮曬乾,炒焦,加冰片少許同研末,用蜂蜜調塗患處。
3.糖尿病、尿混濁,用西瓜皮、冬瓜皮十六克,天花粉十二克,以水煎服。
4.高血壓用西瓜支乾品十三克,草決明子十克,以水煎代茶飲。
5.酒精中毒,酒醉後頭暈、煩渴,飲西瓜汁一碗。

【成分及效能】

西瓜果肉:含蛋白質、葡萄糖、蔗糖、果糖、蘋果酸、瓜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內氨酸、丙酸、乙二醇、甜菜鹼、腺嘌呤、蔗糖、蘿卜素、胡蘿卜素、番茄烴、六氫番茄烴、維他命A、B、C、揮發性成分中含多種醛類。

種子:含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B2、澱粉、戊聚糖、丙酸、尿素、蔗糖等。

西瓜果肉所含瓜氨酸、精氨酸成分,能增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而導致利尿作用。種子含一種皂樣成分,有降血壓作用,尚能緩解急性膀胱炎功能。新鮮西瓜皮鹽腌後可作小菜。

西瓜生食能解渴生津,解暑熱煩躁。有「天生白虎湯」之稱,我國民間諺語雲:夏日吃西瓜,葯物不用抓。說明暑夏最適宜吃西瓜,不但可解暑熱、發汗多,還可以補充水分,號稱夏季瓜果之王。在新疆哈密地方日夜溫差大,白天熱,夜寒冷,故俚語雲:朝穿皮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

【宜忌】

西瓜是最自然的天然飲料,而且營養豐富,對人體益處多多,但西瓜優點雖然很多,大量或長期吃副作用也不可輕忽。

明.汪穎《食物本草》雲:西瓜,性寒解熱,有天生百虎湯之號,然亦不宜多食。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

元.李鵬飛《延壽書》雲:北人稟厚,食之猶慣,南人稟薄,多食易致霍亂。又雲:防州太守陳逢原,避暑食瓜過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舉動,皆食瓜之患也。

因此,中醫辨證屬於脾胃虛寒,寒積腹痛,小便頻數,小便量多;以及平常有慢性腸炎、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於虛冷體質的人均不宜多吃。正常健康的人也不可一次吃太多或長期大量吃,因西瓜水分多,多量水分在胃裡會沖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

西瓜變質後不可以吃,容易引起胃腸病而下痢。惟清.張璐《本經逢源》雲:西瓜,甘寒降瀉。子仁甘溫性升,開豁痰涎之理是其本性。又引《相感志》雲:食西瓜後食其子,即不噫瓜氣,其溫散之力可知。

過食瓜果類致使胃腸寒積腹痛者,酌服中葯理中湯可治。西瓜裨益於人雖多,慎記台灣民間俚語雲:日吃西瓜,半夜反症。

現在市場上最常見的三種西瓜:
黑美人:橢圓形,瓜小,瓜皮純黑色。
無籽西瓜:圓形,瓜皮花條。
花皮西瓜:橢圓形,瓜大,瓜皮淺綠和深綠相間。

③ 越南特色水果是什麼

越南十大特色水果推薦


越南,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家,全年降雨量比較多,空氣濕度大,各式各樣的熱帶水果也是百花齊放。到越南旅遊,除了飽覽海岸風光、體驗人文氣息、飽餐當地海鮮之外,吃遍熱帶水果也是一項重要的旅遊項目。今天,小編就向大家推薦越南十大特色的水果。





10、牛奶果

牛奶果很少在國內看到,但在越南,卻是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的水果。切開後,裡面露出白色果實,味道極像牛奶,因此叫牛奶果,這也是許多到越南的遊客極為偏愛的水果。攤販們一般都是按照個來售賣。

④ 關於西瓜的資料

概述:西瓜(Citullus vulgaris)(watermelon)葫蘆科,西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熱解暑,對治療腎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輔助療效。果皮可腌漬、制密餞、果醬和飼料。種子含油量達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點配料。

特性:西瓜主根系,主根深1米以上,根群主要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的耕層內,根纖細易斷,再生力弱,不耐移植。幼苗莖直立,4--5節後間伸長,5--6葉後匍匐生長,分枝性強,可形成3--4級側枝。葉互生,有深裂、淺裂和全緣。雌雄異花同株,主莖第3--5節現雄花,5-7節有雌花,開花盛期可出現少數兩性花。花冠黃色。子房下位,側膜胎座。雌雄花均具蜜腺,蟲媒花,花清晨開放下午閉合。果實有圓球、卵形、橢圓球、圓筒形等。果面平滑或具棱溝,表皮綠白、綠、深綠、墨綠、黑色,間有細網紋或條帶。果肉乳白、淡黃、深黃、淡紅、大紅等色。肉質分緊肉和沙瓤。種子扁平、卵圓或長卵圓形,平滑或具裂紋。種皮白、淺褐、褐、黑或棕色,單色或雜色。種子千粒重大籽類型100克--150克、中籽類型40克--60克、小籽類型20克--25克。子瓜類型150克--200克。

栽培 西瓜喜高溫乾燥氣候。 生長適宜溫度25~30℃, 6~10℃時易受寒害。月平均氣溫在19℃以上的月份全年多於 3個月的地區才可行露地栽培。屬長日照植物,喜強光,光飽和點為8萬勒克斯。適宜乾熱氣候,耐旱力強,要求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土壤pH5~7為宜。中國的西瓜栽培方式多種多樣。屬於露地的有西北的旱塘栽培和砂田栽培,華北的平畦栽培,長江以南的高畦栽培等;屬於保護地的有北京的風障栽培,保定的葦毛栽培,以及地膜覆蓋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溫室栽培等。不論露地或保護地栽培,均於春季先行保護地育苗,然後定植。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過磷酸鈣和硫酸鉀可提高果實的含糖量。種植密度一般畝栽 500~600株。華北行整枝,一株一蔓一瓜;華南不整枝,一株多蔓多瓜。自播種至收獲約80~ 120天,從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約30~50天。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種蠅、守瓜等。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可栽培。山東省萊西有大量栽培,萊西市河頭店鎮出產的南嵐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營養豐富而聞名。

用途 西瓜果實為夏季主要水果。成熟果實除含有大量水分外,瓤肉含糖量一般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隨成熟後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幾不含澱粉,采後貯藏期間甜度會因雙糖水解為單糖而降低。瓜子可作茶食,瓜皮可加工製成西瓜醬。在中醫學上以瓜汁和瓜皮入葯,功能清暑解熱。

又稱夏瓜、寒瓜,堪稱瓜中之王,因在漢代時從西域引入,故稱西瓜。西瓜亦屬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非洲,目前除少數邊遠寒冷地區外,國內各地均有種植,果味甘甜而性寒。

西瓜是夏天的典型水果,也是夏季的主要水果,我們應多加以珍惜。

在熾熱的夏日或氣溫悶熱的熱帶夜晚,只要有冷凍的西瓜,便具有消除暑熱的效果。

品種:西瓜以用不同,可分為三類:普通西瓜、瓜子瓜、小西瓜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西瓜並非源於中國。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蘆科的野生植物,後經人工培植成為食用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我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怎樣獲得無籽西瓜

現在生產上栽培的無籽西瓜,均是三倍體(3X)西瓜。它是由四倍體(4X)西瓜作母本,二倍體(2X)西瓜作父本進行雜交而產生的一代雜種。目前栽培的無籽西瓜並不是完全沒有種子,還有未發育的象嫩黃瓜籽一樣的小而白的種皮,吃起來有無籽的感覺,所以叫無籽西瓜。

生產無籽西瓜的其他方法

1.天然激素法

該法是根據西瓜具有「單性結實」的特點,利用少籽(四倍體)西瓜花含有的天然激素,刺激二倍體有籽西瓜子房,使之不發生受精過程,而通過其內在的生理作用,促使普通(二倍體)西瓜植株坐瓜並生長成無籽西瓜,這是一種快速生產無籽西瓜的新途徑。它具有取材容易、方法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當年即可生產出無籽西瓜,而且果型端正,皮薄,不空心,西瓜的質地及風味與原來普通西瓜品種相同,從生長到成熟不需特殊栽培措施,避免了無籽西瓜的發芽率低、成苗率低和結實率低等問題。

湖北省農科院經多年多次試驗證明,利用該法生產的無籽西瓜,與三倍體無籽西瓜相似,果實內只含有白嫩可食的秕籽,無空心,含搪量達9%~10%,果皮厚度及風味均與所選用的普通西瓜品種相同。試驗結果,以選用興城紅作母本生產的無籽西瓜為最好,表現為皮薄,肉質脆沙,含糖量高、風味好,白籽小而且少。蜜寶、都三號西瓜為母本生產的無籽西瓜次之,具體生產技術要點是:

(1)選好父母本:選作父本的少籽西瓜,要求果實內的種子數目多,花粉質量好的品種,且要求植株生長健壯。選作母本的普通西瓜,要求果實內的種子數要少,果實皮薄、含糖量高、品質優良的品種,且要求植株生長健壯。

(2)適時授粉:選作父本的雄花和選作母本的雌花都要在開花的前一天下午進行套袋或人工束花保護。翌日早晨雄、雌花開放時,及時摘下雄花,除去套袋或束縛物,對雌花進行人工授粉,授粉要充分並小心進行,以免損傷雌花。授粉完畢後,仍將雌花進行套袋或束花,以防普通西瓜的花粉落到柱頭上。一般授粉3天後,幼瓜坐住即應及時除去套袋,以促進幼瓜正常生長發育。

(3)除掉異型瓜:在利用天然激素生產無籽西瓜的瓜田中,瓜坐住後要留巡視瓜田,及時摘除未經人工授粉而自然坐住的瓜,防止產生異型瓜及有籽西瓜。否則,由於普通西瓜的競爭力強,激素西瓜生長的競爭力弱而造成幼瓜長不大或化瓜。

(4)加強肥水管理:由於天然激素刺激而生成的無籽西瓜是未經受精的胚生長成的,所以其生長發育比較脆弱,必須給予良好的肥水條件和加強整理蔓工作,以促進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5)適時採收:利用該法生產的無籽西瓜,中熟品種的適宜採收期為開花後30天左右,採收過早,糖分含量不高,品質不佳;採收過晚,果實內的秕子增大,影響口感。採收後的無籽西瓜應立即銷售或食用,不易久貯,否則果實內的秕籽變硬,品質變劣。

2.人工合成激素法

實踐證明,利用某些激素類物質進行人工誘導,也能使普通二倍體西瓜結瓜,而且結成的西瓜內也只合有無胚的白嫩種皮,吃起來如同無籽西瓜一樣。具體的生產要點是:

(1)選用優良品種:試驗證明,早花是目前利用人工合成激素生產無籽西瓜的優良品種,在其他措施得當時,無籽成瓜率可達90%,與該品種人工人工授粉產生的有籽西瓜的成瓜率基本相同。其他品種如鄭州3號、樂蜜1號、中育6號、魯西瓜1號等也比較好。

(2)處理方法:先用蒸餾水分別配好100ppm的萘乙酸鈉、25ppm的赤黴素和25ppm的2,4~D等三種溶液。再用這三種溶液的等量混和液(混合比例為1:1:1)處理西瓜雌花。混和液要求隨用隨配,混和後當日用完。處理雌花的萬法是,在雌花開放的前一天下午先行套袋或夾花保護(如為兩性花應嚴格去雄),第二天早晨雌花開放時,摘下套袋或束縛物,用新毛筆蘸混合液塗到雌花柱頭和子房的基部上,每朵花每次用葯量約為1毫升。塗葯後仍須將花冠夾住或進行套袋保護。塗葯後第四天去掉套袋,並用塗抹一次混合液,或塗用20ppm的細胞激動素6~呋喃氨基嘌呤溶液,對提高成瓜率都具明顯效果。試驗證明,以對主蔓(雙蔓整枝)第二雌花進行處理最為理想。塗葯應選擇晴天進行,如塗葯後遇雨,雨後應重塗 1次。

(3)精細的田間管理:開花前要求達到植株健壯。塗葯處理後,要隨即掐去主蔓各葉腋處的側蔓和生長點,並壓好瓜蔓,促使營養物質向瓜內輸送。塗第一次葯後,如發現幼瓜皮色發暗,要補塗1次,可有效地防止化瓜。第一次塗葯處理後10天左右,可掐去第二條瓜蔓的生長點。同一株的兩條蔓上不要保留未經葯液處理的幼瓜,因為有籽瓜與無籽瓜同時在一株上,營養物質容易被有籽瓜爭奪去,而引起無籽瓜化瓜。要及時摘除其他雌花,防止坐有籽瓜。第一次塗葯處理後12天左右,達到安全期,應進行澆水和追肥。但澆水量不可過大,以小水勤澆為宜,一般每次每畝澆3~4立方即可,每隔2~3天澆一次。追肥應在植株一側開溝追施,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40公斤。

3.扦插栽培法

詳見「扦插栽培」部分。

4.組織培養法

組織培養就是利用植物的某一部分組織或器官在無菌條件下,培養成完整植株的一種新的繁殖方法。我國從1979年即開始開展此項工作,目前上海、北京、山東、河北、山西、甘肅及黑龍江等省市的許多單位已利用該法生產出大批優質高產的無籽西瓜供應市場,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體方法是:

(1)培養材料:據國內外報道,西瓜的種胚、莖尖、根尖、花粉及子房等均可用於組織培養,但目前應用最多的是種胚和莖尖組織培養。

(2)培養基:西瓜組織培養的培養基因所選用的材料及培養階段的不同異。一般可分為芽團分化培養基、種胚培養基和生根培養基等三種。

①西瓜芽團培養基:每升培養基中有大量元素硝酸銨(NH4NO3)500毫克,硝酸鉀(KNO3)1000毫克,氯化鈣(CaC12)440毫克,硫酸鎂(MgSO4·7H2O)370毫克,磷酸二氫鉀( KH2PO4)370毫克,鐵鹽EDTA-Na2)745毫克;有微量元素硫酸亞鐵(FeSO4·7H2O)55.7 克,硫酸錳(MnSO4·4H2O)22.3毫克,硼酸(H3BO3)6.2毫克,碘化鉀(KI)0.83毫克,鉬酸鈉( Na2MoO4·2H2O)0.25毫克,硫酸鋅(ZnSO4·7H2O)8.6毫克,硫酸銅(CuSO4·5H2O)0.025毫克,氯化鈷(CoC12·6H2O)0.025毫克;含有機物肌醇100毫克,維生素B10.4毫克,維生素B60.5毫克,甘氨酸2毫克,煙酸0.5毫克;含激素吲哚乙酸(IAA)1毫克,6-苄基嘌呤(6-BA)0.5毫克;含瓊脂7克,蔗糖30克或食用白糖50克。pH調至5.5~6.4。

②西瓜種胚培養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及有機物等全部與①同,但激素類去掉吲哚乙酸(IAA)和6-苄基嘌呤(6-BA)。蔗糖改為每升20克(食用白糖33.3克)。pH調為6~6.4。

③西瓜生根培養基:除將①中的激素6-苄基嘌呤和吲哚乙酸去掉,換用吲哚丁酸(IBA)1毫克,其餘各類元素與①完全相同。

(3)培養方法:首先對培養材料進行消毒處理。如果取材為種子時,先用70~80℃溫水浸種,攪拌至30℃左右,浸泡一晝夜,然後用75%的酒精消毒30秒鍾,在無菌條件下剝去種皮,用0.1%的開汞消毒2分鍾,再用無菌水沖洗4~5次,接種於培養基上,放入培養室培養。胚根首先萌發,2周後當2片子葉展開轉綠時,將帶子葉的胚芽切下,進行轉移培養。以後每隔3~4周切割一次,將頂芽和側芽分離,再行繼代培養。

如果從田間三倍體西瓜苗上直接取莖尖或側芽時,應先將取來的材料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再用75%的酒精消毒10秒鍾,然後用0.1%的升汞消毒2鍾,最後用無菌水沖洗4~5次,接種於培養基上,放入培養室培養。

(4)培養基和培養條件:所用的基本培養基為M5和1/2MS,根據對幼苗分化,生長以及生根等不同環節的具體要求,分別附加不同的激素,再加3%的蔗糖,0.7%的瓊脂,調整pH值為5.8。在 1公斤/厘米2壓力下高溫滅菌20分鍾,然後進行接種,再將接種好的外植體放在溫度為26±1℃、光強1000勒克司、光照14小時/日的培養室中培養。

(5)嫁接及管理:將組織培養增生的芽苗,可直接培育為成苗用於生產,也可用於嫁接培育成嫁接苗用於生產,以後者為好。若培育嫁接苗,在嫁接之前,需將分化的芽苗加高。方法是,將芽苗轉移到不含激動素的MS+IBA0.5~1.0+GA0.5生根培養基中,使芽苗的基部逐漸生根,伴隨根的生長,幼莖迅速加高,發育健壯,提高了接穗的質量。嫁接所用的砧木播種在盛有普通土壤的塑料營養缽中,待砧木子葉展開,微露真葉時,切除砧木頂芽進行嫁接。砧木的選擇及嫁接操作方法參閱「嫁接栽培」部分。嫁接後立即轉入癒合棚中癒合,棚內溫度25~35℃,相對濕度95%以上,在此條件下,嫁接苗一般10天左右即可癒合,然後轉移到溫室中,鍛煉3~4天。此期應注意透風,使之逐漸增強適應性。最後移栽到大田。田間栽培管理措施與無籽西瓜栽培管理措施相似,可參照執行。

西瓜何時傳入中國

西瓜,原產於非洲。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過去,有人引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郃陽縣令胡嶠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周廣順三年(953)……嶠歸」。於是,西瓜從五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乎成了定論。近年報刊上談論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說。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課外讀物《衣食住行史話》中就有「西瓜始於五代」一節。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號)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曇恭傳》說,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隱侯(沈約)的《行園》詩雲:「寒瓜方卧壠,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卧壠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確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那麼,它是從什麼路線傳入中國的呢?

筆者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

「已程不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多數學者認為是斯里蘭卡,也有人說是非洲東部的阿比西尼亞。無論哪種說法對,都說明漢武帝時代中國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經打開了。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里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里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另外,據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報》報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曾發現過西瓜籽。如果這個考古收獲確實可靠的話,我國有西瓜的歷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產非洲的說法,又另當別論。

閱讀全文

與越南西瓜有什麼特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烤餅機多少錢一台 瀏覽:954
怎麼看待美國和伊朗事件 瀏覽:62
英國人喜歡攀比什麼 瀏覽:9
印尼巴士模擬器怎麼調節速度 瀏覽:129
美國伊朗經濟怎麼樣 瀏覽:788
印尼的硬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24
英國怎麼報考cfa 瀏覽:160
怎麼從義大利寄明信片回國 瀏覽:832
印度為什麼踩鋼絲 瀏覽:27
每月五萬盧比在印度過的怎麼樣 瀏覽:360
印尼哪裡有賣榨菜的 瀏覽:312
巴基斯坦印度印尼打什麼疫苗 瀏覽:666
人在印尼護照被拉黑了怎麼辦 瀏覽:579
中國有多少個老官張村 瀏覽:88
越南人到中國打工需要什麼東西 瀏覽:435
印尼巴厘島網速怎麼樣 瀏覽:335
中國瓷都屬於哪個省 瀏覽:375
英國小學老師在課外是學生的什麼 瀏覽:856
印尼手機電話卡怎麼包流量 瀏覽:669
為什麼伊朗手機號碼是空號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