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主席胡志明曾有幾位中國妻子
越南主席胡志明曾有幾位中國妻子?
根據史料,胡志明年輕時曾在越南國內有過一個妻子,但不幸過早犧牲。後來他長期在中國從事革命活動,並與中國姑娘產生愛情,還結了婚,回國後他便終生未娶。但是這個中國姑娘究竟是誰?筆者查了不少文章,竟然出現了兩個名字——曾雪明和林依蘭。黃錚、李永軍、孔可立等人認為是前者;染益新、袁方等人則認為是後者。
那麼,到底曾雪明和林依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還是本來只有一個人,卻混淆成了兩個人?又或者本來只有一個人,而另一個人根本就是瞎編的?若是一個人,她是曾雪明還是林依蘭?看這兩派文章的說法,都似乎言之鑿鑿,難分對錯。歷史就是這般撲朔迷離。
我個人認為有兩人,即曾、林是兩個不同的人。
1:先看曾雪明一說。
曾雪明1905年生於廣州,原籍廣東梅縣鬆口鎮,1926 年與胡志明舉行婚禮,婚後兩人一起生活了半年多時間。1927 年5 月胡志明離開廣州後,就與妻子失去聯系而未能再相聚。從此,這一對有情人,一個未再嫁,一個未再娶,天各一方,都過著獨身生活,生死相戀,直至辭世。
1925年曾雪明在廣州一醫務所任助產士。當時廣州正處於中國大革命的高潮及中心地,何香凝、鄧穎超、蔡暢開辦了婦女運動講習所。受革命思想影響,曾也時常去婦運所聽演講,參加活動。
胡志明在莫斯科東方大學畢業後,受共產國際派遣任中國顧問鮑羅廷的翻譯,於1924年11月來到廣州,化名李瑞。1925年的一天,曾雪明去婦運所找蔡暢,下樓時在樓梯拐角處巧遇正要上樓的李瑞。不經意的禮讓和對視中,李瑞被這位長著鵝蛋型臉,皮膚白誓,文靜端莊又顯聰慧的廣州姑娘所深深吸引,禁不住詢問蔡暢她的芳名及有關情況。蔡暢見李瑞情有獨鍾,便會意地介紹了曾的情況,並與鄧穎超一起做紅娘(還有一說紅娘是越南革命青年林德樹的中國妻子梁惠群),使這對有情人建立了戀愛關系。
當時曾雪明僅知李瑞是鮑羅廷的翻譯,越南革命黨人。舊中國封建意識濃厚,女性絕少自由戀愛,更何況李瑞是越南人,35歲「高齡」尚未結婚,曾家能否同意這門親事?好在曾家還是比較開明進步的。為考證李瑞的人品才學,其二哥曾錦湘(早年留學美國,並和孫中山是故交,精通5門外語,文筆精絕,曾應孫中山之請為其撰寫文章)專程請李瑞作了一次長談。李瑞的謙朴、務實、自信、熱忱、遠見卓識、獻身精神、豐富的閱歷及精熟純正多國外語令曾錦湘深為折服,他代表曾家同意了這門涉外婚姻。
1926年10月曾雪明與李瑞在廣州正式舉行婚禮,地點在市中心財廳前的太平餐館,這也是一年前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請客的地方。鄧穎超、蔡暢作為證婚人、媒人主持了婚禮。蘇聯顧問鮑羅廷、顧問助手張太雷到場祝賀,婚禮熱烈而隆重。這短暫的不到一年光陰,婚後的生活幸福而甜蜜。曾對李瑞的飲食起居照顧得頗為周到,堪稱標準的賢妻良母,使這個21歲就離家出走,浪跡天涯的「遊子」,在15年後又有了「家」的溫暖感覺。這也是胡志明年譜中唯一沒有文字記載的近一年空白時間。
1926年6月至12月曾雪明在婦運所繼續學習了半年。此年底她懷孕了。李瑞喜出望外,盼望盡快做上父親。但曾的母親梁氏得知此事後,深恐女兒有了小孩會隨夫離去,力勸她墮胎。父親早亡,母親暮年孤獨,曾母命難違,為盡孝道,顧不了丈夫李瑞的苦苦相求,忍痛含淚做了墮胎手術,留下了終生遺憾。
中國革命形勢急轉直下,1927年4月蔣介石策劃中山艦事件,徹底背叛革命,瘋狂圍剿捕殺共產黨人,白色恐怖血腥的屠殺震驚了世界。在嚴峻形勢下,因共產國際指示無法攜帶家屬,李瑞只好獨自隨蘇聯顧問團經武漢轉上海,後經海參崴赴莫斯科。自此天各一方,夫妻分離。由於曾雪明過去認識的革命志士相繼被捕或轉移,無法再與李瑞取得任何聯系。悲傷絕望之餘她只得來到母親身邊,在順德縣當助產士。這期間,李瑞曾從外地兩次託人帶信和寄信與曾聯絡,都沒有成功。
1929年12月胡志明到香港從事革命,化名宋文初。1931年6月他被港英政府逮捕,關押在維多利亞監獄。為打這場官司,宋找到曾雪明的群姐,得到了她的熱情援助,群姐請律師幫他打贏了這場官司。曾從群姐那裡得知宋文初就是自己丈夫李瑞時,曾專程趕到香港探監,但未能謀面,傷心而返。後當群姐落魄時,曾為感激她曾援助過自己丈夫的俠義心腸,亦傾囊相助。
曾雪明痛下決心,守節如玉,從一而終。她冥思苦想夫妻再相聚的一天能夠到來。日月如梭,轉瞬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1950年5月,她在《文匯報》上看到越共主席胡志明的肖像、毛澤東主席發給胡60大壽的賀電、胡的生平事跡文章,才意識到自己多年來魂牽夢縈的丈夫就是胡志明。為證實這個想法,曾通過種種途徑想設法與胡取得聯系,但均未能如願。1953年曾到廣州西區第八保健站工作,1958年並入廣州西區大聯盟保健站繼續任產科醫生至退休。
同年,時任全國婦聯主席的蔡暢肯定了李瑞即胡志明化名,並證實曾、胡的婚姻關系。廣東省委書記區夢覺、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也先後會見了曾雪明。但此事終究涉及兩國關系,胡志明是否知道妻子尚在人世,為何不通過中共中央尋覓失散多年的愛妻,就不得而知了。
胡志明主席經歷了與曾雪明飽受磨難的婚姻之後,由於聯絡中斷,又一心報國,亦是獨守終生不曾再婚。其實,他以「志明」為名,就有了記在心中,永沫不忘(曾雪明)之意。他多次向陶鑄等中共同志打聽過曾的下落,只是毫無結果,從此對尋妻、娶妻之事心灰意冷,坦然過著獨身生活。年深日久,這一段至死夙願未償的國際婚姻的內幕,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知情者寥若晨星。
1969 年9 月胡志明與世長辭。聽到這個消息,在廣州的曾雪明悲痛萬分地在自己寓所南面牆上掛了胡的遺像,像框上披著黑紗,遺像前設置香燭台,點上香燭,擺上鮮花。她向單位請了喪事假,一連幾天面對胡志明,時而站著,時而坐著,默默凝視著,萬般哀思盡在不言之中。
曾雪明孤身一人直至1991年11月飲憾去世,享年86歲,遺體火化,灑向大海。人們在清理她的遺物時,看到有保存完好的胡志明像,1949 年上海八月出版社出版的《胡志明傳》,1950年三聯書店出版的《胡志明》小冊子,1960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胡志明《獄中日記詩抄》,以及數頁已發黃的刊登有胡志明資料的剪報。此外,還有她寫給胡、而胡無法收到的信函底稿。
2:再看林依蘭一說。
1923年冬,正在莫斯科學習的胡志明,任凜冽的寒風和冰涼的雪水鑽入脖頸,淚水悄無聲息地從眼中湧出,打濕了指間的信箋。這封信帶來的是噩耗:他的忠實伴侶阮清玲被敵人殺害了!
胡志明和阮清玲是在上世紀20年代第一個春天認識的。那年,胡到歐州尋找真理和革命火種,搭船回國途中兩人在海上邂逅相識。阮不顧家裡反對,毅然投身越南民族解放運動,傳播革命火種,成為胡的忠實伴侶和得力助手。阮在越南婦女界一呼百應,是位有魄力和威望的婦女領導人。可萬萬沒有料到,就在胡前往前蘇聯學習革命經驗之際,由於叛徒出賣,她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引誘、威逼,阮堅貞不屈,至死不向敵人低頭。
在當晚的留蘇越南青年同志會會議上,胡志明當眾宣布:「清玲同志已經壯烈犧牲,但她永遠活在我的心中。她的鮮血決不會白流,更多的人會沿著她走過的路繼續前進。有這么多好戰友,我相信越南的革命事業一定能夠完成。我要向全世界宣告:越南不解放統一,我今生今世就不成家!」他沒有想到,這句落地有聲的話,將成為自己日後婚姻生活的一座大山,壓得他不堪重負,痛苦不已。
1930年中國正處在白色恐怖當中,各地正加緊搜捕「共黨分子」。胡志明就在此時到達廣州開展革命工作。出於安全考慮,他向中共廣東地下省委求助。於是,廣東地下省委通過陶鑄安排中共女黨員林依蘭和他假扮夫妻做掩護。這天,胡志明見到林,頓時驚呆了,眼前的女子分明便是自己朝思暮想、念念不忘的阮清玲!他差點失態了。
胡志明在日記中寫道:「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言談舉止、性格愛好和清玲完全相同。在那目光相撞的瞬間,我發覺自己已不再是個純粹的無神論者。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天意,是一種無形的神秘力量促成我們見面。我想,一定是我的真情感動上蒼,讓清玲的化身得返人間。現在我要百倍於從前地愛護她,我決不會讓她再一次離開我。」
為掩護胡志明在廣東、香港開展工作,林依蘭以一個「妻子」的身份,無微不至地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兩人漸漸產生了愛意。但胡擔心時機尚未成熟,怕遭到她的拒絕,始終不敢表示愛意。林在胡向她傾談心聲時,也早已芳心暗許,可她認為還沒到捅破窗紙的時候。
不久由於叛徒出賣,胡志明被捕。臨別時他擁抱了林依蘭:「堅強些,別讓敵人笑我們軟弱,好嗎?」說著,取出貼身珍藏的日記本交給她,「我把心留下來陪你,收下吧!」
3天後胡志明被營救出來。林依蘭盯著他那有稜有角的臉孔,說:「志明,你受苦了!為什麼不等我去接你?」「我也想更快見到你。」說著,胡送上蘭花,「送給你,喜歡嗎?」看到林表情困惑的樣子,他又說:「看過我的日記了吧?我相信心中的蘭花永遠不會枯萎。」林接過花束,情不自禁地撲入胡那寬厚的懷里。
不久後胡志明回國繼續他未竟的革命事業,並擔任越南黨政主要領導人。上世紀50年代中國大陸解放,林依蘭已是廣東省高級領導幹部。幾年後胡應邀訪問中國,毛澤東主席立即致電廣東省委及陶鑄、林依蘭等人到北京與胡會面。當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時,一切盡在不言中,兩個人久久凝視著對方,激動的淚水模糊了雙眼。
1958年在越南河內,胡志明鄭重地對陶鑄說:「我已年逾花甲,和依蘭相戀20餘載,想盡快同她團聚。請你回去後詢問一下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對這件事的看法,倘若他們贊成,我想把依蘭接到河內秘密舉行婚禮,了結多年的夙願。」陶鑄也非常支持他。回京後,陶鑄向黨中央、毛主席轉達了胡的意思。毛沉吟片刻,說:「我們提倡戀愛自由、婚姻自主,不過,這事關連中越兩黨兩國的關系,不能掉以輕心。」周恩來說:「我認為應該跟越南共產黨的同志們協商一下,假如他們不反對,我們決不做絆腳石。」
但是,越南方面卻阻力重重。在北越中央政治局會議室里,胡志明終於拍案而起:「我受夠了!我不想再按別人意思生活!這一次你們休想說服我!」總書記黎筍沒有動怒,心平氣和地說:「老胡,別太沖動!凡事從長計議。我這么勸阻也是為你著想。你曾說過越南不解放就終身不娶,這句話影響很大,一旦你違背諾言,就意味著我們放棄了解放南方的神聖事業。所以我寧可被你指責憎恨,也不能讓越南老百姓罵我們是千古罪人!」這事也就只好不了了之。胡無力回天,默默無語兩眼淚,悄悄吞下了這枚苦果。
胡志明與林依蘭之間無果的戀情,對林的精神打擊太大,年年望眼欲穿,盼來的卻總是失望,只能獨自低聲飲泣。1968年她病情惡化,告別人世。臨終前,她沒有忘記把胡贈給她的那本「愛情日記」託人交給他,並囑咐他節哀順變。胡驚聞戀人去世,痛不欲生,淚如雨下。時隔一年,胡亦溘然去世。彌留之際,他還念叨著林的名字。這段上世紀中葉最令人矚目的戀情,終以悲劇而止。
B. 越南有什麼水果
越南特色水果:
1.西番蓮:非常香甜,還有點酸酸的味道天然西番蓮果汁具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腦、幫助消化、化痰止咳、治腎虧和滋補強身的功能。
2.蓮霧:別名輦霧、璉霧、爪哇蒲桃。蓮霧,原產馬來半島及安達曼群島,是桃金壤科(Myrtaceaa)赤楠屬的熱帶常綠果樹,目前僅東南亞地區有經濟栽培,品質以台灣最佳。
3.蛋黃果:未熟果為綠色,成熟時為橙黃色或橙紅色。果皮光滑,外果皮極薄,不易與果肉分離。中果皮肉質、肥厚、柔軟、蛋黃色,含水量少,味甜,似煮熟的雞蛋黃。
4.三丫果:裡面一般有三瓣或者四瓣,有些呈白色有些呈粉紅色,核比較大,但是有些肉質肥嫩,味道鮮美,關鍵是都是野生的,在雲南賣的非常便宜。
5.羊奶果:羊奶果是雲南省德宏州的特產。羊奶果為胡頹於科植物蜜花胡頹子的成熟果實。多年生常綠攀緣植物,成熟果實鮮紅色至紫紅色,鮮果生食,可食部佔91 %,甜酸,適度可口,水分充足,顏色鮮艷,可做果汁、罐頭、蜜餞。
6.滇橄欖:又名雲南余甘子,是大戟科落葉灌木或喬木植物余甘子的果實。植物春季開花,花小,單生黃色,雌雄同株。果實肉質,扁球形,熟時呈紅色。產於亞洲熱帶地區,我國南部常見。為一種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
7.龍葵:又名老鴉眼睛草、天茄子、天茄苗兒、天天茄、救兒草、後紅子、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天泡豆、七粒扣、烏疔草、野茄子、黑姑娘、烏歸菜、野海椒、黑茄、地泡子、地戎草、山辣椒、山海椒、野茄菜、耳墜菜、野辣角、天茄菜、狗鈕子、野辣椒、野葡萄、酸漿草、水苦菜、野傘子、飛天龍、黑天天、黑星星、黑黝黝(音)、黑悠悠(音)、黑油油(音)、龍葵草、天茄子、苦葵、黑茄子、野茄子、野辣椒、野葡萄。
8.番石榴:成熟的番石榴為淺綠色,果皮脆薄,食用時一般不用削皮,果肉厚,清甜脆爽。
9.酸木瓜:俗名小葉木瓜,酸多李皮、楂子樹,屬常年喬木,果實呈卵圓形,成熟後淡黃色或黃色,味酸,可以入葯。瀾滄人喜歡把多依果舂碎,拌以各種調料吃。
10.紅毛丹:紅毛丹是熱帶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也是著名的熱帶水果,在中國能適合種植的地方不多,屬珍稀水果。紅毛丹果實營養豐富,供鮮食和加工制罐頭,此外還可制蜜餞、果醬、果凍和釀酒。
11.野草莓:雲南人大多叫「泡」,雲南各地都有,到了夏季去農村山上很容易吃到!還有一種叫白泡的比較常見,有奶油的香味,真的太懷念那個味道了。
12.傣家苦果:傣族生活區域很常見的一種野果,傣家人用來做菜,把果子油炸了拌著吃,味道有點像茄子,但別人不這么覺得。。。汗,裡面有小顆粒的種子。
13.黃泡:每年黃泡成熟的季節就是我們騷動不安的季節,總盼著去摘黃袍,那個味道充滿和味蕾和整個童年的記憶。
14.多依果:一些人可能吃不慣,可開胃。瀾滄人喜歡把多依果舂碎,拌以各種調料吃。現在也製成了各種果脯和飲料。一般是偏綠(帶點橘紅),腌制過的偏黃,味酸,帶澀,買到好吃的話是酸甜的,而且不算硬,好咬(雲南方言叫做「pao」第一聲)。
C. 為什麼越南文使用過漢字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地區長期是中國領土,在986年越南正式脫離中國走向獨立,後來一直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藩屬國,近代時期被法國殖民者殖民,1945年在胡志明的領導下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越南實現統一。
越南停用的貨幣
短期來看,廢除漢字確實對越南的發展有一定的好處,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承古老的文化也逐漸成為越南大局肩上的重任,但是他們現在卻遇到了很大的麻煩,許多古老的典籍都是漢字書寫,大街小巷也都殘留著漢字的痕跡,而越南的新生一代極少有人能夠拼寫漢字,意味著越南發掘自身的文化困難重重,不得已陸續開辦漢語學堂,在我們看來這番舉動著實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
一個國家的獨立並不意味著語言就需要徹徹底底的變革,舉個例子,美國、澳大利亞也曾是英國的殖民地,這兩個國家獨立以後,仍舊保留著使用英語的習慣,國家和社會依舊在健康發展,可見,越南當時的領導人還是對自己本國古老文化的不自信,一度用狹隘的思維來認為使用中國漢字就會威脅到本國的國家聲望和安全,但事實上卻為自己埋下了苦果,不能正視自己,反而會失去的更多。
D. 美國侵略越南戰爭的戰爭傷亡
戰爭長達12年,美軍死亡5.6萬餘人,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給美國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寮國、柬埔寨人民經過武裝斗爭和起義,先後取得了獨立。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北方的河內以臨時政府的名義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並積極採取行動恢復越南的統一。
與此同時,在越南南方,一直堅持反共的吳庭艷,於1955年10月在美國的支持下,在西貢成立新的政府。
1961年5月,為防止吳庭艷政權垮台,美國派遣100名代號為「綠色貝雷帽」的所謂「特種部隊」進入南越。
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志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4月30日,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宣布了一個名叫「戰略村」的計劃,把越南南方游擊隊滲入比較嚴重的地區再劃分為較小地區。主要村莊要用帶刺的鐵絲和?望塔圍起來,進村的人將受到仔細盤查,其中的居民將被遷入集中營。隨後,美偽軍對各「戰略村」進行瘋狂的掃盪和圍剿。
越南南方游擊隊進行了反「戰略村」、反掃盪的戰斗。據統計,從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的反掃盪斗爭進行了40餘次,美軍傷亡達2000餘人。到1964年,越南南方游擊隊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萬人口,美國軍事介入嚴重受挫。
戰爭逐步升級
美軍在南越的軍事受挫激怒了美國統治集團。1963年底,美國總統約翰遜在一次會議上說,吳庭艷政權沒能阻止「紅色浪潮」的蔓延,越南的形勢完全有可能掌控在胡志明手上,這種狀況「極不令人滿意」,「必須有所改觀」。
1963年11月1日,美國在南越策動軍事政變,殺了吳庭艷,換上了新的傀儡楊文明,並積極尋找擴大戰爭的借口。
1964年8月4日,美國政府宣稱,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和「滕納·喬埃」號在東京灣(即北部灣)離最近的陸地大約65海里處的公海上進行巡邏時,遭到數目不定的北越魚雷艇的襲擊。
事後證明,這是五角大樓為擴大對越戰爭而蓄意製造的借口。美國政府趁機出台了「逐步升級戰略」,即所謂「有限度地擴大戰爭」。
接著,美軍開始推行「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與此同時,美國還不斷增兵。到1967年,在越南的美軍人數超過50萬。
游擊戰讓美軍吃盡苦頭
美軍和南越軍隊對革命的絞殺激起了更多的反抗。在南越許多作戰區,每家每戶都組成一個戰斗單位。屋內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藏糧洞和藏牛洞。每村每鄉都是一個戰斗堡壘,村有民兵、鄉有游擊隊。大部分村、鄉,尤其是那些靠近敵占區邊緣地帶的村鄉,成了布防森嚴的戰斗村和戰斗鄉。戰斗村組織嚴密,村民有各自的戰斗崗位。游擊隊和民兵站崗放哨,一有情況立即投入戰斗。1965年以後,隨著戰爭的擴大,大量游擊隊員開始轉變為正規軍,投入到前線與美軍作戰。
1965年4月3日和4日,美軍在清化戰役中遭受重創。4月3日上午7時,停泊在南海海面上的美國第七艦隊的飛機,約400架次分批侵入清化省上空。美國飛機對著清化省北部的一些居民區、民用工程和經濟設施進行狂轟濫炸。越南北方清化防空部隊和地方民兵自衛隊,在敵機俯沖下來的一剎那,使用各種火力一齊射向天空,組成強大嚴密的火力網,敵機一架架被擊中,冒著濃煙倒栽下來。這一天,他們擊落17架敵機,生俘1名美國飛行員,創造了一天擊落美軍飛機最多的紀錄。
4月4日,美軍又出其不意對清化突襲,不料當地武裝早有準備。這一次美軍失敗得更慘。清化軍民這一天共擊落敵機30架,活捉1名美國飛行員。這次戰役後,美國的轟炸行動陷入窘境。
從1964到1965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軍和游擊隊機動作戰,進行了一系列奇襲戰、伏擊戰、攻堅戰、圍點打援和反掃盪戰。據初步統計,南方軍民共殲滅美軍近6000人,超過1961年到1964年12月底所殲滅的美軍總數的一倍。在許多戰場上和戰斗過的地方,美軍屍體橫陳,發出陣陣惡臭。據美國戰地記者埃德加回憶,他1964年到位於西貢不遠的古芝縣采訪報道,發現位於縣城中的甘密河裡漂著一具具美軍屍體,無人處理,河水和血交融在一起,在陽光下泛著恐怖的墨綠色。偶爾幾個兒童經過,用長長的木棍撥弄著屍體,尋找值錢的東西。在美軍的一個戰地搶救部,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士兵躺在病床上。據護士胡斯小姐講,幾乎每天她都要處理掉四到五袋殘肢。
1967年7月底,南越政府將武裝力量增加6.5萬人,總數超過100萬,同時考慮把徵兵年齡降低到18歲。在8月3日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總統約翰遜也公開宣布,把美軍在越南的布防人數增加到4.5萬到5萬人,到1968年,美軍各兵種將達到52.5萬人。
1968年,越南南方人民武裝發起「新春攻勢」。經過45天激戰,殲滅美偽軍15萬餘人,沉重打擊了美國的「逐步升級」戰略。攻勢還使美軍士氣低落,國內反戰運動高漲。美國國務卿臘斯克沉重地說:「預料要進行一場長期、激烈和令人失望的斗爭。」
尼克松准備從越南脫身
由於南方人民武裝的堅決抵抗和越南軍民團結一致,美國在越南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預想效果,遭致國內外一致反對。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一浪高過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總統時,華盛頓上萬名群眾,高舉著「尼克松是頭號戰犯」、「尼克松是億萬富翁的工具」等標語牌走上街頭,舉行大示威,嚇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彈的「玻璃罩」里發表「就職演說」。
迫於國內外的強大壓力,尼克松找到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希望他能幫助美國走出越戰泥潭。於是基辛格開始積極奔走斡旋。
基辛格首次提出美國從越南脫身的計劃,隨後,與越南政府及蘇聯進行了接洽。1969年5月14日,基辛格把蘇聯駐美國大使多勃雷寧請到白宮辦公室。基辛格說:「要是把態度靈活誤以為是軟弱無能,把通情達理看成是沒有決心,那就要犯絕大的錯誤,我還必須十分坦率地說明白,要是這種無謂的痛苦繼續下去,勢將影響其他方面的決定。這樣拖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
多勃雷寧把美方計劃反映給蘇聯政府,蘇聯表現出冷淡態度。此後美國多方進行談判,但進展緩慢。
1969年5月31日,侵越美軍司令部宣布:自從1961年美國參加越南戰爭以來,美軍官兵死亡已達3.5萬人,損失飛機5400架。這個數字說明:尼克松政府上任4個多月,侵越美軍又有4000多人喪命,平均每月大約被打死1000多人。尼克松在撤軍問題上的猶豫不決終於吃到了苦果。
談判不成,美國只得「體面撤退」。美國國防部長萊爾德提出:「應該加強南越軍隊,使之替代美軍把戰爭進行下去。美軍的撤離取決於南越軍隊承擔美軍作戰任務的能力,『越南化』是用越南人的傷亡代替美國人的傷亡。」
1969年6月8日,尼克松總統在中途島宣布:在當年8月底以前,從越南撤出美軍2.5萬人。這是尼克松政府從越南的第一次撤軍。
但美國仍希望奇跡能夠出現。1969年11月3日,尼克松在白宮向全國發表了一篇電視演說,他主張的「邊戰、邊談、邊化(越南化)、邊撤」的方針,遭到群眾反對。為了回答尼克松具有挑戰性的電視演說,「結束越戰新動員委員會」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向華盛頓進軍」的抗議活動。在同一個星期里,類似的活動多達10餘次。
不得已,美國在加強南越政權力量的同時,加快撤軍步伐,駐越美軍逐步減少。1973年1月27日,美國經過長期談判,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在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上簽字,宣告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的失敗。美軍撤出後,在南越留下了2萬多名軍事顧問,並保留相當規模的海空部隊,支援110萬南越軍隊作戰。
1975年春,越南北方軍隊和南方人民武裝發動了著名的春季攻勢,經過西原、順化—峴港、西貢三大戰役,擊潰了南越軍隊。1976年7月越南完成南北統一。
美國人的恐怖記憶
越戰期間,美國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葯,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各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和整個印度支那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美國自己也損失慘重,5.6萬餘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美國在越南的軍事捲入規模大(1973年美國在越南作戰人數約54萬),時間拖延長(前後12年,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國外戰爭),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心靈創傷。
在戰爭中失去雙腿的倫道夫·巴克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憤怒地控訴道:「(政府)要我們為了自由和理想去(越南)
戰斗,而戰爭卻使我永遠失去了自由。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一種什麼樣的理想和自由去戰斗。每年我除了與那些悲慘的戰友們淚流滿面地團聚外,似乎痛苦與孤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戰爭期間,美國經濟出現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擊,並出現了巨額財政赤字。
越戰徹底改變了美蘇兩霸爭奪的格局:整個20世紀70年代,美國轉為戰略守勢,而蘇聯則處於戰略攻勢地位。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越南戰爭也許是一場悲劇,美國本來是根本不應該闖進去的。」資深參議員喬治·麥戈文說:「我認為,印度支那戰爭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和道義的錯誤。」
越戰之後,卸任了近30年的美國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在眾多越戰反省者的鼓勵下,於1995年發表了《回顧:越南的悲劇與教訓》一書。麥克納馬拉認為,美國政府決策人沒有意識到,「無論是我們的人民,還是我們的領袖,都不是萬能的。在不涉及我們自身存亡的事務中,要判斷什麼是另一個國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應由國際社會進行公開辯論來決定。我們並不擁有天賦的權力,來用我們自己的理想或選擇去塑造任何其他國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許多地方,我們仍然在重復著類似的錯誤。」